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2542A -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32542A CN103432542A CN2013103407848A CN201310340784A CN103432542A CN 103432542 A CN103432542 A CN 103432542A CN 2013103407848 A CN2013103407848 A CN 2013103407848A CN 201310340784 A CN201310340784 A CN 201310340784A CN 103432542 A CN103432542 A CN 1034325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rhizoma
- standby
- fried
- slow f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水蛭、人参、蕲蛇、当归、川芎、川连、羌活、防风、元参、藿香、白芷、云苓、麻黄、天麻、萆薢、片子黄、甘草、肉桂、白蔻仁、首乌、琥珀、黄芪、大黄、草蔻仁、雄鼠粪、熟地、穿山甲、全虫、威灵仙、葛根、桑寄生、北细辛、赤芍、乌药、青皮、文术、僵蚕、乳香、没药、辰砂、骨碎补、香附、天竺黄、制附片、生龟板、沉香、母丁香、胆星、红花、犀角、厚朴、地龙、广木香、冰皮、牛黄、血竭、生姜为原料,经过浸泡、火炒、粉碎、混合等步骤制成。本发明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理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中风的发生,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目前,全民生活水平提高,该病也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预后不佳,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较为关注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本病的治疗手段都是以发病后抢救生命为原则,无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后遗症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临床常用的方法有静脉输液、针灸、后期功能训练、口服偏瘫复原丸、华佗再造丸等药物,因病情重,疗程长,效果不理想,以致很多患者长期摆脱不了拐杖和人员侍候,給患者带来精神的伤害和金钱的损失,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这样的患者。目前,本病已被列为继癌症、心脏病之后的第3大杀手,病死率和病残率居高不下,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和越来越多的一生所关注,但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降低本病的发生率和后遗症的治疗。
本病的发生,主要因素在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髓、蒙蔽清窍,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补维系的危机症候。
中风的发生,病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是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种,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根本。此六端再在一定诱因下,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发病。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在本病发生率的增加,提供一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康复率,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的能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纯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水蛭35~45、人参15~25、蕲蛇25~35、当归15~25、川芎15~25、川连15~25、羌活15~25、防风15~25、元参15~25、藿香17~23、白芷17~23、云苓17~23、麻黄17~23、天麻17~23、萆薢17~23、片子黄17~23、甘草17~23、肉桂17~23、白蔻仁17~23、首乌17~23、琥珀17~23、黄芪17~23、大黄17~23、草蔻仁17~23、雄鼠粪17~23、熟地17~23、穿山甲13~17、全虫20~30、威灵仙20~30、葛根20~30、桑寄生20~30、北细辛8~12、赤芍8~12、乌药8~12、青皮8~12、文术8~12、僵蚕8~12、乳香8~12、没药8~12、辰砂8~12、骨碎补8~12、香附8~12、天竺黄8~12、制附片8~12、生龟板8~12、沉香8~12、母丁香8~12、胆星8~12、红花6~10、犀角8~12、厚朴4~6、地龙4~6、广木香3~5、冰皮2~5、牛黄2~5、血竭2~4、生姜12~18。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清洗干净,其中水蛭、蕲蛇分别用酒20g浸泡1小时,用中火炒至微黄,然后晒干备用;
2)人参、元参、川芎、防风、大黄、骨碎补分别用酒20g浸泡半小时,将人参、防风、骨碎补用文火炒至微黄;元参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3分钟;川芎用文火炒至微黑、大黄炒至焦黄备用;
3)当归、川连、羌活、威灵仙分别用酒30g浸泡15分钟,当归用文火炒至微黄;川连、羌活炒至焦黄,威灵仙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4)乌药用酒10g浸泡10分钟,文火炒至微黄晒干备用;
5)香附用酒15g浸泡20分钟文火炒干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6)藿香、白芷、云苓、麻黄、天麻、萆薢文火炒至微黄备用;
7)片子黄文火炒至焦黄备用;
8)甘草、黄芪文火炒至微黄后,放入5g蜂蜜加10g水的稀释液中继续炒至中黄,晒干备用;
9)僵蚕、赤芍用文火炒至微黑备用;葛根文火炒至微黄备用;青皮用麸拌炒至发黑备用;文术用土拌炒至焦黄备用;
10)首乌用料豆水100g浸泡1小时,蒸1小时,晒1天,重复9次,然后晒干备用;
11)穿山甲用文火炒至微黄时加入麻油10g炒至麻油被甲珠吸收晒干备用;红花用酒20g浸泡半小时烘干备用;
12)将上述全部晒干后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粉碎后细粉一倍量的蜂蜜调匀,灭菌消毒,制成蜜丸。
本发明中:水蛭、穿山甲、红花、姜黄、乳、没、文术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犀角清新定惊;天麻、僵蚕、全虫、地龙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散结利尿;冰片开窍醒神;人身、黄芪、当归、熟地、补气养血;麻黄、防风、羌活、葛根、生姜解表祛风;川连、大黄清热解毒;灵仙、寄生通经祛湿,补肝肾,强筋骨;厚朴、萆薢、白蔻、草蔻燥湿,行气,温中;附子、肉桂、细辛、丁香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经散寒;青皮、木香、香附、乌药、沉香疏肝理气,温肾纳气;胆星息风定惊;龟板滋阴补阳,益肾健骨;血竭活血散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甘草补脾润肺,缓和诸药,能缓和附子之热,大黄、黄连之寒,与参、地、归、芪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众药合力,起到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强筋健骨、平肝潜阳、通络止痉的作用,使药效显著而持久,可广泛用于预防中风以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为表明本药物对预防中风的发生以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提供80例患者用药,临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32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3个多月。其中未发生中风但有症状(包括三高、头晕、头懵、手足麻木、全身疲乏、精神不振等)35例,每年定期两个疗程静脉输液,(一个疗程10-15天),同时长期口服药物为主;中风后遗症45例,每年定期两次静脉输液33例,两次以上12例,同时长期口服药物,针灸15例,功能训练3例。他们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降纤酶、红花、丁咯地尔、辛伐他丁、舒降脂、偏瘫复原丸等等。
二:诊断标准:
排除症(羊角风)、厥证(昏厥、晕厥)、痉证(抽风、惊风),凡昏迷时伴口眼斜、半身不遂,清醒后有后遗症者均可诊断为中风。
三:治疗方案:
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一丸(6g),每日2次,饭后2小时生姜水送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初期,有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一个疗程以后,随着症状的消失可陆续停用其他药品。
四: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用药6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有效:用药6个疗程后症状缓解。
无效:用药6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变。
五:疗效分析:
1:治疗结果
本发明药物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结果疗效
六: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七:结论:
本发明药物预防中风形成以及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总有效率达100%,表明本发明药物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巫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对预防和治疗中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对同等症候的心脏病和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重量份称取原料: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水蛭35g、人参15g、蕲蛇25g、当归15g、川芎15g、川连15g、羌活15g、防风15g、元参15g、藿香17g、白芷17g、云苓17g、麻黄17g、天麻17g、萆薢17g、片子黄17g、甘草17g、肉桂17g、白蔻仁17g、首乌17g、琥珀17g、黄芪17g、大黄17g、草蔻仁17g、雄鼠粪17g、熟地17g、穿山甲13g、全虫20g、威灵仙20g、葛根20g、桑寄生20g、北细辛8g、赤芍8g、乌药8g、青皮8g、文术8g、僵蚕8g、乳香8g、没药8g、辰砂8g、骨碎补8g、香附8g、天竺黄8g、制附片8g、生龟板8g、沉香8g、母丁香8g、胆星8g、红花6g、犀角8g、厚朴4g、地龙4g、广木香3g、冰皮2g、牛黄2g、血竭2g、生姜12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清洗干净,其中水蛭、蕲蛇分别用酒20g浸泡1小时,用中火炒至微黄,然后晒干备用;
2)人参、元参、川芎、防风、大黄、骨碎补分别用酒20g浸泡半小时,将人参、防风、骨碎补用文火炒至微黄;元参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3分钟;川芎用文火炒至微黑、大黄炒至焦黄备用;
3)当归、川连、羌活、威灵仙分别用酒30g浸泡15分钟,当归用文火炒至微黄;川连、羌活炒至焦黄,威灵仙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4)乌药用酒10g浸泡10分钟,文火炒至微黄晒干备用;
5)香附用酒15g浸泡20分钟文火炒干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6)藿香、白芷、云苓、麻黄、天麻、萆薢文火炒至微黄备用;
7)片子黄文火炒至焦黄备用;
8)甘草、黄芪文火炒至微黄后,放入5g蜂蜜加10g水的稀释液中继续炒至中黄,晒干备用;
9)僵蚕、赤芍用文火炒至微黑备用;葛根文火炒至微黄备用;青皮用麸拌炒至发黑备用;文术用土拌炒至焦黄备用;
10)首乌用料豆水100g浸泡1小时,蒸1小时,晒1天,重复9次,然后晒干备用;
11)穿山甲用文火炒至微黄时加入麻油10g炒至麻油被甲珠吸收晒干备用;红花用酒20g浸泡半小时烘干备用;
12)将上述全部晒干后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粉碎后细粉一倍量的蜂蜜调匀,灭菌消毒,制成蜜丸。
实施例2:
按照重量称取原料: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水蛭45g、人参25g、蕲蛇35g、当归25g、川芎25g、川连15g、羌活15g、防风15g、元参15g、藿香17g、白芷17g、云苓17g、麻黄17g、天麻17g、萆薢17g、片子黄23g、甘草23g、肉桂23g、白蔻仁23g、首乌23g、琥珀23g、黄芪23g、大黄23g、草蔻仁23g、雄鼠粪23g、熟地23g、穿山甲17g、全虫30g、威灵仙30g、葛根30g、桑寄生30g、北细辛12g、赤芍12g、乌药12g、青皮12、文术12g、僵蚕12g、乳香12g、没药12g、辰砂12g、骨碎补12g、香附12g、天竺黄12g、制附片12g、生龟板12g、沉香12g、母丁香12g、胆星12g、红花10g、犀角12g、厚朴6g、地龙6g、广木香5g、冰皮5g、牛黄5g、血竭4g、生姜18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清洗干净,其中水蛭、蕲蛇分别用酒20g浸泡1小时,用中火炒至微黄,然后晒干备用;
2)人参、元参、川芎、防风、大黄、骨碎补分别用酒20g浸泡半小时,将人参、防风、骨碎补用文火炒至微黄;元参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3分钟;川芎用文火炒至微黑、大黄炒至焦黄备用;
3)当归、川连、羌活、威灵仙分别用酒30g浸泡15分钟,当归用文火炒至微黄;川连、羌活炒至焦黄,威灵仙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4)乌药用酒10g浸泡10分钟,文火炒至微黄晒干备用;
5)香附用酒15g浸泡20分钟文火炒干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6)藿香、白芷、云苓、麻黄、天麻、萆薢文火炒至微黄备用;
7)片子黄文火炒至焦黄备用;
8)甘草、黄芪文火炒至微黄后,放入5g蜂蜜加10g水的稀释液中继续炒至中黄,晒干备用;
9)僵蚕、赤芍用文火炒至微黑备用;葛根文火炒至微黄备用;青皮用麸拌炒至发黑备用;文术用土拌炒至焦黄备用;
10)首乌用料豆水100g浸泡1小时,蒸1小时,晒1天,重复9次,然后晒干备用;
11)穿山甲用文火炒至微黄时加入麻油10g炒至麻油被甲珠吸收晒干备用;红花用酒20g浸泡半小时烘干备用;
12)将上述全部晒干后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粉碎后细粉一倍量的蜂蜜调匀,灭菌消毒,制成蜜丸。
Claims (2)
1.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水蛭35~45、人参15~25、蕲蛇25~35、当归15~25、川芎15~25、川连15~25、羌活15~25、防风15~25、元参15~25、藿香17~23、白芷17~23、云苓17~23、麻黄17~23、天麻17~23、萆薢17~23、片子黄17~23、甘草17~23、肉桂17~23、白蔻仁17~23、首乌17~23、琥珀17~23、黄芪17~23、大黄17~23、草蔻仁17~23、雄鼠粪17~23、熟地17~23、穿山甲13~17、全虫20~30、威灵仙20~30、葛根20~30、桑寄生20~30、北细辛8~12、赤芍8~12、乌药8~12、青皮8~12、文术8~12、僵蚕8~12、乳香8~12、没药8~12、辰砂8~12、骨碎补8~12、香附8~12、天竺黄8~12、制附片8~12、生龟板8~12、沉香8~12、母丁香8~12、胆星8~12、红花6~10、犀角8~12、厚朴4~6、地龙4~6、广木香3~5、冰皮2~5、牛黄2~5、血竭2~4、生姜12~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清洗干净,其中水蛭、蕲蛇分别用酒20g浸泡1小时,用中火炒至微黄,然后晒干备用;
2)人参、元参、川芎、防风、大黄、骨碎补分别用酒20g浸泡半小时,将人参、防风、骨碎补用文火炒至微黄;元参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3分钟;川芎用文火炒至微黑、大黄炒至焦黄备用;
3)当归、川连、羌活、威灵仙分别用酒30g浸泡15分钟,当归用文火炒至微黄;川连、羌活炒至焦黄,威灵仙色黑,炒干水分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4)乌药用酒10g浸泡10分钟,文火炒至微黄晒干备用;
5)香附用酒15g浸泡20分钟文火炒干后再炒2分钟晒干备用;
6)藿香、白芷、云苓、麻黄、天麻、萆薢文火炒至微黄备用;
7)片子黄文火炒至焦黄备用;
8)甘草、黄芪文火炒至微黄后,放入5g蜂蜜加10g水的稀释液中继续炒至中黄,晒干备用;
9)僵蚕、赤芍用文火炒至微黑备用;葛根文火炒至微黄备用;青皮用麸拌炒至发黑备用;文术用土拌炒至焦黄备用;
10)首乌用料豆水100g浸泡1小时,蒸1小时,晒1天,重复9次,然后晒干备用;
11)穿山甲用文火炒至微黄时加入麻油10g炒至麻油被甲珠吸收晒干备用;红花用酒20g浸泡半小时烘干备用;
12)将上述全部晒干后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粉碎后细粉一倍量的蜂蜜调匀,灭菌消毒,制成蜜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07848A CN103432542A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07848A CN103432542A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32542A true CN103432542A (zh) | 2013-12-11 |
Family
ID=4968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07848A Pending CN103432542A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32542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0870A (zh) * | 2013-12-12 | 2014-03-05 | 侯书圣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3784893A (zh) * | 2014-03-07 | 2014-05-14 | 王有彬 |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
CN104001086A (zh) * | 2014-06-04 | 2014-08-27 | 湖州康企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
CN105687798A (zh) * | 2016-03-22 | 2016-06-22 | 山东明人福瑞达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11913A (zh) * | 2016-12-30 | 2017-03-22 | 张中元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香芝参心复丹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6601A (zh) * | 2011-10-20 | 2012-03-07 | 邓华伦 | 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中药制剂 |
-
2013
- 2013-08-07 CN CN2013103407848A patent/CN1034325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6601A (zh) * | 2011-10-20 | 2012-03-07 | 邓华伦 | 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中药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谢观主编: "《中华医学大辞典 上、下卷》", 31 August 1994,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马馨等: "《中国传统医学宝典》", 30 September 2004, 吉林音像出版社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0870A (zh) * | 2013-12-12 | 2014-03-05 | 侯书圣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3610870B (zh) * | 2013-12-12 | 2016-04-13 | 侯书圣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3784893A (zh) * | 2014-03-07 | 2014-05-14 | 王有彬 |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
CN103784893B (zh) * | 2014-03-07 | 2016-04-27 | 王有彬 |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
CN104001086A (zh) * | 2014-06-04 | 2014-08-27 | 湖州康企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
CN105687798A (zh) * | 2016-03-22 | 2016-06-22 | 山东明人福瑞达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11913A (zh) * | 2016-12-30 | 2017-03-22 | 张中元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香芝参心复丹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32542A (zh) | 一种预防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98432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的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16141B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512645B (zh) |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771652A (zh)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606514A (zh) | 一种治疗肾虚型耳鸣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611100A (zh) | 一种治疗牙疼病的中药 | |
CN105106758A (zh) | 一种治疗痰瘀内阻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758527A (zh) | 一种治疗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749189A (zh) |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69876B (zh) |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988860B (zh)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784212B (zh) | 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740450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浴足粉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104758528A (zh) |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127349B (zh) |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 | |
CN103211998B (zh) | 一种治疗阴虚阳亢证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285108B (zh) | 一种治疗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620013A (zh) |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77775A (zh) |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416150B (zh) |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214870A (zh) |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73896A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引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079514A (zh)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079581A (zh) | 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