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6508A -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6508A CN103306508A CN2013102565914A CN201310256591A CN103306508A CN 103306508 A CN103306508 A CN 103306508A CN 2013102565914 A CN2013102565914 A CN 2013102565914A CN 201310256591 A CN201310256591 A CN 201310256591A CN 103306508 A CN103306508 A CN 1033065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bus
- dimensional
- sidewalk
-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包括站台主体与站台主体下方的非机动车地下通道。所述立体站台将原有站台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变为站台本体的一部分,使得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横向拓宽站台的空间,在不过多占用城市空间的前提下,扩大了站台的物理尺寸,提高了站台的容纳能力与服务等级。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非机动车道以地下通道的形式引入所述立体站台的下方,使经过站台的非机动车在公交站台下方的通道行驶,同时由于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乘客无需穿过非机动车道,即可直接从人行道进入站台候车。实现了在空间上将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缓解了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普遍存在的公交乘客与非机车冲突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须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城市公交站台作为乘客候车的平台,为人民的出行提供方便,但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存在一些缺点,影响了公共交通的顺畅与通达。
三块板道路指的是由有两条分隔带分隔,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动车道的道路。一般来讲,三块板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45米以上)、机动车辆较多(需要超过4条机动车道)、行车速度快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
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普遍存在交通冲突问题。上车乘客由人行道进入站台,与下车乘客由站台进入人行道时都要经过非机动车道。在交通高峰期中,上下车乘客客流与非机动车车流产生大量交织,冲突问题严重。冲突机理主要是在公交站及其相邻的城市交通道路路段共同组成的有限空间内,无法做到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将通过站点的行人、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
2.受到城市空间条件限制,现有城市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的物理尺寸过小,容纳能力有限,不足以容下大量乘客,站台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站台的缺陷,特别需要对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空间进行改造,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通过立体化的结构设计,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体化的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对站台进行立体化的空间改造,将原有站台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变为站台本体的一部分,使得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横向拓宽站台的空间。同时,将原有非机动车道以地下通道的形式引入所述立体站台的下方,使非机动车在立体站台下方的地下通道行驶。
所述地下通道采用“半隧道”形式,通道的高度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地上部分指站台距地面抬高的高度,地下部分指地下通道距地面下挖的深度,所述通道通过提高站台距地面的高度,在保证净高的前提下,减少地下部分的深度,当纵坡度一定时,以达到减少了通道的长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站台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变为站台本体的一部分,使得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横向拓宽站台的空间。在不过多占用城市空间的前提下,横向扩大了站台的物理尺寸,提高了站台的容纳能力与服务等级水平。(2)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非机动车道以地下通道的形式引入所述立体站台的下方,使经过站台的非机动车在立体站台下方的地下通道行驶。同时,由于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乘客无需穿过非机动车道,即可直接从人行道进入站台候车。实现了在空间上将通过站点的行人、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缓解了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普遍存在的公交乘客与非机车冲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
1为机动车道、2为人行道、3为非机动车道、4为地下通道、5为公交站台主体,6为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立体化公交站台,空间组成主要包括站台主体5和站台主体下方的非机动车地下通道4,所述的地下通道是“半隧道”形式的通道。所述的地下通道两边设有围栏6起安全保护作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上下车乘客客流分别从人行道2进入站台本体5或从站台本体5进入人行道2中。非机动车车流从非机动车道3进入地下通道4。因此该立体化站台实现了站台区域上下车客流与非机动车车流空间上的分离。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站台本体利用地下通道4上方的空间横向扩大了物理尺寸,提高了容纳能力与站台的服务等级水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站台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变为站台本体的一部分,使得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横向拓宽站台的空间。在不过多占用城市空间的前提下,横向扩大了站台的物理尺寸,提高了站台的容纳能力与服务等级水平。(2)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非机动车道以地下通道的形式引入所述立体站台的下方,使经过站台的非机动车在立体站台下方的地下通道行驶。同时,由于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乘客无需穿过非机动车道,即可直接从人行道进入站台候车。实现了在空间上将将通过站点的行人、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缓解了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普遍存在的公交乘客与非机车冲突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上述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该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它包括站台本体(5)、地下通道(4)、通道围栏(6)。其特征在于对站台进行立体化的空间改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本体(5)利用旁边的非机动车道横向拓宽了站台,使站台(5)直接与人行道(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站台,其特征在于:将非机动车道(3)以所述地下通道(4)的形式引入横向拓宽后站台本体(5)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65914A CN103306508A (zh) | 2013-06-21 | 2013-06-21 |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65914A CN103306508A (zh) | 2013-06-21 | 2013-06-21 |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6508A true CN103306508A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913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565914A Pending CN103306508A (zh) | 2013-06-21 | 2013-06-21 |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0650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5867A (zh) * | 2018-10-11 | 2019-02-01 | 扬州大学 | 抬升式公交站台组件 |
CN110130682A (zh) * | 2019-06-21 | 2019-08-16 | 吉林建筑大学 | 一种公交站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8150A (zh) * | 2004-08-04 | 2005-03-23 | 李凤岐 | 临地铁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 |
CN201047047Y (zh) * | 2007-02-26 | 2008-04-16 | 林财勇 | 人车各行其道的十字路口 |
KR20110052991A (ko) * | 2009-11-13 | 2011-05-19 |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지열에 의한 친환경 조경 공간 구비 바닥모듈을 구비한 구조물 |
CN202787003U (zh) * | 2012-09-10 | 2013-03-13 | 张平安 |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
WO2013059843A2 (en) * | 2011-10-19 | 2013-04-25 | Steven Mark Levinsohn | Billboard bil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2013
- 2013-06-21 CN CN2013102565914A patent/CN1033065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8150A (zh) * | 2004-08-04 | 2005-03-23 | 李凤岐 | 临地铁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 |
CN201047047Y (zh) * | 2007-02-26 | 2008-04-16 | 林财勇 | 人车各行其道的十字路口 |
KR20110052991A (ko) * | 2009-11-13 | 2011-05-19 |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지열에 의한 친환경 조경 공간 구비 바닥모듈을 구비한 구조물 |
WO2013059843A2 (en) * | 2011-10-19 | 2013-04-25 | Steven Mark Levinsohn | Billboard bill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202787003U (zh) * | 2012-09-10 | 2013-03-13 | 张平安 |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傅朝元,刘继华: "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采取人非共板的探讨", 《城市道桥与防洪》, no. 1, 31 January 2008 (2008-01-31) * |
孙明东: "北京城市二环辅路公交车停靠站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库》, 30 June 2012 (2012-06-30)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5867A (zh) * | 2018-10-11 | 2019-02-01 | 扬州大学 | 抬升式公交站台组件 |
CN110130682A (zh) * | 2019-06-21 | 2019-08-16 | 吉林建筑大学 | 一种公交站台 |
CN110130682B (zh) * | 2019-06-21 | 2023-10-24 | 吉林建筑大学 | 一种公交站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50023Y (zh) | 高架停车场 | |
CN102817293A (zh) | 潮汐式道路 | |
WO2007028307A1 (fr) | Système routier urbain sans lieu conflictuel | |
CN200985480Y (zh) | 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 | |
CN202157575U (zh) | 一种应用于十字路口的多功能综合建筑 | |
CN203689700U (zh) | 一种行人过街设施 | |
CN103306508A (zh) |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 |
CN202466336U (zh) | 无红绿灯互通式立交桥 | |
CN102127886A (zh) |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 |
CN201241305Y (zh) | 隧道型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 | |
CN203782508U (zh) |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 |
CN202416106U (zh) | 一种智能交通路口 | |
CN1779075A (zh) | 地上只有一层的二层式和三层式全互通无交叉立交桥 | |
CN202519557U (zh) | 一种无阻立交桥 | |
CN204023341U (zh) |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 |
CN101177927A (zh) | 快速通行道路系统 | |
CN107130486A (zh) | 市区道路交叉路段的设置 | |
CN202626783U (zh) | 多层转盘立交桥 | |
CN202323601U (zh) | 城市道路井型立交桥 | |
CN201648900U (zh) |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 |
CN202519556U (zh) | 一种畅行立交桥 | |
CN102605692A (zh) | 一种畅行立交桥 | |
CN203403342U (zh) | 下立交和公交车站结合的道路结构 | |
CN104947558A (zh) | 丁字路口桥下回转式二层面全互通立交桥 | |
CN204849503U (zh) | 适用于城市主次干道交叉路口的地下公交车站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