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8503B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28503B CN103728503B CN201310753539.XA CN201310753539A CN103728503B CN 103728503 B CN103728503 B CN 103728503B CN 201310753539 A CN201310753539 A CN 201310753539A CN 103728503 B CN103728503 B CN 1037285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ning
- thunder
- circuit
- discharge path
- lightning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23298 conjugation with cellular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21037 unidirectional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42255 Struck by light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384 tocoph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731 tricalc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569 blin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57 optical granul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系统包括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和一个远程服务器,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电场平板天线、雷电光探测器、不锈钢外壳、GPS天线、终端,以及放置在不锈钢外壳内的数码相机,不锈钢外壳在数码相机镜头朝向的一面开有一与镜头大小匹配的孔,该孔内填充有透明玻璃;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INTERNET网络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远程服务器通过两路正交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记录雷击光学图像与雷击时刻GPS时间,并获取雷击放电的三维路径和雷击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实现全自动全天候无人值守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然雷电监测与记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就显得弥足珍贵。在古代建筑遭受破坏的自然灾害中,雷电是主要灾害,千百年来古代建筑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宄其根本原因不仅是因为相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古建筑物的防雷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遍将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作为古建筑物防雷执行标准,没有一套完善的针对古建筑物特征的防雷标准,更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也没有足够多的精确直接雷击古建筑物的光学图像数据,以支撑雷击后的事故原因分析(特别是雷击点的精确查询,以便尽快查明损坏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并通过数据积累找出防雷设计的薄弱环节)。大多的雷击古建筑物记录都是通过事后寻找毁坏痕迹以判断是否遭受雷击,但如果雷击程度较轻或直接雷击到避雷设施上就不好判断是否遭受雷击,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盲目性。目前已有采用与古建筑物避雷带相连的雷击记录器记录是否遭受雷击的做法,但因避雷带分布广泛,遭受雷击后也不能准确找到雷击的具体位置。
[0003]《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7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的定位技术及其应用”,介绍了一种使用雷电定位系统来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进行定位的技术,雷电定位系统使用了定向定位与时差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其定位精度与定位模型、GPS时钟误差、遥测站的探测效果、探测距离以及地形地貌等众多因素有关。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中广州地区的定位精度相对较高,约为±0.78km。该定位精度对于分布广泛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查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线路巡查人员快速的找出雷击故障点,减少因雷击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对于分布尺度较小的古建筑物及古建筑物群来说(如故宫平面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因定位精度不足,该方法就不适用。
[0004] 中国专利《一种自然雷击放电通道静态照片的获取装置》(公开号:CN202488569U)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记录雷击放电通道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对雷电光信号探测产生的触发电平,驱动直流继电器导通连接到静态相机的电子快门开关,通过电子器件的高响应速度,实现记录雷击放电通道的目的。该装置可记录下雷击放电通道,但是该装置记录下的仅为二维光学图像,不能准确获得雷击点的准确位置,而且该装置仅以光的变化作为触发控制源,观测环境中的任何光线变化都可能导致非雷击放电过程的误触发,同时,该装置也不能实现长期无人值守。
[0005] 中国专利《远程预录的光触发雷击在线拍摄装置》(公开号:CN202353714U)提出了一种远程预录的光触发雷击在线拍摄装置,能实现雷击光自动触发记录,提前数秒预录捕捉雷击图像,采用无线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利用太阳能自供电。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采用摄像机以视频的方式拍摄雷电,分辨率通常在百万像素甚至于几十万像素,这不利于雷击点的准确查询;另外,采用视频记录,通过3G信号发送的方式上传到FTP服务器,对网络带宽要求极高,可能因为视频太大出现发送不成功的情况,数据实时性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单次雷暴过程就可发生数百次闪电亮光,触发记录的庞大的视频数据量将产生大额的3G流量资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电监测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远程服务器通过两路正交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记录雷击光学图像与雷击时刻GPS时间,并获取雷击放电的三维路径和雷击点。
[0007]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包括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和一个远程服务器,
[0009] 所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包括电场平板天线、雷电光探测器、不锈钢外壳、数码相机、GPS天线、终端和支架,所述电场平板天线、雷电光探测器、不锈钢外壳、GPS天线、终端均安装在支架上,数码相机放置在不锈钢外壳内(不锈钢外壳用于保护放置在其内的数码相机免受电磁、风、雨、灰尘等影响,同时具有防火、隔热、耐烟雾等作用),所述电场平板天线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电场信号,所述雷电光探测器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雷电光信号,所述不锈钢外壳在数码相机镜头朝向的一面开有一与镜头大小匹配的孔,该孔内填充有透明玻璃(透明玻璃与不锈钢外壳无缝紧密固接),所述终端包括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与门电路、数码相机控制模块、USB通讯模块、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220V市电电源、+5V稳压变压器和通信记录单元,所述调理电路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所述通信记录单元包括GPS时间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存储模块,所述电场平板天线依次与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所述雷电光探测器依次与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数码相机通过数码相机控制模块、USB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220V市电电源通过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连接到数码相机、同时220V市电电源还通过+5V稳压变压器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GPS天线通过GPS时间模块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0010] 所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INTERNET网络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到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用于查看当前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并调用及查看保存在所述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中的历史数据。
[0011] 按上述方案,所述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架设在古建筑群外围,且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均设定唯一的识别码。
[0012] 按上述方案,所述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其中一台沿古建筑群横向面架设、另一台沿古建筑群纵向面架设(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相对古建筑群正交架设),且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距离古建筑群的距离相等(或成一比例)。
[0013] 按上述方案,所述数码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在任意时刻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码相机的参数设置并按指令要求进行拍照。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进行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 I)当有雷电发生时,电场平板天线接收的雷电过程发生时产生的电场信号,电场信号经过与电场平板天线相连的调理电路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与调理电路相连的单稳态触发电路,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便输出持续时间20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
[0016] 2)在雷电电场信号接收到之后,所述雷电光探测器也接收到雷电光信号,光信号经过与雷电光探测器相连的调理电路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单稳态触发电路,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便输出持续时间为200ms (—次闪电平均持续时间为25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
[0017] 3)因雷电电场信号触发产生的持续时间为200ms的+5V窗口电平与因雷电光信号触发产生的200ms的+5V窗口电平同时经过与门电路之后,进入中央处理模块;
[0018] 4)中央处理模块一旦检测到和与门电路相连的输入端有上升沿信号产生,便记录下经与门电路进入中央处理模块的+5V窗口电平上升沿的GPS时间,同时通过USB通讯模块和数码相机控制模块对数码相机发出控制信号(拍照命令),控制数码相机完成照片拍摄,并以触发得到的GPS时间作为文件名,同时将照片转存到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存储模块中;
[0019] 5)远程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对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进行轮询,一旦检测到有照片时,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即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及INTERNET网络将照片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0020] 6)最后,远程服务器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得到该次雷击的三维路径及精确雷击点(并给指定手机发送雷击告警信息,便于古建筑维护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0021]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两台数码相机固定架设于某一位置,以固定的像素比拍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两台数码相机视野内的景物大小与像素点呈一定比例关系;b、分别通过比例换算关系将两台数码相机视野范围的同一景物进行三维重构。
[0022] 远程服务器采用多终端链接传输程序,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到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查看当前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工作状态、调用及查看保存在所述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中的历史数据,并对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上传的雷击放电光学图像,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程序,最终得到该次雷击的三维路径及雷击点;所述多终端链接传输程序,采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Web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基于TCP套接字通信机制在运行嵌入式uClinux系统的雷击放电自动记录装置和远程服务器的Windows系统之间形成网络数据通信,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 1、采用雷电光和雷电电场同步信号作为触发源信号,利用雷电发生时伴随的电场信号和光信号作为判定标准,通过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分别记录电场信号和光信号,两种信号同时出现时才自动记录雷击光学图像与雷击时刻GPS时间,并将记录到的分辨率达千万像素的雷击光学图片通过INTERNET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通过两路正交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记录的光学图像,获取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程序得到雷击放电的三维路径和雷击点,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0025] 2、通过远程服务器长期积累的雷击放电光学图像数据,得到古建筑群区域的年雷暴日、年雷击次数等参数,可以找出该古建筑群的防雷薄弱点,进而着力进行针对该古建筑群雷击薄弱点防护的综合防雷设计;
[0026] 3、可方便地架设于需要获得雷击放电路径的古建筑群周围,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0027] 4、采用INTERNET进行数据传输,交流市电作为电源,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实时性与长期工作稳定性,实现了长期全自动、全天候的无人值守工作;
[0028] 5、不仅限适用于古建筑群,对于另外一些需要关注的特殊场合,如:变电站、油库、机场等,该系统与方法同样适用。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的总体架构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古建筑群与雷击放电自动记录装置的架设平面图;
[0034] 图6为图5中横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记录下的照片图;
[0035] 图7为图5中纵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记录下的照片图;
[0036] 图8为图6、图7记录下的照片分析得到的雷击放电的三维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8]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所述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包括电场平板天线1.1、雷电光探测器1.2、不锈钢外壳1.3、数码相机1.4、GPS天线1.5、终端1.6、支架1.7,所述电场平板天线1.1、雷电光探测器1.2、不锈钢外壳1.3,GPS天线1.5、终端1.6均安装在支架1.7上,数码相机1.4放置在不锈钢外壳1.3内(不锈钢外壳1.3用于保护放置在其内的数码相机1.4免受电磁、风、雨、灰尘等影响,同时具有防火、隔热、耐烟雾等作用),所述电场平板天线1.1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电场信号,所述雷电光探测器1.2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雷电光信号,所述不锈钢外壳1.3在数码相机1.4镜头朝向的一面开有一与镜头大小匹配的孔,该孔内填充有透明玻璃透明玻璃与不锈钢外壳1.3无缝紧密固接,所述数码相机1.4采用佳能500D,有效像素达到1510万;所述终端1.6包括调理电路1.6.1、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与门电路1.6.3、数码相机控制模块1.6.4、USB通讯模块1.6.5、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1.6.6、220V市电电源1.6.7、+5V稳压变压器1.6.8和通信记录单元1.6.9,所述通信记录单元1.6.9包括GPS时间模块1.6.10、中央处理模块1.6.11、以太网通信模块1.6.12、存储模块1.6.13,所述电场平板天线1.1依次与调理电路1.6.1、单稳态触发电路1.6.2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1.6.3的一个输入端,所述雷电光探测器1.2依次与调理电路1.6.1、单稳态触发电路1.6.2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1.6.3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电路1.6.3的输出端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1.6.11 ;所述数码相机1.4通过数码相机控制模块1.6.4、USB通讯模块1.6.5与中央处理模块1.6.11相连(数码相机控制模块1.6.4在任意时刻从远程服务器2进行数码相机1.4的参数设置并按指令要求进行拍照),220V市电电源1.6.7通过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1.6.6连接到数码相机1.4、同时220V市电电源1.6.7还通过+5V稳压变压器1.6.8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1.6.11 (所述的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1.6.6将220V市电电源1.6.7转换为7.4V的直流电,为数码相机1.4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电源,所述的+5V稳压变压器1.6.8将220V市电电源1.6.7转换为中央处理模块需要的+5V直流工作电源);所述GPS天线1.5通过GPS时间模块1.6.10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1.6.11,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1.6.12和存储模块1.6.13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1.6.11连接。
[0039] 参照图3,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包括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和一个远程服务器2,所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1,根据架设方案,在古建筑群外围选择合适的位置架设,然后分别给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设定唯一的识别码,所述远程服务器2通过INTERNET网络3连接到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1、用于查看当前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并调用及查看保存在所述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中的历史数据;远程服务器2对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上传的雷击放电光学图像,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程序,最终得到该次雷击的三维路径及雷击点,另外,通过所述的远程服务器2长期积累的雷击放电光学图像数据,可得到该古建筑群区域的年雷暴日、年雷击次数等参数,更可以找出该古建筑群的防雷薄弱点,进而着力进行针对该古建筑群雷击薄弱点防护的综合防雷设计。
[0040] 图4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方法的工作流程图,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0041] I)当有雷电发生时,电场平板天线1.1接收的雷电过程发生时产生的电场信号,电场信号经过与电场平板天线1.1相连的调理电路1.6.1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与调理电路1.6.1相连的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便输出持续时间20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1.6.3 ;
[0042] 2)在雷电电场信号接收到之后,所述雷电光探测器1.2也接收到雷电光信号,光信号经过与雷电光探测器1.2相连的调理电路1.6.1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单稳态触发电路,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1.6.2便输出持续时间为200ms (—次闪电平均持续时间为25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1.6.3 ;
[0043] 3)因雷电电场信号触发产生的持续时间为200ms的+5V窗口电平与因雷电光信号触发产生的200ms的+5V窗口电平同时经过与门电路1.6.3之后,进入中央处理模块
1.6.11 ;
[0044] 4)中央处理模块1.6.11 一旦检测到和与门电路1.6.3相连的输入端有上升沿信号产生,便记录下经与门电路1.6.3进入中央处理模块1.6.11的+5V窗口电平上升沿的GPS时间,同时通过USB通讯模块1.6.5和数码相机控制模块1.6.4对数码相机1.4发出控制信号(拍照命令),控制数码相机1.4完成照片拍摄,并以触发得到的GPS时间作为文件名,同时将照片转存到与中央处理模块1.6.11相连的存储模块1.6.13中;
[0045] 5)远程服务器2通过INTERNET网络3对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进行轮询,一旦检测到有照片时,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I即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1.6.12及INTERNET网络3将照片发送给远程服务器2 (该发送技术基于TCP套接字通信机制在运行嵌入式uClinux系统的中央处理模块1.6.11和远程服务器2的Windows系统之间形成网络数据通信);
[0046] 6)最后,远程服务器2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得到该次雷击的三维路径及精确雷击点,并给指定手机9发送雷击告警信息,便于古建筑维护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0047] 所述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两台数码相机固定架设于某一位置,以固定的像素比拍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两台数码相机视野内的景物大小与像素点呈一定比例关系;b、分别通过比例换算关系将两台数码相机视野范围的同一景物进行三维重构。
[0048] 参照图5〜图8所示,实施例中古建筑群5与雷击放电自动记录装置I的架设平面图(如图5所示)中包括古建筑群5、一台横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1和一台纵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2,实施例中雷电击中古建筑群5中的某一个建筑5.1,横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1、纵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2的的架设位置与待监测的古建筑群雷电击中的建筑5.1的位置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横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1沿建筑5.1的横向面架设、纵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2沿建筑5.1的纵向面架设,且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1,4.2距离古建筑群的距离相等(或成一比例);横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1记录下的照片6.1 (如图6所示)、纵向面架设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4.2记录下的照片6.2 (如图7所示)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计算反演得到该次雷击放电的三维路径图6.3 (如图8所示),得到从雷云7起始,一直到击中古建筑群5中的该建筑5.1的三维放电路径8。
[004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利用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进行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的方法,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包括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和一个远程服务器,所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包括电场平板天线、雷电光探测器、不锈钢外壳、数码相机、GPS天线、终端和支架,所述电场平板天线、雷电光探测器、不锈钢外壳、GPS天线、终端均安装在支架上,数码相机放置在不锈钢外壳内,所述电场平板天线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电场信号,所述雷电光探测器用于探测雷电发生时的雷电光信号,所述不锈钢外壳在数码相机镜头朝向的一面开有一与镜头大小匹配的孔,该孔内填充有透明玻璃,所述终端包括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与门电路、数码相机控制模块、USB通讯模块、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220V市电电源、+5V稳压变压器和通信记录单元,所述调理电路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所述通信记录单元包括GPS时间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存储模块,所述电场平板天线依次与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所述雷电光探测器依次与调理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连接后接至与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数码相机通过数码相机控制模块、USB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220V市电电源通过相机专用交流适配器连接到数码相机、同时220V市电电源还通过+5V稳压变压器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GPS天线通过GPS时间模块连接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INTERNET网络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到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用于查看当前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并调用及查看保存在所述的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中的历史数据; 所述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架设在古建筑群外围,且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均设定唯一的识别码;所述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的其中一台沿古建筑群横向面架设、另一台沿古建筑群纵向面架设,且两台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距离古建筑群的距离相等,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当有雷电发生时,电场平板天线接收的雷电过程发生时产生的电场信号,电场信号经过与电场平板天线相连的调理电路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与调理电路相连的单稳态触发电路,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便输出持续时间20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 2)在雷电电场信号接收到之后,所述雷电光探测器也接收到雷电光信号,光信号经过与雷电光探测器相连的调理电路的放大、滤波等操作后进入单稳态触发电路,一旦超过单稳态触发电路中预先设定的触发阈值,单稳态触发电路便输出持续时间为200ms的+5V窗口电平信号给与之相连的与门电路; 3 )因雷电电场信号触发产生的持续时间为200ms的+5V窗口电平与因雷电光信号触发产生的200ms的+5V窗口电平同时经过与门电路之后,进入中央处理模块; 4)中央处理模块一旦检测到和与门电路相连的输入端有上升沿信号产生,便记录下经与门电路进入中央处理模块的+5V窗口电平上升沿的GPS时间,同时通过USB通讯模块和数码相机控制模块对数码相机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数码相机完成照片拍摄,并以触发得到的GPS时间作为文件名,同时将照片转存到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存储模块中; 5)远程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对各个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进行轮询,一旦检测到有照片时,雷击放电路径自动记录装置即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及INTERNET网络将照片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6)最后,远程服务器通过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得到该次雷击的三维路径及精确雷击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气象台站的雷暴日自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两台数码相机固定架设于某一位置,以固定的像素比拍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两台数码相机视野内的景物大小与像素点呈一定比例关系山、分别通过比例换算关系将两台数码相机视野范围的同一景物进行三维重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53539.XA CN103728503B (zh) | 2013-12-31 | 2013-12-31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53539.XA CN103728503B (zh) | 2013-12-31 | 2013-12-31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8503A CN103728503A (zh) | 2014-04-16 |
CN103728503B true CN103728503B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045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53539.XA Active CN103728503B (zh) | 2013-12-31 | 2013-12-31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285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54405A (zh) * | 2016-03-04 | 2016-05-04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自然雷电放电通道静态图片获取装置的触发装置 |
CN108181551A (zh) * | 2018-01-15 | 2018-06-19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 基于电场突变的输电线路放电性故障定位方法及监测装置 |
CN109979468B (zh) * | 2019-03-05 | 2020-11-06 | 武汉三江中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雷击光学路径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0470278A (zh) * | 2019-08-26 | 2019-11-19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雷击光学路径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76029Y (zh) * | 2006-11-24 | 2007-11-14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闪电辐射脉冲同步记录触发仪 |
FR2943487B1 (fr) * | 2009-03-20 | 2016-12-09 | Indelec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l'effet d'un evenement physique tel que la foudre |
CN101634701A (zh) * | 2009-07-29 | 2010-01-27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甚低频全闪电定位系统 |
CN102175929B (zh) * | 2011-01-28 | 2013-06-12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雷电电磁信号集成化同步综合观测系统 |
CN102186008B (zh) * | 2011-03-18 | 2013-09-11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全视野闪电事件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02338830B (zh) * | 2011-06-13 | 2013-08-28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闪电探测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02288838B (zh) * | 2011-07-21 | 2013-01-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vhf频段云闪雷电探测定位系统 |
CN202353714U (zh) * | 2011-11-03 | 2012-07-25 | 上海交通大学 | 远程预录的光触发雷击在线拍摄装置 |
CN102621414B (zh) * | 2012-03-16 | 2015-04-15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雷击放电综合同步观测方法及系统 |
CN102937671A (zh) * | 2012-10-24 | 2013-02-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一种雷电及地面电场监测一体装置 |
CN203858302U (zh) * | 2013-12-31 | 2014-10-01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 |
-
2013
- 2013-12-31 CN CN201310753539.XA patent/CN10372850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8503A (zh)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28503B (zh)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三维放电路径自动记录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
CN102621414B (zh) | 一种雷击放电综合同步观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4410839B (zh) | 一种移动式输电线杆塔区域山火与山体滑坡灾害在线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 | |
Gauthreaux Jr et al. | Monitoring bird migration with a fixed‐beam radar and a thermal‐imaging camera | |
KR101791467B1 (ko) | 드론을 이용한 원격 전력설비 점검 방법 | |
CN104132830A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空气采集装置及方法 | |
CN104092750A (zh) | 一种防汛雨水情无线监测站及其监测方法 | |
CN203455912U (zh) | 一种输电线路异物干扰在线监测系统 | |
CN205246878U (zh) | 一种激光雷达输电线路机巡辅助监测装置 | |
CN109979468B (zh) | 一种雷击光学路径监测系统及方法 | |
CN210835732U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航标巡检装置 | |
CN103592901A (zh) | 一种云台控制的机场监控系统 | |
CN203338502U (zh) | 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物联网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 |
CN110647170A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航标巡检装置与方法 | |
CN204535702U (zh) | 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测绘系统 | |
CN203858302U (zh) | 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群的雷击放电三维路径自动记录系统 | |
CN110031041B (zh) | 一种自然雷击放电声、光、电、磁多物理过程监测系统 | |
CN109000718A (zh) | 一种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 |
Santise et al. | Preliminary tests of a new low-cost photogrammetric system | |
CN102510479A (zh) | 远程预录的光触发雷击在线拍摄装置及其雷击检测方法 | |
CN110174133B (zh) | 一种自然雷击放电过程监测系统 | |
CN111578849A (zh) |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厚度测量装置 | |
CN202353714U (zh) | 远程预录的光触发雷击在线拍摄装置 | |
CN207215093U (zh) | 基于激光技术的变电站避雷针倾斜监测装置 | |
CN104374375A (zh) | 一种车载应答器外观检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