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5535B -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5535B
CN104085535B CN201410345728.8A CN201410345728A CN104085535B CN 104085535 B CN104085535 B CN 104085535B CN 201410345728 A CN201410345728 A CN 201410345728A CN 104085535 B CN104085535 B CN 104085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ii
shaft
affixed
hole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57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5535A (zh
Inventor
胡林强
姚永明
高玉侠
于显利
刘顺安
刘晓峰
王春雪
吴小东
杨璐鸿
孟凡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457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5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5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5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5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55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发动机Ⅰ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与带轮轴固接,带轮轴上固接皮带轮Ⅰ,皮带轮Ⅰ经皮带Ⅰ与固接于支撑轴Ⅲ的皮带轮Ⅱ活动连接;发动机Ⅱ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与太阳轮轴固接;行星轮架中心轴固接皮带轮Ⅲ,皮带轮Ⅲ经皮带Ⅱ与皮带轮Ⅳ活动连接;皮带轮Ⅳ固接于锥齿轮轴外侧,锥齿轮轴内端固接锥齿轮,锥齿轮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和下锥齿轮啮合;内轴下端固接下锥齿轮,内轴上端固接上旋翼;传动套筒上端固接下旋翼,传动套筒下端固接上锥齿轮,传动套筒套于内轴中部;采用本发明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发动机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多种飞行器设备的发动机装置,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常常定期更换发动机,同时由于常用的航空的发动机为实现设备减重的目的,其使用寿命常常较短。通常其安全系数设置较大,在为达到其最大使用时限之前,便已更换发动机,成本较高,设备使用不充分。
而后出现了双动力输出设备,如公开号为CN103314198的发明申请《优化双发动机直升机燃油消耗率的方法和带有用来实施该方法的控制系统的双发动机结构》中就公开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双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系统,系统包括两台涡轮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包括带有燃烧室和燃气发生器,工作时至少一台涡轮发动机适合持续飞行转速单独运行,而另一台发动机则处于所谓的超慢车零功率转速状态,用来通过传动装置而切换到该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加速度方式,传动装置与紧急重新起动功率输出相兼容,同时,在至少一次常规重新起动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备用涡轮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紧急机械辅助装置来进行紧急重新起动,由专用于该重新起动的自动动力产生,而且,在独立工作的涡轮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紧急辅助装置会起动另一台超慢车涡轮发动机。
在其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两台发动机处于所谓的连续稳定飞行速度独立运行,而另外一台发动机则以所谓的超慢车零功率转速运行,如果单独运行的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另一台超慢车运行的涡轮机发动机通过应急辅助装置而重新起动,同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最小安全功率条件。
但装置主要针对涡轮机展开,缺少针对一般小型飞行设备的发动机装置,如汽油航空发动机等,且针对如共轴双旋翼飞行设备,动力源的突然切换所造成的振动影响较大,直接影响飞行器稳定,同时的,其实施方案中只提供了一种控制方式,仅仅提及了可用的专门装置用以实现重新起动,却没有具体讨论通过何种装置实现该项功能,此外,两个发动机的控制完全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来实现,系统设计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型飞行设备的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应用于该类型小型飞行器的航空发动机设备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此外,采用机械结构实现双发动机输出,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由动力混合器A、带轮轴1、皮带Ⅰ2、皮带轮Ⅰ3、花键联轴器Ⅰ4、发动机Ⅰ5、皮带轮Ⅱ6、发动机Ⅱ7、花键联轴器Ⅱ8、下锥齿轮9、内轴10、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上旋翼13、下旋翼14、锥齿轮15、锥齿轮轴16、皮带轮Ⅳ17、皮带轮Ⅲ18、皮带Ⅱ19组成,
其中发动机Ⅰ5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4与带轮轴1固接,带轮轴1上固接有皮带轮Ⅰ3,皮带轮Ⅰ3经皮带Ⅰ2与固接于动力混合器A中支撑轴Ⅲ24的皮带轮Ⅱ6活动连接;
发动机Ⅱ7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8与动力混合器A的太阳轮轴30固接;
动力混合器A的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固接皮带轮Ⅲ18,皮带轮Ⅲ18经皮带Ⅱ19与皮带轮Ⅳ17活动连接;
皮带轮Ⅳ17固接于锥齿轮轴16外侧,锥齿轮轴16内端固接锥齿轮15,锥齿轮15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11和下锥齿轮9啮合;
内轴10下端固接下锥齿轮9,内轴10上端固接上旋翼13;
传动套筒12上端固接下旋翼14,传动套筒12下端固接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套于内轴10中部。
所述的动力混合器A由混合器保持架21、行星轮架22、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第二级行星轮Ⅲ33、太阳轮轴30、太阳轮31、支撑轴Ⅰ23、支撑轴Ⅱ20、支撑轴Ⅲ24、环齿27组成,
其中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经中心轴承Ⅰ54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Ⅰ42活动连接;
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Ⅰ38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Ⅰ26,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Ⅱ37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Ⅱ29,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Ⅲ34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Ⅲ32;
太阳轮轴30内端固接太阳轮31,太阳轮轴30外端经中心轴承Ⅱ57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Ⅱ49活动连接;
支撑轴Ⅰ23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Ⅰ25,支撑轴Ⅰ23一端经轴承Ⅰ53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Ⅰ41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经轴承Ⅳ59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Ⅳ51活动连接;
支撑轴Ⅱ20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Ⅱ28,支撑轴Ⅱ20一端经轴承Ⅱ55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Ⅱ44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经轴承Ⅴ56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Ⅴ47活动连接;
支撑轴Ⅲ24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Ⅲ33,支撑轴Ⅲ24一端经轴承Ⅲ52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另一端经轴承Ⅵ58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Ⅵ5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靠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侧的延伸段上固接皮带轮Ⅱ6;
太阳轮31分别与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啮合;
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分别与环齿27内齿面啮合;
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和第二级行星轮Ⅲ33分别与环齿27外齿面啮合。
所述的混合器保持架21由连接杆Ⅲ39、孔Ⅲ40、孔Ⅰ41、中心孔Ⅰ42、左圆盘43、孔Ⅱ44、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孔Ⅴ47、右圆盘48、中心孔Ⅱ49、孔Ⅵ50、孔Ⅳ51组成,
其中中心孔Ⅰ42位于左圆盘43中心,孔Ⅲ40、孔Ⅰ41、孔Ⅱ44按120度均布于近左圆盘43边沿
中心孔Ⅱ49位于右圆盘48中心,孔Ⅵ50、孔Ⅳ51、孔Ⅴ47按120度均布于近右圆盘48边沿
左圆盘43经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连接杆Ⅲ39与右圆盘48固接。
所述的行星轮架22由支撑板35、中心轴36、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组成,其中支撑板35外侧中心固接中心轴36,支撑板35内侧顶端固接按120度均布的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
本发明的动力混合器A,采用了行星轮原理与齿轮传动的原理,环齿27外侧与第二级行星轮Ⅲ33啮合,环齿27内侧与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和太阳轮31构成一个行星轮组,当发动机Ⅱ7和发动机Ⅰ5均工作时,即太阳轮31和第二级行星轮Ⅲ33均带动行星轮架22转动,为飞行器运行提供动能。
当某一发动机发生故障时,存在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发动机Ⅱ7因故障停转,发动机Ⅰ5正常工作时,发动机Ⅰ5经由花键联轴器Ⅰ4、皮带轮Ⅰ3、带轮轴Ⅰ1、皮带Ⅰ2、皮带轮Ⅱ6传递至动力混合器A的第二级行星轮Ⅲ33中,第二级行星轮Ⅲ33通过齿轮配合,带动环齿27。因发动机Ⅱ7因故障停转,太阳轮31可近似看成固定,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太阳轮31和第一级行星轮Ⅲ32近似构成一个太阳轮固定、外齿圈主动、行星轮架从动的行星轮机构形式。动力可仍旧通过机构从发动机Ⅰ5传递至行星轮架22,经由行星轮架22再传递至飞行器桨叶。
(2)发动机Ⅱ7因故障卡死,发动机Ⅰ5正常工作时,发动机Ⅰ5经由花键联轴器Ⅰ4、皮带轮Ⅰ3、带轮轴Ⅰ1、皮带Ⅰ2、皮带轮Ⅱ6传递至动力混合器A的第二级行星轮Ⅲ33中,第二级行星轮Ⅲ33通过齿轮配合,带动环齿27。因发动机Ⅱ7因故障卡死,太阳轮31固定,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太阳轮31和第一级行星轮Ⅲ32构成一个太阳轮固定、外齿圈主动、行星轮架从动的行星轮机构。动力可仍旧通过机构从发动机Ⅰ5传递至行星轮架22,经由行星轮架22再传递至飞行器桨叶。
(3)发动机Ⅰ5因故障停转或卡死,发动机Ⅱ7正常工作时,发动机Ⅱ7经由花键联轴器Ⅱ8、太阳轮轴30传递至动力混合器A的太阳轮31中,太阳轮31通过齿轮配合,带动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和第一级行星轮Ⅲ32绕太阳轮31中心公转,同时各自实现绕自身中心的自转。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太阳轮31和第一级行星轮Ⅲ32构成一个太阳轮主动、外齿圈固定、行星轮架从动的行星轮机构。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和第一级行星轮Ⅲ32带动行星轮架22转动,经由行星轮架22再传递至飞行器桨叶,以此实现动力的传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动力混合器A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双动力输出,成本低。
(2)设计一种应用于小型飞行器设备的装置,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应用于该类型小型飞行器的航空发动机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动力输出飞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力混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力混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行星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混合器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轴承位置示意图
其中:A.动力混合器1.带轮轴2.皮带Ⅰ3.皮带轮Ⅰ4.花键联轴器Ⅰ5.发动机Ⅰ6.皮带轮Ⅱ7.发动机Ⅱ8.花键联轴器Ⅱ9.下锥齿轮10.内轴11.上锥齿轮12.传动套筒13.上旋翼14.下旋翼15.锥齿轮16.锥齿轮轴17.皮带轮Ⅳ18.皮带轮Ⅲ19.皮带Ⅱ20.支撑轴Ⅱ21.混合器保持架22.行星轮架23.支撑轴Ⅰ24.支撑轴Ⅲ25.第二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Ⅰ27.环齿28.第二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Ⅱ30.太阳轮轴31.太阳轮32.第一级行星轮Ⅲ33.第二级行星轮Ⅲ34.内侧轴Ⅲ35.支撑板36.中心轴37.内侧轴Ⅱ38.内侧轴Ⅰ39.连接杆Ⅲ40.孔Ⅲ41.孔Ⅰ42.中心孔Ⅰ43.左圆盘44.孔Ⅱ45.连接杆Ⅰ46.连接杆Ⅱ47.孔Ⅴ48.右圆盘49.中心孔Ⅱ50.孔Ⅵ51.孔Ⅳ52.轴承Ⅲ53.轴承Ⅰ54.中心轴承Ⅰ55.轴承Ⅱ56.轴承Ⅴ57.中心轴承Ⅱ58.轴承Ⅵ59.轴承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动力混合器A、带轮轴1、皮带Ⅰ2、皮带轮Ⅰ3、花键联轴器Ⅰ4、发动机Ⅰ5、皮带轮Ⅱ6、发动机Ⅱ7、花键联轴器Ⅱ8、下锥齿轮9、内轴10、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上旋翼13、下旋翼14、锥齿轮15、锥齿轮轴16、皮带轮Ⅳ17、皮带轮Ⅲ18、皮带Ⅱ19组成,
其中发动机Ⅰ5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4与带轮轴1固接,带轮轴1上固接有皮带轮Ⅰ3,皮带轮Ⅰ3经皮带Ⅰ2与固接于动力混合器A中支撑轴Ⅲ24的皮带轮Ⅱ6活动连接;
发动机Ⅱ7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8与动力混合器A的太阳轮轴30固接;
动力混合器A的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固接皮带轮Ⅲ18,皮带轮Ⅲ18经皮带Ⅱ19与皮带轮Ⅳ17活动连接;
皮带轮Ⅳ17固接于锥齿轮轴16外侧,锥齿轮轴16内端固接锥齿轮15,锥齿轮15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11和下锥齿轮9啮合;
内轴10下端固接下锥齿轮9,内轴10上端固接上旋翼13;
传动套筒12上端固接下旋翼14,传动套筒12下端固接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套于内轴10中部。
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动力混合器A由混合器保持架21、行星轮架22、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第二级行星轮Ⅲ33、太阳轮轴30、太阳轮31、支撑轴Ⅰ23、支撑轴Ⅱ20、支撑轴Ⅲ24、环齿27组成,
所述的行星轮架22由支撑板35、中心轴36、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组成,其中支撑板35外侧中心固接中心轴36,支撑板35内侧顶端固接按120度均布的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
其中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经中心轴承Ⅰ54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Ⅰ42活动连接;
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Ⅰ38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Ⅰ26,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Ⅱ37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Ⅱ29,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Ⅲ34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Ⅲ32;
太阳轮轴30内端固接太阳轮31,太阳轮轴30外端经中心轴承Ⅱ57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Ⅱ49活动连接;
支撑轴Ⅰ23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Ⅰ25,支撑轴Ⅰ23一端经轴承Ⅰ53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Ⅰ41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经轴承Ⅳ59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Ⅳ51活动连接;
支撑轴Ⅱ20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Ⅱ28,支撑轴Ⅱ20一端经轴承Ⅱ55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Ⅱ44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经轴承Ⅴ56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Ⅴ47活动连接;
支撑轴Ⅲ24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Ⅲ33,支撑轴Ⅲ24一端经轴承Ⅲ52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另一端经轴承Ⅵ58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Ⅵ5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靠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侧的延伸段上固接皮带轮Ⅱ6;
太阳轮31分别与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啮合;
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分别与环齿27内齿面啮合;
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和第二级行星轮Ⅲ33分别与环齿27外齿面啮合。
所述的混合器保持架21由连接杆Ⅲ39、孔Ⅲ40、孔Ⅰ41、中心孔Ⅰ42、左圆盘43、孔Ⅱ44、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孔Ⅴ47、右圆盘48、中心孔Ⅱ49、孔Ⅵ50、孔Ⅳ51组成,
其中中心孔Ⅰ42位于左圆盘43中心,孔Ⅲ40、孔Ⅰ41、孔Ⅱ44按120度均布于近左圆盘43边沿
中心孔Ⅱ49位于右圆盘48中心,孔Ⅵ50、孔Ⅳ51、孔Ⅴ47按120度均布于近右圆盘48边沿
左圆盘43经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连接杆Ⅲ39与右圆盘48固接。

Claims (4)

1.一种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由动力混合器(A)、带轮轴(1)、皮带Ⅰ(2)、皮带轮Ⅰ(3)、花键联轴器Ⅰ(4)、发动机Ⅰ(5)、皮带轮Ⅱ(6)、发动机Ⅱ(7)、花键联轴器Ⅱ(8)、下锥齿轮(9)、内轴(10)、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上旋翼(13)、下旋翼(14)、锥齿轮(15)、锥齿轮轴(16)、皮带轮Ⅳ(17)、皮带轮Ⅲ(18)、皮带Ⅱ(19)组成,其中发动机Ⅰ(5)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4)与带轮轴(1)固接,带轮轴(1)上固接有皮带轮Ⅰ(3),皮带轮Ⅰ(3)经皮带Ⅰ(2)与固接于动力混合器(A)中支撑轴Ⅲ(24)的皮带轮Ⅱ(6)活动连接;发动机Ⅱ(7)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8)与动力混合器(A)的太阳轮轴(30)固接;动力混合器(A)的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固接皮带轮Ⅲ(18),皮带轮Ⅲ(18)经皮带Ⅱ(19)与皮带轮Ⅳ(17)活动连接;皮带轮Ⅳ(17)固接于锥齿轮轴(16)外侧,锥齿轮轴(16)内端固接锥齿轮(15),锥齿轮(15)与上锥齿轮(11)和下锥齿轮(9)啮合;内轴(10)下端固接下锥齿轮(9),内轴(10)上端固接上旋翼(13);传动套筒(12)上端固接下旋翼(14),传动套筒(12)下端固接上锥齿轮(11),传动套筒(12)套于内轴(10)中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混合器(A)由混合器保持架(21)、行星轮架(22)、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第二级行星轮Ⅲ(33)、太阳轮轴(30)、太阳轮(31)、支撑轴Ⅰ(23)、支撑轴Ⅱ(20)、支撑轴Ⅲ(24)、环齿(27)组成,其中行星轮架(22)的中心轴(36)经中心轴承Ⅰ(54)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Ⅰ(42)活动连接;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Ⅰ(38)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Ⅰ(26),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Ⅱ(37)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Ⅱ(29),行星轮架(22)的内侧轴Ⅲ(34)活动连接第一级行星轮Ⅲ(32);太阳轮轴(30)内端固接太阳轮(31),太阳轮轴(30)外端经中心轴承Ⅱ(57)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中心孔Ⅱ(49)活动连接;支撑轴Ⅰ(23)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Ⅰ(25),支撑轴Ⅰ(23)一端经轴承Ⅰ(53)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Ⅰ(41)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轴承Ⅳ(59)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Ⅳ(51)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Ⅱ(28),支撑轴Ⅱ(20)一端经轴承Ⅱ(55)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Ⅱ(44)活动连接,支撑轴Ⅱ(20)另一端经经轴承Ⅴ(56)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Ⅴ(47)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中部固接第二级行星轮Ⅲ(33),支撑轴Ⅲ(24)一端经轴承Ⅲ(52)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另一端经轴承Ⅵ(58)与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Ⅵ(50)活动连接;支撑轴Ⅲ(24)靠混合器保持架(21)的孔Ⅲ(40)侧的延伸段上固接皮带轮Ⅱ(6);太阳轮(31)分别与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啮合;第一级行星轮Ⅰ(26)、第一级行星轮Ⅱ(29)、第一级行星轮Ⅲ(32)分别与环齿(27)内齿面啮合;第二级行星轮Ⅰ(25)、第二级行星轮Ⅱ(28)和第二级行星轮Ⅲ(33)分别与环齿(27)外齿面啮合。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器保持架(21)由连接杆Ⅲ(39)、孔Ⅲ(40)、孔Ⅰ(41)、中心孔Ⅰ(42)、左圆盘(43)、孔Ⅱ(44)、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孔Ⅴ(47)、右圆盘(48)、中心孔Ⅱ(49)、孔Ⅵ(50)、孔Ⅳ(51)组成,其中中心孔Ⅰ(42)位于左圆盘(43)中心,孔Ⅲ(40)、孔Ⅰ(41)、孔Ⅱ(44)按120度均布于近左圆盘(43)边沿;中心孔Ⅱ(49)位于右圆盘(48)中心,孔Ⅵ(50)、孔Ⅳ(51)、孔Ⅴ(47)按120度均布于近右圆盘(48)边沿;左圆盘(43)经连接杆Ⅰ(45)、连接杆Ⅱ(46)、连接杆Ⅲ(39)与右圆盘(48)固接。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架(22)由支撑板(35)、中心轴(36)、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组成,其中支撑板(35)外侧中心固接中心轴(36),支撑板(35)内侧顶端固接按120度均布的内侧轴Ⅲ(34)、内侧轴Ⅱ(37)、内侧轴Ⅰ(38)。
CN201410345728.8A 2014-07-18 2014-07-18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5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728.8A CN104085535B (zh) 2014-07-18 2014-07-18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728.8A CN104085535B (zh) 2014-07-18 2014-07-18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5535A CN104085535A (zh) 2014-10-08
CN104085535B true CN104085535B (zh) 2015-12-09

Family

ID=5163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57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5535B (zh) 2014-07-18 2014-07-18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5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0414B (zh) * 2014-12-11 2017-08-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t的滑环驱动结构
CN104896049B (zh) * 2015-05-26 2017-03-22 吉林大学 微型双动力飞行器轴承减速装置
CN106184779A (zh) * 2016-09-19 2016-12-07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飞机耦合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3486B1 (fr) * 1996-09-13 1998-12-18 Peauger Philippe Dispositif de moteur a explosion
GB0108659D0 (en) * 2001-04-06 2001-05-30 Westland Helicopter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ircrafts
US7967239B2 (en) * 2005-05-31 2011-06-28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Rotor driv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 high speed rotary wing aircraft
EP2551550B1 (en) * 2011-07-29 2014-04-30 AGUSTAWESTLAND S.p.A. Planetary gear train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method
CN103921948B (zh) * 2014-03-28 2015-10-21 吉林大学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
CN204037914U (zh) * 2014-07-18 2014-12-24 吉林大学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5535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63776C (en) Hybrid gas-electric turbine engine
US10662875B2 (en) Propulsion unit with selective coupling means
US10519871B2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a propeller shaft
US982810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ower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n aircraft rotor
EP2955412B1 (en) Rotorcraft and planetary gear systems
RU2702945C2 (ru) Съемный блок реактивации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архитектура 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многомоторного вертолета, оснащенной таким блоком,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вертолет
US10053212B2 (en) Transmission for coaxial multi-rotor system
US20130045102A1 (e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driving in rotation counter-rotating propellers of a dual-propeller turboprop
US20230042278A1 (en) Electric fan
US10221939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planetary carrier within a gearbox
US10759527B2 (en) Torque path coupling assemblie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CN104085535B (zh)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US20160207619A1 (en) Light weight propulsor gearbox
US20170096942A1 (en) Turbojet engine with offset fans with a differential system
EP3163032B1 (e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brak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US2984975A (en) Oil pump drives for propeller-gas turbine engine installations
CN204037914U (zh)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EP3569507B1 (en) Aircraft propulsion system
US20170175856A1 (en)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n aircraft and a helicopter
US10724625B2 (en) Torsionally compliant geartrain carrier assembly
US1061864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n aircraft having a rotary wing
JP2019526012A (ja) 風力タービン用のナセル及びロータ並びに方法
CN103921948A (zh)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
US20210017966A1 (en) Drive train arrangement
EP3617550A1 (en) Transmission for engine with two power inpu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