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053B - 片材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053B
CN103373053B CN201310140392.7A CN201310140392A CN103373053B CN 103373053 B CN103373053 B CN 103373053B CN 201310140392 A CN201310140392 A CN 201310140392A CN 103373053 B CN103373053 B CN 103373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heet material
cam
fixture
grip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0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053A (zh
Inventor
村上聪
青木孝畅
松山真也
近藤隼人
小川直辉
镰田干夫
渡边相树
铃木靖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41F21/10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 B41F21/104Gripper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41F21/10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 B41F21/102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with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41F21/10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 B41F21/106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for reversing sheets, e.g. for perfecting machine
    • B41F21/108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for reversing sheets, e.g. for perfecting machine with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包括片材供给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夹具装置的第一滚筒、处理装置、片材释放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翻转夹具装置的多个夹具装置。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滚筒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第二滚筒通过所述多个夹具装置中的一个夹具装置夹住和传送片材的一个边缘。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被支撑成能够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摆动,通过翻转夹具装置接收由第二滚筒传送的片材的另一边缘,并通过夹持变化将所接收到的片材的另一边缘传递至第一滚筒的夹具装置。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包括片材翻转机构,在片材正面上执行例如印刷等处理并随后在片材的反面上执行例如印刷等处理。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经提出一种包括片材翻转机构的片材馈送偏置旋转印刷机,其在片材正面上印刷并随后当将片材反转时在片材的反面上印刷。常规的装备有翻转机构的片材馈送偏置旋转印刷机包括第一印刷单元、第二印刷单元和片材翻转单元,所述第一印刷单元在片材的正面上印刷,所述第二印刷单元布置成与第一印刷单元相邻并在片材的反面上印刷,所述片材翻转单元在第一印刷单元和第二印刷单元之间的间隔中将片材反转。以这种布置,一个印刷机能够进行单面和双面印刷。
然而,上述装备有翻转机构的传统的片材馈送偏置旋转印刷机独立地设置有在片材的正面上进行印刷的第一印刷单元和在片材的反面上进行印刷的第二印刷单元,因此,整个印刷机占据空间大并具有大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片材的正面和反面上印刷的紧凑的片材处理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包括:片材供给装置,所述片材供给装置一片接一片地供给片材;第一滚筒,其包括至少一个夹具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夹具装置夹住从所述片材供给装置供给的片材的一个边缘,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所述夹具装置夹住和传送片材;处理装置,其处理由所述第一滚筒传送的片材;片材释放装置,其释放由所述处理装置处理过的片材;和传送装置,其包括多个夹具装置,所述多个夹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翻转夹具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翻转夹具装置夹住和保持片材的另一边缘,所述传送装置在通过所述多个夹具装置的夹持变化依次地传递片材的同时传送已经经过单面处理的并从所述第一滚筒接收的片材,在传送过程中翻转片材,并将片材供给到所述第一滚筒上。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通过所述多个夹具装置中的一个夹具装置夹住和传送片材的一个边缘;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所述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被支撑成能够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摆动,通过所述翻转夹具装置接收由所述第二滚筒传送的片材的另一边缘,并且通过夹持变化将所接收到的片材的另一边缘传递至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夹具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片材传送操作和翻转操作仅由夹具装置的夹持变化来执行,所以能够获得高的正面/反面定位精度。而且,由于正面印刷和反面印刷使用同一印刷滚筒进行,所以能够获得在片材上进行高质量双面印刷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尺寸的紧凑的数字印刷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字印刷设备的示意性布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摆臂轴预夹持夹具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凸轮机构的布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片材卸放滚筒和第二卸放侧传递滚筒中的卸放侧片材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卸放侧片材夹持机构以及印刷滚筒和馈送侧传递滚筒中的馈送侧夹持机构;
图6是在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中与片材尺寸相对应的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用于数字印刷设备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8A至8E是示出在数字印刷设备中的印刷过程(1)至(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设备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数字印刷设备的布置
根据该实施例的数字印刷设备1(片材处理设备)包括片材馈送装置2(片材供给装置)、数字印刷单元3(处理单元)和片材卸放装置4(片材释放装置),如图1所示。
片材馈送装置2包括堆板21和吸附器装置23,多个片材S1堆叠在所述堆板21上,所述吸附器装置23将堆板21上的顶部片材S1传送到馈送装置板FB上。吸附器装置23包括一对吸口23a和23b,所述吸口23a和23b经由连续供给阀26和间歇供给阀27连接至负压源25。
连续供给阀26和间歇供给阀27在不同的时刻能够使或不使吸口23a和23b利用来自负压源25的负压实现吸附操作。
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置于馈送装置板FB的远端侧上。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以可摇摆的方式支撑在数字印刷单元3的框架3a上,并包括夹具装置(未示出),该夹具装置将片材S1的作为其一个边缘的引导边缘(前边缘)夹住和保持。馈送侧传递滚筒32与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相对,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夹具装置32a设置于馈送侧传递滚筒32上,所述夹具装置32a在夹持状态中保持由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的夹具装置所传递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和馈送侧传递滚筒32构成上游片材传送装置。请注意,在下文的描述中,夹具装置由多个夹具形成,所述多个夹具沿着滚筒轴线方向排布,在所述多个夹具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
直径三倍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印刷滚筒33(第一滚筒)与沿片材传送方向在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的下游侧上的馈送侧传递滚筒32相对,以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接触,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印刷滚筒33包括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和支撑表面33d、33e和33f,所述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在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接收片材S1时保持片材S1的引导边缘,所述支撑表面33d、33e和33f设置成与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相对应,并支撑片材S1。印刷滚筒33由设置有三对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和支撑表面33d、33e和33f的三倍直径滚筒实现。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设置在沿圆周方向相互具有120度相差的位置处。
喷墨喷嘴部34在印刷滚筒33的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接触的接触部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与印刷滚筒33的圆周表面相对。
喷墨喷嘴部34包括多个喷墨头34a至34d(此后被称为喷墨头),所述喷墨头沿着印刷滚筒33的圆周表面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并行布置,并存储不同颜色的墨水。每个喷墨头34a至34d取向成与印刷滚筒33的圆周表面垂直的方向。喷墨头34a至34d布置在印刷滚筒33附近以与引导边缘被整个支撑表面33d、33e和33f吸附的片材S1之间具有小间隙。印刷滚筒33和喷墨喷嘴部34构成片材印刷装置。
墨干燥灯35与印刷滚筒33相对。墨干燥灯35用作干燥装置,其与在由印刷滚筒33的喷墨喷嘴部34所印刷的印刷区域33K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的印刷滚筒33相对,并用光(例如红外或紫外射线)辐射片材S1以干燥印刷到片材S1上的墨。注意到,干燥包括将热能施加于墨以使墨中的水分蒸发和使墨固化。
印刷滚筒33布置在喷墨喷嘴部34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以与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的卸放侧传递滚筒36接触。卸放侧传递滚筒36具有夹具装置36a,所述夹具装置36a在从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接收由印刷滚筒33所传送的片材S1时,保持片材S1的引导边缘。
另一卸放侧传递滚筒37布置在卸放侧传递滚筒36与印刷滚筒33接触的接触部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以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6接触。该卸放侧传递滚筒3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该卸放侧传递滚筒37具有夹具装置37a(上游夹具装置),该夹具装置37a接收和保持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6传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
卸放滚筒38布置在卸放侧传递滚筒37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接触部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以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接触。卸放滚筒38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卸放滚筒38具有夹具装置38a(下游夹具装置),该夹具装置38a接收和保持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传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
传送片材S1的传送带形卸放带设置在卸放滚筒38下方。堆板41设置在卸放带40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引导边缘侧上,所述堆板41堆叠已经由数字印刷单元3进行过数字印刷处理的片材S1。卸放滚筒38、卸放带40和堆板41构成片材卸放装置4。而且,由卸放滚筒38和卸放带40传送片材S1的路径构成了片材释放路径。
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第二滚筒)布置在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与卸放滚筒38接触的接触部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用作预翻转运输滚筒,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由直径两倍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两倍直径滚筒形成,并接受和保持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所传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
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具有翻转夹具装置31bt,所述翻转夹具装置31bt在片材S1的除尾边缘(后边缘)外的另一边缘在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接触的接触部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与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相对时接收和保持片材S1的尾边缘(后边缘),如图2所示。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在印刷滚筒33的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6接触的接触部的在印刷滚筒33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上、和在印刷滚筒33的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接触的接触部的在印刷滚筒33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上与印刷滚筒33相对。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被支撑在框架3a上以能够在接收位置(图1中的虚线)和传递位置(图1中的实线)之间摆动,在所述接收位置处,其接收由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传送的片材S1的尾边缘,在所述传递位置处,其通过夹持变化将片材S1的尾边缘传递至印刷滚筒33的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
注意到,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构成传送片材S1的片材传送装置301。翻转夹具装置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构成将片材S1反转的片材翻转部。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所传送的片材S1的路径构成片材翻转路径。
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被传送路径切换凸轮机构和第一切换装置(两者将在下文进行描述)驱动以通过夹持变化在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和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之间选择性地传递片材S1。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也被传送路径切换凸轮机构和第二切换装置(两者将在下文进行描述)驱动以选择性地接收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所传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夹具装置37a和38a构成传送路径切换装置82,所述传送路径切换装置82将片材S1的传送目的地切换至片材卸放装置4或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即将片材S1的传送目的地切换至片材释放路径或片材翻转路径。
传送路径切换凸轮机构的布置
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齿轮37d啮合的齿轮71固定于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的轴70,如图2所示。第一切换凸轮72和第二切换凸轮73固定于轴70。第一切换凸轮72具有大直径凸轮表面72a和小直径凸轮表面72b。第二切换凸轮73具有大直径凸轮表面73a和小直径凸轮表面73b。
第一切换装置的布置
凸轮构件37b设置在框架3a上,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一个端面相对,如图4所示。凸轮构件37b由三个部分凸轮(partial cams)形成:第一凸轮37b1、第二凸轮37b2和第三凸轮37b3,所述第一凸轮37b1固定于框架3a,位于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接触部附近,所述第二凸轮37b2固定于框架3a,位于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接触部附近,所述第三凸轮37b3(上游凸轮)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框架3a上。
第三凸轮37b3具有近端和自由端,该近端由枢转轴37b4可枢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臂部37c4经由销37c3连接至该自由端。臂部37c5经由销37c2连接至臂部37c4,轴37c1固定于臂部37c5以被可枢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臂部37c4和37c5以及销37c2构成连杆37c。
杆件50固定于轴37c1,如图3所示。杆件50具有凸轮随动件51,所述凸轮随动件51以可枢转方式由销52沿轴向支撑在其一端处并与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a和72b接触,且具有固定于其另一端的销53。杆件的一端通过销接而被连接至支撑在框架3a上的弹簧的远端。弹簧齿轮54沿凸轮随动件51压靠凸轮表面72a和72b的方向偏压杆件50。
框架3a通过托架55装备有用作致动器的气缸56,气缸56的杆56a的远端与杆件50的销53相对。止动件57的远端在轴70的一侧上与杆件50的端面抵靠,止动件57固定于框架3a,相对于气缸56处于销53的相反侧。
凸轮随动件37a2和构成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的夹具轴经由杆件37a3相互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至杆件37a3的凸轮随动件37a2与第一凸轮37b1、第二凸轮37b2和第三凸轮37b3的圆周表面接触。扭杆(未示出)的偏压装置将偏压力施加至凸轮随动件37a2,施加方向为将凸轮随动件37a2压向凸轮37b1、37b2和37b3的圆周表面的方向。
第二切换装置的布置
凸轮构件38b设置在框架3a上,与卸放滚筒38的一个端面相对,如图4所示。凸轮构件38b由第一凸轮38b1和第二凸轮38b2(下游凸轮)形成,所述第一凸轮38b1固定于框架3a,位于与卸放带40相对的部分附近,所述第二凸轮38b2设置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接触部附近并以可枢转的方式围绕卸放滚筒38的轴支撑。
臂部38c4经由销38c3连接至第二凸轮38b2,而臂部38c5经由销38c2连接至臂部38c4。臂部38c5固定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到框架3a上的轴38c1。臂部38c4和38c5和销38c2构成连杆38c。
杆件80和81固定于轴38c1以能够整体摆动,如图3所示。与第二切换凸轮73的凸轮表面73a和73b接触的凸轮随动件82由销83可枢转地支撑,且凸轮随动件82的一端通过销接而被连接至支撑在框架3a上的弹簧齿轮85的远端。弹簧齿轮85沿着传送路径切换装置82被压在凸轮表面73a和73b上的方向偏压杆件80,销84固定于所述杆件80。
用作致动器的气缸87通过托架86附连至框架3a。气缸87的杆87a的远端与杆件81的销84相对。止动件88的远端抵靠于杆件81的一个端面,止动件88固定于框架3a,位于销84的相对于气缸87的相反侧。
凸轮随动件38a2和构成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38a1的夹具轴经由杆件38a3相互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至杆件38a3的凸轮随动件38a2与第一凸轮38b1和第二凸轮38b2的圆周表面接触。扭杆(未示出)的偏压装置将偏压力施加至凸轮随动件38a2,施加方向为将凸轮随动件38a2压向凸轮38b1和38b2的圆周表面的方向。
馈送侧片材夹持变化机构
将描述馈送侧片材夹持变化机构,其通过在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和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33b和33c之间的夹持变化来传递片材S1。
馈送侧传递滚筒的夹持变化机构的布置
凸轮构件32b设置在框架3a上,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一个端面相对,如图5所示。凸轮构件32b通过第一凸轮32b1和环形的第二凸轮32b2形成,所述第一凸轮32b1固定于框架3a,位于与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相对的部分附近,所述环形第二凸轮32b2以可枢转方式围绕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轴支撑,以将大直径部分设定在印刷滚筒33的接触部分附近。
臂部32c4经由销32c3连接至第二凸轮32b2,而臂部32c5经由销32c2连接至臂部32c4。臂部32c5固定于可枢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的轴32c1。使轴32c1枢转的馈送侧第一切换装置106(图7)连接至轴32c1。
凸轮随动件32a2和构成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夹具32a1的夹具轴经由杆件32a3相互连接。连接至杆件32a3的凸轮随动件32a2与第一凸轮32b1和第二凸轮38b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扭杆(未示出)的偏压装置将偏压力施加于凸轮随动件32a2,施加方向是将凸轮随动件32a2压向第一凸轮32b1和第二凸轮32b2的圆周表面的方向。
印刷滚筒的夹持变化机构的布置
第一凸轮33k1和第二凸轮33k2设置在框架3a上,与印刷滚筒33的一个端面相对。第一凸轮33k1被固定于框架3a,位于其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相对的位置,第二凸轮33k2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框架3a上,位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接触部附近。
第二凸轮33k2的近端通过摆轴33k3可枢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第二凸轮33k2的自由端经由销33n3连接至臂部33n4。
臂部33n5经由销33n2连接至臂部33n4,轴33n1固定于臂部33n5以被可枢转地支撑在框架3a上。使轴33n1枢转的馈送侧第二切换装置107连接至轴33n1。臂部33n4和33n5和销33n2构成连杆33n。
凸轮随动件33a2和构成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的夹具轴经由杆件33a3相互连接。连接至杆件33a3的凸轮随动件33a2与凸轮构件33k、第一凸轮33k1和第二凸轮33k2的圆周表面形成接触。扭杆(未示出)的偏压装置将偏压力施加于凸轮随动件33a2,施加方向是将凸轮随动件33a2压向第一凸轮33k1和第二凸轮33k2的圆周表面的方向。
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的夹持变化机构
固定的凸轮39b被固定于框架3a,与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一个端面相对,位于其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相对的位置附近,可移动的凸轮39d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框架3a上,如图6所示。
半圆盘形的扇形齿轮39c由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支撑以能够围绕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轴枢转,所述可移动的凸轮39d被固定于所述半圆盘形扇形齿轮39c。连接至片材尺寸调整电机108(图7)的副齿轮39cp与扇形齿轮39c的齿39c1啮合。
凸轮随动件39a2和构成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的夹具39a1的夹具轴经由杆件39a3相互连接。凸轮随动件39a2与固定的凸轮39b和可移动的凸轮39d的圆周表面形成接触。扭杆(未示出)的偏压装置将偏压力施加至凸轮随动件39a2,施加方向是将凸轮随动件39a2压向固定的凸轮39b和可移动的凸轮39d的圆周表面的方向。
控制系统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数字印刷设备1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由CPU(中央处理单元)实现的控制装置100被连接至选择单面印刷模式或双面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选择开关101、接收由操作者输入的片材尺寸的片材尺寸输入装置102、用作相位检测装置的旋转编码器103、切换气缸56(图3)的操作的电磁阀104、切换气缸87(图3)的操作的电磁阀105、切换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第二凸轮32b2的位置的馈送侧第一切换装置106、切换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3k2的位置的馈送侧第二切换装置107、片材尺寸调整电机108、将片材在第一周期一片接一片地供给至数字印刷单元3的连续供给阀26以及将片材在两倍于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一片接一片地供给至数字印刷单元3的间歇供给单元3,如图7所示。气缸56(图3)和电磁阀104构成上游凸轮切换装置,而气缸87(图3)和电磁阀105构成下游凸轮切换装置。
数字印刷设备的印刷操作
如上所述配置的数字印刷设备1将针对于选择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况和选择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进行分别描述。
单面印刷模式中的印刷操作
在数字印刷设备1的操作之前,首先,操作者对印刷模式选择开关101(图7)进行操作,以选择单面印刷模式。控制装置100基于由印刷模式选择开关101选择的单面印刷模式来激活连续供给阀26。借助于该操作,吸口23a和23b一片接一片地将片材S1吸附和供给到馈送装置板FB上,如图1所示。
在数量与印刷滚筒33的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的数量相同的片材S1在印刷滚筒33的360°旋转期间被供给的每个时刻(第一周期),即,在印刷滚筒33中的印刷滚筒夹具装置33a、33b和33c和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相互相对的每个时刻(周期),随着连续供给阀26操作,来自吸口23a和23b的吸附通过来自负压源25的负压执行。以这种方式,使得印刷滚筒33的所有夹具装置33a、33b和33c夹住片材S1的片材S1的供给此后将被称为连续片材馈送。在连续供给阀26激活的情况下,在第一周期,吸附器23将片材S1供给到馈送装置板FB上。
由馈送装置板FB传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保持,片材S1在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的摆动时被传送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片材S1的引导边缘通过夹持变化传递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
在选择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控制第一切换装置106以将馈送侧传递滚筒32设定在夹持变化位置(图5中的实线)处。控制装置100还控制第二切换装置107以将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3k2设定在夹持变化位置(图5中的实线)处。注意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第二凸轮32b2以及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3k2的夹持变化位置是在两个滚筒32和33的夹具32a1和33a1相互相对所处的传递时刻两个滚筒32和33的凸轮随动件32a2和33a2在与第二凸轮32b2和33k2接合时所通过的位置。
当片材S1通过馈送侧传递滚筒32和印刷滚筒33之间的接触部时,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凸轮随动件33a2沿着第二凸轮33k2的凸轮表面通过,于是夹具33a1通过杆件33a3打开/关闭,如图5所示。随着夹具33a1打开/关闭,由馈送侧传递滚筒32所保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也通过由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进行的夹持变化来传递。也就是说,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和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两者保持。
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凸轮随动件32a2在通过第二凸轮32b2的凸轮表面的同时与其接合,于是夹具32a1通过杆件32a3打开以取消片材S1的保持。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通过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至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持变化来传递。夹具32a1在凸轮随动件32a2通过第二凸轮32b2的凸轮表面之后关闭。
由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保持的片材S1在随着印刷滚筒33的旋转而被传送的同时在印刷滚筒33与喷墨喷嘴部34的喷墨喷嘴喷头34a至34d之间通过。在此时,随着从喷墨喷嘴喷头34a至34d排放的微小墨滴附着在片材S1的正面(一面)上,数字印刷过程在该面上进行。
当其正面上已经经历数字印刷过程的片材S1在印刷滚筒33和墨干燥灯35之间通过时,附着在片材S1上的墨借助于由墨干燥灯35发出的光被干燥或固化,并被传送到卸放侧传递滚筒36上。当片材S1通过印刷滚筒33和卸放侧传递滚筒36之间的接触部时,片材S1的引导边缘通过从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至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夹具装置36a的夹持变化来传递,如图8A所示。
当片材S1通过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之间的接触部时,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凸轮随动件37a2通过凸轮构件37b的第一凸轮37b1的凸轮表面,于是,夹具37a1通过杆件37a3打开/关闭。借助于该操作,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夹具装置36a保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夹住。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夹具装置36a打开以取消片材S1的保持。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通过夹持变化从卸放侧传递滚筒36的夹具装置36a传递至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
在选择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控制电磁阀104以延伸气缸56的杆56a。当气缸56的杆56a延伸时,杆56a的远端抵靠杆件50的销53。当杆56a进一步延伸时,杆件50克服弹簧齿轮54的偏压力摆动并抵靠止动件57。借助于该操作,杆件50被设定在后退位置处(图3中的实线)。在该后退位置处,凸轮随动件51与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a和72b稍稍分离,并不与凸轮表面72a和72b形成接触。
当杆件摆动至后退位置时,轴37c1枢转。当轴37c1枢转时,连杆37c的臂部37c4和37c5枢转以将第三凸轮37b3设定在致动位置处(图3中的实线)。
与此同时,控制装置100控制电磁阀104以延伸气缸87的杆87a。当气缸87的杆87a延伸时,杆87a的远端抵靠杆件81的销84。当杆87a进一步延伸时,杆件81克服弹簧齿轮85的偏压力摆动并抵靠止动件88。借助于该操作,杆件81被设定在致动位置处(图3中的实线),杆件80被通过轴38c1设定在后退位置处(图3中的实线)。在该后退位置处,凸轮随动件82与第一切换凸轮73的凸轮表面73a和73b稍稍分离,并不与凸轮表面73a和73b形成接触。
当杆件摆动至后退位置时,轴38c1枢转。当轴38c1枢转时,连杆38c的臂部38c4和38c5枢转以将第二凸轮38b2设定在致动位置处(图4中的实线)。
当保持片材S1的引导边缘的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到达卸放滚筒38的接触部时,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凸轮随动件38a2通过第二凸轮38b2的凸轮表面以打开/关闭夹具38a1。借助于该操作,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保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38a1夹住。在此时,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和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两者保持。
当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凸轮随动件37a2沿着设定在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处的第三凸轮37b3的凸轮表面通过时,夹具37a1通过杆件37a3打开以取消由夹具37a1对片材S1的保持。当凸轮随动件37a2之后通过第三凸轮37b3的凸轮表面时,夹具37a1关闭而不夹持片材S1。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通过夹持变化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被传递至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
卸放滚筒38在由夹具装置38a保持片材S1的引导边缘的同时旋转。当卸放滚筒38的凸轮随动件38a2沿着第一凸轮38b1通过时,夹具38a1通过杆件38a3打开,以取消片材S1的保持,片材S1被安装到卸放带40上。当凸轮随动件38a2之后通过第一凸轮38b1的凸轮表面时,夹具38a1关闭而不夹持片材S1。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被从卸放滚筒39传送到卸放带40上。
安装到卸放带40上的片材S1随着其行进而被传送,其仅一面(正面)上已经经过数字印刷处理的片材S1被释放到片材卸放装置4的堆板41上。
双面印刷模式中的印刷操作
双面印刷模式通过操作者操作印刷模式选择开关101来选择。片材S1的尺寸也由操作者输入到片材尺寸输入装置102中。控制装置100基于由印刷模式选择开关101所选择的双面印刷模式来激活连续供给阀26。借助于该操作,吸口23a和23b将堆板21上的片材一片接一片地吸附和供给到馈送装置板FB上。
在用于连续供给时的片材交替供给时刻(第二周期),即在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2a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相互相对的时刻,间歇供给阀27操作,使得通过来自负压源25的负压从吸口23a和23b进行的吸附以及吸附的停止被交替地重复。间歇供给的第二周期为连续供给的第一周期的两倍。以这种方式,使得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33b和33c交替地夹住片材S1的片材S1的供给此后将被称为间歇片材馈送。当间歇供给阀27被激活时,吸附器装置23在第二周期将片材S1供给到馈送装置板FB。
正如在选择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中那样,由馈送装置板FB传送的片材S1通过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f被传送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上。注意到,片材S1在第二周期被供给,于是馈送侧传递滚筒32每隔360°旋转操作被夹住和传递。
在选择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对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每个360°旋转操作,控制装置100控制第一切换装置106以将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第二凸轮32b2交替地设定在夹持变化位置(图5中的实线)和后退位置(图5中的虚线)。在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第二凸轮32b2相同的时刻,控制装置100还控制第二切换装置107以将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3k2设定在夹持变化位置(图5中的实线)和后退位置(图5中的虚线)处。控制装置100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103的相位信号通过第一切换装置106和第二切换装置107切换第二凸轮32b2和33k2的位置。
借助于该操作,馈送侧传递滚筒32和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2b2和33k2在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夹住片材S1的时刻(第二周期)被设定。另一方面,馈送侧传递滚筒32和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2b2和33k2在夹具装置32a不夹住片材S1的时刻被设定在后退位置处。注意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第二凸轮32b2的后退位置是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凸轮随动件32a2在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夹具32a1与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相对的传递时刻之前在通过第二凸轮32b2并同时与其接合所经过的位置。印刷滚筒33的第二凸轮33k2的后退位置是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凸轮随动件33a2以非接触状态通过第二凸轮33k2所经过的位置。
当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夹住片材S1时,如在单面印刷模式中那样,馈送侧传递滚筒32和印刷滚筒33的凸轮随动件32a2和33a2通过设定在凸轮随动件32a2和33a2之前的夹持变化位置处的第二凸轮32b2和33k2的凸轮表面,以打开/关闭这两个滚筒的夹具32a1和33a1,从而通过夹持变化将片材S1从馈送侧传递滚筒32传递到印刷滚筒33上。
另一方面,当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没有夹住片材S1时,夹具装置32a的凸轮随动件32a2与设定在后退位置处的第二凸轮32b2接合以在传递时刻之前的时刻打开夹具32a1。借助于该操作,夹具32a1与印刷滚筒33的夹具33a1相对并以打开状态通过。而且,由于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凸轮随动件33a2不与第二凸轮33k2接触,所以夹具33a1与印刷滚筒33的夹具33a1相对并以关闭状态通过。也就是说,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夹具32a1和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分别以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通过这两个滚筒之间的接触部。
当由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保持的片材S1在印刷滚筒33和喷墨喷嘴部34的喷墨喷嘴喷头34a至34d之间通过时,如在选择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形中那样在片材S1的正面上执行数字印刷处理。附着在已经经过数字印刷处理的片材S1的正面通过墨干燥灯35干燥或固化,片材S1通过卸放侧传递滚筒36被传送到卸放侧传递滚筒37上,如图8B所示。
在选择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控制电磁阀104以使气缸56的杆56a回缩。当杆56a回缩时,杆56a的远端与杆件50的销53分离,杆件50克服弹簧齿轮54的偏压力摆动,于是杆件50与止动件57分离。借助于该操作,使用弹簧齿轮54的偏压力将凸轮随动件51压靠到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a和72b。
与此同时,控制装置100控制电磁阀105以使气缸87的杆87a回缩。当杆87a回缩时,杆87a的远端与杆件81的销84分离,杆件80和81利用弹簧齿轮85的偏压力整体摆动,于是杆件81与止动件88分离。借助于该操作,使用弹簧齿轮85的偏压力将传送路径切换装置82压靠到第二切换凸轮73的凸轮表面73a和73b。
第一切换凸轮72和第二切换凸轮73随着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旋转而旋转通过齿轮37d和71和轴70。当第一切换凸轮72在凸轮随动件51压靠在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a和72b的同时旋转时,杆件50沿着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a和72b摆动以使轴37c1枢转。随着轴37c1枢转,连杆37c的臂部37c4和37c5枢转以将第三凸轮37b3交替地设定在致动位置(由图4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和后退位置(由图4中虚线表示的位置)处。注意到,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第三凸轮37b3的致动位置是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凸轮随动件37a2在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与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的夹具38a1相对的传递时刻处通过第三凸轮37b3并同时与之接合所经过的位置。而且,后退位置是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凸轮随动件37a2以非接触状态通过第三凸轮37b3所经过的位置。
当第二切换凸轮73在凸轮随动件82被压靠到第二切换凸轮73的凸轮表面73a和73b的同时旋转时,杆件80和81沿着凸轮表面73a和73b摆动。借助于该操作,轴38c1枢转,连杆38c的臂部38c4和38c5枢转以将第二凸轮38b2交替地设定在致动位置(图4中的实线)和后退位置(图4中的虚线)处。卸放滚筒38的第二凸轮38b2的致动位置是卸放侧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凸轮随动件38a2在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与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38a1相对的传递时刻通过第二凸轮38b2并同时与之接合所经过的位置。而且,后退位置是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凸轮随动件38a2在传递时刻之后通过第二凸轮38b2并同时与之接合所经过的位置。
当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夹住在其一面上进行印刷的片材S1时,杆件50的凸轮随动件51与第一切换凸轮72的凸轮表面72b形成接触。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凸轮随动件37a2通过以非接触状态设定在后退位置处的第三凸轮37b3。借助于该操作,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在保持片材S1的同时以关闭状态通过卸放侧传递滚筒37和卸放滚筒38之间的接触部。
另一方面,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凸轮随动件38a2在由设定在后退位置的第二凸轮38b2进行片材S1的传递的时刻之后通过第二凸轮38b2并同时与之接合。借助于该操作,当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38a1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相对时,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38a1以打开状态通过。
借助于该操作,由其边缘被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所保持的片材S1随着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旋转而被传送到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上,而不是通过夹持变化被传递至卸放滚筒38的夹具装置38a的夹具28a1。
如图6和8C所示,当片材S1通过卸放侧传递滚筒37和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之间的接触部时,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的凸轮随动件39a2沿着固定的凸轮39b的凸轮表面通过。借助于该操作,夹具39a1通过杆件39a3打开/关闭,于是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夹具37a1所保持的片材S1的引导边缘由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的夹具39a1所夹住。
当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的凸轮随动件37a2通过第二凸轮37b2的凸轮表面并同时与之接合时,夹具37a1通过杆件37a3打开以取消由夹具37a1对片材S1的保持。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通过夹持变化从卸放侧传递滚筒37的夹具装置37a传递至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当凸轮随动件37a2通过第二凸轮37b2的凸轮表面时,夹具37a1关闭。
如图6和8D所示,由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保持的片材S1随着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旋转而被传送。当片材S1的尾边缘(作为其另一边缘)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接收位置(虚线)相对时,片材S1的尾边缘(后边缘)由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翻转夹具装置31bt(图2)保持。
与此同时,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0的夹具装置39a的凸轮随动件39a2通过可移动的凸轮39d的凸轮表面并同时与之接合(图6中的实线)。之后,夹具39a1通过杆件39a3打开以取消引导边缘(前边缘)的保持,即片材S1的由夹具装置39a的夹具39a1保持的一个边缘。借助于该操作,片材S1通过夹持变化从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传递至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翻转夹具装置31bt。
在选择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基于在数字印刷设备1的操作之前被输入到片材尺寸输入装置102的片材S1的尺寸(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尺度)来控制片材尺寸调整电机108。当片材尺寸调整电机108操作时,扇形齿轮39c通过副齿轮39cp从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至由一长两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可移动凸轮39d随着扇形齿轮39c的移动而从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至由一长两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借助于该操作,当片材S1的尾边缘(后边缘)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接收位置相对,并由翻转夹具装置31bt保持时,可移动凸轮39d被设定在其与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的夹具装置39a的凸轮随动件39a2接合的位置处。
如图8E所示,当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从接收位置(虚线)至传递位置(实线)的摆动操作时,片材S1随着其尾边缘的引导而被传送到印刷滚筒33上。当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凸轮随动件33a2通过第一凸轮33k1的凸轮表面并同时与之接合时,夹具33a1通过杆件33a3打开/关闭。借助于该操作,由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翻转夹具31bt所保持的片材S1的尾边缘由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所夹住。当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翻转夹具装置31bt取消对片材S1的引导边缘的保持时,片材S1的尾边缘通过夹持变化而被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翻转夹具装置31bt传递至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在此时,已经经过数字印刷的片材S1的正面与印刷滚筒33的圆周表面(支撑表面33d、33e和33f)相对,并且片材S1的反面在面朝外的同时由印刷滚筒33保持。因此,片材S1在其通过夹持变化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传递至印刷滚筒33时被反转。
即使当片材S1被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传递至印刷滚筒33上时,每隔一个片材S1由卸放侧传递滚筒37间歇地馈送。因此,在片材S1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传递到印刷滚筒33上的时刻,馈送侧传递滚筒32与不保持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新片材S1的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相对。以这种方式,通过设定来自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传递时刻,从馈送侧传递滚筒32传送的新片材S1不与为反面印刷而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传送的反转的片材S1干涉。
当印刷滚筒33旋转时,已经接收的正面上被印刷的片材S1的夹具装置33a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相对。在此时,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通过吸附器装置23的间歇片材馈送而不保持片材S1。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凸轮随动件32a2在由设定在后退位置的第二凸轮32b2传递片材S1的时刻之前沿着第二凸轮32b2的凸轮表面通过并同时与之接合。因此,当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夹具32a1与保持片材S1的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相对时,其以打开状态通过。
由于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第二凸轮33k2被设定在后退位置,夹具装置33a的凸轮随动件33a2通过第二凸轮33k2而不与其抵靠。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的夹具33a1与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夹具装置32a的夹具32a1相对,并以关闭的状态通过。借助于该操作,在没有片材S1被吸附器装置23的间歇片材馈送所供给的时刻,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33b和33c保持一面上被印刷的片材S1,并通过馈送侧传递滚筒32的接触部。
以该布置,印刷滚筒33的夹具装置33a。33b和33c交替地保持来自吸附器装置23的新片材S1和来自于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的一面被印刷的片材S1,并将它们传送至喷墨喷嘴部34。
控制装置100控制喷墨喷嘴部34的喷墨喷嘴喷头34a至34d以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103的输出在一面上被印刷的反转的片材S1上进行反面印刷,并在来自吸附器装置23的新片材S1上进行正面印刷。借助于该操作,喷墨喷嘴喷头34a至34d与由印刷滚筒33所交替地保持的新的和反转的片材S1对应地交替执行正面印刷和反面印刷。
如在单面印刷模式中那样,其反面上被印刷的片材S1依次地通过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和卸放滚筒38被从卸放带40释放到片材卸放装置4的堆板41上。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用于片材S1的正面和反面的数字印刷过程使用同一印刷滚筒33和同一喷墨喷嘴部34执行。相比于单独地提供用于反面印刷过程的喷墨喷嘴部和印刷滚筒的情况,这允许在片材S1上进行更有效的双面印刷过程且节约空间。
而且,根据该实施例,在依次地将片材S1传递到馈送侧传递滚筒32、印刷滚筒33、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上的情况下,片材S1在由各自的夹具装置一直以夹持状态保持通过对应的凸轮的凸轮表面的同时被传送。这使得可以在片材S1的传送方向或宽度方向上获得高的定位精度以及片材S1的正面和反面的高的正面/反面定位精度,因此改善了片材S1的印刷品质。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通过在馈送侧传递滚筒32、印刷滚筒33、卸放侧传递滚筒37和卸放滚筒38中的对应的凸轮的凸轮表面打开/关闭各自的夹具装置的操作被以机械方式执行。这允许片材S1的可靠的夹持变化操作。
其他实施例
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用于数字印刷设备1,用作通过印刷滚筒33和喷墨喷嘴部34在片材S1上进行数字印刷过程的片材处理设备。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被用于在片材S1上进行各种过程的片材处理设备,包括偏置印刷过程、检查过程、箔片传递过程和浮雕过程。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片材S1在印刷滚筒33的依次的步骤中利用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37、卸放滚筒38或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和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而被释放或反转。本发明不限于此,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可以被设定成与印刷滚筒33接触,卸放带40可以设置在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下方布置以将片材S1从印刷滚筒33直接地传送到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上,并将其传送到卸放带40上。可选地,由预翻转两倍直径滚筒39保持的片材S1可以由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反转和被供给到印刷滚筒33上。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三倍直径滚筒实现的印刷滚筒33用作印刷滚筒,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可以使用由两倍直径、四倍直径或更多倍直径滚筒实现的印刷滚筒。

Claims (3)

1.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包括:
片材供给装置(2),所述片材供给装置一片接一片地供给片材;
第一滚筒(33),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筒夹具装置(33a-33c),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滚筒夹具装置夹住从所述片材供给装置(2)供给的片材的一个边缘,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所述第一滚筒夹具装置夹住和传送片材;
处理装置(34),其处理由所述第一滚筒(33)传送的片材;
片材释放装置(4),其释放由所述处理装置处理过的片材;和
传送装置(36、37、39、31b),其包括多个传送装置夹具装置(36a、37a、39a、31bt),所述多个传送装置夹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翻转夹具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翻转夹具装置夹住和保持片材的另一边缘,所述传送装置在通过所述多个传送装置夹具装置的夹持变化依次地传递片材的同时传送已经经过单面处理的并从所述第一滚筒接收的片材,在传送过程中翻转片材,并将片材供给到所述第一滚筒上,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
第二滚筒(39),所述第二滚筒通过所述多个传送装置夹具装置中的一个传送装置夹具装置(39a)夹住和传送片材的一个边缘;和
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所述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被支撑成能够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摆动,通过所述翻转夹具装置(31bt)接收由所述第二滚筒(39)传送的片材的另一边缘,并且通过夹持变化将所接收到的片材的另一边缘传递至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滚筒夹具装置,
其中所述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被支撑成能够在接收位置和传递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接收位置处,其通过夹具装置接收由第二滚筒传送的片材的尾边缘,在所述传递位置处,其通过夹持变化将片材的尾边缘传递至第一滚筒的所述夹具装置,
所述第二滚筒(39)沿与第一滚筒(33)相反的方向旋转,
所述翻转摆臂轴预夹持夹具(31b)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滚筒(39)和所述第一滚筒(33)相对的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滚筒(39)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卸放侧传递滚筒(36),所述第一卸放侧传递滚筒(36)与所述第一滚筒(33)对接,从所述第一滚筒(33)接受片材;
第二卸放侧传递滚筒(37),所述第二卸放侧传递滚筒(37)与所述第一卸放侧传递滚筒(36)和所述第二滚筒(39)对接,从所述第一卸放侧传递滚筒(36)接受片材,并且向所述第二滚筒(39)传送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传送路径切换装置(37a、38a),所述传送路径切换装置将片材的传送目的地从所述第一滚筒(33)切换至所述片材释放装置(4)和所述第二滚筒(39)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中所述传送路径切换装置(37a、38a)还包括:
上游夹具装置(37a),所述上游夹具装置包括夹住片材的第一夹具(37a1),并通过所述第一夹具夹住和保持来自所述第一滚筒(33)的片材;
上游凸轮(37b3),所述上游凸轮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打开/关闭所述上游夹具装置(37a)的所述第一夹具;和
上游凸轮切换装置(56、104),所述上游凸轮切换装置移动所述上游凸轮;
下游夹具装置(38a),所述下游夹具装置包括夹住片材的第二夹具(38a1),并通过所述第二夹具夹住和保持来自所述上游夹具装置的片材;
下游凸轮(38b2),所述下游凸轮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打开/关闭所述下游夹具装置(38a)的所述第二夹具(38a1);
下游凸轮切换装置(87、105),所述下游凸轮切换装置移动所述下游凸轮(38b2);
处理模式选择开关(101),所述处理模式选择开关选择单面处理模式和双面处理模式,在所述单面处理模式中,所述处理装置(34)在片材的一面上执行处理,在所述双面处理模式中,所述处理装置(34)在片材的两面上执行处理;以及
控制装置(100),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处理模式选择开关的选择输出来控制所述上游凸轮切换装置和所述下游凸轮切换装置(87、105)。
CN201310140392.7A 2012-04-24 2013-04-22 片材处理设备 Active CN103373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8714 2012-04-24
JP2012098714 2012-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053A CN103373053A (zh) 2013-10-30
CN103373053B true CN103373053B (zh) 2016-12-28

Family

ID=4819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0392.7A Active CN103373053B (zh) 2012-04-24 2013-04-22 片材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303B2 (zh)
EP (1) EP2657024B1 (zh)
JP (1) JP6178598B2 (zh)
CN (1) CN103373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0904B3 (de) * 2014-07-24 2015-01-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m beidseitigen Bedrucken
CN105313451B (zh) * 2014-07-31 2019-01-0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页张输送设备
DE102016204221A1 (de) * 2015-04-20 2016-10-2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werk einer Bogendruckmaschine
DE102016207398B3 (de) * 2015-09-09 2016-08-18 Koenig & Bauer Ag Maschinenanordnung zum sequentiellen Bearbeiten mehrerer bogenförmiger jeweils eine Vorderseite und eine Rückseite aufweisender Substrate
ES2937946T3 (es) * 2017-10-13 2023-04-03 Koenig & Bauer Ag Máquina de impresión sobre pliego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099A (en) * 1980-05-02 1982-12-07 Kabushiki Kaisha Shinoharatekkosho Adjusting device for sheet reversing in a sheet-fed rotary press
CN1243063A (zh) * 1998-07-28 2000-02-0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从单张纸轮转印刷机前置滚筒接收纸张后边缘的方法
US6438352B1 (en) * 1998-05-24 2002-08-20 Indigo N.V. Printing system
CN1365889A (zh) * 2001-01-18 2002-08-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在半转纸张处理机中翻转平面印件的装置
CN1428244A (zh) * 2001-12-27 2003-07-0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印张加工机的三转筒翻转装置
CN101148117A (zh) * 2006-09-20 2008-03-2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将运行方式由正面印刷转换到双面印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901222U1 (de) * 1989-02-03 1989-03-2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6900 Heidelberg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für einseitigen Mehrfarbendruck
EP0867280B1 (en) * 1997-03-28 2000-11-15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JP4106249B2 (ja) * 2001-07-30 2008-06-25 ハイデルベルガー ドルツクマシーネ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シート加工機械においてシート形の材料を裏返す装置
JP2003103753A (ja) * 2001-10-01 2003-04-09 Shinohara Tekkosho:Kk サテライト型印刷機
US20120069114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099A (en) * 1980-05-02 1982-12-07 Kabushiki Kaisha Shinoharatekkosho Adjusting device for sheet reversing in a sheet-fed rotary press
US6438352B1 (en) * 1998-05-24 2002-08-20 Indigo N.V. Printing system
CN1243063A (zh) * 1998-07-28 2000-02-0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从单张纸轮转印刷机前置滚筒接收纸张后边缘的方法
CN1365889A (zh) * 2001-01-18 2002-08-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在半转纸张处理机中翻转平面印件的装置
CN1428244A (zh) * 2001-12-27 2003-07-0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印张加工机的三转筒翻转装置
CN101148117A (zh) * 2006-09-20 2008-03-2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将运行方式由正面印刷转换到双面印刷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7024B1 (en) 2016-11-23
US20130276652A1 (en) 2013-10-24
JP2013240987A (ja) 2013-12-05
JP6178598B2 (ja) 2017-08-09
US9120303B2 (en) 2015-09-01
CN103373053A (zh) 2013-10-30
EP2657024A1 (en)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3053B (zh) 片材处理设备
CN103373084B (zh) 数字印刷设备
CN103373054B (zh) 片材运送装置
US7814829B2 (en) Cylindrical body supporting device
CN103373625B (zh) 片材翻转装置
US20080042341A1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Pivoting a Turner Gripper in a 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and Printing Press Having the Apparatus
EP3335878B1 (en) Printing machine
JP2013240989A (ja) 液体転写装置
CN101481052A (zh) 具有活动的叼牙装置的传递滚筒
JP4921764B2 (ja) 枚葉紙を処理する機械の反転装置でつめ制御を切り換えるための装置
JP4774359B2 (ja) 枚葉印刷機のスイング装置
JP201324127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06746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TWI607887B (zh) 滾筒印刷機
JP2004042632A (ja) シートを加工する機械、特に輪転印刷機におけるモーメントを補償するための装置
JP6104690B2 (ja) 反転式シート処理装置
US5609105A (en) Sheet-conveying drum for printing machines
US10173413B2 (en)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JP2013241274A (ja) スイング装置
WO2006062122A1 (ja) 輪転印刷機
JP2010120285A (ja) 印刷機の胴昇降装置
JP2013241267A (ja) 搬送装置
JP2010120284A (ja) 印刷機の胴昇降装置
CN108146062A (zh) 滚筒印刷机
JP2017210337A (ja) 印刷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