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5268A -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5268A
CN103125268A CN2011103954272A CN201110395427A CN103125268A CN 103125268 A CN103125268 A CN 103125268A CN 2011103954272 A CN2011103954272 A CN 2011103954272A CN 201110395427 A CN201110395427 A CN 201110395427A CN 103125268 A CN103125268 A CN 103125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mella
ear
short section
log
gr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54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炳成
黄忠乾
彭卫红
谭伟
王波
王勇
姜邻
唐利民
杨俊辉
苗人云
谢丽源
屈全飘
王国英
赵树海
张传锐
刘如县
李林
罗建华
吴翔
贾定红
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Original Assignee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filed Critical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to CN2011103954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5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5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5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为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短段木准备;(2)接种装筐;(3)室内发菌;(4)搭建遮荫拱棚:(5)大田排栽;(6)出耳管理:(7)采收加工。本发明的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采用生料短段木大田出耳,出耳不受地形限制,特别适宜于地势起伏大、田块小且田型不规则而栎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推广使用。所采用的出耳设施简易,投入成本低,管理简便劳动强度小,出耳期集中生物转化率高,从接种至采耳结束生产周期相对缩短至3个月,可以实现一年多季生产,是一项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

Description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食用、药用真菌的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银耳栽培的方式多种多样。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按培养场所分,有室内栽培、室外栽培等。传统段木银耳栽培主要采取长段生料栽培法,采用生料耳棒、段长1米、棚(堂)内斜架式出耳方式。传统段木银耳栽培工艺流程如下:
段木采伐→截段架晒→打孔接种→堆码发菌→排堂出耳→采收加工。
上述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参数如下:
段木准备:段木选择7~8年生、树径在12~15㎝的阔叶树栎青杠树,在冬季叶黄及春季发芽前采集,砍后剔枝,截为长为1米的段木,移至架晒场,呈“井”字型或“△”型堆码架晒。
打孔接种: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接种,接种前用电钻或啄斧在架晒后的段木上打孔,行距6㎝,窝距8㎝,孔深1~1.5㎝。接种前对菌种进行拌种处理,将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拌合均匀。将拌匀的菌种屑填入接种孔内,稍压实,用泡木树加工成1cm见方的木块进行封孔。
堆码发菌:将接种后的耳棒码堆发菌,堆高0.8~1米,堆内温度控制在23℃~25℃,每隔一周翻堆一次,翻堆结合段木湿度情况喷施发菌水,前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30天后控制在75%~80%,适时通风透气,耳棒有15%~20%现耳芽时(发菌45天左右),可排堂。
出耳管理:将发菌结束的耳棒移入耳堂内进行出耳管理,排堂时将已出耳段木和未出耳段木进行分类排列,出耳管理包括温光水气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温度调节到银耳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适宜温度20℃~24℃,重点是做好降温,通过加厚遮荫棚或在棚顶喷洒冷水降温;湿度调节到85%~90%为宜,实行干湿交替管理;光照强度100~150Lx;银耳是好气性真菌,二氧化碳浓度不能高于0.5%;病虫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般推行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主,特别是出耳管理期间不向段木上直接喷洒农药,对杂菌感染较重的耳棒移出堂外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采收加工:当耳片已达八成熟且完全展开,边沿发亮,白色透明,手触摸有一定弹性时即可采收,将采收的银耳,立即剪去耳蒂,并在清洁的水里迅速淘洗干净,在烈日下晒干或用烘干机及时烘干,用塑料薄膜密闭保存,严防受潮霉变。
采用传统的长段生料栽培法方式一年栽培一季,整个生产周期长达半年,且需要搭建专用出耳堂,耳堂投资成本较大,且由于是长段栽培,管理强度较大,技术难度也大,面对在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以及当前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变化,其技术缺陷也不断呈现出来:
一是不利于集约化生产。传统段木银耳栽培受地势条件限制大且生产设施投入大,生产技术管理要求高,效益比较低而不稳,是制约段木银耳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的根本阻碍。由于要求必须搭建专用出耳堂,耳堂建设要求地势平坦,但栎林资源丰富的山区往往地势起伏较大,田块小且极不规则,并不利于搭建大中型的标准化出耳设施,也是截至目前无企业和大业主介入段木银耳栽培开发的根本原因。因此长期以来,传统段木银耳栽培仅仅只是局限于一家一户小规模独立生产,已不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二是生产周期长。银耳长段生料栽培一般从接种到采耳结束长达半年,用工量大,主要表现在采耳环节,由于长段栽培上中下部位温度、湿度不一致,出耳不整齐,采耳批次多,一般一个生长周期需采耳10批左右,采耳用工量大,管理成本高;
三是劳动强度大。一根普通长段耳棒重量达10公斤以上,由于长段上下部湿度不均匀,在发菌、排堂及出耳管理中需要多次翻棒,工作劳动强度大;
四是比较效益低。长段栽培管理受综合条件限制,孔出耳率低,病虫害较重,单产逐年下降,比较效益低,耳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由于传统的长段木生料栽培法方式的上述不足,其已逐渐被熟料袋式银耳栽培方法所替代,但袋式银耳栽培方法的生产周期虽然缩短、单产提高,但其产品质量远不如段木银耳产品质量高。而且熟料袋式银耳栽培方法需要建立专门的灭菌设施,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该方法设施简易,投入成本低,管理简便劳动强度小,生产周期相对缩短,生物转化率高且生产的银耳质量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短段木准备:将段木截为长短一致、锯口平整的短段,长度在8~12cm,并在一端的断面打1~3个接种孔备用。
(2)接种装筐:在段木的每个接种孔内接入菌种屑,稍压实,并用消毒处理后的木块封口,在接种前先对菌种进行搅拌,使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接种效果更好。将接种的段木整齐装入培养筐内,紧密排列。接种断面朝上。培养筐的高度应高于段木的高度,高度为13~15cm。培养筐的外形可以为长方形,便于后续的室内发菌时的逐层堆码放置。
(3)室内发菌:将培养筐移入室内发菌,采用堆码发菌方式,堆内温度控制在23℃~25℃,前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30天后控制在75%~80%,适时通风透气,待段木的接种断面耳基形成吐黄水时,发菌结束。
(4)搭建遮荫拱棚:与田坎垂直开厢,在厢面搭建遮荫拱棚,保证通风、遮光、降温;开好厢沟和边沟。
(5)大田排栽:将短段木从培养筐内取出,分别排栽于搭建好的遮荫拱棚厢面。先将短段木侧排,待耳基黄水散尽后,再将其接种孔朝上立排。
(6)出耳管理:重点是温度、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湿度控制在85%~95%。
(7)采收加工:下田排栽后30天内耳片成熟可全面采耳。
本发明的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所采用的段木与传统长段木银耳栽培方法比较,长段木段长为1米,每段重量约10公斤以上,持续作业需要壮劳力才能胜任栽培工作。而本发明短段木长度在一般在8~12cm,较佳为10cm。经过多次试验,段木长度超过15cm后,其在发菌和出耳时不能够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均一性,在出耳阶段,需要翻棒,才能保证发菌相对均匀。而且本发明的短段木在长度为10cm时重量为0.5~0.75公斤,可以极大地降低接种、发菌及排田出耳等各个环节的搬运转移劳动强度。且由于打孔在断面进行,比长段木在侧面打孔具有操作更方便的优势。
本发明采用培养筐堆码发菌,短段木在培养筐内紧密固定排列,搬移时不会晃动和散落,本发明接种断面朝上装入筐内,整筐搬移,接种孔内的菌种屑不易掉落,可以有效保证接种孔的菌种数量,提高孔出耳率,而长段木接种后采用堆码发菌,在堆码或翻棒时接种孔内菌种屑易掉落,这也是长段木栽培出耳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培养筐的高度比接种段木高,堆架的培养筐之间可以起到隔离上下段木的作用,段与段之间能够保持足够的通气量,且能保持发菌时温度和湿度的均一性,能够很好地满足银耳好气性的特性及发菌条件,而长段木栽培采用菌棒堆码薄膜覆盖发菌方式,要通过揭膜透气的方式保证银耳的好气性需求和温度控制,并通过翻堆来促进发菌相对均匀,操作繁琐,且常由于透气不及时抑制菌丝生长或闷死菌丝,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本发明排栽对地形要求不高,采用大田简易遮阴拱棚出耳设施,与传统长段木栽培比较,无需搭建固定出耳设施,搭建材料可选用农村常见的竹子,在竹架上覆盖95%双层遮阳网,成本极低。且在采耳结束后,简易出耳设施可拆卸收起重复使用多季,在设施收放整理时操作较为方便,而传统长段木栽培需搭建固定耳堂,固定耳堂建造成本较高,即使在采耳结束后,主骨架一般不拆,覆盖材料可拆除下季再用,但由于固定耳堂较高较大,拆除极为不便,拆除时材料破损较大,覆盖材料的重复利用率也比本发明低一些。同时,本发明由于是短段木大田排栽,而传统长段木是长段木排堂,本发明排栽时劳动强度比长段木排堂劳动强度小得多。本发明由于短段栽培只有8~12 cm的高度,可以吸收地潮,出耳管理人工喷水较少,管理人员相对较低,而传统长段木出耳管理,由于长段耳棒上下温度湿度相差较大,需增加人工喷水次数及喷水量,一天内需喷水多次,增加了用工量,管理成本增加。本发明采耳期集中,采耳批次少,只采1~2批,采耳用工量减少,比较效益提高,而长段木由于段长,出耳不整齐,采耳批次多,一般可采耳10批以上,是本发明的5倍以上,采耳用工量大,管理成本增加。本发明由于采用集中控温发菌,孔出耳率提高,生物转化率提高,每100公斤短段木可产干耳1公斤左右,其生物转化率为1%。而传统段木银耳栽培每100公斤段木只能产干耳0.5公斤左右,生物转化率为0.5%,只达到本发明技术的1/2。本发明从接种到采耳结束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而传统长段生料栽培一般从3月中下旬开始接种到10月采耳结束,整个生产周期约180天右左,是本发明技术的2倍时间。
本发明的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采用生料短段木,出耳不受地形限制,适宜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生产周期相对缩短,出耳设施简易,投入成本低,管理简便劳动强度小,出耳期集中单产提高,是一项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生料短段木大田栽培技术工序较简单,本方法能较好地保证段木银耳的高端品质,且具有劳动强度小的优势,耳农更易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发明的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短段木准备: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7~8年生、平均树径12cm左右的栓皮青杠采伐,用截段机截为长度为10cm且长短一致、锯口平整的短段,并在断面打1~2个孔径2cm、深1cm的接种孔备用。对于树径较大的,如20~25cm以上的,可以在断面上打3个孔。
(2)接种装筐:接种前先对菌种屑进行搅拌,使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接种时,在打好的每个接种孔内接入菌种屑,稍压实,并用消毒处理后的1cm见方的泡木方形木块封口,整齐装入塑料发菌培养筐内。塑料培养筐规格60 cm(长)×40cm(宽)×15cm(高),每筐紧密排列5×3=15段短段木,接种断面朝上。
(3)室内发菌:将接种后的培养筐移入室内发菌,采用堆码发菌方式,发菌筐堆放10层,中间留置操作兼通风道。堆内温度控制在23℃~25℃,前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30天后控制在75%~80%,适时通风透气,待接种断面耳基形成吐黄水时及时下田排栽。
(4)搭建遮荫拱棚:与田坎垂直开厢,厢面宽1.2米,长短依据田块而定;在厢面搭建高1米的竹遮荫拱棚,竹架上覆盖95%双层遮阳网,保证通风、遮光、降温;开好厢沟和边沟,厢沟宽0.5米,深20厘米;边沟宽0.5米,深30厘米。
(5)大田排栽:将发菌结束后的短段木排栽于搭建好的遮荫拱棚厢面。排栽后在厢沟内将遮阳网压实。排田时,先将短段木侧排,待2~3天耳基黄水散尽后,再将其接种孔朝上立排。
(6)出耳管理:短段木排栽后的出耳管理重点是温度、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排田,利用自然气温。湿度控制在85%~95%,通过人工喷水调控湿度。本发明由于短段栽培只有10cm的高度,可以吸收地潮,出耳管理人工喷水较少。
采收加工:一般只采1~2潮耳,下田排栽后30天内耳片成熟可全面采耳结束。采耳后,剪脚漂洗,蒸汽脱水加速干燥,分级包装。
采用本发明的段木银耳栽培新方法,能实现段木银耳大田规模化栽培,能相对缩短生产周期,有效解决长段木银耳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特别适宜于地势起伏大、田块小且田型不规则而又不利于建立大中型的标准化出耳设施、栎林资源丰富的山区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短段木的长度也可以根据需要截为8~12cm长度,培养筐的高度根据短段木的高度相应调整。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实施例中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想到的替换工艺和参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短段木准备:将段木截为长短一致、锯口平整的短段,短段木长度 8~12cm,并在一端的断面打1~3个接种孔备用; 
(2)接种装筐:在短段木的每个接种孔内接入菌种屑,稍压实,并封口,将接种的段木装入培养筐内紧密排列,短段木接种断面朝上;培养筐的高度高于段木的高度;
(3)室内发菌:将培养筐移入室内发菌,采用堆码发菌方式,堆内温度控制在23℃~25℃,前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30天后控制在75%~80%,适时通风透气,待段木的接种断面耳基形成吐黄水时,发菌结束;
(4)搭建遮荫拱棚:与田坎垂直开厢,在厢面搭建遮荫拱棚,开好厢沟和边沟;
(5)大田排栽:将短段木从培养筐内取出,分别排栽于搭建好的遮荫拱棚厢面;先将短段木平放侧排,待耳基黄水散尽后,再将其接种孔竖直朝上立排;
(6)出耳管理:重点是温度、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湿度控制在85%~95%;
(7)采收加工:下田排栽后30天内耳片成熟可全面采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短段木接种前,先对菌种屑进行搅拌,使菌种中的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遮荫拱棚为竹子搭建,拱棚上部覆盖双层遮阳网,所述步骤(5)中,短段木在排栽后,将遮阳网在厢沟内压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筐为长方形。
CN2011103954272A 2011-12-03 2011-12-03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Pending CN103125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54272A CN103125268A (zh) 2011-12-03 2011-12-03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54272A CN103125268A (zh) 2011-12-03 2011-12-03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5268A true CN103125268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8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54272A Pending CN103125268A (zh) 2011-12-03 2011-12-03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526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404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金寨尚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桑黄子实体生长周期的方法
CN106305136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段木银耳的栽培方法
CN109220534A (zh) * 2018-11-13 2019-01-18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段木银耳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法
CN114009275A (zh) * 2021-12-07 2022-0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灵芝段木菌棒及仿野生栽培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7514A (ko) * 2006-02-23 2007-08-28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흰목이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 재배 방법
CN101518191A (zh) * 2009-04-07 2009-09-02 倪桂锋 一种银耳栽培新方法
CN10191933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葛铸刚 富硒等微量元素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方法
CN102077758A (zh) * 2010-10-28 2011-06-01 曹丹凤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7514A (ko) * 2006-02-23 2007-08-28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흰목이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 재배 방법
CN101518191A (zh) * 2009-04-07 2009-09-02 倪桂锋 一种银耳栽培新方法
CN10191933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葛铸刚 富硒等微量元素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方法
CN102077758A (zh) * 2010-10-28 2011-06-01 曹丹凤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传锐等: "银耳秋季段木栽培技术要点", 《食用菌》, no. 06,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pages 58 *
陈代科等: "优质银耳四季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 《食用菌》, no. 06,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5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404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金寨尚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桑黄子实体生长周期的方法
CN106305136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段木银耳的栽培方法
CN109220534A (zh) * 2018-11-13 2019-01-18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段木银耳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法
CN114009275A (zh) * 2021-12-07 2022-0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灵芝段木菌棒及仿野生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562B (zh)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3704024B (zh) 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3650922B (zh) 玉米秸秆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3650921B (zh) 松杉锯末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3918536A (zh) 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5191763A (zh) 蔬菜有机无土栽培方法、栽培基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2823406A (zh) 一种基于日光温室大棚的有机小白菜周年工厂化快速生产方法
CN101785393A (zh) 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
CN101707964A (zh)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3222391A (zh) 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
CN104303788A (zh) 一种甘蔗实生苗漂浮假植方法
CN111512806B (zh) 一种月季植物工厂育苗方法
CN103125268A (zh) 银耳生料短段木遮荫拱棚大田出耳新方法
CN103125266A (zh)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CN108184590B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04322255A (zh) 生姜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
CN104094819A (zh) 铁皮石斛工厂化穴盘育苗方法
CN103749138B (zh) 一种火力楠扦插繁殖方法
CN101091439A (zh) 一种树叶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CN104322254A (zh) 土豆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系统
CN111887098A (zh) 一种富硒钙dnj的桑枝黑木耳生产方法
CN106797802A (zh) 一种桑枝种植毛木耳及其与桑树套种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