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原产南美洲。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具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在吃番茄食疗减肥时,番茄(tomato)以成熟多汁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每100克鲜果含水分94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质0.6~1.2克、维生素C20~30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矿物盐、有机酸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1)、选用良种大棚春早熟番茄栽培宜选择抗寒、中熟、耐贮、果型大而美观、长势强的无限生长类型品种.如东农704、早丰、苏粉1号、合作903等;
(2)、培育壮苗采用套钵法或穴盘育苗
a、营养土的配制
一般于播前1-2个月,按60-70%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土、30-4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lm3营养土中再加入2-3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5-7g复合微肥,并充分拌匀过筛,或采用育苗专用商品有机基质,其中复合微肥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硫酸亚铁2-3、硫酸锰0.04-0.06、硫酸锌0.02-0.03、硫酸铜0.2-0.3、硼酸3-5;
b、播种苗床准备
按每667㎡栽培田需播种苗床8-10㎡的标准准备育苗床,应于播种前3-5天搭育苗大棚并扣膜加盖遮阳网,清理排水沟,用上述营养土做成宽1.2-1.3m、高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
c、播种
播种期在10下旬-11月中下旬、每667㎡栽培田用种量20-30g,
播前先将种子在弱光下晾晒2-3h,然后用约50-60℃的热水烫种并不断搅拌10-15min,再用常温0.2-0.3%的维生素C清水溶液浸种2-3h,捞出、沥干待播;
播种前先在苗床下面铺垫1cm厚的营养药土,再填上营养土,先用水喷透播种床面,均匀撒播种子,再在上面盖上1cm厚营养药土,其中营养药土的配制按每平米苗床5g50%福美双、3g3%地虫杀星、2g苦参粉和适量的营养土混合而成,盖种完成后,再覆盖地膜,搭盖小拱棚并覆膜,夜间加盖草帘;
d、苗期管理
50%种子出苗时,揭去床面覆盖的地膜及草帘;
e、分苗
分苗前7-10天,按分苗棚与栽培棚的面积比约为1:10的比例,搭建分苗大棚并及时扣膜闷棚,整平棚内畦面,用上述营养土做成宽1.2-1.3m、高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畦面,用10×10cm左右的营养钵灌入营养土于畦面摆放,每排13-15钵,前后错位排列、挤严,每667㎡栽培田需制钵4000-4500个左右,或采用32-50穴/盘的穴盘,灌装有机基质后于畦面排好,当日历苗龄30-35天、具2-3片真叶时,可以选晴天分苗,分苗前将畦面打透水,边起苗、边移栽、边浇水,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埋至子叶节下1-2cm为宜,1-2天内于分苗床上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夜间加盖草帘,闭棚3-5天,缓苗后,进入适温管理,定植前5-7天逐渐在13-15℃条件下低温炼苗;
秧苗生长量达6-8片真叶时,即可择天定植;
(3)、定植
栽培田整理
栽培田应提前深耕;每亩施用经无害化处理过的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土壤调理剂20-30kg,撒匀后实施旋耕,再耙细整平,开沟作畦,做成宽1.8-2.0米、高15-20cm的栽培畦,并留出宽30-50cm的畦间操作沟和适当大棚边空,定植前7-10天搭棚扣膜闷棚;
适时移栽定植
于12月中下旬至次年元月上中旬,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具5-7片真叶,叶色浓绿、茎杆粗壮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壮苗,选连晴天按株行距30×45cm开穴定植,并及时浇透定根水,再培土雍根平穴;最后在畦面行间铺设微灌软管、覆地膜并放苗,随后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
(4)、栽培管理
定植后闷棚3-5天,缓苗后恢复室温管理,即白天23-28℃,晚上15-18℃,当夜温低于8℃时,晚间于小拱棚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应适时适当通风,保持适温管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光照调节
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尽量确保每天必要的光照时间,尤其是寒冷阶段的连续阴雨天,应通过草帘揭盖时间的掌控,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
肥水管理
根据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长相,把握在植株定植活棵后、初果期及膨果期等关键点实施追肥:一般定植活棵后每667㎡棚地以5-6kg的氨基酸活性液肥追施一次发棵肥;两穗果定型后及膨果中期各追一次膨果肥,一般每次每667㎡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kg;结合病虫防治,于初花期叶面补施0.2%的硼肥和0.2%的磷酸二氢钾1-2次;依据天气及田间持水状况,于膨果初中期叶面补施1%过磷酸钙液1-2次;结合追肥进行浇灌,灌水以透而不渍为宜,并在追肥灌水后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果实进入绿熟期即控水控肥;
植株调整
当株高达到25-30cm、第一层花序开放前,用高约45cm细竹竿靠近植株主干插入根际土中,每穗果下节用柔软细绳捆绑一道,并及时整理果穗;
一般实施单干整枝,留果失败再考虑一干半或其他整枝方式,侧枝及时摘除,留果2-3穗,主茎顶部花穗上方留2片叶摘心;适时摘除基部老、黄、病叶;
保花留果
当一穗花有2-3朵开放后,选用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保花处理,如以0.11%丰剂二号水剂(8ml/袋),一袋兑水1.0kg制成处理液进行蘸花或喷花,处理液在处理前配以红色颜料,以便处理后留下标记,避免重复处理;
当果穗定个,果径达1cm时,第一穗选留2-3个果实,上部每穗选留3-4个果实,并尽早摘除病果、畸形果及多余的花果;
(5)、病虫害防治
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适时综合采用农业法、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进行综合防治,并注意防鼠;
(6)采收: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间下旬,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择期分批采收上市;采收完毕后应及时清洁田园,无害化处理秸杆和废弃地膜。
所述的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土壤调理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制备而成:蛭石粉20-30、粘土10-12、柠檬酸8-10、食品厂下脚料20-25、酒糟3-5、熟石灰2-3、腐殖酸钾8-10、硼酸5-6、磷酸二氢钾2-3、硫酸亚铁1-2、亚硒酸钠0.01-0.03、硫酸锰0.2-0.3、硫酸镁4-5、钼酸铵0.1-0.2、骨粉8-11、薄荷油1-2、甘油1-2、蔗糖酯0.1-0.3、水适量,将蛭石粉、粘土、柠檬酸加入适量水混合,搅拌成泥,送入200-300℃炉中焙烧3-4小时,然后,冷却粉碎成2-4mm粗粒,将再与配方中的其余物料混合搅拌40-50分钟后,造粒,喷涂薄荷油,烘干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是一种使正常的番茄供应期提前1-2月,是一种高效反季节特色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该技术实施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广,满足了漫长早春的淡季市场对番茄的需求。此外该技术在选种、育苗、栽培各阶段均注意对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应用,施加基肥时,添加了土壤调理剂,不仅改善了土质,同时减低了病虫害的繁殖,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产品质量安全也有非常可靠的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选用良种大棚春早熟番茄栽培宜选择抗寒、中熟、耐贮、果型大而美观、长势强的无限生长类型品种合作903等;
(2)、培育壮苗采用套钵法或穴盘育苗
a、营养土的配制
一般于播前1-2个月,按70%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土、3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lm3营养土中再加入2-3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5-7g复合微肥,并充分拌匀过筛,或采用育苗专用商品有机基质,其中复合微肥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硫酸亚铁2、硫酸锰0.04、硫酸锌0.03、硫酸铜0.2、硼酸5;
b、播种苗床准备
按每667㎡栽培田需播种苗床8-10㎡的标准准备育苗床,应于播种前3-5天搭育苗大棚并扣膜加盖遮阳网,清理排水沟,用上述营养土做成宽1.2-1.3m、高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
c、播种
播种期在10下旬-11月中下旬、每667㎡栽培田用种量20-30g,
播前先将种子在弱光下晾晒2-3h,然后用约50-60℃的热水烫种并不断搅拌10-15min,再用常温0.2-0.3%的维生素C清水溶液浸种2-3h,捞出、沥干待播;
播种前先在苗床下面铺垫1cm厚的营养药土,再填上营养土,先用水喷透播种床面,均匀撒播种子,再在上面盖上1cm厚营养药土,其中营养药土的配制按每平米苗床5g50%福美双、3g3%地虫杀星、2g苦参粉和适量的营养土混合而成,盖种完成后,再覆盖地膜,搭盖小拱棚并覆膜,夜间加盖草帘;
d、苗期管理
50%种子出苗时,揭去床面覆盖的地膜及草帘;
e、分苗
分苗前7-10天,按分苗棚与栽培棚的面积比约为1:10的比例,搭建分苗大棚并及时扣膜闷棚,整平棚内畦面,用上述营养土做成宽1.2-1.3m、高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畦面,用10×10cm左右的营养钵灌入营养土于畦面摆放,每排13-15钵,前后错位排列、挤严,每667㎡栽培田需制钵4000-4500个左右,或采用32-50穴/盘的穴盘,灌装有机基质后于畦面排好,当日历苗龄30-35天、具2-3片真叶时,可以选晴天分苗,分苗前将畦面打透水,边起苗、边移栽、边浇水,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埋至子叶节下1-2cm为宜,1-2天内于分苗床上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夜间加盖草帘,闭棚3-5天,缓苗后,进入适温管理,定植前5-7天逐渐在13-15℃条件下低温炼苗;
秧苗生长量达6-8片真叶时,即可择天定植;
(3)、定植
栽培田整理
栽培田应提前深耕;每亩施用经无害化处理过的腐熟有机肥3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土壤调理剂26kg,撒匀后实施旋耕,再耙细整平,开沟作畦,做成宽1.8米、高16cm的栽培畦,并留出宽40cm的畦间操作沟和适当大棚边空,定植前7-10天搭棚扣膜闷棚;
适时移栽定植
于12月中下旬至次年元月上中旬,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具5-7片真叶,叶色浓绿、茎杆粗壮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壮苗,选连晴天按株行距30×45cm开穴定植,并及时浇透定根水,再培土雍根平穴;最后在畦面行间铺设微灌软管、覆地膜并放苗,随后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
(4)、栽培管理
定植后闷棚3-5天,缓苗后恢复室温管理,即白天23-28℃,晚上15-18℃,当夜温低于8℃时,晚间于小拱棚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应适时适当通风,保持适温管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光照调节
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尽量确保每天必要的光照时间,尤其是寒冷阶段的连续阴雨天,应通过草帘揭盖时间的掌控,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
肥水管理
根据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长相,把握在植株定植活棵后、初果期及膨果期等关键点实施追肥:定植活棵后每667㎡棚地以5-6kg的氨基酸活性液肥追施一次发棵肥;两穗果定型后及膨果中期各追一次膨果肥,每次每667㎡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4kg;结合病虫防治,于初花期叶面补施0.2%的硼肥和0.2%的磷酸二氢钾1-2次;依据天气及田间持水状况,于膨果初中期叶面补施1%过磷酸钙液1-2次;结合追肥进行浇灌,灌水以透而不渍为宜,并在追肥灌水后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果实进入绿熟期即控水控肥;
植株调整
当株高达到26cm、第一层花序开放前,用高约45cm细竹竿靠近植株主干插入根际土中,每穗果下节用柔软细绳捆绑一道,并及时整理果穗;
实施单干整枝,留果失败再考虑一干半或其他整枝方式,侧枝及时摘除,留果2-3穗,主茎顶部花穗上方留2片叶摘心;适时摘除基部老、黄、病叶;
保花留果
当一穗花有2-3朵开放后,以0.11%丰剂二号水剂(8ml/袋),一袋兑水1.0kg制成处理液进行蘸花或喷花,处理液在处理前配以红色颜料,以便处理后留下标记,避免重复处理;
当果穗定个,果径达1cm时,第一穗选留2-3个果实,上部每穗选留3-4个果实,并尽早摘除病果、畸形果及多余的花果;
(5)、病虫害防治
a: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施3年~5年轮作,深耕晒垄,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清洁田园措施;
b:物理防治
采用日光晾晒和温汤浸种,柠檬水浸种,利用夏闲高温强光实施灌水闷棚,覆银色地膜驱避蚜虱,设防虫网阻隔害虫迁飞,用色板和灯光诱杀;
c:生物防治
采用性诱剂诱杀主要害虫;植物源杀菌剂的使用,使用生物农药适时防治;积极保护和利用各种天敌;
d:化学防治
大棚番茄春早熟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灰斑病和黑霉等传染性病害及顶腐、筋腐和“三落”等生理性病害;主要虫害有烟粉虱、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严格按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
(6)采收: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间下旬,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择期分批采收上市;采收完毕后应及时清洁田园,无害化处理秸杆和废弃地膜。
其中,土壤调理剂由下列重量(kg)的组分原料制备而成:蛭石粉25、粘土11、柠檬酸9、食品厂下脚料24、酒糟4、熟石灰2.5、腐殖酸钾9、硼酸5.5、磷酸二氢钾2.5、硫酸亚铁1.5、亚硒酸钠0.01、硫酸锰0.2、硫酸镁4.5、钼酸铵0.1、骨粉10、薄荷油1.5、甘油1.5、蔗糖酯0.2、水适量,将蛭石粉、粘土、柠檬酸加入适量水混合,搅拌成泥,送入200-300℃炉中焙烧3-4小时,然后,冷却粉碎成2-4mm粗粒,将再与配方中的其余物料混合搅拌40-50分钟后,造粒,喷涂薄荷油,烘干即得,
其中,中草药杀菌剂有下列方法制得:a、按重量(kg)称取洋葱26、广玉兰叶3、苦参3.5、美人蕉叶5、柚子皮5、白头翁7、北豆根5、黄柏1.5、百部5、槟榔3.5、枯矾2.5、五倍子3.5、蛇床子3、川楝子3.5、山菅兰3.5、水茄3、岗松3、密陀僧3,蕨根3;b、将洋葱去根去皮榨汁过滤得到洋葱汁;c、将广玉兰叶、苦参、美人蕉叶、柚子皮、白头翁等余下中草药原料,混合水煮熬成混合汤汁;d、将步骤(c)制得的混合汤汁与洋葱汁混合、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然后和粉末重量1-2%的冰片研磨混合,得到中草药杀菌剂。
利用上述综合技术生产出的番茄产品与常规方式生产出的番茄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