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8618A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8618A CN103238618A CN2013101290774A CN201310129077A CN103238618A CN 103238618 A CN103238618 A CN 103238618A CN 2013101290774 A CN2013101290774 A CN 2013101290774A CN 201310129077 A CN201310129077 A CN 201310129077A CN 103238618 A CN103238618 A CN 103238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seed treatment
- treatment composition
- seed
- 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组分A与B进行两元复配,组分A为杀虫剂噻虫胺,组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分散剂1~5份;润湿剂1~5份;粘合剂1~5份;填料和/或去离子水余量。组分A与组分B在制剂中的总质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0%~60%,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干拌剂和微胶囊剂。主要用于防治病虫害的种子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任意一种和其它农用助剂复配而成的杀虫、杀菌种子处理剂。
背景技术
噻虫胺是由拜耳公司和日本Takeda武田公司共同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噻虫胺的化学名称为(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其化学结构式为 。
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化学名称: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哑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其化学结构式为。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目前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戊唑醇的化学名为(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其化学结构式为。
灭菌唑是由拜耳公司研制和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也可茎叶喷雾 ,主要用于防治镰孢(霉)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腥病、网斑病等。灭菌唑化学名为(RS)-(E)-5-(4-氯亚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其化学结构式为。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丙硫菌唑的化学式为(RS)-2-[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基丙基]-2,4-二氢-1,2,4-三唑-3-硫酮,其化学结构式为。
农作物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易感染由种子和土壤侵染导致的各类疾病,例如水稻恶苗病和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棉花立枯病、花生根腐病、大豆根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等。种子带菌是引发疾病的初次浸染源,其在生长季节可引发病害的再侵染、发生、蔓延和危害;而种传病害发生后,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
现阶段人们通常采用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来消灭种传病害,以使种子和幼苗免遭土传病害和害虫的危害。种子处理剂具体可分为无机和有机的、挥发性的或非挥发性的、内吸的或非内吸的,经配制后以可湿性粉剂、乳油或悬浮剂施用。当前用于种子处理的产品种类很多,在防治疾病的同时,一个好的种子处理剂还应不留下任何影响种子发芽、幼苗发育、植株生长和产品的有害残留物。当前,寻求更为经济高效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仍然是农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任意一种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任意一种的二元复配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以及蚜虫、飞虱、蓟马等虫害,以及小麦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病害。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组分A与B进行两元复配,组分A为杀虫剂噻虫胺,组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其余为辅助成分。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分散剂1~5份;润湿剂1~5份;粘合剂1~5份;填料和/或去离子水余量。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5~60:20~0.5,所述的本发明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经毒力测定实验验证,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30~50:6~2时,增效效果较好。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干拌剂和微胶囊剂。其中组分A与组分B在制剂中的总质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0%~60%,其中占10%~60%时,毒性和残留达到较好的平衡,成本也较低。
其中以上所述分散剂选自亚甲基双甲基蔡磺酸钠、烷基蔡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梭酸盐、木质素磺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蔡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酷、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酷、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酷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粘合剂选自烷基芳基聚氧乙基醚、脂肪醇聚氧乙基醚、烷基蔡磺酸盐及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填料选自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以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任意一种复配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延缓要害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了成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以及蚜虫、飞虱、蓟马等虫害,以及小麦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所述种子处理剂组合物配制成的农药剂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乳油制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常规乳化剂10~30份;常规溶剂 20~50份;常规增效剂1~5份。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组分A与组分B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灌装,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乳油制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悬浮种衣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分散剂5~20份;防冻剂1~5份;增稠剂0.1~2份;消泡剂0.1~0.8份;促渗剂0~10份;成膜剂0.2-5份;警戒色0.1-5份pH值调节剂0.1~5份;水,余量。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组分A与组分B,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分散剂3~10份;湿润剂1~5份;填料,余量。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组分A与组分B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湿润剂1~10份;崩解剂1~5份;填 料,余量。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组分A与组分B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乳化剂3~30份;溶剂5~15份;稳定剂2~15份;防冻剂1~5份;消泡剂0.1~8份;增稠剂0.2~2份;水,余量。该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首先将组分A与组分B、溶剂和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乳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微乳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乳化剂10~30份,防冻剂1~8份,稳定剂0.5~10份,常规溶剂助溶剂20~50份。将组分A与组分B用助溶剂完全溶解,再加入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等其他成分,均匀混合,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微乳剂。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颗粒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润湿分散剂1~10份;增稠剂0.1~5份;消泡剂0.1~5份;蓖麻油,余量补足。将有效成分组分A与组分B、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和溶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放入砂磨釜内研磨后,送入均质混合器内混匀即得成品。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为微胶囊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尿素5~20份;甲醛5~20份;乳化分散剂5~20份;防冻剂1~5份;增稠剂0.1~2份;消泡剂0.1~0.8份;水,余量。在装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质的量比约为l:1.5~2.0),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然后升温至70~80℃,反应得到稳定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取一定量的组分A与组分B的原药溶于溶剂中,并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剂,伴随剧烈搅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上述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加入乳液中,调节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颗粒。缓慢升温,固化,温度控制在40~50℃,固化时间1h。选择加入适量的助剂,即可得稳定的微囊悬浮剂。
其中以上所述分散剂选自亚甲基双甲基蔡磺酸钠、烷基蔡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梭酸盐、木质素磺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蔡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酷、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酷、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酷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粘合剂选自烷基芳基聚氧乙基醚、脂肪醇聚氧乙基醚、烷基蔡磺酸盐及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填料选自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溶剂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节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溶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 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一种。
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效果实验采用室内生测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的方式,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都为质量份数比。
生物防治实施例:
1.1供试药剂
95%噻虫胺原药,97%苯醚甲环唑原药、97%戊唑醇原药、95%灭菌唑原药、95%丙硫菌唑原药,上述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提供。
1.2试验靶标
水稻稻飞虱:室内用盆装稻芽苗连续饲养10代的稻飞虱3龄幼虫,温度27-29度,相对湿度50%左右,光照周期14/10h(L/D)。
1.3实验步骤
1.3.1药剂配制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五原药配成若干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若干浓度梯度待用,组分A为杀虫剂噻虫胺,组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
1.3.2药剂处理
采用NY/T1 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CO2轻度麻痹后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滴到虫体的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L,以点滴0.1L含有的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移至(282)℃,相对湿度75%的培养皿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0头试虫。
1.4调查时间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 NY/T1 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按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几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EC50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组分A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组分B的毒力指数(TI)=组分A的EC50/组分B的EC50×100
M的真实毒力指数(ATI)=组分A的EC50/M的E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组分A的TI×P组分A+组分B的TI×P组分B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组分A和组分B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组分A为组分A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组分B为组分B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2.1毒力测定结果
表1噻虫胺与苯醚甲环唑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表2噻虫胺与戊唑醇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表3噻虫胺与灭菌唑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表4噻虫胺与丙硫菌唑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按有效成分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二元复配比例为15~60:20~0.5稀释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杀虫剂噻虫胺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二元复配比例在30~50:6~2的增效作用最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复配对稻飞虱均有较高的活性,建议对适宜配比30~50:6~2左右混配制剂进行药效试验。
3、田间试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小麦全蚀病的实验结果
3.1田间试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3.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山东临沂费县梁邱镇张庄村,土质为壤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PH值6.8,栽培管理条件良好。
3.1.2施药时间及方法
本实验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排列,重复四次,共计20个小区,播种前20天按处理剂量进行拌种,要求药剂均匀黏在种子上。
播种后15天后,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个点20株,调查各出苗数以计算出苗率。
玉米处于灌浆期时,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3.1.3药效计算方法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1.4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5各组试验药剂处理出苗率的影响效果
从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药剂对出苗率无影响,说明对玉米种子是安全的。
表6各组试验药剂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试验效果
结果分析:
由表6可知,各复配种子处理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比较显著,且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剂,不仅显著提高了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3.2、田间试验防治小麦全蚀病
3.2.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河南小麦田。试验田地势平坦、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漫灌。
3.2.2施药时间及方法
本实验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排列,重复四次,共计20个小区,播种前20天按处理剂量进行拌种,要求药剂均匀黏在种子上。播种后30天调查各处理小区的基本苗情,以及根部发病情况;拔节后调查各小区全蚀病发病情况;收获前调查白穗率;收获时进行测产并进行分析。
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根系发病面积占5%以下;
3级:根系发病面积6%-10%以下;
5级:根系发病面积11%-20%以下;
7级:根系发病面积21%-50%以下;
9级:根系发病面积50%以上。
3.2.3、药效计算方法
白穗率(%)=枯白穗率/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白穗率)×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白穗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白穗率)×100。
3.2.4、安全性调查
播种后7天田间调查,各小区均刚刚出苗,麦苗长相长势均匀一致,各处理小区的小麦出苗速度无不良影响。
3.2.5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7 各处理小麦全蚀病发病情况
表8 小麦乳熟期各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调查
经过试验,对小麦的全蚀病有良好的预防防治效果,更有效地减少了根部腐烂和白穗的发生,而且对小麦的产量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Claims (9)
1.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组分A与B进行两元复配,组分A为杀虫剂噻虫胺,组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组分A 15~60份;组分B 0.5~20份;分散剂1~5份;润湿剂1~5份;粘合剂1~5份;填料和/或去离子水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5~60:0.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与组分B在制剂中的总质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选自烷基芳基聚氧乙基醚、脂肪醇聚氧乙基醚、烷基蔡磺酸盐及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干拌剂和微胶囊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种子处理剂组合物作为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棉花、花生的种子杀虫剂/杀菌剂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290774A CN103238618A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290774A CN103238618A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8618A true CN103238618A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891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290774A Pending CN103238618A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38618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8198A (zh) * | 2013-11-14 | 2014-02-26 |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三唑类与烟碱类化合物复合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04927A (zh) * | 2015-01-30 | 2015-05-13 | 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的种子处理剂 |
CN104621173A (zh) * | 2014-12-18 | 2015-05-20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制剂 |
CN105309467A (zh) * | 2015-11-26 | 2016-02-10 | 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6614693A (zh) * | 2016-12-09 | 2017-05-10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494578A (zh) * | 2017-08-28 | 2017-12-22 | 北京宇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771850A (zh) * | 2016-08-29 | 2018-03-09 |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0226603A (zh) * | 2019-07-23 | 2019-09-13 |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农药组合物 |
CN111944699A (zh) * | 2020-07-27 | 2020-11-17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一种角毛壳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142232A (zh) * | 2021-04-22 | 2021-07-23 | 安徽辉隆集团银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含丙硫菌唑、精甲霜灵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
CN115697060A (zh) * | 2020-04-24 | 2023-02-03 | Upl有限责任公司 | 杀真菌组合物 |
CN116210714A (zh) * | 2023-02-14 | 2023-06-06 |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和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CN117413840A (zh) * | 2022-07-11 | 2024-01-19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 |
-
2013
- 2013-04-15 CN CN2013101290774A patent/CN103238618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NONYMOUS: "Redigo Deter A4 ( 20-200L), Dual label", 《UK VERSION A3C. APPROVED IN IRELAND BY PCS 7 APRIL 2008》 * |
朱秦: "世界农药", 《农药市场信息》 *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8198A (zh) * | 2013-11-14 | 2014-02-26 |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三唑类与烟碱类化合物复合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21173A (zh) * | 2014-12-18 | 2015-05-20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制剂 |
CN104604927A (zh) * | 2015-01-30 | 2015-05-13 | 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的种子处理剂 |
CN105309467A (zh) * | 2015-11-26 | 2016-02-10 | 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771850A (zh) * | 2016-08-29 | 2018-03-09 |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6614693A (zh) * | 2016-12-09 | 2017-05-10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494578A (zh) * | 2017-08-28 | 2017-12-22 | 北京宇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0226603A (zh) * | 2019-07-23 | 2019-09-13 |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农药组合物 |
CN115697060A (zh) * | 2020-04-24 | 2023-02-03 | Upl有限责任公司 | 杀真菌组合物 |
CN111944699A (zh) * | 2020-07-27 | 2020-11-17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一种角毛壳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944699B (zh) * | 2020-07-27 | 2022-11-01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一种角毛壳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142232A (zh) * | 2021-04-22 | 2021-07-23 | 安徽辉隆集团银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含丙硫菌唑、精甲霜灵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
CN117413840A (zh) * | 2022-07-11 | 2024-01-19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 |
CN117413840B (zh) * | 2022-07-11 | 2025-03-25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 |
CN116210714A (zh) * | 2023-02-14 | 2023-06-06 |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和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38618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 | |
CN103271031A (zh) |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与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409990A (zh) |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高效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9362770A (zh) | 一种含噻虫嗪、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 |
CN103798274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
CN103190433A (zh)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532710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
CN108124900A (zh) | 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137850A (zh) |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噻虫胺的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3355308A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168787A (zh) | 一种含有虱螨脲与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918693A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488941A (zh) |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与异菌脲的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3229767A (zh) | 一种含有肟菌酯与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931623A (zh) |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918694A (zh) |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141493A (zh) |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392726B (zh) |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47891A (zh) |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与氟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61079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
CN103503879A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783046A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494585A (zh) | 一种含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8605972A (zh) | 一种含有戊唑醇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
CN108207957A (zh) | 一种含有氨基寡糖素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