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8584B -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8584B
CN103268584B CN201310063222.3A CN201310063222A CN103268584B CN 103268584 B CN103268584 B CN 103268584B CN 201310063222 A CN201310063222 A CN 201310063222A CN 103268584 B CN103268584 B CN 103268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ll
determining
native place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32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8584A (zh
Inventor
季白桦
陈敏
杨津
袁恺村
何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32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8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8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8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8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8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本发明实施例有效解决了现有方法在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动人口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采用常规流动人口管理及市场调研手段,以行政区域为单元通过户籍登记、人口普查、市场调研进行逐级汇总统计。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方法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以下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具体包括:
S10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可以向存储有用户呼叫信息的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有查询标识,该查询标识可以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等条件;服务器通过分析接收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标识,来查找该查询标识下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如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下对应的用户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类型(归属的移动网类型或业务类型)、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通话发生时间、对方号码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等。该设定时间可以是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
S10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当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接到服务器返回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是服务器分析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请求中携带的查询标识,在本地的数据库中查找后获得的。该呼叫信息可以为该查询标识对应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
S103,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对方号码信息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可以获知与当前用户进行通话的对方号码所属的局向是本地局向还是长途局向,从而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S104,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具体地,在确定用户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后,可以针对流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以及用户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综合考虑,来确定哪一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据不完全统计,在流动人口进行长途局向的通话中,80%以上都是打给自己家乡的。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是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以下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具体包括:
S20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该步骤执行过程可参见步骤101的相应内容。
S20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该步骤执行过程可参见步骤102的相应内容。
S203,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该步骤执行过程可参见步骤103的相应内容。
S204,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
通过对近百人进行了面向家乡的长途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这些用户的拨打习惯进行分析,确定了拨打某一固定长途局向次数M占总长途通话次数N的设定门限值T。该设定门限值是判断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如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最大的比值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是否为该用户的籍贯的判定依据。根据流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从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以上述流动人口为具体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中,选取比重最大的具体比值,并判断该比值与设定门限值大小关系。
S205,若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门限值,则将比重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如果MAX(Mi/N)>=T(i=1,...,k),即用户在设定时间内与所有固定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占总次数最多的长途局向对应的那个占比,如果大于等于设定门限值T,那么可确定该占比对应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该用户的籍贯。
S206,若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小于设定门限值,则将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所述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具体地,如果MAX(Mi/N)<T(i=1,...,k),即用户在设定时间内与所有固定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占总次数最多的长途局向对应的那个占比,如果小于设定门限值T,则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判别方法来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将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通过呼叫信息中的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可以获知该用户的通话是否为漫游通话,同时可以获知具体的漫游地和漫游次数。该设定时间可以为节假日,主要考虑流动人口在节假日回家探亲的习惯。定义X为漫游城市的样本空间,X={x1,x2,x3,x4,....,xn}其中xi代表漫游的城市。定义α为漫游次数的样本空间,α={α1,...,αn}其中αi表示漫游到城市xi的次数。那么,漫游到城市xi的概率wi=αi/∑αi,用户漫游城市概率的样本空间W={w1,....,wn}。定义p(v)为可判定籍贯的漫游概率门限值,为经验值。当Max(wi)>p(v)时,可以确定该wi下对应的x1为该用户的籍贯。
将与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该方法主要考虑到相同籍贯的流动人口喜欢群聚的特点。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信息,可以对用户的所在地进行定位,同时与已明确籍贯的用户居住地数据库进行比对。定义S为可确定籍贯的最近距离,N为居住较近可确定籍贯的最小用户数。定义Y为该用户与明确籍贯的用户距离小于S的用户数。当Y>=N时,该用户的籍贯可确定为N所对应用户的籍贯。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定义M为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N为用户与已明确籍贯的用户有通话交互的人数,他们之间的通话交互次数为m={m1,m2,m3,...,mN}。其中mi代表与第i个用户通话的次数。定义O为N中用户籍贯对应的城市数,G为与用户进行通话交互的每个籍贯城市用户电话次数的样本空间,G={G1,G2,G3,...,GO},H为与用户进行通话交互的每个籍贯城市用户人数的样本空间,H={H1,H2,H3,...,HO}。那么用户拨打是某个籍贯的用户的概率样本空间为W={W1,W2,W3,...,WO},其中Wi=Gi/∑G。定义β为可确定籍贯的具有相同籍贯城市的用户人数的用户门限值,γ为可确定籍贯的频次门限值。当MAX(WO>γ且HO>β时,则该用户的籍贯可确定为该HO下对应的用户的籍贯。
S207,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
本实施例上述方法步骤,提供了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的判别方法,进一步的,步骤207和步骤208,还提供了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流动人口居住位置的方法。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中的通话所在地信息,可以确定该用户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
S208,根据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
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所接入的小区,可确定该用户进行通话时所在的具体位置,而根据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可以获取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所在地区位置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取用户的居住位置。具体地,可以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如: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接入相同小区的次数占该时间段内接入到所有的小区的次数的比值,或是通过所有时间段内,接入某个小区的次数占该时间段内接入到所有的小区的次数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来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本实施例中,将接入次数在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小区确定为该用户的居住位置。进一步的,还可以设定一个小区概率门限值L;定义P为用户接入某一小区的对应次数,U为用户接入所有小区的总次数;若MAX(Pi/U)>L(i=1,...,k),则确定Pi对应的小区为用户的居住位置。当然根据呼叫信息中具体时间段的不同,该居住位置还可以具体是工作地位置,休息地位置等。
在本实施例确定了籍贯的用户中,某些用户所确定的籍贯可能是发达城市,经过分析,这些用户可能是商务用户,在本实施例中不作为流动人口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当该比重中的最大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该最大比重下对应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当该比重中的所有比值都小于设定门限值时,通过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漫游地、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居住距离是否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之间的通话频次来判定用户的籍贯,并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接入小区的情况来判定用户的居住位置,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并可以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步骤。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具体包括:发送模块31、接收模块32、确定模块33和处理模块34,其中:
发送模块3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该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34,用于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通过发送模块31向存储有用户呼叫信息的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有查询标识,该查询标识可以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等条件;服务器通过分析接收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标识,来查找该查询标识下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如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下对应的用户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类型(归属的移动网类型或业务类型)、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通话发生时间、对方号码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等。该设定时间可以是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
当通过发送模块3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经接收模块32接到服务器返回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是服务器分析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请求中携带的查询标识,在本地的数据库中查找后获得的。该呼叫信息可以为该查询标识对应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33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对方号码信息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可以获知与当前用户进行通话的对方号码所属的局向是本地局向还是长途局向,从而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34在确定模块33确定用户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后,针对流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以及用户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哪一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据不完全统计,在流动人口进行长途局向的通话中,80%以上都是打给自己家乡的。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如图3所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并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的方法步骤。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具体包括:发送模块41、接收模块42、确定模块43和处理模块44,其中:
发送模块4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43,用于根据该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44,用于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进一步的,该确定模块43,还用于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该处理模块44具体包括:判断单元441、第一处理单元442、第二处理单元443和第三处理单元444;其中:
判断单元441,用于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最大的比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
第一处理单元442,用于若判断单元441确定上述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门限值,则将比重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第二处理单元443,用于若判断单元441确定上述比重的最大值小于设定门限值,则将该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第三处理单元444,用于根据该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一种确定方式为将接入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小区确定为该用户的居住位置。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通过发送模块4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1的相应内容。
当通过发送模块4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经接收模块4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2的相应内容。
确定模块43根据接收模块42接收的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3的相应内容。
处理模块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具体地,处理模块44中的判断单元441,在确定模块43确定的当前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若大于或等于设定门限值,则通过第一处理单元442将呼叫交互次数在该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最大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若小于设定门限值,则通过第二处理单元443将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上述过程中的判断单元441、第一处理单元442和二处理单元443的具体功能描述可参见实施例2中的步骤204~206的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上述功能单元,提供了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的判别装置,进一步的,在本装置中的处理模块44中还增加了第三处理单元444,该第三处理单元444可以根据接收模块42接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流动人口的居住位置。首先,通过确定模块43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可以确定该用户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其次,第三处理单元4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中,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上述确定模块43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以及第三处理单元4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中,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的具体功能与执行步骤,可参见步骤207~208的相应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当该比重中的最大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该最大比重下对应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当该比重中的所有比值都小于设定门限值时,通过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漫游地、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所在地距离是否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之间的通话频次来判定用户的籍贯,并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接入小区的情况来判定用户的居住位置,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其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包括:
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
若所述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门限值,则将所述比重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
若所述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小于所述设定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所述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或者,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所述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
根据所述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所述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居住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所述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居住位置,包括:
将接入次数在所述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用户的居住位置。
4.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判断单元和第一处理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门限值,则将所述比重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小于所述设定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所述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或者,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所述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所述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居住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接入次数在所述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用户的居住位置。
CN201310063222.3A 2013-02-28 2013-02-28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268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3222.3A CN103268584B (zh) 2013-02-28 2013-02-28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3222.3A CN103268584B (zh) 2013-02-28 2013-02-28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8584A CN103268584A (zh) 2013-08-28
CN103268584B true CN103268584B (zh) 2016-06-01

Family

ID=4901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3222.3A Active CN103268584B (zh) 2013-02-28 2013-02-28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8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6157B (zh) * 2015-11-03 2019-05-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定位系统
CN107645740A (zh) * 2017-09-01 2018-01-3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监测方法及终端
CN110399399B (zh) * 2018-04-20 2022-04-05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用户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38719B (zh) * 2020-04-14 2022-09-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377A (zh) * 1996-02-16 1999-03-1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移动式无线电终端位置的方法与设备
CN1255813A (zh) * 1998-11-26 2000-06-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归属区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256845A (zh) * 1997-05-15 2000-06-14 摩托罗拉公司 选择呼叫设备的漫游地址确认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377A (zh) * 1996-02-16 1999-03-1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移动式无线电终端位置的方法与设备
CN1256845A (zh) * 1997-05-15 2000-06-14 摩托罗拉公司 选择呼叫设备的漫游地址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255813A (zh) * 1998-11-26 2000-06-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归属区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电信通话记录的数据挖掘;刘霞;《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0615(第6期);全文 *
基于通话记录的无线定位方法及其应用;肖恒辉等;《电信科学》;20100715(第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8584A (zh)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66104A1 (zh) 坐席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7547633B (zh) 一种用户常驻点的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30511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007171B (zh) 基于通信领域大数据的用户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337059B (zh) 一种用户家庭关系的分析算法、服务器及网络系统
CN105101231B (zh) 一种lte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2801817B (zh) 基于用户上下文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3268584B (zh)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WO2017088593A1 (zh) 一种选择服务座席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69038A (zh) 服务器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JP2019512764A (ja) ユーザ地理的ロケーションのタイプ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438205B (zh) 一种基于移动用户行为的业务推送的方法与系统
CN106210163B (zh) 基于ip地址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368843A (zh) 一种处理垃圾短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57582B (zh) 一种移动通信用户信息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9982257B (zh) 确定移动用户归属区域的方法、装置、系统
CN101895818A (zh) 一种依据天气预报推送信息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5160173A (zh) 安全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653989A (zh) 宽带用户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53357A (zh) 一种自动识别和触发诈骗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02498A (zh) 用户重入网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786173B (zh) 基于宽带的携号转网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96245A (zh) 潜在用户挖掘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05605B (zh) 一种城市智能门户终端与电力营销终端的交互服务系统
CN106817710A (zh) 一种网络问题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 Baihua

Inventor after: Chen Min

Inventor after: Yang Jin

Inventor after: Yuan Kaicun

Inventor after: He Jian

Inventor before: Ji Baihua

Inventor before: Chen Min

Inventor before: Yang Jin

Inventor before: Yuan Kaicun

Inventor before: He Jia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