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1054B -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1054B
CN103441054B CN201310431075.0A CN201310431075A CN103441054B CN 103441054 B CN103441054 B CN 103441054B CN 201310431075 A CN201310431075 A CN 201310431075A CN 103441054 B CN103441054 B CN 103441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fore
rear end
wave tube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10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1054A (zh
Inventor
何超
王曙光
郭锐
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ogu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ogu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ogu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ogu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310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1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1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1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1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1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本发明行波管收集极采用四级降压结构,包括筒状的外壳、收集极引线柱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第四收集极;所述第一收集极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紧随第一收集极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焊接在外壳上,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中留有供收集引线通过的通道,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收集极,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能够满足空间行波管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电真空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一种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在某些场合,行波管有较高的效率要求,比如在卫星上,空间行波管是航天有效载荷系统主要的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广泛用于通信导航转发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等里面,因此,对空间行波管的要求是效率高、寿命长、可靠性高,这是因为卫星上可供的电源功率有限,80%~90%的能量用于行波管,因此要求空间行波管有尽可能高的效率,以节省星上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行波管尤其是空间行波管的总效率,为了提高行波管的总效率,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四级降压收集极,通过所述结构的收集极回收互作用后的电子注的剩余能量。通过所述结构的收集极加强对互作用后的电子径向速度分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包括筒状的外壳、收集极引线柱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第四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引线柱包括收集极引线和绝缘子,所述收集极引线柱设置于外壳的端面上,所述收集极多级依次降压用于收集行波管互作用后的电子注,所述第一收集极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紧随第一收集极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焊接在外壳上,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中留有供收集引线通过的通道;
所述第一收集极为中空的筒状腔体,所述第一收集极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互作用后电子注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小于互作用后电子注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二收集极包括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一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一收集极和第二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所述第三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三收集极包括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二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二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二收集极和第三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所述第四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四收集极包括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三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三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为封闭端面,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所述外壳、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均由无氧铜制成。
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其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表面镀铂金。
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所述的收集极介质材料是氧化铍陶瓷。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收集极,在2.47GHz时总效率可达到64.65%,若考虑其他因素(趋肤效益等)保留一定的余量,将输出功率×0.85作为实际输出功率,总效率可以达到61.75%;在2.49GHz时总效率可以达到65.4%,若考虑其他因素(趋肤效益等)保留一定的余量,将输出功率×0.85作为实际输出功率,总效率可以达到62.47%;在2.51GHz时总效率可以达到64.25%,若考虑其他因素(趋肤效益等)保留一定的余量,将输出功率×0.85作为实际输出功率,总效率可以达到61.36%,能够满足空间行波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行波管收集极结构示意图;
图2行波管收集极计算结果示意图;
在图1中,1、外壳,2、行波管慢波结构,3、第一收集极,4、第二收集极,5、第三收集极,6、第四收集极,7、收集极引线柱,8、绝缘子,9、收集极引线,10、收集极介质材料,11、第一收集极的通道口,12、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3、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4、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5、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6、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7、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8、第二收集极的通道口,19、第三收集极的通道口,20、第四收集极的通道口。
具体实施例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包括筒状的外壳1、收集极引线柱7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3、第二收集极4、第三收集极5、第四收集极6;所述收集极引线柱7包括收集极引线9和绝缘子8,所述收集极引线柱7设置于外壳1的端面上,所述收集极多级依次降压用于收集行波管互作用后的电子注,所述第一收集极3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2、紧随第一收集极3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4、第三收集极5和第四收集极6,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10,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10焊接在外壳1上,所述部分收集极介质材料10中留有供收集引线9通过的通道;
所述第一收集极3为中空的筒状腔体,所述第一收集极3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2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互作用后电子注通过的通道口11,所述通道口径小于互作用后电子注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4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二收集极4包括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2和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3,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2伸入第一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2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18,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3的口径大于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2的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2与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3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3焊接在第一收集极3和第二收集极4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10上;
所述第三收集极5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三收集极5包括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4和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5,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4伸入第二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4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19,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二收集极的通道口18,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5的口径大于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4的口径,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4与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5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5焊接在第二收集极4和第三收集极5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10上;
所述第四收集极6为筒状腔体,所述第四收集极6包括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6和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7,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6伸入第三收集极5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6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20,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三收集极5的通道口19,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7的口径大于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6的口径,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16与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7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7为封闭端面,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17焊接在第三收集极5和第四收集极6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10上。

Claims (4)

1.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包括筒状的外壳、收集极引线柱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第四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引线柱包括收集极引线和绝缘子,所述收集极引线柱设置于外壳的端面上,所述收集极多级依次降压用于收集行波管互作用后的电子注,所述第一收集极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紧随第一收集极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焊接在外壳上,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中留有供收集引线通过的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极为中空的筒状腔体,所述第一收集极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互作用后电子注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小于互作用后电子注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二收集极包括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一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一收集极和第二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所述第三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三收集极包括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二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二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二收集极和第三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所述第四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四收集极包括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三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三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为封闭端面,所述第四收集极焊接在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均由无氧铜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表面镀铂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是氧化铍陶瓷。
CN201310431075.0A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Active CN103441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1075.0A CN103441054B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1075.0A CN103441054B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1054A CN103441054A (zh) 2013-12-11
CN103441054B true CN103441054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69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1075.0A Active CN103441054B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1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6792A (zh) * 2017-08-15 2017-11-03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收发器
CN111916322B (zh) * 2020-08-28 2021-07-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偏转磁场的多级降压收集极
CN112756825B (zh) * 2021-01-12 2022-03-25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辐冷型空间行波管收集极引线高可靠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079B1 (en) * 1997-10-06 2001-03-27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ircumferentially-segmented collector usable with a TWT
CN201153099Y (zh) * 2007-12-28 2008-11-19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用于微波管的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
CN101944467A (zh) * 2010-09-06 2011-01-12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CN201758111U (zh) * 2010-02-09 2011-03-09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结构
CN102110564A (zh) * 2009-12-24 2011-06-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
CN202076224U (zh) * 2011-05-20 2011-12-14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波功率模块的行波管结构
CN203491210U (zh) * 2013-09-22 2014-03-19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0132A1 (de) * 2012-01-10 2013-07-11 Thales Air Systems & Electron Devices Gmbh Auffänger für eine Wanderfeldröhre und Wanderfeldröhre mit einem solchen Auffäng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079B1 (en) * 1997-10-06 2001-03-27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ircumferentially-segmented collector usable with a TWT
CN201153099Y (zh) * 2007-12-28 2008-11-19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用于微波管的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
CN102110564A (zh) * 2009-12-24 2011-06-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
CN201758111U (zh) * 2010-02-09 2011-03-09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结构
CN101944467A (zh) * 2010-09-06 2011-01-12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CN202076224U (zh) * 2011-05-20 2011-12-14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波功率模块的行波管结构
CN203491210U (zh) * 2013-09-22 2014-03-19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1054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1054B (zh)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CN106803473B (zh) 一种0.34THz行波管
CN112885681B (zh) 一种双端发射阴极结构的相对论磁控管
CN103516327B (zh) 高功率同轴结构过模表面波振荡器及太赫兹波产生方法
CN203491210U (zh)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
CN201717232U (zh) 一种用于l波段空间行波管的慢波结构
US2752523A (en) Electron discharge apparatus
CN202076224U (zh) 一种用于微波功率模块的行波管结构
CN103354199B (zh) 一种加脊微带线平面慢波结构
CN105261541B (zh) 高功率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CN103050356B (zh) 大功率毫米波与太赫兹波信号倍频装置
CN105719925B (zh) 一种高频段磁绝缘线振荡器
Ju et al. An improved X-band magnetically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oscillator
CN103247503A (zh) 一种太赫兹级联行波管倍频器件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5470074B (zh) 一种磁绝缘线振荡器
CN104952676A (zh) 一种内置内导体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输出腔
CN103632909B (zh) 级联高频结构的双电子注太赫兹波辐射源
CN104835707A (zh) 一种宽带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CN204696070U (zh) 一种内置内导体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输出腔
CN104599924B (zh) 一种多级互作用系统螺旋线行波管
CN205319119U (zh) 一种磁绝缘线振荡器
CN201758111U (zh) 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结构
CN102054644B (zh) 一种起伏状波导慢波结构
CN206546809U (zh) 一种0.34THz行波管
CN203260549U (zh) 一种微带线慢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