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9722A -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49722A CN104149722A CN201310177772.8A CN201310177772A CN104149722A CN 104149722 A CN104149722 A CN 104149722A CN 201310177772 A CN201310177772 A CN 201310177772A CN 104149722 A CN104149722 A CN 1041497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energy absorption
- energy
- front part
- anticollis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所述吸能防撞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并位于前保险杆的内侧,其包括弹性吸能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吸能板两端的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防撞装置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弹性吸能板的内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的吸能防撞装置的车身。本发明的弹性吸能板将前保险杆所受到的碰撞力和冲击能量向两端的阻尼块传递,将碰撞能量向两侧传递,避免车辆前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控制车身的变形量,减少乘员受到伤害的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相容性是指汽车在碰撞中保护自己的乘员,同时也保护对方车辆的乘员的能力。目前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通过适当的防护装置,以提高车辆碰撞性能,才能提高车辆的相容性。当发生车辆发生碰撞时,这些措施能够发挥作用,达到尽可能地减少车上乘员以及车外行人受到伤害的程度。
目前某车型前部的防撞结构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其防撞装置为前保险杆结构。前保险杆20通过固定在车辆前部10上四个支架21进行装配及固定。该现有的前保险杆安装支架结构简单,刚度不足,发生碰撞时不能进行能量吸收,碰撞力和能量将直接传递到车身上,可导致车身变形,危及驾驶员安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汽车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和冲击能量直接传递给车身前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所述吸能防撞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并位于前保险杆的内侧,其包括弹性吸能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吸能板两端的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板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防撞装置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弹性吸能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块的材质为橡胶或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块与所述车辆前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弹性吸能板的中心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块距离所述弹性吸能板的中心8-20cm。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板采用高强度钢或铝合金制成。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车身,其包括上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弹性吸能板将前保险杆所受到的碰撞力和冲击能量向两端的阻尼块传递,将碰撞能量向两侧传递,避免车辆前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控制车身的变形量,减少乘员受到伤害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辆前部防撞结构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车辆前部防撞结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弹性吸能板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缓冲块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弹性吸能板和缓冲块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吸能防撞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车辆前部;20、前保险杆;21、支架;31、弹性吸能板;32、第一阻尼块;33、第二阻尼块;34、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该吸能防撞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10并位于前保险杆20的内侧,其包括弹性吸能板31和分别设于弹性吸能板31两端的第一阻尼块32和第二阻尼块33。采用弹性吸能板31将前保险杆20所受到的碰撞力和冲击能量向两端的阻尼块传递,将碰撞能量向两侧传递,避免车辆前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控制车身变形量,以减少乘员受到伤害的程度。
优选地,弹性吸能板31为弧形板,其弧度可为0-180°之间任意一个角度,最佳为60°~90°之间的任一个角度。
弹性吸能板31为弧形,与车辆前部结构相匹配,当车辆受到碰撞时,该弧形面凸起的部位首先受到变形,如果变形较小,则碰撞力和冲击能量不会传到乘员舱内,不会对乘员舱内的乘员造成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吸能防撞装置还包括缓冲块34,缓冲块位于弹性吸能板31的内侧。
缓冲块34的材质为橡胶或塑料,优选为橡胶材料。缓冲块34的两端分设置有安装孔,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辆前部10。
为了确保缓冲块34的吸能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将缓冲块34与弹性吸能板31的中心位置相对。
缓冲块距离弹性吸能板的弧顶距离为8~20cm,优选为:14cm。
弹性吸能板31采用高强度钢或铝合金等具有弹性的刚性材料制成,其变形能力和刚性得以满足车辆碰撞时吸能防撞的效果。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力通过前保险杆20传递到弹性吸能板31上,弹性吸能板31的弧形面中心首先受压变形,通过弹性变形将碰撞力和冲击能量向其两侧传递,当碰撞力和冲击能量传递到第一阻尼块32和第二阻尼块33时,通过阻尼块的阻尼力进一步消耗碰撞能力和变形。如果车辆碰撞能量较大,弹性吸能板31瞬间受压变形较大,除第一阻尼块32和第二阻尼块33进行吸能防撞外,缓冲块34可进一步阻挡弹性吸能板31的变形,并利用变形量来吸收碰撞能量,起到进一步的吸能防撞作用。当车辆只受到较小的碰撞力,碰撞力通过前保险杆20传递到弹性吸能板31上使得弹性吸能板31变形较小,当碰撞消除后,弹性吸能板可在弹性作用下复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身,具有良好的吸能性和冲击能量传输路径,其主要作用是发挥前部吸能能力,将碰撞能量向两侧传递,从而控制车身变形量,变形与冲击动能相平衡,保持车辆前部及乘坐室的完整性,可防止碰撞时汽车结构变形侵入乘员舱直接伤害乘员,通过车辆结构的安全设计以及吸能结构保护性装置,当事故发生的时候这些措施能够发挥作用,达到尽可能地减少车上乘员受到伤害的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防撞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并位于前保险杆的内侧,其包括弹性吸能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吸能板两端的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板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防撞装置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弹性吸能板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的材质为橡胶或塑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与所述车辆前部固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弹性吸能板的中心位置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距离所述弹性吸能板的中心8-2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板采用高强度钢或铝合金制成。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77772.8A CN104149722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77772.8A CN104149722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49722A true CN104149722A (zh) | 2014-11-19 |
Family
ID=5187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77772.8A Pending CN104149722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49722A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6995A (ja) * | 2000-03-02 | 2001-09-11 | Tokai Rubber Ind Ltd | 衝撃及び振動エネルギ吸収部材 |
CN201201564Y (zh) * | 2008-04-16 | 2009-03-04 | 刘新堂 | 车辆防撞安全装置 |
CN201272311Y (zh) * | 2008-06-30 | 2009-07-1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保险杠系统 |
CN201457277U (zh) * | 2009-06-18 | 2010-05-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轿车前保横梁总成 |
CN101722914A (zh) * | 2009-11-06 | 2010-06-0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
CN201597538U (zh) * | 2009-11-26 | 2010-10-06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装置以及包括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
CN101857001A (zh) * | 2010-05-28 | 2010-10-13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显著吸能效果的小型轿车前防撞梁 |
CN201613871U (zh) * | 2009-12-18 | 2010-10-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轿车用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
CN202557459U (zh) * | 2012-04-21 | 2012-11-28 | 伯友凡 | 车辆碰撞缓冲装置 |
CN202624126U (zh) * | 2012-06-05 | 2012-12-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CN202669705U (zh) * | 2012-08-06 | 2013-01-16 | 黄小兰 | 耐撞击汽车前保险杠 |
CN103057497A (zh) * | 2012-12-06 | 2013-04-24 | 何毅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CN103068635A (zh) * | 2010-08-03 | 2013-04-24 | 科斯马工程欧洲股份公司 | 保险杠组件 |
CN202911683U (zh) * | 2012-07-31 | 2013-05-01 | 浙江大学 | 一种具有吸能及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保险杠 |
CN103085739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保险杠加强装置 |
-
2013
- 2013-05-14 CN CN201310177772.8A patent/CN1041497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6995A (ja) * | 2000-03-02 | 2001-09-11 | Tokai Rubber Ind Ltd | 衝撃及び振動エネルギ吸収部材 |
CN201201564Y (zh) * | 2008-04-16 | 2009-03-04 | 刘新堂 | 车辆防撞安全装置 |
CN201272311Y (zh) * | 2008-06-30 | 2009-07-1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保险杠系统 |
CN201457277U (zh) * | 2009-06-18 | 2010-05-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轿车前保横梁总成 |
CN101722914A (zh) * | 2009-11-06 | 2010-06-0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
CN201597538U (zh) * | 2009-11-26 | 2010-10-06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装置以及包括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
CN201613871U (zh) * | 2009-12-18 | 2010-10-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轿车用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
CN101857001A (zh) * | 2010-05-28 | 2010-10-13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显著吸能效果的小型轿车前防撞梁 |
CN103068635A (zh) * | 2010-08-03 | 2013-04-24 | 科斯马工程欧洲股份公司 | 保险杠组件 |
CN103085739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保险杠加强装置 |
CN202557459U (zh) * | 2012-04-21 | 2012-11-28 | 伯友凡 | 车辆碰撞缓冲装置 |
CN202624126U (zh) * | 2012-06-05 | 2012-12-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CN202911683U (zh) * | 2012-07-31 | 2013-05-01 | 浙江大学 | 一种具有吸能及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保险杠 |
CN202669705U (zh) * | 2012-08-06 | 2013-01-16 | 黄小兰 | 耐撞击汽车前保险杠 |
CN103057497A (zh) * | 2012-12-06 | 2013-04-24 | 何毅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87237B1 (en) | Swiveling front suspension subframe | |
CN203920652U (zh) | 汽车保险杠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5398411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5263781B (zh) | 带有变形区的轨道车辆 | |
US10850773B2 (en) | Chassis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3192788A (zh) | 方向盘上气体发生器减震装置 | |
CN209719505U (zh) |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 |
CN104149722A (zh) | 车辆前部吸能防撞装置及其车身 | |
WO2021091514A1 (en) | A supported crash box | |
CN107139876A (zh) | 一种用于客车驾驶舱的保护装置 | |
CN114929527A (zh) | 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保护装置 | |
KR102329994B1 (ko) | 차량의 다중 차량추돌 완충장치 | |
CN109204201A (zh) | 一种轿车碰撞缓冲机构 | |
CN103552527A (zh) | 防撞汽车 | |
CN200992181Y (zh) | 一种汽车防碰撞装置 | |
CN203047122U (zh) |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 |
CN206914281U (zh) | 一种用于客车驾驶舱的保护装置 | |
KR20180007734A (ko) | 철도차량 연결기의 충격 흡수 구조 | |
CN201015981Y (zh) | 汽车减震保险杠 | |
CN101927741A (zh) | 保护汽车碰撞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386013B (zh) | 客车司机侧碰撞保护结构 | |
CN102039862A (zh) | 一种汽车防碰撞缓冲器 | |
RU2528511C1 (ru) |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при аварийном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 |
CN102248925A (zh) | 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