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5505B -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5505B
CN104055505B CN201410045922.4A CN201410045922A CN104055505B CN 104055505 B CN104055505 B CN 104055505B CN 201410045922 A CN201410045922 A CN 201410045922A CN 104055505 B CN104055505 B CN 104055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rotrusion
face
light
detect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59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5505A (zh
Inventor
高桥有亮
山下秀人
黑田真朗
青岛郎
青岛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44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12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4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12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5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5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5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24Arm or wri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16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using photoplethysmograph signals, e.g. generated by infrared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4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sensor contact press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壳体面上以包围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在将与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凸部的高度HA减去按压抑制部的高度HB后的值设为Δh的情况下,Δh>0。此外,在从与壳体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按压抑制部具有沿着与被检测体的检测部位的周长方向、即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

Description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在本申请中包含2013年3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054493以及2013年3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54492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等。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检测人类的脉波等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在日本特开2011-139725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9-201919号公报中,揭示有作为这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脉搏计的现有技术。脉搏计例如安装于胳膊、手腕、手指等来检测基于人体的心跳的搏动,测定脉搏次数。
日本特开2011-139725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9-201919号公报中揭示的脉搏计是光电式的脉搏计,其检测部(脉波传感器)具有向被检测体(被检测部位)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受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具有生物体信息的光)的受光部。在该脉搏计中,将血流量的变化作为受光量的变化来进行检测,从而来检测脉波。并且,在日本特开2011-139725号公报中揭示了安装于手腕型的脉搏计,在特开2009-201919号公报中揭示了安装于手指型的脉搏计。
在这些现有技术中,设置有透过来自于发光部的光或被检测体的光的透光部件,该透光部件具有和被检测体(手腕、手指的皮肤等)的接触面。并且,如果在该透光部件的接触面上设置凸部,则容易在与被检测体的皮肤进行接触时产生按压。
但是,作为其副作用,则是容易受到由于体动导致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器具的摇动、安装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用户的手的活动(例如、攥紧/松开动作)等所产生的按压变动的影响。所谓按压变动大是指叠置于生物体信息的检测信号上的体动噪声成分大。
此外,例如在负荷机构的负荷小时等,如果凸部无法对被检测体施加充分的初期按压,则存在无法获得适当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信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将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高度减去所述按压抑制部的高度后的值设为Δh的情况下,Δh>0。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从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所述按压抑制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被检测体的检测部位的周长方向、即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将所述按压抑制面的短边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长边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长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1、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2的情况下,HS1>HS2。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可以提供能够在降低按压变动等导致的坏影响的同时对被检测体施加恰当的初期按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等。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抑制按压变动等导致的检测信号的品质下降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将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高度减去所述按压抑制部的高度后的值设为Δh的情况下,Δh>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透光部件的凸部与被检测体接触,通过检测部的受光部接收通过该透光部件的光,从而检测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围凸部的方式设置用于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的按压抑制部,并且,关于凸部的高度减去按压抑制部的高度后的值Δh,Δh>0的关系成立。这样,以Δh>0的方式使凸部突出,从而能够以小的负荷由凸部对被检测体施加恰当的初期按压。并且,由按压抑制部来抑制凸部施加的按压,从而能够降低按压变动等。因此,可以提供在降低按压变动等导致的坏影响的同时对被检测体施加恰当的初期按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将相对于负荷的所述凸部的按压的变化量设为按压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抑制部以相对于第一负荷范围下的所述按压变化量、第二负荷范围下的所述按压变化量更小的方式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所述负荷由产生所述凸部的按压的负荷机构施加,在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内,所述负荷机构的负荷为0~FL1,在所述第二负荷范围内,所述负荷机构的负荷大于FL1。
这样,如果以与第一负荷范围下的按压变化量相比,第二负荷范围下的按压变化量减小的方式来抑制凸部的按压,则可以在由凸部对被检测体施加适当的初期按压的同时,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减低按压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抑制部可以具有从所述凸部的周围向外侧扩展的按压抑制面。
由此,可以利用从凸部的周围向外侧扩展的按压抑制面,均等地有效地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规定方向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开长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1、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2的情况下,可以是HS1>HS2。
如果这样的HS1>HS2的关系成立,则可以有效地抑制以距离凸部远的位置上的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状态的变动等为原因的凸部的按压变动等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抑制面可以以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随着从所述凸部的位置朝向规定方向而降低的方式倾斜。
如果设置这样的倾斜,则与壳体面正交方向上的按压抑制面的高度离凸部越远则越低,因此,可以降低距离凸部远的位置上的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状态的变动等导致的坏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部件可以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侧至少突出一部分的所述凸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被检测体侧的反方向侧、即下方侧的主体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延伸形成至所述壳体面的盖部件的下方,所述按压抑制面是所述盖部件的面。
由此,可以有效活用主体部的上方的盖部件来形成按压抑制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设为第三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抑制面可以是在所述凸部的周围至少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上连续的面。
由此,可以通过至少在第一、第二、第三方向上存在于凸部周围的按压抑制面来抑制凸部的按压,因此,能够实现均等的有效的按压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以Δh>0的方式从所述按压抑制面向所述被检测体侧突出。
这样,如果凸部以Δh>0的方式从按压抑制面突出,则在凸部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了初期按压之后,按压抑制面与被检测体接触,能够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光圈部,设置于所述透光部件和所述检测部之间、或所述透光部件和所述被检测体之间、或所述透光部件内,在所述被检测体和所述检测部之间的光路上对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进行限制。
通过设置这样的光圈部,即使在产生由和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的接触状态的变化等引起的杂散光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该杂散光射入到受光部的事态等的发生,能够实现正确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检测部包括对所述被检测体射出光的发光部,所述透光部件使来自于所述发光部的光透过,并且,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受光部和所述发光部之间的遮光部。
如果设置这样的遮光部,则可以抑制来自于发光部的直射光射入受光部的事态等的发生,能够实现正确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0.01mm≦Δh≦0.5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0.05mm≦Δh≦0.35mm。
通过这样地使Δh为小的值,可以边对被检测体施加检测生物体信息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按压,边抑制缘于按压变动等的噪声成分的增加,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检测信号的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可以至少在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曲面形状。
由此,可以在稳定的接触状态下由凸部对被检测体施加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凸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设为R的情况下,可以是R≧8mm。
由此,可以在与被检测体的表面的接触状态稳定的曲率半径的条件下,有效地施加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具有所述凸部的所述透光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面。
由此,例如在由负荷机构等施加了负荷时,也可以使透光部件相对于壳体面不进行相对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抑制部可以由绝缘部件形成。
由此,可以由不是通过导电部件而是通过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部件来形成按压抑制部,以抑制凸部的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检测脉波来作为所述生物体信息。
但是,成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的生物体信息并不仅限于脉波。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从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所述按压抑制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被检测体的检测部位的周长方向、即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透光部件的凸部与被检测体接触,检测部的受光部接收通过该透光部件的光,从而来检测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此外,用于抑制凸部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的按压抑制部以包围凸部的方式而设置。并且,在将被检测体的检测部位的周长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按压抑制部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这样,如果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则即使在被检测体上有活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缘于该活动等的凸部上的按压变动等。因此,可以有效抑制按压变动等导致的检测信号的品质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在所述壳体面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从所述凸部朝向所述中心线的方向,并且,所述按压抑制面是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面。
这样,如果将凸部配置在偏离中心部的位置上并设置从该凸部的位置向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则在被检测体上有活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缘于该活动等的凸部上的按压变动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设为第三方向、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到所述按压抑制面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第一端部的距离设为LE1、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到所述按压抑制面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第二端部的距离设为LE2的情况下,可以是LE1>LE2。
由此,将凸部配置于靠近按压抑制面的第二端部侧(距离LE2的端部)的位置,并且,从凸部的位置到按压抑制面的第一端部的距离LE1变长,因此,可以形成从凸部的位置向第二方向延伸的按压抑制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凸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宽度设为WS的情况下,可以是WS<LE1。
由此,可以减小第一方向上的按压抑制面的宽度WS,形成第一方向为短边方向、第二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按压抑制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抑制面可以是从所述凸部的位置越过沿所述壳体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面。
这样,如果按压抑制面是越过中心线向第二方向延伸的面,则可以增大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凸部上的按压变动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凸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长度设为LS、将所述凸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壳体面的长度设为LC的情况下,可以是LS<LC。
由此,可以有效抑制以下事态等的发生:第二方向上的按压抑制面的长度LS变得过长,产生按压变动等而检测信号的信号品质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手腕的情况下,可以是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手和下臂中的手侧,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被检测体的所述手朝向所述下臂的方向。
由此,凸部设置于手侧的第一区域,按压抑制面是从设置于手侧的凸部向下臂侧延伸的面,因此,可以实现安装于手腕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舒适感的提高、按压变动的抑制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长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宽度设为WS1、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宽度设为WS2的情况下,可以是WS1>WS2。
如果这样的WS1>WS2的关系成立,则越是离开凸部,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积越小,因此,可以抑制距离凸部远的位置上的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状态的变动导致的坏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随着越过沿着所述壳体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按压抑制面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缩小。
由此,越是离开凸部,按压抑制面的宽度越小,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积越小,因此,可以抑制距离凸部远的位置上的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状态的变动等导致的坏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凸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长度设为LS的情况下,可以是15mm<LS<25mm。
如果这样地设定按压抑制面的长度LS,则可以有效地抑制以下事态的发生:由于LS过短而接触面积变小,从而按压抑制的效果减弱,或者,由于LS过长而产生按压变动等,从而检测信号的信号品质下降。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在将所述按压抑制面的短边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长边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离开长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1、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2的情况下,HS1>HS2。
如果这样的HS1>HS2的关系成立,则可以有效抑制由于距离凸部远的位置上的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状态的变动等而产生凸部的按压变动等。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外观图。
图2A~图2C是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连接部的说明图。
图3是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主体部的后盖部的立体图。
图4是后盖部的截面图。
图5A、图5B是透光部件的凸部以及按压抑制部的说明图。
图6A、图6B是按压抑制部的按压抑制方法的说明图。
图7A、图7B也是按压抑制部的按压抑制方法的说明图。
图8A、图8B是示出Δh和MN比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凸部的按压和MN比以及脉搏次数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凸部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和脉搏DC值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凸部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和Δ脉搏DC值的关系的图。
图12A、图12B是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向手腕安装时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按压抑制部的详细情况的俯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按压抑制部的详细情况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按压抑制面的形状和MN比的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按压抑制面的形状和按压变动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示出按压抑制面的长度和MN比的关系的图。
图18A、图18B是示出传感器直径和MN比的关系的图。
图19是按压抑制部的第一变形例。
图20A~图20C是按压抑制部的第二变形例。
图21A、图21B是示出透光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2A、图22B是示出透光部件的其它例子的说明图。
图23A、图23B是透光部件对于被检测体的按压发生了变化时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图24A、图24B是赫兹的弹性接触理论的说明图。
图25A、图25B是设置光圈部、遮光部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6A~图26C是示出光圈部的配置位置的各种例子的图。
图27是一体形成有光圈部和遮光部的遮光用部件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内容进行不恰当的限定。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图1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是手表式的脉搏计,具有:主体部300、以及用于将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安装于被检测体的手腕400的带320、322(腕带)。在作为设备主体的主体部300上设置有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310、脉波传感器(检测部、透光部件等构成的传感器)、进行各种处理的处理部等。在显示部310上显示有所测得的脉搏次数、时刻。此外,在图1A中,将手腕400(或腕)的周长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R1、将从手410朝向下臂420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R2。
图1B是示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详细构成例的外观图。带320、322通过伸缩部330、332与主体部300连接。伸缩部330、332可以沿图1A的第一方向DR1以及第二方向DR2等变形。带320的一端与连接部340连接。该连接部340相当于手表上的带扣,带扣的棒部所插入的带孔部形成于另一侧的带322。
如图2A所示,连接部340具有固定于带320的固定部件342、滑动部件344、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350、352。并且,如图2B、图2C所示,滑动部件344以沿滑动方向DRS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件342,弹簧350、352产生滑动时的张力。通过这些弹簧350、352、伸缩部330、332、带320、322等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负荷机构。
在固定部件342上设置有指示器343,在指示器343上标有用于表示适当的滑动范围的刻度。具体地说,在指示器343上标有用于表示适当的滑动范围(按压范围)的点P1、P2。并且,如果滑动部件344的带320侧的端部位于这些点P1、P2的范围内,则在适当的滑动范围(按压范围)内,可以保证适当的张力发挥作用。用户以在该适当的滑动范围内的方式将作为带扣的连接部340的棒部插入带322的带孔部,从而将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安装于手腕。这样,某种程度地保证脉波传感器(透光部件的凸部)对被检测体的按压为设想的恰当的按压。此外,关于图1A~图2C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详细结构已被日本特开2012-90975号公报所披露。
此外,在图1A~图2C中,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是安装于手腕的手表式脉搏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可以安装于手腕之外的部位(例如,手指、上臂、胸等)来检测(测定)生物体信息。此外,作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的生物体信息也不限定于脉波(脉搏次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也可以是检测脉波之外的生物体信息(例如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体温、心跳等)的装置。
图3是示出设置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主体部300的背侧的后盖部10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后盖部10由盖部件20和透光部件30构成,通过该后盖部10构成主体部300的背侧的壳体面22(背面)。
透光部件30设置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22侧,使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透过。此外,透光部件30在测定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时与被检测体接触。例如,透光部件30的凸部40与被检测体接触。此外,优选凸部40的表面形状为曲面形状(球面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各种形状。此外,透光部件30只要对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波长是透明的即可,既可以使用透明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有色的材料。
如图4所示,盖部件20以覆盖透光部件30的方式而形成。透光部件30具有透光性,但是,盖部件20不具有透光性,为非透光性的部件。例如,透光部件30由透明的树脂(塑料)形成,盖部件20由黑色等规定颜色的树脂形成。此外,非透光性是指不透过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可检测的波长的光的材料。
并且,如图3、图4所示,透光部件30其一部分从盖部件20的开口露出于被检测体侧,在该露出部分形成有凸部40。因此,在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形成于该露出部分的凸部40与被检测体(例如用户的手腕的皮肤)接触。在图3、图4中,通过形成于该露出部分的凸部40构成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窗。这里,在图4中,在该检测窗之外的部分、即盖部件20(按压抑制部60)的背侧部分也设置有透光部件30。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在检测窗的部分设置透光部件30。
此外,如图4所示,在凸部40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抑制按压变动等的槽部42。此外,在将透光部件30中设置有凸部40一侧的面作为第一面时,透光部件30在该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中与凸部40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凹部32。此外,在后盖部10上还设置有用于螺旋固定后盖部10的螺纹孔部24、用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的端子孔部26等。
如图3所示,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壳体面22(背面)被沿第一方向DR1的中心线CL划分成第一区域RG1和第二区域RG2的情况下,凸部40设置于第一区域RG1。以图1A所示的安装于手腕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为例,第一区域RG1是手侧(手表中的3点方向)的区域,第二区域RG2是下臂侧(手表中的9点方向)的区域。这样,透光部件30的凸部40设置于壳体面22中靠近手一侧的第一区域RG1。从而,在手臂的直径变化小的地方配置凸部40,因此,可以抑制按压变动等。
并且,凸部40在测定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时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按压力)。具体而言,用户将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安装于手腕而检测脉波等生物体信息时,凸部40与用户的手腕的皮肤接触并施加按压。该按压是因图1A~图2C中说明的负荷机构的负荷而产生的。
此外,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壳体面22上设置有用于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手腕的皮肤)的按压的按压抑制部60。在图3、图4中,按压抑制部60在壳体面22上以包围透光部件30的凸部40的方式而设置。并且,盖部件20的面作为按压抑制部60发挥功能。即、通过使盖部件20的面成型为堤坝形状来形成按压抑制部60。如图4所示,该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以从凸部40的位置向第二方向DR2(从手腕朝向下臂侧的方向)逐步变低的方式而倾斜。即、与壳体面22正交的方向DRH上的高度以随着朝向第二方向DR2而降低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图3、图4中,检测部130、凸部40(检测窗)设置于壳体面22(背面)的手侧(3点方向)的第一区域RG1,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检测部130、凸部40(检测窗)设置于壳体面22的中央部的区域(中心线CL通过的区域)等、而在其周边设置按压抑制部60。
如图4所示,在透光部件30的凸部40的下方设置有检测部130。这里,上方是方向DRH的方向,下方是方向DRH的反方向。换言之,下方是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主体部300的背面(与被检测体接触一侧的面)朝向表面(不与被检测体接触一侧的面)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脉波传感器是由这样的透光部件30、检测部130等构成的传感器单元。
检测部130具有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这些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被安装于基板160上。受光部140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反射光、透过光等)。发光部150对被检测体射出光。例如,发光部150将光射向被检测体,如果该光由被检测体(血管)反射,则受光部140接收并检测该反射光。受光部140例如可以由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来实现。发光部150例如可以由LED等发光元件来实现。例如,受光部140可以由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PN接合的二极管元件等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用于缩小受光角度的角度限制滤波器、用于限制射入受光元件的光的波长的波长限制滤波器形成在该二极管元件上。
如果以脉搏计为例,则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进入被检测体的内部,在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等扩散或散射。之后,该光到达血管(被检测部位),被反射。此时,光的一部分被血管吸收。并且,由于脉动的影响导致在血管上的光的吸收率发生变化,反射光的光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受光部140接收该反射光,检测其光量的变化,从而可以检测作为生物体信息的脉搏次数等。
此外,在图4中,设置有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两者作为检测部130,但是,例如也可以只设置受光部14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受光部140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透过光。例如,在来自于设置在被检测体的后侧的发光部150的光透过了被检测体的情况下,受光部140接收并检测该透过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置有光圈部80、82。在设置有受光部140作为检测部130的情况下,该光圈部80、82在被检测体和检测部130之间的光路上限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此外,在设置有发光部150作为检测部130的情况下,光圈部80、82在被检测体和检测部130之间的光路上限制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在图4中,光圈部80、82设置于透光部件30和检测部130之间。但是,也可以将光圈部80、82设置在透光部件30和被检测体之间或透光部件30内。例如,光圈部80、82接近于透光部件30而配置。
此外,在图4中,在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设置有遮光部100。在设置有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两者作为检测部130的情况下,该遮光部100例如遮挡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直接射入到受光部140。
2.透光部件的凸部、按压抑制部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部件30具有在测定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时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40。此外,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有按压抑制部60。该按压抑制部60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壳体面(被检测体侧的面)以包围凸部40的方式而设置,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上的按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例如将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壳体面正交的方向DRH上的凸部40的高度设为HA(例如凸部40的曲面形状的顶点的高度)、将按压抑制部60的高度设为HB(例如最高位置的高度)、将高度HA减去高度HB后的值(高度HA和HB的差)设为Δh的情况下,Δh=HA-HB>0的关系成立。例如,凸部40以Δh>0的方式从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朝向被检测体侧突出。即、凸部40比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更向被检测体侧突出Δh的量。
这样,通过设置Δh>0的凸部40,可以对被检测体施加例如用于超过静脉消失点的初期按压。此外,通过设置用于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的按压抑制部60,可以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测定的使用范围内将按压变动抑制到最小限度,实现噪声成分等的降低。此外,如果凸部40以Δh>0的方式从按压抑制面突出,则在凸部40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了初期按压之后,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与被检测体接触,可以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这里,静脉消失点是指使凸部40与被检测体接触并逐渐加强按压时,重叠于脉波信号的起因于静脉的信号消失、或减小到对脉波测定不产生影响的程度的点。
例如,在图5B中,横轴表示图1B~图2C中所说明的负荷机构(由弹簧、伸缩部等弹性部件、带等构成的机构)产生的负荷,纵轴表示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施加于血管的压力)。并且,将凸部40的按压相对于使凸部40产生按压的负荷机构的负荷的变化量设为按压变化量。该按压变化量相当于按压相对于负荷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傾き)。
在这种情况下,按压抑制部60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以使相对于负荷机构的负荷为0~FL1的第一负荷范围RF1中的按压变化量VF1,负荷机构的负荷大于FL1的第二负荷范围RF2中的按压变化量VF2更小。即、在作为初期按压范围的第一负荷范围RF1中,按压变化量VF1增大,另一方面,在作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的第二负荷范围RF2中,按压变化量VF2减小。
即、在第一负荷范围RF1中,使按压变化量VF1增大,使相对于负荷的按压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增大。这样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大的按压由相当于凸部40的突出量的Δh来实现。即、通过设置Δh>0的凸部40,即使在负荷机构的负荷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被检测体施加超过静脉消失点所需的充分的初期按压。
另一方面,在第二负荷范围RF2中,使按压变化量VF2减小,使相对于负荷的按压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减小。这样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小的按压通过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来实现。即、通过按压抑制部60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从而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内,即使有负荷的变动等,也可以将按压的变动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可以实现噪声成分的降低等。
这样,通过将最优化的按压(例如16kPa左右)施加于被检测体,可以获得更高的M/N比(S/N比)的脉波检测信号。即、可以在使脉波传感器的信号成分增加的同时,降低噪声成分。这里,M表示脉波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N表示噪声电平。
此外,通过将脉波测定所使用的按压的范围设定在第二负荷范围RF2所对应的范围内,可以抑制为最小限度的按压变动(例如±4kPa左右),能够降低噪声成分。
此外,按压抑制部60具有从凸部40的周围向外侧扩展的按压抑制面。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按压抑制部60具有从凸部40的位置向第二方向DR2侧(从手朝向下臂的方向侧)扩展的按压抑制面。例如,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由形成于盖部件20的堤坝形状的部分来实现。
此外,在图3中,将与第一方向DR1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R2,将第二方向DR2的反方向作为第三方向DR3。在这种情况下,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是在凸部40的周围至少在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上连续的面。即、从凸部40的位置至少在三个方向上是面连续的。具体而言,在图3中,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是在凸部40的整个周围(四方)连续的面。即、在凸部40的整个周围形成有按压抑制面。这样,通过至少存在于第一、第二、第三方向DR1、DR2、DR3的按压抑制面,可以抑制凸部40的按压,因此,可以实现均一、有效的按压抑制。
此外,在图3、图4中,具有凸部40的透光部件30固定设置于壳体面22。即、透光部件30固定安装于壳体面22,因此,在通过负荷机构施加了负荷时,透光部件30也不会相对于壳体面22(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发生移动。例如,也可以采用设置减震机构,在通过负荷机构施加了负荷时,透光部件30上下移动的可动结构,但是,在图3、图4中,未采用这样的可动结构。
此外,在图3、图4中,按压抑制部60由绝缘部件形成。即、按压抑制部60不是由导电部件(金属部件)等形成的电极等,而是为了凸部40的按压抑制而由树脂(塑料)等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部件。
此外,在图5A中,通过设置光圈部80、82(aperture)、遮光部100来降低光学噪声,进一步降低脉波检测信号上的噪声成分。例如,如C1、C2所示,光圈部80、82对通过该凸部40的周边区域的光进行遮光。这样,可以抑制在C1、C2这样的接触状态不稳定的位置的杂散光所导致的计测数据的可靠性的降低等。
此外,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越近光学效率或性能越高。但是,如果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接近,来自于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将射入到受光部140,性能劣化的可能性升高。于是,在图5A中,在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设置遮光部100,用于抑制来自于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这样,可以抑制直射光导致的噪声成分的重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M/N比。此外,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中至少一种的构成的变形实施。
图6A~图7B是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方法的图。
例如,在图6A中,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凸部40与被检测体(手腕等)接触。另一方面,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62则不与被检测体接触。
如图6A所示,如果在负荷机构施加负荷的同时,凸部40与被检测体的表面(皮肤等)接触,则凸部40陷入表面中,如图6B的D1所示,按压急剧增加。这相当于图5B所说明的初期按压范围,如前所述,在该初期按压范围中按压变化量增大。即、通过设置凸部40,即使在负荷机构的负荷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被检测体施加超过静脉消失点所需的充分的初期按压。
并且,在图7A中,通过进一步增加负荷机构的负荷,不仅是凸部40,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62也与被检测体的表面(皮肤等)接触。这样,通过按压抑制面62与被检测体的表面接触,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如图7B的D2所示,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的增加得以抑制。即、在图5B中说明了的按压变化量如图7B的D2所示地减少。即、相对于负荷的按压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减小。因此,即使负荷机构的负荷增加,凸部40的接触面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每单位面积的压力)的增加程度减弱。由此,可以在最优按压范围(图5B的RF2)内将按压变化量(变化特性的斜率)充分减小。因此,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内,即使在有负荷的变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按压的变动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提高表示信号的品质的MN比。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Δh>0的凸部40,在初期按压范围内,使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在凸部40的周围设置按压抑制部60(按压抑制面),从而在使用范围内,通过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使作为按压相对于负荷的变化量的按压变化量减少而降低按压变动。
3.凸部的Δh
表示凸部40的突出量的Δh是规定最优按压的重要参数。即、为了能够总是施加用于超过静脉消失点的按压,需要一定程度的突出量,需要将Δh设为较大的值。但是,如果Δh为过大的值,则会存在成为脉波传感器的信号成分的降低、按压变动的增加的原因的担忧。
于是,可以在能够充分确保脉波传感器的信号成分的范围、即能够施加最优按压的范围内选择最小的Δh。即、如果是能够施加最优按压的范围,则Δh越小,越能够将噪声成分抑制得低。
例如,图8A是表示用户进行了攥紧松开动作(GP)时的Δh和MN比(SN比)的关系的测定值的例子。图8B是表示用户进行了跑动动作(RN)时的Δh和MN比的关系的测定值的例子。这里,MN比相当于脉波传感器的信号成分(M)和噪声成分(N)的比。
例如,在图8A、图8B中,随着Δh从0.01mm向0.05mm增加,MN比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Δh从0.05mm向0.15mm、从0.15mm向0.25mm增加,MN比呈上升趋势。并且,在0.05mm~0.25mm范围内的MN比的上升率呈高于在0.01mm~0.05mm范围内的上升率的趋势。此外,在0.15mm~0.25mm范围内的MN比的上升率呈高于在0.05mm~0.15mm范围内的上升率的趋势。
此外,随着Δh从0.5mm向0.35mm减少,MN比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Δh从0.35mm向0.25mm减少,MN比呈上升趋势。并且,在0.35mm~0.25mm范围内的MN比的上升率呈高于在0.5mm~0.35mm范围内的上升率的趋势。
如上所述,Δh的范围优选为0.01mm≦Δh≦0.5mm、更优选为0.05mm≦Δh≦0.35mm。例如,如果使Δh=0.25mm左右,则可以使MN比为最大。即、通过这样将Δh设为小的值,可以在对被检测体施加用于超过静脉消失点的最小限度的按压的同时,抑制以按压变动等为原因的噪声成分的增加,提高表示信号的品质的MN比。
图9是示出凸部40的按压和MN比以及脉搏次数的关系的图。如图9所示,如果凸部40的按压超过对应于静脉消失点(静脉点)的第一按压,则静脉等引起的噪声成分(N)减少,因此,MN比急剧升高。另一方面,如果凸部40的按压超过对应于动脉消失点(动脉点)的第二按压,则脉波信号成分(M)减少,因此,MN比降低。因此,需要施加对应于静脉消失点的第一按压和对应于动脉消失点的第二按压之间的范围内的按压。
关于这一点,如果在透光部件30上设置凸部40并使Δh>0,则即使负荷机构的负荷不那么大,也可以对被检测体有效地施加静脉消失点和动脉消失点之间的范围内的最优按压(初期按压)。由此,可以获得图9所示那样的高MN比的脉波检测信号。并且,如果可以施加最优按压,则在其范围内,在Δh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越能抑制噪声成分的增加,因此优选。例如,如果Δh过大,则会成为脉波检测信号的成分(M)降低、按压变动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将Δh设定在例如0.01mm≦Δh≦0.5mm(0.05mm≦Δh≦0.35mm)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0至少在与被检测体接触的部分具有曲面形状。如果这样地使凸部40的表面形状成为曲面形状,则可在稳定的接触状态下由凸部对被检测体施加按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凸部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设为R,则优选例如R≧8mm。这样,可以在与皮肤等生物体的表面的接触状态稳定的曲率半径的条件下,有效地施加按压。
例如,图10、图11是示出凸部40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和脉搏DC值、Δ脉搏DC值(脉搏DC值的变化率)的关系的图。R5、R6、R7、R8、R10、R12、R15的特性曲线分别示出了曲率半径R为5mm、6mm、7mm、8mm、10mm、12mm、15mm时的特性曲线。
在曲率半径R成为8mm(R8)之前,曲率半径越大,脉搏DC值(Δ脉搏DC值)越发上升。另一方面,如果曲率半径R成为8mm以上,则脉搏DC值的上升饱和。换言之,通过使曲率半径成为8mm以上,从而脉搏DC值变得稳定。这样,可以在与皮肤的接触状态稳定的条件下施加恰当的按压(超过静脉消失点的按压)的最小的R例如为8mm。因此,关于曲率半径R,优选R≧8mm的关系成立。此外,通过设置后面详述的光圈部82、84、遮光部100,可以使脉搏DC值更加稳定。
4.按压抑制部的详细
下面,对按压抑制部60的详细例子进行说明。在按压抑制部60(堤坝结构)中,通过使其按压抑制面62的面积(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抑制施加于凸部40附近的按压(接触压力)的变动。
但是,如果使按压抑制面62的面积过大、或相对于脉波传感器使按压抑制面62的高度过高,则存在施加于凸部40附近的按压达不到适当范围,脉波检测信号的品质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使按压抑制面62的面积减小或高度降低,则存在无法充分发挥按压抑制效果的问题。无法发挥按压抑制效果意味着按压变动大、脉波检测信号的噪声成分增加。
例如,如图12A所示,作为手腕附近的骨头,有大拇指侧的桡骨和小拇指侧的尺骨。并且,如图12B所示,在使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凸部40、按压抑制部60的按压抑制面62与手腕的皮肤接触而检测脉波等生物体信息时,期望与这些桡骨、尺骨不会产生干涉的同时、按压抑制面62与手腕的皮肤的接触面积得以增加。由此,不但易于对脉波传感器施加按压,而且还可以有效抑制按压变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130,具有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140;透光部件30,设置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22侧,透过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并且,具有在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与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40;以及按压抑制部60,在壳体面22上设置于凸部40的周围,用于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
并且,如图13所示,在壳体面22被沿第一方向DR1的中心线CL划分为第一区域RG1和第二区域RG2的情况下,凸部40(脉波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区域RG1。
例如,将与第一方向DR1正交、且从凸部40朝向中心线CL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R2。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被安装于被检测体的手腕的情况下,该第二方向DR2是从被检测体的手朝向下臂的方向。此时,凸部40设置于被检测体的手和下臂中的手侧。即、在手侧的第一区域RG1和下臂侧的第二区域RG2中,凸部40设置于手侧的第一区域RG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14所示,按压抑制部60具有按压抑制面,在从与壳体面22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该按压抑制面沿着与被检测体的检测部位(手腕或臂等)的周长方向、即第一方向DR1正交的第二方向DR2延伸。例如,按压抑制部60具有从凸部40的位置PS(凸部的最高位置)向第二方向DR2延伸的按压抑制面62。即、按压抑制面62从凸部40的位置PS向第二方向DR2侧(下臂侧)扩展。
具体而言,按压抑制面62是从凸部40的位置PS越过中心线CL向第二方向DR2延伸的面。例如,如图13所示,将按压抑制面62(按压抑制部)的长度设为LS、将壳体面22(主体部的背面、后盖)的长度设为LC时,为LS<LC。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例如(1/2)×LC≦LS≦(3/4)×LC。即、优选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方向DR2侧(9点侧)的第一端部ES1的位置为壳体(后盖)的一半以上的位置,优选为3/4以下的位置。
此外,长度LS、LC是凸部40的位置PS上的第二方向DR2上的按压抑制面62(按压抑制部)的长度。具体而言,在将与中心线CL正交、且通过凸部40的位置PS的线设为ML的情况下,LS是该线ML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长度,LC是该线ML上的壳体面22(后盖)的长度。
此外,将第二方向DR2的反方向设为第三方向DR3,将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按压抑制面62(按压抑制部)的第二方向DR2侧的第一端部ES1的距离设为LE1,将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按压抑制面62的第三方向DR3侧的第二端部ES2的距离设为LE2。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3中,为LE1>LE2。
这样,由于LE2较小,因此,凸部40被配置于靠近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端部ES2的位置。此外,由于LE1较大,可以形成从凸部40的位置朝向第一端部ES1长距离扩展的按压抑制面62。
而且,在将凸部40的位置PS上的第一方向DR1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设为WS的情况下,为WS<LE1。
这样,第一方向DR1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较小,可以形成第一方向DR1为短边方向、第二方向DR2为长边方向的按压抑制面62。
此外,第一、第二端部ES1、ES2例如是与中心线CL正交的线ML上的按压抑制面62(按压抑制部)的端部。此外,LE1是该线ML上的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第一端部ES1的距离,LE2是该线ML上的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第二端部ES2的距离。此外,WS是通过凸部40的位置PS而与中心线CL平行的线上的按压抑制面62(按压抑制部)的宽度。
例如,人类的臂部呈随着从手侧朝向肘侧而变粗的锥形状,与手侧相比,肘侧的臂部的直径变化更大。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凸部40(脉波传感器)设置于手侧(左手安装时的3点方向)的区域、即第一区域RG1。因此,将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安装于手腕时的稳定性好,舒适感优异。此外,如上所述,臂部为锥形状,因此,将凸部40配置于第一区域RG1,则臂部的直径变化更小,从而按压变动也少,其结果是,叠置于脉波检测信号的噪声减少,可以提高MN比。
此外,如图5B中说明的那样,期望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测定的使用范围内,相对于负荷的按压的变化特性的斜率减小,将按压变动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如以图7B的D2所说明的那样,按压抑制部60抑制凸部40施加于被检测体的按压,降低凸部40上的按压集中。并且,为了提高这样的按压抑制效果,需要尽量增大作为与生物体的接触面的按压抑制面62的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图13的第一方向DR1侧扩大按压抑制面62的接触面积,则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变大。但是,如图12A、图12B所示,由于在手腕的附近存在桡骨和尺骨,因此,如果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增大,则按压抑制面62与桡骨、尺骨等发生干涉。并且,如果发生这样的干涉,如图6B的D1所说明的那样,凸部40的初期按压被抑制,从而无法对被检测体施加用于超出静脉消失点的初期按压。
于是,在图13中,按压抑制面62为沿第二方向DR2侧延伸的面(扩展的面),在第二方向DR2侧,扩大了与生物体的接触面积。具体而言,按压抑制面62是以第二方向DR2为长轴方向的近似椭圆形状(轨道形状)。即、在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第一端部ES1的距离LE1和从凸部40的位置PS到第二端部ES2的距离LE2之间,如上所述,LE1>LE2的关系成立,在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和LE1、LE2之间,WS<LE1、WS<LE1+LE2的关系成立。
这样,通过减小宽度WS,可以抑制按压抑制面62和桡骨、尺骨的干涉,在充分确保凸部40的初期按压(图6B的D1)的同时,扩大在第二方向DR2侧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抑制(图7B的D2)凸部40的按压,将使用范围内的按压变动抑制为最小限度。即、可以同时实现凸部40的充分的初期按压的确保和使用范围内的按压变动的抑制,能够降低噪声成分,确保充分的MN比。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确保接触面积而将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设定得过长,则距离凸部40较远的位置(例如下臂侧的第一端部ES1)上的肌肉、腱的动作、臂部的直径变化等将传递至凸部40(脉波传感器)的部分。由此,会在凸部40发生按压变动,其结果,叠置有更大的体动噪声。
于是,在图13中,按压抑制面62虽然是从凸部40的位置越过中心线CL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面,但是,在第二方向DR2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长度LS和壳体面22的长度LC之间,LS<LC的关系成立。更期望使(1/2)×LC≦LS≦(3/4)×LC的关系成立。这样,如果将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LS抑制为某种程度的长度,则可以有效抑制距离凸部40较远的位置上的肌肉、腱等的动作传递至凸部40的部分而叠置体动噪声的事态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对于按压抑制面62向第二方向DR2侧延伸的部分,以壳体面22(壳体底面)为基准而带有倾斜。
例如,在图14中,将在第二方向DR2(广义上的规定方向)上与凸部40的位置PS距离第一距离LP1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PP1,将在第二方向DR2(规定方向)上与凸部40的位置PS距离长于第一距离LP1的第二距离LP2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PP2。这些第一、第二位置PP1、PP2例如是在图13中沿第二方向DR2(规定方向)的线ML上的位置。此外,将第一位置PP1上的、与壳体面22正交的方向DRH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高度设为HS1,将第二位置PP2上的、方向DRH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高度设为HS2。这样,在图14中,HS1>HS2的关系成立。具体而言,按压抑制面62以与壳体面22正交的方向DRH上的高度随着从凸部40的位置PS朝向第二方向DR2(规定方向)而降低的方式倾斜。例如,带有3度~6度左右的范围的角度的倾斜。此外,也可以不是如图14所示那样的高度平缓变化的倾斜,而是例如高度呈阶梯式变化的倾斜等,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通过带有这样的倾斜,例如可以抑制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方向DR2侧(9点侧)的第一端部ES1附近的按压集中。由此,易于向凸部40施加负荷,可以容易地获得适当按压。例如,如前所述,臂部为锥形状。因此,例如如果第二方向DR2侧的第一端部ES1增高,则即使将图1A、图1B的带320、322系紧以对凸部40施加负荷,也会在该第一端部ES1出现负荷被阻止增强的趋势。因此,存在不管将带320、322系得多紧,也无法对凸部40(脉波传感器)施加所需的负荷而难以获得适当按压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如果像图14所示那样使按压抑制面62带有倾斜,则可以消除这样的问题。
图15、图16是示出按压抑制面62的形状与MN比、按压变动的关系的图。例如,图15、图16是用户进行了攥紧松开动作(GP)、跑动动作(RUN)时、按压抑制面62例如是正圆形状的情况下和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椭圆形状(近似椭圆形状、跑道形状)的情况下的MN比、按压变动的比较图。
如图15、图16所示,在大多数的用户的情况下,与是正圆形状的情况相比,如图13所示的向9点侧扩大的椭圆形状的按压抑制面62的MN比更高,且按压变动也更小。
例如,在按压抑制面62是正圆形状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担忧:接触面与桡骨、尺骨接触,无法充分施加初期按压,接触面的面积减小,无法在使用范围内充分抑制凸部40的按压。
关于这一点,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在第二方向DR2侧(9点侧)扩大接触面,从而凸部40上的负荷变动减小,按压变动减小。其结果是,表示脉波检测信号的品质的MN比(脉搏成分的能量谱的大小/噪声成分的能量谱的大小)增高。
图17是示出按压抑制面62的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LS(参照图10)和MN比的关系的图。如图17所示,如果以LS≦15mm的方式使LS变短,则随之接触面积也变小,按压抑制面62对凸部40的按压的抑制效果微弱,MN比降低。
另一方面,如果以LS≧25mm的方式使LS变得过长,则按压抑制面62的第一端部ES1附近的肌肉、腱的活动、臂部的直径变化等会传递至凸部40,大幅重叠体动噪声,从而导致MN比降低。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0的位置的第二方向DR2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长度LS例如为15mm<LS<25mm。具体而言,使LS为20mm左右。由此,通过使LS变长,从而也可以充分确保接触面积,同时,由于LS没有过度变长,第一端部ES1处的活动也不会过多地传递,因此,能够实现高MN比。
图18A、图18B是示出传感器直径和MN比的关系的图。具体而言,是表示使按压(套囊(cuff)压力)随着时间经过缓缓下降时的脉搏AC值的变化的测定结果。图18A是传感器直径小时(例如)的测定结果,图18B是传感器直径大时(例如)的测定结果。该传感器直径相当于图13的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
如图18B所示,如果相当于宽度WS的传感器直径变大,则由于桡骨、尺骨等的干涉,即使施加有负荷也无法对血管施加压力,所获得的脉搏AC值也小。另一方面,如图18A所示,如果使相当于宽度WS的传感器直径变小,则不会有与桡骨、尺骨等的干涉,所获得的脉搏AC值也高。因此,例如优选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WS例如为WS<21mm左右。
5.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9是按压抑制部60的第一变形例。
在图19中,将从凸部40的位置PS在第二方向DR2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PP1,将离开长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PP2。此外,将第一位置PP1处的第一方向DR1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设为WS1,将第二位置PP2处的第一方向DR1上的按压抑制面62的宽度设为WS2。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9的第一变形例中,WS1>WS2的关系成立。具体而言,按压抑制面62随着越过中心线CL朝向第二方向DR2(随着朝向第一端部ES1的方向),第一方向DR1上的宽度减小。
通过采用图19所示形状的按压抑制面62,可以获得与图14所示的按压抑制面62的倾斜相同的效果。即、随着离开凸部40而接触面积减小,因此,距离凸部40远的位置(例如第一端部ES1)上的肌肉、腱的活动、臂部的直径变化等难以传递至凸部40的部分。因此,可以降低缘于这些活动等的体动噪声,从而可以提高脉波检测信号的MN比。此外,根据图19的形状,可以在凸部40的附近确保充分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抑制凸部40上的按压集中,降低使用范围内的按压变动。
图20A~图20C是按压抑制部60的第二变形例。图20A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0B是俯视图,图20C是沿图20B的C-C’的截面图。
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凸部40设置于透光部件30,但是,该凸部40设置于偏离透光部件30的中心位置的位置。此外,在凸部40的周围,隔着槽部42而设置有按压抑制部60,但是,按压抑制部60(按压抑制面)的形状/结构是与图13、图14不同的形状/结构。例如,在图20B的俯视图中,按压抑制部60为包围透光部件30、凸部40的环状体形状(同心圆形状)。
此外,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如图20C所示,和图14同样地,按压抑制面62以与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随着从凸部40朝向外侧而降低的方式倾斜。此外,在将凸部40的高度设为HA、将按压抑制部60的高度设为HB(最高位置的高度)的情况下,Δh=HA-HB>0的关系成立。
这样,作为按压抑制部60的形状/结构,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是安装于手腕之外的部位的装置的情况下,则不一定需要如图13所示那样在手侧的第一区域RG1中设置凸部40。
此外,例如在带有图20C所示那样的倾斜等的情况下,按压抑制面62也可以不是从凸部40的位置向第二方向DR2侧扩展的面。即、作为带有倾斜的方向的规定方向并不限定于第二方向DR2。此外,按压抑制面62是在凸部40的周围至少在三个方向(第一、第二、第三方向DR1、DR2、DR3)连续的面即可,不一定需要是在整个周围(四方)连续的面。
此外,在图4、图13、图14等中,通过将盖部件20的面成型为堤坝形状而形成有按压抑制部60,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与盖部件20不同的部件来形成按压抑制部60并将其配置于壳体面22等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6.透光部件
下面,对透光部件30的形状/结构的各种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1A所示,透光部件30具有凸部40和主体部50。凸部40是透光部件30中的在被检测体侧至少突出(露出)一部分的部分,在图18A~图21A中,凸部40为曲面形状。这样,由曲面形状的凸部40构成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透光部件30的接触面,从而可以提高透光部件30与皮肤表面的紧贴度,因此,能够防止来自于皮肤表面的反射光量、环境光等噪声光的侵入。此外,也可以使凸部40成为曲面以外的形状。
此外,主体部50相对于凸部40设置于作为被检测体侧的反方向侧(检测部侧)的下方(在图中为上方)。该主体部50是透光部件30的主体部分,将该主体部50作为主体部分,形成用于与被检测体接触的凸部40。
在透光部件30(主体部50)中,将形成有凸部40一侧的面设为第一面,将第一面的背侧的面设为第二面。这样,在图21A中,在第二面上与凸部40对应的位置(凸部40的背侧)上形成有凹部32。通过形成这样的凹部32,可以缩短射入图4的受光部140的入射光、来自发光部150的出射光通过透光部件30时的光路。即、可以使透光部件30的实质的厚度变薄,进而,可以使受光部140、发光部150更加接近被检测体的表面。由此,光的透过率变高,能够提高信号品质。
此外,在图21A中,在凸部40的周围设置有槽部42。该槽部42的底面的高度低于按压抑制面62的高度(最高的端部处的高度),槽部42的底面为按压抑制面62的下方(检测部侧)的面。
例如,如果使皮肤这样相对柔软的物质与树脂、玻璃等形成的硬材质的透光部件30的接触面接触,则在透光部件30的周边部(外周部)附近会产生未与皮肤接触的区域、接触压弱的区域。因此,例如如果在凸部40的周围未设置如图21A所示的槽部42而是设置平坦部,则该平坦部不与皮肤接触、或成为弱接触状态,等等,接触状态呈动态变化,并且,由于这样的接触状态的动态变化,容易发生光学性的光的强弱,如果这样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则会成为与脉搏成分无关的噪声。
关于这一点,如果设置图21A所示的槽部42,则可以有效地防止这样的接触状态呈动态变化的区域的产生,因此,可以实现信号品质的提高等。
此外,如图21B的E1所示,主体部50从凸部40的位置向壳体面的盖部件20的下方延伸形成。并且,按压抑制面62由该盖部件20的面形成。
即、如图3、图4所示,由透光部件30和设置成覆盖该透光部件30的盖部件20来形成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后盖。并且,透光部件30中未被盖部件20所覆盖的部分成为脉波传感器的检测窗,在该检测窗处形成凸部40。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防水性能等,可以抑制以下事态的发生:例如水等液体侵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内部而成为检测部130等发生故障的原因。即、如果不是延伸形成主体部50,而是采用例如在图21B的E2所示的部分等处切断主体部50的结构,则存在水等液体侵入该切断部分而防水性能下降的担忧。
关于这一点,在图21B的E1处,主体部50延伸形成至盖部件20的下方,因此,在E2所示部分没有液体侵入的路径,可以显著地提高防水性能等。
并且,在图21B中,有效活用覆盖这样延伸形成的透光部件30的主体部50的盖部件20来形成按压抑制面62。这样,可以同时实现防水性能等的提高和按压抑制所带来的信号品质的提高。
此外,作为透光部件30的形状/结构,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图22A的透光部件30中,未设置图21A所示的槽部42,仅设置有平坦部52。该平坦部52的高度与按压抑制面62的高度(端部上的高度)例如为相同高度。
此外,在图22B中,未设置有图22A的平坦部52,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露出部分)完全由曲面形状的凸部40来形成。即、在图22A中,接触面由曲面形状的凸部40和平坦部52形成,但是,在图22B中,接触面完全仅由曲面形状的凸部40形成。这样,作为透光部件30的形状/结构,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此外,在图22A、图22B中,均在凸部40的背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32。
7.光圈部、遮光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在透光部件30中,与作为被检测体的皮肤接触的面是有限面积的接触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皮肤这样的相对柔软的物体与例如由树脂、玻璃等形成的硬材质的透光部件30的有限面积的接触面接触。这样,从弹性力学的观点来看,在透光部件30的周边部(外周部)的附近会产生不与皮肤接触的区域或接触压弱的区域。此外,如果对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这一设备施加外力而在设备中产生力矩(moment)时等,接触面的周边部附近的区域最容易发生变动。
在经由这样的区域通过发光部150、皮肤、受光部140之间的光中,由于动态的接触状态的变化,容易产生光学性的光的强弱。并且,如果这样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则会成为和脉搏成分无关的噪声。
此外,即使是静态的接触状态,也会产生信号品质的下降。如果不是恰好地与皮肤接触,则会有非起源于发光部150的外界光射入到受光部140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过大的接触压的情况下,会压制皮下的血管,导致搏动成分难以进入通过了该区域的光中。
越是大地叠置这样的噪声,脉波检测信号的信号品质越低,在脉搏计测等各种生物体计测中,计测数据的可靠性越低。
例如,图23A示出了透光部件30的凸部40(接触面)施加于作为被检测体的皮肤2的按压小的情况,图23B示出了该按压大的情况。如果着眼于图23A、图23B的A1、A2所示的位置,随着按压的变化,皮肤2和凸部40之间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在图23A中,在A1、A2的位置,皮肤2和凸部40为非接触状态或弱接触状态,但是在图23B中,为接触状态。因此,从发光部150射出并返回到受光部140的光的强弱等在图23A和图23B中发生变化,计测数据的可靠性下降。此外,图23A、图23B可以解释为是放大图3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A-A’截面图的凹部32周边的图,也可以解释为是从与方向DRH垂直的方向对凹部32周边的构成部件进行投影后的投影图或配置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23A、图23B的类似图进行说明,但假设任意一幅图均可做同样的解释。
例如,图24A、图24B是用于说明赫兹的弹性接触理论的图。E是皮肤的杨氏模量、v是皮肤的泊松比、F是施加的力的最大值、r是球面半径、α是接触圆面的半径、σ是位移。将规定值代入这些参数,基于赫兹的弹性接触理论,计算相对于距接触面中心的距离的按压,获得例如图24B所示的结果。如图24B所示,如果与接触面中心分开距离,则按压下降,例如在B1、B2所示的部分上急剧下降。因此,在图23A、图23B的A1、A2所示的位置,由于负荷的微小的变化,导致接触面上的按压急剧地变化,计测数据的可靠性显著降低。
例如在图23A、图23B中,由曲面形状的凸形状(凸部)构成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透光部件30的接触面。由此,透光部件30相对于皮肤表面的紧贴度提高,因此,能够防止来自于皮肤表面的反射光量、环境光等噪声光的侵入。
但是,由图24A、图24B明确可知,在凸形状的周边部(外周部),相对于中心部,与皮肤的接触压相对地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中心部的接触压最优,则周边部的接触压不到最优范围。另一方面,如果在周边部的接触压最优,则中心部的接触压相对于最优范围过剩。
在接触压不到最优范围的情况下,由于设备的摇动而导致脉波传感器与皮肤或接触或分开时、或者即使接触但脉波传感器未完全压制静脉时,在脉波检测信号上叠置体动噪声。如果降低该噪声成分,则可以获得更高的M/N比(S/N比)的脉波检测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图25A、图2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光圈部80、82(aperture)。光圈部80、82在被检测体和检测部130之间的光路上限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此外,在图4等中,检测部130具有对被检测体射出光的发光部150,透光部件30使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透过。并且,光圈部80、82在被检测体和检测部130之间的光路上对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进行限制。此外,反射器152用于反射发光部150发出的光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检测图25A、图25B的A1、A2所示位置等的光(杂散光),而设置有光圈部80、82,对光进行限制。例如,对通过被最优按压的透光部件30的透光区域的中心部(例如凸部的顶点)的光尽量不遮挡而使其透过,另一方面,通过透光部件30的透光区域(例如凸部)的周边部附近的光则被遮挡。例如,在图25A、图25B中,通过设置光圈部80,作为周边部的A1所示位置上的光不会射入到受光部140。此外,通过设置光圈部82,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不会向A2所示的位置射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随着按压(负荷)的变化而接触状态发生变化的位置的光进行限制。由此,如图25A、图25B所示,即使在A1、A2所示位置接触状态发生了变化,A1、A2所示位置的光的状态也不会对受光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提高计测数据的可靠性等。
而且,在图4、图25A、图25B等中,在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设置有遮光部100(遮光壁)。该遮光部100例如是在与壳体面22(参照图3、图4)正交的方向DRH上延伸形成的遮光壁。具体而言,例如设置具有沿与连接受光部140的中心位置和发光部150的中心位置的线段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壁面的遮光部100。通过设置这样的遮光部100,可以抑制来自于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能够进一步提高计测数据的可靠性等。
即、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越近,光学性的效率/性能越高。例如,光学性的效率/性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劣化。因此,期望尽量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接近。
但是,如果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接近,则来自于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而性能劣化的可能性提高。
于是,在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设置遮光部100,用于抑制来自于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射入到受光部14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为了消除来自于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的接触状态不稳定的路径的光学性的坏影响,设置有光圈部80、82。另一方面,发光部150的直射光导致的坏影响由遮光部100来消除。由此,通过消除与被检测体的接触面的接触状态的变动导致的噪声的光圈部80、82以及消除发光部150的直射光的遮光部100,可以确保光电型脉波传感器的光学稳定性。此外,关于遮光部100,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其的构成。
此外,在图4、图25A、图25B等中,光圈部80、82设置于透光部件30和检测部130(受光部140、发光部150)之间。例如,光圈部80、82配置设定在与透光部件30、检测部130分开的位置上。这样,如果在透光部件30和检测部130之间配置光圈部80、82,则在被检测体和检测部130之间的光路上,可以通过光圈部80、82有效地屏蔽杂散光,能够有效地抑制该杂散光导致的噪声叠置于计测数据的事态发生。但是,光圈部80、82的配置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还可以将光圈部80、82设置于透光部件30和被检测体之间或透光部件30内。
例如,在图26A中,光圈部80、82设置于透光部件30和检测部130之间,但是,是以紧贴于透光部件30的方式配置形成光圈部80、82。此外,在图26B中,在透光部件30内(材质中)配置形成光圈部80、82。此外,在图26C中,在被检测体和透光部件30之间配置形成光圈部80、82。这样,作为光圈部80、82的配置形成方法,可以设想各种方式。
此外,光圈部80、82的制造方法也不限定于图4、图25A、图25B等所示的独立于透光部件30等而形成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在如图26A、图26C所示,以紧贴于透光部件30的方式来形成光圈部80、82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涂布、蒸镀或印刷等方法来形成光圈部80、82。或者如图26B所示,在透光部件30中形成光圈部80、82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嵌入成型等方法来形成光圈部80、8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作为遮光用部件78来一体形成。即、使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遮光壁)成为一体结构。图27是示出这样一体形成的遮光用部件78的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27所示,在遮光用部件78上形成有设置于受光部侧的光圈部80(第一光圈部)和设置于发光部侧的光圈部82(第二光圈部)。并且,与受光部侧的光圈部80相对应地形成有受光部侧的光圈的开口部81,与发光部侧的光圈部82相对应地形成有发光部侧的光圈的开口部83。在光圈部80和光圈部82之间,与光圈部80、82一体地形成有遮光部100。例如,遮光用部件78为在一端侧形成有底部、在另一端侧开口的有底筒部的形状,该有底筒部的底部形成为光圈部80、82。并且,对于作为底部的光圈部80、82,形成有作为光圈而发挥功能的开口部81、83。此外,以将有底筒部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区域一分为二(分割)的方式形成有遮光部100。
如图27所示,遮光部100在其中心部102处厚度变细。由此,可以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的距离进一步接近,能够提高光学性的效率/性能。
此外,将与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壳体面22(参照图3、图4)正交的方向DRH(参照图5A)上的遮光部100的高度设为H1,将作为光圈部80、82的检测部130侧的面的下表面的高度设为H2。这些高度H1、H2是距离基准面(例如基板160)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H1>H2的关系成立。即、遮光部100是延伸形成至高于光圈部80、82的下表面的位置的遮光壁。由此,可以抑制来自于发光部150的光在光圈部80、82等反射并射入到受光部140的事态发生。即、可以消除发光部150的直接反射光的影响,能够抑制测定数据的可靠性的下降等。此外,遮光用部件78是从安装受光部140以及发光部150的基板160的上方(方向DRH的方向)向基板160进行安装(参照图5A)。即、以安装有受光部140以及发光部150的基板160插入遮光用部件78的有底筒部形状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在遮光用部件78上形成有突起部86、88,通过该突起部86、88嵌合于基板160上形成的孔部,从而使遮光用部件78固定于基板160。由此,例如在与透光部件30的背侧的凹部32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受光部140、发光部150。在这种情况下,在凹部32的部分,透光部件30的厚度变薄。因此,可以缩短射入到受光部140的光、从发光部150射出的光在透光部件30中的通过距离、即光路的长度。因此,这些光在透光部件30中的衰减降低,能够提高透过光量。
此外,期望对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实施用于提高脉波传感器的光学性效率/性能的加工处理等。例如,进行使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的表面(壁面)变粗糙的加工处理,从而抑制光的反射率。或者,使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的表面为蛾眼结构。例如在表面上形成数十~数百nm周期的凹凸结构,形成防反射结构。或者,使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的表面的颜色为黑色等规定颜色,以防止光的乱反射。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以下事态发生:光圈部80、82、遮光部100上的反射光成为杂散光,成为计测数据的噪声成分。
此外,如上所述,为了提高脉波传感器的光学性效率/性能,期望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因此,需要使遮光部100成为尽可能薄的壁厚的结构。特别是,在图27的遮光部100的中心部102(与连接受光部140的中心位置和发光部150的中心位置的线相交的区域)处使遮光部100的壁厚变薄。
但是,在这样的壁厚薄的遮光部100的单体结构中,强度不足。例如在使用脉搏计行车时或搭乘自行车时,会对设备施加强的冲击(例如10G左右),因此,需要能够应对这些冲击的强度。
于是,在图27中,采用了使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成为一体结构的方法。即、不是以单个的部件来分别实现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而是如图27所示,采用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一体形成的遮光用部件78。如果是这样的一体形成的遮光用部件78,则即使遮光部100的壁厚较薄,也可以确保承受冲击的强度。
此外,由于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在光学稳定化这个目的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材料的共通等。例如将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的表面的颜色设定为不会产生乱反射的黑色这样的设定等也容易实现。
此外,通过使光圈部80、82和遮光部100一体化,从而部件组装时的组装性提高,有助于成本下降。例如,只需将遮光用部件78插入透光部件30的凹部32中并将遮光用部件78的突起部86、88嵌合固定于安装有受光部140、发光部150的基板160,即可完成脉波传感器的组装。
此外,如果考虑设备的量产性,则期望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遮光用部件78。但是,如果遮光部100的壁厚太薄,在射出成型时,则存在树脂无法充分填充遮光部100的部分的担忧。
于是,在图27中,使发光部侧的光圈部82的开口部83的面积小于受光部侧的光圈部80(第一光圈部)的开口部81的面积。
此外,在图27中,使遮光部100的壁厚在连接受光部140的中心和发光部150的中心的线上为最小。例如,随着接近于中央部102而壁厚变薄。
例如,如果使发光部侧的开口部83的面积减小,则可以将图27的DP1、DP2的路径设定为射出成型中的树脂的流入路径。并且,通过从DP1至DP3的路径和从DP2至DP4的路径流入树脂,从而可以充分填充树脂,即使在壁厚薄的中央部102,也可以通过树脂来形成遮光部100。并且,一般情况下,例如由LED等实现的发光部150的大小比由光电二极管的半导体IC等实现的受光部140的大小要小。因此,即使减小发光部侧的开口部83的面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并且,通过增大受光部侧的开口部81的面积,可以提高受光效率,实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性能等的提高。
并且,如果这样地减小发光部侧的开口部83的面积,则可以容易地实现树脂的流入,如果使遮光部100的中央部102等的壁厚变薄,则可以使受光部140和发光部150之间的距离接近。由此,可以提高光学性的效率/性能。即、可以在兼顾遮光部100的强度和光学性的效率/性能的同时,防止射出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不足,实现成品率等的提高。
8.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整体构成
图28是示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功能框图。图28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130、体动检测部190、处理部200、存储部240、显示部31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并不限定于图28的构成,可以进行省略其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增加其他构成要素等的各种变形实施。
检测部130用于检测脉波等生物体信息,包括受光部140、发光部150。由这些受光部140、发光部150等来实现脉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检测部130将脉波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号作为脉波检测信号输出。
体动检测部190基于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信息来输出根据体动而变化的信号、即体动检测信号。体动检测部190例如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92作为体动传感器。此外,体动检测部190还可以具有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作为体动传感器。
处理部200例如将存储部240作为工作区域来进行各种信号处理、控制处理,例如可以由CPU等处理器或ASIC等逻辑电路来实现。处理部200包括信号处理部210、搏动信息运算部220、显示控制部230。
信号处理部210用于进行各种信号处理(滤波器处理等),例如对来自于检测部130的脉波检测信号、来自于体动检测部190的体动检测信号等进行信号处理。例如,信号处理部210包括体动噪声降低部212。体动噪声降低部212基于来自于体动检测部190的体动检测信号,进行从脉波检测信号中降低(去除)源于体动的噪声、即体动噪声的处理。具体而言,进行例如使用了自适应滤波器等的噪声降低处理。
搏动信息运算部220基于来自于信号处理部210的信号等,进行搏动信息的运算处理。搏动信息例如是脉搏次数等的信息。具体而言,搏动信息运算部220对体动噪声降低部212进行噪声降低处理后的脉波检测信号进行FFT等的频率解析处理,求得频谱,并进行在所求得的频谱中使代表性的频率成为心跳的频率的处理。所求得的频率变为60倍后的值即为一般所采用的脉搏次数(心率)。此外,搏动信息并不限定于脉搏次数本身,例如也可以是表示脉搏次数的其它各种信息(例如心跳的频率、周期等)。此外,也可以是表示搏动的状态的信息,例如可以将表示血液量本身的值作为搏动信息。
显示控制部230进行用于在显示部310上显示各种信息、图像的显示控制。例如如图1A所示,进行将脉搏次数等搏动信息、时刻信息等各种信息显示在显示部310上的控制。此外,也可以设置进行光、声或振动等用于刺激用户的知觉的输出的通报设备来替代显示部310。作为这样的通报设备,例如可以设想LED、蜂鸣器或振子等。
此外,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不实质脱离本发明的新事项以及效果的很多变形。因此,这样的变形例均视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至少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术语一起被记载的术语,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何位置均可替换为该不同的术语。此外,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构成、动作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

Claims (14)

1.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被检测体的光的受光部;
透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壳体面侧,使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透过,并且,具有在测定所述被检测体的生物体信息时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并施加按压的凸部;以及
按压抑制部,在所述壳体面上以包围所述凸部的方式而设置,用于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
其中,在将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高度减去所述按压抑制部的高度后的值设为Δh的情况下,Δh>0,
所述按压抑制部具有从所述凸部的周围向外侧扩展的按压抑制面,所述按压抑制面以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随着从所述凸部的位置朝向规定方向而降低的方式倾斜,
在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规定方向上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开长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位置上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1、将所述第二位置上的与所述壳体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按压抑制面的高度设为HS2的情况下,HS1>H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相对于负荷的所述凸部的按压的变化量设为按压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抑制部以相对于第一负荷范围下的所述按压变化量、第二负荷范围下的所述按压变化量更小的方式抑制所述凸部施加于所述被检测体的按压,其中,所述负荷由产生所述凸部的按压的负荷机构施加,在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内,所述负荷机构的负荷为0~FL1,在所述第二负荷范围内,所述负荷机构的负荷大于FL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件具有:在所述被检测体侧至少突出一部分的所述凸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被检测体侧的反方向侧、即下方侧的主体部,
其中,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凸部的位置延伸形成至所述壳体面的盖部件的下方,所述按压抑制面是所述盖部件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设为第三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抑制面是在所述凸部的周围至少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上连续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以Δh>0的方式从所述按压抑制面向所述被检测体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包括:
光圈部,设置于所述透光部件和所述检测部之间、或所述透光部件和所述被检测体之间、或所述透光部件内,在所述被检测体和所述检测部之间的光路上对来自于所述被检测体的光进行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对所述被检测体射出光的发光部,
所述透光部件使来自于所述发光部的光透过,
其中,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受光部和所述发光部之间的遮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01mm≦Δh≦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05mm≦Δh≦0.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至少在与所述被检测体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曲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凸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设为R的情况下,R≧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凸部的所述透光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抑制部由绝缘部件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检测脉波作为所述生物体信息。
CN201410045922.4A 2013-03-18 2014-02-08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Active CN104055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4492A JP6221277B2 (ja) 2013-03-18 2013-03-18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JP2013-054492 2013-03-18
JP2013054493A JP6221278B2 (ja) 2013-03-18 2013-03-18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JP2013-054493 2013-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5505A CN104055505A (zh) 2014-09-24
CN104055505B true CN104055505B (zh) 2019-03-22

Family

ID=5027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5922.4A Active CN104055505B (zh) 2013-03-18 2014-02-08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76149A1 (zh)
EP (1) EP2792298B8 (zh)
CN (1) CN104055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873B (zh) * 2014-04-30 2017-05-1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识别方法和设备
JP5862731B1 (ja) * 2014-08-27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及び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US20170251934A1 (en) * 2014-08-27 2017-09-07 Nec Corporation Pulse wav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US10117585B2 (en) 2014-09-29 2018-11-06 Nihon Kohden Corporation Sensor and biological signal measuring system
JP5817943B1 (ja) * 2015-01-05 2015-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生体情報測定機器
CN107495928A (zh) * 2017-09-25 2017-12-22 北京我爱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以及生理信息检测装置
CN107510439A (zh) * 2017-09-25 2017-12-26 北京我爱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检测装置及生理信息检测装置
CN108844661B (zh) * 2018-07-17 2019-11-29 莆田市诺斯顿电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计
CN109124582A (zh) * 2018-08-08 2019-01-04 加动健康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近红外光发射器和肌肉氧合值测量单元
US11419507B2 (en) * 2018-09-11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io-information estimating apparatus and bio-information estimating method
FR3134707A1 (fr) * 2022-04-25 2023-10-27 Withings Méthode d’évaluation d’une pression de contact entre un capteur optique et la peau d’un utilisateur et dispositif associ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6849A1 (en) * 1995-08-04 1997-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ulse-wave measu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0506A (en) * 1979-05-16 1981-07-28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Digital watch/infrared plethysmograph having a removable pulse sensor unit for use with a finger cuff extension
EP0941694B1 (en) * 1997-09-05 2007-08-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eflected light sensor
GB2341233B (en) * 1998-02-16 2003-08-13 Seiko Epson Corp Biometric measuring device
JP3722203B2 (ja) * 2000-06-14 2005-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脈波センサ
JP3815448B2 (ja) * 2003-03-19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収集装置および脈拍計
US7341561B2 (en) * 2003-05-30 2008-03-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Wrist-worn high-accuracy puls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US7729748B2 (en) * 2004-02-17 2010-06-01 Joseph Florian Optical in-vivo monitoring systems
JP4485234B2 (ja) * 2004-03-26 2010-06-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JP2009006070A (ja) * 2007-06-29 2009-01-15 Casio Comput Co Ltd 脈拍測定装置
JP2009082627A (ja) * 2007-10-02 2009-04-23 Sharp Corp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2009201919A (ja) 2008-02-29 2009-09-10 Seiko Instruments Inc 脈波検出装置および脈波検出方法
JP5531577B2 (ja) * 2009-11-20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5454147B2 (ja) 2010-01-05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検出器及び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102440486B (zh) 2010-09-30 2016-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以及电子设备
JP5742441B2 (ja) * 2011-05-06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CN102499663A (zh) * 2011-06-09 2012-06-20 李钢坤 一种心率传感器的心率振子
US8411265B2 (en) * 2011-06-14 2013-04-02 C8 Medisensors Inc.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mechanical, therm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nd for reducing the fluorescence of biological samples for optical evaluation
CN104055504A (zh) * 2013-03-18 2014-09-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CN104055508A (zh) * 2013-03-18 2014-09-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6849A1 (en) * 1995-08-04 1997-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ulse-wave measur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5505A (zh) 2014-09-24
US20140276149A1 (en) 2014-09-18
EP2792298B1 (en) 2016-09-28
EP2792298B8 (en) 2016-12-14
EP2792298A1 (en)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5505B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US11252499B2 (en) Optical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s
CN104055508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US9814399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EP266776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data during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JP2015503933A (ja) 身体に装着可能な脈拍計/酸素濃度計
US10244953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201287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209836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US11744519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JP6221277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JP6221278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JP6142596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