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9273A -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59273A CN103259273A CN2013101968833A CN201310196883A CN103259273A CN 103259273 A CN103259273 A CN 103259273A CN 2013101968833 A CN2013101968833 A CN 2013101968833A CN 201310196883 A CN201310196883 A CN 201310196883A CN 103259273 A CN103259273 A CN 1032592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s
- resistance
- unit
- thyristor
- a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0033044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D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9646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PAU2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7577 OP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3044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DAN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96463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PAU2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72 system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10—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Thy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中:取能单元从高电位获取触发系统工作所需能量;电源监视单元在取能不足时向逻辑单元发送故障信号;电压检测单元检测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向逻辑单元输出信号;逻辑单元在接收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时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脉冲;所述逻辑单元在收到触发光脉冲后,控制触发放大单元触发晶闸管开通;所述触发放大单元在逻辑单元的控制箱触发晶闸管正常开通;所述跟随触发单元在晶闸管发生延迟开通时自动触发晶闸管开通。此系统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无高压隔离问题,尤其适合应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解决了串联晶闸管阀组触发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成熟和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已经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来。
电容器的分组投切在较早的时候大都是用机械断路器来实现的,这就是机械投切电容器(MSC);将串联晶闸管阀组应用于电容器投切中,就出现了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和机械断路器相比,晶闸管的操作寿命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晶闸管的投切时刻可以精确控制,以减少投切时的冲击电流和操作过电压。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高压串联晶闸管阀组的触发问题,早期的电磁触发很少应用在高压场合,而直接光触发晶闸管由于技术及成本的因素还未广泛推广,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是光电触发,其中有两个难点:一、处于高电位的触发板的供电问题;二、晶闸管触发及保护问题。目前业内有一些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0820204692.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晶闸管阀光电触发板,其很好地解决了晶闸管阀组的触发与过压保护,但其并不适用于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一方面其高电位取能回路为电压取能方式,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导通后阀组两端没有电压,无法获得触发所需能量;另外一方面其BOD保护门槛电压设置接近晶闸管耐压极限,而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应用中,如果此刻触发开通晶闸管阀组必然在系统中产生巨大电压电流冲击,严重时损坏设备。又如申请号为200810100878.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晶闸管阀高电位电子板,能够实现一个触发命令同时触发两只共阴极晶闸管,但其每个取能电路都需要一个安装于串联阀组的取能电流互感器,并需要配备复杂的电源转换电路,这对高压串联阀组的设计及高电位电子板电路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如申请号为200810057660.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频电流电源送能系统,可应用于晶闸管阀光电触发系统中高电位电子板的取能,但其本质上是通过一根特殊的高频送能电缆将位于低电位的电能送至高电位,通过送能电缆实现电压隔离,35kV及以上电压较难实现;同时每个位于高电位的电子板均需要一个磁环及与之配套的整流变换电路,电路设计复杂。
针对高压场合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目前没有较简单可靠的触发控制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无高压隔离问题,尤其适合应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解决了串联晶闸管阀组触发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用于对晶闸管阀组实现投切,所述的晶闸管阀组包含依次串联的数个晶闸管单元,每个晶闸管单元都由两个相互反并联的晶闸管构成;所述触发系统包括取能单元、逻辑单元、电源监视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光接收单元、跟随触发单元、触发放大单元和光发射单元,其中:
取能单元从高电位获取触发系统工作所需能量;
电源监视单元连接取能单元,检测取能电压,并在取能不足时向逻辑单元发送故障信号;
电压检测单元分别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取能单元,当检测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向逻辑单元输出信号;
逻辑单元在接收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时通过光发射单元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脉冲,同时向跟随触发单元发送信号;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级控制单元的触发光脉冲,并在收到该触发光脉冲后,控制触发放大单元触发晶闸管开通;
所述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均通过光纤连接上级控制单元;
所述触发放大单元连接晶闸管门极,在逻辑单元的控制箱触发晶闸管正常开通;
所述跟随触发单元连接触发放大单元,检测晶闸管工作状态,并在晶闸管发生延迟开通时自动触发晶闸管开通。
上述取能单元包括4个电阻、3个电容、3个二极管、4个稳压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其中,第七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晶闸管单元的一端,而其阴极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晶闸管单元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还分别连接第二、三二极管的阳极,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二电阻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并由该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一输出电压;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而第六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四电阻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并由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且该连接点作为取能单元参考地。
上述触发放大单元包括10个电阻、1个电容、4个二极管、1个稳压二极管和3个三极管,其中,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八、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该连接点还分别连接第七、九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九电阻的阴极经由第十电阻分别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十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十三电阻连接晶闸管的门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由第六电阻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且该连接点还连接第一输出电压;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该连接点还连接晶闸管的阴极。
上述跟随触发单元包括4个电阻、4个二极管、1个稳压二极管、1个比较器、2个与非门和2个单稳态触发器,其中,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其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晶闸管的阳极,而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第十八电阻,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参考地,第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电压,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十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而第十七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参考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而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和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触发放大单元,而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九二极管的阳极,而第十九二极管D19的阴极连接光发射单元。
上述光发射单元包括3个电阻、1个电容、1个三极管和1个光发射模块,其中,第二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二五电阻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二四、二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至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参考地,集电极则连接光发射模块的阴极,而光发射模块的阳极经由第二三电阻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另一端连接参考地。
上述光接收单元包括2个电阻和1个光接收模块,其中,光接收模块的一端连接参考地,另一端经由第二六电阻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光接收模块的另一端还经由第二七电阻连接逻辑单元。
上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4个电阻、3个二极管和1个比较器,其中,第二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九电阻的一端、第二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第二十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第二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三十电阻的一端也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而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四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逻辑单元。
上述逻辑单元包括5个与非门和2个单稳态触发器,其中,第三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三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三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而第三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光发射单元的输入端;第五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连接光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第五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第六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六与非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七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七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第四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触发放大单元的输入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改进:
(1)本发明实现简单、工作可靠、不存在高压隔离的问题、体积小、容易实现集成化;
(2)本发明在主回路阀体承受电压的瞬间获得能量,电路启动工作容易;
(3)本发明可有效保证高压串联晶闸管阀组安全工作,很好的解决了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的触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取能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触发放大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跟随触发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电源监视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光发射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光接受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中逻辑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用于对晶闸管阀组实现投切,所述的晶闸管阀组包含依次串联的数个晶闸管单元,每个晶闸管单元都由两个相互反并联的晶闸管构成;所述触发系统包括取能单元、逻辑单元、电源监视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光接收单元、跟随触发单元、触发放大单元和光发射单元,其中:
取能单元从高电位获取触发系统工作所需能量;
电源监视单元连接取能单元,检测取能电压,并在取能不足时向逻辑单元发送故障信号;
电压检测单元分别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取能单元,当检测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向逻辑单元输出信号;
逻辑单元在接收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时通过光发射单元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脉冲,同时向跟随触发单元发送信号;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级控制单元的触发光脉冲,并在收到该触发光脉冲后,控制触发放大单元触发晶闸管开通;
所述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均通过光纤连接上级控制单元;
所述触发放大单元连接晶闸管门极,在逻辑单元的控制箱触发晶闸管正常开通;
所述跟随触发单元连接触发放大单元,检测晶闸管工作状态,并在晶闸管发生延迟开通时自动触发晶闸管开通。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取能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示出了一个晶闸管单元的结构,晶闸管S1的阳极连接晶闸管S2的阴极,而S2的阳极连接S1的阴极;所述取能单元处于高电位,阀组承受电压时从晶闸管阀组缓冲电路获得触发系统所需能量,并提供两路直流电压输出。所述取能单元的具体结构是: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晶闸管单元的一端,而D7的阴极经由电阻R1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晶闸管单元的另一端,所述D1、C1、R1和D7构成晶闸管阀组缓冲电路;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还分别连接二极管D2、D3的阳极,而D2的阴极经由电阻R2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并由该电阻R2与电容C2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一输出电压V1;稳压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和二极管D6的阳极,而D6的阴极经由电阻R4连接电容C3的一端,并由该电容C3与电阻R4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二输出电压V2;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而Q1的基极分别连接D5的阳极和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C3的另一端、Q1的发射极、C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且该连接点作为取能单元参考地。
具体实施时,利用稳压二极管D1的稳压值确定取能电压门槛值,选择值越小则阀组开通瞬间冲击越小,但过小对取能单元不利,折中考虑将D1的稳压值选择在22V~25V,从而第一输出电压V1控制在21V~24V,D3、Q1、R3、D5组成的电路可以控制第一输出电压V1不至于过高;稳压二极管D4的稳压值选择为15V,从而第二输出电压V2控制在5V~6V。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触发放大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R14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电阻R8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R14和R8的另一端连接,且该连接点还分别连接电阻R7、R9的一端和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而D8的阳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和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而D9的阴极经由电阻R10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和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10的阳极、二极管D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D12的阴极经由电阻R13连接晶闸管S1的门极,Q3的集电极经由电阻R6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Q2的基极,而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R5的另一端、Q4的集电极和D10的阴极,且该连接点还连接第一输出电压V1;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Q3的发射极、C4的另一端、R11的另一端、R12的另一端和D11的阳极,该连接点还连接晶闸管S1的阴极。
具体实施时,选取电容C4与电阻R10确定晶闸管S1的触发脉冲宽度,D10和D11用于限制晶闸管门极电压不至于过高而损坏晶闸管,D12和R13限制流入门极的触发电流不至于过高而损坏晶闸管。正常情况下触发放大单元控制晶闸管导通,当发生晶闸管单元中某一晶闸管延迟开通时,跟随触发单元在500uS内触发晶闸管开通,确保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对称运行。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跟随触发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通用单稳态触发器DAN1的输入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其输出端连接通用与非门AND1的一个输入端,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晶闸管S1的阳极,而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二极管D16的阳极和通用比较器U2的同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5的两端还并联有电阻R18,D15的阳极还连接参考地,D16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V2,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电压V2,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17的阴极、电阻R20的一端和U2的反向输入端,而D17的阳极与R20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参考地;U2的输出端连接AND1的另一个输入端,而AND1的输出端连接通用与非门AND2的输入端,AND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通用单稳态触发器DAN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18的阳极,D18的阴极连接触发放大单元中电阻R14的一端,而DAN2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9的阳极,而D19的阴极连接光发射单元。
具体实施时,跟随触发单元接收到逻辑单元的输入信号后,认为已具备触发条件并且说明串联的其它晶闸管即将触发开通,在DAN1所设定时间内,如果检测到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U2所设定的门槛,则立即通过D18触发晶闸管开通,同时通过DAN2与D19经由光发射单元向上级控制单元发送发生跟随触发信号。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电源监视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主芯片采用电源监视芯片U3,所述U3实时检测第二输出电压V2,当V2达到触发电路工作电压时,向逻辑单元输出高电位,此时逻辑单元即认为取能单元正常。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光发射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R24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具体连接图4中二极管D19的阴极,电阻R25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电阻R24、R25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至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Q5的发射极接参考地,集电极则连接通用光发射模块OPT1的阴极,而OPT1的阳极经由电阻R23连接第二输出电压V2,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V2,另一端连接参考地。
具体实施时,当跟随触发单元或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为高时,三极管Q5导通,OPT1发光,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信号,所述上级控制单元会通过回报脉冲宽度及回报时刻来判断跟随触发单元的工作情况及晶闸管的工作情况,并决定是否发送光触发脉冲。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光接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光接收模块OPR1的一端连接参考地,另一端经由电阻R26连接第二输出电压V2,所述OPR1的另一端还经由电阻R27连接逻辑单元;当上级控制单元下发光脉冲时,光接收单元向逻辑单元发送低电位脉冲。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R28的一端连接晶闸管S1的阳极,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0的阴极、电阻R29的一端、二极管D21的阳极和通用比较器U4的同向输入端,D20的阳极与R29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D21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V2,所述电阻R30的一端也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V2,而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22的阴极、电阻R31的一端和U4的反向输入端,D22的阳极与R31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所述比较器U4的输出端连接逻辑单元,且U4的反向输入端由稳压二极管D22设定电压基准,在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向逻辑单元发送高电位信号,该电压基准设定在晶闸管两端电压达到50V~100V。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逻辑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通用与非门AND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具体连接图5所示电容C6与电阻R22的连接点,而AND3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具体连接图图8所示比较器U4的输出端,而AND3的输出端连接通用与非门AND4的两个输入端,AND4的输出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入端,具体连接图4所示单稳态触发器DAN1的输入端,所述AND4的输出端还连接通用单稳态触发器DAN3的输入端,而DAN3的输出端连接光发射单元的输入端,具体连接图6所示电阻R25的一端;通用与非门AND5的两个输入端同时连接光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具体连接图7所示电阻R27的另一端,AND5的输出端连接通用与非门AND6的一个输入端,AND6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具体连接图5所示电容C6与电阻R22的连接点,而AND6的输出端同时连接通用与非门AND7的两个输入端,AND7的输出端连接通用单稳态触发器DAN4的输入端,DAN4的输出端连接触发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具体连接图3所示电阻R8的一端。
具体实施时,第二输出电压V2正常后,电源监视单元输入信号为高,当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60V,立即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脉冲,同时向跟随触发单元发送信号,上级控制单元收到这个脉冲将下发触发光脉冲;光接收单元收到该触发光脉冲后,且取能正常时立即触发晶闸管开通。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用于对晶闸管阀组实现投切,所述的晶闸管阀组包含依次串联的数个晶闸管单元,每个晶闸管单元都由两个相互反并联的晶闸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系统包括取能单元、逻辑单元、电源监视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光接收单元、跟随触发单元、触发放大单元和光发射单元,其中:
取能单元从高电位获取触发系统工作所需能量;
电源监视单元连接取能单元,检测取能电压,并在取能不足时向逻辑单元发送故障信号;
电压检测单元分别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取能单元,当检测晶闸管阳极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向逻辑单元输出信号;
逻辑单元在接收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时通过光发射单元向上级控制单元回报光脉冲,同时向跟随触发单元发送信号;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级控制单元的触发光脉冲,并在收到该触发光脉冲后,控制触发放大单元触发晶闸管开通;
所述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均通过光纤连接上级控制单元;
所述触发放大单元连接晶闸管门极,在逻辑单元的控制箱触发晶闸管正常开通;
所述跟随触发单元连接触发放大单元,检测晶闸管工作状态,并在晶闸管发生延迟开通时自动触发晶闸管开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单元包括4个电阻、3个电容、3个二极管、4个稳压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其中,第七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晶闸管单元的一端,而其阴极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晶闸管单元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还分别连接第二、三二极管的阳极,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二电阻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并由该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一输出电压;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而第六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四电阻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并由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引出取能单元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且该连接点作为取能单元参考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放大单元包括10个电阻、1个电容、4个二极管、1个稳压二极管和3个三极管,其中,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八、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该连接点还分别连接第七、九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九电阻的阴极经由第十电阻分别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十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十三电阻连接晶闸管的门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由第六电阻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且该连接点还连接第一输出电压;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该连接点还连接晶闸管的阴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触发单元包括4个电阻、4个二极管、1个稳压二极管、1个比较器、2个与非门和2个单稳态触发器,其中,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其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晶闸管的阳极,而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第十八电阻,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参考地,第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电压,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十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而第十七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参考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而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和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触发放大单元,而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九二极管的阳极,而第十九二极管D19的阴极连接光发射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单元包括3个电阻、1个电容、1个三极管和1个光发射模块,其中,第二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第二五电阻的一端连接逻辑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二四、二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至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参考地,集电极则连接光发射模块的阴极,而光发射模块的阳极经由第二三电阻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另一端连接参考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单元包括2个电阻和1个光接收模块,其中,光接收模块的一端连接参考地,另一端经由第二六电阻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光接收模块的另一端还经由第二七电阻连接逻辑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4个电阻、3个二极管和1个比较器,其中,第二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九电阻的一端、第二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第二十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第二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三十电阻的一端也连接该第二输出电压,而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四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参考地;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逻辑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包括5个与非门和2个单稳态触发器,其中,第三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三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跟随触发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三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而第三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光发射单元的输入端;第五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连接光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第五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第六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源监视单元的输出信号,而第六与非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七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七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第四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触发放大单元的输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96883.3A CN103259273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96883.3A CN103259273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9273A true CN103259273A (zh) | 2013-08-21 |
CN103259273B CN103259273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896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96883.3A Active CN103259273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5927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6930A (zh) * | 2016-05-19 | 2016-08-03 | 黑龙江特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中压tsc阀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晶闸管阀组投切方法 |
CN107359623A (zh) * | 2017-09-08 | 2017-11-17 | 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 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电路、投切方法及其台区成套控制器 |
CN109962611A (zh) * | 2017-12-14 | 2019-07-02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位电子板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24806A (zh) * | 2021-04-20 | 2021-06-08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换流阀在线监测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03367A (ja) * | 1994-05-09 | 1995-11-14 | Toshiba Syst Technol Kk | サイリスタ変換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CN1688107A (zh) * | 2005-04-20 | 2005-10-2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静止型无功功率补偿器的晶闸管阀光电触发板 |
CN201781423U (zh) * | 2010-04-13 | 2011-03-30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晶闸管阀高电位电子板 |
-
2013
- 2013-05-23 CN CN201310196883.3A patent/CN1032592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03367A (ja) * | 1994-05-09 | 1995-11-14 | Toshiba Syst Technol Kk | サイリスタ変換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CN1688107A (zh) * | 2005-04-20 | 2005-10-2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静止型无功功率补偿器的晶闸管阀光电触发板 |
CN201781423U (zh) * | 2010-04-13 | 2011-03-30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晶闸管阀高电位电子板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6930A (zh) * | 2016-05-19 | 2016-08-03 | 黑龙江特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中压tsc阀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晶闸管阀组投切方法 |
CN107359623A (zh) * | 2017-09-08 | 2017-11-17 | 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 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电路、投切方法及其台区成套控制器 |
CN107359623B (zh) * | 2017-09-08 | 2023-05-16 | 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电路、投切方法及其台区成套控制器 |
CN109962611A (zh) * | 2017-12-14 | 2019-07-02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位电子板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24806A (zh) * | 2021-04-20 | 2021-06-08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换流阀在线监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9273B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15632B (zh) | 抑制igbt过电流的驱动电路 | |
CN101715264B (zh) | 一种过压锁定保护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led驱动电路 | |
CN102684652B (zh) | 防mcu或驱动ic故障的同步脉冲控制电路 | |
CN103259273B (zh) | 一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阀组触发系统 | |
CN103051160B (zh) | 一种磁隔离驱动电路 | |
CN108718077A (zh) | 一种高压晶闸管触发控制与状态监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203104278U (zh) | 一种级联式多电平变换器功率单元旁路结构 | |
CN202696122U (zh) |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02780202A (zh) | 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及灯具 | |
CN103390878A (zh) | 一种灯具电源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及灯具 | |
CN104007709A (zh) | 一种电器设备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106374910A (zh) | 一种功能模块的上、下电和放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 |
CN202333786U (zh) | 抑制igbt过电流的驱动电路 | |
CN109980600B (zh) | 一种tr组件供电的负偏压保护电路 | |
CN202840920U (zh) |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电路 | |
CN101534110A (zh) | 一种igbt限流驱动电路 | |
CN203465391U (zh) | 一种高压晶闸管无光纤隔离故障检测装置 | |
CN212905381U (zh) |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火线零线地线接错检测电路 | |
CN105322499B (zh) | 一种基于电源负载异常的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3231469U (zh) | 具有通讯接口防雷功能的机柜空调器 | |
CN103208774B (zh) | 一种本安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 |
CN217085105U (zh) | 超高压静电检测电路 | |
CN205484714U (zh) | 一种断路器开关状态侦测电路 | |
CN103441656A (zh) | 带欠饱和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 | |
CN208316685U (zh) | 一种固态功率放大器保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