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269A -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269A
CN103459269A CN2011800696296A CN201180069629A CN103459269A CN 103459269 A CN103459269 A CN 103459269A CN 2011800696296 A CN2011800696296 A CN 2011800696296A CN 201180069629 A CN201180069629 A CN 201180069629A CN 103459269 A CN103459269 A CN 103459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ing area
section
medium
accepting box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96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269B (zh
Inventor
驹谷慎次郎
鹰啄信之
黑沼徹
泷泽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59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2Cases
    • G11B33/025Portable 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11/18Ticket-holders or the like
    • A45C11/182Credit card hold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4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modified to store record carriers
    • G11B33/0405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modified to store record carriers for storing discs
    • G11B33/0411Single disc boxes
    • G11B33/0416Single disc boxes for disc cartrid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11/18Ticket-holders or the like
    • A45C2011/188Media card holders, e.g. memory cards, SIM card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收容盒,其能够使用户容易地取出记录介质。在收容盒(1)的内表面设有作为用于配置记录介质的区域的介质配置区域。此外,收容盒(1)具有能够与记录介质的边缘卡合的卡合片部(22R、22L),以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的记录介质从其内表面分离。进一步地,收容盒(1)具有形成其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可动片部(30)。可动片部(30)能够移动,使其相对于收容盒(1)的内表面的其他部分向收容盒1的外侧凹陷。可动片部(30)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和该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Description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容便携式的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背景技术
例如像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05441号说明书所公开,在游戏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利用了卡片式的记录介质、光盘被装在容器(カートリッジ)中的记录介质等能够携带的记录介质。为了保护记录介质,一些收容这样的记录介质的盒具有比记录介质更大的尺寸。这种盒的多数,在其内表面具有用于配置记录介质的区域(以下,称为介质配置区域),并且,沿着介质配置区域的边缘具有卡合在记录介质的爪部。将记录介质从盒取出时,用户将指尖伸入记录介质和盒的内表面之间,解除爪部和记录介质的卡合。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记录介质正在小型化,因此存在用户难以在记录介质和盒的内表面之间伸入指尖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能够容易地取出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本发明涉及的收容盒是用于收容便携式的记录介质的收容盒。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收容盒具有:内表面,其具有作为用于配置所述记录介质的区域的介质配置区域;卡合部,其能够和所述记录介质的边缘卡合,抑制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内表面分离;可动部,其形成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内表面的其他部分移动,使该可动部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凹陷。所述可动部跨越地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和该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用户能够容易地将记录介质从收容盒取出。此外,能够通过可动部从收容盒的外部保护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表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收容盒。
图2是收容盒的俯视图,在同一图中,表示了处于比图1打开得更大的状态的收容盒,第二面板部相对于第一面板部被打开180度。
图3是图2的放大图,放大了设有介质配置区域的部分。
图4是图2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VII-VII线中切断部的端面图。
图8是设置介质配置区域的部分的仰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具有的第一面板部的放大俯视图。在同一图中,放大了设有介质配置区域的部分。
图10是图9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第二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第三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第二卡合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实施方式的收容盒具有的可动片部倾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1的立体图。图1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收容盒1。图2是收容盒1的俯视图,在同一图中第二面板部40相对于第一面板部10打开了180度。图3是图2的放大图,放大了设有后述的介质配置区域A的部分。图4是图2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3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3所示的VII-VII线中切断部的端面图。图8是设有第一面板部10的介质配置区域A的部分的仰视图。下面,以后述的可动片部30的延伸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在图中Y1-Y2所示方向),以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在图中X1-X2所示方向)进行说明。
收容盒1是用于收容便携式的记录介质的盒。在此,以收容卡片式的记录介质90的盒作为例子进行说明。收容盒1在关闭状态是大致薄的直方体状。如图1所示,收容盒1具有形成其外壁的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第二面板部40在关闭收容盒1的状态下与第一面板部10相对。如在后面详述,在第一面板部10设有用于配置记录介质90的区域(图3所示区域A)。此外,在该例的第二面板部40设有用于保持对存储在记录介质90的程序的说明书类(例如,游戏的解说书)的保持件42。
如图1所示,收容盒1进一步具有连结壁部51。连结壁部51位于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之间,连结它们的边缘。连结壁部51在将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关闭的状态下,形成收容盒1的侧壁。在本例中,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任一个都是大致矩形。连结壁部51连结第一面板部10的一个边和第二面板部40的一个边。第一面板部10、第二面板部40、连结壁部51由塑料一体地形成。
第一面板部10在其外周缘具有围住该第一面板部10的框部11。此外,第二面板部40在其外周缘具有围住该第二面板部40的框部41。框部11和框部41是在第一面板部10的边缘和第二面板不40的边缘立起的壁状。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外周缘中的不与连结壁部51连接的部分,形成框部11。同样地,在第二面板部40的外周缘中的不与连结壁部51连接的部分,形成框部41。框部11和41在收容盒1关闭的状态下,互相合起,和连结壁部51一起形成收容盒1的周侧壁。框部11和框部41,在收容盒1关闭的状态下在相互相对的这些边缘,分别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卡合部11a、41a。卡合部11a、41a具有抑制收容盒1打开的功能。
如图1至图3所示,在第一面板部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配置记录介质90(参照图4以及图5)的区域A(在图3中以两点划线表示的区域,以下称为介质配置区域)。如图2所示,介质配置区域A设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大致中央部。介质配置区域A是具有与记录介质9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以及大小的区域。本例的介质配置区域A是大致矩形。
第一面板部10在其一部分具有支承片部21。支承片部形成收容盒1的内表面上的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的部分。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通过支承片部21被支承。
如图3以及图5所示,第一面板部10具有多个(在本例中是两个)卡合部22R、22L。卡合部22R、22L隔着介质配置区域A位于互相相反侧。在本例中,卡合部22R、22L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左右。
卡合部22R、22L能够与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记录介质90的右边缘以及左边缘)卡合,以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从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支承片部21的表面)分离。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卡合部22R、22L在其端部具有爪部22a。爪部22a朝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伸出。此外,爪部22a和支承片部21的边缘部在与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即,记录介质9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由此,记录介质90的边缘夹在爪部22a和支承片部21的边缘部之间,能够抑制记录介质90从支承片部21分离。爪部22a和支承片部21的表面的间隔与记录介质90的厚度对应。
此外,收容盒1收容的记录介质不限于卡片式的记录介质。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收容将光盘装在容器的记录介质(例如,MiniDisc(MD(登录商标))、Universal Media Disc(UMD(登录商标))的盒。在这种情况下,介质配置区域A是与容器的外形对应的区域,卡合部22R、22L形成为卡合在容器的外边缘。
卡合部22R、22L形成为当抵接在记录介质90的边缘时能够进行弹性形变。即,卡合部22R、22L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爪部22a从介质配置区域A向右或者向左后退。换言之,卡合部22R、22L能够在相对的两个爪部22a之间的距离扩张以及缩小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形变。爪部22a从记录介质90受到将记录介质90从支持片部21的表面分离的方向(图5中上方)的力,暂时从介质配置区域A后退,爪部22a和记录介质90的卡合被解除。此外,爪部22a从记录介质90受到使记录介质90靠近支持片部21的表面的方向的力,暂时从介质配置区域A后退,与记录介质90卡合。
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面板部10具有基底面板部12。基底面板部12构成介质配置区域A的周围的部分(更具体地,支承片部21、后述的可动片部30、周壁部23的周围的部分)。如图5所示,卡合部22R、22L具有臂部22b。臂部22b从基底面板部12向上方延伸。本例的臂部22b从与基底面板部12连接的基部22c向介质配置区域A延伸之后向上方弯曲,进一步地延伸。爪部22a从臂部22b的上端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突出。臂部22b以基部22c作为起点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向外侧打开。由此,爪部22a能够从介质配置区域A弹性地后退。
如图5所示,本例的支承片部21在位于相互相反侧的边缘(在本例中,右边缘以及左边缘)具有段部21a。段部21a表面比它们之间的部分高。爪部22a在与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记录介质90的厚度方向)上与段部21a相对。记录介质90被卡合部22R、22L的爪部22a和段部21a夹住。这样,支承片部21在与卡合部22R、22L的爪部22a相对的位置具有比支承片部21的其他部分高的部分。因此,在外力作用于支承片部21而微小地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记录介质90从第一面板部10脱离。在支承片部21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段部21a。也可以通过支承片部21整体来支承记录介质90。
如图1所示,收容盒1具有可动片部30。可动片部30形成收容盒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在本例中,可动片部30和支承片部21一起设在第一面板部10。可动片部30能够弹性地移动,使其相对于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的其它部分向收容盒1的外侧凹陷(参照图6)。即,可动片部30能够向与从支承片部21取出记录介质9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图6中下方)移动。此外,如图3所示,可动片部30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和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区域。即,可动片部30的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可动片部30的其它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其结果是,在记录介质90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状态下,可动片部30位于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前边缘)的下方。当用户将记录介质90从第一面板部10取出时,通过按下可动片部30,能够容易地将手指伸入可动片部30和记录介质90之间。
如图3所示,可动片部30通过在第一面板部10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槽10a围住了第一面板部10。可动片部30经由其端部31a(在本例中是后述的臂部31的端部,以下称为连接部)与第一面板部10的其它部分相连。因此,可动片部30以连接部31a作为起点,能够向收容盒1的外侧以及内侧弹性地倾斜。用户通过使可动片部30向收容盒1的外侧倾斜,能够使手指容易地伸入记录介质90和可动片部30之间。在本例中,可动片部30通过其连接部31a与支承片部21相连。
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在与两个卡合部22R、22L相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越过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四个边缘(前边缘、后边缘、右边缘、左边缘)中没有设置卡合部22R、22L的边缘。本例的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在前后方向延伸,越过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边缘。
连接部31a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以上述的方式与支承片部21连接。如图3所示,可动片部30从连接部31a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延伸。与连接部31a相反侧的端部(后述的片部32的前边缘)32a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如图6所示,当可动片部30倾斜时,连接部31a侧的移动量比端部32a侧的移动量小。因此,通过将连接部31a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内,能够抑制当可动片部30从收容盒1的外侧被按压时,该可动片部30将记录介质90上推。
此外,通过将连接部31a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与连接部31a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部分(在本例中,是基底面板部12)连接的形态相比,能够使支承片部21和可动片部30的整体所占的区域变小。在本例中,可动片部30的后述臂部31的整体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
如图3所示,在介质配置区域A,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中一方的宽度比另一方长。可动片部30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向该一方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可动片部30的长度。其结果是,按下可动片部30所需的力变得容易降低。在本例中,前后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比左右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大。而且如上所述,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向前方延伸。此外,左右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也可以比前后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可动片部30可以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向右或者向左延伸。
如图3所示,介质配置区域A的左右的边缘长度(即,前后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比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后的边缘长度(即,左右方向上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大。卡合部22R、22L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四个边缘中长度长的一侧的边缘。即,卡合部22R、22L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左右的边缘。因此,在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边缘到卡合部22R、22L之间确保充分的距离L(参照图3)变得容易。当取出记录介质90时,用户抬起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此时,记录介质90的左右的边缘抵接到卡合部22R、22L的爪部22a。通过在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边缘到卡合部22R、22L之间确保充分的距离L,从记录介质90作用到爪部22a的力变大,能够容易地解除爪部22a和记录介质90之间的卡合。在本例中,卡合部22R、22L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左右边缘(支承片部21的左右边缘)的大致中央部。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记录介质90。
如图1所示,第一面板部10的框部11和第二面板部40的框部41各自具有隔着连结壁部51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壁部11b和第二壁部41b。在第一壁部11b以及第二壁部41b形成有用于用户挂住手指的凹部11c、41c。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使第一壁部11b和第二壁部41b面向用户侧,打开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可动片部30从连接部31a向沿着第一壁部11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由此,用户能够在使第一壁部11b和第二壁部41b面向用户侧的状态下,用一支手的指尖容易地按下可动片部30。即,与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向与第一壁部11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态相比,按下可动片部30的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6所示,在支承片部21的最后部形成能够嵌入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后边缘)的凹部。本例的支承片部21在其最后部具有斜面21f。斜面21f倾斜,使支承片部21的最后部凹陷。因此,当用户抬高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时,能够使记录介质90顺利地倾斜。此外,当用户将记录介质90装入收容盒1时,倾斜配置记录介质90,使记录介质90的后部沿着斜面21f,之后,使该记录介质90向支承片部21倒下,能够将记录介质90卡合在卡合部22R、22L。
如图3所示,可动片部30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侧的部分的宽度比另一侧的部分的宽度大。而且,具有大的宽度的部分的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按下可动片部30。详细地,如图3所示,可动片部30在连接部31a侧具有臂部31。此外,可动片部30具有从臂部31延伸的片部32。片部32具有比臂部31更大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宽度)。片部32的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即,片部32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和介质配置区域A的周围的区域。因此,将记录介质90从第一面板部10取出时,用户能够按下片部32。也可以是片部32的整体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在片部32的表面刻有标记M,用以向用户告知该片部32是按压的部分。
如图6所示,可动片部30经由臂部31与第一面板部10的其它部分(在本例中,是支承片部21)相连。可动片部30以作为臂部31的端部的连接部31a作为起点,能够向收容盒1的外侧倾斜。如图3所示,臂部31具有从连接部31a延伸的细长形状。即,臂部31的宽度(在本例中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其长度(在本例中前后方向的长度)小。因此,与宽度宽的片部32直接与支承片部21相连的形态相比,能够降低按下可动片部30所需的力。优选地,在臂部31形成孔。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按下可动片部30所需的力。
如图1以及图6所示,支承片部21位于比可动片部30更高的位置。即,可动片部30和支承片部21之间形成台阶,以在支承片部21上配置记录介质90时,在记录介质90和可动片部30之间形成间隙。由此,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将指尖伸入可动片部30和记录介质90之间。可动片部30被按下时,该间隙扩大。
在本例中,如图6所示,支承片部21位于比基底面板部12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可动片部30在该可动片部30没有被按下的状态下,位于和基底面板部12相同的平面上。因此,不使可动片部30从包含基底面板部12的平面向收容盒1的外侧突出(在图6中,不使可动片部30向下方突出),也能够在可动片部30和支承片部21之间形成台阶。
如上所述,可动片部30(在本例中,臂部31)在位于其端部的连接部31a与支承片部21相连。如图6所示,臂部31在连接部31a向比支承片部21更低的位置(即,基底面板部12的高度)弯曲。因此,在记录介质90被配置在支承片部21上的状态下,臂部31的连接部31a侧的部分向从记录介质90分开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当可动片部30从收容盒1的外侧被按下时,该可动片部30将记录介质90上推。臂部31向从记录介质90分开的方向倾斜着延伸,之后,再度弯曲而向前方延伸。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支承片部21的背面(外表面)形成有多个肋部21b、21c、21d、21e。肋部21b、21c、21d、21e是在背面立起的壁状。肋部21b、21e在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能够抑制支承片部21随着可动片部30的倾斜而弯曲。在本例中,臂部31位于两个肋部21e之间。此外,肋部21c、21d向卡合部22R、22L相对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面板部10受到外力时,卡合部22R、22L的臂部22b打开。在本例中,卡合部22R、22L位于肋部21c、21d之间。
如图1所示,在收容盒1的内表面形成有包围介质配置区域A的周壁部23。因此,即使在外力作用于第一面板部1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周壁部23抑制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周壁部23的外侧的部分弯曲。此外,能够抑制两个卡合部22R、22L向外侧打开。如图7所示,周壁部23从基底面板部12隆起,周壁部23的上边缘位于比支承片部21更高的位置。因此,能够规定记录介质90的位置。本例的周壁部23的剖面是向下方打开的凹状。周壁部23具有内壁部23i、围住内壁部23i的外壁部23o、使内壁部23i的上边缘和外壁部23o的上边缘相连的上臂部23t。
周壁部23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后以及左右。由此,记录介质90的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本例的介质配置区域A是大致矩形,周壁部23的各部沿着介质配置区域A的四个边缘设置。即,如图1以及图3所示,周壁部23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侧具有前壁部23b。此外,周壁部23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侧具有后壁部23a。进一步地,周壁部23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右侧以及左侧分别具有在前后方向并列的侧壁部23c、23d。卡合部22R、22L位于侧壁部23c、23d之间。
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上可动片部30的宽度比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侧边缘的长度小。因此,能够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侧形成前壁部23b。在本例中,越过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边缘延伸的片部32的宽度W1比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边缘的长度小。在片部32的左右设有前壁部23b。
如图4所示,收容盒1具有覆盖其外表面的薄膜61。位于薄膜61的相互相反侧的两个边缘61a分别贴附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和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在本例中,薄膜61的右侧的边缘61a贴附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上第一壁部11b侧的边缘。薄膜61的左侧的边缘61a贴附在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上第二壁部41b侧的边缘。薄膜61的其他的部分没有贴附在第一面板部10、第二面板部40、连结壁部51。此外,薄膜61的左右的边缘61a以外的部分在收容盒1的开闭允许的程度上也可以部分地贴附在第一面板部10、第二面板部40。
两个边缘61a的距离(左右方向上薄膜61的宽度)与在关闭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状态下的第一面板部10外表面上的贴附位置和第二面板部40上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的距离相对应。即,薄膜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在关闭收容盒1的状态下的从第一面板部10的边缘到第二面板部40的边缘的距离(第一面板部10的宽度、连结壁部51的宽度、第二面板部40的宽度的和)相对应。因此,在关闭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状态下,薄膜61大致没有间隙地与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连结壁部51的外表面、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接触。因此,当关闭收容盒1时,能够通过薄膜61降低从收容盒1的外侧对可动片部30作用的力。
薄膜61具有可挠性。因此,如图4所示,在打开收容盒1时,薄膜61弯曲,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和薄膜61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是,能够使可动片部30向收容盒1的外侧(图6中下侧)倾斜。此外,在图5以及图6中,薄膜61被省略。
如上所述,收容盒1具有包括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表面,该介质配置区域A是用于配置记录介质90的区域。此外,在收容盒1的内表面形成卡合部22R、22L,这些卡合部22R、22L能够和记录介质90的边缘卡合,以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从内表面(在上述说明中,支承片部21的表面)分离。此外,在收容盒1设有可动片部30,可动片部30形成收容盒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移动,使其相对于该内表面的其他部分向收容盒1的外侧凹陷。进一步地,可动片部30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和该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区域。因此,通过将可动片部30按下,用户能够容易地将记录介质90从收容盒取出。此外,通过可动片部30能够从收容盒1的外部保护记录介质90。
此外,收容盒1具有支承片部21,其支承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支承片部21位于比可动片部30更高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将手指伸入可动片部30和记录介质90之间。此外,可动片部30在其端部31a与支承片部21相连,在端部31a向比支承片部21更低的位置弯曲。根据该结构,与可动片部30在可动片部30的途中弯曲的结构相比,在从收容盒1的外侧对可动片部30作用力的情况下,记录介质90和卡合部22R、22L的卡合更难解除。
此外,可动片部30以端部31a作为起点,能够向收容盒1的外侧倾斜。端部31a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位于端部31a的相反侧的端部32a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在可动片部30倾斜的情况下,可动片部30的端部31a侧部分的移动量,比端部32a的移动量小。因此,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可动片部30受到来自收容盒1的外侧的力而向内侧倾斜的情况下,可动片部30也难以将记录介质90上推。其结果是,记录介质90和卡合部22R、22L的卡合变得难以解除。
此外,可动片部30具有臂部(技术方案中的第一部分)31、具有比臂部31更大的宽度的片部(技术方案中的第二部分)32。片部32的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区域。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容易地按压可动片部30。此外,臂部31具有从端部31a延伸的细长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用于按压可动片部30所需的力。
此外,收容盒1具有覆盖其外表面的薄膜61。根据该结构,能够从收容盒1的外部更有效地保护记录介质90。此外,收容盒1具有:设有介质配置区域A的第一面板部10和在关闭收容盒1的状态下与第一面板部10相对的第二面板部40。位于薄膜61的相互相反侧的两个边缘61a分别贴附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和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两个边缘61a的距离优选地与关闭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状态下的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上贴附位置和第二面板部40上外表面的贴附位置的距离对应。这样,在关闭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40时,薄膜61与第一面板部10的外表面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利用薄膜61抑制在收容盒1关闭时,将可动片部30向内侧按压的力作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说明中,支承片部21被设在比可动片部30更高的位置。但是,可动片部30和支承片部21也可以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可动片部30的连接部31a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与支承片部21连接。但是,可动片部30也可以与基底面板部12连接。
进一步地,在以上说明中,介质配置区域A配置在第一面板部10的大致中央部。但是,介质配置区域A也可以相对于第一面板部10的中心向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偏移。这样,第一面板部10的弯曲变得难以影响支承片部21、卡合部22R、22L。即,在第一面板部10弯曲时,两个卡合部22R、22L难以向左右方向打开。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进行说明。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第一例的收容盒具有的第一面板部的放大俯视图,在同一图中放大了设有介质配置区域A的部分。图10是图9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在本例的收容盒中,这些图没有表示的部分与上述的收容盒1相同。此外,在这里,在与之前说明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标注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例的收容盒具有第一卡合部122R、122L和第二卡合部124A、124B。卡合部122R、122L和第二卡合部124A、124B的任一个均限制记录介质90从收容盒的内表面(具体地,支承片部121的内表面)分离。在本例中,设有互相分开的两个第二卡合部124A、124B。第二卡合部124A、124B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角部。此外,第二卡合部124A、124B也可以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二卡合部被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边缘(在本例中,是后边缘)的中央部。
第一卡合部122R、122L与收容盒1具有的卡合部22R、22L大致相同。即,第一卡合部122R、122L和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具体地,是支承片部121的表面)一起,将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右边缘以及左边缘)夹住。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卡合部122R、122L具有爪部122a,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边缘能够通过爪部122a和支承片部121被夹住。第一卡合部122R、122L形成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从介质配置区域A后退。即,如图10所示,第一卡合部122R、122L具有与前述相同的臂部122b,爪部122a能够从介质配置区域A弹性地向右或者向左后退。
本例的臂部122b与上述的臂部22b不同,不具有弯曲部,从基底面板部12直接向上方延伸。由此,第一卡合部122R、122L的弹性力与卡合部22R、22L相比变高。
如图10所示,第二卡合部124A、124B形成为使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是后边缘)能够被配置在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具体地,支承片部121的表面)和第二卡合部124A、124B之间。本例的第二卡合部124A、124B形成为从周壁部23的最上部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伸出。而且,第二卡合部124A、124B在支承片部121的厚度方向(记录介质90的厚度方向)上与包含支承片部121的平面相对。该平面和第二卡合部124A、124B的距离与记录介质90的厚度对应。由此,记录介质90的边缘能够配置在第二卡合部124A、124B的下方。在本例中,第二卡合部124A、124B从周壁部23中的后壁部23a向前方伸出。
第二卡合部124A、124B与第一卡合部122R、122L不同,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退被限制。即,如上所述,周壁部23的剖面是向下方打开的凹状,具有内壁部23i、外壁部23o、上壁部23t。因此,周壁部23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扩展被限制。其结果是,第二卡合部124A、124B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退也被限制。即,第二卡合部124A、124B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移动被限制。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通过设置这样的两类卡合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记录介质90从支承片部121错误地脱离。
如图9所示,第二卡合部124A、124B设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侧。可动片部30被配置成越过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侧的边缘。即,第二卡合部124A、124B和可动片部30越过的介质配置区域A的边缘隔着介质配置区域A位于相互相反侧。因此,当用户抬高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时,能够容易地使记录介质90倾斜。
将记录介质90配置在支承片部21上时,用户先将记录介质90的后边缘倾斜地嵌入第二卡合部124A、124B的下侧,之后,使记录介质90的前侧朝向支承片部21倒下,确立记录介质90和第一卡合部122R、122L的卡合。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卡合部122R、122L位于从第二卡合部124A、124B向前方分开的位置。因此,当用户使记录介质90朝向支承片部21倒下时,从记录介质90对第一卡合部122R、122L作用大的力变得容易。在本例中,第二卡合部124A、124B相对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中心线C(参照图9,在本例中是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后侧,第一卡合部122R、122L相对于中心线C向前侧偏移。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卡合部122R、122L的爪部122a具有斜面122c。斜面122c朝向第二卡合部124A、124B,并且朝向斜上方。因此,当用户将记录介质90配置在支承片部21上时,记录介质90抵接在斜面122c。其结果是,使第一卡合部122R、122L在左右方向扩开的力容易地从记录介质90作用。
如图10所示,在支承片部121的最后部形成有记录介质90的后边缘能够嵌入的凹部。即,支承片部121在其最后部具有斜面121f。斜面121f倾斜,使支承片部121的最后部凹陷。由此,在取出记录介质90时以及将记录介质90配置在支承片部121上时,能够使记录介质90容易倾斜。本例的斜面121f比收容盒1的斜面21f倾斜地更大,使支承片部121的后边缘121g变低(参照图6)。特别是在本例中,支承片部121的后边缘121g位于与基底面板部12相同的高度。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该第二例收容盒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同一图中放大了设置该收容盒的支承片部121以及可动片部30的部分。本例的收容盒中未表示在图11的部分与上述的收容盒1相同。此外,在这里,在与之前说明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标注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11的例中的收容盒,形成有与上述的周壁部23对应的周壁部223。周壁部223包括向能够进行弹性形变的两个第一卡合部122R、122L相对的方向延伸的两个壁部。在本例中,周壁部223具有后壁部23a和最前壁部223e。这两个壁部23a、223e在与第一卡合部122R、122L相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例中,是前后方向)上互相相对。此外,这两个壁部23a、223e隔着介质配置区域A互相位于相反侧。因此,即使在第一面板部10受到外力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支承片部21弯曲。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两个卡合部122R、122L的爪部122a进行弹性形变而意外被打开。
与周壁部23相同地,本例的周壁部223具有后壁部23a、前壁部23b、侧壁部23c、23d。除了这些壁部之外,周壁部223具有侧壁部223f和上述的最前壁部223e。侧壁部223f位于可动片部30的左右,从前壁部23b向可动片部30的延伸方向(在本例中,向前方)延伸。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面板部10的中心部弯曲。
最前壁部223e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与侧壁部223f的最前部相连。可动片部30的片部32被最前壁部223e和侧壁部223f围住。即,周壁部223作为整体,不仅围住了介质配置区域A,也围住了可动片部30。
最前壁部223e相对于可动片部30位于可动片部30的延伸方向(在本例中是前方)。当用户用指尖将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抬高时,使手指的外侧抵接在最前壁部223e,能够将最前壁部223e作为支点利用。其结果是,使以指尖抬高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的作业变得容易。
最前壁部223e在其上表面具有倾斜的斜面223g,使该斜面向可动片部30下降。用户的指尖能够被斜面223g向可动片部30的片部32引导。其结果是,取出记录介质90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围住片部32的侧壁部223f以及最前壁部223e的高度比围住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壁部23a、前壁部23b以及侧壁部23c、23d的高度低。换言之,侧壁部223f以及最前壁部223e的上表面位于比后壁部23a、前壁部23b以及侧壁部23c、23d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因此,侧壁部223f以及最前壁部223e难以成为用户手指移动的障碍。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的第三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该例的收容盒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在本例的收容盒中,这些图12以及图13没有表示的部分与上述的收容盒1相同。此外,在这里,在与之前说明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标注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本例的收容盒也与图11的例相同地具有周壁部223。周壁部223包括左右的侧壁部23c和后壁部23a。在后壁部23a形成有与图9至图11的例中所示的第二卡合部124A、124B对应的两个第二卡合部224A、224B。第二卡合部224A、224B从后壁部23a的上边缘向用于配置记录介质90的介质配置区域A(参照图3)突出。与第二卡合部124A、124B相同地,能够在第二卡合部224A、224B的下侧嵌入记录介质90的后边缘。
第二卡合部224A、224B与上述的第二卡合部124A、124B不同,位于从侧壁部23c分开的位置。即,右侧的第二卡合部224B和右侧的侧壁部23c之间设有间隙,左侧的第二卡合部224A和左侧的侧壁部23c之间也设有间隙。因此,与侧壁部23c相连的图9至图11所示的第二卡合部124A、124B相比,第二卡合部224A、224B更容易折曲(参照图13的两点划线)。其结果是,在由于用户以错误的方法放入记录介质90而导致记录介质90强力地抵接在第二卡合部224A、224B的情况下,因为第二卡合部224A、224B曲折,因此能够抑制在记录介质90受到过度的负荷。
此外,本例的收容盒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卡合部122R、122L对应的第一卡合部222R、222L。第一卡合部222R、222L在其端部具有向介质配置区域A突出的爪部222a。爪部222a在其前端具有斜面222c。斜面222c朝向斜上方,以便在将记录介质90嵌入介质配置区域A时,相对于记录介质90倾斜地抵接。
图14是第一卡合部222R的俯视图。如在同一图中所示,在其俯视视角中,本例的斜面222c弯曲。即,斜面222c的前部222d朝向斜上方,并且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另一方面,斜面222c的后部222e朝向斜上方,并且朝向后方。即,斜面222c的后部222e在朝向斜上方的同时,朝向第二卡合部222A、222B。而且,斜面222c的方向在从后部222e到前部222d之间渐渐变化。根据斜面222c的这样的形状,在将记录介质90嵌入介质配置区域A时,记录介质90的边缘顺利地在斜面222c上移动,所以放入记录介质90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例中,在片部32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带状的凸部232a。根据这样的凸部232a,能够增加片部32的强度。
如上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收容盒具有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伸出的第一卡合部122R、122L(222R、222L),和第二卡合部124A、124B(224A、224B)。第一卡合部122R、122L(222R、222L)形成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从介质配置区域A后退。对此,第二卡合部124A、124B(224A、224B)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退被限制。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错误地从收容盒的内表面脱离。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收容盒具有向第一卡合部122R、122L(222R、222L)相对的方向,即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壁部23a、223e。壁部23a、223e被配置为在与两个第一卡合部122R、122L(222R、222L)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在前后方向相对,并且隔着介质配置区域A位于相互相反侧。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第一卡合部122R、122L(222R、222L)由于收容盒从外部受到的力而变形。特别是,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收容盒包括两个壁部23a、223e,并且具有包围可动片部30和介质配置区域A的周壁部223。根据该结构,周壁部224的内侧的部分的变形难以发生。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进行说明。图15以及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收容盒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在同一图中,设有该收容盒的支承片部321以及可动片部330的部分被放大。图16表示弹性形变的可动片部330。本例的收容盒中,未表示在这些图中的部分与上述的收容盒1相同。此外,对与之前说明的部位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本例的收容盒具有多个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卡合部322R、324R和卡合部322L、324L隔着介质配置区域A位于相互相反侧。在本例中,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右侧,设有在前后方向并排的多个(在本例中是两个)卡合部322R、324R。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左侧,设有在前后方向并排的多个(在本例中是两个)卡合部322L、324L。此外,也可以分别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右侧和左侧仅设置前后方向细长的一个卡合部。
这些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使记录介质90的边缘(在本例中是右边缘或者左边缘)能够被配置在第一面板部10的内表面(具体地,是支承片部321的表面)和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之间。本例的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从包围介质配置区域A的周壁部323的最上部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伸出。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在支承片部321的厚度方向(记录介质90的厚度方向)上,与包含支承片部321的平面相对。
在本例中,周壁部323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右侧以及左侧分别具有侧壁部323e。介质配置区域A和可动片部330位于两个侧壁部323e之间。卡合部322R、324R从右侧的侧壁部323e向相反侧(左侧)伸出。卡合部322L、324L从左侧的侧壁部323e向相反侧(右侧)伸出。
此外,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记录介质90能够向与支承片部321的表面(收容盒的内表面)平行的方向滑动。在记录介质90被配置在支承片部321上的情况下,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向沿着记录介质90的上表面的方向延伸。在本例中,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记录介质90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因此,记录介质90能够从介质配置区域A沿着侧壁部323e向前方移动,或者,朝向介质配置区域A沿着侧壁部323e向后方移动。
周壁部323与周壁部23相同地,从介质配置区域A向外侧扩展的变形被限制。即,周壁部323的剖面与周壁部23相同地,是向下方打开的凹状,具有内壁部23i、外壁部23o、上壁部23t(参照图7)。因此,周壁部323限制介质配置区域A的向外侧的扩展。由此,对于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退也被限制。即,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向右以及向左的的移动被限制。因此,配置在支承片部121上的记录介质90的向上方的移动被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牢固地限制。特别是,在外力作用在设有介质配置区域A的第一面板部而该第一面板部弯曲的情况下,记录介质90从支承片部321的分离也被限制。
如图15所示,本例的收容盒具有可动片部330。可动片部330具有之前说明的臂部31和片部32。可动片部330与可动片部30不同,进一步地具有限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滑动的止挡部333。在本例中,可动片部330具有多个(具体是两个)止挡部333。止挡部333从可动片部330向上方突出。止挡部333的高度超过形成在臂部31和支承片部321之间的台阶(从连接部31a弯曲而向斜下方延伸的部分)的高度。由此,在记录介质90被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状态下,止挡部333位于记录介质90的前方,记录介质90向前方的移动被限制。在本例中,止挡部333的上端位于比配置在支承片部321上的记录介质90的上表面更高的位置。由此,记录介质90向前方的移动能够被可靠地限制。
如图15所示,止挡部333具有朝向后方(朝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表面333a。后表面333a倾斜,使其向斜前方并且上方延伸。在可动片部333从收容盒的外侧被按压时,存在后表面333a抵接在记录介质90的前端的情况。通过后表面333a倾斜,能够减少后表面333a将记录介质90向上方上推的力。
如图15所示,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前端(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前端)和后表面333a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可动片部333从收容盒的外侧被按压时,能够减少后表面333a抵接在记录介质90的前端。
在本例中,止挡部333形成在可动片部330的最前部。此外,两个止挡部333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开。在本例中,止挡部333形成在片部3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因此,能够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移动(松动)。
在取出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时,用户按下可动片部330(参照图16)。然后,用户使记录介质90向前方移动。当记录介质90从前侧的卡合部322R、322L脱离时,用户能够将记录介质90向上方拉起。
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作为整体,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后侧偏移而配置。因此,与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没有向后侧偏移的形态相比,被用户向前方移动的记录介质90从前侧的卡合部322R、322L脱离的时机变早。在本例中,卡合部324R、324L位于侧壁部323e的最后部。卡合部322R、322L位于侧壁部323e的大致中央部。更具体地,侧壁部323e包括形成其后部的第一侧壁部323c和形成其前部的第二侧壁部323d。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的任一个形成在第一侧壁部323c。
如以上所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向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伸出,并且使记录介质90能够向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的面平行的一个方向滑动。根据该结构,不需要使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也能够装卸记录介质90。而且,使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形成为不进行弹性形变,能够防止记录介质90从收容盒的内表面错误地脱离。特别是在以上的例子中,卡合部322L、324L、322R、324R从介质配置区域A向后退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记录介质90从收容盒的内表面错误地脱离。此外,可动片部330具有限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的滑动的止挡部333。由此,能够抑制没有按下可动片部330时记录介质90从介质配置区域A脱离。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盒400的立体图。在此,在与之前说明的部位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7所示,收容盒400具有形成该收容盒400的外表面的第一面板部410。第一面板部410在其内表面具有介质配置区域A。该介质配置区域A与收容盒1具有的介质配置区域A(参照图3)相同,具有与上述的记录介质9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进一步地,第一面板部410在其内表面具有卡合部22R、22L。如上所述,这些卡合部22R、22L能够与记录介质90的边缘卡合,以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从第一面板部410的内表面分离。
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不同,在收容盒400,在第一面板部410形成有开口410a。开口410a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和该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区域。即,开口410a的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开口410a的另一部分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在本例中,开口410a从介质配置区域A的内侧向前方扩展。因此,记录介质90被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时,开口410a位于记录介质90的前边缘的下方。与可动片部30的片部32的宽度相同地,开口410a的宽度比介质配置区域A的宽度小。在开口410a的左右形成有前壁部23b。
收容盒400的外表面被上述薄膜61覆盖。与收容盒1相同地,位于薄膜61的相互相反侧的两个边缘61a分别贴附在第一面板部410的外表面和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参照图4)。薄膜61的其他部分没有贴附在第一面板部410、第二面板部40、连结壁部51。此外,如上所述,两个边缘61a的距离(在左右方向上薄膜61的宽度)与在关闭第一面板部4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状态下的第一面板部410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和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的距离对应。因此,在关闭第一面板部410和第二面板部40的状态下,薄膜61大致无间隙地与第一面板部410的外表面、连结壁部51的外表面、第二面板部40的外表面接触,开口410被薄膜61堵塞。因此,能够通过薄膜61降低收容盒400关闭时从收容盒400的外侧对记录介质90作用的力。此外,薄膜1具有可挠性。因此,在打开收容盒400时,薄膜61弯曲,能够从第一面板部410的外表面分离(参照图4)。
如上说明,收容盒400具有在内表面形成介质配置区域A的第一面板部410。第一面板部410具有抑制配置在介质配置区域A的记录介质90从其内表面分离的卡合部22R、22L。在第一面板部410形成有开口410a,该开口410a跨越地位于介质配置区域A和该介质配置区域A的外侧的区域。进一步地,在收容盒400的外表面贴附有薄膜61,该薄膜61具有可挠性,并且,在打开收容盒400的状态下,该薄膜61能够从第一面板部410分离。根据这样的收容盒400,用户通过将指尖伸入开口410a,能够将记录介质90容易地从收容盒400取出。此外,能够通过薄膜61保护配置在收容盒400内的记录介质90。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收容盒,用于收容便携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配置区域,其设置在所述收容盒的内表面,是用于配置所述记录介质的区域;
支承部,其形成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内,支承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
卡合部,其与支承部一起夹持所述记录介质的边缘,以抑制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内表面离开;
可动部,其形成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包含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区域的部分和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区域的外侧的区域的部分,以朝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凹陷的方式,相对所述卡合部和所述支承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位于比所述可动部更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在其端部与所述支承部相连,在所述端部向比所述支承部更低的位置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以其一侧的端部为起点,能够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倾斜,
所述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部分和具有比该第一部分大的宽度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的所述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以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为起点,能够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倾斜,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从该第一部分的所述端部延伸的细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伸出,作为所述卡合部而分别发挥作用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后退,
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后退被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卡合部,其分别作为所述卡合部发挥作用,隔着所述介质配置区域位于相互相反侧;
两个壁部,向所述两个卡合部相对的方向延伸,
所述两个壁部被配置为在与所述两个卡合部的相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并且,隔着所述介质配置区域位于相互相反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周壁部,该周壁部包括所述两个壁部,并且包围所述可动部和所述介质配置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为:向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伸出,并且能够使所述记录介质向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的面平行的一个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向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后退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限制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滑动的止挡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覆盖所述收容盒的外表面的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面板部,其具有设有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内表面;
第二面板部,其在关闭所述收容盒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面板部相对,
位于所述薄膜的相互相反侧的两个边缘分别贴附在所述第一面板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外表面,
所述薄膜的所述两个边缘的距离与在关闭所述第一面板部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面板部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的距离对应。

Claims (14)

1.一种收容盒,用于收容便携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表面,其具有介质配置区域,该介质配置区域是用于配置所述记录介质的区域;
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边缘卡合,以抑制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内表面分离;
可动部,其形成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移动,使该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内表面的其它部分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凹陷,
所述可动部跨越地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和该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支承部,该支持部形成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的部分,支承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支承部位于比所述可动部更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在其端部与所述支承部相连,在所述端部向比所述支承部更低的位置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以其一侧的端部为起点,能够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倾斜,
所述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部分和具有比该第一部分大的宽度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外侧的所述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以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为起点,能够向所述收容盒的外侧倾斜,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从该第一部分的所述端部延伸的细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伸出,作为所述卡合部而分别发挥作用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后退,
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后退被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卡合部,其分别作为所述卡合部发挥作用,隔着所述介质配置区域位于相互相反侧;
两个壁部,向所述两个卡合部相对的方向延伸,
所述两个壁部被配置为在与所述两个卡合部的相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并且,隔着所述介质配置区域位于相互相反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周壁部,该周壁部包括所述两个壁部,并且包围所述可动部和所述介质配置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为:向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伸出,并且能够使所述记录介质向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内侧的面平行的一个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向从所述介质配置区域后退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限制配置在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滑动的止挡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覆盖所述收容盒的外表面的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面板部,其具有设有所述介质配置区域的所述内表面;
第二面板部,其在关闭所述收容盒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面板部相对,
位于所述薄膜的相互相反侧的两个边缘分别贴附在所述第一面板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外表面,
所述薄膜的所述两个边缘的距离与在关闭所述第一面板部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面板部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和所述第二面板部的外表面的贴附位置的距离对应。
CN201180069629.6A 2011-01-26 2011-08-05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Active CN103459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4326 2011-01-26
JP2011014326 2011-01-26
PCT/JP2011/067964 WO2012101851A1 (ja) 2011-01-26 2011-08-05 可搬型記録媒体の収容ケー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269A true CN103459269A (zh) 2013-12-18
CN103459269B CN103459269B (zh) 2015-06-24

Family

ID=4658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9629.6A Active CN103459269B (zh) 2011-01-26 2011-08-05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8707B2 (zh)
EP (1) EP2669216B1 (zh)
JP (1) JP5611375B2 (zh)
CN (1) CN103459269B (zh)
WO (1) WO20121018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585A (zh) * 2019-09-17 2019-12-13 精密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卡包装容器及光盘包装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39573A1 (en) * 2014-08-05 2016-02-11 Robert J. Curnock Storage and protection case for thumb drives
US20160120053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Robert J. Curnock Storage and protection case for a thumb drive
JP1596065S (zh) * 2017-06-07 2018-01-29
EP3424841B1 (en) * 2017-07-05 2024-04-03 Reemtsma Cigarettenfabriken GmbH Package systems comprising a package and a humidifier
US10937463B1 (en) * 2019-12-30 2021-03-02 Comptake Technology Inc. Packaging tray for hard disk driv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26A (zh) * 1993-04-29 1995-03-15 维瓦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光盘存放盒
JPH07187273A (ja) * 1993-12-28 1995-07-25 Kokuyo Co Ltd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ケース
JP3079427U (ja) * 2001-02-05 2001-08-17 潤興企業有限公司 Dvdディスク片収納ケース
CN2447910Y (zh) * 2000-11-07 2001-09-12 李清茂 光碟储存盒
CN2462516Y (zh) * 2000-12-22 2001-11-28 信力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 压放式cd盘存放装置
CN1950909A (zh) * 2004-03-12 2007-04-1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盘片容纳体和信息提供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9427U (zh) * 1989-12-06 1991-08-13
US5690218A (en) * 1994-12-30 1997-11-25 William Gary McCamy Compact disc storage case
US5533615A (en) * 1994-12-30 1996-07-09 Mccamy; William G. Disc storage case
HK1029888A2 (en) * 2000-02-25 2001-03-30 Media State Group Ltd Data disc box
DE19918275A1 (de) * 1999-04-22 2000-11-02 Ursula Luckow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scheibenförmigen Informationsträgern
JP3073269U (ja) 2000-05-16 2000-11-14 株式会社メディックス ディスク収納ケース
US20020033348A1 (en) * 2000-05-18 2002-03-21 Flores Victorio T. Disc storage container
US20020100701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Mao-Yun Chiu DVD-holding case
JP2005502552A (ja) * 2001-09-10 2005-01-27 デュアルボックス・リミテッド ディスク状物品を保持するためのケース
DE20209379U1 (de) * 2002-06-17 2002-08-14 Foerster Fritz Aufbewahrungsbehälter für scheibenförmige Informationsträger
JP4027794B2 (ja) * 2002-12-27 2007-12-26 株式会社ジャス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円盤状記録媒体の収納ケース
GB2414468A (en) * 2004-05-29 2005-11-30 Dubois Ltd Security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n article
US20060196789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O'brien Patrick Tray for retaining a recording disc
US7757848B2 (en) * 2005-10-20 2010-07-20 Meadwestvaco Corporation Package with security featur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26A (zh) * 1993-04-29 1995-03-15 维瓦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光盘存放盒
JPH07187273A (ja) * 1993-12-28 1995-07-25 Kokuyo Co Ltd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ケース
CN2447910Y (zh) * 2000-11-07 2001-09-12 李清茂 光碟储存盒
CN2462516Y (zh) * 2000-12-22 2001-11-28 信力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 压放式cd盘存放装置
JP3079427U (ja) * 2001-02-05 2001-08-17 潤興企業有限公司 Dvdディスク片収納ケース
CN1950909A (zh) * 2004-03-12 2007-04-1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盘片容纳体和信息提供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585A (zh) * 2019-09-17 2019-12-13 精密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卡包装容器及光盘包装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18707B2 (en) 2016-08-16
JPWO2012101851A1 (ja) 2014-06-30
EP2669216A1 (en) 2013-12-04
US20130299369A1 (en) 2013-11-14
EP2669216B1 (en) 2019-12-25
JP5611375B2 (ja) 2014-10-22
EP2669216A4 (en) 2017-06-28
CN103459269B (zh) 2015-06-24
WO2012101851A1 (ja) 201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269A (zh) 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收容盒
CN102097117B (zh) 用于光盘驱动器中的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的电子装置
JP4643012B2 (ja) 切り離し可能なミニスマートカードをもつ携帯型データ記憶媒体
CN101562291B (zh) 连接器
US20200373097A1 (en) Key module
CN103178383A (zh) 连接部件
CN102034522B (zh) 卡锁结构
US20060262509A1 (en) Securing device
US20100159723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7153165B2 (en) Terminal-protective card connector
CN103531970A (zh) 卡连接器
US7833064B1 (en) Foolproof multi-card connector
CN101673556A (zh) 磁盘装置用坡道
KR100432205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장치
US7118387B2 (en) Socket
CN102403591A (zh) 卡连接器
CN201570630U (zh) 电连接器
JP2021024647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記憶担体の包装容器
US9379755B2 (en) Scored smart card
JP2013020809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KR200468433Y1 (ko) 카드 커넥터의 카드 삽입/방출 기구
CN100548009C (zh) 具备内置型电池的便携式终端的电池盖连接装置
CN202189921U (zh) 卡连接器
CN201038452Y (zh) 具有端子保护功能的插卡连接器
CN101958475A (zh) 卡缘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