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7251A -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7251A
CN104067251A CN201380006200.1A CN201380006200A CN104067251A CN 104067251 A CN104067251 A CN 104067251A CN 201380006200 A CN201380006200 A CN 201380006200A CN 104067251 A CN104067251 A CN 104067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hy
equipment
electrically coupled
us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62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C·赫什科
Y·里莫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6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5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n embedded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在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设备、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设备包括具有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的通信接口以及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这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这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这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Description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I.公开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一般涉及用于电子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接口。
II.背景
电子设备已经遍布整个社会激增,从而支持广泛的应用和使用。随着设备数量及种类的扩大,对电子设备彼此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对这一需求的响应,提出并采用了各种协议。在许多情况中,协议定义在电子设备间传达的信号电平、以及相关联的数据表示和定时。这些协议的示例包括无线通信,诸如IEEE802.11标准和蓝牙无线信号协议还可指定频率和功率电平。这些协议中的其它协议基于有线。在协议基于有线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标准化的物理连接器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针对各种目的和协议已经成功地使用了各种物理连接器,例如RJ-11、RJ-14、RJ-21、RJ-45和RJ-49。
随着移动平台设备的剧增以及这些设备中每一个的功能性增强,外设间的数据率已经呈指数级增长。为此,联盟最近已提出定义10Kbps至5.8Gbps的数据率的M-PHY物理层标准。该M-PHY标准针对移动应用(诸如相机、显示器等等)优化。然而,尽管M-PHY协议提供具有高带宽能力的串行接口技术,但是M-PHY协议并未对将携带遵循M-PHY协议的信号的物理连接器的类型作出定义。因此,针对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的实现细节和所采用的物理连接器的类型可能因电子设备而异,尽管仍遵循该标准。此类变化可能导致电子设备不能彼此连接,尽管这两个设备均遵循M-PHY协议。
公开概述
在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包括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设备、系统和方法。具体而言,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遵循M-PHY协议的信号并引导它们通过遵循USB的连接器从而允许两个具有USB连接器的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能通信。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的通信接口以及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USB连接器的这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以及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这多个引脚还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把该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接口的装置,该接口装置具有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把该接口装置连接至另一电子设备的USB装置,该USB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引脚。USB连接装置的这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接口装置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以及电耦合至接口装置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USB连接装置的这多个引脚还包括:电耦合至接口装置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电耦合至接口装置的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把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的电子设备连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以及提供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该方法包括把第一接收引脚电耦合至M-PHY RXDN数据路径以及把第二接收引脚电耦合至M-PHY RXDP数据路径。该方法包括把第一传送引脚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以及把第二传送引脚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
附图简述
图1A是主机和其它设备间示例性的常规直接配对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的框图;
图1B是主机和其它设备间示例性的常规电缆配对的USB连接的框图;
图1C是常规USB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2是解说USB连接器的USB引脚到M-PHY协议的M-PHY数据路径的示例性映射的表;
图3是遵循M-PHY协议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的常规M-PHY信号路径布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解说用于把USB连接器的USB引脚映射到M-PHY协议数据路径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5解说把USB连接器的USB引脚映射到M-PHY协议信号的特定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6解说把USB连接器的USB引脚映射到M-PHY协议信号的特定配置的替换实施例;
图7解说把USB连接器的USB引脚映射到M-PHY协议信号的特定配置的替换实施例;以及
图8是可包括具有映射到M-PHY协议数据路径的USB引脚的USB连接器的示例性基于处理器的系统的框图。
详细描述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并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实施例。
在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包括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具体而言,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遵循M-PHY协议的信号并引导它们通过遵循USB的连接器从而允许两个具有USB连接器的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能通信。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的通信接口以及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USB连接器的多个引脚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以及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这多个引脚还包括: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联盟已经提出M-PHY协议,M-PHY协议是详述设备如何彼此通信的物理层协议。然而,联盟迄今尚未将M-PHY协议定义或限制于遵循该标准的特定连接器类型,将对物理连接器的设计留给了在这一空间中部署产品的实体。尽管在不参考任何现有连接器类型的情况下设计这种物理连接器是可能的,但是本文将一种现有连接器适配成满足联盟M-PHY协议标准的要求,即当前用于遵循USB协议的设备的USB连接器。作为非限定性的示例,适配成用于联盟M-PHY协议标准的USB连接器可以是USB3.0连接器。
USB是在1990年代中期引入的行业标准。USB3.0随后于2008年引入。关于常规USB3.0标准和连接器的更多信息可以在www.usb.org/developers/docs/上(更具体地,在该网站上公布的通用串行总线修正版3.0规范中)找到,其内容通过援引全部纳入于此。在讨论把USB连接器适配于M-PHY协议的实施例之前,首先参考图1A-图1C讨论USB连接器。
图1A是常规USB连接10的示例性框图。在这一示例性实施例中,USB连接器10遵循USB3.0并且包括主机12和设备14。设备14通过配对的连接器16直接插入主机12。主机12包括具有放大器18的发射机、滤波电容器20以及具有放大器22的接收机。设备14类似地包括具有放大器24的接收机、具有放大器26的发射机、以及滤波电容器28。依据所发布的USB协议,主机发射机向设备14发送TXP信号和TXN信号,设备14把传入信号分别当作RXP信号和RXN信号。类似地,设备发射机向主机12发送TXP信号和TXN信号,主机12把传入信号分别当作RXP信号和RXN信号。这一安排的非限定性示例可以是插入计算机(主机12)上USB端口的闪存棒(设备14)。
图1B解说了与图1A中的USB连接10相似的USB连接10A。然而,替代配对的连接器16,主机12可包括连接器16A,并且设备14包括连接器16B,电缆30在连接器16A和16B之间延伸。这一安排的非限定性示例可以是通过USB电缆(电缆30)插入计算机(主机12)的相机(设备14)。
图1C是遵循USB3.0的示例性常规连接器32的立体视图。如所解说的,连接器32符合USB3.0A标准,但是B标准、微-A(Micro-A)以及微-B(Micro-B)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具体而言,连接器32包括10个导电元件。外部接地外壳34是第一导电元件,并且9个引脚36A-36I(统称为:引脚36)形成这10个导电元件中的剩余导电元件。如USB3.0标准所定义的,在下面阐述的表1中总结了外部接地外壳34和引脚36A-36I的名称及用途。此外,在下面阐述的表1中包括本公开中的参考编号。
表1:常规USB连接器引脚指派和配对序列
外部接地外壳34和引脚36A-36I的该安排(至少在A标准中),具体而言是与外部接地外壳34和引脚36A-36I相关联的物理几何,导致连接器32插入时特定的配对序列。也即,当连接器32插入母口时,外部接地外壳34在引脚36A-36I外部且比36A-36I中的任何引脚延伸更远,并因此与母口中的其配对物形成第一电连接。随后,引脚36A和36D因为它们比任何其他引脚36向前延伸得更远而形成电连接。随后,引脚36B和36C形成第三轮电连接,且引脚36E-36I形成最后一轮电连接。在表1的“配对序列”栏中概括了这一序列。本公开允许使用这一配对序列,如以下更加详细说明的。
因为USB标准存在数年了,业内已经有时间来开发标准化的连接器32(图1C中解说的)。存在能够根据建立好的形状因子来制造遵循USB3.0的连接器的众多制造商。同样,使用此类连接器的人对应力和弯曲容限以及其它疲劳相关容限等有良好理解。
本公开利用业内熟悉USB3.0连接器32的优势并提出改变连接器32的用途以便与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一起使用。具体而言,在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中使用现有USB3.0连接器32允许利用业内对USB3.0连接器32的所有专长及熟悉性来现成地接受其与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一起使用。发达的制造基础允许方便地争取连接器并入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也即,在争取可接受的连接器制造商现成地加入遵循M-PHY协议的设备方面将存在很少滞后时间或不存在滞后时间,并且现有制造商间的竞争意味着单个连接器的成本将有可能是合理的。
参考图2,图表40解说遵循M-PHY协议的引脚名称到对应的USB3.0信号的映射。具体而言,图2解说把引脚36E、36F、36H和36I从它们各自的USB信号用途改变成对应的M-PHY信号用途。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曾用于SSRX-信号的引脚36E被用于RXDN信号38E;SSRX+信号用于RXDP信号38F;SSTX-信号用于TXDN信号38H;且SSTX+信号用于TXDP信号38I。在USB标准和本文中所提出的使用两者中,如所注意到的,引脚36E、36F、36H和36I被用于接收机差分对和发射机差分对。
参考图3提供了带有引脚要求的示例性常规M-PHY信号路径布局42。也即,第一电子设备44连接至第二电子设备46。第一电子设备44可包括控制系统或处理器(以下关于图8讨论),该控制系统或处理器可通过适当的设备驱动器根据M-PHY协议控制通信接口(在本文中有时称作用于接口的装置)的信号通道48A、48B。信号通道48A是第一电子设备44向第二电子设备46传送数据的通道,其中数据通过TXDP和TXDN引脚50A、50B发送到RXDP和RXDN引脚52A、52B。类似的,第二电子设备46通过TXDP和TXDN引脚54A、54B到RXDP和RXDN引脚56A、56B向第一电子设备44传送数据。每一电子设备44、46具有其自己的受各自的通道管理模块62A、62B控制的相应发射机M-TX58A、58B和接收机M-RX60A、60B。通道管理模块62A、62B可根据需要是硬件或软件或二者的混合,并且可经由链路70A、70B与控制系统通信。引脚50A、50B、56A、56B可以在单个M-端口64中,而引脚52A、52B、54A、54B可在第二M-端口66中。通道管理模块62A可通过外设互换格式(PIF)链路68A与发射机58A通信并且可通过PIF链路68B与接收机60A通信。类似地,通道管理模块62B可通过PIF链路68C与发射机58B通信并且可通过PIF链路68D与接收机60B通信。在M-PHY协议中阐述了通道管理模块62a、62B,链路70A、70B,发射机58A、60B,接收机58B、60A,以及PIF链路68A-68D,有兴趣的读者可在该协议中找到有关这些元件的更多信息。如所解说的,第一电子设备44直接连接至第二电子设备46。尽管没有显式地解说,应当理解直接连接可被电缆替代。同样,M-PHY标准定义了信号和通道管理元件,但是对引脚和任何连接器的安排未作定义。然而,如参考图2所注意到的,可通过把引脚36E、36F、36H和36I分别映射到RXDN38E、RXDP38F、TXDN38H和TXDP38I来改变USB连接器32的用途而无需对连接器32的任何物理改变。就这一点而言,连接器32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作用于连接的装置。
转至图4,提供了解说把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的第一电子设备(诸如电子设备44)连接至第二电子设备(诸如电子设备46)的方法的流程图。初始地,该方法提供电子设备(框100)并且形成电子设备中的多个数据路径,其中每个路径均符合M-PHY协议(框102)。该方法向电子设备提供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框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USB连接器符合USB3.0标准,其具有如上参考图1C和表1所述的外部接地外壳34和引脚36A-36I。在替换实施例中,可使用B标准、微-A或微-B连接器而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
继续参考图4,该方法把连接器中的引脚电耦合至数据路径(框1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把第一接收引脚(例如,SSRX+)电耦合到M-PHYRXDN数据路径、把第二接收引脚(例如,SSRX-)电耦合到M-PHY RXDP数据路径、把第一传送引脚(例如,SSTX-)电耦合到M-PHY TXDN数据路径、以及把第二传送引脚(例如,SSTX+)电耦合到M-PHY TXDP数据路径来映射引脚36A-36I。
继续参考图4,通过连接至连接器32中相应引脚36的数据路径,电子设备可连接至第二电子设备(例如,第二设备46)(框108)。在连接期间或稍稍在此之后,与连接器相关联的控制系统可执行插入检测(框110)和/或向第二电子设备46供电(框112)。
使用USB连接器32允许插入检测并且提供向第二电子设备46供电的能力。插入检测允许第一电子设备44知晓何时发送数据或监听来自第二电子设备46的数据是可接受的。通过插入检测还可实现其他优点,并且本公开不受限于此。同样,向第二电子设备46供电允许设计者免于不得不为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电源线或替代电源。存在允许此情况发生的数个可能配置。在图5-7中解说了3个示例性配置。
参考图5,第一电子设备44被认为是主机设备而第二电子设备46被认为是辅助设备。在主机设备44中,在USB3.0标准中是VBUS信号的引脚36A被连接至在USB3.0标准中是D+信号的引脚36C。引脚36B和36D可用于插入检测。可通过引脚36A和36D供电。如上所述,引脚36E、36F、36H和36I用于M-PHY协议的数据通道。
继续参考图5,在辅助设备46中,引脚36B可连接至引脚36D。辅助设备46可基于辅助设备46是否有电来检测插入。主机设备44靠通过引脚36B发送信号来检测插入,该信号通过引脚36B被辅助设备46接收并被连接至引脚36D,从而通过主机引脚36D向主机设备44返回信号。如果没收到信号,则辅助设备46未被插入。这一配置允许使用USB3.0A标准连接器并且适合于在不确定辅助设备46是否需要汲取功率时使用。因此,通过对连接器32的选取引脚36进行相对简单的电路驱动,第一电子设备44和第二电子设备46二者均可检测插入并且第一电子设备44可按需供电。
在图6中解说了第二示例性配置。同样,通过引脚36A和36D从主机设备(第一电子设备44)向辅助设备(第二电子设备46)供电。在辅助设备46中,引脚36B和36C相互连接。主机设备44可在引脚36B上发送信号,并且如果该信号在引脚36C处被主机设备44收到,则主机设备44确定插入。辅助设备46通过从引脚36A和36D收到功率来确定插入。这一配置同样很适用于USB3.0A标准连接器,并且在已知辅助设备46需要汲取功率时是适合的。
在图7中解说了第三示例性配置。同样通过引脚36A和36D从主机设备(第一电子设备44)向辅助设备(第二电子设备36)供电。引脚36B和36C可用于根据需要或需求支持附加的数据通道或共享时钟。在这一实施例中,辅助设备46摄取功率。该功率摄取可以是要求辅助设备46汲取最小电流达特定时段(例如,在供电后必须汲取不小于10mA的电流达不少于2秒)。主机设备44可包括检测这一功率摄取的电路。向辅助设备46供电允许辅助设备46检测插入。这一配置允许使用USB3.0A标准连接器、B标准连接器以及微-A和微-B连接器,因为这一配置不依赖于在其它配置中使用的四阶段插入。如果需要附加数据,则附加通道可以是数据通道。然而,如果辅助设备46需要与一些其它元件同步,则可使用时钟信号。还可提供针对这一通道的其它用途。
取决于连接器和电缆(如果存在)的质量,由引脚36B和36C形成的数据通道可能不支持高数据速率。这一区别是由屏蔽的质量和引脚的物理几何形状而引起的。然而,即使连接器和电缆的质量不支持高数据速率,由引脚36B和36C形成的数据通道仍然可用于低数据速率,诸如M-PHY LS-模式(LS-MODE)PWM数据速率。
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M-PHY通信协议在USB接口上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可被设置在或集成到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不作为限定的示例包括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光碟(DVD)播放器和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为此,图8解说了可采用图1C中解说的其中应用了图2的映射的连接器32的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70的示例。在这一示例中,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70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172,其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4。CPU172可以是主设备。CPU172可具有耦合到处理器174以用于对临时存储的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高速缓存存储器176。CPU172被耦合到系统总线180,且可交互耦合被包括在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70中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系统总线180可以是总线互连。如公知地,CPU172通过在系统总线180上交换地址、控制和数据信息来与这些其它设备通信。例如,CPU172可向作为从设备的示例的存储器控制器168(N)传达总线事务请求。尽管未在图8中图示,可提供多个系统总线180,其中每一系统总线180构成不同的组织。
其它主设备和从设备可被连接到系统总线180。如图8中所示,这些设备可例如包括存储器系统182、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84、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86、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设备188以及一个或多个显示控制器190。输入设备184可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输入按键、开关、语音处理器等。输出设备186可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音频、视频、其它视觉指示器等。网络接口设备188可以是被配置成允许与网络192交换数据的任何设备。网络19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有线或无线网络、专用或公共网络、局域网(LAN)、广局域网(WLAN)和因特网。网络接口设备188可被配置成支持所需的任何类型的通信协议。存储器系统18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193(0-N)。可在系统总线180与耦合到系统总线180的主设备及从设备之间提供仲裁器,诸如举例而言,在存储器系统182中提供的存储器单元193(0-N)。
CPU172还可被配置成通过系统总线180访问显示控制器190以控制发送给一个或多个显示器194的信息。显示控制器190经由一个或多个视频处理器196向显示器194发送要显示的信息,视频处理器将要显示的信息处理成适于显示器194的格式。显示器194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显示器,包括但不限于: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等。
CPU172和显示控制器190还可充当用以通过系统总线180向仲裁器作出存储器访问请求的主设备。CPU172中的不同线程和显示控制器190可向仲裁器作出请求。如前所述,CPU172和显示控制器190可向仲裁器提供MID作为总线事务请求的一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存储在存储器中或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由处理器或其它处理器设备执行的指令、或其组合。本文描述的仲裁器、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例如用在任何电路、硬件组件、集成电路(IC)或IC芯片中。本文所公开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和大小的存储器,且可被配置成存储所需的任何类型的信息。为清楚地说明这一可互换性,以上已经以其功能的形式一般地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如何被实现取决于具体应用、设计选择和/或施加在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硬件和存储在硬件中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例如驻留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替换地,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远程站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远程站、基站或服务器中。
还注意到,在本文的任何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步骤被描述是为了提供示例和讨论。所描述的操作可按除了所示顺序以外的各种不同顺序执行。而且,在单个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操作实际上可在多个不同步骤中执行。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讨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步骤可被组合。可以理解,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地,在流程图中图示的操作步骤可进行各种不同的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技术和技艺来表示。例如,以上描述通篇可能引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学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它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来操作的电子设备,包括:
具有符合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的通信接口;
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所述多个引脚包括:
电耦合至所述通信接口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
电耦合至所述通信接口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
电耦合至所述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
电耦合至所述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脚中的其它引脚被配置成允许插入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VBUS引脚和D+引脚被电耦合以促成插入检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GND引脚和D-引脚被电耦合以促成插入检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D-引脚和D+引脚被电耦合以促成插入检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脚中的其它引脚被配置成通过其供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脚中的其它引脚被配置成通过其提供附加数据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引脚中的D+引脚和D-引脚被配置成通过其提供所述附加数据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集成到半导体管芯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被集成到其中的从包括以下各项的组中选取的设备: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光碟(DVD)播放器和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器符合USB3.0标准。
12.一种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来操作的电子设备,包括:
用于把所述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接口的装置,所述接口装置具有符合所述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
用于把所述接口装置连接至所述另一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装置,所述USB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引脚,所述多个引脚包括:
电耦合至所述接口装置的M-PHY RXDN数据路径的第一接收引脚;
电耦合至所述接口装置的M-PHY RXDP数据路径的第二接收引脚;
电耦合至所述接口装置的M-PHY TXDN数据路径的第一传送引脚;以及
电耦合至所述接口装置的M-PHY TXDP数据路径的第二传送引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连接的装置包括USB连接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集成到半导体管芯中。
16.一种把被配置成使用M-PHY协议操作的电子设备连接至第二设备的方法,包括:
提供符合所述M-PHY协议的多个数据路径;
提供具有多个引脚的USB连接器:
把第一接收引脚电耦合至M-PHY RXDN数据路径;
把第二接收引脚电耦合至M-PHY RXDP数据路径;
把第一传送引脚电耦合至通信接口的M-PHY TXDN数据路径;以及
把第二传送引脚电耦合至所述通信接口的M-PHY TXDP数据路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USB连接器的插入。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USB连接器供电。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USB连接器上的D+和D-引脚提供附加的数据信道。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USB连接器包括提供符合USB3.0协议的USB连接器。
CN201380006200.1A 2012-01-23 2013-01-23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40672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56,521 2012-01-23
US13/356,521 US20130191568A1 (en) 2012-01-23 2012-01-23 Operating m-phy based communications ove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interface, and related cables,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PCT/US2013/022795 WO2013112620A1 (en) 2012-01-23 2013-01-23 Operating m-phy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ove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interface, and rel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7251A true CN104067251A (zh) 2014-09-24

Family

ID=4774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6200.1A Pending CN104067251A (zh) 2012-01-23 2013-01-23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91568A1 (zh)
EP (1) EP2807571A1 (zh)
JP (1) JP2015508194A (zh)
CN (1) CN104067251A (zh)
TW (1) TW201344453A (zh)
WO (1) WO20131126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567A (zh) * 2015-12-04 2018-08-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中增加的数据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527660A (ja) * 2009-05-20 2012-11-08 クロノロジック 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 リミテッド SuperSpeedUSBデバイスおよび非SuperSpeedUSBデバイスの同期ネットワーク
US8972646B2 (en) * 2012-03-30 2015-03-03 Intel Corporation Superspeed inter-chip interface
US20140119463A1 (en) * 2012-10-29 2014-05-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alable Multifunction Serial Link Interface
US9081908B2 (en) * 2012-11-1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ng M-PHY based communications over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based interface, and related cables,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74310B2 (en) * 2013-08-19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ng M-PHY based communications over mass storage-based interfaces, and related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EP3060977A4 (en) 2013-10-23 2017-07-12 Intel Corporation Emi mitigation on high-speed lanes using false stall
US10042784B2 (en) * 2014-10-13 2018-08-07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ide channel access through USB streams
US9753874B2 (en) 2015-02-20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tep programming of heat-sensitive non-volatile memory (NVM) in processor-based systems
US9990326B2 (en) * 2015-10-14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split cable
CN105550150B (zh) * 2015-12-31 2018-08-1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动态电阻失配调整功能的M-phy驱动电路
CN108702830B (zh) 2016-01-27 2021-07-13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外围设备、包括外围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KR101673943B1 (ko) * 2016-07-07 2016-11-08 주식회사 올피아 유무선 통신방식을 이용한 통합 스마트기기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316253B (zh) * 2017-10-18 2023-06-16 辉达公司 增加usb-c连接器的带宽的方法
GB2580719B (en) * 2019-01-07 2022-04-27 Portable Multimedia Ltd Housing and device
US11126220B2 (en) * 2020-01-29 2021-09-2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5634A1 (en) * 2000-08-11 2002-02-21 Italtel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raffic classes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in p-mp at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123657A1 (en) * 2006-08-24 2008-05-29 Henry Algernon P Port Addr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Layer Interface
US20080200072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on interface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and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
US20090029593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Chuang Yi-Fang Multi-port connector for integrating transmission interfaces of displayport and usb
CN101547123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在信息处理系统内启用网络通信的网络接口和检测模块
US20090276546A1 (en) * 2008-05-01 2009-11-05 Broadcom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tection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for a non-usb serial interface over usb connector
CN101581964A (zh) * 2009-06-22 2009-11-18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及外围设备驱动方法
US20110060850A1 (en) * 2008-01-17 2011-03-10 Bluebird Soft Co., Ltd. Mobile device of supporting uart and usb communication using same connect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087806A1 (en) * 2009-09-25 2011-04-14 Soumendra Mohanty Dual-Mode Data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2314405A (zh) * 2011-06-13 2012-01-11 上海哈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cid协议处理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3460A1 (en) * 1994-05-20 1995-11-2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dress decoding within an integrated processor
TWI337710B (en) * 2006-01-05 2011-02-21 Telechips Inc Audio system
US7908414B2 (en) * 2006-04-25 2011-03-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tecting by USB client device a connection to host USB device wherein power is not supply from host USB device to USB client device
US7788428B2 (en) * 2008-03-27 2010-08-3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x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MHL) and USB 3.0
EP2116879B1 (en) * 2008-04-10 2018-04-04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Optical interface
US8275914B2 (en) * 2008-10-16 2012-09-25 Silicon Image, Inc. Discovery of connections utilizing a control bus
US8200852B2 (en) * 2009-10-09 2012-06-12 Dell Products, L.P. Multi-mode dongle for peripheral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11203781A (ja) * 2010-03-24 2011-10-1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切換装置及びその切換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8719475B2 (en) * 2010-07-13 2014-05-0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low power superspeed inter-chip (LP-SSIC)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5634A1 (en) * 2000-08-11 2002-02-21 Italtel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raffic classes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in p-mp at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123657A1 (en) * 2006-08-24 2008-05-29 Henry Algernon P Port Addr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Layer Interface
US20080200072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on interface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and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
US20090029593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Chuang Yi-Fang Multi-port connector for integrating transmission interfaces of displayport and usb
US20110060850A1 (en) * 2008-01-17 2011-03-10 Bluebird Soft Co., Ltd. Mobile device of supporting uart and usb communication using same connect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547123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在信息处理系统内启用网络通信的网络接口和检测模块
US20090276546A1 (en) * 2008-05-01 2009-11-05 Broadcom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tection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for a non-usb serial interface over usb connector
CN101581964A (zh) * 2009-06-22 2009-11-18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及外围设备驱动方法
US20110087806A1 (en) * 2009-09-25 2011-04-14 Soumendra Mohanty Dual-Mode Data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2314405A (zh) * 2011-06-13 2012-01-11 上海哈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cid协议处理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567A (zh) * 2015-12-04 2018-08-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中增加的数据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91568A1 (en) 2013-07-25
WO2013112620A1 (en) 2013-08-01
JP2015508194A (ja) 2015-03-16
TW201344453A (zh) 2013-11-01
EP2807571A1 (en)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7251A (zh) 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上操作m-phy通信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4885067B (zh) 在基于pci的接口上操作基于m‑phy的通信、以及相关电缆、连接器、系统和方法
US9990326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split cable
JP6549579B2 (ja) 大容量記憶装置ベースのインタフェースを通じてm−phyベースの通信を運用すること、ならびに関連す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368992B1 (en) Enhanced communications over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ype-c cable
US9990328B2 (en) Increased data flow i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cables
JP2019197598A (ja) 低電圧セキュアデジタル(sd)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081908B2 (en) Operating M-PHY based communications over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based interface, and related cables,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170134434A (ko) 멀티-포트 물리 계층 (phy) 에 대한 위상 록킹 루프 (pll) 의 공유된 제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0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