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治疗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字首见于宋代所著的《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对内脏癌病的论述则大多包含在一些内科病证之中。如“积聚”“噎膈”“脏毒”等。《灵枢》:“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素问 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变,内痛引肩颈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此说与肺癌晚期的临床表现很相似。其病因病机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种病症。其临床特点:体内出现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坚如岩石并伴有脏腑虚衰的表现,对于早期发现癌块较小的患者,西医采用手术摘除、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但手术治疗“伤敌一万,自损三千”。化疗药抑制机体的免疫力易引起全身感染;骨髓抑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腹泻及脱发等毒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养血、化瘀、解毒之功效。用于手术、化疗、放疗后患者的善后治疗、促进术后康复,减轻化、放疗的毒副作用,减毒增效。并对调整和恢复脏腑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体积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鹅血粉10——30份、黄芪10——60份、人参5——10份、白术10——15份、当归5——15份、川芎3——10份、红花3——9份、三七3——10份、白花蛇舌草15——60份、山慈菇3——6份、山萸肉5——10份、灵芝6——12份、半夏3——10份、薏苡仁10——30份、白芍10——30份、鸡内金3——10份。
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优选为:鹅血粉20份、黄芪20份、人参10份、白术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红花9份、三七6g、白花蛇舌草30份、山慈菇5份、山萸肉10份、灵芝10份、半夏7份、薏苡仁30份、白芍15份、鸡内金1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按照现有工艺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所述制剂为:煎剂、颗粒剂、丸剂或胶囊剂等。
在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出现全细胞减少、恶心、腹痛、腹泻时用煎剂或颗粒剂。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煎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合物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500—700体积份的水,浸泡20-4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35分钟,取药液;第二煎加400-600体积份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取药液;合并两次的药液;所述的重量份的单位以g计,体积份的单位以ml计。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合物,运用现有工艺的煎煮、浓缩、干燥、制粒等程序精制成颗粒,装袋密封,每袋10g,每次服1袋,每日服三次。
稳定期用丸剂或胶囊剂: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蜜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合物粉碎后,过100目或者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再将药粉和蜜按1:1.2—1.8的重量比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二次。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合物粉碎后,过100目或者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3次。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鹅血:味咸,性平。治噎膈反胃、解毒。《日华子本草》:“苍鹅冷、有毒;白鹅凉、无毒。”《本草求源》:“苍鹅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虫血积。”《纲目》:“解药毒。”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补脾肺气,益卫固表、托毒生肌、补血、活血等功效。主治脾、肺气虚、气血两虚及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诸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消除尿蛋白、升高贫血及正常动物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巨核系造血、促进造血功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使细胞生长和再生,寿命延长,保护肝、肾免受有害毒物的损伤、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衰老、抗氧化、抗缺氧、抗辐射、抗肿瘤等作用。黄芪不但归脾、肺经,且对心、肝、肾系病证等的治疗效果同样显著。
人参:味甘、性温。归肺、脾、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血等功能。用于元气虚极欲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血虚证及气阴两虚之证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具有抗休克、强心、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提高脑力劳动功能,促进学习记忆,抗疲劳、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本品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尿,故尤宜用于脾虚、湿滞症见食少、泄泻等症。本品有标本蒹顾之效,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配人参、薏苡仁、白芍、鸡内金等治疗化疗、放疗后所导致的恶心、腹痛、腹泻诸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具有强壮作用,可双向调节肠管活动,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白细胞、抗肿瘤等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本品甘温质润,功擅补血,为补血要药。配伍黄芪、人参、川芎、白芍治疗化疗、放疗后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多糖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并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心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行血海,旁通络脉。”配当归、红花、三七等用于癌病术后、补血活血,促进组织愈合与康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显著增加心肌、脑、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可加速骨与手术局部血肿的吸收。并有抗肿瘤等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用于血瘀、癥瘕积聚、心腹疼痛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本品功善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血而不伤正的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癌病手术之后。用本品以佐制川芎、红花、活血之性过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能增强体质,对各种药物诱发心率失常均有保护作用,增加脑血管流量、增加脑力和记忆力,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性寒。归胃、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近年用本品治疗各种癌症。配伍山慈菇预防癌病复发。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在体内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从而表现出抗菌的作用。本品在体外实验:在高浓度下对肿瘤和多种白血病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近年广泛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是抗癌有效物质。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又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体外实验能抑制腹水癌细胞。对于化疗、放疗所致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所含的柔质有收敛作用。
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功效。本品用于心肌梗死、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各种病毒性肝炎等的治疗。能降低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及各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肾、抗疲劳、抗衰老、抗损伤、抗肿瘤等作用。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本品长于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配白术、薏苡仁、鸡内金治疗癌病手术、化疗后所致的恶心、腹痛、腹泻作用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其水浸液或其多糖组份及生物碱,具有较广泛地抗肿瘤作用。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等功效。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除脾湿以止泻,宜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煎剂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本品既善养血敛阴,有长于柔肝止痛,为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诸痛证之常用药。善治胁腹疼痛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解除肠管痉挛,还具有保肝、解毒、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经等。具有消食健胃等功能。本品消食化积作用较强,并可健运脾胃,既能促进食积消化、又健运脾胃以防食积,故广泛用于各种食积症。癌病患者若有一份胃气,便有一线生机。用本品一者在于顾护脾胃之气、增进其运化功能。二者在于能促进药物吸收、代谢,提高药效。
以上诸药配伍共凑:益气、养血、化瘀、解毒之功效。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各种癌病患者手术、化疗、放疗后所导致的机体损伤,骨髓抑制出现的全血细胞减少及消化道症状出现的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对调整和恢复脏腑功能,有效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均获得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鹅血粉10份、黄芪60份、人参5份、白术15份、当归5份、川芎7份、红花3份、三七10份、白花蛇舌草15份、山慈菇6份、山萸肉5份、灵芝12份、半夏3份、薏苡仁15份、白芍30份、鸡内金3份
在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或消化系症状恶心、腹痛、腹泻时用煎剂或颗粒剂。将上述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取药液约350ml;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分钟,取药液约350ml;1.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2.运用现有制药工艺的煎煮、浓缩、干燥、制粒等程序精制成颗粒,装袋密封,每袋10g,每次服1袋,每日服三次。
在癌病稳定期:即手术化疗、放疗后,减少的全细胞恢复正常;恶心、腹痛、腹泻缓解或解除后服用丸剂或胶囊剂;上述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1.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二次;2.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
实施例2:
鹅血粉20份、黄芪30份、人参10份、白术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红花9份、三七6份、白花蛇舌草30份、山慈菇5份、山萸肉10份、灵芝10份、半夏7份、薏苡仁30份、白芍15份、鸡内金10份
在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或消化系症状、恶心、腹痛、腹泻时用煎剂或颗粒剂。将上述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取药液约350ml;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分钟,取药液约350ml;1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再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2. 运用现有制药工艺的煎煮、浓缩、干燥、制粒等程序精制成颗粒,装袋密封,每袋10g,每次服1袋,每日服三次。
在癌病稳定期:即手术、化疗、放疗后减少的全血细胞恢复正常,恶心、腹痛、腹泻缓解或解除后服用胶囊剂或丸剂。上述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者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1.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二次;2. 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
实施例3:
鹅血粉30份、黄芪10份、人参2份、白术10份、当归15份、川芎3份、红花6份、三七3份、白花蛇舌草60份、山慈菇3份、山萸肉7份、灵芝6份、半夏10份、薏苡仁10份、白芍10份、鸡内金2份
制备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2
临床试验:
1.1一般资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2年8月,收治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患者筛选共62例。全部病例均经体检、CT检查及病理培养等多项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8.5岁;对照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例) |
男/女(例) |
年龄(岁) |
食管癌(例) |
胃癌(例) |
肝癌(例) |
肺癌(例) |
乳腺癌(例) |
宫颈癌(例) |
治疗组31 |
19/12 |
48.5±5.6 |
5 |
8 |
4 |
6 |
5 |
3 |
对照组31 |
18/13 |
47±6.5 |
6 |
7 |
5 |
5 |
6 |
2 |
注:两组比较:P>0.05
1.2.诊断标准:
1. 有病理培养结果,确定癌病。
2. 有手术、化疗、放疗史。
3. 骨髓抑制: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减少。
4.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支持疗法:全血细胞减少用叶酸、维生素B12、利血生、鲨肝醇等;消化系症状用维生素B6、654-2、整肠生等,其他采用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西药支持疗法基础上,加服本发明实施例2药方。
在癌病手术、化疗、放疗后用煎或颗粒剂:将实施例2药方中的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取药液约350ml;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分钟,取药液约350ml;1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再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2. 运用现有制药工艺的煎煮、浓缩、干燥、制粒等程序精制成颗粒,装袋密封,每袋10g,每次服1袋,每日服三次。
在癌病稳定期:将实施例2药方中的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者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1. 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二次;2. 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
两组分别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实验室检查。观擦全血细胞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治疗评价:
1.4.1 显效: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恢复正常,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失。
1.4.2有效: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升高>75%,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腹泻基本消失。
1.4.3 无效: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升高<50%,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结果
1.6.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西药对证治疗基础上,加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症状改善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对证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61%)。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例数与改善率比较:
组别(例) |
恶心(后/前)(例) |
腹痛(后/前)(例) |
腹泻(后/前)(例) |
纳差(后/前)(例) |
低热(后/前)(例) |
总改善率(后/前)(例) |
治疗组31 |
29/29 |
25/26 |
21/22 |
30/30 |
17/19 |
122/126(96%) |
对照组31 |
20/27 |
17/28 |
12/23 |
18/29 |
9/17 |
76/124(61%) |
注:改善=显效+有效。以下类同。
1.6.2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改善例数与改善率: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西药对证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全血细胞减少改善率(94.8%),显著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对证治疗后的全血细胞减少的改善率(67%)。详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例数与改善率比较:
组别(例) |
白细胞数(后/前)(例) |
红细胞数(后/前)(例) |
血小板(后/前)(例) |
血红蛋白(后/前)(例) |
总改善率(后/前)(例) |
治疗组31 |
31/31 |
25/27 |
28/30 |
26/28 |
110/116(94.8%) |
对照组31 |
26/31 |
20/26 |
17/29 |
12/25 |
75/111(67%) |
1.6.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病例1:
李某某,女、39岁,农民,系南乐县韩张镇西韩固町村人。于2009年8月10日因月经不规律,在韩张镇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具体分期不详。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浆膜下平滑肌瘤;分泌期内膜。术后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化疗1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全血细胞减少,不能耐受再进行放、化疗而出院。于2009年11月26日来发明人处。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色无华、疲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濡弱。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数目:WBC2.9 X 10^9/L;红细胞数目:BC3.2 X 10^12/L;血小板数目:PLT86 X 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LY%:1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21.57%。
辩证分析:邪毒与秽浊之气侵袭,耗伤气血,致气血虚弱,故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邪气犯胃,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恶心、腹痛、腹泻。脾虚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故血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均为脾胃虚弱之征。
诊断:呕吐(外邪犯胃、脾胃虚弱)
治则:益气养血、健脾益胃、解毒。
方药:本发明实施例2药方,制备及使用方法。
西医治疗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叶酸5mg,每次服10mg,每日服三次。维铁缓释片,每次服1片,每日服1次,余对症治疗。
经治疗2周后,患者恶心、腹痛、腹泻基本消失,全血细胞开始上升。嘱继续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全血细胞经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其中:WBC 7.6 X 10^9/L、RBC:4.76 X 10^12/L ;PLT185 X 10^9/L; LY 37% GR:50.3%。
病例2
王某某,男、50岁,农民,系张果屯乡王落集村人。于2009年2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按:“肝癌”进行介入治疗。之后给予放疗、化疗月余。出现恶心、腹痛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身体衰弱,不能耐受再治疗而出院。于2009年9月15日来发明人处,症见:右胁痛、恶心、腹痛、腹泻、形体消瘦、纳差、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血细胞分析:WBC 3.0 X 10^9/L;RBC:3.15 X 10^12/L;HGB:87g/L;PLT:90 X 10^9/L;LY:18%;GR:32%。
辩证分析:癥积日久不消、瘀结日盛,故右胁痛。久病伤正,则见形体消瘦;瘀阻脉络,故见面色晦暗。邪毒或浊邪侵袭、脾胃失和,故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病久气血耗伤故血虚。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均为气血不足、瘀血内阻之征。
诊断:癥积(气血不足,瘀结内阻)
治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化瘀、解毒。
方药:本发明实施例2药方,制备及使用方法。
西医治疗: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叶酸5mg,每次服10mg,每日服三次。维生素B12,每次服25ug,每日服三次。余对症治疗。
经治疗2周后恶心、纳差、腹痛、腹泻基本消失,全血细胞开始上升。嘱继续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增加,全血细胞均恢复正常,其中:WBC 6.2 X 10^9/L、RBC:4.7 X 10^12/L ;PLT130 X 10^9/L; LY 27% GR:41.5%;HGB:135g/L。
病例3:
吴某某,男、70岁,农民,系千口乡紫阳村人,于2010年3月8日在安阳肿瘤医院,按肺癌给予放、化疗1月,患者仍咳血不止、恶心、纳差,腹痛、腹泻及全血细胞减少,因不耐受再治疗而出院。于2010年8月16日来发明人处,症见:咯血、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纳差、神疲乏力、心季气短、语声低微、面色晦暗无华、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血细胞分析:WBC 2.7 X 10^9/L、RBC:3.2 X 10^12/L ;PLT:83 X 10^9/L: LY 18% GR:37%;HGB:91g/L。
辩证分析: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而外溢故咯血。邪毒浊邪侵袭、脾胃受伤,失去和降,故见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神疲乏力、心季气短、语声低微为气血亏虚之象。气血亏虚,瘀血内阻,故见:面色晦暗无华、舌质暗紫、苔白、脉细涩。
诊断:咳血(气血亏虚,瘀血内阻)
治则:益气摄血、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本发明实施例2药方,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西医治疗: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生素k3,每次8mg、每日服三次。叶酸每次10mg,每日服三次。维铁缓释片,每次1粒,每日服一次。维生素B12,每次25ug,每日服三次、奥美拉唑20g,每次20mg,每日服二次,余对症治疗。
经治疗2周后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缓解,咯血停止,经治疗4周临床症状消失。全血细胞恢复正常。其中WBC 7.6 X 10^9/L、RBC:4.85 X 10^12/L ;PLT130 X 10^9/L; LY 33% GR:51.6%;HGB:123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