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156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1565A
CN103201565A CN2011800527866A CN201180052786A CN103201565A CN 103201565 A CN103201565 A CN 103201565A CN 2011800527866 A CN2011800527866 A CN 2011800527866A CN 201180052786 A CN201180052786 A CN 201180052786A CN 103201565 A CN103201565 A CN 103201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rrangement
heat exchanger
panel
radiation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27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1565B (zh
Inventor
木泽敏浩
藤冈裕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01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1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Abstract

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具备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具有压缩机(60)、室外电动阀(64)、室外热交换器(62)、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且构成为在辐射制热运转时使高温制冷剂流向辐射面板(30)。在辐射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并且在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室内电动阀控制部根据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分别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设置在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更靠上游侧的室内电动阀(23)。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冷剂回路的空调机,所述制冷剂回路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和辐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机,已知这样的空调机:其具备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将室内机和室外机连接起来,并且设置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辐射面板、减压机构和室外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机中,在辐射面板设置有用于检测制冷剂入口侧温度的面板温度传感器。并且,根据由该面板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辐射面板的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18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流入到辐射面板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受到来自辐射面板的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散热的影响而急剧地降低。因此,面板温度传感器不是检测流入到辐射面板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而是检测流入到辐射面板内的制冷剂由于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散热的影响而降低的温度。因此,产生这样的问题:无法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的温度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具备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减压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辐射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回路构成为,在辐射制热运转时使高温制冷剂流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在辐射制热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配管和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另外,“(在辐射制热运转时的)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是指比构成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的最上游侧的端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在辐射制热运转时的)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是指比构成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的最下游侧的端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在该空调机中,由于在比辐射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配管和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不受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散热的影响。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主流路,在该主流路依次设置有减压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第一流路,在该第一流路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所述第一流路将设置在所述主流路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侧的分支部和设置在所述减压机构的上游侧的合流部连接起来;以及第二流路,在该第二流路设置有辐射热交换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所述第二流路将所述分支部和所述合流部与所述第一流路并联地连接起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空调机,在并联地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和辐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根据该空调机,利用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内之前的温度。即,能够检测出制冷剂由于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而温度降低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抑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变得过高。此外,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阀等功能部件,考虑通过封闭该阀等而使得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不流向辐射热交换器,但在该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且比阀等功能部件更靠近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设置温度传感器,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从阀等功能部件漏出时,能够在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检测出该泄漏。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并能够检测辐射热交换器的结露。并且,能够根据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温度而高精度地计算出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的预测值。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任一配管,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来控制所述阀机构,所述第一温度由设置在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第二温度由设置在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
根据该空调机,通过控制阀机构而能够进行调整,使得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导出的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因此,不会如控制主要的减压机构来控制辐射热交换器的表面温度的情况那样地对室内热交换器的性能造成影响。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根据该空调机,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阀等功能部件,考虑通过封闭该阀等而使得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不流向辐射热交换器,但在该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且比阀等功能部件更靠近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设置温度传感器,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从阀等功能部件漏出时,能够在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检测出该泄漏。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并能够检测辐射热交换器的结露。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
根据该空调机,利用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出制冷剂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的温度。即,能够检测出制冷剂由于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而温度降低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抑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变得过高。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且设置在比所述分支部更靠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的位置。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在制热运转时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即将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空调机在第二或第七方面的空调机中,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阀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且设置在比所述阀机构更靠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的位置。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在制热运转时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刚刚从辐射热交换器流出后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在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不受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散热的影响。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在并联地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和辐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热交换器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利用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的温度。即,能够检测出制冷剂由于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而温度降低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抑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变得过高。此外,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阀等功能部件,考虑通过封闭该阀等而使得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不流向辐射热交换器,但在该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且比阀等功能部件更靠近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设置温度传感器,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从阀等功能部件漏出时,能够在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检测出该泄漏。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并能够检测辐射热交换器的结露。并且,能够根据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温度而高精度地计算出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的预测值。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通过控制阀机构而能够进行调整,使得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导出的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因此,不会如控制主要的减压机构来控制辐射热交换器的表面温度的情况那样地对室内热交换器的性能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阀等功能部件,考虑通过封闭该阀等而使得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不流向辐射热交换器,但在该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且比阀等功能部件更靠近辐射热交换器的配管设置温度传感器,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从阀等功能部件漏出时,能够在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检测出该泄漏。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并能够检测辐射热交换器的结露。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利用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出制冷剂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的温度。即,能够检测出制冷剂由于来自辐射热交换器的辐射而温度降低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抑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变得过高。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由于在制热运转时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即将流入到辐射热交换器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由于在制热运转时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刚刚从辐射热交换器流出后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辐射热交换器(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并且是示出了制冷运转时和暖风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并且是示出了辐射制热运转时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室内机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室内机的卸下了前面格栅和开闭面板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的(a)是配置在图5所示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右侧的配管的主视图,(b)是(a)的右侧视图。
图7的(a)是图3所示的辐射面板的主视图,(b)是(a)的仰视图,(c)是(a)的后视图。
图8的(a)是图7所示的前面面板部的后视图,(b)是沿着(a)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用于控制空调机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利用图10所示的室内电动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图。
图12是示出了利用图10所示的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空调机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空调机1的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备: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2;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6;和遥控器9(参照图10)。室内机2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0;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附近的室内风扇21;辐射面板30;室内电动阀23;和用于检测室内的气温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4。此外,室外机6具备:压缩机60;四路切换阀61;室外热交换器62;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62的附近的室外风扇63;和室外电动阀64(减压机构)。
此外,空调机1具备用于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6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具有主流路11,所述主流路11依次设置有室外电动阀64、室外热交换器62和压缩机60。压缩机60的吸入侧配管和排出侧配管与四路切换阀61连接。在制热运转时(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剂向图1、2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时),在主流路11的成为压缩机60的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分支部10a,在主流路11的成为室外电动阀64的上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合流部10b。并且,制冷剂回路10将分支部10a和制冷剂回路10连接起来,并且制冷剂回路10还具有:第一流路12,其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0;和第二流路13,其设置有辐射面板30,并将分支部10a和合流部10b与第一流路12并联地连接。
在第二流路13中的辐射面板30与合流部10b之间、即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后述的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配管36c(参照图8等)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有室内电动阀(阀机构)23。此外,在第二流路13的辐射面板30的两侧附设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更具体而言,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这里,如图1所示,从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长度L1短于从分支部10a到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的长度L2。即,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比分支部10a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此外,从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长度L3短于从室内电动阀23到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的长度L4。即,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比室内电动阀23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
此外,在制冷剂回路10上的压缩机60的吸入侧与四路切换阀61之间介入设置有储存器65,在制冷剂回路10上的压缩机60的排出侧与四路切换阀61之间附设有排出温度传感器66。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62附设有室外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8。
室内热交换器20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配管,并附设有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27。室内热交换器20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上风侧。通过与室内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而被加热或被冷却的空气通过室内风扇21而作为暖风或冷风被吹向室内,由此进行暖风制热或制冷。
如后面详细描述的那样,辐射面板30配置在室内机2的表面侧,并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面板配管36(参照图8等)。在该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热辐射到室内,由此进行辐射制热。设置室内电动阀23是为了调整向辐射面板30提供的制冷剂的流量。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能够进行制冷运转、暖风制热运转、辐射制热运转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是不使制冷剂向辐射面板30流动而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20流动来进行制冷的运转,暖风制热运转是不使制冷剂向辐射面板30流动而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20流动来进行暖风制热的运转。辐射制热运转是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20流动而进行暖风制热、并且使制冷剂向辐射面板30流动而进行辐射制热的运转。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是以比暖风制热运转时和辐射制热运转时更低的风量的固定风量进行暖风制热、并且使制冷剂向辐射面板30流动而进行辐射制热的运转。
使用图1和图2对各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电动阀23闭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1中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在暖风制热运转时,室内电动阀23闭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中的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在辐射制热运转时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室内电动阀23闭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2中的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进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进而,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室内机2的结构>
下面,对室内机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整体上具有长方体形状,安装于室内的地面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以高于地面大约10cm的状态安装于壁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安装有室内机2的墙壁突出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此外,将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4所示,室内机2主要具备:外壳4;收纳在外壳4内的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0、吹出口单元46和电气部件单元47等内部设备;以及前面格栅42。如后面详细描述的那样,外壳4具有形成于其下壁的主吸入口4a和形成于其前壁的辅助吸入口4b、4c。并且,在外壳4的上壁形成有吹出口4d。在室内机2中,通过驱动室内风扇21而从主吸入口4a吸入处于地面附近的空气并且还从辅助吸入口4b、4c吸入空气。进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等而进行调和。之后,从吹出口4d吹出调和后的空气,并使其向室内回流。
外壳4由主体框架41、吹出口盖51、辐射面板30和开闭面板52构成。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吹出口盖51具有前面面板部51a,辐射面板30具有辐射板31。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辐射面板30的辐射板31和开闭面板52配置成在外壳4的前表面成为同一平面,构成前面面板5。如图3所示,在前面面板5的右上端部、即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的右端部设置有电源按钮48和表示运转状况的发光显示部49。
主体框架41安装于壁面,支承上述的各种内部设备。并且,前面格栅42、吹出口盖51、辐射面板30和开闭面板52安装于支承内部设备的状态下的主体框架41的前表面。吹出口盖51安装于主体框架41的上端部,在其上壁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开口即吹出口4d。辐射面板30安装于吹出口盖51的下方,开闭面板52安装于辐射面板30的下方。主体框架41的下前端与开闭面板52的下端之间成为沿左右方向较长的开口即主吸入口4a。
这里,对收纳在外壳4内的各内部设备进行说明。
室内风扇21以其轴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外壳4的高度方向中央部分的稍上方。室内风扇21从下前方吸入空气并将其向上后方排出。
室内热交换器20由前面热交换器20a和背面热交换器20b构成,所述前面热交换器20a配置成与前面面板5大致平行,并与前面面板5的背面对置,所述背面热交换器20b随着从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下端部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前面热交换器20a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前方,其上半部分与室内风扇21对置。如图4所示,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上端位于比室内风扇21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背面热交换器20b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下方。即,室内热交换器20整体上具有大致V字形状,配置成围绕室内风扇21的前方和下方。
如图6所示,在从正面观察时,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右侧设置有与室内热交换器20一体的配管,该配管用于将从室外机6送来的制冷剂提供给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另外,如图5所示,在这些配管的前方安装有防滴盖45。
如图6(a)所示,在室内机2的右端部配置有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主流路11的压缩机60的下游侧的配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与主流路11的室外电动阀64的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如图6(b)所示,第二连接部16位于第一连接部15的前斜上方。
此外,如图6(a)所示,如后述那样,在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的左方配置有第三连接部17和第四连接部18,所述第三连接部17和第四连接部18分别连接于与辐射面板30一体地设置的面板配管36(参照图8等)的两端。第四连接部18位于第三连接部17的左斜下方。
从第一连接部15延伸的配管与作为分支部10a发挥功能的分支管连接。从分支管延伸出分别构成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路12和设置有辐射面板30的第二流路13的配管。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20,构成为:制冷剂从分支管经多个配管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并且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20经多个配管而流向合流部10b。这样,利用经室内热交换器20而将分支部10a和合流部10b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配管构成第一流路12。构成从分支管延伸出的第二流路13的配管与第三连接部17连接。该配管在第三连接部17的附近弯曲成大致U字状,在该弯曲的部分附设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即,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配置在第三连接部17的附近。
构成从第四连接部18延伸出的第二流路13的配管与作为合流部10b而发挥功能的合流管连接。该配管在第四连接部18的附近弯曲成大致U字状,在该弯曲的部分附设有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即,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配置在第四连接部18的附近。此外,在第四连接部18与合流管之间介入设置有室内电动阀23。在合流部10b,第一流路12和第二流路13合流。并且,来自于合流管的配管与第二连接部16连接。
在图6中如箭头所示,在辐射制热运转或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从室外机6送来的制冷剂从第一连接部15流入,并经合流部10b而流入到第一流路12和第二流路13内。流入到第二流路13的制冷剂经第三连接部17而流入到辐射面板30的面板配管36。进而,从面板配管36流出的制冷剂从第四连接部18流入,并经室内电动阀23和合流部10b而从第二连接部16流出。
如图5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下方配置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排水盘22。在从正面观察时,排水盘22的左侧的端部处于与室内热交换器20的端部大致对置的位置,右侧的端部处于与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右侧的配管对置的位置。此外,如图4所示,排水盘22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处于与室内热交换器20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大致对置的位置。
吹出口单元46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上方,将从室内风扇21吹出的空气导向形成于外壳4的上壁的吹出口4d。吹出口单元46具备配置在吹出口4d的附近的水平挡板46a。水平挡板46a将从吹出口4d吹出的空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改变,并且进行吹出口4d的开闭。
如图5所示,电气部件单元47配置在排水盘22的下方,具有收纳电路基板(未图示)等的电气部件箱47a、和与收纳在电气部件箱47a中的基板电连接的端子座47b。电气部件箱47a配置在与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右半部分大致对置的位置,端子座47b配置在与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右侧的配管对置的位置。此外,从电气部件单元47引出的配线从端子座47b的右侧笔直地拉到上方,并与设置在前面面板5的右上端部的电源按钮48和发光显示部49的LED发光体连接。
如上所述,前面格栅42以覆盖安装有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吹出口单元46和电气部件单元47等内部设备的状态下的主体框架41的方式安装于主体框架41。更具体而言,前面格栅42以从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覆盖至主体框架41的下端的方式安装于主体框架41。前面格栅42具有过滤器保持部42a和配置在主吸入口4a的吸入口格栅42b。
在过滤器保持部42a安装有下部过滤器43和上部过滤器44。如图4所示,保持在过滤器保持部42a的下部过滤器43从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向下方延伸,并且该下部过滤器43的下端部向后斜方向倾斜。下部过滤器43的下端位于主吸入口4a的后端边缘附近。此外,上部过滤器44从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向上方延伸。并且,利用这些下部过滤器43和上部过滤器44在前后方向上分割前面热交换器20a与前面面板5之间的空间。
吹出口盖51覆盖吹出口单元46。并且,如上所述,在吹出口盖51的上壁形成有吹出口4d。此外,在吹出口盖51的前表面设置有前面面板部51a。前面面板部51a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这里,设前面面板51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L。
辐射面板30具有沿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辐射面板30主要由铝制的辐射板31和安装于辐射板31的背面的树脂制的隔热盖32构成。辐射板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的大致两倍。即,如图3所示,辐射板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约为2L。辐射板31位于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的下方。如图4所示,辐射面板3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与前面热交换器20a的上端部对置。此外,在辐射板31的背面安装有作为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配管的一部分的面板配管36。
如图7(a)所示,在从正面观察时,面板配管36的两端部位于辐射板31的右侧端部的下方。并且,如上所述,在面板配管36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36a、36b,所述连接部36a、36b分别与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右侧配置的配管的第三连接部17和第四连接部18连接。从室外机6送来的制冷剂经连接部36a而流入到面板配管36内,并从连接部36b流出到面板配管36的外部。
在图7(a)中如虚线所示,在面板配管36的与辐射板31的背面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向右侧敞开的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辐射配管36c。更具体而言,辐射配管36c在上下具备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分,这些直线状部分的左侧端部彼此连接,呈大致U字形状。并且,上述直线状部分中的位于上方的部分的右侧端部与连接部36a连接,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右侧端部与连接部36b连接。由此,在从正面观察时,经连接部36a而流入到面板配管36内的制冷剂在位于辐射配管36c的上方的直线状部分从右侧朝向左侧流动后,在位于下方的直线状部分从左侧朝向右侧流动,并从连接部36b流出。
如图8(a)、图9所示,在辐射板31的背面沿上下形成有两根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31a。上述的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埋设于该突起31a。更具体而言,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的表面的一半以上被突起31a覆盖,与辐射板31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露出。这样,由于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的表面的大部分被形成于辐射板31的突起31a覆盖,因此能够将在辐射配管36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热高效率地传递到辐射板31。如图8(b)所示,面板配管36在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与辐射板31的背面接触,在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以外的部分与辐射板31的背面分离。
在辐射面板30中,由整个辐射板31和辐射配管36c构成的部分是辐射热交换器34。此外,在辐射面板30中,形成有埋设着辐射配管36c的直线状部分的突起31a的部分、即辐射板31与面板配管36接触的部分是辐射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上下设置两个辐射部。
在辐射板31的背面的位于上方的突起31a的上方和位于下方的突起31a的下方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隔热盖32的固定部31b。固定部31b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从辐射板31的背面突出,并且其前端朝向突起31a侧弯折。该弯折的部分与辐射板31的背面大致平行,形成有多个用于螺纹固定隔热盖32的螺纹孔31c。
利用螺纹将隔热盖32安装于辐射板31的固定部31b。如图9所示,辐射板31的突起31a配置在形成于辐射板31的背面与隔热盖32的前表面之间的空间内。利用该空间内的空气的隔热作用能够抑制来自辐射配管36c的热传递到隔热盖32的外侧的空间。此外,如图7所示,在辐射板31的背面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从端侧起依次安装有构成外壳4的侧面的侧面板37和用于将辐射面板30安装于主体框架41的安装部件38。
开闭面板52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辐射面板30的辐射板31的下方装卸。开闭面板52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的大致四倍。即,如图3所示,开闭面板5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约为4L。如图4所示,开闭面板52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位置与前面格栅42的上端大致相同。如上所述,开闭面板52的下端构成主吸入口4a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卸下开闭面板52而能够使前面格栅42露出并进行安装于前面格栅42的过滤器保持部42a的下部过滤器43和上部过滤器44的装卸。
如上所述,前面面板5由设置于吹出口盖51的前面面板部51a、设置于辐射面板30的辐射板31以及开闭面板52构成。并且,在辐射面板30的辐射板31与开闭面板52之间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即辅助吸入口4b。此外,在开闭面板52的上端附近也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即辅助吸入口4c。如图3所示,开闭面板52的上端与辅助吸入口4c之间的沿上下方向的距离是L。
即,前面面板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7L,辅助吸入口4b形成于距离前面面板5的上端3L的位置,辅助吸入口4c形成于距离前面面板5的下端3L的位置。即,辅助吸入口4b、4c设置在前面面板5的上下方向中央的区域。此外,如图4所示,辅助吸入口4b、4c与前面热交换器20a对置。
<室内机2的装配步骤>
这里,对装配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室内机2时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0、吹出口单元46和电气部件单元47等内部设备安装于主体框架41。另外,此时,在安装于主体框架41的室内热交换器2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右侧配置有如上述那样地与室内热交换器20一体地设置的配管。并且,将处于从电气部件单元47延伸的配线(未图示)的末端的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安装在该配管。
接下来,将辐射面板30安装于主体框架41。并且,将与辐射面板30一体地设置的面板配管36的连接部36a、36b与和室内热交换器20一体地设置的配管的第三连接部17和第四连接部18连接。之后,在辐射面板30的上方安装吹出口盖51,并且将前面格栅42和开闭面板52依次安装于辐射面板30的下方。
另外,在由于修理或维护等而分解室内机2时,按与上述的装配步骤相反的步骤进行。即,例如,在拆卸辐射面板30时,首先,将吹出口盖51、开闭面板52和前表面格栅42卸下后,卸下辐射面板30。
这里,如上所述,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配置于与室内热交换器20一体地设置的配管。因此,即使卸下辐射面板30,只要不将室内热交换器20从主体框架41上卸下,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就不会动。在传感器安装于辐射面板30的面板配管36的情况下,每当装卸辐射面板30时就需要进行传感器的配线的装卸,但在本实施例中不用这样费事。
<遥控器9>
使用者通过遥控器9对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空调机1进行运转的开始/停止的操作、运转模式的设定、室内温度的目标温度(室内设定温度)的设定、吹出风量的设定等。在暖风制热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能够选择“风量自动”或“强”~“弱”作为风量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辐射制热运转时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能够自动地控制风量。
<控制部7>
下面,参照图10对控制空调机1的控制部7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控制部7具有存储部70、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室内风扇控制部73、压缩机控制部74和室外电动阀控制部75。
在存储部70中存储有与空调机1相关的各种运转设定、控制程序、执行该控制程序所需的数据表等。运转设定中有如室内温度的目标温度(室内设定温度)那样通过使用者操作遥控器9而设定的运转设定、和对空调机1预先设定的运转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辐射面板30的目标温度范围预先设定在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50~55℃)。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遥控器9而能够设定辐射面板30的目标温度范围。
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控制输入到用于驱动室内电动阀23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的脉冲数,从而控制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在制冷运转时或暖风制热运转时,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将室内电动阀23闭阀。此外,在辐射制热运转时或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根据辐射面板30的温度来控制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具体而言,如下述的(式1)所示,根据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检测出的温度Tp1(第一温度)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Tp2(第二温度)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表面温度的预测值(下面,简称为辐射面板温度)Tp,控制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使得该辐射面板温度Tp处于面板目标温度范围(例如50~55℃)。
Tp=(Tp1+Tp2)×A+B    (式1)
另外,(式1)中的A、B均为常数,在本实施方式中,A=0.5、B=0。
下面,对辐射制热运转时或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电动阀23的控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按照根据辐射面板温度Tp而确定的上升区域、无变化区域、垂下区域、停止区域和复原区域这五种区域进行不同的室内电动阀23的控制。在辐射面板温度Tp处于上升区域的情况下,按DEV1(脉冲)/TEV1(秒)的比例增加输入到步进马达的脉冲数,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增加。在辐射面板温度Tp处于无变化区域的情况下,使输入到步进马达的脉冲数不变化,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不变化。在辐射面板温度Tp处于垂下区域的情况下,按DEV2(脉冲)/TEV2(秒)的比例减少输入到步进马达的脉冲数,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减少。在辐射面板温度Tp处于停止区域的情况下,使输入到步进马达的脉冲数为零,将室内电动阀23闭阀。在辐射面板温度Tp突入于停止区域的情况下,在之后辐射面板温度Tp降低到复原区域时,实施运转开始时的控制。运转开始时的控制是指在预定时间t1期间将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固定为预定的初始开度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升区域中,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增加时的比例DEV1(脉冲)/TEV1(秒)与在垂下区域中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减少时的比例DEV2(脉冲)/TEV2(秒)相同。这些比例也可以彼此不同。
如图11和表1所示,在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时,在辐射面板温度Tp低于53℃时成为上升区域,在辐射面板温度Tp在53℃以上且低于55℃时成为无变化区域,在辐射面板温度Tp在55℃以上且低于70℃时成为垂下区域,在辐射面板温度Tp是70℃以上时成为停止区域。即,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在辐射面板温度Tp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增加的这样的控制,当辐射面板温度Tp在某种程度变高时,进行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不变化这样的控制,当辐射面板温度Tp变得比较高时,进行使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减少这样的控制,当辐射面板温度Tp变得非常高时(70℃以上),进行将室内电动阀23闭阀这样的控制。
[表1]
区域名 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时 辐射面板温度(Tp)下降时
停止 70℃≤Tp 70℃≤Tp
垂下 55℃≤Tp<70℃ 53℃≤Tp<70℃
无变化 53℃≤Tp<55℃ 51℃≤Tp<53℃
上升 Tp<53℃ Tp<51℃
复原 Tp<45℃
此外,在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而成为70℃以上后,室内电动阀23为闭阀的状态直至成为低于45℃的复原区域为止。另一方面,在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后,在从低于70℃的温度开始下降时,在辐射面板温度Tp低于70℃且在53℃以上时成为垂下区域,在辐射面板温度Tp低于53℃且在51℃以上时成为无变化区域,在辐射面板温度Tp低于51℃时成为上升区域。
室内风扇控制部73控制室内风扇21的转速。
在暖风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时的风量自动运转时,或者在辐射制热运转时,室内风扇控制部73根据室内温度传感器24检测出的室内温度或室内设定温度等来控制室内风扇21的转速。此外,在为暖风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且设定“强”~“弱”作为风量设定的情况下,或者在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将室内风扇21控制成与分别预先设定的风扇设定(ファンタップ)对应的转速。
压缩机控制部74根据室内温度或室内设定温度、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热交换温度等来控制压缩机60的运转频率。
室外电动阀控制部75控制室外电动阀64的开度。具体而言,控制室外电动阀64的开度,使得排出温度传感器66检测出的温度成为该运转状态下的最佳温度。根据采用室内热交换温度及室外热交换温度等的运算值来确定最佳温度。
<控制部7的控制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12对通过控制部7进行空调机1的控制时的、室温的变化、室内风扇21的转速的变化、辐射面板温度Tp的变化、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的变化、压缩机60的运转频率的变化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另外,图12所示的示例是在根据室温切换辐射制热运转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的模式下运转的情况。
首先,在开始运转后,直至时刻t1为止的期间,阶段性地提高压缩机60的运转频率。此时,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被固定于预定的初始开度。由此,室温和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在辐射面板温度Tp成为55℃以上的情况下,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以减少的方式被控制。此外,在时刻t2以后,阶段性地降低室内风扇21的转速,在时刻t3转速成为c1。在时刻t3以后,室内风扇21的转速被固定于c1。另外,从运转开始时直至时刻t3为止为辐射制热运转,在时刻t3以后切换成辐射微风制热运转。
在时刻t4以后,阶段性地降低压缩机60的运转频率,使得超过室内设定温度的室温接近于设定温度。由此,辐射面板温度Tp降低。因此,在时刻t5以后,以打开的方式控制室内电动阀23的开度,使辐射面板温度Tp上升至目标温度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6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10具有设置有辐射面板30的第二流路13,该第二流路13与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路12并联地连接。并且,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设置于第二流路13的辐射面板30的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在比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换言之,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比辐射热交换器34所包括的两个辐射部中的在制热运转时位于最上游侧的辐射部(即,辐射板31与辐射配管36c的位于上方的直线状部分接触的部分)更靠上游侧的配管。此外,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比两个辐射部中的在制热运转时位于最下游侧的辐射部(即,辐射板31与辐射配管36c的位于下方的直线状部分接触的部分)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因此,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均不受到来自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散热的影响。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30的温度控制。
此外,能够利用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制冷剂流入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配管36c之前的温度。即,能够检测出制冷剂由于来自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而温度降低之前的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抑制辐射面板30的温度变得过高。
并且,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封闭室内电动阀23而使制冷剂不流向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但即使在制冷剂从室内电动阀23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配置在室内电动阀23与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间的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而在流入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前检测出该泄漏。因此,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能够检测辐射面板30的结露。
并且,能够根据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分别检测出的温度来高精度地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温度的预测值。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的室内电动阀23,室内电动阀23根据设置在比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的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检测出的温度Tp1和设置在比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的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Tp2来进行控制。因此,通过控制室内电动阀23而能够进行调整,使得根据由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检测出的温度Tp1和由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Tp2导出的辐射面板温度Tp成为目标温度。因此,不会如控制作为主要的减压机构的室外电动阀64来控制辐射面板温度Tp的情况那样地影响到室内热交换器20的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比分支部10a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因此,由于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刚刚从辐射配管36c流出后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温度的预测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比室内电动阀23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因此,由于能够检测出制冷剂刚刚从辐射配管36c流出后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温度的预测值。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6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10具有与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路12并联地连接的第二流路13,在第二流路13设置有辐射面板30,但不限于此,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也可以串联地连接。
即,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调机101的制冷剂回路110具有依次连接有室外电动阀64、室外热交换器62、压缩机60、辐射面板30和室内热交换器20的环状的主流路111。压缩机60的排出侧配管和吸入侧配管与四路切换阀61连接。在辐射面板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分支部101a、101b,分支流路112的两端连接于分支部101a、101b。另外,分支部101a位于室内热交换器20与辐射面板30之间,分支部101b相对于辐射面板30而位于分支部101a的相反侧。在分支流路112设置有第一室内电动阀128。
在辐射面板30与分支部101a之间设置有第二室内电动阀123。并且,在分支部101b与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间设置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在第二室内电动阀123与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间设置有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
在制冷剂回路110中,在制冷运转时,第一室内电动阀128开阀,并且第二室内电动阀123闭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13中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3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进而,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进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分支流路112、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在暖风制热运转时,第一室内电动阀128开阀,并且第二室内电动阀123闭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13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3中的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和分支流路112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进而,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在辐射制热运转时和辐射微风制热运转时,第一室内电动阀128闭阀,并且第二室内电动阀123开阀,并且四路切换阀61被切换成图13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3中的粗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61而流入到辐射面板30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0。进而,在辐射面板30和室内热交换器20中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6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6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61和储存器65而流入到压缩机60。
在本变形例的空调机101中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均不受到来自辐射面板30的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的影响。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30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从四路切换阀61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配管即可,即,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即可。此外,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从室内热交换器20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配管即可,即,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即可。
此外,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调机201的制冷剂回路210具有依次连接有室外电动阀64、室外热交换器62、压缩机60、室内热交换器20和辐射面板30的环状的主流路211。即,相对于第一变形例的制冷剂回路110,室内热交换器20与辐射面板30的位置相反。与第一变形例的制冷剂回路110同样地,在辐射面板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分支部201a、201b,分支流路212的两端连接于分支部201a、201b。在分支流路212设置有第一室内电动阀228。
在辐射面板30与分支部201a之间设置有第二室内电动阀223。并且,在分支部201b与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间设置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在第二室内电动阀223与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之间设置有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
在本变形例的空调机201中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均不受到来自辐射面板30的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的影响。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30的控制。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从室内热交换器20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配管即可,即,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即可。此外,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从室外电动阀64到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的配管即可,即,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回路中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制热运转时,在第二流路13的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并且,在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但不限定于此。即,在制热运转时的第二流路13中的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根据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的运算值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温度的预测值,但在温度传感器是一个的情况下,根据该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计算出辐射面板30的温度的预测值。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根据由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检测出的温度Tp1和由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Tp2对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下游侧的配管的室内电动阀23进行控制,但不限定于此。由室内电动阀控制部72控制的室内电动阀23也可以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辐射面板30的辐射配管36c更靠上游侧的配管。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根据下述的(式1)计算出辐射面板温度T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Tp=(Tp1+Tp2)×A+B    (式1)
另外,Tp1是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检测出的温度,Tp2是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温度,常数A=0.5、B=0。
上述的常数的值不限定于此。能够通过实验求出这些常数A、B的值。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比分支部10a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也可以设置在比辐射配管36c更靠近分支部10a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比室内电动阀23更靠近辐射配管36c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也可以设置在比辐射配管36c更靠近室内电动阀23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与室内热交换器20一体地设置的配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5也可以设置在图8(a)所示的连接部36a与辐射配管36c所包括的两个直线状部分中的位于上方的直线状部分之间。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6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36b与辐射配管36c所包括的两个直线状部分中的位于下方的直线状部分之间。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辐射热交换器34的辐射配管36c由固定于辐射板31的两个直线状部分和两个直线状部分之间的配管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整个辐射配管36c固定于辐射板31。并且,在辐射配管36c包括多个固定于辐射板31的部分的情况下,辐射配管36c由固定于辐射板31的多个部分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配管构成。即,辐射配管36c的两端部必须固定于辐射板3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若采用本发明,则能够适当地进行辐射面板(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控制。
标号说明
1:空调机;
2:室内机;
6:室外机;
10:制冷剂回路;
10a:分支部;
10b:合流部;
11:主流路;
12:第一流路;
13:第二流路;
20:室内热交换器;
23:室内电动阀(阀机构);
25: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26: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30:辐射面板;
31:辐射板;
34:辐射热交换器;
36c:辐射配管;
60:压缩机;
62:室外热交换器;
64:室外电动阀(减压机构)。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减压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辐射热交换器,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构成为,在辐射制热运转时使高温制冷剂流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
在辐射制热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
主流路,在该主流路依次设置有减压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
第一流路,在该第一流路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所述第一流路将设置在所述主流路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侧的分支部和设置在所述减压机构的上游侧的合流部连接起来;以及
第二流路,在该第二流路设置有辐射热交换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所述第二流路将所述分支部和所述合流部与所述第一流路并联地连接起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和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中的任一配管,
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来控制所述阀机构,所述第一温度由设置在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第二温度由设置在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上游侧的配管,且设置在比所述分支部更靠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设置有阀机构,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制热运转时的所述第二流路的比所述辐射热交换器更靠下游侧的配管,且设置在比所述阀机构更靠近所述辐射热交换器的位置。
CN201180052786.6A 2010-11-05 2011-10-21 空调机 Active CN103201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178 2010-11-05
JP2010-249178 2010-11-05
JP2011-009066 2011-01-19
JP2011009066A JP5088520B2 (ja) 2010-11-05 2011-01-19 空気調和機
PCT/JP2011/074245 WO2012060227A1 (ja) 2010-11-05 2011-10-21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1565A true CN103201565A (zh) 2013-07-10
CN103201565B CN103201565B (zh) 2016-04-06

Family

ID=4602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2786.6A Active CN103201565B (zh) 2010-11-05 2011-10-21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36961B1 (zh)
JP (1) JP5088520B2 (zh)
CN (1) CN103201565B (zh)
AU (1) AU2011324586B2 (zh)
ES (1) ES2865098T3 (zh)
WO (1) WO201206022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097A (zh) * 2015-04-08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18522A (zh) * 2015-11-09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05231A (zh) * 2017-01-16 2017-05-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9210630A (zh) * 2018-09-29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统、换热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494701A (zh) * 2017-04-18 2019-11-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322102A (zh) * 2021-12-2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4322086A (zh) * 2021-12-2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0232B2 (ja) * 2011-10-25 2015-11-24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表面温度推定装置、表面温度推定方法および結露判定装置
CN104949377B (zh) * 2015-07-07 2018-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0775065B2 (en) 2018-04-09 2020-09-15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a reheat loop
CN110715423B (zh) * 2019-10-17 2021-06-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8140A (ja) * 1990-06-18 1992-02-1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4369327A (ja) * 1991-06-17 1992-12-2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592362A (zh) * 2008-05-26 2009-12-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0106771A1 (ja) * 2009-03-18 2010-09-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0362B2 (ja) * 1990-04-23 1998-09-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式空気調和機
JP2508528Y2 (ja) * 1990-07-16 1996-08-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686371B2 (ja) * 1991-01-19 1997-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152448B2 (ja) * 1991-05-20 2001-04-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ヒートポンプエアコン
JP2807934B2 (ja) * 1991-09-20 1998-10-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718935U (ja) 1993-09-24 1995-04-04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の支持軸構造
JPH08152204A (ja) * 1994-11-30 1996-06-1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7085673A (ja) * 2005-09-22 2007-04-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のアドレス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45064B2 (ja) * 2007-05-30 2009-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8140A (ja) * 1990-06-18 1992-02-1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4369327A (ja) * 1991-06-17 1992-12-2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592362A (zh) * 2008-05-26 2009-12-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0106771A1 (ja) * 2009-03-18 2010-09-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097A (zh) * 2015-04-08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18522A (zh) * 2015-11-09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18522B (zh) * 2015-11-09 2018-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05231A (zh) * 2017-01-16 2017-05-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494701A (zh) * 2017-04-18 2019-11-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9210630A (zh) * 2018-09-29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统、换热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4322102A (zh) * 2021-12-2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4322086A (zh) * 2021-12-2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1324586A1 (en) 2013-06-27
ES2865098T3 (es) 2021-10-15
AU2011324586B2 (en) 2015-09-24
EP2636961A4 (en) 2018-03-21
JP5088520B2 (ja) 2012-12-05
EP2636961B1 (en) 2021-03-24
JP2012112638A (ja) 2012-06-14
WO2012060227A1 (ja) 2012-05-10
CN103201565B (zh) 2016-04-06
EP2636961A1 (en)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1565A (zh) 空调机
US9927133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889639B (zh) 空调装置
CN103314261B (zh) 空调机
WO2006003860A1 (ja)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装置
CN109668271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54621B (zh) 空调机
CN109140725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US20170276392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2009002951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4764111A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7208954B (zh) 空调装置
CN103314259A (zh) 空调机
WO2021010212A1 (ja) 冷凍装置の室内機
JP48641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246388B (zh) 空调机
KR101589807B1 (ko) 히트펌프 냉각기
CN104246387B (zh) 空调机
CN105509180B (zh) 空调系统
US20220136750A1 (en) Outdoor unit for a heat pump
CN103189688A (zh) 落地式室内机
KR101871393B1 (ko) 급, 배기구를 주기적으로 바꿔주는 듀얼 열교환 타입의 외기 도입형 공기조화기
CN104344550B (zh) 热泵热水器组
CN104344474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58632A (zh) 空调器不停机下四通阀除霜备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