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7281A -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7281A
CN103437281A CN2013103119709A CN201310311970A CN103437281A CN 103437281 A CN103437281 A CN 103437281A CN 2013103119709 A CN2013103119709 A CN 2013103119709A CN 201310311970 A CN201310311970 A CN 201310311970A CN 103437281 A CN103437281 A CN 103437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emergency
sedimentation tank
horizontal sedimentation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19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颖
李定策
杨帆
欧阳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NA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103119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7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7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本发明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是由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三部分组成,分流池2的污水处理出水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污水处理出水管3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浮球阀6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3关闭,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由虹吸管10连接,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实现了降雨时桥面径流的前期污水和后期雨水分别处理,处理效果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建设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立交桥、高架桥、跨河桥梁建设起来。如果在桥面上不设置收集处理以及应急系统,一方面,车辆排放尾气中所携带的污染物在路面沉积、汽车轮胎磨损的微粒、车架上粘带的泥土、车辆制动时散落的污染物以及车辆运行不佳时泄露的油量,都会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进入道路的排水系统,并最终排入地表水体;另一方面,运载各类危险品和有毒有害物品的车辆,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可能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桥梁泄水孔流入桥下水域,造成水域污染。可见,亟需一种可靠的桥面径流收集利用装置,特别是在跨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以克服上述不足对环境带来的风险。
专利(申请)200910183156.7 -桥面径流的组合式处理工艺及其装置、201020134798.6 -多功能桥面径流串联处理装置、201220295304.1-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201020501331-一种桥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等等专利(申请)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以上技术尽管设置了桥面收集系统,但处理系统或应急系统设计简单。具体体现在:基本具有沉淀和隔油功能,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物理处理,兼具事故缓冲功能,但仅能对前期雨水进行简单物理沉淀处理,特别对于雨量较大的后期雨水,由于桥面径流全部收集于管道中,且桥面和地面一般高差较大,从而流入沉淀池的瞬时流速和流量较大,会导致池底沉积的大量污染物再次出现返浑浊现象,并连同上层的油污溢流至周围环境水体中,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沉淀池不能及时排空,发生事故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事故水;有的技术采用了氧化塘或人工湿地,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措施,能对桥面径流的物质进行物理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多层次深度处理;但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较大,而在桥面下,难以有足够的空间形成成熟的氧化塘和人工湿地,且其出水为溢流出水形式,对于事故水难以起到缓冲蓄积作用。
总的来说,一方面,以上现有技术均未针对桥面径流前期污染性大,后期污染性小,后期径流可以直接排放这一特征进行分段处理,而是对所有的径流水采用一种处理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处理能力浪费,占地过大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难以发挥事故应急的功能,有些路面径流收集处理工程虽然设置了单独应急系统,但发生事故需要打开进入事故池的阀门,同时关闭其他支路阀门,从而产生的问题是难以及时在危险物未扩散前采取应急措施。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适合径流污染特性、无外加电力全重力自动控制、占地少、处理能力强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径流污染特性、占地少、处理能力强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高至低水位连接的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三部分组成,所述分流池2上设置有进水管1,前期污水处理出水管3和后期雨水出水管4,分流池2内设置有分流池溢流堰5,分流池溢流堰5高度低于分流池2外沿,分流池2的污水处理出水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污水处理出水管3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浮球阀6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3关闭,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由虹吸管10连接,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高于虹吸管10的最高点。
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
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隔油板13,隔油板13的设置垂直于平流沉淀池14中的污水水流方向,固定在与平流沉淀池14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的两面墙壁上。隔油板13下方距离平流沉淀池14底面有一定距离,形成过水通道,隔油板13上方超出平流沉淀池14最高水位一定高度。
较佳地,所述调节-应急池7底部设置放空阀12。
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底部设置放空阀18。
较佳地,所述虹吸管10上设置有阀门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实现了降雨时桥面径流的前期污水和后期雨水分别处理,采用三级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组成缓冲系统,并运用虹吸管流速平缓稳定的特性,大幅降低了降雨时落差造成的冲力,消除了返混现象,使得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大大提高。前期桥面径流进入调节-应急池7,而后期桥面径流水质接近降水水质,浮球阀关闭后,直接经分流池2由后期桥面径流出水管4直接排入边沟,进入到周围环境水体,减小了污水处理负荷。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了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以及隔油板13,从而使得平流沉淀池14具有隔油功能,同时进出水流均匀缓慢,更加避免对池中水流的扰动。特别是,在发生应急事故的径流处理中,本系统无需电力,因虹吸现象的发生需要调节-应急池7的水位达到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0,保证了在调节-应急池7的一定储存事故径流的容量,不会使毒、害污染径流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流程图;
图2为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3为调节-应急池与平流沉淀池剖立面图;
图4为分流池平面图;图5为分流池A-A剖视图;
图6为分流池B-B剖视图;
图7为虹吸管示意图;
图8 平流沉淀池溢流堰细部示意图;
图9为桥梁下水管部分示意图;
图中:1、分流池进水管,2、分流池,3、前期污水径流管,4、后期污水径流管,5、分流池溢流堰,6、浮球阀,7、调节-应急池,8、阀门井,9、溢流槽,10、虹吸管,11、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2、调节-应急池放空阀,13、隔油板,14、平流沉淀池,15平流沉淀池输出管,16、溢流堰挡板,17、虹吸管阀门,18、平流沉淀池放空阀,19、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20、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1、溢流堰设计水位线,22、桥面泄水管,23、横向收集管,24、竖向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某大桥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为例进行说明。某大桥为双向六车道,桥长为120m,桥宽为30m,即汇水面积F=120×30=3600 m2,设计前期污水径流W1=汇水面积F×降雨厚度α=3600×0.01=36 m3(降雨厚度α取为1cm),桥面收集管道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设计,计算出分流池进水管1管径为400mm,桥面径流收集流量为420m3/h,设计使用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工艺1套。如图所示,桥梁下水管包括横向收集管23,连接相邻桥面泄水管道22,使桥面径流的水汇集到竖向收集管24,而竖向收集管24与桥面下的分流池进水管1相连接,从而使得桥面径流汇入桥面径流处理与应急系统中。
前期污水径流W1(m3),即由收集管汇集的水总量;设计事故应急径流量W2(m3),是指发生事故时需要收集容纳的事故水体积,参照高速公路危险物品运输货车运输量一般取值为:30~60m3,本工程实施例选取W2为36 m3。
调节-应急池7设计最大收集水位线19即为浮球阀关闭,是根据设计初期径流量W1与事故应急径流量W2之和设计,即达到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调节-应急池7的储存的水量=设计前期污水径流W1+设计事故应急径流量W2,调节-应急池7的尺寸为长:宽:高=6m:6m:2.3m,其中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0高度为1 m(收集前期污水径流量为36 m3),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为2 m(调节-应急池总收集量W1+W2为72 m3),超高高度为0.3m。
分流池2的设计参照《合流制系统污水截流井设计规程》(CECS 91:97),内部尺寸为长:宽:高=1m:1m:1.3m,分流池溢流堰5的高度为0.8m,前期污水径流管3管径为350mm,后期污水径流管4管径为400mm。
分流池2连接进水管1,前期污水径流管3和后期污水径流管4,池内设置有分流池溢流堰5,分流池溢流堰5高度低于分流池2外沿,分流池2的前期污水径流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前期污水径流管3的通道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设置在前期污水径流管3末端与调节-应急池7相接的位置,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浮球阀6自动执行关闭动作,将前期污水径流管3关闭,分流池2内水位上升并超过分流池溢流堰5流入后期污水径流管4,从而实现前期污水径流与后期雨水径流分流。
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虹吸管10设计高度位置为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0,即虹吸管10的设定高度h1为1m。反推虹吸管出水流量Q1,根据虹吸原理,在两液位高度确定的情况下,即流速为相对恒定,虹吸管10的管径的大小可根据调节-应急池7需要的放空时间(一般取为≥3h)计算出虹吸管截面积,本应用取放空时间为3h计算出需要两组直径为40mm的虹吸管10。
平流沉淀池14,采用平行推流式设计,整体呈长方形结构,长宽比参照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长宽比不宜小于4,长不宜大于60 m,取表面负荷为0.6 m3/(m2·h)),则平流沉淀池14有效面积=虹吸管最大瞬时出水流量/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18.8/0.6=30 m2,长:宽:高=12 m×2.5 m×1.3m。
平流沉淀池14中同时设置了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以及隔油板13,溢流堰11设置目的为虹吸管10流入的污水能均匀地在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中经挡板16布水,从而使平流沉淀池14良好运作,达到较好的沉淀效果,隔油板13的设置目的是使得平流沉淀池14兼具隔油功能。隔油板13的设置垂直于平流沉淀池14中的污水水流方向,固定在与平流沉淀池14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的两面墙壁上。隔油板13下方距离平流沉淀池14底面有一定距离,形成过水通道,隔油板13上方超出平流沉淀池14最高水位一定高度,使得油类等悬浮物能被截留在平流沉淀池14的内而难以下沉通过过水通道流出。
本实施例中,调节-应急池7的初期污水径流设计进水流量等于桥面径流收集流量为420 m3/h,采用本专利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后流沉淀池14的有效面积为30 m2,相较以往的不使用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单独设置平流沉淀池,达到同样的负荷能力需要占地700 m2,可见,采用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后使得平流沉淀池占地面积减少96%!经检测,本工程进水悬浮物浓度为200mg/L,出水能达到30mg/L以下!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有两种工作状态:以处理常规桥面径流污染物为主的常规降雨处理状态、发生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泄露的应急事故处理状态。
常规降雨处理状态时,由于前期降雨形成径流的冲刷作用,桥面径流具有期污染较为严重,后期径流较为清洁的特点,本系统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前期降水加以收集于调节-应急池7,主要过程如下:前期径流由分流池进水管1流经分流池2,由于调节-应急池7此时是空的,浮球阀6为打开状态,污水由分流池2进入调节-应急池7,此后调节-应急池7中水位不断上升,当水位达到或超过虹吸管10的最高点时,虹吸管自动启动并形成“自吸泵”,此后只要调节-应急池7内水位未达到虹吸管10的进水口,调节-应急池7中的污水就以一定的流量经溢流堰挡板16均匀布水流入沉淀池14,由于虹吸管的流量远小于出水口3的流量,当降雨继续时,调节-应急池7的水位仍不断上涨,当调节-应急池7的水位达到浮球阀动作水位时,出水口3关闭,此时,前期污水收集完毕,分流池2被注满,后期污水直接经分流池2由后期桥面径流出水管4直接排入边沟,进入到周围环境水体。维护人员通过控制虹吸管阀门17开放的大小,可以调节调节-应急池7中污水进入平流沉淀池14流量和流速。当降雨过程结束后,虹吸管将在较长时间,一般为数小时到几天内,将调节-应急池7中的污水吸取到平流沉淀池14中。在平流沉淀池中,污水得以沉淀或进行进一步的人工介入处理、排放。
当系统处于应急事故处理状态时,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泄露在桥梁路面上形成径流,由于事故发生污水的量较小,如前所述的过程,如果污水量未达到虹吸管顶部位置时,所有污水就收集到调节-应急池7中,以便进行处理,如果事故发生污水的量稍大,由于虹吸管10上设置有阀门17,工作人员及时介入,关闭虹吸管阀门17,使事故污水储存在调节-应急池7中。在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调节-应急池7与平流沉淀池14沉积的颗粒污染物不断累积,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当系统需要维护时,可通过设置的放空阀12排空开启清污。

Claims (6)

1.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高至低水位连接的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三部分组成,所述分流池(2)上设置有进水管(1),前期污水处理出水管(3)和后期雨水出水管(4),分流池(2)内设置有分流池溢流堰(5),分流池溢流堰(5)高度低于分流池(2)外沿,分流池(2)的污水处理出水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污水处理出水管(3)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浮球阀(6)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3)关闭,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由虹吸管(1)(0)连接,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高于虹吸管(10)的最高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隔油板(13),隔油板(13)的设置垂直于平流沉淀池(14)中的污水水流方向,固定在与平流沉淀池(14)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的两面墙壁上,隔油板(13)下方距离平流沉淀池(14)底面有一定距离,形成过水通道,隔油板(13)上方超出平流沉淀池(14)最高水位一定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应急池(7)底部设置放空阀(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14)底部设置放空阀(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0)上设置有阀门(17)。
CN2013103119709A 2013-07-24 2013-07-24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Pending CN103437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19709A CN103437281A (zh) 2013-07-24 2013-07-24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19709A CN103437281A (zh) 2013-07-24 2013-07-24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281A true CN103437281A (zh) 2013-12-11

Family

ID=4969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19709A Pending CN103437281A (zh) 2013-07-24 2013-07-24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728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690A (zh) * 2014-02-27 2015-09-02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桥面径流处理与应急系统
CN107244762A (zh) * 2017-04-28 2017-10-13 北京工业大学 桥面径流污染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268435A (zh) * 2017-07-19 2017-10-20 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疏通管道堵塞且具有防水功能的桥梁
CN111719422A (zh) * 2020-07-14 2020-09-29 陈柯柯 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6151B1 (ko) * 2006-05-26 2007-05-10 홍석희 교량용 오일 및 우폐수 분리배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일우폐수 처리방법
CN201722609U (zh) * 2010-07-08 2011-01-2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桥梁路面径流过滤净化装置
CN102354180A (zh) * 2011-08-03 2012-02-15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敏感水体桥梁段危险化学品泄漏监控及应急处理系统
CN102381805A (zh) * 2011-08-03 2012-03-21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雨水径流的综合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2449963U (zh) * 2012-02-20 2012-09-26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桥面径流的处理系统
CN102720128A (zh) * 2012-06-22 2012-10-10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
CN203383144U (zh) * 2013-07-24 2014-01-08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6151B1 (ko) * 2006-05-26 2007-05-10 홍석희 교량용 오일 및 우폐수 분리배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일우폐수 처리방법
CN201722609U (zh) * 2010-07-08 2011-01-2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桥梁路面径流过滤净化装置
CN102354180A (zh) * 2011-08-03 2012-02-15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敏感水体桥梁段危险化学品泄漏监控及应急处理系统
CN102381805A (zh) * 2011-08-03 2012-03-21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雨水径流的综合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2449963U (zh) * 2012-02-20 2012-09-26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桥面径流的处理系统
CN102720128A (zh) * 2012-06-22 2012-10-10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
CN203383144U (zh) * 2013-07-24 2014-01-08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海燕: "高速公路桥面径流处理方法的探讨",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690A (zh) * 2014-02-27 2015-09-02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桥面径流处理与应急系统
CN107244762A (zh) * 2017-04-28 2017-10-13 北京工业大学 桥面径流污染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244762B (zh) * 2017-04-28 2023-08-15 北京工业大学 桥面径流污染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268435A (zh) * 2017-07-19 2017-10-20 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疏通管道堵塞且具有防水功能的桥梁
CN107268435B (zh) * 2017-07-19 2019-04-19 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疏通管道堵塞且具有防水功能的桥梁
CN111719422A (zh) * 2020-07-14 2020-09-29 陈柯柯 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
CN111719422B (zh) * 2020-07-14 2022-08-12 陈柯柯 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0860B1 (ko)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인공습지형 비점오염원 저감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863021B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4631610B (zh) 一种雨水颗粒分离及调蓄系统
CN102381805B (zh) 一种雨水径流收集及净化系统
CN102182242A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104612237A (zh) 雨洪调控系统
CN101967841A (zh) 一种在市政管网系统中实现初期雨水截流的方法及装置
KR101096768B1 (ko) 빗물이용장치
CN109179890B (zh) 城市管网溢流污水调蓄分质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5804200B (zh) 一种分片截流在线处理排放系统
CN103437281A (zh)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CN203383144U (zh)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CN106013388B (zh) 市政雨水处理系统
CN1923721A (zh)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生态处理方法
CN111535416B (zh) 基于延时调节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的系统和工艺
CN111851691B (zh) 海绵城市市政雨水调蓄分流系统
CN105152472B (zh) 一种雨水入河污染控制的渗透型生态堤岸
CN109836017A (zh) 一种居民小区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CN105239659A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Zubala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optimisation of a large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an area at a risk of erosion
CN105064274B (zh) 蓄排一体化箱式驳岸
CN202466779U (zh) 一种生态滞留塘
CN100384749C (zh) 自调节干湿交替并行运行水槽装置
CN102515422B (zh) 一种水源保护地公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装置
CN105804199A (zh) 一种一般水质雨水的低影响治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