CN104264682A -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4682A
CN104264682A CN201410459245.0A CN201410459245A CN104264682A CN 104264682 A CN104264682 A CN 104264682A CN 201410459245 A CN201410459245 A CN 201410459245A CN 104264682 A CN104264682 A CN 104264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floor
pile
foundation ditch
suppor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92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4682B (zh
Inventor
黄�良
刘宏
车汪速
雷波
陈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IX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F CDCEG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No6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No6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hengdu No6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14104592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步骤为:在基坑土方的设计位置施工出护壁桩;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在钢立柱设计位置机械钻孔至立柱桩底部标高,放入焊接好的钢板,加接钢立柱,灌入混凝土;凿开护壁桩结构与设计的围囹梁的连接面,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如上述方法施工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范围大、在基坑周边离现有建筑物较近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不破坏周边建筑物的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背景技术
当基坑周围离现有建筑物较近,采用锚拉桩护壁时,为避免对临近建筑物的基础造成破坏,在其最上方不能设置锚索。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筒支撑,即在锚拉桩最上方设置钢桶支撑,其缺点是支撑范围窄,对于基坑周边离现有建筑物都较近的情况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支撑范围大、在基坑周边离现有建筑物较近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不破坏周边建筑物的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步骤为:
一,在基坑土方的设计位置施工出护壁桩,在护壁桩顶部,自然地坪高度设置绕基坑一周的冠梁,冠梁起到加固作用,使护壁桩的强度更大;
二,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在钢立柱设计位置机械钻孔至立柱桩底部标高,放入焊接好的钢板,加接钢立柱,灌入混凝土,灌注高度同立柱桩高度; 
三,凿开护壁桩结构与设计的围囹梁的连接面,按设计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四,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凿开护壁桩结构与围囹梁的连接面,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五,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基础持力层。
在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时,运用为开挖的基坑土方支撑,不需要另设支撑部分,非常方便,层层往下施工,保证了安全,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这种方法使护壁桩顶部不需要加入锚索或锚杆,能够防止对周围建筑物的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四部分,分布于所述基坑的四角,每部分与基坑角形成三角形受力结构;
节约资源、空间,不需要在基坑内全部位置设置支撑梁,把支撑梁设置在基坑的四角,能够使其与基坑形成的三角形,加固基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位于基坑每一角的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两块,每一块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一层横向水平梁和第一层纵向水平梁连接构成,每一块的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二层横向水平梁和第二层纵向水平梁连接构成;
每块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或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用单独的一组钢立柱支撑,多层设置的结构,使本发明施工出的支撑机构对基坑支撑更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坑的护壁桩上设置有2层绕基坑一圈的围囹梁,分为第一层围囹梁、第二层围囹梁,均分别连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随着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加深,依次在所述护壁桩上设置两层绕基坑一圈的腰梁,腰梁上连接有锚杆,穿过护壁桩插入基坑周围的土地内,锚杆的加入使基坑的支撑效果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立柱为由型钢焊成的格构柱,材料简单,易活得,成本低。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立柱为混凝土立柱,步骤二灌入混凝土时,灌注高度至设计的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部高度,强度、刚度更高,支撑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支撑范围大、在基坑周边离现有建筑物较近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不破坏周边建筑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中混凝土支撑梁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方法施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锚杆,2-第一层围囹梁,3-格构柱,4-第一层纵向水平梁,5-第一层横向水平梁,6-护壁桩,7-冠梁,8-第二层围囹梁,9-腰梁,10-第二层纵向水平梁,11-第二层横向水平梁,12-立柱桩,13-自然地坪,14-基础持力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一种锚拉护壁桩6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步骤为:
一,在基坑土方的设计位置施工出护壁桩6,在护壁桩6顶部,自然地坪13高度设置绕基坑一周的冠梁7;
二,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在钢立柱设计位置机械钻孔至立柱桩12底部标高,放入焊接好的钢板,加接钢立柱,灌入混凝土,灌注高度同立柱桩12高度,所述钢立柱为由型钢焊成的格构柱3,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保证立柱的垂直度;
格构柱3采用角钢格构柱,即每根柱由四根等边角钢组成柱的四个主肢,四个主肢之间使用专用缀板进行焊接,共同构成钢格构柱3 ;钢格构柱3现场安装采用地面焊接、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法;缀板与角钢的焊缝等级为三级,焊缝厚度为10mm;角铁拼接的焊缝等级为二级;焊条使用前应按出厂证明书规定进行烘干,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柱身弯曲允许偏差h/250,不大于5mm;格构柱3丢放必须整齐,且不能超过两层,所垫导木必须在同一直线上;格构柱3在距底板顶700mm位置设置一道止水钢板,待开挖后施工;将制作好的分段钢立柱在地面焊接成整体后,根据单根钢立柱的长度采用吊车将其吊装至安装孔口上方,调整其转向,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后就位,调整垂直度和标高,固定后进行立柱桩1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格构柱3间对接焊接时接头应错开,保证同一截面的角钢接头不超过50%,相邻交感错开位置不小于50cm;角钢接头在焊缝位置角钢内侧采用同材料短角钢进行补强;格构柱3加工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项目 规定值及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下料长度 ±5 钢尺量
局部允许变形 ±2 水平尺测
焊缝厚度 ≥10 游标尺量
柱身弯曲 h/250且不大于5mm 水平尺量
同平面角钢对角线长度 ±5 对角点用尺量
角钢接头 ≤50%,相邻角钢错开位置不小于50cm; 钢尺量
接缝处表面平整度 ±2 水平尺量
格构柱3安放前,先进行钢筋笼的安放;钢筋笼吊放入孔时,必须垂直确保桩孔和钢筋笼的同心度,并保证搁置平稳;钢筋笼下放到与护筒齐平位置,暂时固定;
钢筋笼安放后,进行格构柱3校正架安装,根据设计要求,钢立柱各边与轴线严格垂直或平行,格构柱3校正架定位时除四边中心刻有“十字”线记号,用于对准桩孔中心外,还须将格构柱3校正架各边与轴线垂直或平行;
将格构柱3校正架与两块行车道板或钢板连接牢固,调整校正架保证水平,下放格构柱3,插入钻孔桩设计顶标高以下3.0m位置,格构柱3每侧面与两根主筋焊接牢固,焊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5d,并用定位钢筋将格构柱3固定在桩孔中心处;为保证下放过程中钢筋笼不变形,在笼顶第一道加强筋位置采用两根加强箍筋对笼顶易变形位置进行加强,然后将格构柱3与钢筋笼用吊车整体起吊下放;下放过程中,用二经纬仪双向观测控制,使安装后的格构柱3上口居于中心,待上下二点垂直后入孔;确保钢立柱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内,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
格构柱3顶标高控制及固定:格构柱3标高控制,预先用水准仪测定桩孔处校正架顶标高,然后根据插入孔内深度,在钢立柱上用红油漆标出注定标高位置,当钢立柱下放到位时,在格构柱3两侧用L160×16角钢焊接固定在校正架上,格构柱3标高控制为±20mm;
三,凿开护壁桩6结构与设计的围囹梁的连接面,按设计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四,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凿开护壁桩6结构与围囹梁的连接面,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五,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基础持力层14。
所述步骤二、四中,开挖基坑至垫层时,为了防止下层挖土时产生安全隐患,不采用混凝土垫层,而是支撑下的垫层采用200厚碎石并用1:2.5水泥砂浆找平后上铺18mm厚模板,铺设宽度为,梁两侧各增加200mm;浇筑混泥土时分段浇筑,每段浇筑时,采取斜面分层、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分层厚度为振捣有效长度的1.25倍(约40cm),斜面坡度为1:6~1:10。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在下料处和斜面底部分别设置两组振捣器。对分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做到均匀振实。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5s,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有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宜,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约为40cm),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大于作用半径的0.5倍(约为13cm),并不允许紧靠模板振动。混凝土浇筑时,注意观察模板、支撑、钢筋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四部分,分布于所述基坑的四角,每部分与基坑角形成三角形受力结构。
本实施例中,位于基坑每一角的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两块,每一块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一层横向水平梁5和第一层纵向水平梁4连接构成,每一块的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二层横向水平梁11和第二层纵向水平梁10连接构成,所述横向水平梁断面为800*600mm,纵向水平梁断面为600*400mm,所述横向水平梁、纵向水平梁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所述格构柱3支撑处为相邻横向水平梁、纵向水平梁的交叉处。
所述基坑的护壁桩6上设置有2层绕基坑一圈的围囹梁,分为第一层围囹梁2、第二层围囹梁8,均分别连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中的横向水平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中的横向水平梁,围檩断面800*600mm;本实施例中,基坑一角的单块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由三个。
本实施例中,随着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加深,依次在所述护壁桩6上设置两层绕基坑一圈的腰梁9,腰梁9上连接有锚杆1,穿过护壁桩6插入基坑周围的土地内。

Claims (7)

1.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步骤为:
一,在基坑土方的设计位置施工出护壁桩,在护壁桩顶部,自然地坪高度设置绕基坑一周的冠梁;
二,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在钢立柱设计位置机械钻孔至立柱桩底部标高,放入焊接好的钢板,加接钢立柱,灌入混凝土,灌注高度同立柱桩高度; 
三,凿开护壁桩结构与设计的围囹梁的连接面,按设计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四,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底的垫层底面,凿开护壁桩结构与围囹梁的连接面,混凝土垫层施工,绑扎混凝土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五,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拆模后,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基础持力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四部分,分布于所述基坑的四角,每部分与基坑角形成三角形受力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位于基坑每一角的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均分为两块,每一块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一层横向水平梁和第一层纵向水平梁连接构成,每一块的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由若干第二层横向水平梁和第二层纵向水平梁连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护壁桩上设置有2层绕基坑一圈的围囹梁,分为第一层围囹梁、第二层围囹梁,均分别连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随着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加深,依次在所述护壁桩上设置两层绕基坑一圈的腰梁,腰梁上连接有锚杆,穿过护壁桩插入基坑周围的土地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柱为由型钢焊成的格构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柱为混凝土立柱,步骤二灌入混凝土时,灌注高度至设计的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底部高度。
CN201410459245.0A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方法 Active CN104264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9245.0A CN104264682B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9245.0A CN104264682B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4682A true CN104264682A (zh) 2015-01-07
CN104264682B CN104264682B (zh) 2016-03-30

Family

ID=5215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9245.0A Active CN104264682B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468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348A (zh) * 2018-12-10 2019-03-01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349A (zh) * 2018-12-10 2019-03-01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上柔下刚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63619A (zh) * 2020-11-18 2021-04-16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盖板及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CN113529733A (zh) * 2021-07-01 2021-10-22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113585281A (zh) * 2021-07-22 2021-11-02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支撑梁混凝土垫层与沥青组合脱模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17284C1 (ru) * 2010-02-04 2011-04-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естХолдинг" (ООО "БестХолдинг") Способ крепления бортов котлована
CN103290847A (zh) * 2013-06-18 2013-09-11 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超大面积深基坑内斜梁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320532U (zh) * 2013-04-28 2013-12-04 中南大学 一种紧邻深基坑附近桩基防护装置
CN103967018A (zh) * 2014-05-09 2014-08-0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深大基坑角支撑水平抗剪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17284C1 (ru) * 2010-02-04 2011-04-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естХолдинг" (ООО "БестХолдинг") Способ крепления бортов котлована
CN203320532U (zh) * 2013-04-28 2013-12-04 中南大学 一种紧邻深基坑附近桩基防护装置
CN103290847A (zh) * 2013-06-18 2013-09-11 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超大面积深基坑内斜梁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967018A (zh) * 2014-05-09 2014-08-0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深大基坑角支撑水平抗剪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348A (zh) * 2018-12-10 2019-03-01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349A (zh) * 2018-12-10 2019-03-01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上柔下刚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63619A (zh) * 2020-11-18 2021-04-16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盖板及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CN113529733A (zh) * 2021-07-01 2021-10-22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113585281A (zh) * 2021-07-22 2021-11-02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支撑梁混凝土垫层与沥青组合脱模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4682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6829B (zh) 预留盾构穿越复合式基坑围护墙及其施工方法
WO2021000444A1 (zh) 近接未封闭建筑物的重型设备吊装的地基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04264682B (zh) 一种锚拉护壁桩首层加混凝土梁支撑方法
CN105220874A (zh) 地下室超高外墙自撑单侧支模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3806464B (zh) 大型高铁车站与地铁上下交汇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01672041A (zh) 大型地下构筑物外壁逆作施工方法
CN103469806A (zh) 一种预制砼基础承台侧模替代砖胎模的施工方法
CN102430277B (zh) 一种用于污水物理处理的粗格栅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7746A (zh) 一种现浇箱梁膺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
CN102071698B (zh)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CN205576955U (zh) 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
CN114164764A (zh) 一种高填方桥梁承台结构施工方法
CN106812153A (zh) 一种回填土上梁板式施工电梯基础施工工法
CN110016919A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微创基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5242424U (zh) 一种软土地区超高桩基承台的砖胎模结构
CN105862897B (zh) 砂质泥岩地基浅基础原槽浇筑施工工法
KR101187170B1 (ko)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CN204551485U (zh) 半逆作法抛撑式基坑组合围护结构
CN113027463B (zh) 一种悬挂式逆作墙工作井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837088A (zh) 一种公路上承台的施工方法
CN109024657B (zh) 超高层核心筒深坑边复杂条件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
CN209293068U (zh) 一种明挖隧道模板支架系统
CN109024670B (zh) 埋地高压电缆上穿地下综合管廊保护加固体系及加固方法
CN216515083U (zh) 一种高填方桥梁承台结构
CN211447000U (zh) 一种基坑回填区施工电梯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85, Xi'an North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SIX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F CDCEG

Address before: No.85, Xi'an North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72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NO.6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