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1760B -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 Google Patents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1760B
CN103711760B CN201310092698.XA CN201310092698A CN103711760B CN 103711760 B CN103711760 B CN 103711760B CN 201310092698 A CN201310092698 A CN 201310092698A CN 103711760 B CN103711760 B CN 103711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terial
pair
bolt
rafte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26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1760A (zh
Inventor
斋藤荣德
竹内孝之
野野部直树
西本耐
小野猛
石川博光
高木正夫
长尾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Light Industry Co Ltd
Japan Light Profile Co Ltd
Live Light And Light Engineering Co Ltd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NLM E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Riken Light Metal Industry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Nikkei Extrusions Co Ltd
Nikkei Sangyo Co Ltd
NLM ECAL Co Ltd
Sumikei Nikke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Riken Light Metal Industry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Nikkei Extrusions Co Ltd, Nikkei Sangyo Co Ltd, NLM ECAL Co Ltd, Sumikei Nikke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7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1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 F24S25/12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using posts in combination with upper prof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0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5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coupling adjacent supporting elements, e.g. for connecting profiles toge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能容易地改变框材的倾斜角度,且能容易地对框材进行组装。所述框材的固定结构的特征是,包括:椽子座(10)(第一框材);固定于椽子座(10)上部的隔板(50);在隔板(50)上与椽子座(10)交叉配置的椽子(30)(第二框材);以及配置在隔板(50)的上方的夹持构件(70),隔板(50)具有与椽子(30)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52),使用隔板(50)和夹持构件(70)夹持椽子(30),来将椽子(30)固定在椽子座(10)上。

Description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背景技术
以往,对太阳能面板(太阳能电池面板及太阳能热水器等)进行固定的太阳能面板架台通常是将框材组装成方格状而形成的。作为框材彼此间的固定结构,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在固定结构中,包括对太阳能面板进行固定的框材(载置用横条)和对该载置用横条进行支承的框材(竖条),在将框材彼此固定时,将框材彼此直接螺纹紧固,或是穿过支架进行螺纹紧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4202401号公报
为了有效地接收阳光,要根据设置区域及阳光的入射角等来设定太阳能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专利文献1的固定结构中,由于需要在保持使竖条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的同时,将载置用横条安装在竖条上,因此,不仅在调节角度时需要很多劳力及时间,而且由于很难保持竖条的角度,因此,存在安装作业也需要很多劳力及时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太阳能面板的设置面积很大等情况下,当作为支柱的框材的根数很多时,在上述调节角度及安装作业上需要很多劳力及时间,施工非常辛苦。
另外,若载置用横条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则需要改变竖条的长度或是改变各框材彼此的安装角度,因此,框材的通用性很差。
发明内容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改变框材的倾斜角度且能容易地对框材进行组装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特征是,包括:第一框材;隔板,该隔板固定于上述第一框材的上部;第二框材,该第二框材在上述隔板上与上述第一框材交叉配置;以及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配置在上述隔板的上方,上述隔板具有与上述第二框材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使用上述隔板和上述夹持构件夹持第二框材,来将上述第二框材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材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隔板的载置面的角度来确定第二框材相对于水平面的配置角度,因此,不需要使第一框材的上表面的角度与第二框材的下表面贴合。也就是说,由于在第二框材的配置角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更换隔板即可,因此,不仅能容易地应对配置角度的改变,而且能提高框材的通用性。另外,由于能以恒定的角度设置第一框材,因此,也能容易地进行框材的组装施工。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二框材的下表面与载置面抵接”也包括在第二框材与载置面之间设置有平坦的板状的其它构件(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通电构件等),并隔着上述其它构件来使第二框材的下表面与载置面抵接的情况。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第一框材的上部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外侧延伸的卡定片,在上述隔板的两端部,设置有围住上述卡定片的卡合部,在上述卡合部的下部形成有朝下方下垂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材的侧面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卡合部围住卡定片,因此,也能应对在第二框材上施加有朝上方举起的力的情况。此外,由于将固定部与第一框材的侧面部接合,因此,能限制隔板相对于第一框材的固定位置。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隔板及上述夹持构件上,形成有螺栓通孔,通过使螺母与贯穿各上述螺栓通孔的螺栓螺合,来将上述第二框材夹持在上述隔板及上述夹持构件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能将第二框材牢固地固定在隔板上。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隔板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上述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以夹着上述螺栓的头部的方式相对。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只要设置螺栓就能防止其旋转,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作业。另外,能提高隔板的强度。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是,上述隔板沿着上述第一框材的长边方向延伸,上述螺栓通孔分别形成在上述隔板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增大隔板与第一框材的接触面积,因此,能缓解朝第一框材的应力集中。另外,由于能使用一个隔板对相邻的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因此能减少施工耗时。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第二框材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一对卡定板片,上述夹持构件分别配置在上述第二框材的宽度方向两侧,各上述夹持构件的侧缘部对各上述卡定板片的宽度方向前端部进行按压。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按压第二框材的宽度方向两侧,因此,能以稳定的状态固定第二框材。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卡定板片的宽度方向前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竖起的竖起部,在上述夹持构件的下表面,形成有能供上述竖起部进入的凹槽。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卡定板片与夹持构件啮合,因此,能提高框材彼此间的固定强度。
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是,上述第一框材及上述第二框材构成用于对太阳能面板进行支承的太阳能面板架台。
根据这种结构,可提供一种能以合适的角度设置太阳能面板、并能有效地接收阳光的太阳能面板架台。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是,在上述第一框材的上部,以朝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收容螺栓的头部的收容槽,在上述收容槽上,形成有从两侧的槽侧壁分别朝内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上述隔板包括收容在上述收容槽内部的第一构件和配置在上述收容槽外部的第二构件,上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构成上述载置面,上述伸出部被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夹持。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使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夹持伸出部,因此,能提高隔板与第一框材的固定强度。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是,上述伸出部、上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部及上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部以相同的曲率弯曲,上述隔板能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材倾斜运动。
根据这种结构,能使用一个隔板改变载置面的角度。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框材用隔板夹设在第一框材与第二框材之间,用以将第二框材固定在第一框材上,其特征是,所述框材用隔板包括:与所述第二框材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载置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表面上的卡合部;以及从所述卡合部朝下方下垂的固定部,所述载置面以与所述第二框材的配置角度配合的方式形成,所述卡合部包括载置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表面上的下表面,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侧面上。
根据这种结构的框材用隔板,由于根据隔板的载置面的角度来确定第二框材相对于水平面的配置角度,因此,不需要使第一框材的上表面的角度与第二框材的下表面配合。也就是说,由于在第二框材的配置角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更换成载置面的角度不同的隔板即可,因此,不仅能容易地应对配置角度的改变,而且能提高框材的通用性。另外,由于能以恒定的角度设置第一框材,因此,也能容易地进行框材的组装施工。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卡合部围住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部朝外侧延伸出的卡定片而与所述第一框材卡合。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应对在第二框材上施加有朝上方举起的力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不仅能容易地改变框材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而且能容易地组装框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太阳能面板架台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太阳能面板架台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太阳能面板架台上设置有太阳能面板的状态的图,其是图2的S向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图,其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隔板的图,其中,图6(a)是从斜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6(b)是从斜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夹持构件的图,其中,图7(a)是从斜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b)是从斜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隔板、通电构件和椽子的分解剖视图。
图9是表示通电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框材呈水平固定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图,图11(a)是表示第二框材的倾斜角度很大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第二框材的倾斜角度很小的状态的图,图11(c)是表示第二框材处于水平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的图,图12(a)是表示第二框材的倾斜角度很大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第二框材的倾斜角度很小的状态的图,图12(c)是表示第二框材处于水平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太阳能面板架台
2太阳能面板
10椽子座(第一框材)
12卡定片
30椽子(第二框材)
32a卡定板片
33竖起部
50隔板
52载置面
52a载置面
61卡合部
66固定部
70夹持构件
B螺栓
N螺母
Va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是将太阳能面板架台1的椽子座10(第一框材)与椽子30(第二框材)固定的结构。首先,对太阳能面板架台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太阳能面板架台1包括:椽子座10、10;用于对太阳能面板2(参照图3)进行固定的椽子30、30、…;以及对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支柱40。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正面侧(椽子30变低一侧)对太阳能面板架台1进行观察时,将前后方向设为纵向,将左右方向设为横向。
椽子座10在横向上延伸,并以长边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椽子座10设置在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部位上。前后一对椽子座10、10隔着间隔而彼此平行地配置。前侧的椽子座10配置在比后侧的椽子座10更低的位置。
如图2所示,椽子30在纵向上延伸,并架设在椽子座10、10上。椽子30的长边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配置。从正面观察,椽子30的前方变低,后方变高。椽子30的前端部从前侧的椽子座10朝前方外侧伸出,椽子30的后端部从后侧的椽子座10朝后方外侧伸出。椽子30的倾斜角度与太阳能面板2的倾斜角度一致。
如图1所示,支柱40设置对前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两根、对后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两根合计四根。对前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支柱40、40比对后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支柱40、40短。支柱40被固定支承在桩子41的头部上。桩子41例如由轴部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式桩子构成,通过使其一边旋转一边压入地面,从而将其桩子主体部埋设在地面下。另外,用于设置支柱40的部位不限定于桩子41的头部,只要是例如独立基台及连续底座基台(日文:布基礎)等稳定的支承面即可。
在对前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支柱40与对后侧的椽子座10进行支承的支柱40之间,设置有横撑45。横撑45分别架设在从正面观察位于左侧的支柱40、40之间及位于右侧的支柱40、40之间。此外,在前侧的支柱40、40之间也设置有横撑45。另外,在后侧的两根支柱40、40之间也设置有横撑45。
如图3所示,在太阳能面板架台1上,设置有多个太阳能面板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面板2在纵向上排列有五块,在横向上排列有四块。二十块太阳能面板2、2、2…载置在一台太阳能面板架台1上。各太阳能面板2架设在左右相邻的椽子30、30之间,太阳能面板2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被分别支承于椽子30、30。另外,太阳能面板2的设置块数及设置形态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是使用螺栓B及螺母N来将构成太阳能面板架台1(参照图1至图3)的框材彼此固定的结构。上述固定结构包括椽子座10(第一框材)、椽子30(第二框材)、隔板50、夹持构件70。
椽子座10是由铝合金制的中空挤压型材构成的。椽子座10的截面呈长方形。椽子座10的上表面部11沿着水平方向。在椽子座10的上部的宽度方向(图4纸面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外侧延伸的卡定片12、12。卡定片12与隔板50的下部卡定。卡定片12包括比侧面部13更朝外侧延伸出的水平部12a及从水平部12a的前端下垂的下垂部12b,卡定片12的截面呈L字形。水平部12a与上表面部11齐平,而构成上表面部11的两端部。利用卡定片12和侧面部13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槽部14。在侧面部13形成有朝向内侧隆起的厚壁部15。在厚壁部15上形成有螺钉用孔16。
如图5所示,椽子30是由铝合金制的中空挤压型材构成的。椽子30包括:腹板部31;卡定板片32a、32a,该卡定板片32a、32a形成于腹板部31的下部;以及上凸缘部32b、32b,该上凸缘部32b、32b形成于腹板部31的上部。上凸缘部32b、32b从腹板部31的上端分别朝外侧两个方向(腹板部31的厚度方向两侧)延伸设置。卡定板片32a由从腹板部31的下端朝外侧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出的下凸缘部构成。卡定板片32a被夹持构件70按压。在卡定板片32a的宽度方向前端部(外侧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竖起的竖起部33。
腹板部31的截面形状呈下侧变宽的、中空的梯形形状。在腹板部31的上端部形成有收容槽34。在收容槽34中插入用于对太阳能面板2(参照图3)进行固定的螺栓(未图示)的头部。在收容槽34的上部开口端上形成有从两侧的槽侧壁分别朝内侧延伸的一对卡定部35、35。
如图4及图6所示,隔板50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隔板50配置成使其挤压成形方向与椽子座10的挤压成形方向相同(参照图5)。隔板50包括基板部51、从基板部51的两端部下垂的侧壁部56、设于侧壁部56下部的卡合部61以及设于卡合部61下部的固定部66,隔板50呈下表面开口的槽状。
基板部51的上表面呈平面状,并构成与椽子30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52。载置面5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载置面52的倾斜角度与椽子30的长边方向的倾斜角度相等。基板部51的下表面构成隔着间隔与椽子座10的上表面相对的相对面。
在基板部51上,沿挤压成形方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螺栓通孔53、53。在螺栓通孔53中插通有用于使用隔板50和夹持构件70来将椽子30夹持的螺栓B的轴部。螺栓通孔53、53间的距离为在所插通的螺栓B、B之间能配置椽子30的下端部的长度。
在基板部51的下表面即相对面上,形成有用于防止螺栓B旋转的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沿着隔板50的挤压成形方向延伸。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间的内尺寸比螺栓B头部的对边距离的尺寸大,比对角距离小。藉此,螺栓B处在其头部能插入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之间但旋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位于倾斜方向下侧的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具有比螺栓B头部的厚度尺寸大的突出尺寸,其下端部与椽子座10的上端面靠近。位于倾斜方向上侧的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b具有比螺栓B头部的厚度尺寸小的突出尺寸。
侧壁部56分别设置在基板部51的宽度方向两端。从基板部51的倾斜方向下侧的端部下垂的侧壁部56的高度尺寸比从基板部51的倾斜方向上侧的端部下垂的侧壁部56的高度尺寸小。侧壁部56、56位于椽子座30的侧面部13、13间的上表面部11上。
卡合部61具有能围住椽子座10的卡定片12的形状。具体来说,卡合部61包括:从侧壁部56的下端部朝外侧延伸的水平部61a;从水平部12a的前端(外侧端)下垂的下垂部61b;从下垂部61b的下端部朝内侧折返的折返部61c;以及从折返部61c的前端(内侧端)朝上方竖起的竖起部61d。水平部61a的下表面构成与椽子座10的上表面部抵接的抵接面。下垂部61b位于卡定片12的下垂部12b的外侧,折返部61c位于卡定片12的下垂部12b的下侧,竖起部61d伸入槽部14中。藉此,可限制卡合部61相对于卡定片12在除了椽子座10的挤压成形方向之外的上下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固定部66从折返部61c的前端(内侧端)下垂。固定部66的内侧面与椽子座10的侧面部13抵接。在固定部66的挤压成形方向中间部形成有螺钉用孔67。螺钉用孔67形成于在将隔板50设置在安装位置上时相当于厚壁部15的螺钉用孔16的位置上。通过将螺钉从固定部66的螺钉用孔67钉入厚壁部15的螺钉用孔16,就能限制卡合部61朝椽子座10的挤压成形方向的移动。
夹持构件70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夹持构件70配置成使挤压成形方向成为与隔板50的挤压成形方向正交的方向(椽子30的长边方向)。如图7所示,夹持构件70包括基板部71、脚部72及按压部73。
基板部71与隔板50的载置面52平行配置。基板部71的下表面隔着间隔与隔板50的载置面52相对。在基板部71的中心部上形成有螺栓通孔74。在螺栓通孔74中插通有用于将椽子30固定在隔板50上的螺栓B的轴部。
脚部72形成在基板部7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远离椽子30的卡定板片32a一侧)。脚部72从基板部71中的、远离椽子30的侧端部朝下方突出。脚部72的下端部与椽子座10的上端面抵接。
按压部73形成在基板部7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椽子30的卡定板片32a接触的一侧)即侧缘部。按压部73按压卡定板片32a的端部来进行卡定。在按压部7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凹槽75,该凹槽75可供卡定板片32a的竖起部33伸入。
如图5所示,夹持构件70分别配置在椽子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若通过螺栓B和螺母N来对各夹持构件70进行旋紧,则椽子30两侧的卡定板片32a会分别被各夹持构件70按压。与此同时,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会按压到椽子座10的上端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板50与椽子30及夹持构件70间夹设有通电构件80。椽子30的下表面隔着通电构件80而与隔板50的载置面52抵接。通电构件80是用于提高隔板50与椽子30间的通电性的构件。通电构件80由金属制板材构成。如图8及图9所示,金属制板材包括:供螺栓B轴部插通的螺栓通孔81(参照图9);朝一方的构件(隔板50)侧突出的第一通电突部82;以及朝另一方的构件(椽子30)侧突出的第二通电突部83。
金属制板材由不锈钢形成。金属制板材呈长方形形状。金属制板材的长边长度比隔板50的长边尺寸稍短(参照图5)。金属制板材的短边长度比隔板50的宽度方向尺寸稍短。金属制板材载置在隔板50的上表面上。螺栓通孔81设置在金属制板材的两个部位。若在隔板50的上方将金属制板材安装在设置位置上,则隔板50的螺栓通孔53、53与螺栓通孔81、81处于同轴状。将螺栓B的轴部插通螺栓通孔81。
如图9所示,第一通电突部82沿着金属制板材的一方的长边形成。第一通电突部82以相对于金属制板材的面呈大致直角的方式竖起。第二通电突部83沿着金属制板材的另一方的长边形成。第二通电突部83与第一通电突部82朝向相反方向,并以相对于金属制板材的面呈大致直角的方式竖起。
第一通电突部82及第二通电突部83在金属制板材的长边的全长上,使用冲压机将端缘部折曲加工而形成。第一通电突部82及第二通电突部83在折曲冲压加工时,其前端的板厚变薄,截面形状呈前端尖的锐角的楔形。
如图8所示,上述通电构件80配置在隔板50的载置面52与椽子30的下表面及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之间。通电构件80配置成其长边方向沿着椽子座30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倾斜。此外,通电构件80配置成第一通电突部82朝向隔板50向下突出、第二通电突部83朝向椽子30的下表面及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突出。第一通电突部82位于倾斜的下侧。第一通电突部82咬住载置面52的表面。第二通电突部83咬住椽子30的下表面(卡定板片32a的下表面)和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的下端。
以下,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及隔板50来将椽子座10与椽子30固定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首先,在工厂等中,将螺栓B、B的轴部从隔板50的下表面(形成有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的面)一侧插通至螺栓通孔53、53中。接着,一边使隔板50的卡合部61与椽子座10的卡定片12卡合,一边从椽子座10的端部安装隔板50。在使隔板50移动到规定位置后,使螺钉Va插通至椽子座10的螺钉用孔15和隔板50的螺钉用孔67,以将隔板50固定到椽子座10。
在这种状态下,将椽子座10搬运到现场。在搬运时,卡合部61将卡定片12围住,且隔板50被螺钉固定到椽子座10上,因此,隔板50被固定在规定位置上,从而能以稳定而不松动的状态进行搬运。
此外,在太阳能面板架台的施工现场,在将椽子座10固定在支柱40上之后,将通电构件80设置在隔板50的载置面52上。然后,在从椽子座10突出的螺栓B、B的轴部间设置椽子30。椽子30架设在前后一对的椽子座10、10之间,并使椽子30的长边方向与椽子座10的长边方向正交(参照图1)。在此,如图4所示,在椽子30上预先安装有用于在其长边方向上相对于椽子座10进行定位的定位螺钉Vb。定位螺钉Vb被预先从卡定板片32a的下侧钉上,并预先使定位螺钉Vb的头部从卡定板片32a的底面突出。通过使定位螺钉Vb的头部与隔板50的上端面的角部抵接,就可容易地确定椽子30的长边方向位置。
另外,由于隔板50被固定在椽子30的设置位置上,因此,突出的螺栓B的轴部成为椽子30相对于椽子座10的设置位置的导向件。因此,只要将椽子30设置在螺栓B、B的轴部间,就能容易地进行在椽子座10的长边方向上的定位,从而使设置作业变得容易。
然后,如图5所示,以对椽子30的卡定板片32a的前端部进行按压的方式设置夹持构件70、70。夹持构件70以脚部72位于下侧的方式从螺栓B的上方下降,从而使螺栓B的轴部插通在螺栓通孔74中。此外,将螺母N安装在从夹持构件70的基板部71突出的螺栓B轴部的前端部并旋紧。此时,由于螺栓B的头部处于旋转受到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阻止的状态,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螺母N的旋紧。通过上述旋紧,螺栓B及螺母N将隔板50、夹持构件70、卡定板片32a和通电构件80旋紧夹持。此外,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隔着通电构件80对隔板50的载置面52进行按压,并且按压部73按压卡定板片32a的端部来进行卡定。此时,卡定板片32a的竖起部33伸入夹持构件70的凹槽75。
通过以上的工序,就可将椽子30固定于椽子座10。另外,在完成螺母N在螺栓B上的正式旋紧之后,既可以将螺钉Va拆下,也可以使其保持安装状态。
根据这种结构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利用隔板50,来确定椽子30相对于水平面的配置角度。也就是说,由于仅将椽子30载置在隔板50的载置面上,就倾斜到规定的配置角度,因此,能容易地对框材进行组装。
此外,根据上述框材的固定结构,能更容易地应对椽子30配置角度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椽子30的配置角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更换隔板50来改变隔板50的载置面52的角度即可。另外,由于椽子座10的上表面部11的角度只要水平即可,不需要与椽子30的下表面贴合,因此,能提高椽子座10的通用性。因此,能使椽子座10的模具统一。此外,由于隔板50载置在椽子座10的水平的上表面部11,因此,能在结构上实现稳定。另外,由于能从外侧观察到隔板50,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安装。
由于通过使隔板50的卡合部61围住椽子座10的卡定片12,就能将隔板50固定在椽子30上,因此,即便在作用有将椽子30朝上方举起的风压(负压)的情况下,也能克服负压。另外,由于将固定部66螺钉固定在椽子座10的侧面部13上,因此,不仅能更进一步克服上述负压,而且能限制隔板50相对于椽子座10的固定位置。
此外,隔板50沿着椽子座10的长边方向延伸,通过将螺栓通孔53、53分别形成在隔板5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能增大隔板50与椽子座10的接触面积,因此,能缓解在椽子座10上的应力集中。另外,由于能使用一个隔板50对相邻的多个螺栓B、B进行固定,因此,能减少施工耗时。
此外,在隔板50上,由于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54a、54b起到加强肋的作用,且卡合部61弯曲形成,因此,不仅能实现隔板50的轻量化,而且能有效地增大隔板50的截面刚性。在夹持构件70上,由于脚部72起到加强肋的效果,因此,不仅能实现夹持构件70的轻量化,而且能有效地增大夹持构件70的截面刚性。
另外,由于卡定板片32a的竖起部33伸入按压部73的凹槽75中,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椽子座10与椽子30的固定强度。具体来说,通过使竖起部33与凹槽75啮合,就能可靠地防止椽子30在宽度方向上偏移。此外,由于能增大卡定板片32a与夹持构件70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增大在椽子30与夹持构件7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因此,也能防止椽子30在其长边方向上的偏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通电构件80夹设在隔板50与椽子30及夹持构件70之间,从而使第一通电突部82咬住隔板50的载置面52的表面,并使其穿过载置面52的耐腐蚀覆盖层。藉此,可确保通电构件80与隔板50的通电性。另外,通电构件80的第二通电突部83咬住椽子30的下表面(卡定板片32a的下表面)及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的下端,并穿过卡定板片32a的表面的耐腐蚀覆盖层及夹持构件70的脚部72的表面的耐腐蚀覆盖层。藉此,可确保通电构件80与椽子30及夹持构件70间的通电性。
(变形例)
在图10所示的隔板50a中,其上端部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隔板的上端部的形状不同。隔板50a是用于以椽子30的长边方向处于水平的方式对椽子30进行支承的构件。隔板50a的基板部51a沿水平方向延伸,载置面52a呈水平。从基板部51a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下垂的一对侧壁部56、56为相同的高度尺寸。若将隔板50a载置在水平的椽子座10的上表面部11上,则基板部51a也处于水平。
另外,由于卡合部61、固定部66等其它的结构与图4的结构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根据以上的隔板50a,能将椽子30支承成水平。在改变隔板的载置面的倾斜角度时,只要使一对侧壁部的高度尺寸变化,来调节基板部的倾斜角度即可。此外,若适当地使用基板部51a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隔板50a,则能在使椽子座10保持相同形状的情况下改变椽子30的倾斜角度。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是使用形成有收容槽111的椽子座110的结构。在收容槽111中收容有螺栓B的头部和隔板150的一部分。收容槽111形成在椽子座110的上端部,且上部开口。在收容槽111的上部开口端形成有从两侧的槽侧壁112、112朝内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13、113。伸出部113的截面呈圆弧形状。一对伸出部113、113形成为相同的曲率,并配置在同心圆上。在伸出部113的前端形成有朝圆的中心延伸的凸条114。
隔板150包括第一构件151和第二构件156。通过使用第一构件151和第二构件156对伸出部113、113进行夹持,就能将隔板150固定在椽子座110上。
第一构件151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一构件151收容在收容槽111内。第一构件151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第一构件151的上表面构成为具有与伸出部113的下表面的曲率相同的曲率的曲面状,并与伸出部113的内侧面抵接。
在第一构件15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供凸条114伸入的凹槽152。凹槽152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0度间隔在左右各形成四列),通过改变供凸条114伸入的凹槽152,就能使第一构件151相对于椽子座110的配置角度变化。
在第一构件151上形成有螺栓通孔153。螺栓通孔153在第一构件151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沿第一构件151的法线方向延伸而形成。
在第一构件15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防止螺栓B旋转的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154a、154b。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154a、154b配置在螺栓通孔153的宽度方向两侧。
第二构件156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二构件156配置在收容槽111的外部。第二构件156的下表面构成为具有与伸出部113的上表面的曲率相同的曲率的曲面状,并与伸出部113的外侧面抵接。第二构件156能相对于伸出部113沿圆弧的曲线方向移动。第二构件156的上表面呈平面状,并构成对椽子(未图示)进行载置的载置面157。
在第二构件156上形成有螺栓通孔158。螺栓通孔158在第二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沿载置面157的正交方向延伸而形成。螺栓通孔158配置成与第一构件151的螺栓通孔153呈同轴状。
在隔板150的上部设置有夹持构件70。夹持构件7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利用夹持构件70和隔板150,来对椽子30的卡定板片32a进行夹持。
根据上述结构,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能得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由于使用第一构件151和第二构件156来对伸出部113进行夹持,因此,能增大隔板150与椽子座30的接触面积,并能提高隔板150与椽子座110的固定强度。另外,即便因朝向将太阳能面板2举起的方向的风压(负压)的作用而将椽子30朝远离椽子座10的方向拉伸,欲使隔板150朝上方移动的推压力(来自螺栓B的头部处的支点压力)也会分散在很宽的面积上,并作用在伸出部113上。藉此,由于能减小施加在伸出部113上的面压,因此能抑制伸出部113的变形(翘曲)。因此,能承受很大的负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个隔板150,就能改变载置面157的倾斜角度。具体来说,如图11(b)所示,只要使凸条114伸入位于第一构件151靠左边的位置上的凹槽152,就能减小载置面15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此外,如图11(c)所示,只要使凸条114伸入第一构件151左端的凹槽152,就能使载置面157处于水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凸条114伸入凹槽152来确定载置面157的倾斜角度,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凸条和凹槽,而是通过使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夹持伸出部,来设定载置面的倾斜角度。根据这种结构,能在第一构件所能移动的范围内,精细地设定载置面的倾斜角度。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材的固定结构中,如图12所示,形成于椽子座210的上端部的收容槽211的截面呈矩形形状。在收容槽211中收容有螺栓B的头部和隔板250的一部分。在收容槽211的上部开口端上形成有从两侧的槽侧壁212、212分别朝内侧延伸的一对伸出部213、213。伸出部213与槽侧壁212正交,当沿截面方向观察时,伸出部213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隔板250包括第一构件251和第二构件256。通过使用第一构件251和第二构件256对伸出部213、213进行夹持,就能将隔板250固定在椽子座210上。
第一构件251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一构件251收容在收容槽211内。第一构件251的上表面与伸出部213的下表面抵接。在第一构件251上形成有螺栓通孔252。螺栓通孔252在与收容槽211的上部开口端相当的位置处,沿后述的载置面257的法线方向延伸而形成。在第一构件251的下表面(隔着间隔与收容槽211的底面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用于防止螺栓B旋转的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253a、253b。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253a、253b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螺栓通孔252的方式配置。
第二构件256是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二构件256配置在收容槽211的外部。第二构件256的下表面与伸出部213的上表面抵接。第二构件256的上表面呈平面状,并构成对椽子(未图示)进行载置的载置面257。在第二构件256上形成有螺栓通孔258。螺栓通孔258沿载置面257的正交方向延伸而形成。螺栓通孔258配置成与第一构件251的螺栓通孔252呈同轴状。在第二构件256的下端部形成有固定用壁部259。固定用壁部259从第二构件256的下端部的一端下垂,并与椽子座210的侧面部214的外表面抵接。固定用壁部259与侧面部214通过螺钉Va固定。
在隔板250的上部设置有夹持构件70。夹持构件7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利用夹持构件70和隔板250,来对椽子30的卡定板片32a进行夹持。
根据上述结构,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能得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得到如下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第一构件251和第二构件256来夹持伸出部213,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仅能提高隔板250与椽子座210的固定强度,而且能承受朝向将太阳能面板2举起的方向的风压(负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b)所示,只要改变第一构件251的螺栓通孔252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构件256的载置面257的角度及螺栓通孔258的倾斜角度,就能容易地改变椽子30的倾斜角度。另外,在将椽子30固定成水平的情况下,如图12(c)所示,能省略第二构件。这种情况下,伸出部213的上表面构成供椽子30载置的载置面。此外,第一构件251的螺栓通孔252垂直延伸。在第一构件251的下部形成固定用壁部254。固定用壁部254与椽子座210的槽侧壁212的内表面抵接,并通过螺钉Va固定。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设计。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框材的固定结构用于椽子座10与椽子30的固定,但也能用于其它框材彼此间的固定。此外,也能用作太阳能面板架台之外的框材彼此间的固定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板50及夹持构件70由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构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不锈钢合金、钢制材料及树脂材料等其它材料形成。此外,除了挤压型材之外,也可以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来形成。

Claims (8)

1.一种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材;
隔板,该隔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材的上部;
第二框材,该第二框材在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一框材交叉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以及
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配置在所述隔板的上方,
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部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外侧延伸的卡定片,所述隔板具有:基板部,该基板部构成与所述第二框材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一对侧壁部,这一对侧壁部从所述基板部的两端部下垂;一对卡合部,这一对卡合部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侧壁部的下部,并将所述卡定片围住;以及一对固定部,这一对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卡合部的下部,并朝下方下垂,
所述基板部、一对所述侧壁部、一对所述卡合部及一对所述固定部由一个构件构成,
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侧面部,
在所述隔板及所述夹持构件上形成有螺栓通孔,
在所述螺栓通孔中贯穿有螺栓的轴部,所述螺栓的螺栓头部收容在由所述基板部和一对所述侧壁部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将螺母与所述螺栓螺合,所述第二框材被所述隔板和所述夹持构件夹持,来将所述第二框材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
所述一对防止螺栓旋转用突条以夹着所述螺栓的头部的方式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沿着所述第一框材的长边方向延伸,
所述螺栓通孔分别形成在所述隔板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框材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一对卡定板片,
所述夹持构件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二框材的宽度方向两侧,
各所述夹持构件的侧缘部对各所述卡定板片的宽度方向前端部进行按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定板片的宽度方向前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竖起的竖起部,
在所述夹持构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供所述竖起部进入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材及所述第二框材构成用于对太阳能面板进行支承的太阳能面板架台。
7.一种框材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材;
隔板,该隔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材的上部;
第二框材,该第二框材在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一框材交叉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以及
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配置在所述隔板的上方,
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框材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
使用所述隔板和所述夹持构件夹持第二框材,来将所述第二框材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材上,
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部,以朝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收容螺栓的头部的收容槽,
在所述收容槽上,形成有从两侧的槽侧壁分别朝内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
所述隔板包括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部的第一构件和配置在所述收容槽外部的第二构件,
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构成所述载置面,
所述伸出部被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夹持,
所述伸出部、所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部以相同的曲率弯曲,
所述隔板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材倾斜运动。
8.一种框材用隔板,其夹设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材与和所述第一框材交叉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的第二框材之间,用以将第二框材固定在第一框材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材用隔板包括:基板部,该基板部构成与所述第二框材的下表面抵接的载置面;一对侧壁部,这一对侧壁部分别从所述基板部的两端部下垂;一对卡合部,这一对卡合部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侧壁部的下部,并载置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表面上;以及一对固定部,这一对固定部分别从一对所述卡合部朝下方下垂,
所述卡合部是将从所述第一框材上部的两端部朝外侧延伸出的卡定片围住的部分,
所述基板部、一对所述侧壁部、一对所述卡合部及一对所述固定部由一个构件构成,
所述载置面以与所述第二框材的配置角度配合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载置面上形成有螺栓通孔,该螺栓通孔供用于使用所述框材用隔板和夹持构件对第二框材进行夹持的螺栓贯穿,
在由所述基板部和一对所述侧壁部围成的空间中,设置有对贯穿到所述螺栓通孔的螺栓的螺栓头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
所述卡合部包括载置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上表面上的下表面,
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材的侧面上。
CN201310092698.XA 2012-09-28 2013-03-21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1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359 2012-09-28
JP2012215359A JP6061593B2 (ja) 2012-09-28 2012-09-28 フレーム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フレーム材用スペー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1760A CN103711760A (zh) 2014-04-09
CN103711760B true CN103711760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40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269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1760B (zh) 2012-09-28 2013-03-21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1593B2 (zh)
CN (1) CN103711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7716A (ja) * 2015-01-05 2016-07-11 株式会社ケ−・ジ−・マーク ソーラーパネルのフレームの支持架台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05987049B (zh) * 2015-03-23 2017-12-22 日轻金Act株式会社 框架构件的固定结构以及框架构件用支架
JP2017017833A (ja) * 2015-06-30 2017-01-19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太陽光パネル用架台
JP2017017835A (ja) * 2015-06-30 2017-01-19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球面状支持部材および太陽光パネル用架台の固定構造
CN107453691B (zh) * 2016-05-10 2023-12-01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浮体上的支架
JP2019149885A (ja) * 2018-02-27 2019-09-05 奥地建産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架台
DE102018221183B3 (de) * 2018-09-03 2019-12-19 S-Rack K.K. Justierbeschlag und Tragsystem für Solarmod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47782A2 (de) * 2004-10-13 2006-04-19 Robert Bosch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mindestens einen Sonnenkollektor
CN1924246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有限会社田上铁工 卷边槽钢及其连接件
CN201106821Y (zh) * 2007-08-31 2008-08-27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钢结构厂房主檩条灯位盒的安装结构
EP2354717A2 (fr) * 2010-02-10 2011-08-10 Producciones Mitjavila, S.A. Structure de fixation pour panneaux solai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4207A (ja) * 1985-06-19 1986-12-25 株式会社 栗本鉄工所 ボルトナツトによる部材結合装置
JP3175077B2 (ja) * 1995-06-07 2001-06-11 株式会社アライドマテリアル 超硬合金製切断刃
JP3253521B2 (ja) * 1995-12-25 2002-02-04 ワイケイケイアーキテクチュラ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構造材の支持構造
JP2002021261A (ja) * 2000-07-04 2002-01-23 Abc Trading Co Ltd 屋根構造、屋根改修構造及び取付金具
US7758011B2 (en) * 2007-06-06 2010-07-20 Robert M. M. Haddock Adjustable mounting assembly for standing seam panels
JP2011106203A (ja) * 2009-11-19 2011-06-02 Nippon Tetsupan Kk 屋外構造物の取付用基台
JP5809401B2 (ja) * 2010-09-01 2015-11-10 株式会社Lixil 太陽電池パネル架台、及び太陽電池装置
JP3175077U (ja) * 2012-02-08 2012-04-19 日本フォーム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架台用角度調整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47782A2 (de) * 2004-10-13 2006-04-19 Robert Bosch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mindestens einen Sonnenkollektor
CN1924246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有限会社田上铁工 卷边槽钢及其连接件
CN201106821Y (zh) * 2007-08-31 2008-08-27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钢结构厂房主檩条灯位盒的安装结构
EP2354717A2 (fr) * 2010-02-10 2011-08-10 Producciones Mitjavila, S.A. Structure de fixation pour panneaux solai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1593B2 (ja) 2017-01-18
JP2014070354A (ja) 2014-04-21
CN103711760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1760B (zh) 框材的固定结构及框材用隔板
JP2014047570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固定具
JP6623946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用固定具
JP618147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連結部材及び連結構造
CN102983184B (zh) 太阳能面板架台
JP5993234B2 (ja) 太陽光パネル架台
JP6173718B2 (ja) 太陽光パネル架台
CN103088974B (zh) 框材的固定结构
JP6214969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架台
JP6189367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取付金具
CN106330078A (zh) 太阳能面板用架台
JP6224389B2 (ja) 機器設置用部材及び機器設置屋根
JP5809534B2 (ja) フレーム材の固定構造
JP5809533B2 (ja) フレーム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JP3185161U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の架台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988739B2 (ja) 通電部材および固定構造
KR101529587B1 (ko) 태양광발전장치
JP2015158116A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架台
JP6332589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ユニット
JP3179155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TWM630965U (zh) 建築用衍架總成
JP5809524B2 (ja) フレーム材の固定構造
JP2021098992A (ja) 固定具及びパネル状部材の設置構造
JP6192215B2 (ja) 支持部材
JP2024130397A (ja) 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Live Light and Light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Nikkeikin Aluminium Core Tech

Co-patentee after: NLM ECAL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apan Light Metal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apan Light Profile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apan Light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Riken Light Metal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kkeikin Aluminium Core Tech

Co-patentee before: Live Light and Light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NLM ECAL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apan Light Metal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apan Light Profile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apan Light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