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3822A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3822A CN103603822A CN201310053847.1A CN201310053847A CN103603822A CN 103603822 A CN103603822 A CN 103603822A CN 201310053847 A CN201310053847 A CN 201310053847A CN 103603822 A CN103603822 A CN 103603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bearing
- bearing
- header pipe
- pump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集流管一端固定在出口管内,另一端通过导轴承固定在旋壳内起活动联接作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善了集流管上受力状态,消除了集流管与叶轮轮毂之间的单侧磨损,能够有效地减小旋壳泵的振动,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且消除了单侧磨损带来的泄漏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对研究节能型高效可靠旋壳泵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管两端都采用支承的旋壳泵。
背景技术
泵类产品具有较为广泛的型谱覆盖范围,其中有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和往复泵等。但在小流量、高扬程的范围内,仍没有较为理想的产品,在此领域应用的产品大多为高速泵、多级泵和往复泵。而高速泵、多级泵和往复泵则体积庞大笨重、易损件多、维修费用高、工作量大且价格昂贵;往复泵出口压力有脉动无法满足大部分工业生产的需要,离心泵在小流量、高扬程的工况条件下,效率低,耗能高,不宜推广使用。而旋壳泵叶轮和旋壳(相当于离心泵的泵体)同步旋转,成功避免了在低比转速泵中占损失比例较大的圆盘摩擦损失,因此,旋壳泵效率比一般低比转速离心泵的效率要高。
旋壳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小流量、高扬程的低比转速离心泵,尤其适合比转速在30以下使用。该泵的主要工作部件为一个由叶轮和同步旋转的旋壳组成的转子和一个静止的集流管。流入的流体在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获得能量并进入旋壳内,并与旋壳同步旋转,在旋壳的内壁处流体线速度达到最大值,静止的集流管收集该处的流体,并通过集流管出口扩散管将流体的速度能转化为压力能,由此泵产生很高的扬程。
在这工作过程中,集流管处于旋壳内高速旋转的流体中,高速旋转的流体对静止集流管有较大的冲击,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力。通过检索,检索到了相关专利,如专利号ZL200620074531.6 ,名称为“一种在集液管上采用迷宫槽结构的旋壳泵”,发明了在转子内盖与集液管配合安装处采用台阶式迷宫槽结构,能够减少转子腔内液体向转子进口处流动;专利号为ZL200710021119.7 ,名称为“一种转子腔带径向直叶片、无叶轮的旋壳泵”, 发明了在转子后盖和转子前盖上均设置径向直叶片,提高抗汽蚀性能;专利号为ZL200520024000.1,名称为“增压式旋喷泵”,发明了在转子盖与转子的对应面设置2枚以上的开式叶片,能够有效提高泵的工作效率;专利号ZL200620074536.9,名称为“一种带甩油盘的旋壳泵”, 发明了在泵轴上套装有甩油盘,能够防止和减少润滑油从轴承端盖泄漏,从而提高泵的使用寿命。专利号ZL200620074535.4,名称为“一种带水冷夹套的旋壳泵”,发明了在油腔下部设有水冷夹套,旋壳泵在工作时,能够充分冷却轴承,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专利号ZL201020022892.2,名称为“翼型集流管的小流量高扬程旋壳泵”,发明了绕流阻力最小的集流管形状,从而使旋壳内流动损失最小,泵的效率最高。
以上专利对旋壳泵进行了局部研究,提高了泵的性能。但没有涉及旋壳泵集流管上受力研究,因而,导致目前旋壳泵集流管脉动较大,从而引起旋壳泵相比离心泵有较大的振动值,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集流管与叶轮轮毂之间单侧接触磨损,产生较大的间隙,从而使泵的性能下降。因此,通过改进旋壳泵上的集流管支承方式,采用导轴承平衡受力,以改善旋壳泵运行状况,大大减小振动,提高旋壳泵的运行寿命,同时也提高泵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集流管的悬臂带来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改进现有旋壳泵中的集流管单侧支承为双侧双支承方式,即集流管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的两端支承方式;由于集流管两端支承,平衡了集流管上的受力,减小了泵的振动,增加了泵的运行平稳性,从而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和泵的效率。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中进口管固定在机械密封座上,机械密封座固定在泵盖上,泵盖与筒体联接,筒体安装在轴承座上,叶轮与旋壳联接 ,旋壳与主轴通过螺栓固定联接,旋壳与主轴之间设有密封圈;主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壳体的轴承座中,轴承压盖固定在轴承座上,叶轮与外壳体的机械密封座之间设置机械密封;出口管固定在进口管上,集流管左端固定在出口管内。
所述的集流管的右端轴伸,通过集流管导轴承和旋壳导轴承与旋壳活动联接。
集流管导轴承通过键周向固定在集流管的右端轴伸上,集流管导轴承通过垫片和螺栓轴向固定在集流管的右端轴伸上。旋壳导轴承通过螺钉固定在旋壳内。
集流管导轴承内圈上有键槽,集流管导轴承的长度为30~70mm、集流管导轴承的厚度为5~18mm、集流管导轴承的内径为15~50mm。
旋壳导轴承的内径为集流管导轴承的内径与集流管导轴承的厚度之和,旋壳导轴承的长度为30~70mm,旋壳导轴承的厚度(28)为5~18mm。旋壳导轴承(17)内设有导流槽(26),所述导流槽数为4~20个。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集流管和旋壳的单支承方式改进成双支承方式,改善集流管上受力情况,消除了集流管与叶轮轮毂之间的单侧磨损,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旋壳泵的振动,提高泵的使用寿命;由于消除了单侧磨损带来的间隙,减小了泄漏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对研究节能型高效旋壳泵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纵剖面构造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导轴承与旋壳联接结构C区域放大图。
附图3所示为本发明集流管导轴承纵剖面构造图。
附图4所示为图3的M—M剖视图。
附图5所示为你旋壳导轴承纵剖面构造图。
附图6所示为图5的N—N剖视图。
图1中1是出口管、2是进口管、3是机械密封座、4 是机械密封、5 是泵盖、6是叶轮、7是集流管、8是旋壳、9是筒体、10是轴承座、11是主轴、12是轴承、13是轴承压盖、14是集流管右轴伸、15是键、16集流管导轴承、17是旋壳导轴承、18是螺钉、19是垫片、20是螺栓、21是O形密封圈。
图3中22是键槽、23是集流管导轴承长度、24是集流管导轴承厚度、25是集流管导轴承内径。
图5中26是导流槽、27是旋壳导轴承长度、28是旋壳导轴承厚度、29是旋壳导轴承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1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进口管2固定在机械密封座3上,机械密封座3固定在泵盖5上,泵盖5与筒体9联接,筒体9安装在轴承座10上,由此,组成旋壳泵的外壳体。
叶轮6与旋壳8联接 ,旋壳8与主轴11设有密封圈21并通过螺栓固定联接,组成旋壳泵的转子部件;转子部件的主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外壳体的轴承座10中,轴承压盖13固定在轴承座10上,转子部件的叶轮6与外壳体的机械密封座3之间设置机械密封4;出口管1固定在进口管2上,集流管7左端固定在出口管1内,集流管导轴承16通过键15周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集流管导轴承16也通过垫片19和螺栓20轴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旋壳导轴承17通过螺钉18固定在旋壳8内。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构成出口管部件,将出口管部件的集流管7放置在旋壳8内。
工作时,原动机带动转子部件的主轴11高速旋转,主轴11带动旋壳8和叶轮6同步旋转,从叶轮6流出的液体在旋壳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集流管7就处在旋壳8内的高速旋转的液体中,高速旋转的液体对集流管7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力,所述的集流管7通过在两端设置支承,较好地平衡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
集流管导轴承16内圈上有一标准键槽22,集流管导轴承16长度23为30mm、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为5mm、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25为15mm;旋壳导轴承17内径29为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与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的和,旋壳导轴承17长度27为30mm,旋壳导轴承17厚度28为5mm,旋壳导轴承17的导流槽数为4个。
具体实施方式2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进口管2固定在机械密封座3上,机械密封座3固定在泵盖5上,泵盖5与筒体9联接,筒体9安装在轴承座10上,由此,组成旋壳泵的外壳体。
叶轮6与旋壳8联接 ,旋壳8与主轴11设有密封圈21并通过螺栓固定联接,组成旋壳泵的转子部件;转子部件的主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外壳体的轴承座10中,轴承压盖13固定在轴承座10上,转子部件的叶轮6与外壳体的机械密封座3之间设置机械密封4;出口管1固定在进口管2上,集流管7左端固定在出口管1内,集流管导轴承16通过键15周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集流管导轴承16也通过垫片19和螺栓20轴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旋壳导轴承17通过螺钉18固定在旋壳8内。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构成出口管部件,将出口管部件的集流管7放置在旋壳8内。
工作时,原动机带动转子部件的主轴11高速旋转,主轴11带动旋壳8和叶轮6同步旋转,从叶轮6流出的液体在旋壳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集流管7就处在旋壳8内的高速旋转的液体中,高速旋转的液体对集流管7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力,所述的集流管7通过在两端设置支承,较好地平衡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
集流管导轴承16内圈上有一标准键槽22,集流管导轴承16长度23为70mm、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为18mm、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25为50mm;旋壳导轴承17内径29为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与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的和,旋壳导轴承17长度27为70mm,旋壳导轴承17厚度28为18mm,旋壳导轴承17的导流槽数为20个。
具体实施方式3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进口管2固定在机械密封座3上,机械密封座3固定在泵盖5上,泵盖5与筒体9联接,筒体9安装在轴承座10上,由此,组成旋壳泵的外壳体。
叶轮6与旋壳8联接 ,旋壳8与主轴11设有密封圈21并通过螺栓固定联接,组成旋壳泵的转子部件;转子部件的主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外壳体的轴承座10中,轴承压盖13固定在轴承座10上,转子部件的叶轮6与外壳体的机械密封座3之间设置机械密封4;出口管1固定在进口管2上,集流管7左端固定在出口管1内,集流管导轴承16通过键15周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集流管导轴承16也通过垫片19和螺栓20轴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旋壳导轴承17通过螺钉18固定在旋壳8内。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构成出口管部件,将出口管部件的集流管7放置在旋壳8内。
工作时,原动机带动转子部件的主轴11高速旋转,主轴11带动旋壳8和叶轮6同步旋转,从叶轮6流出的液体在旋壳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集流管7就处在旋壳8内的高速旋转的液体中,高速旋转的液体对集流管7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力,所述的集流管7通过在两端设置支承,较好地平衡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集流管7的右端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
集流管导轴承16内圈上有一标准键槽22,集流管导轴承16长度23为50mm、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为10mm、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25为30mm;旋壳导轴承17内径29为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与集流管导轴承16厚度24的和,旋壳导轴承17长度27为50mm,旋壳导轴承17厚度28为12mm,旋壳导轴承17的导流槽数为15个。
Claims (6)
1.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中进口管(2)固定在机械密封座(3)上,机械密封座(3)固定在泵盖(5)上,泵盖(5)与筒体(9)联接,筒体(9)安装在轴承座(10)上,叶轮(6)与旋壳(8)联接 ,旋壳(8)与主轴(11)通过螺栓固定联接,旋壳(8)与主轴(11)之间设有密封圈(21);主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外壳体的轴承座(10)中,轴承压盖(13)固定在轴承座(10)上,叶轮(6)与外壳体的机械密封座(3)之间设置机械密封(4);出口管(1)固定在进口管(2)上,集流管(7)左端固定在出口管(1)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通过集流管导轴承(16)和旋壳导轴承(17)与旋壳(8)活动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特征在于:集流管导轴承(16)通过键(15)周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集流管导轴承(16)通过垫片(19)和螺栓(20)轴向固定在集流管(7)的右端轴伸(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特征在于:旋壳导轴承(17)通过螺钉(18)固定在旋壳(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特征在于:集流管导轴承(16)内圈上有键槽(22),集流管导轴承(16)的长度(23)为30-70mm、集流管导轴承(16)的厚度(24)为5-18mm、集流管导轴承(16)的内径(25)为15-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特征在于:旋壳导轴承(17)的内径(29)为集流管导轴承(16)内径与集流管导轴承(16)的厚度(24)之和,旋壳导轴承(17)长度(27)为30-70mm,旋壳导轴承(17)厚度(28)为5-1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其特征在于:旋壳导轴承(17)内设有导流槽(26),所述导流槽数为4-20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3847.1A CN103603822A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3847.1A CN103603822A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3822A true CN103603822A (zh) | 2014-02-26 |
Family
ID=5012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3847.1A Pending CN103603822A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0382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85402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湖南天一奥星泵业有限公司 | 小流量超高扬程皮托管泵 |
CN112761959A (zh) * | 2021-02-06 | 2021-05-07 | 江苏大学 |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22102A (en) * | 1973-03-05 | 1974-07-02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thrust balance |
GB1469885A (en) * | 1974-04-29 | 1977-04-06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centrifugal separator |
US4279571A (en) * | 1979-10-01 | 1981-07-21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fluid lubricated bearings |
CN202001313U (zh) * | 2010-12-06 | 2011-10-05 | 安徽天马集团新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旋喷泵 |
CN203146392U (zh) * | 2013-02-20 | 2013-08-21 | 江苏大学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
2013
- 2013-02-20 CN CN201310053847.1A patent/CN1036038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22102A (en) * | 1973-03-05 | 1974-07-02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thrust balance |
GB1469885A (en) * | 1974-04-29 | 1977-04-06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centrifugal separator |
US4279571A (en) * | 1979-10-01 | 1981-07-21 | Kobe, Inc. | Pitot pump with fluid lubricated bearings |
CN202001313U (zh) * | 2010-12-06 | 2011-10-05 | 安徽天马集团新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旋喷泵 |
CN203146392U (zh) * | 2013-02-20 | 2013-08-21 | 江苏大学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85402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湖南天一奥星泵业有限公司 | 小流量超高扬程皮托管泵 |
CN112761959A (zh) * | 2021-02-06 | 2021-05-07 | 江苏大学 |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
CN112761959B (zh) * | 2021-02-06 | 2022-04-15 | 江苏大学 |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46392U (zh)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
CN201723460U (zh) | 变频高速湿式潜水泵 | |
CN106246559B (zh) | 一种双泵体双吸式屏蔽泵 | |
CN101846085A (zh) | 变频高速湿式潜水泵 | |
CN101644269A (zh) | 用于海水淡化的高压离心泵 | |
CN103225624A (zh) | 双壳体对称式径向剖分多级离心泵 | |
CN106089728A (zh) | 一种卧式多级离心泵 | |
CN203214340U (zh) | 双壳体对称式径向剖分多级离心泵 | |
CN215672848U (zh) | 一种高效节流密封的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
CN103603822A (zh) | 一种集流管两端采用中心支承的旋壳泵 | |
CN108412776B (zh) | 一种采用轴套结构的多级深海混输泵 | |
CN111237196B (zh) | 一种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 | |
CN104989673B (zh) | 卧式多级离心泵 | |
CN220705829U (zh) | 一种小流量高扬程液力透平 | |
CN205243860U (zh) | 一种双吸螺旋离心泵 | |
CN115370595A (zh) | 双侧自吸冷却双叶轮气浮高速直驱离心鼓风机及工作方法 | |
CN107218227A (zh) | 一种双叶轮离心式水泵 | |
CN2725588Y (zh) | 耐高温热水循环泵 | |
CN207278532U (zh) | 一种磁驱动式耐高温泵 | |
CN102434215A (zh) | 一种外转子流体动力机 | |
CN210769533U (zh) | 一种叶轮径向平衡的多级中开泵 | |
CN214742129U (zh) | 一种旋转喷射屏蔽泵 | |
CN206495786U (zh) | 一种小流量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 |
CN214577737U (zh) | 一种新型分段组装式竖井贯流泵装置 | |
CN111102232B (zh) | 一种差动式旋喷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