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0206A -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0206A
CN103030206A CN2012105582616A CN201210558261A CN103030206A CN 103030206 A CN103030206 A CN 103030206A CN 2012105582616 A CN2012105582616 A CN 2012105582616A CN 201210558261 A CN201210558261 A CN 201210558261A CN 103030206 A CN103030206 A CN 103030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leeve
housing
chamber
solid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82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0206B (zh
Inventor
程乐明
王青
张玉宝
谷俊杰
宋成才
刘扬
曹雅琴
高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582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0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0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0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和与其密封连接的顶盖,内部装有内套筒,反应器底部及侧壁上设有氧化剂入口、原料入口、固体产物出口,顶盖上设有气体产物出口,壳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冷却系统。所述方法是将原料与氧化剂在内套筒内发生超临界氧化反应后,上行至冷却系统处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分离,然后分别从相应出口排出。本发明在技术效果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现有超临界水反应装置的水平,对废水、污泥浆中COD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并能够提高生物质等超临界氧化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甲烷的含量,进行资源化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SCW:374℃/22.1MPa以上)具有与常温常压水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典型的如比热容大、传热系数高、扩散系数大、离子积高、粘度低、介电常数小、电离常数小、密度小且随压力改变、与有机物和气体完全互溶等。因此,SCW在环保、化工、煤气化、核电和火电、新材料合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SCW仅在火电工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其他领域的推广还处于尝试性阶段,缺乏工业化实践经验。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是一种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废有机物的处理技术。它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有着独到之处,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弱的氢键作用,介电常数近似于有机溶剂,高的扩散系数,低粘度等),使废有机物和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迅速发生氧化反应来彻底分解。超临界水氧化对于处理那些有毒、难降解的废有机物具有独特的效果。SCWO反应完全、彻底,最终产物为水、N2,CO2等小分子的无机物,且符合全封闭的要求,产物清洁,不需要作进一步的处理。另外,无机盐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特别低,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分离出来,处理后的废水可完全回收利用。
超临界水部分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Partial Oxidation,简称SWPO)是一种结合了SCWO在污染物处理和SCWG在制取富氢气体两方面优势的一种新型制氢技术。SWPO利用超临界水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提供部分氧化剂的前提下,即反应中氧化剂的量小于反应物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所需的氧化剂的量,利用少量的氧化剂攻击有机物中的C-H健。该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完全气化反应中焦油的产生量,而且改变了气体产物分布,提高了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纯度等级,同时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CN 101164912A公开了一种耐腐蚀防堵塞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该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外筒、工艺水入口、夹套托环和弹簧环、环形进水口和挡水板、反应器内筒、反应物料进口、喷嘴、反应产物出口和光纤多点在线测温装置组成。反应器内有工艺水夹套区、超临界水氧化区、反应器内筒底部为可溶解无机盐的亚临界水区。工艺水夹套区通过托环和弹簧环将其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区域。经过除氧除盐的亚临界态工艺水通过多孔壁结构的内筒壁进入反应区,在反应器内壁形成一层保护水膜。在靠近反应器中心线位置设有一承压测温封套,内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
该反应器采用套筒形式,其外套筒为蒸发壁水,蒸发壁水温度较反应温度低,低温水直接进入反应区域对反应热的吸收明显,提高了系统能耗。另外,液体产物从底部向上通过输送管路排出会加大液体排出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集超临界氧化/气化反应、产物降温于一身,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由耐压材料制成,具有向上的开口端;
顶盖,密封地安装在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构成腔室;
内套筒,由耐温材料制成,固定套设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隙腔室,所述环隙腔室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
原料入口,贯穿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原料进入所述内套筒内,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固液产物出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环隙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固液产物排出;
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以使所述腔室内的相应区域变为水的亚临界状态。
本发明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中的其他部件,如氧化剂入口、气体产物出口等的具体设置,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选择,能够实现其相应功能即可。例如:将氧化剂入口贯穿设置于壳体底部或侧壁,开口于内套筒内部空间;气体产物出口设置于亚临界区域上方等。本发明在下文提供了上述部件的优选设置形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进料、出料等功能。
本发明所述壳体具有承压能力,能够耐受并维持相应内部空间的温度和压力为水的超临界状态或亚临界状态。所述氧化剂入口和原料入口用于将所述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引入内套筒,混合后进行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原料入口可用于进原料也可以同时进原料和氧化剂,或者进混有氧化剂的原料,此时可以不设置氧化剂入口。所述固液产物出口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后,在冷却系统处降温至亚临界状态分离出的固液产物排出系统。所述气体产物出口用于分离出的气体产物,排出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能够确定上述入口或出口所需的个数,以更好的实现各自的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壳体和顶盖为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连接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现有技术中获知,如将壳体和顶盖一体成型,螺栓紧固件连接、铆接等。本发明优选为可拆装连接,进一步优选为法兰连接。本发明将壳体和顶盖间设置为可拆装连接,目的是便于对反应器内部部件进行安装、维护,另一方面能够在发生超临界部分氧化反应时,在反应器内安装催化剂层,以催化气体产物的甲烷化反应,具体原理下文详述。
本发明所述装置还包括氧化剂入口,贯穿设置于壳体底部,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用于使氧化剂进入内套筒内;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入口上方设有氧化剂分布器。
氧化剂入口和原料入口的设置,以能够使氧化剂和原料在内套筒中更好地混合为目的。以上优选形式能够使原料与氧化剂混合成流化状态,进行更完全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所述装置还包括气体产物出口,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上,用于气体产物排出。
原料与氧化剂在内套筒中进行超临界水反应后,上行至亚临界区域,实现固液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分离,分别从固液产物出口和气体产物出口排出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由耐压材料制成,具有向上的开口端;
顶盖,密封地安装在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构成腔室;
内套筒,由耐温材料制成,固定套设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隙腔室,所述环隙腔室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
原料入口,贯穿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原料进入所述内套筒内,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固液产物出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环隙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固液产物排出;
氧化剂入口,贯穿设置于壳体底部,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用于使氧化剂进入内套筒内;
气体产物出口,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顶部,用于气体产物排出系统;
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以使所述腔室内的相应区域变为水的亚临界状态。
本发明所述内套筒通过支架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套筒靠近所述氧化剂分布器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内径,这样可使内套筒内部的原料在氧化剂的喷射下更易呈流化状态。所述氧化剂入口是直管形或扩口形。所述固液产物出口至少设置为位置相对的两个,固液产物出口如果只设置一个,必然会出现出口一侧排放及时,而另一侧堆积的情况,不利于装置的连续运行。
本发明所述氧化剂分布器上设有多个氧化剂分布孔。所述氧化剂分布器为弧面形,从所述弧面的顶部中心向四周,所述氧化剂分布孔的直径逐渐减小,可以增多单位面积内分布孔的数量,气体射流方向逐渐变化,使系统内无气流死角。氧化剂分布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固定于氧化剂入口上方,例如利用机械部件固定、镶嵌固定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作用在于对超临界水反应的产物冷却至亚临界状态,以实现固液产物与气体产物的分离。
所述冷却系统环绕于所述壳体外壁,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具有冷却介质。优选地,所述冷却腔的下边沿等于或低于内套筒的上边沿,所述冷却腔的上边沿高于内套筒的上边沿。优选地,所述冷却环外壁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壳体外壁被所述冷却系统环绕的部分设有渗透孔,供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腔室。
所述的冷却系统可以设计为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冷却系统为环绕于壳体外壁的冷却环;所述冷却环外壁上贯穿设置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入口设置于冷却环外壁底部,冷却介质出口设置于冷却环外壁上部,冷却介质从底部的入口进入冷却环,对超临界水反应产物进行降温、换热,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从上部的出口溢出,这样可以增大冷却介质与壳体外壁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换热。以上方式仅为优选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冷却介质入口在一侧设置多个,另一侧设置冷却介质出口,最高位置的冷却介质入口低于冷却介质出口高度。
第二种:冷却系统为环绕于壳体外壁的冷却环;所述壳体外壁被冷却环环绕的部分设有渗透孔形成渗透壁,所述冷却环外壁上贯穿设置冷却介质入口;优选地,所述冷却环的外壁上还贯穿设置冷却介质出口。由于渗透孔的存在,冷却介质出口并非必需,但是本发明优选设置冷却介质出口。其中,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的位置、个数等具体设计与第一种形式相同。
在所述腔室内,在所述内套筒的上方设置有催化剂层,以使所述气体产物发生甲烷化反应。当氧化剂的量小于反应物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所需氧化剂的量时,发生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反应,富集在反应器顶端的气体产物中H2含量大,产物中的CO、CO2与H2进行甲烷化反应,所述催化剂层的作用在于催化该甲烷化反应,反应式如下所示。甲烷化反应使气体产物中的甲烷含量增加。本发明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压力较大,从反应平衡角度考虑,反应压力的增大有利于甲烷的生成。
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
本发明所述装置还包括贯穿设置于壳体上的有机溶剂入口,以供有机溶剂进入所述环隙腔室。当气液分离后的固液产物的温度低于300℃时,通过有机溶剂入口向反应器中加入有机溶剂,使有机溶剂与固液产物进行混合,以溶解固液产物中的焦油,有效防止后续系统由于焦油粘结造成的堵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处理方法,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方法,使氧化剂进入内套筒内;
使原料进入内套筒内,与所述氧化剂混合成流化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形成反应后混合物;
通过环绕设置在壳体外壁的冷却系统将所述反应后混合物降温至水的亚临界状态;
其中,所述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液产物沿环隙腔室下行,从固液产物出口排出,所述反应后混合物中的气体产物继续上行,从气体产物出口排出。
本发明所述的超临界水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氧化剂从壳体底部的氧化剂入口进入内套筒,经氧化剂分布器上的氧化剂分布孔形成不同方向的射流;
预热后的原料从原料入口进入内套筒,与氧化剂混合成流化状态,发生氧化反应放热,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外壁的冷却系统处降温至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与气体产物的分离;
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沿内套筒外部下行,在内套筒外部、壳体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排出系统;
气体产物上行,在壳体顶部富集,可选地经过催化剂层,并通过顶盖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排出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是指所述超临界水处理的设备/部件的集合。
通过在所述壳体外壁并且被所述冷却系统环绕的部分设置渗透孔,以使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腔室壳体,以对所述反应后混合物进行降温;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超临界水处理过程中的原料。本发明所述原料选自废水、污泥浆、水煤浆、生物质或废塑料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水煤浆中的煤包括烟煤、无烟煤或褐煤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子包括:废水,污泥浆,生物质(例如稻秸秆),水煤浆和污泥浆的组合,水煤浆和生物质的组合,生物质和污泥浆的组合,污泥浆和废塑料的组合,生物质和废塑料的组合,水煤浆、生物质和污泥浆的组合,水煤浆、污泥浆和废塑料的组合,生物质、污泥浆和废塑料的组合,水煤浆、生物质、污泥浆和废塑料的组合等。
优选地,预热后的原料的温度为250~500℃,例如250.2~498℃,273~480℃,282~470℃,300.5~453℃,327~440℃,356~421℃,380~412℃,400℃等,优选350~450℃。所述预热可以利用产物热量与原料进行换热完成,或者采用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加热方式进行,例如电加热、微波加热、蒸汽加热、红外线加热等,皆可实现本发明目的。将原料进行预热的目的是为了在内套筒内与氧化剂更有效地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优选地,原料进口压力为16~40MPa,例如16.1~38.7MPa,18~34MPa,20.5~32.2MPa,24~30MPa,27.5~28.6MPa等,优选22.1~30MPa。
优选地,氧化剂(A)为氧气、H2O2、空气或以上氧化剂与超临界水的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子包括:氧气,空气,H2O2,氧气与超临界水的混合物,H2O2与超临界水的混合物,空气与超临界水的混合物等。
优选地,氧化剂(A)进口压力为16.5~42MPa,例如16.55~40MPa,18~35.6MPa,20.3~33MPa,24~30MPa,28MPa等,优选22.5~32MPa。
优选地,冷却系统水的进口温度为50~300℃,例如50.1~298.6℃,53~276℃,63~224℃,100~210℃,135~200℃,155~167℃等;进口压力为16.5~46MPa,例如16.51~45.6MPa,18~42MPa,23.5~40MPa,28~32MPa等,优选22.3~32MPa。
优选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温度为420~700℃,例如420.1~698.6℃,445~663℃,489~620℃,500~600℃,523~575℃,553℃等,优选500~650℃。
优选地,冷却系统将反应产物温度冷却至200~374℃,例如200.2~373℃,235~348℃,263~320℃,280~306.5℃,296℃等,优选280~350℃。
本发明方法中还包括向反应器中加入有机溶剂,以溶解固液产物中的焦油;优选地,当所述固液产物的温度为低于300℃时加入有机溶剂。当气液分离后的固液产物的温度低于300℃时,通过有机溶剂入口向反应器中加入有机溶剂,使有机溶剂与固液产物进行混合,以溶解固液产物中的焦油,防止堵塞。优选地,所述温度为200~300℃,例如200.2~298.6℃,235~280℃,256~275℃,260℃等,优选230~280℃。当采用能够在超临界水条件下被气化并且产生焦油的原料时,加入有机溶剂以溶解固液产物中的焦油,如果原料为废水,目的是为了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该过程中不会有焦油产生,因此也无需使用有机溶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溶解焦油的有机溶剂的种类。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应为能够与焦油互溶,但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进一步优选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反应产生的轻油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子包括:苯,对二甲苯,二氯甲烷,轻油,苯和四氢呋喃的组合,甲苯和间二甲苯的组合,四氢呋喃和轻油的组合,甲苯和二氯甲烷的组合,苯、对二甲苯和二氯甲烷的组合,甲苯,四氢呋喃和轻质焦油的组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和轻油的组合,苯、间二甲苯、四氢呋喃和轻油的组合等。
本发明还包括使所述气体产物在位于壳体内的内套筒上方的催化剂层的存在下发生甲烷化反应。甲烷化反应的温度为200~374℃,例如200.2~373.6℃,223~353℃,250~332℃,273.5~306℃,286℃等,优选250~350℃。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层中装有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所述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现有技术中获知,优选自Co系、Mo系、Fe系、Ni系催化剂或复合型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层为可拆卸形式,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时不安装催化剂层,进行超临界部分氧化反应时安装催化剂层。
与已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现有超临界水处理设备不同的新型超临界处理水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性强,通过初步降温实现产物在反应器内部的分流,气体在反应器上部分累积,并通过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层,使产物气体中甲烷含量升高,通过加入有机溶剂,一方面可以萃取渣中吸附的焦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后系统堵塞。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超临界水反应装置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在技术效果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现有超临界水反应装置的水平,对废水、污泥浆中COD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并能够提高生物质等超临界氧化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甲烷的含量,进行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2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5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超临界水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A-氧化剂;B-原料;C-固液产物;D-气体产物;E-有机溶剂;F-目标气体;
1-气体产物出口;2-顶盖;3-紧固螺栓;4-连接法兰;5-冷却环外壁;6-冷却介质入口;7-壳体;8-支架;9-固液产物出口;10-氧化剂入口;11-原料入口;12-内套筒;13-冷却介质出口;14-催化剂层;15-氧化剂分布器;16-氧化剂分布孔;17-渗透孔;18-有机溶剂入口。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7,由耐压材料制成,具有向上的开口端;;
顶盖2,设置在所述壳体7的顶部,并与所述顶部采用法兰连接,与所述壳体7内壁构成腔室;所述法兰连接由紧固螺栓3和连接法兰4组装而成;
内套筒12,由耐温材料制成,固定套设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所述内套筒12与所述壳体7之间具有环隙腔室,所述环隙腔室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所述内套筒12通过支架8固定于壳体7的内壁上;
氧化剂入口10,贯穿设置于壳体7底部,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用于使氧化剂进入内套筒12;所述氧化剂入口10上方设有氧化剂分布器15;所述氧化剂入口10为直管形;所述氧化剂分布器15上设有多个氧化剂分布孔16;氧化剂分布器15为弧面形,从所述弧面的顶部中心向四周,所述氧化剂分布孔16的直径逐渐减小;
原料入口11,贯穿所述壳体7和内套筒12,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原料进入所述内套筒12内,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固液产物出口9,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7的底部,并与所述环隙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固液产物排出;所述固液产物出口9设置为位置相对的两个。
气体产物出口1,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2上,用于气体产物排出;
所述壳体7外壁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以使所述腔室内的相应区域变为水的亚临界状态。
所述冷却系统环绕于所述壳体7外壁,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具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腔的下边沿等于或低于内套筒12的上边沿,所述冷却腔的上边沿高于内套筒12的上边沿;所述冷却环外壁5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6和冷却介质出口13。
利用附图1所述装置对污泥浆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400℃的浓度为6%的污泥浆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污泥浆的进口压力为22.1~23MPa。进口压力为22.5~25MPa、温度为25℃的氧气作为氧化剂B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氧气用量为原料污泥浆COD值的130%。氧气和污泥浆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55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120℃,进口压力为22.1~22.3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280℃,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并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反应后经过检测,污泥浆中COD去除率为99.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装置同实施例1,如图1所示。
利用附图1所述装置对废水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250℃的COD为30258mg/L的废水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废水的进口压力为24~25MPa。进口压力为22.5~25MPa、温度为240℃的空气作为氧化剂B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氧气用量为原料废水COD值的120%。空气和废水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42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80℃,进口压力为22.1~22.3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200℃,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并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反应后经过检测,废水中COD去除率为99.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装置与实施例1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7外壁被所述冷却系统环绕的部分设有渗透孔17,供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腔室。冷却介质入口6设置为三个同侧入口,一个冷却介质出口13设置在另一侧。如图2所示。
利用附图2所述装置对水煤浆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500℃的浓度为35%的废水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水煤浆的进口压力为28~30MPa。氧化剂B采用超临界水和氧气比例为5:1的混合物,进口压力为30~34MPa、温度为380℃,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氧化剂用量为水煤浆中有机质完全燃烧需氧量的7%。氧化剂和水煤浆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70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200℃,进口压力为31~33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350℃,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实验结果如附表1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3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7与顶盖2围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亚临界区域的上方安装催化剂层14。
利用所述装置对水煤浆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500℃的浓度为35%的水煤浆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水煤浆的进口压力为38~40MPa。氧化剂B采用超临界水和氧气比例为5:1的混合物,进口压力为30~34MPa、温度为380℃,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氧化剂用量为水煤浆中有机质完全燃烧需氧量的7%。氧化剂和水煤浆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70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300℃,进口压力为45~46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350℃,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经过Mo2O3/Al2O3催化剂层14并在200℃下发生甲烷化反应后,目标气体F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实验结果如附表1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装置与实施例4装置的区别在于反应器底部的氧化剂入口10结构缩小;优点是增大固体颗粒粒度密度较大阶段的气体流速,防止大颗粒下降。如图3所示。
利用附图3所述装置对粉碎后玉米秸秆与水的混合浆料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450℃的浓度为20%的玉米秸秆浆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水煤浆的进口压力为16~18MPa。氧化剂B采用含氧量为30%的双氧水,进口压力为16~20MPa、温度为400℃,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双氧水用量为水煤浆中有机质完全燃烧需氧量的7%。氧化剂和水煤浆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63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180℃,压力为16.5~22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374℃,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经过Fe-Co(3:1)/Al2O3催化剂层14并在374℃下发生甲烷化反应后,目标气体F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实验结果如附表1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装置与实施例4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机溶剂入口18,贯穿设置于壳体7侧壁,开口于壳体7器壁与内套筒12壁之间,用于溶解固液产物中的焦油。如图4所示。
利用附图4所述装置对水煤浆进行超临界处理。预热到400℃的浓度为30%的水煤浆作为原料A从原料入口11进入内套筒12,水煤浆的进口压力为22.5~24MPa。氧化剂B采用超临界水和氧气比例为2:1的混合物,进口压力为23~26MPa、温度为380℃,通过氧化剂入口10进入内套筒12,通过氧化剂分布器15上的氧化剂分布孔16形成喷射状态,氧化剂用量为水煤浆中有机质完全燃烧需氧量的6%。氧化剂和水煤浆混合后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放热,使内套筒12内温度达到600℃,使混合物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发生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处于超临界状态,持续上行至壳体7外壁的冷却环处,经过冷却腔中进口温度为150℃,压力为23~26MPa的高温高压水冷却,超临界氧化反应产物冷却至250℃,达到亚临界状态,实现固液产物C与气体产物D的分离。被降温至亚临界状态的固液产物C沿内套筒12外部下行,在内套筒12外部、壳体7底部累积,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系统,通过有机溶剂入口18向固液产物中加入有机溶剂甲苯,甲苯溶解易粘结在输送管道壁上的焦油,可以有效防止后系统堵塞。气体产物D上行,在壳体7顶部富集,经过Co-Ni(2:1)/TiO2催化剂层14在250℃下发生甲烷化反应后,目标气体F通过顶盖2顶部的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系统。
实验结果如附表1所示。
表1实施例3~6的目标气体组成成分表
Figure BDA00002623270600171
实施例1为污泥超临界水氧化示例,实施例2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示例,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污泥和废水中的有机质得到很好地降解。
实施例3为不利用催化剂层结构的超临界气化反应,实施例4-6为利用催化剂层结构完成的超临界气化反应,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催化剂层的利用可以明显提高生成气体中CH4的含量。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以及处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处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处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7),由耐压材料制成,具有向上的开口端;
顶盖(2),密封地安装在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壳体(7)内壁构成腔室;
内套筒(12),由耐温材料制成,固定套设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所述内套筒(12)与所述壳体(7)之间具有环隙腔室,所述环隙腔室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
原料入口(11),贯穿所述壳体(7)和内套筒(12),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原料进入所述内套筒(12)内,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固液产物出口(9),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7)的底部,并与所述环隙腔室流体连通,以供固液产物排出;
其中,在所述壳体(7)的外壁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以使所述腔室内的相应区域变为水的亚临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氧化剂入口(10),贯穿设置于壳体(7)底部,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用于使氧化剂进入内套筒(12)内;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入口(10)上方设有氧化剂分布器(15);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气体产物出口(1),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2)上,用于气体产物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12)通过支架(8)固定于壳体(7)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入口(10)为直管形或扩口形;
优选地,所述固液产物出口(9)至少设置为位置相对的两个;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分布器(15)上设有多个氧化剂分布孔(16);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分布器(15)为弧面形,从所述弧面的顶部中心向四周,所述氧化剂分布孔(16)的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内套筒(12)靠近所述氧化剂分布器(15)一端的内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环绕于所述壳体(7)外壁,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具有冷却介质;
优选地,所述冷却腔的下边沿等于或低于内套筒(12)的上边沿,所述冷却腔的上边沿高于内套筒(12)的上边沿;
优选地,所述冷却环外壁(5)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6)和冷却介质出口(13)。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外壁被所述冷却系统环绕的部分设有渗透孔(17),供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腔室。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内,在所述内套筒的上方设置有催化剂层(14),以使所述气体产物(D)发生甲烷化反应;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贯穿设置于壳体(7)上的有机溶剂入口(18),以供有机溶剂进入所述环隙腔室。
7.一种超临界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氧化剂(A)进入内套筒(12)内;
使原料(B)进入内套筒(12)内,与所述氧化剂(A)混合成流化状态,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形成反应后混合物;
通过环绕设置在壳体(7)外壁的冷却系统将所述反应后混合物降温至水的亚临界状态;
其中,所述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液产物(C)沿环隙腔室下行,从固液产物出口(9)排出,所述反应后混合物中的气体产物(D)继续上行,从气体产物出口(1)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壳体(7)外壁并且被所述冷却系统环绕的部分设置渗透孔(17),以使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腔室壳体(7),以对所述反应后混合物进行降温;
优选地,所述原料选自废水、污泥浆、水煤浆、生物质或废塑料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氧化剂(A)为氧气、H2O2、空气或以上氧化剂与超临界水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反应器中加入有机溶剂(E),以溶解固液产物(C)中的焦油;
优选地,当所述固液产物(C)的温度为低于300℃时加入有机溶剂(E);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E)选自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反应产生的轻油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7-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气体产物(D)在位于壳体(7)内的内套筒(12)上方的催化剂层(14)的存在下发生甲烷化反应;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层(14)中装有耐硫甲烷化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耐硫甲烷化催化剂优选自Co系、Mo系、Fe系、Ni系催化剂或复合型催化剂。
CN201210558261.6A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030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8261.6A CN103030206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8261.6A CN103030206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206A true CN103030206A (zh) 2013-04-10
CN103030206B CN103030206B (zh) 2014-05-07

Family

ID=4801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8261.6A Active CN103030206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0206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8547A (zh) * 2013-09-30 2014-01-15 西安交通大学 高含盐腐蚀性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
CN103626364A (zh) * 2013-11-06 2014-03-12 西安交通大学 高含固率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及发电系统
CN105112102A (zh) * 2015-09-07 2015-12-0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含碳物质气化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147865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西安交通大学 连续式超临界水套管反应器气化有机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15843A (zh) * 2016-08-23 2016-12-1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06904806A (zh) * 2017-04-27 2017-06-3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湿式氧化的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及处理方法
CN107935291A (zh) * 2017-12-27 2018-04-20 南京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氧化处理含钼酸性废水的方法
CN108911108A (zh) * 2018-08-13 2018-11-30 成都九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用途
CN109070045A (zh) * 2016-01-29 2018-12-21 阿基米德有限责任公司 多功能反应器
CN110372050A (zh) * 2019-07-15 2019-10-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红土镍矿作为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CN111187646A (zh) * 2018-11-14 2020-05-22 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瞬时超临界煤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33351A (zh) * 2020-04-30 2020-08-14 江苏水泽森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及难氧化有机物分质处理系统及工艺
US10752851B2 (en) 2015-12-30 2020-08-25 Forestgas O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gas
CN114806646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降低合成气中焦油含量的双床系统及方法
CN114832594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氢尾气的高效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893632A (zh) * 2021-08-19 2023-04-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反应器及处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4458B2 (ja) * 2000-04-28 2009-10-14 メタウォーター株式会社 超臨界装置の腐食防止方法
CN101973621A (zh) * 2010-10-15 2011-02-16 西安交通大学 带牺牲内衬的折流罐式超临界水处理反应器
CN102659232A (zh) * 2012-04-23 2012-09-12 西安交通大学 含盐废水处理用超临界析盐脱盐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4458B2 (ja) * 2000-04-28 2009-10-14 メタウォーター株式会社 超臨界装置の腐食防止方法
CN101973621A (zh) * 2010-10-15 2011-02-16 西安交通大学 带牺牲内衬的折流罐式超临界水处理反应器
CN102659232A (zh) * 2012-04-23 2012-09-12 西安交通大学 含盐废水处理用超临界析盐脱盐器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8547B (zh) * 2013-09-30 2015-10-28 西安交通大学 高含盐腐蚀性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
CN103508547A (zh) * 2013-09-30 2014-01-15 西安交通大学 高含盐腐蚀性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
CN103626364A (zh) * 2013-11-06 2014-03-12 西安交通大学 高含固率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及发电系统
CN105112102A (zh) * 2015-09-07 2015-12-0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含碳物质气化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752851B2 (en) 2015-12-30 2020-08-25 Forestgas O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gas
CN109070045A (zh) * 2016-01-29 2018-12-21 阿基米德有限责任公司 多功能反应器
CN106147865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西安交通大学 连续式超临界水套管反应器气化有机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47865B (zh) * 2016-07-19 2019-10-01 陕西中核交大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连续式超临界水套管反应器气化有机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15843A (zh) * 2016-08-23 2016-12-1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06904806A (zh) * 2017-04-27 2017-06-3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湿式氧化的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及处理方法
CN106904806B (zh) * 2017-04-27 2023-04-25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湿式氧化的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及处理方法
CN107935291A (zh) * 2017-12-27 2018-04-20 南京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氧化处理含钼酸性废水的方法
CN108911108B (zh) * 2018-08-13 2023-09-08 成都九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用途
CN108911108A (zh) * 2018-08-13 2018-11-30 成都九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用途
CN111187646B (zh) * 2018-11-14 2021-03-23 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瞬时超临界煤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87646A (zh) * 2018-11-14 2020-05-22 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瞬时超临界煤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72050B (zh) * 2019-07-15 2021-07-1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红土镍矿作为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CN110372050A (zh) * 2019-07-15 2019-10-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红土镍矿作为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CN111533351A (zh) * 2020-04-30 2020-08-14 江苏水泽森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及难氧化有机物分质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1533351B (zh) * 2020-04-30 2023-08-25 克拉玛依九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及难氧化有机物分质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4832594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氢尾气的高效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893632A (zh) * 2021-08-19 2023-04-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反应器及处理方法
CN114806646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降低合成气中焦油含量的双床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206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0206B (zh)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3708599B (zh)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01508924B (zh) 一种煤矿区煤层气催化脱氧工艺
JPH09502694A (ja) 水素リッチガスの製造
CZ110396A3 (en) Process of partial oxidation of carbonaceous fuel, connected with generation of power energy
US20090077889A1 (en) Gasifier
CN104321414B (zh) 用于含碳物质气化中焦油降低的方法和装置
PL126963B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entrained solid material and slag from a stream of hot non-purified ga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590753A (zh) 用于煤制取富甲烷合成气的气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2416307B (zh) 一种内循环式浆态床反应器及其应用
EA008269B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угля в моторные топлива
CN114835235B (zh)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强化氧化反应装置
US9187325B2 (en) Molten salt rolling bubble column, reactors utilizing sam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419879A (zh) 一种煤物质催化分解及高温分离的装置及方法
CN214457793U (zh) 煤气化转化系统和煤气化合成氨系统
WO2021082942A1 (zh) 一种用于处理废固和废水的气化装置
CN110079361A (zh) 石油焦非熔渣气化生产富氢合成气的方法及其设备
EP2193183A1 (e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fuel gas
CN103193371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污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60217A (zh) 油气联产气化的方法和系统
CN211665010U (zh) 高效利用有机废水的气流床装置
CN204474620U (zh) 油气联产气化的系统
CN201713504U (zh) 一种生物质复合气化装置
JP2003055670A (ja) 炭化水素系原料のガス化方法
RU221376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интез-газа из отходов пластмасс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8

Address after: 065001 Hebei city of Langfang province C New Austrian Science Park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yuan host city

Patentee after: ENN ENVIRO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065001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Langfang Huaxiang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B City

Patentee before: EN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65001 New Austrian Science Park D Building, 118 Huaxiang Road, Langfang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65001 Block C, New Austrian Science Park, Xinyuan East Road, Lang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NN ENVIROTE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