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1352B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91352B CN103191352B CN201310155157.7A CN201310155157A CN103191352B CN 103191352 B CN103191352 B CN 103191352B CN 201310155157 A CN201310155157 A CN 201310155157A CN 103191352 B CN103191352 B CN 1031913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ms
- rhizoma
- clean
- dries
- rad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虎杖、黄芩、三棱、续断、鸡冠花、鹿角霜和大血藤等药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能,用于治疗盆腔炎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性疾病,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多数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约占90%以上。国内按照疾病的病程曾将其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但在国外,基本上没有此类分类方法,而多数按有无合并症来分类为有合并症盆腔炎和无合并症盆腔炎。而我们以往所说的慢性盆腔炎,许多是应归属于现在经常提到的慢性盆腔痛这一概念,即为许多疾病或原因所导致的盆腔疼痛性疾病的概括,所以今天我们所谈及的盆腔炎是指那些真正由于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症性疾病。目前,西药治疗盆腔炎效果不佳,且有较多副作用,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存在很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及临床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盆腔炎的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蛤壳、虎杖、蒲公英、黄芩、鳖甲、天花粉、三棱、贯众、续断、鸡冠花、山茱萸、败酱、海藻、鹿角霜、大血藤、丹参、荔枝核、当归、重楼、乳香、石菖蒲、延胡索药物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盆腔炎的复发。其中选用蛤壳是因为其性味咸寒,归肺肾经,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的功能,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白浊,崩中,带下。选用虎杖是因为其性味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的功能,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选用蒲公英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选用黄芩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选用鳖甲是因为其性味咸,平,入肝、脾经,有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功能,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癥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癎。选用天花粉是因为其性味甘苦酸,凉,入肺、胃经,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能,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选用三棱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平,入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能,治癥瘕积聚,气血凝带,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选用贯众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肝、胃经,有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治风热感冒,湿热癍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选用续断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的功能,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选用鸡冠花是因为其是因为其性味性味甘,凉,入足厥阴肝经,有凉血,止血的功能,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选用山茱萸是因为其性味酸,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的功能,治阳萎,遗精,肝虚寒热,心摇脉散。选用败酱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选用海藻是因为其性味苦咸,寒,入肺、脾、肾经,有软坚,消痰,利水,泄热的功能,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选用鹿角霜是因为其性味咸,温,入肝、肾经,有补虚,助阳的功能,治肾阳不足,腰脊酸痛,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子宫虚冷,崩漏带下。选用大血藤是因为其性味苦,平,入肝、大肠二经,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功能,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选用丹参是因为其性味苦,微温,入心、肝经,有活血去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的功能,治心胶痛,月经不调,痛经,以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选用荔枝核是因为其性味甘涩,温,入肝、肾经,有温中,理气,止痛的功能,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选用当归是因为其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难便,赤痢后重,痈疽疮疡,金疮,跌扑损伤。选用重楼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寒,有毒,入心、肝经,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的功能,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选用乳香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的功能,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选用石菖蒲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温,入心、肝、脾经,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能,治癫癎,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选用延胡索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本发明组合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蛤 壳 8—12克 虎 杖 8—15克 蒲公英 10—15克
黄 芩 8—12克 鳖 甲 8—12克 天花粉 6—10克
三 棱 8—12克 贯 众 8—12克 续 断 8—12克
鸡冠花 8—12克 山茱萸 8—12克 败 酱 8—12克
海 藻 8—12克 鹿角霜 8—10克 大血藤 8—12克
丹 参 6—8克 荔枝核 6—10克 当 归 10—15克
重 楼 6—10克 乳 香 8—12克 石菖蒲 8—12克
延胡索 8—15克
优选用量为
蛤 壳 10克 虎 杖 10克 蒲公英 15克
黄 芩 10克 鳖 甲 10克 天花粉 8克
三 棱 10克 贯 众 10克 续 断 10克
鸡冠花 10克 山茱萸 10克 败 酱 10克
海 藻 10克 鹿角霜 8克 大血藤 10克
丹 参 6克 荔枝核 8克 当 归 12克
重 楼 8克 乳 香 10克 石菖蒲 10克
延胡索 1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蛤壳: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用布袋包煎;
2、虎杖:采得后,切段,晒干;
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4、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5、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
6、天花粉: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7、三棱: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8、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9、续断: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
10、鸡冠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及种子,剪成小块;
11、山茱萸: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12、败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喷淋,稍晾,切段,干燥;
13、海藻: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14、鹿角霜: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15、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16、丹参:拣净杂质,除去根茎,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晾干;
17、荔枝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19、重楼: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1、石菖蒲: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22、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蛤壳、虎杖、蒲公英、黄芩、鳖甲、天花粉、三棱、贯众、续断、鸡冠花、山茱萸、败酱、海藻、鹿角霜、大血藤、丹参、荔枝核、当归、重楼、乳香、石菖蒲、延胡索药物放入煎药容器中,其中蛤壳用布袋包裹煎煮,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8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3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后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再加水3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将第二次煎煮液过滤倒入容器内。
3、将两次煎煮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分成6剂服用。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盆腔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2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资料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180例。
2、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症状:
可有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食欲不振等;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肿物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肿物位于前方可有泌尿系统症状,若位于后方,则有腹泻、里急后重及排便困难等直肠刺激症状。
体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增快,下腹可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穹窿有明显触痛,后穹窿可能饱满、有波动感,提示可能有盆腔脓肿存在;宫颈充血、举痛明显;宫体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的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salpingitis,可触及输卵管增粗,有明显压痛;若为脓肿,则可触及压痛明显的肿物,有波动感;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触及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后,或两侧宫底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中、晚各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5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观察半年无复发者;
好转: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的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盆腔炎患者180例,结果显效172例,显效率为95.56%,好转6例,好转率为3.33%,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9%。
Claims (3)
1.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蛤 壳 8—12克 虎 杖 8—15克 蒲公英 10—15克
黄 芩 8—12克 鳖 甲 8—12克 天花粉 6—10克
三 棱 8—12克 贯 众 8—12克 续 断 8—12克
鸡冠花 8—12克 山茱萸 8—12克 败 酱 8—12克
海 藻 8—12克 鹿角霜 8—10克 大血藤 8—12克
丹 参 6—8克 荔枝核 6—10克 当 归 10—15克
重 楼 6—10克 乳 香 8—12克 石菖蒲 8—12克
延胡索 8—15克;
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蛤壳: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用布袋包煎;
(2)虎杖:采得后,切段,晒干;
(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4)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5)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
(6)天花粉: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7)三棱: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8)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9)续断: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
(10)鸡冠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及种子,剪成小块;
(11)山茱萸: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12)败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喷淋,稍晾,切段,干燥;
(13)海藻: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14)鹿角霜: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15)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16)丹参:拣净杂质,除去根茎,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晾干;
(17)荔枝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19)重楼: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1)石菖蒲: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22)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蛤壳、虎杖、蒲公英、黄芩、鳖甲、天花粉、三棱、贯众、续断、鸡冠花、山茱萸、败酱、海藻、鹿角霜、大血藤、丹参、荔枝核、当归、重楼、乳香、石菖蒲、延胡索药物放入煎药容器中,其中蛤壳用布袋包裹煎煮,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8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3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后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再加水3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将第二次煎煮液过滤倒入容器内;
(3)将两次煎煮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分成6剂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蛤 壳 10克 虎 杖 10克 蒲公英 15克
黄 芩 10克 鳖 甲 10克 天花粉 8克
三 棱 10克 贯 众 10克 续 断 10克
鸡冠花 10克 山茱萸 10克 败 酱 10克
海 藻 10克 鹿角霜 8克 大血藤 10克
丹 参 6克 荔枝核 8克 当 归 12克
重 楼 8克 乳 香 10克 石菖蒲 10克
延胡索 10克;
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蛤壳: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用布袋包煎;
(2)虎杖:采得后,切段,晒干;
(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4)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5)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
(6)天花粉: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7)三棱: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8)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9)续断: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
(10)鸡冠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及种子,剪成小块;
(11)山茱萸: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12)败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喷淋,稍晾,切段,干燥;
(13)海藻: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14)鹿角霜: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15)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16)丹参:拣净杂质,除去根茎,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晾干;
(17)荔枝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19)重楼: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1)石菖蒲: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22)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蛤壳、虎杖、蒲公英、黄芩、鳖甲、天花粉、三棱、贯众、续断、鸡冠花、山茱萸、败酱、海藻、鹿角霜、大血藤、丹参、荔枝核、当归、重楼、乳香、石菖蒲、延胡索药物放入煎药容器中,其中蛤壳用布袋包裹煎煮,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8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3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后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再加水3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将第二次煎煮液过滤倒入容器内;
(3)将两次煎煮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分成6剂服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蛤壳: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用布袋包煎;
(2)虎杖:采得后,切段,晒干;
(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4)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5)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
(6)天花粉: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7)三棱: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8)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9)续断: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
(10)鸡冠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及种子,剪成小块;
(11)山茱萸: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12)败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喷淋,稍晾,切段,干燥;
(13)海藻: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14)鹿角霜: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15)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16)丹参:拣净杂质,除去根茎,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晾干;
(17)荔枝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19)重楼: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1)石菖蒲: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22)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蛤壳、虎杖、蒲公英、黄芩、鳖甲、天花粉、三棱、贯众、续断、鸡冠花、山茱萸、败酱、海藻、鹿角霜、大血藤、丹参、荔枝核、当归、重楼、乳香、石菖蒲、延胡索药物放入煎药容器中,其中蛤壳用布袋包裹煎煮,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8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3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后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再加水3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将第二次煎煮液过滤倒入容器内;
(3)将两次煎煮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分成6剂服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5157.7A CN103191352B (zh) | 2013-04-30 | 2013-04-30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5157.7A CN103191352B (zh) | 2013-04-30 | 2013-04-30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1352A CN103191352A (zh) | 2013-07-10 |
CN103191352B true CN103191352B (zh) | 2014-04-09 |
Family
ID=4871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515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1352B (zh) | 2013-04-30 | 2013-04-30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913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92121A (zh) * | 2016-12-07 | 2017-03-15 | 张云侠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1641A (zh) * | 2012-04-26 | 2012-08-15 | 卢培玲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灌肠液 |
CN102743686A (zh) * | 2012-06-07 | 2012-10-24 | 王晓兵 | 一种盆炎清胶囊 |
-
2013
- 2013-04-30 CN CN201310155157.7A patent/CN1031913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1641A (zh) * | 2012-04-26 | 2012-08-15 | 卢培玲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灌肠液 |
CN102743686A (zh) * | 2012-06-07 | 2012-10-24 | 王晓兵 | 一种盆炎清胶囊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李鲁炎等.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镇江医学院学报》.1999,第9卷(第4期),第665页. |
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李鲁炎等;《镇江医学院学报》;19990430;第9卷(第4期);第665页 * |
率腊梅.近5年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概况.《甘肃中医》.2007,第20卷(第1期),第34-37页. |
近5年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概况;率腊梅;《甘肃中医》;20070131;第20卷(第1期);第34-3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1352A (zh) | 2013-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6888A (zh)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50439B (zh) |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93822A (zh) |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8314A (zh) |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6034A (zh) |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30639A (zh) |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8386A (zh) |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20530B (zh) | 一种治疗丹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77306A (zh) |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81411A (zh) | 一种治疗癫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91352B (zh)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1255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肾虚和腰膝酸软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3638464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8496B (zh) | 一种治疗妇女崩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35111A (zh)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47123B (zh)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5792A (zh) |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8403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51752B (zh) | 一种治疗痢疾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56589B (zh) |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57773B (zh) |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43863A (zh) | 一种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61674A (zh) |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83417A (zh) |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 |
CN103768465A (zh) | 一种治疗胁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