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9341B - 组织结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织结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9341B
CN103889341B CN201280050809.4A CN201280050809A CN103889341B CN 103889341 B CN103889341 B CN 103889341B CN 201280050809 A CN201280050809 A CN 201280050809A CN 103889341 B CN103889341 B CN 103889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concave part
tissue
ligating
straigh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8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9341A (zh
Inventor
藤崎健
矶田卓未
并木启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397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33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397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33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8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9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5Devices or means, e.g. loops, for capturing the suture thread and threading it through an opening of a suturing instrument or needle eyel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04(bio)absorbable, (bio)resorbable or resorpt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46Means for attaching and blocking the suture in the suture anch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6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for soft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61B2017/0618Sutures elastic, e.g. stretcha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结扎组织的装置(101),该装置包括: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缝线(110);以及钩状构件(120),该钩状构件具有凹槽部(24),该凹槽部连接至所述缝线的一端,并且在沿着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所述钩状构件可以连接至所述缝线的一端并且具有凹槽部,该凹槽部在与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

Description

组织结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缝线的组织结扎装置。
本申请要求2011年10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39731以及2011年10月31日提交的No.2011-239732的优先权和利益,上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缝合或结扎组织的操作在许多操作处理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它们的难度要求高的熟练水平。最近,为了减少对患者的侵入,已尝试进行诸如使用内窥镜、腹腔镜或胸腔镜的手术的各种操作处理。在这种内窥镜手术中,缝合或结扎的难度水平进一步上升,这是因为必须利用长镊子等操纵缝线或缝合针。
缝合或结扎的尤其难的部分是通过打结缝线而形成结。如果结松散,则缝合或结扎可能松开并且导致严重的疾病并发症。取决于操作处理,可以形成多个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难度水平进一步上升。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医疗缝合装置。该医疗缝合装置具有缝合主体,在该缝合主体中缝线连接至缝线紧固构件。该缝线紧固构件具有形成为U形的横截面。缝线由生物吸收性树脂形成,并且单丝(单线)和复丝(多线)能选择供使用。
为了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医疗缝合装置,首先利用弯针等将锁定在组织中的缝线拉入缝线紧固构件的U形凹槽中。随后,如果缝线被用力拉动,并且然后紧固构件通过压紧或超声波而变形,则被拉入U形凹槽中的缝线固定至缝线紧固构件。因为以这种方式形成结,因此结的形成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140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待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未描述缝合主体的缝线的细节。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缝线的弯曲形状,缝线被认为是容易弯曲且保持弯曲形状。
在专利文献1的缝线的情况下,从组织突出的缝线不能克服作用在缝线自身上的重力,并且因此散布在组织上。因为组织和缝线紧固构件之间没有间隙,因此难以接合缝线紧固构件中的缝线。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结扎装置,由此在缝合组织时缝线能被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中。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组织结扎装置包括: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缝线;以及具有凹槽部的钩状构件,该凹槽部连接至缝线的一端,并且该凹槽部在沿着缝线的导出方向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缝线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
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缝线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凹槽部相对于缝线的所述一端而设置在缝线的相反侧。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从凹槽部的底部面向凹槽部的开口的方向是面向缝线的所述一端的。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钩状构件具有直部,该直部的端部连接至缝线的一端从而以直线形状延伸,凹槽部形成在所述直部的与连接有缝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中,并且直部沿从缝线离开的方向在基准线上延伸,该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组织结扎装置包括: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缝线;以及具有凹槽部的钩状构件,该凹槽部连接至缝线的一端,并且在与缝线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缝线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
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缝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在弯曲基准面上弯曲。
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从凹槽部的底部面向凹槽部的开口的方向是面向与弯曲基准面交叉的方向的。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凹槽部设置得比配置基准面更靠缝线的中间部,该配置基准面与弯曲基准面正交并且包括基准线,该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凹槽部设置得比配置基准面更靠从缝线的中间部离开的一侧上,该配置基准面与弯曲基准面正交并且包括基准线,该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此外,在上述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钩状构件具有直部,该直部的端部连接至缝线的一端从而以直线形状延伸,凹槽部形成在所述直部的与连接有缝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中,并且直部沿与基准线交叉的方向延伸,该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从凹槽部的底部面向凹槽部的开口的方向大体上平行于直部,并且面向直部的连接有缝线的端部,并且凹槽部的内壁表面延伸到直部的外周表面。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组织结扎装置中,更优选的是,装置包括连接至缝线的另一端的缝合针。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组织结扎装置,在缝合组织时缝线能被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前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来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4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5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前视图。
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血管的操作的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血管的操作的视图。
图18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血管的操作的视图。
图19是用于描述在利用组织结扎装置的情况下缝合血管的操作的视图,在该组织结扎装置中缝线并未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
图20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视图。
图20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视图。
图2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2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平面图。
图22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23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24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25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2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7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结合的组织结扎装置的视图。
图29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29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平面图。
图30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1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一部分断开的平面图。
图34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5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6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结合的组织结扎装置的视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42是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一部分被断开的平面图。
图43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44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45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51是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一部分被断开的平面图。
图52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立体图。
图56是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一部分被断开的平面图。
图57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的视图,其中组织结扎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结合。
图61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62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图63是用于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组织结扎装置缝合组织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A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在下文中称为“装置”)。
如图1A和图1B所示,装置101包括缝线110,连接至缝线110的一端111的钩状构件120,以及连接至缝线110的另一端112的缝合针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110由聚丙烯形成。缝线110具有弹性模数和这样的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被调节成用以施加平衡作用于钩状构件120上重力的弹性恢复力(其升起钩状构件120)。同时,这里所指的弹性恢复力意味着这样的力,借助此力当任何形状的缝线变形时该缝线将返回到其初始形状。换言之,其是在弹性变形的缝线中产生的力。
优选的是,缝线110的弹性恢复力在不会阻碍操作者的操纵的范围内是大的。缝线110构造成使得能弹性变形的畸变范围变得相对大。
作为形成缝线110的材料,除了聚丙烯以外可以适当地使用树脂或金属,只要缝线110构造成使得如上所述的弹性恢复力能被施加即可。
能用于缝线110的树脂被分类成吸收性树脂和无吸收性树脂。吸收性树脂包括PGA、PLA、PDS、TMC、聚ε-己内酯及其共聚物。无吸收性树脂包括尼龙、聚酯、聚丙烯、聚丁烯酯、氟树脂和PET等。
另一方面,作为金属的示例,可以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β钛、镍钛、纯钛、钛合金、镁合金等。
同时,优选的是,例如对于皮肤缝合而言,钩状构件120的质量是大约5g或更少,并且针对诸如心血管外科中的精细区域而言,是大约0.01g或更少。
钩状构件120具有:直部121,该直部的一个端部连接至缝线110的一端111并且以直线形状延伸;以及弯曲部122,该弯曲部形成在与直部121的供连接缝线110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处。
同时,如果钩状构件120和缝线110的材料相同,它们可以一体构成。
这里,为了便于描述,将缝线110的一端111视为原点O,缝线110的原点O上的中心轴线被定义为基准线L1。
Z轴被限定在基准线L1上,并且与缝线110分离的方向被视为Z轴的正向。
通过限定通过原点O并且与基准线L1正交的基准面S1,右手系统的直角坐标系被限定为具有布置在基准面S1上的X轴和Y轴以及上述Z轴。
在如此限定的直角坐标系XYZ中,直部121沿Z轴的正向在基准线L1(即,Z轴)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缝线110被导出的导出方向被定义为Z轴的负向。
未示出的固定孔形成在直部121的端部中。直部121通过将缝线110的一端111压入固定孔中并且利用粘合剂或通过焊接固定一端111和直部121而连接至缝线110。
弯曲部122从直部121的端部沿X轴的负向延伸,在其远端处沿Z轴的正向延伸,在其远端处沿X轴的正向延伸,并且在其远端处沿Z轴的负向延伸。弯曲部122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其中矩形的侧边的一部分总体上被切除。
在弯曲部122中形成有供缝线110能接合在其中的凹槽部124。弯曲部122在为ZX平面的基准面S3中弯曲,使得凹槽部124沿Y轴的方向贯穿弯曲部122。从凹槽部124的底部124a面向到凹槽部124的开口124b的方向D1设定成使得其变成从Z轴为正的一侧到Z轴为负的一侧面向的方向。凹槽部124的深度(从凹槽部124的底部124a到开口124b的距离)设定成大于缝线110的外径。凹槽部124设置在Z轴为正的一侧上(比基准面S1更朝向Z轴的正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部121和弯曲部122通过对由不锈钢形成的线进行弯曲处理而一体形成。钩状构件120形成为比缝线110更结实,因此该钩状构件能通过压紧而塑性变形。
由正交于钩状构件120延伸所沿的方向的平面限定的钩状构件12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形状。
钩状构件120的尺寸优选地例如在进行皮肤缝合的情况下是大约10mm或更小,在诸如心血管外科的更精细区域优选地是大约2mm或更小。该钩状构件形成为相当小。
各种公众已知的针可以用作缝合针130,并且考虑到缝合部分可以合适地选择直线状针、弯曲针,仅远端部弯曲而另一部分形成为直线形状的针。对缝线110和缝合针130的连接方面没有具体限制。特别地,方法包括粘附,熔融,或者使缝线110的端部通过形成在缝合针130的端部中的孔并且使缝线打结。
接下来,将通过将形成在组织的表面上的裂伤部缝合的情况作为例子来描述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101的操作。
首先,操作者利用例如夹持镊子W来夹持装置101的缝合针130,如图2所示,并且利用缝合针130穿刺组织T的靠近裂伤部T1的部分。
如图3所示,操作者使缝合针130和缝线110穿入组织T从而环绕裂伤部T1。通过牵拉缝合针130从而与裂伤部T1分离,使缝线110的一端111从组织T突出差不多适于将钩状构件120钩在缝线110上的高度。用于使一端111突出的高度优选地例如是大约几毫米至大约几厘米。
这时,因为缝线110能施加上述弹性恢复力,因此由缝线110的一端111支撑的钩状构件120保持与组织T分离,而不会由于钩状构件120受重力影响而落在组织T上。
夹持缝合针130的夹持镊子W朝向钩状构件120移动,缝线110通过开口124b接合在凹槽部124中,并且利用缝线110形成环。如图4所示,在保持缝线110被接合在钩状构件120中的状态的同时,缝合针130被牵拉从而与裂伤部T1分离。因此,钩状构件120抵接组织T并且缝线110移入凹槽部124中,使得围绕裂伤部T1的组织T由缝线110约束并且裂伤部T1的开口被闭合。
在缝合针130被牵拉从而与裂伤部T1分离的情况下,钩状构件120的弯曲部122利用未示出的另一夹持钳子被压紧从而从外部坍缩,并且钩状构件120固定至缝线110,如图5所示。因此,通过利用缝线110和压紧的钩状构件120形成结,组织T被结扎。
在比钩状构件120更靠近缝合针130的一侧上,利用医用刀切割缝线110。然后缝合针130和被切割的缝线110被移除以结束操作。
如上所述,即使缝线110从另一端112穿过组织T,由于缝线110的弹性恢复力以及如上所述的直部121和弯曲部122的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01仍通过利用缝线110形成的环的一端111使弯曲部122保持与组织T分离。
通过将已穿过组织T的缝线110接合在从组织T漂浮的弯曲部122的凹槽部124中,缝线110能被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120中。
因为装置101设置有缝合针130,因此可以使连接至缝合针130的缝线110容易地穿过组织T。
通常,操作者在从与组织T离开的一侧观察时执行操作。因此,与组织T离开的钩状构件120变成定位在操作者侧上,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说变得容易观察钩状构件120。因此,可以容易地利用夹持镊子W等压紧钩状构件120。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能如将在下文所述的进行不同的修改。
例如,如图6示出的装置101A,可以设置其中形成有凹槽部142的弯曲部141,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1的弯曲部122和缝合针130。
弯曲部14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为ZX平面的基准面S3上。从凹槽部142的底部142a面向开口142b的方向D2被设定成位于X轴的正向和Z轴的负向之间的方向。在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141中,位于Z轴的负向的一侧上的端部连接至直部121。凹槽部142的开口142b比直部121和弯曲部141的连接部更靠Z轴的正向设置。直部121和弯曲部141由与上述钩状构件120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图7中所示的装置101B具有其中形成有凹槽部144的弯曲部143,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1的弯曲部122和缝合针130。
弯曲部143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3上。从凹槽部144的底部144a面向开口144b的方向D2被设定成位于X轴的负向和Z轴的负向之间的方向。在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143中,位于X轴的负向的一侧上的端部连接至直部121,并且凹槽部144的开口144b设置得比直部121和弯曲部143的连接部更靠X轴的正向的一侧。
图8所示的装置101C具有其中形成有凹槽部147的弯曲部146,代替上述修改例的装置101A的弯曲部141。
弯曲部146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3上。从凹槽部147的底部147a面向开口147b的方向D2被设定在X轴的正向。在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146中,作为位于X轴的正向的一侧上的端部并且变成位于Z轴的负向的一侧上的端部的部分连接至直部121。凹槽部147的开口147b设置得比直部121和弯曲部146的连接部更靠近Z轴的正向的一侧。
图9所示的装置101D具有其中形成有凹槽部149的弯曲部148,代替上述修改例的装置101B的弯曲部143。
弯曲部148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3上。从凹槽部149的底部149a面向开口149b的方向D2被设定在X轴的负向。在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148中,作为位于X轴的方向的一侧上的端部并且变成位于Z轴的正向的一侧上的端部的部分连接至直部121。凹槽部149的开口149b设置得比直部121和弯曲部148的连接部更靠近Z轴的负向的一侧。
图10和图11所示的装置101E具有其中形成有凹槽152的弯曲部151,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1的弯曲部122和缝合针130。
该示例示出了其中缝线110接合在凹槽部152中的状态。
弯曲部151形成为像上述弯曲部122,但是其设置的平面中不同于弯曲部122。也就是说,弯曲部122设置在作为ZX平面的基准面S3上,然而弯曲部151设置在第二基准面S2上。第二基准面S2是这样的平面,该平面穿过与缝线110在直部121中连接的部分相反的端部并且与Z轴相交,而没有正交于Z轴。弯曲部151设置在第二基准面S2上并且与直部121离开。
在本修改例中,凹槽部152相对于缝线110相交,但是直部121在沿着缝线110的导出方向的方向上并且在与缝线110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因此,作为具有凹槽部152的钩状构件的整体,其设置在沿着缝线110的导出方向的方向上和与缝线110的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缝线110接合在钩状构件中,这是因为如同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中,在如上构造的装置101A、101B、101C、101D和101E中,弯曲部通过缝线110的弹性恢复力而保持与组织T离开。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2A、图12B和图13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相同的部分的描述将省略,并且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202具有钩状构件260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1的钩状构件120和缝合针130。
钩状构件260具有上述直部121和弯曲部261,在该弯曲部中形成有凹槽部262。
凹槽部262形成为使得从凹槽部262的底部262a面向凹槽部262的开口262b的方向D3面向缝线110的一端111。换言之,凹槽部262形成为使得方向D3变得大体上平行于基准线L1(直部121)并且还面向直部121的供缝线110连接的端部。
凹槽部262的内壁表面连续进入(直接连接至)直部121的外周表面。
接下来,将通过将缝合血管的情况作为一示例来描述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202的操作。
首先,操作者利用夹持镊子W夹持缝线110的另一端112部并且利用另一夹持镊子W2(参见图13)夹持其一端111部。
通过夹持镊子W2,缝线110的一端111部的位置保持得靠近血管(组织)T10。因为缝线110能施加上述弹性恢复力,因此钩状构件260保持与血管T10离开。
如图13所示,通过夹持镊子W,缝线110的另一端112部围绕血管T10抵抗缝线110的弹性恢复力确定路线以形成环,并且缝线110的中间部抵接直部121的供缝线110连接的端部。如果通过夹持镊子W来保持缝线110的另一端112的位置的力被削弱,则缝线110通过其自己的弹性恢复力而变形从而使所形成的环变宽。因此,缝线110的中间部沿着直部121移动从而与缝线110的一端111离开,并且缝线110接合在凹槽部262中。
从夹持镊子W2松开夹持,并且当缝线110接合在钩状构件260中时,夹持镊子W被牵拉以使其与血管T10离开。因此,血管T10由缝线110约束。钩状构件260的弯曲部261利用夹持镊子W2被压紧从而从外面坍缩,并且钩状构件260被固定至缝线110。在比固定的钩状构件260更靠近另一端112部处切割缝线110,以结束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202,因为从凹槽部262的底部262a面向开口262b的方向D3形成为面向缝线110的一端111,因此通过在朝着缝线110的一端111移动缝线110的中间部之后朝着凹槽部262移动缝线110的中间部可以容易地将缝线110接合在凹槽部262中。
此外,通过移动缝线110的抵接直部121的中间部以沿着直部121朝着弯曲部261滑动,可以更容易地将缝线110接合在凹槽部262中。
如果通过夹持镊子W来保持缝线110的另一端112的位置的力被削弱,则缝线110能通过缝线110的弹性恢复力被自动接合在凹槽部262中。
另外,因为凹槽部262的开口262b形成为面向直部121的连接有缝线110的端部,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识别开口262b的方向D3。
同时,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202可以是这样的装置202A,该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弯曲部261和两个凹槽部262的钩状构件261。也就是说,图14所示的装置202A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具有两个由弯曲部261构造的钩状部。根据装置202A,因为具有由弯曲部261构造的两个钩状部,因此可以具有两个凹槽部262并且可以容易地接合缝线110。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5至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相同部分的描述这里将省略,并且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15和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303具有缝线370和连接至缝线370的一端371的钩状构件380。
缝线370形成为圆弧形,其在自然状态下在基准面S3上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内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370以中心角弯曲大约180度。缝线370由具有高弹簧特性(高弹性恢复力)的聚丙烯形成。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缝线370的形状能通过例如热处理聚丙烯而形成。形成缝线370的材料包括树脂或金属。树脂能分类成吸收性树脂或无吸收性树脂。吸收性树脂包括PGA、PLA、PDS、TMC、聚ε-己内酯或其共聚物。无吸收性树脂包括尼龙、聚酯、聚丙烯、聚丁烯酯、氟树脂和PET等。作为金属的示例,能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β钛、镍钛、纯钛、钛合金、镁合金等。
钩状构件380具有上述直部121和形成在与直部121的连接有缝线370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处的弯曲部381。
弯曲部381形成为具有大约180度的中心角的圆弧形状。弯曲部381设置在基准面S3上并且分别相对于X轴和Z轴设置在缝线370的相反侧上。从形成有弯曲部381的凹槽部382的底部382a面向凹槽部382的开口382b的方向D4被设定为变成Z轴的负向。
钩状构件380的凹槽部382相对于缝线370的一端371设置在缝线370的相反侧上。也就是说,在基准面S3中,缝线370设置在X轴的负侧上并且凹槽部382设置在X轴的正侧上。
钩状构件380由与钩状构件120相同的材料形成。
接下来,通过将缝合血管T10的情况作为示例来描述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303的操作。
首先,操作者利用夹持镊子W2夹持缝线370的一端371部并且将缝线370设置成环绕血管T10,如图17所示。因为缝线370构造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因此缝线370能容易地设置成环绕血管T10。此外,因为装置303如上所述构造,弯曲部381设置成面向血管T10的相反侧。
接下来,如图18所示,缝线370的在一端371部处的位置由夹持镊子W2保持,缝线370的另一端372部利用夹持镊子W被夹持。当缝线370的中间部抵接连接有直部121的缝线370的端部并且缝线370的中间部被移动成沿着直部121从缝线370的一端371离开时,缝线370被接合在凹槽部382中。
这时,通过利用缝线370借此加宽环的力,可以沿着直部121移动缝线370。
因此此后的顺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装置202的顺序相同,因此将省略此后顺序的描述。
相对于此,在上述装置202中,因为缝线110不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因此弯曲部261相对于缝线110的方向在血管T10被缝线110环绕时不能确定,如图19所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303,缝线370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因此,当缝线370设置成环绕血管T10时,钩状构件380相对于缝线370的方向被确定。因此,由于钩状构件380形成为相当小,因此即使当对于操作者来说难以在视觉上确认凹槽部382的位置时,也可以容易地将缝线370接合在凹槽部382中。
此外,凹槽部382相对于缝线370的一端371设置在缝线370的相反侧上。因此,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即,当血管T10由于凹槽部382和血管T10相对于直部121设置在同一侧上而变成障碍时变得难以将缝线370接合在凹槽部382中。因此,利用缝线370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容易地将缝线370接合在凹槽部38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370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内弯曲。然而,缝线的沿纵向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产生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弯曲部381在自然状态下的中心角或凹槽部382的配置不限于上述配置,但是可以以任何方式配置,只要易于根据待被结扎的组织的形状或位置易于操作即可。
在上述中,虽然已经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但是具体构造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构造的修改。此外,不用说的是,相应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造可以合适地结合。
例如,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假设矩形形状被视为由正交于钩状构件延伸所沿的方向的平面限定的钩状构件的截面形状。然而,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而是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除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假设钩状构件通过对线进行弯曲处理而形成,但是它可以通过借助激光处理、线切割处理或机械处理在由不锈钢形成的块中形成凹槽部等而构造。
此外,假设钩状构件具有以直线形状延伸的直部,但是它可以具有波状形状或球形来代替直线形状。
此外,钩状构件可以构造成使得钩状构件的弯曲部连接至缝线110的一端而不具有直部。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303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缝线370设置在X轴的正向的一侧上,而凹槽部382设置在负向的一侧上。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0A中所示的装置303A,凹槽部382可以设置得更靠X轴的负向。另外,如图20B所示的装置303B,凹槽部382可以在ZY平面上设置得更靠Y轴的正向。即使具有图20A所示的装置303A的构造或图20B所示的装置303B的构造,也可以获得与装置303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1A至图27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织结扎装置(在下文中称为“装置”)。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装置401包括缝线420,连接至缝线420的一端421的钩状构件430以及连接至缝线420的另一端422的缝合针440。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420由聚丙烯形成。在缝线420中,缝线420的弹性模数和截面形状被调节成施加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平衡作用于钩状构件430上的重力(升高钩状构件430)。同时,这里所提到的弹性恢复力是指这样的力,即,在任何形状的缝线变形时该缝线借助此力将返回到其初始形状。换言之,它是在弹性变形的缝线中产生的力。
优选的是,缝线420的弹性恢复力在不会阻碍操作者的操作的范围内是大的。缝线420构造成使得能弹性变形的畸变范围变得相对大。
作为形成缝线420的材料,除聚丙烯以外,可以合适地使用树脂或金属。
能用于缝线420的树脂被分类成吸收性树脂和无吸收性树脂。吸收性树脂包括PGA、PLA、PDS、TMC、聚ε-己内酯及其共聚物。无吸收性树脂包括尼龙、聚酯、聚丙烯、聚丁烯酯、氟树脂和PET等。
另一方面,作为缝线420所使用的金属的示例,可以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β钛、镍钛、纯钛、钛合金、镁合金等。
同时,优选的是,钩状构件430的质量针对皮肤缝合等是大约5g或更少并且针对像心血管外科等的更精细区域是大约0.01g或更少。
钩状构件430具有:直部431,该直部的一个端部连接至缝线420的一端421并且以直线形状延伸;以及弯曲部432,该弯曲部形成在与直部431的连接有缝线420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处。
同时,如果钩状构件430和缝线420的材料相同,则它们可以一体地构造。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缝线420的一端421视为原点O,在缝线420的原点O中的中心轴线被定义为基准线L1。
Z轴被限定在基准线L1上,并且与缝线420离开的方向被视为Z轴的正向。
通过限定通过原点O并且正交于基准线L1的基准面S1,利用布置在基准面S1上的X轴和Y轴以及上述Z轴来限定右手系统的直角坐标系。
在如此限定的直角坐标系XYZ中,直部431沿正交于基准线L1的方向延伸,即,沿X轴的正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缝线420被导出的导出方向被定义为Z轴的负向。
未示出的固定孔形成在直部431的端部中。直部431通过将缝线420的一端421挤压入固定孔并且利用粘合剂或通过焊接固定一端421和直部431来连接至缝线420。
弯曲部432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作为XY平面的基准面S1上。能接合缝线420的凹槽部433形成在弯曲部432中。凹槽部433沿Z轴的方向穿过弯曲部432。从凹槽部433的底部433a面向凹槽部433的开口433b的方向D1沿Y轴的正向设定。
凹槽部433的深度(从凹槽部433的底部433a到开口433b的距离)设定成大于缝线420的外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部431和弯曲部432通过对由不锈钢形成的线进行弯曲处理而一体形成。钩状构件430形成得比缝线420更结实,因此它能通过压紧而塑性变形。
直部431的由正交于直部431在其上延伸的轴线的平面限定的截面形状以及弯曲部432的由正交于弯曲部432在其上弯曲的轴线的平面限定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彼此相当的矩形形状。
钩状构件430的尺寸在例如皮肤缝合的情况下优选地是大约10mm或更小,并且在诸如心血管外科的精细区域中优选地是大约2mm或更小。该钩状构件形成为相当小。
各种公众已知的针可以用于缝合针440,并且考虑到缝合部可以合适地选择直线状针、弯曲形状针以及仅远端部是弯曲的而另一部分形成为直线形状的针。对于缝线420和缝合针440的连接方面没有特别限制。特别地,方法包括粘附,熔融,或者使缝线420的端部通过形成在缝合针440的端部中的孔并且使缝线打结。
接下来,通过将缝合形成在组织的表面上的裂伤部的情况作为示例来描述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401的操作。
首先,操作者利用例如夹持镊子W夹持装置401的缝合针440,如图22所示并且用缝合针440穿刺靠近组织T的裂伤部T1的部分。
如图23所示,操作者使缝合针440和缝线420进入组织T中从而环绕裂伤部T1。通过牵拉缝合针440使其从组织T突出从而与裂伤部T1离开,使缝线420的一端421从组织T突出差不多适于将钩状构件430钩在缝线420上的高度。一端421突出的高度优选地例如是大约几毫米至大约几厘米。
如图23所示,缝合针440和缝线420穿过组织T从而环绕裂伤部T1。通过牵拉缝合针440使其从组织T突出从而与裂伤部T1离开,缝线420的一端421被调节成从组织T突出大约几毫米。
这时,因为缝线420能施加上述弹性恢复力,因此由缝线420的一端421支撑的钩状构件430保持与组织T离开而不会由于钩状构件430受重力影响而落在组织T上。
夹持缝合针440的夹持镊子W朝着钩状构件430移动,并且缝线420通过如图24所示的开口433b接合在凹槽部433中以利用缝线420形成环。在保持缝线420接合在钩状构件430中的状态的同时,缝合针440被牵拉成与裂伤部T1分离。因此,缝线420在凹槽部433中移动使得钩状构件430抵接组织T1,并且裂伤部T1的外周中的组织T由缝线420收缩,使得裂伤部T1的开口被闭合。
在缝合针440被牵拉成与裂伤部T1分离的情况下,钩状构件430的弯曲部432被另一夹持镊子(未示出)压紧,从而从外部坍缩,并且钩状构件430固定至缝线420,如图25所示。因此,通过利用缝线420和压紧的钩状构件430形成结,组织T被结扎。
在比压紧的钩状构件430更靠缝合针440的一侧利用医用刀切割缝线420,并且缝合针440和被切割的缝线420被移除以结束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401,当使缝线420从另一端422穿过组织T时,使缝线420的一端421从组织T突出,使得钩状构件430通过缝线420的弹性恢复力被保持为与组织T分离。通过将已穿过组织T的缝线420接合在与组织T分离的钩状构件430的凹槽部433中,可以容易地将缝线420接合在钩状构件430中。
因为装置401设置有缝合针440,因此可以使连接至缝合针440的缝线420容易地穿过组织T。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形状如将在下面描述的能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如图26A和图26B所示的装置401A,可以设置其中形成有凹槽部452的弯曲部451来代替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弯曲部432。
弯曲部45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作为XY平面的基准面S1上。从凹槽部452的底部452a面向开口452b的方向D1被设定成位于X轴的负向和Y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在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451中,位于X轴的负向的一侧上的端部连接至直部431,并且凹槽部452的开口452b比直部431和弯曲部451的连接部更靠X轴的正向的一侧设置。直部431和弯曲部451由与钩状构件430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图27A和图27B所示的装置401B具有其中形成有凹槽部454的弯曲部453,代替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弯曲部432。
弯曲部453形成为大体上J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1上。从凹槽部454的底部454a面向开口454b的方向D1被设定成位于X轴的负向和Y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在形成为大体上J形的弯曲部453中,位于Y轴的正向的一侧上的端部连接至直部431。
凹槽部454的开口454b设置得比直部431和弯曲部453的连接部更靠Y轴的负向的一侧。
因为弯曲部通过缝线420的弹性恢复力被保持为与组织T分离,如本实施方式的装置401中,因此甚至在如上构造的装置401A和401B中也可以容易地将缝线420接合在钩状构件430中。
此外,装置404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结合。图28示出了其中装置401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结合的装置401C。在装置401C中,直部431沿X轴的正向延伸。装置401C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432。两个弯曲部432设置在作为XY平面的基准面S1上。也就是说,在基准面S1上,一个弯曲部432设置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上并且另一弯曲部432设置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上,从而将沿X轴的正向延伸的直部431夹在中间。通过如上构造,除了获得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可以容易地将缝线420接合在钩状构件430中。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29A至图31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将省略这些部分的描述,并且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29A和图29B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502具有钩状构件560来代替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钩状构件430。
钩状构件560具有上述直部431以及其中形成有凹槽部562的弯曲部561。
弯曲部56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1上。凹槽部562形成为使得从凹槽部562的底部562a面向凹槽部562的开口562b的方向D2变得大体上平行(X轴的负向)于直部431并且面向直部431的连接有缝线420的端部。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上。
凹槽部562的内壁表面连续进入(直接连接)直部431的外周表面。
接下来,通过将缝合形成在组织T的表面上的裂伤部T1的情况作为示例将描述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502的操作。
因为该操作相同于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情况以及直到钩状构件560保持与组织T分离所执行的过程,因此将描述此后的顺序。
操作者移动夹持缝合针440的夹持镊子W,使得缝线420的中间部抵接直部431的连接有缝线420的端部,如图30所示。如果通过夹持镊子W保持缝线420的另一端422的位置的力被削弱,则缝线420通过其自己的弹性恢复力变形从而加宽所形成的环。因此,缝线420的中间部沿着直部431移动从而与缝线420的一端421分离,并且缝线42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如图31所示,在缝线42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夹持镊子W被牵拉成与裂伤部T1分离。因此,裂伤部T1的外周中的组织T由缝线420收缩。钩状构件560的弯曲部561利用另一夹持镊子等(未示出)被压紧,并且钩状构件560固定至缝线420。缝线420在比固定的钩状构件560更靠近另一端422部处被切割,并且结束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502,通过移动缝线420的抵接直部431的连接有缝线420的端部的一侧以便沿着直部431滑动,可以更容易地将缝线42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如果通过夹持镊子W保持缝线420的另一端422的位置的力被削弱,则缝线420能通过缝线420的弹性恢复力被自动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此外,因为凹槽部562的开口562b形成为面向直部431的连接有缝线420的端部的一侧,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识别开口562b的方向D2。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32至图39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将省略这些部分的描述,并且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32和图3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603具有缝线670以代替第五实施方式的装置502的缝线420。
凹槽部562形成为使得从凹槽部562的底部562a面向开口562b的方向D2与弯曲基准面S2相交。
缝线670形成为弯曲形状,在缝线中其自己的中间部在变成YZ平面的弯曲基准面S2上变成在自然状态下沿Z轴的负向凸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670以中心角弯曲大约180度。缝线670的两个端部形成为大体上平行于Z轴延伸的直线形状。对于缝线670,可以适当地使用比较固态的树脂,诸如聚丙烯。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缝线670的形状通过例如热处理缝线670来形成。同时,用于形成缝线670的材料的树脂不限于聚丙烯,并且可以使用无吸收性树脂(诸如尼龙、聚酯、聚丙烯、聚丁烯酯、氟树脂或PET)以及吸收性树脂(诸如PGA、PLA、PDS、TMC、聚ε-己内酯及其共聚物)。对于缝线670,可以使用金属,诸如不锈钢、钴铬合金、β钛、镍钛、纯钛、钛合金、或镁合金。当缝线670由不锈钢等形成时,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缝线670的形状可以通过淬火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部431沿正交于YZ平面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沿X轴的正向延伸。
接下来,将描述当使用如上构造的装置603时的操作。
因为该操作相同于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情况以及直到钩状构件560保持为从组织T漂浮所执行的过程,因此将描述此后的顺序。
同时,因为缝线670形成为弯曲形状,因此直部431设置成在缝合针440穿过以环绕裂伤部T1时相对于由缝线670限定的YZ平面而沿X轴的正向延伸,也就是说,正交于弯曲基准面S2延伸。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设置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上。
操作者通过移动夹持缝合针440的夹持镊子W,如图34所示,将缝线670从组织T接合在钩状构件560的凹槽部562中。这时,如缝线670的弯曲部670a中所示,缝线670弯曲成使得缝线670的曲率半径变得相对小(形成小环)。
在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当夹持镊子W通过例如削弱借助夹持镊子W保持缝线670的位置的力而沿Y轴的正向移动时,形成为小的缝线670的环的曲率半径增大,并且钩状构件560绕Z轴沿方向E1(如沿Z轴的正向所见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大约90度,如图35所示。
如果缝合针440被牵拉成与裂伤部T1进一步分离,则钩状构件560抵接组织T并且环绕裂伤部T1的组织T由缝线670收缩,使得裂伤部T1的开口被闭合,如图36所示。
钩状构件560的弯曲部561被压紧以将钩状构件560固定至缝线670,并且缝线670的适当部分利用医用刀被切割以结束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603,当缝合组织T时可以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缝线670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因此,当缝线670穿过组织T以环绕裂伤部T1时,钩状构件560相对于缝线670的方向被确定。因此,即使当对于操作者来说由于钩状构件560形成为相当小而难以在视觉上确认凹槽部562的位置时,也可以将缝线67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因为凹槽部562形成为使得方向D2与弯曲基准面S2相交,因此通过移动缝线670以与弯曲基准面S2相交可以将缝线67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因为直部431沿正交于YZ平面的方向延伸,因此钩状构件560在组织T被收缩时绕Z轴旋转。因此,操作者能通过确认旋转运动而容易地识别缝线670是否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603的形状能如下所述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装置603可以像图37所示的装置603A那样进行修改。
在装置603A中,直部431相对于由缝线670限定的YZ平面而沿X轴的负向延伸。弯曲部56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1上。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而形成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中。
在如上构造的装置603A中,当夹持镊子W沿Y轴的正向移动时,在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钩状构件560沿方向E2(如沿Z轴的正向所见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大约90度。
除此之外,通过执行与本实施方式的装置603中的相同的顺序,缝线670能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在图38所示的装置603B中,直部431设置成面向处于X轴的负向、Y轴的负向以及Z轴的负向之间的方向。弯曲部561设置在穿过原点O的平面S6上,从而将处于X轴的负向、Y轴的负向以及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视作法线。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和Z轴的负向的一侧中。
此外,在图39所示的装置603C中,直部431设置成面向处于X轴的负向、Y轴的正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弯曲部561设置在穿过原点O的平面S7上,从而将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负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视为法线。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和Z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甚至装置603B和603C中的任一个装置,因为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沿Y轴的负向设置,因此通过执行与上述装置603和603A相同的顺序缝线670能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装置603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构造结合。图40示出了其中装置603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装置的装置603D。装置603D包括钩状构件560A,在该钩状构件中弯曲部561分别设置在直部431的两端。弯曲部56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1中。一个弯曲部561设置在直部431的X轴线的正向的一侧上。另一弯曲部561设置在X轴的负向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弯曲部561的凹槽562和设置有另一弯曲部561的凹槽部562二者相对于直部形成在Y轴的负向的一侧中并且形成为相互面对。缝线670形成为弯曲形状,在该缝线中其中央部在自然条件下在变成YZ平面的弯曲基准面S2上沿Z轴的负向具有凸起形状。通过如上构造,除了获得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可以获得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41至图49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将省略其描述,并且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41和图42所示,相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装置603,本实施方式的装置704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弯曲部561连接至直部431的方向。
弯曲部561设置在作为XY平面的基准面S1上,使得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接下来将描述当利用如上构造的装置704时的操作。
因为该操作相同于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401的情况以及直到钩状构件560保持与组织T分离所执行的过程,因此将描述此后的顺序。
同时,因为缝线670形成为弯曲形状,当缝合针440被穿过以环绕裂伤部T1时,直部431设置成相对于由缝线670限定的YZ平面在X轴的正向的一侧中延伸,也就是说,正交于作为YZ平面的弯曲基准面S2。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设置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上。
操作者通过移动夹持缝合针440的夹持镊子W,从组织T将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的凹槽部562中,如图43所示。这时,如缝线670的弯曲部670b中所示,缝线670弯曲使得缝线670的曲率半径变得与上述弯曲部670a的曲率半径相比相对大(形成大环)。
在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当夹持镊子W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移动时,缝线670的环的曲率半径增大并且钩状构件560沿方向E1绕Z轴旋转大约90度,如图44所示。
如果缝合针440被拉出以与裂伤部T1进一步分离,则钩状构件560抵接组织T并且环绕裂伤部T1的组织T由缝线670收缩,使得裂伤部T1的开口被闭合,如图45所示。
此后的操作与利用上述装置401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704,可以产生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603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置704可以像图46所示的装置704A那样进行修改。
在装置704A中,直部431相对于由缝线670限定的YZ平面沿X轴的负向延伸。弯曲部561形成为大体上U形并且设置在基准面S1上。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根据如上构造的装置704A,当夹持镊子W沿Y轴的正向移动时,在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钩状构件560沿方向E2绕Z轴旋转大约90度。
除此之外,通过执行与本实施方式的装置704相同的顺序,缝线670能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在图47所示的装置704B中,直部431设置成面向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负向和Z轴的负向之间的方向。弯曲部561设置在穿过原点O的平面S8上,从而将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负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视为法线。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和X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在图48所示的装置704C中,直部431设置成面向处于X轴的负向、Y轴的负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弯曲部561设置在穿过原点O的平面S9上,从而将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正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视为法线。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此外,在图49所示的装置704D中,直部431设置成面向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正向和Z轴的负向之间的方向。弯曲部561设置在穿过原点O的平面上,从而将处于X轴的正向、Y轴的正向和Z轴的正向之间的方向视为法线。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和X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即使在装置704B、704C和704D中的任一装置中,也可以通过执行与上述装置704和704A相同的顺序来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50至图54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将省略这些部分的描述,并且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50和图51所示,相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装置60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805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钩状构件560连接至缝线670的一端671所沿的方向。
直部431正交于基准线L1并且沿平行于变成YZ平面的弯曲基准面S2的Y轴的正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直部431比ZX平面(配置基准面)更朝着缝线670的中间部延伸,也就是说,沿Y轴的正向延伸,其中ZX平面正交于YZ平面并且包括基准线L1。
弯曲部561设置在作为XY平面的基准面S1上,使得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沿X轴的正向形成。
如果缝线670穿过组织T使得钩状构件560保持与组织T分离,则如上构造的装置805如图52所示设置。
如果保持缝线670的位置的力从其中环由缝线670形成并且缝线670设置在弯曲部561和组织T之间的状态被削弱,则环通过缝线670的弹性恢复力而加宽,并且缝线670接合在弯曲部561的凹槽部562中。
此后,通过遵循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5以下描述的顺序,组织T借助缝线670被结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805,可以在缝合组织T时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此外,因为凹槽部562相对于缝线670的一端671设置在Y轴的正向的一侧中并且凹槽部562朝着缝线670的一端671打开,因此可以利用缝线670的弹性恢复力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此外,因为缝线670通过缝线670的弹性恢复力被挤压在凹槽部562的内周表面上,因此可以防止接合在凹槽部562中的缝线670容易地滑出凹槽部562。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805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如果直部431沿Y轴的正向延伸,则弯曲部561设置时所沿的方向不被特别限制。例如,如图53所示的装置805A,弯曲部561可以设置在基准面S1上并且凹槽部562可以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X轴的负向的一侧中。此外,如图54所示的装置805B,弯曲部561可以设置在YZ平面上,并且凹槽部562可以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Z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此外,即使直部431不沿Y轴的正向延伸,该直部也可以比ZX平面更靠Y轴的正向的一侧延伸。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55至图59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将省略这些部分的描述,并且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55和图5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906相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装置603A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钩状构件560连接至缝线670的一端671时所沿的方向。
直部431沿Y轴的负向,即沿从缝线670的中间部离开的方向延伸。
弯曲部561设置在基准面S1上,使得凹槽部562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X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如果缝线670穿过组织T并且钩状构件560被保持为从组织T漂浮,如上构造的装置906如图57所示设置。
通过使缝线670从该缝线670从组织T朝着弯曲部561突出的地方移动,缝线670接合在弯曲部561的凹槽部562中。
在缝线670接合在弯曲部561的凹槽部562中的情况下,如果缝线670以从组织T突出的地方为中心沿方向E6旋转,则钩状构件560沿方向E1绕Z轴旋转180度以变成如图44所示的状态。
此后,通过遵循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5以下描述的顺序,组织T借助缝线670被结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906,可以在缝合组织T时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
此外,通过朝着弯曲部561移动从组织T突出的缝线670,可以容易地将缝线670接合在弯曲部561的凹槽部562中。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906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如果直部431沿Y轴的负向延伸,则弯曲部561设置所沿的方向不被具体限制。例如,如图58所示的装置906A,弯曲部561可以设置在基准面S1上并且凹槽部562可以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X轴的负向的一侧中。此外,如图59所示的装置906B,弯曲部561可以设置在YZ平面上,并且凹槽部562可以相对于直部431形成在Z轴的正向的一侧中。
此外,即使直部431不沿Y轴的负向延伸,该直部也可以比ZX平面更靠Y轴的负向的一侧延伸。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在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第四至第九实施方式,但是具体构造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并且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构造的修改。此外,不用说的是,相应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造可以合适地结合。
例如,图60所示的装置1000与根据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构造结合,在该装置1000中钩状构件561从缝线670的端部沿四个方向形成在缝线670的端部中。
此外,例如,在第四至第九实施方式中,装置可以不具有缝合针440。作为这样的示例,通过利用构造成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装置704中的缝合针440的图61所示的装置704E,将描述缝合血管(组织)T10的情况。
操作者利用夹持镊子W夹持缝线670的一端671并且将缝线670设置成环绕血管T10。因为缝线670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因此缝线670能被容易地设置成环绕血管T10。
因为直部431沿正交于缝线670在其上弯曲的弯曲基准面(未示出)的方向延伸,因此直部431设置成大体上平行于血管T10。同时,在该示例中,钩状构件560的凹槽部562设置得比直部431更靠缝线670的另一端672部。
接下来,如图62所示,在朝着缝线670的一端671的位置由夹持镊子W保持的情况下,缝线670的另一端672利用另一夹持镊子W2被夹持。当缝线670的中间部抵接连接至直部431的缝线670的一侧的端部并且缝线670的中间部沿着直部431被移动以与缝线670的一端671分离时,缝线670接合在凹槽部562中。
通过释放夹持镊子W的夹持,并且牵拉夹持镊子W2以与血管T10分离时,在缝线670接合在钩状构件560中的情况下,钩状构件560绕Z轴旋转大约90度,如图63所示。此外,通过牵拉夹持镊子W2,血管T10由缝线670收缩。
凹槽部562被压紧以将钩状构件560固定至缝线670,并且血管T10被结扎。
在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假设直部431沿正交于YZ平面的方向延伸。然而,直部431延伸所沿的方向不限于此,并且其可以沿与YZ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第六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缝线670形成为以中心角弯曲大约180度。然而,缝线670的弯曲部的中心角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任何角度,只要它大于0度并且小于360度即可。
在第四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假设钩状构件通过对线进行弯曲处理而形成,但是钩状构件可以通过借助激光处理、线切割处理或机械加工在由不锈钢形成的块中形成凹槽部等来构造。
此外,在第四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假设钩状构件具有直部,但是其可以具有波状部来代替直部。此外,其可以不具有线部。
在这种情况下,缝线的一端连接至凹槽部的基部。
工业应用性
根据上述组织结扎装置,缝线可以在缝合组织时被容易地接合在钩状构件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1A,101B,101C,101D,101E,202,202A,303,303A,303B,401,401A,401B,401C502,603,603A,603B,603C,603D,704,704A,704B,704C,704D,704E,805,805A,805B,906,906A,906B,1000装置(组织结扎装置)
110,370,420,670缝线
111,421,671一端
112,422,672另一端
120,260,380,430,560钩状构件
121,431直部
124,142,144,147,149,152,262,382,433凹槽部
130,440缝合针
262a,562a底部
262b,562b开口
L1基准线
S1基准面
S2弯曲基准面
T组织
T10血管(组织)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结扎组织的组织结扎装置,该组织结扎装置包括:
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缝线,以及
钩状构件,该钩状构件具有凹槽部,该钩状构件连接至所述缝线的一端,并且该凹槽部在沿着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所述缝线的所述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
所述弹性恢复力能够平衡作用于所述钩状构件上的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缝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凹槽部相对于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缝线的相反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从所述凹槽部的底部面向所述凹槽部的开口的方向是面向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钩状构件具有直部,该直部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以便以直线形状延伸,
所述凹槽部形成在所述直部的与连接有所述缝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中,并且
所述直部沿从所述缝线离开的方向在基准线上延伸,所述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6.一种用于结扎组织的组织结扎装置,该组织结扎装置包括:
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缝线,以及
钩状构件,该钩状构件具有凹槽部,所述钩状构件连接至所述缝线的一端,并且所述凹槽部在与所述缝线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一端在与所述缝线的所述导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
所述弹性恢复力能够平衡作用于所述钩状构件上的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缝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在弯曲基准面上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从所述凹槽部的底部面向所述凹槽部的开口的方向是面向与所述弯曲基准面交叉的方向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凹槽部设置得比配置基准面更靠所述缝线的中间部,所述配置基准面正交于所述弯曲基准面并且包括基准线,该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凹槽部设置得比配置基准面更靠从所述缝线的中间部离开的一侧上,所述配置基准面正交于所述弯曲基准面并且包括基准线,所述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所述钩状构件具有直部,该直部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以便以直线形状延伸,
所述凹槽部形成在所述直部的与连接有所述缝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中,并且
所述直部沿与基准线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基准线是在所述缝线的所述一端处的该缝线的中心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11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其中,从所述凹槽部的底部面向所述凹槽的开口的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直部,并且面向所述直部的连接有所述缝线的端部,并且
所述凹槽部的内壁表面延伸到所述直部的外周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组织结扎装置,该组织结扎装置包括连接至所述缝线的另一端的缝合针。
CN201280050809.4A 2011-10-31 2012-10-30 组织结扎装置 Active CN103889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9732A JP5893344B2 (ja) 2011-10-31 2011-10-31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JP2011-239732 2011-10-31
JP2011-239731 2011-10-31
JP2011239731A JP5893343B2 (ja) 2011-10-31 2011-10-31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PCT/JP2012/078553 WO2013065860A1 (en) 2011-10-31 2012-10-30 Tissue lig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9341A CN103889341A (zh) 2014-06-25
CN103889341B true CN103889341B (zh) 2018-01-16

Family

ID=4819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0809.4A Active CN103889341B (zh) 2011-10-31 2012-10-30 组织结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7071B2 (zh)
CN (1) CN103889341B (zh)
WO (1) WO2013065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7586A1 (en) 2003-09-15 2006-06-14 Abbott Laboratories Suture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s
US9149265B2 (en) 2011-02-26 2015-10-0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Hinged tissue support device
US9055932B2 (en) 2011-08-26 2015-06-1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uture fastener combination device
WO2013065860A1 (en) * 2011-10-31 2013-05-10 Olympus Corporation Tissue ligating device
US9138214B2 (en) * 2012-03-02 2015-09-22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uture securing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9486132B2 (en) 2013-01-17 2016-11-08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Access device for accessing tissue
CN105147348A (zh) * 2015-08-12 2015-12-16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一种子宫快速止血器
WO2017029853A1 (ja) 2015-08-20 2017-02-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縫合体および縫合システム
US11439383B2 (en) 2019-08-20 2022-09-13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elf locking suture and self locking suture mediated closure device
US11317906B2 (en) * 2020-07-13 2022-05-03 National Guard Health Affairs Suture guide and tension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0281A (en) * 1973-10-09 1975-10-07 Bio Medicus Inc Suture anchor
US4069825A (en) * 1976-01-28 1978-01-24 Taichiro Akiyama Surgical thread and cutt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5074874A (en) * 1989-05-16 1991-12-24 Inbae Yoon Suture device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endoscopic surgery
US4950285A (en) * 1989-11-27 1990-08-21 Wilk Peter J Suture device
US5037433A (en) * 1990-05-17 1991-08-06 Wilk Peter J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and suture
US5403346A (en) * 1992-12-31 1995-04-04 Loeser; Edward A. Self-affixing suture assembly
US5312436A (en) * 1993-03-11 1994-05-17 Coffey William R Suture for use in endoscopic surgery
FR2717065A1 (fr) * 1994-03-09 1995-09-15 Callape Robert Dispositif de blocage d'un segment de fil chirurgical sur un autre segment de fil chirurgical et outil de pose d'un tel dispositif.
JP3587571B2 (ja) * 1994-11-21 2004-11-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用縫合器
US5665109A (en) * 1994-12-29 1997-09-09 Yoon; Inba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turing tissue
US5810853A (en) * 1996-01-16 1998-09-22 Yoon; Inbae Knotting element for use in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and methods therefor
US5683417A (en) * 1996-08-14 1997-11-04 Cooper; William I. Suture and method for endoscopic surgery
US5972024A (en) * 1996-12-24 1999-10-26 Metacardia, Inc. Suture-stapl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879371A (en) * 1997-01-09 1999-03-09 Elective Vascular Interventions, Inc. Ferruled loop surgical fasteners,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vascular and endoscopic surgery
US6641593B1 (en) * 1998-06-03 2003-11-04 Coalescent Surgical, Inc. Tissue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6607541B1 (en) * 1998-06-03 2003-08-19 Coalescent Surgical, Inc. Tissue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303692A1 (en) * 2000-04-05 2001-10-05 Anthony Paolitto Surgical loop with associated pledget for constricting an anatomic conduit
US8109968B2 (en) * 2003-05-07 2012-02-07 Anpa Medical, Inc. Suture lock
US7862584B2 (en) * 2003-05-07 2011-01-04 Anpa Medical, Inc. Suture lock
JP4536698B2 (ja) 2006-10-05 2010-09-01 日本シャーウッド株式会社 医療用縫合具
US20090216268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Panter Gideon G Suture and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acilitating knotting
US8211126B2 (en) * 2009-09-22 2012-07-03 Jmea Corporation Tissue repair system
JP2012130669A (ja) * 2010-11-30 2012-07-12 Olympus Corp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JP5977490B2 (ja) * 2011-07-27 2016-08-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WO2013065860A1 (en) * 2011-10-31 2013-05-10 Olympus Corporation Tissue ligating device
US20130133240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Karl Beitzel Line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061623B2 (ja) * 2012-11-01 2017-01-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紮用糸留め具および結紮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17071B2 (en) 2016-12-13
US20140148824A1 (en) 2014-05-29
CN103889341A (zh) 2014-06-25
WO2013065860A1 (en) 201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9341B (zh) 组织结扎装置
JP6923377B2 (ja) 縫合糸
JP6101961B2 (ja) 半月板修復
CN101254121B (zh) 缝合器
JP4980887B2 (ja) 縫合器
WO2012073944A1 (ja)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JP6451458B2 (ja) 結び目形成装置
CN107072671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3385742A (zh) 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物的缝合线来固定组织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JP2006500090A (ja) 組織係止具並びに関連した展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4469393B2 (ja) 内視鏡手術用エンドループ
US8951269B2 (en) Surgical suture apparatus having sewing function
CN107920815B (zh) 缝合构件
US9414836B2 (en) Tissue ligation device
JP5893344B2 (ja)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JP6132944B2 (ja)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JP5893343B2 (ja) 組織結紮デバイス
US20030153928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suture ligation
JP2012524621A (ja) 手術用クランプ
TW201306790A (zh) 縫合線
EP3116414B1 (en) Surgical clamp ja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