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4336A -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14336A CN103514336A CN201310491347.6A CN201310491347A CN103514336A CN 103514336 A CN103514336 A CN 103514336A CN 201310491347 A CN201310491347 A CN 201310491347A CN 103514336 A CN103514336 A CN 1035143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ed
- optical cable
- connects
- intelligent substation
- actual situ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41000272168 Lar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41000272814 Anser sp.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本发明自动判断所有变电站二次装置(IED)之间的虚端子连接,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并采用虚实映射规则,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主要适用于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使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完成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通过本方法,可以通过前期的变电站小室、屏柜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物理端口、光纤配线架物理端口的配置,结合已经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工作自动生成光缆连接、尾缆连接等,从而大大减少智能变电站线缆设计方面的工作量和出错几率。提高设计效率,并减少人为设计的差错。
Description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具体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化设计的线缆自动化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从2009年开始逐步推广智能变电站试点应用,目前已经投运200多座。智能变电站的核心标准就是IEC61850 (国内为DL/T860)。由于IEC61850标准以及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使得智能变电站由传统变电站的以模拟量和硬接线为主的二次系统转变为以光纤以太网和数字化通信为主的二次系统,这使得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专业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由模拟电信号和继电器构成的系统逻辑现在全部由通信协议里的数字化信息与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这就导致智能变电站在设计环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0003] 智能变电站完全按照IEC61850标准的系统分层形式构建,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各层的装置统称为IED。各层装置一般通过光纤以太网实现相互的通信连接,IED通过实现IEC61850的各种功能模型,并采用基于IEC61850模型配置语言SCL (变电站配置语言)的icd(IED配置描述文件)来描述自身实现的功能以及需要从外部获取的信号说明。IEC61850又规定了系统配置工具,用来根据设计院的设计以及各个装置的功能需求来实现这个系统的通信、信息流配置。其中的信息流虽然已不是以前的硬接线形式,而是在智能变电站里定义为IEC61850的数据模型,并采用基于以太网的各种IEC61850接口来实现传输,但仍然称其为“虚端子”,这些虚端子的连接关系就需要设计院来完成,然后交由系统集成商采用系统配置工具将虚端子连接关系配置到系统各个装置之中。显然,用于承载这些虚端子传输的物理网络连接及线缆连接的设计也应由设计院完成。
[0004] 由于IEC61850的应用,智能变电站中的很多对象全部实现了逻辑化,即由软件和协议来实现,各种功能和逻辑连接关系只有通过软件才能实现查看和测试,因此,设计院也开始使用智能变电站设计辅助软件来完成基于IEC61850标准的所有设计工作,包括各种图纸的自动绘制功能。那么,为了结合智能变电站的规范化结构和IEC61850逻辑模型的设计,提高使用软件工具开展设计工作的效率,需要研究各种设计工作的自动化功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设计工具中使用的光缆连接自动化设计方法,即基于IEC61850的虚端子连接关系,来确定虚端子连接两端装置的光缆连接,也即采用虚实映射的方式实现光缆的自动生成。它可以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人为设计的错误率。可以实现相关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等的编制工作。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是:自动判断所有变电站二次装置(IED)之间的虚端子连接,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并采用虚实映射规则,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
[0007] 所述的虚端子连接自动判断,是利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所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关系,通过检索确定所有系统内IED的物理光通信链路连接关系。
[0008] 所述的虚端子包括goose和sv两类虚端子。
[0009] 所述的连接关系可以是软件自己的模型表达,还可以是全站配置文件S⑶里的IEC61850 模型。
[0010] 所述的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是辅助设计工具软件需要具有物理部署信息的配置功能,应先配置如下几方面信息:变电站的小室、屏柜的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交换机、光纤配线架的物理通信端口配置;通过这些信息,为光缆的自动连接奠定基础。
[0011] 所述的虚实映射规则,是按照IED连接关系并结合IED所在的屏柜及小室采用一般性的变电站光缆配置原则: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再进一步确定屏柜内尾纤和跳线的配置原则:一个屏柜内所有光缆的纤芯先连接到光纤配线架,然后再跳接至交换机或IED ;尾缆的纤芯则接交换机或直接接入IED。
[0012] 所述的跨小室包括室外。
[0013] 所述的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是根据虚实映射规则,由系统自动完成IED到IED的光缆连接,并确定全站各个屏柜间的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从而借助软件的自动生成图纸功能,按这些已有的关系并给予图纸模板,生成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
[0014] 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完成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端口、光配端口的初始化设
置,完成小室、屏柜的配置,先明确IED的物理部署,以方便后面的自动连接判断;
第二步:虚端子连接的实现;是IED逻辑连接关系的设计,设计人员通过使用辅助系统工具完成所有装置的虚端子连接而完成全站二次系统的逻辑连接;
第三步:由系统工具自动根据各个IED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明确IED之间的物理通信链路的确认,即完成虚实映射的第一步;具体的方法是软件依次检索已经完成虚端子连接的IED的所有虚端子连接的对端IED情况,如果对端为非同一屏柜内的IED,则在两IED之间建立一个物理光纤链路的标记;依次完成所有的IED检索和标记后,也就完成了第一步;第四步:根据两个具有物理光纤链路标记的IED各自所处小室的类型来判断二者之间的线缆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
第五步:通过线缆类型,并结合各个IED所在屏柜内的光配和交换机等端口的设置情况,自动将线缆中的纤芯分配到各个端口之上。
[0015]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主要适用于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使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完成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本方法提供一种基于IEC61850模型的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IED)的虚端子连接即逻辑连接来确定IED之间物理光链路连接从而确定全站光缆连接的一种软件自动化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通过前期的变电站小室、屏柜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物理端口、光纤配线架物理端口的配置,结合已经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工作自动生成光缆连接、尾缆连接等,从而大大减少智能变电站线缆设计方面的工作量和出错几率。提高设计效率,并减少人为设计的差错。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如图1所
/Jn ο
[0019] 本发明可以自动判断所有变电站二次装置(IED)之间的虚端子连接,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并采用一定的虚实映射规则,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
[0020] 本发明中所述的虚端子连接自动判断,是利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所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关系,可以是软件自己的模型表达,或是全站配置文件S⑶里的IEC61850模型,其中虚端子包括goose和sv两类虚端子。
[0021] 通过两个IED之间是否具有虚端子上的逻辑连接来确定所有系统内IED的物理光通信链路连接关系。
[0022] 本发明中所述的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是:辅助设计工具软件需要具有物理部署信息的配置功能,应先配置如下几方面信息:变电站的小室、屏柜的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交换机、光纤配线架的物理通信端口配置。通过这些信息,为光缆的自动连接奠定基础。
[0023] 所述的虚实映射规则,是按照IED连接关系并结合IED所在的屏柜及小室采用一般性的变电站光缆配置原则:跨小室(室外也视为一种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不含室外)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再进一步确定屏柜内尾纤和跳线的配置原则:一个屏柜内所有光缆的纤芯先连接到光纤配线架,然后再跳接至交换机(如果有)或IED ;尾缆的纤芯则接交换机(如果有)或直接接入IED。这些规则借助软件的可配置性,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设计更为具体的映射原则。
[0024] 所述的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是根据虚实映射规则,由软件工具自动完成IED到IED的光缆连接,并确定全站各个屏柜间的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具体的表达形式由软件实现),从而借助软件的自动生成图纸功能,按这些已有的关系并给予图纸模板,生成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
[0025] 本发明实现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完成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端口、光配端口的初始化设置,完成小室、屏柜的配置,先明确IED的物理路径,以方便后面的自动连接判断。
[0026] 第二步:虚端子连接的实现。虚端子连接也是智能变电站设计工作的关键步骤。虚端子连接实际上就是IED逻辑连接关系的设计。设计人员通过使用辅助工具软件完成所有装置的虚端子连接而完成全站二次系统的逻辑连接。[0027] 第三步:由软件工具自动根据各个IED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明确IED之间的物理通信链路的确认,即完成虚实映射的第一步。具体的方法是软件依次检索已经完成虚端子连接的IED的所有虚端子连接的对端IED情况,如果对端为非同一屏柜内的IED,则在两IED之间建立一个物理光纤链路的标记。依次完成所有的IED检索和标记后,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0028] 第四步:根据两个具有物理光纤链路标记的IED各自所处小室的类型来判断二者之间的线缆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跨小室(室外也视为一种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不含室外)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
[0029] 第五步:通过线缆类型,并结合各个IED所在屏柜内的光配和交换机等端口的设置情况,自动将线缆中的纤芯分配到各个端口之上。这里面的对应规则应该由设计人员根据本单位设计习惯来制定规则,不在本专利的规定范围内。
[0030] 本发明所设计的光缆自动连接方式主要是在设计人员使用辅助设计工具时可以先行配置虚端子的连接关系,然后软件根据虚端子的连接关系来基本确定各个IED(二次装置)之间的物理链路关系,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小室信息、组屏信息和判断规则来确定各个地点以及装置间的光物理链路连接。最后只需设计人员适当调整光配编号即可完成光缆连接的设计工作,再通过辅助工具软件的统计和出图功能,可以实现相关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等的编制工作。
Claims (9)
1.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自动判断所有变电站二次装置(IED)之间的虚端子连接,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并采用虚实映射规则,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端子连接自动判断,是利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所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关系,通过检索确定所有系统内IED的物理光通信链路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端子包括goose和sv两类虚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关系可以是软件自己的模型表达,还可以是全站配置文件SCD里的IEC61850 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是辅助设计工具软件需要具有物理部署信息的配置功能,应先配置如下几方面信息:变电站的小室、屏柜的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交换机、光纤配线架的物理通信端口配置;通过这些信息,为光缆的自动连接奠定基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实映射规则,是按照IED连接关系并结合IED所在的屏柜及小室采用一般性的变电站光缆配置原则: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再进一步确定屏柜内尾纤和跳线的配置原则:一个屏柜内所有光缆的纤芯先连接到光纤配线架,然后再跳接至交换机或IED ;尾缆的纤芯则接交换机或直接接入IE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跨小室包括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是根据虚实映射规则,由系统自动完成IED到IED的光缆连接,并确定全站各个屏柜间的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从而借助软件的自动生成图纸功能,按这些已有的关系并给予图纸模板,生成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完成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端口、光配端口的初始化设置,完成小室、屏柜的配置,先明确IED的物理部署,以方便后面的自动连接判断; 第二步:虚端子连接的实现;是IED逻辑连接关系的设计,设计人员通过使用辅助系统工具完成所有装置的虚端子连接而完成全站二次系统的逻辑连接; 第三步:由系统工具自动根据各个IED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明确IED之间的物理通信链路的确认,即完成虚实映射的第一步;具体的方法是软件依次检索已经完成虚端子连接的IED的所有虚端子连接的对端IED情况,如果对端为非同一屏柜内的IED,则在两IED之间建立一个物理光纤链路的标记;依次完成所有的IED检索和标记后,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第四步:根据两个具有物理光纤链路标记的IED各自所处小室的类型来判断二者之间的线缆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 第五步:通过线缆类型,并结合各个 IED 所在屏柜内的光配和交换机等端口的设置情况,自动将线缆中的纤芯分配到各个端口之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91347.6A CN103514336A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91347.6A CN103514336A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14336A true CN103514336A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989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91347.6A Pending CN103514336A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1433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2763A (zh) * | 2014-03-12 | 2014-07-0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跨间隔装置的虚端子自动匹配方法 |
CN103955870A (zh) * | 2014-04-30 | 2014-07-3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过程层光缆自动分配方法 |
CN104184621A (zh) * | 2014-09-04 | 2014-12-03 | 武汉国电武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04820755A (zh) * | 2015-05-14 | 2015-08-05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方法 |
CN105931132A (zh) * | 2016-04-20 | 2016-09-07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文件完整路径解析方法 |
CN106897521A (zh) * | 2017-02-27 | 2017-06-27 |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连接表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7292524A (zh) * | 2017-06-28 | 2017-10-24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措施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8710716A (zh) * | 2018-03-29 | 2018-10-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传输系统中光放站的设计图纸生成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11913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Abb Technology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generating goose signal connection topology from substation level |
CN201994565U (zh) * | 2011-01-21 | 2011-09-28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 智能变电站 |
CN102611199A (zh) * | 2012-03-07 | 2012-07-25 |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系统 |
CN102832715A (zh) * | 2012-09-14 | 2012-12-19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虚端子、实光纤/光缆一体化设计方法 |
-
2013
- 2013-10-18 CN CN201310491347.6A patent/CN10351433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11913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Abb Technology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generating goose signal connection topology from substation level |
CN201994565U (zh) * | 2011-01-21 | 2011-09-28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 智能变电站 |
CN102611199A (zh) * | 2012-03-07 | 2012-07-25 |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系统 |
CN102832715A (zh) * | 2012-09-14 | 2012-12-19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虚端子、实光纤/光缆一体化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仪荣等: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及试验技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5 December 2012 (2012-12-05) * |
修黎明等: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vol. 40, no. 22, 16 November 2012 (2012-11-16), pages 124 - 128 * |
孙一民等: "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技术及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 vol. 37, no. 14, 25 July 2013 (2013-07-25), pages 70 - 74 * |
林俊等: "智能变电站中基于CAD的图形化模型设计", 《电力自动化设备》, vol. 32, no. 9, 10 September 2012 (2012-09-10), pages 142 - 148 * |
陈波: "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no. 07, 15 July 2013 (2013-07-15)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2763A (zh) * | 2014-03-12 | 2014-07-0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跨间隔装置的虚端子自动匹配方法 |
CN103955870A (zh) * | 2014-04-30 | 2014-07-3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过程层光缆自动分配方法 |
CN104184621A (zh) * | 2014-09-04 | 2014-12-03 | 武汉国电武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04184621B (zh) * | 2014-09-04 | 2018-02-27 | 武汉国电武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04820755A (zh) * | 2015-05-14 | 2015-08-05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方法 |
CN105931132A (zh) * | 2016-04-20 | 2016-09-07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文件完整路径解析方法 |
CN105931132B (zh) * | 2016-04-20 | 2019-10-15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文件完整路径解析方法 |
CN106897521A (zh) * | 2017-02-27 | 2017-06-27 |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连接表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6897521B (zh) * | 2017-02-27 | 2020-05-05 |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连接表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7292524A (zh) * | 2017-06-28 | 2017-10-24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措施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8710716A (zh) * | 2018-03-29 | 2018-10-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传输系统中光放站的设计图纸生成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14336A (zh) | 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 | |
CN103902763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跨间隔装置的虚端子自动匹配方法 | |
CN104008223B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虚端子连接的图形化表达方法 | |
CN102521398B (zh) | 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电网的建模方法 | |
CN102622463B (zh) | 基于图模一致性的设计图自动检查校验的方法 | |
CN104133953B (zh) |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系统 | |
CN103199624B (zh) |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 | |
CN102522819B (zh) | 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的录波模型建模方法 | |
CN102801213B (zh) | 一种变电站scd配置文件的集成方法和装置 | |
CN103150426A (zh) | 面向调控一体仿真的电网一、二次设备统一建模方法 | |
CN106021684B (zh) | 一种模块电源标准化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应用 | |
CN102708196B (zh) | 一种基于e语言的变电站端与调度端模型协调共享方法 | |
CN107705017B (zh) | 一种变电站智能设备虚拟二次回路的弱配置方法 | |
CN102916489B (zh) | 基于区域电网一次系统结构的虚端子自动连线方法 | |
CN105227350A (zh) | 基于crc校验码的智能变电站ied配置文件管控方法 | |
CN100470976C (zh) | 一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调试装置 | |
CN110569557A (zh) | 一种输变电工程智能自主设计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4036667B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连接设计培训的实现方法 | |
CN105225164A (zh) | 智能变电站goose虚拟二次回路图形化方法 | |
CN106296456A (zh) | 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全措施支持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06055684A (zh) | 变电站scd文件比对方法 | |
CN103151845B (zh) |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平台 | |
CN111027746A (zh) | 一种智能配网系统环网图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 |
Li et al. | Research on designing methods of the secondary system in digital substation | |
CN104915510B (zh) |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虚拟二次回路和光纤回路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