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3819A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63819A CN103063819A CN2013100012112A CN201310001211A CN103063819A CN 103063819 A CN103063819 A CN 103063819A CN 2013100012112 A CN2013100012112 A CN 2013100012112A CN 201310001211 A CN201310001211 A CN 201310001211A CN 103063819 A CN103063819 A CN 1030638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water
- simulation
- artificial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在三维渗流槽的侧向补给方向上,水流流动一侧补给地下水模拟场区地下水流动的边界条件,另一侧补给合理配比的溶液模拟滨海岸带的海水,咸淡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海陆水了相互作用的真实模拟。采用本发明装置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工滨海岸带的物理模拟,在几何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将大尺度的人工滨海岸带场区缩小为小尺度的室内物理模拟装置,综合考虑了可调的水位高度、咸淡水交互作用、波浪、降水以及外源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保证了人工滨海岸带的真实模拟,为人工滨海岸带的数值模拟及后期的污染治理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利用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人工岸带特征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方法,更加具体地说,是一种耦合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研究人工岸带特征污染物迁移规律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滨海地区一直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为了解决地区发展与用地缺乏的矛盾,兴起了一股围海造陆的热潮。海滩含水层区别于内陆含水层的一个重要一点是,海滩含水层处于水陆交界地带,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海滩地区成为一个复杂、非线性、动态区域。在围海造陆的过程中,轻易破坏了原有含水层系统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从而造成了海水入侵、陆源污染物下泄进入近海岸地区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渤海湾人工岸带采用吹填法围海造陆工程形成。施工总体可以分为围堤、吹填两部分。围堤堤身采用双袋装砂棱体+中间填筑砂结构,地基处理为排水板+通长砂袋,堤身外坡设置无纺土工布+袋装碎石反滤层、块石垫层、预制栅栏板护面,内坡为复合袋体+机织布简易护面。外坡镇脚反压层采用抛石平护,内坡反压层采用通常袋平铺。堤顶设置泥结二灰结石路面及浆砌块石挡浪墙。围堤工程结束后采用随吹随填的方法将渤海湾海底沉积物吹填到围堤区域,进行排水,按照此步骤层层推进形成不断扩大的人工岸带。天津市人工岸带以分层吹填为主,通过自然沉积以及添加固化剂等方式固化形成陆地,由于吹填土的物质成分复杂,包含大量海底淤泥,且其结构特征与自然海相淤泥又不完全相同,可能携带大量的污染物,成为新造陆地的潜在内源污染成分,这些污染物通过降雨淋溶以及海岸带地下水的径流作用,会进入该区浅层地下水系统,造成海岸带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淡水边界与海水边界水力梯度的存在以及由密度差异引起的弥散作用发生,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向海洋,通过海底地下水排泄作用排入到海水中,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严重制约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因此,为了解决人工岸带造成的地下水及近海岸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对人工岸带地区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方法进行研究。
天津市临港经济区生态型人工岸带的构建,要以建立人工岸带海陆水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咸淡水界面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为目标。数值模拟可以更为有效地把握污染物的特征与迁移规律、可更为准确的探究人工岸带地下水与海水的交互作用机理。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涉及许多复杂的污染物迁移过程,包含许多参数,同时为实现应用数学模型准确预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需要密集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的空间变化等现场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由于野外观测以及样品在线分析费用较高,因而野外观测只能提供有限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不易反应水文地质的不均匀性和污染物的时空浓度分布情况,从而影响了地下水污染水动力学数值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实验室内构建小尺度的污染水动力学物理模型能够很好弥补以上的缺陷,因此研究试制了反映滨海岸带海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二维物理模拟装置,以模拟海陆水交互作用形成的咸淡水界面,在室内开展咸淡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围海造陆形成的人工岸带,导致人工岸线比例增高,改变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同时改变了海陆水交换的平衡状态,可能导致海水入侵、陆地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等严峻问题。对于人工岸带的迁移转移转化规律需建立在人工岸带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基础之上,在探明人工岸带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室内搭建物理模拟装置真实反应人工岸带的水岩作用,低成本、高效率、准确地研究特征污染物在人工岸带的迁移转化规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首先构建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包括反应槽、降水模拟装置、造波器,其中:
所述反应槽的两端通过隔板分别隔出槽首、槽身以及槽尾三个部分,其中槽首和槽尾分别与淡水供给系统、海水供给系统相连,并通过液位仪和调节装置实现侧向水位及水流流速的实时调控。
所述槽身部位装填有土壤层,并在装填过程中预设有不同深度的预埋井,所述预埋井为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优选PVC管,通过抽取预埋井中的液体可测试其中的污染物以及其他指标,为后期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所述预埋井为3行8列,共计24个。
所述造波器与海水供给系统相连,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从而真实反映海浪对咸淡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所述降水模拟装置设置在模拟装置的上方,通过喷淋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控制流量研究降水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从槽首、槽身到槽尾,沿着水流流动方向,在装置一侧的上、中、下游分别安置连通器,通过连通器反应装置内部的水位高度。
所述隔板为带有孔的有机玻璃板,并采用编织物进行覆盖,以实现装置两侧的淡水、海水穿透土壤在土壤中发生交互作用而防止土壤堵塞进出水口。
所述反应槽框体选用加厚不锈钢板,例如340型不锈钢。
然后分析普洛斯的天津市临港工业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发现:在临港经济区,从土壤表层到土壤表层以下十米分别为素填土(0~0.5m高度)、冲填土(0.5~5.5m高度)、淤泥质粘土(5.5~8.7m高度)、粉土(8.7~10.5m高度)。素填土和冲填土为吹填土,其高度共为6m,这两层土是由吹填土形成的土层结构;淤泥质粘土和粉土为岸体的原始底质土层结构。10m以下的土层结构有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主要为隔水底板。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基于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地层结构,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中按如下方式填土:
基于临港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与本次实验条件,室内装置所填土层将模拟真实情况下表层到表层以下十米的土层结构,装置底层的不锈钢板可起到十米以下土层结构的隔水底板作用。将实际土层等比例缩小之后确定装置所填的4个土层:装置底层至20cm高度装填粉土,20cm~50cm装填淤泥质粘土,50cm~120cm装填冲填土、120cm~140cm装填素填土,土层结构如图3所示。
为了真实模拟场区的土层构造,取土选自天津市临工工业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土的类型主要分为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以及沙土。取土完成后先对土壤进行暴晒,尽可能将土著微生物去除,通过筛选去除混入土壤中的杂质,然后将土壤粉碎以备装填。填土之前先在装置中添加一半深度的水量,检验装置是否漏水。检漏完成后进行填土,为了使装置水位连通管真正反映装置内潜水位的高度,先在装置底层铺5cm厚粗砂,水位连通管底段接口连PVC管插入底层砂的中间位置,在PVC管末端裹纱布(防堵塞),在粗砂上装填粉土,装填高度为20cm,视为第一层土;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装填高度30cm;第三层为冲填土,所装土壤为淤泥质粘土、贝壳土、粉质粘土的混合土,混合比例为1:1:1,装填高度为70cm;第四层为素填土,其主要成分是建筑废料,上部用细沙覆盖,装填高度为20cm。在整个装填过程中,为保证填土均匀、不人为造成土壤裂隙,在每添加土层20cm时夯实,并布洒自来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沉降,然后再次填土夯实,反复这一过程,直至20cm土层无变化,再进行下一层装填,直至装填完毕。在土壤装填完毕后,通水一段时间,确认土层无沉降,最终确定土层填充高度为1.4m。填土完成后在其中设置预埋井,在本研究方法中设置一排预埋井,其高度设置为100cm。为了便于采样,可在预埋井中插入软管,软管另一端通过橡皮管伸至井外,通过蠕动泵抽取水样,从左至右预埋井依次编号为1-8号,如图2所示。
第三步,填土完成后,开始注水。为了尽可能真实的模拟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人工岸带吹填区的水质,进而配置水溶液在装置的进出水口端各自注入配制的地下水和海水。在本次研究方法中,控制淡水进水端水位高度为110cm,咸水端出水口80cm。通过测定出水口的流量确定水位是否稳定。
待水位稳定后,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采取土样,对土样进行浸提实验。分析发现人工岸带吹填区域土壤营养盐含量丰富。因此,人工岸带的土壤将会与地下水和咸水之间将发生复杂的地球化学变化,进而污染地下水以及近海海水,因此需要就其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地下水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真实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人工岸带的真实情况,在装置上方30cm处用三角刚固定一个不锈钢水箱,在水箱下面平均分布两排8个喷头,喷头连上转子流量计,通过控制流量大小和喷口大小模拟降雨过程。在本次方法研究中控制装置上方的降水量为10mm。为了真实反应波浪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通过造波器控制波浪的波高0.1m,波浪周期为2s。
物理模拟装置的各变量控制之后,通过图2所示的蠕动泵装置抽取水样进行分析。通过对临港工业区的土壤进行浸提实验发现营养盐相对较高,因此在本次方法研究中确定装置中的营养盐为特征污染物。为了探究咸淡水界面上各种形态氮的迁移规律,本实验沿模拟装置内地下水流动方向,利用蠕动泵抽取同一深度采样孔中的水样,所取预埋井为图中预埋井,共计8个。五天一测,共测定5个周期,测定水样中的各种形态的氮浓度。
为达到对人工滨海岸带的真实模拟,本发明的突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三维渗流槽的侧向补给方向上,水流流动一侧补给地下水模拟场区地下水流动的边界条件,另一侧补给合理配比的溶液模拟滨海岸带的海水,咸淡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海陆水了相互作用的真实模拟。
2、在水流流动的海水一侧添置造波器,根据控制原理实现海水一侧波浪振荡周期以及振幅的控制,改变波浪的振荡周期及振幅可实现海浪对海陆水中污染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3、此三维反应器上方布置外源污染源释放器,实现不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为了真实模拟人工滨海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首先查阅场区的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并在场区开展野外实地考察,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将场区缩小为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尺度。考虑到物理模拟装置中填充土对装置的高压,因此用有机玻璃板制造此模拟装置,并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进出水口,进水口与高度可调节的连通器相连接。在装置两侧靠近进水口端分别安置带孔的用编织物覆盖有机玻璃板,从而实现装置两侧的淡水、海水穿透土壤在土壤中发生交互作用而防止土壤堵塞进出水口。沿着水流流动方向,在装置一侧的上、中、下游分别安置连通器,通过连通器反应装置内部的水位高度。根据模拟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土层结构在装置内填土,并在土壤上方设置可移动的外源污染释放器,模拟不同污染物在人工滨海岸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沿着水流流动方向在土壤中设置不同深度的预埋井,通过抽取预埋井中的液体可测试其中的污染物以及其他指标,为后期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场区的降雨条件,在装置上方设置喷淋装置,通过控制其流量研究降水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此模拟装置主要用于模拟人工滨海岸带,因此主要考虑咸淡水间交互作用,因此在装置的海水一次安置造波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动力装置,从而真实反映海浪对咸淡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此模拟装置在考虑可调的侧向、顶部的给排水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外源污染、咸淡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波浪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污染物在人工滨海岸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采用本发明装置可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工滨海岸带的物理模拟,在几何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将大尺度的人工滨海岸带场区缩小为小尺度的室内物理模拟装置。综合考虑了可调的水位高度、咸淡水交互作用、波浪、降水以及外源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保证了人工滨海岸带的真实模拟,为人工滨海岸带的数值模拟及后期的污染治理奠定了基础。采用本专利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几何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在室内构建物理模拟装置,根据土壤浸提实验确定人工岸带的特征污染物类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耦合数学模型的方法确定人工岸带特征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剖面图,图中1:淡水进水口液位仪,2:有机玻璃槽,3:土壤,4:淡水水位,5:海水水位,6:海水进水口液位仪,7:污染源释放盒,8:降水模拟装置,9:造波器,10:淡水端出水口,11:海水端出水口。
图2是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预埋井示意图。
图3是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土层结构图。
图4是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隔板示意图。
图5是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总体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为了防止污染物的泄漏以及对反应器的腐蚀,同时考虑装填土对装置的高压,试制反应器(槽)框体选用加厚不锈钢板(340型不锈钢)。反应器的内部水流方向两侧分别用带孔钢板(钢板的一侧填垫编织袋子以防止土壤颗粒渗出,如图4所示)以阻挡渗水,这样相当于上下游各有一个水槽,方便控制上下游水位,同时,可以做到上下游的均匀进水出水,以模拟稳定的地下水动力特征。在反应器侧面上、中、下游分别设置了三个水位观测连通器,通过连通器可读出装置内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各个位置处的地下水水位,从而确定潜水水位。在反应器上、下游的外侧设有进出水口,以方便补充进水和排水,模拟地下水上下游进出水及其海陆水的交互作用。同时,在装置的出水口接水箱,通过调整水箱高度实现控制装置出水口水位高度。在装置的上方连接水箱,模拟降雨,同时在装置海水端一侧连接造波机,模拟波浪。室内模拟装置整体设计图图如图5所示。
分析普洛斯的天津市临港工业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发现:在临港经济区,从土壤表层到土壤表层以下十米分别为素填土(0~0.5m高度)、冲填土(0.5~5.5m高度)、淤泥质粘土(5.5~8.7m高度)、粉土(8.7~10.5m高度)。素填土和冲填土为吹填土,其高度共为6m,这两层土是由吹填土形成的土层结构;淤泥质粘土和粉土为岸体的原始底质土层结构。10m以下的土层结构有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主要为隔水底板。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基于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地层结构,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中按如下方式填土:
基于临港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与本次实验条件,室内装置所填土层将模拟真实情况下表层到表层以下十米的土层结构,装置底层的不锈钢板可起到十米以下土层结构的隔水底板作用。将实际土层等比例缩小之后确定装置所填的4个土层:装置底层至20cm高度装填粉土,20cm~50cm装填淤泥质粘土,50cm~120cm装填冲填土、120cm~140cm装填素填土,土层结构如图3所示。
为了真实模拟场区的土层构造,取土选自天津市临工工业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土的类型主要分为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以及沙土。取土完成后先对土壤进行暴晒,尽可能将土著微生物去除,通过筛选去除混入土壤中的杂质,然后将土壤粉碎以备装填。填土之前先在装置中添加一半深度的水量,检验装置是否漏水。检漏完成后进行填土,为了使装置水位连通管真正反映装置内潜水位的高度,先在装置底层铺5cm厚粗砂,水位连通管底段接口连PVC管插入底层砂的中间位置,在PVC管末端裹纱布(防堵塞),在粗砂上装填粉土,装填高度为20cm,视为第一层土;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装填高度30cm;第三层为冲填土,所装土壤为淤泥质粘土、贝壳土、粉质粘土的混合土,混合比例为1:1:1,装填高度为70cm;第四层为素填土,其主要成分是建筑废料,上部用细沙覆盖,装填高度为20cm。在整个装填过程中,为保证填土均匀、不人为造成土壤裂隙,在每添加土层20cm时夯实,并布洒自来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沉降,然后再次填土夯实,反复这一过程,直至20cm土层无变化,再进行下一层装填,直至装填完毕。在土壤装填完毕后,通水一段时间,确认土层无沉降,最终确定土层填充高度为1.4m。填土完成后在其中设置预埋井,在本研究方法中设置一排预埋井,其高度设置为100cm。为了便于采样,可在预埋井中插入软管,软管另一端通过橡皮管伸至井外,通过蠕动泵抽取水样,从左至右预埋井依次编号为1-8号,如图2所示。
填土完成后,开始注水。为了尽可能真实的模拟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人工岸带吹填区的水质,进而配置水溶液在装置的进出水口端各自注入配制的地下水和海水。在本次研究方法中,控制淡水进水端水位高度为110cm,咸水端出水口80cm。通过测定出水口的流量确定水位是否稳定。
待水位稳定后,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采取土样,对土样进行浸提实验。分析发现人工岸带吹填区域土壤营养盐含量丰富。因此,人工岸带的土壤将会与地下水和咸水之间将发生复杂的地球化学变化,进而污染地下水以及近海海水,因此需要就其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地下水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真实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人工岸带的真实情况,在装置上方30cm处用三角刚固定一个不锈钢水箱,在水箱下面平均分布两排8个喷头,喷头连上转子流量计,通过控制流量大小和喷口大小模拟降雨过程。在本次方法研究中控制装置上方的降水量为10mm。为了真实反应波浪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通过造波器控制波浪的波高0.1m,波浪周期为2s。
物理模拟装置的各变量控制之后,通过图2所示的蠕动泵装置抽取水样进行分析。通过对临港工业区的土壤进行浸提实验发现营养盐相对较高,因此在本次方法研究中确定装置中的营养盐为特征污染物。为了探究咸淡水界面上各种形态氮的迁移规律,本实验沿模拟装置内地下水流动方向,利用蠕动泵抽取同一深度采样孔中的水样,所取预埋井为图中预埋井,共计8个。五天一测,共测定5个周期,测定水样中的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周期 | |||
预埋井编号 | 硝态氮 | 亚硝态氮 | 氨氮 |
1 | 4.534 | 0.152 | 0.481 |
2 | 4.397 | 0.239 | 0.423 |
3 | 4.311 | 0.199 | 0.398 |
4 | 4.252 | 0.186 | 0.401 |
5 | 5.017 | 0.348 | 0.177 |
6 | 4.886 | 0.712 | 0.392 |
7 | 4.765 | 1.035 | 0.365 |
8 | 4.731 | 0.587 | 0.301 |
第2周期 | |||
硝态氮 | 亚硝态氮 | 氨氮 | |
1 | 3.878 | 0.139 | 0.423 |
2 | 3.762 | 0.228 | 0.382 |
3 | 3.921 | 0.181 | 0.355 |
4 | 3.813 | 0.173 | 0.363 |
5 | 3.966 | 0.339 | 0.168 |
6 | 3.812 | 0.693 | 0.374 |
7 | 3.573 | 1.029 | 0.342 |
8 | 3.829 | 0.581 | 0.277 |
第3周期 | |||
硝态氮 | 亚硝态氮 | 氨氮 | |
1 | 2.213 | 0.127 | 0.335 |
2 | 2.015 | 0.219 | 0.231 |
3 | 2.263 | 0.175 | 0.21 |
4 | 2.119 | 0.161 | 0.224 |
5 | 2.457 | 0.352 | 0.145 |
6 | 2.878 | 0.678 | 0.254 |
7 | 2.532 | 1.015 | 0.363 |
8 | 2.421 | 0.613 | 0.247 |
第4周期 | |||
硝态氮 | 亚硝态氮 | 氨氮 | |
1 | 1.421 | 0.118 | 0.263 |
2 | 1.205 | 0.206 | 0.175 |
3 | 1.126 | 0.163 | 0.159 |
4 | 1.118 | 0.152 | 0.143 |
5 | 1.539 | 0.347 | 0.082 |
6 | 1.944 | 0.582 | 0.197 |
7 | 1.632 | 0.997 | 0.285 |
8 | 1.522 | 0.416 | 0.109 |
第5周期 | |||
硝态氮 | 亚硝态氮 | 氨氮 | |
1 | 0.937 | 0.11 | 0.252 |
2 | 0.868 | 0.193 | 0.168 |
3 | 0.865 | 0.152 | 0.154 |
4 | 0.891 | 0.138 | 0.178 |
5 | 0.832 | 0.332 | 0.078 |
6 | 1.744 | 0.526 | 0.193 |
7 | 1.023 | 1.076 | 0.277 |
8 | 0.962 | 0.31 | 0.098 |
根据以上所搭建的室内物理模拟装置,确定该装置的水文地质参数并概化其水文地质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对地下水中的溶质运移进行模拟,在本次研究方法中选取的溶质为各种形态的氮,用已测得的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并通过Visual Modflow的可视化界面反应人工岸带中各种形态的氮的迁移规律。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首先构建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包括反应槽、降水模拟装置、造波器,其中:
所述有机玻璃槽的两端通过隔板分别隔出槽首、槽身以及槽尾三个部分,其中槽首和槽尾分别与淡水供给系统、海水供给系统相连,并通过液位仪和调节装置实现侧向水位及水流流速的实时调控;
所述槽身部位装填有土壤层,并在装填过程中预设有不同深度的预埋井,通过抽取预埋井中的液体可测试其中的污染物以及其他指标,为后期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所述造波器与海水供给系统相连,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从而真实反映海浪对咸淡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所述降水模拟装置设置在模拟装置的上方,通过喷淋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控制流量研究降水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然后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基于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地层结构,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中按如下方式填土:
基于临港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与本次实验条件,室内装置所填土层将模拟真实情况下表层到表层以下十米的土层结构,装置底层的不锈钢板可起到十米以下土层结构的隔水底板作用。将实际土层等比例缩小之后确定装置所填的4个土层:装置底层至20cm高度装填粉土,20cm~50cm装填淤泥质粘土,50cm~120cm装填冲填土、120cm~140cm装填素填土
为了真实模拟场区的土层构造,取土选自天津市临工工业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土的类型主要分为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以及沙土,取土完成后先对土壤进行暴晒,尽可能将土著微生物去除,通过筛选去除混入土壤中的杂质,然后将土壤粉碎以备装填,填土之前先在装置中添加一半深度的水量,检验装置是否漏水,检漏完成后进行填土,为了使装置水位连通管真正反映装置内潜水位的高度,先在装置底层铺5cm厚粗砂,水位连通管底段接口连PVC管插入底层砂的中间位置,在PVC管末端裹纱布(防堵塞),在粗砂上装填粉土,装填高度为20cm,视为第一层土;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装填高度30cm;第三层为冲填土,所装土壤为淤泥质粘土、贝壳土、粉质粘土的混合土,混合比例为1∶1∶1,装填高度为70cm;第四层为素填土,其主要成分是建筑废料,上部用细沙覆盖,装填高度为20cm;在整个装填过程中,为保证填土均匀、不人为造成土壤裂隙,在每添加土层20cm时夯实,并布洒自来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沉降,然后再次填土夯实,反复这一过程,直至20cm土层无变化,再进行下一层装填,直至装填完毕;在土壤装填完毕后,通水一段时间,确认土层无沉降,最终确定土层填充高度为1.4m;填土完成后在其中设置预埋井,设置一排预埋井,其高度设置为100cm,为了便于采样,可在预埋井中插入软管,软管另一端通过橡皮管伸至井外,通过蠕动泵抽取水样
第三步,填土完成后,开始注水,控制淡水进水端水位高度为110cm,海水端出水口80cm,通过测定出水口的流量确定水位是否稳定,待水位稳定后,在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采取土样,对土样进行浸提实验;在装置上方30cm处用三角钢固定一个不锈钢水箱,在水箱下面平均分布两排8个喷头,喷头连上转子流量计,通过控制流量大小和喷口大小模拟降雨过程,控制装置上方的降水量为10mm,通过造波器控制波浪的波高0.1m,波浪周期为2s;
最后,待物理模拟装置的各变量控制之后,通过蠕动泵装置抽取水样进行分析,利用蠕动泵抽取同一深度采样孔中的水样,五天一测,共测定5个周期,测定水样中的各种形态的氮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井为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优选PVC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带有孔的有机玻璃板,并采用编织物进行覆盖,以实现装置两侧的淡水、海水穿透土壤在土壤中发生交互作用而防止土壤堵塞进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框体选用加厚不锈钢板,例如340型不锈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12112A CN103063819A (zh) | 2013-01-04 | 2013-01-04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12112A CN103063819A (zh) | 2013-01-04 | 2013-01-04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3819A true CN103063819A (zh) | 2013-04-24 |
Family
ID=4810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012112A Pending CN103063819A (zh) | 2013-01-04 | 2013-01-04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63819A (zh) |
Cited B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8422A (zh) * | 2014-01-15 | 2014-04-16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相似模拟试验的自移式布料及振实装置 |
CN104502540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河海大学 | 一种岸滩沉积释放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模拟实验方法 |
CN105301058A (zh) * | 2015-10-14 | 2016-02-03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的成像试验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CN105301197A (zh) * | 2015-11-06 | 2016-02-03 | 青岛大学 | 一种可封闭可开放式小生态系统模拟实验装置 |
CN105862711A (zh) * | 2016-04-06 | 2016-08-17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覆泥密封排水加固的吹填装置及方法 |
CN106370804A (zh) * | 2016-09-05 | 2017-02-0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 |
CN107831105A (zh) * | 2017-12-07 | 2018-03-23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研究咸淡水界面形态变化规律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108051342A (zh) * | 2017-12-12 | 2018-05-1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地下水-湖水互作用下湖泊近岸农田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
CN108061687A (zh) * | 2017-12-06 | 2018-05-22 | 中南大学 | 一种研究有潜在破坏面的岩土工程模拟试验平台 |
CN108152450A (zh) * | 2017-11-17 | 2018-06-12 | 河海大学 | 模拟海岸水库污染物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627634A (zh) * | 2018-01-31 | 2018-10-09 | 天津大学 | 一种可以模拟浸水路堤的试验方法 |
CN108693332A (zh) * | 2018-06-07 | 2018-10-23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一种消除泥沙影响的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场 |
CN109060602A (zh) * | 2018-08-10 | 2018-12-21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研究降雨时岛礁地下淡水边界变化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374508A (zh) * | 2018-12-06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尾矿排渗系统淤堵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CN109593780A (zh) * | 2018-12-07 | 2019-04-09 | 杭州蓝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盐空气植物的筛选方法及筛选装置 |
CN110346247A (zh) * | 2019-07-29 | 2019-10-18 | 河海大学 | 一种吹填区底泥盐分扩散系数中尺度试验测定方法 |
CN110376351A (zh) * | 2019-06-28 | 2019-10-25 | 浙江大学 | 一种污染源边界点位控制装置及离心机机载的污染物迁移试验装置 |
CN110794111A (zh) * | 2019-12-18 | 2020-02-14 | 济南大学 | 一种分析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方法 |
CN111256949A (zh) * | 2020-03-09 | 2020-06-09 | 徐州工程学院 | 一种污染物迁移和渗流模拟的实验装置 |
CN111487391A (zh) * | 2020-04-14 | 2020-08-04 | 河海大学 | 一种模拟季节性变化下土壤氮胶体入湖的实验装置 |
CN112577856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研究人工扰动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 |
CN112577854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研究污染物在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下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 |
CN112767815A (zh) * | 2021-02-05 | 2021-05-07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水入侵潮汐模拟系统 |
CN113777275A (zh) * | 2021-09-13 | 2021-12-10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测量水陆界面水力传导和溶质运移速率及途径的装置 |
CN113916724A (zh) * | 2021-08-30 | 2022-01-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 一种模拟病原菌在土壤中扩散的设备及方法 |
CN116368983A (zh) * | 2023-03-29 | 2023-07-04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岸沙丘修复与养护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1043A (zh) * | 2011-12-02 | 2012-04-1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土壤中污染物纵向迁移的淋滤装置 |
CN102433857A (zh) * | 2011-12-28 | 2012-05-02 | 天津大学 | 具有控制污染及岸体自净功能的生态型人工海岸 |
CN102590469A (zh) * | 2012-01-16 | 2012-07-18 | 河海大学 | 潮汐作用下盐水入侵的平板示踪模拟装置系统及模拟方法 |
-
2013
- 2013-01-04 CN CN2013100012112A patent/CN1030638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1043A (zh) * | 2011-12-02 | 2012-04-1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土壤中污染物纵向迁移的淋滤装置 |
CN102433857A (zh) * | 2011-12-28 | 2012-05-02 | 天津大学 | 具有控制污染及岸体自净功能的生态型人工海岸 |
CN102590469A (zh) * | 2012-01-16 | 2012-07-18 | 河海大学 | 潮汐作用下盐水入侵的平板示踪模拟装置系统及模拟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辛沛等: "潮汐作用下盐沼孔隙水流动及溶质运移模拟", 《水科学进展》 * |
郭鑫等: "人工岸带海陆水交换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
Cited B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8422B (zh) * | 2014-01-15 | 2015-04-01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相似模拟试验的自移式布料及振实装置 |
CN103728422A (zh) * | 2014-01-15 | 2014-04-16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相似模拟试验的自移式布料及振实装置 |
CN104502540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河海大学 | 一种岸滩沉积释放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模拟实验方法 |
CN104502540B (zh) * | 2014-12-26 | 2016-04-13 | 河海大学 | 一种岸滩沉积释放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模拟实验方法 |
CN105301058A (zh) * | 2015-10-14 | 2016-02-03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的成像试验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CN105301197A (zh) * | 2015-11-06 | 2016-02-03 | 青岛大学 | 一种可封闭可开放式小生态系统模拟实验装置 |
CN105862711A (zh) * | 2016-04-06 | 2016-08-17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覆泥密封排水加固的吹填装置及方法 |
CN106370804A (zh) * | 2016-09-05 | 2017-02-0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 |
CN106370804B (zh) * | 2016-09-05 | 2019-05-28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的取样方法 |
CN108152450A (zh) * | 2017-11-17 | 2018-06-12 | 河海大学 | 模拟海岸水库污染物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061687A (zh) * | 2017-12-06 | 2018-05-22 | 中南大学 | 一种研究有潜在破坏面的岩土工程模拟试验平台 |
CN107831105A (zh) * | 2017-12-07 | 2018-03-23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研究咸淡水界面形态变化规律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108051342A (zh) * | 2017-12-12 | 2018-05-1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地下水-湖水互作用下湖泊近岸农田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
CN108051342B (zh) * | 2017-12-12 | 2021-03-3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地下水-湖水互作用下湖泊近岸农田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
CN108627634A (zh) * | 2018-01-31 | 2018-10-09 | 天津大学 | 一种可以模拟浸水路堤的试验方法 |
CN108693332A (zh) * | 2018-06-07 | 2018-10-23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一种消除泥沙影响的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场 |
CN109060602A (zh) * | 2018-08-10 | 2018-12-21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研究降雨时岛礁地下淡水边界变化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374508A (zh) * | 2018-12-06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尾矿排渗系统淤堵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CN109374508B (zh) * | 2018-12-06 | 2023-10-10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尾矿排渗系统淤堵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CN109593780A (zh) * | 2018-12-07 | 2019-04-09 | 杭州蓝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盐空气植物的筛选方法及筛选装置 |
CN109593780B (zh) * | 2018-12-07 | 2021-04-23 | 杭州蓝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盐空气植物的筛选方法及筛选装置 |
CN110376351A (zh) * | 2019-06-28 | 2019-10-25 | 浙江大学 | 一种污染源边界点位控制装置及离心机机载的污染物迁移试验装置 |
CN110346247B (zh) * | 2019-07-29 | 2021-04-06 | 河海大学 | 一种吹填区底泥盐分扩散系数中尺度试验测定方法 |
CN110346247A (zh) * | 2019-07-29 | 2019-10-18 | 河海大学 | 一种吹填区底泥盐分扩散系数中尺度试验测定方法 |
CN112577856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研究人工扰动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 |
CN112577854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研究污染物在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下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 |
CN110794111A (zh) * | 2019-12-18 | 2020-02-14 | 济南大学 | 一种分析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方法 |
CN111256949A (zh) * | 2020-03-09 | 2020-06-09 | 徐州工程学院 | 一种污染物迁移和渗流模拟的实验装置 |
CN111487391A (zh) * | 2020-04-14 | 2020-08-04 | 河海大学 | 一种模拟季节性变化下土壤氮胶体入湖的实验装置 |
CN112767815A (zh) * | 2021-02-05 | 2021-05-07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水入侵潮汐模拟系统 |
CN113916724A (zh) * | 2021-08-30 | 2022-01-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 一种模拟病原菌在土壤中扩散的设备及方法 |
CN113777275A (zh) * | 2021-09-13 | 2021-12-10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测量水陆界面水力传导和溶质运移速率及途径的装置 |
CN113777275B (zh) * | 2021-09-13 | 2022-07-1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测量水陆界面水力传导和溶质运移速率及途径的装置 |
CN116368983A (zh) * | 2023-03-29 | 2023-07-04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岸沙丘修复与养护方法 |
CN116368983B (zh) * | 2023-03-29 | 2023-11-28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岸沙丘修复与养护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63819A (zh)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 |
CN104820079B (zh) | 井管在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中的应用 | |
CN110793964B (zh) | 一种降雨诱发土质滑坡的野外模拟试验系统 | |
CN103234874B (zh) | 一种沙质滩涂地下立面二维石油污染实验装置 | |
CN103063811A (zh) | 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 | |
CN106066389B (zh) | 岩溶双含水系统补给源与污染控制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 |
CN113811657A (zh) | 地下水脉以及该地下水脉中的地下水的探测及确认系统 | |
CN108446489A (zh) | 海岸线变迁对湿地地下水影响的测量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
CN105786032A (zh) | 一种试验区地下水位精确控制系统与方法 | |
Nakayama et al. | Effect of underground urban structures on eutrophic coastal environment | |
CN103614984A (zh) | 针对河道采空区带来的地质环境灾害的生态处理方法 | |
Toumi et al. | Evaluation of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of the water leakage in Hammam-Grouz Dam, Algeria | |
Rajamanickam et al. | Groundwater quality modeling of Amaravathi river basin of Karur district, Tamil nadu, using visual Modflow | |
de Vries | History of groundwater hydrology | |
Rong et al. | A MAR to address the water with high content of suspended solid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Yellow River flood plain, China | |
Ogilvy et al. | The possibilities of geophysical methods appli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man on the geological medium | |
Jost et al. | Hydro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avel pit lakes and aquifers: brief review and insights from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 |
Madramootoo |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rainage systems | |
Di Matteo et al. | The VISTA Project: a test sit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and precision irrigation on groundwater (San Gemini basin, Central Italy) | |
Merdžo et al. | Hydraulic numerical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in the left hinterland of the Mostar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dam | |
Gao et al. |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based on modflow model in a certain landfill | |
Marruedo Arricibita | Upscaling of Lacust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by Fiber Optic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 |
Stevanovic | Case study: Intake of the Bolje Sestre karst spring for the regional water supply of the Montenegro coastal area | |
Chen et al. |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modeling in pollutant predicting in Luan River region | |
Masayuki | Review of Subsurface Dam Technology Based on Japan’s Experience in the Ryukyu Ar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