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9177B -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9177B CN102909177B CN201210276192.XA CN201210276192A CN102909177B CN 102909177 B CN102909177 B CN 102909177B CN 201210276192 A CN201210276192 A CN 201210276192A CN 102909177 B CN102909177 B CN 1029091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olid
- flow
- gas
- solid mix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Debarking, Splitting, And Disintegration Of Timb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流动性的差来高效地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包括:封闭截面结构的分离室(11);投入口(27),其用于向分离室投入固体混合物;输送部(14),其一边搅拌分离室内的固体混合物一边使固体混合物从投入口沿一方向移动;气流形成部(15),其在分离室内沿与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第一排出口(28),其用于在沿输送方向远离投入部(13)的位置上排出由输送部输送而沿输送方向移动的低流动性固体;第二排出口(29),其用于在沿相反方向远离投入部的位置上排出气流和受气流作用而沿相反方向移动的高流动性固体;以及固气分离部(17),其对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一种利用包含在油棕榈树这样的树木的树干内的树液,由包含在树液内的糖制造乙醇、乳酸等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由来自油棕榈树的除树皮之外的组合物制造乙醇、乳酸的方法。
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通过使用粉碎机将采伐且去除树皮后的油棕榈树的树干粉碎得较细,或通过使用破碎机(shredder)将该树干切割得较细,而得到粉碎物、细碎片,通过压榨所得到的粉碎物、细碎片来提取树液,并使所得到的榨汁发酵,由此,制造乙醇、乳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8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 2011/045997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技术中,主要利用了从树干得到的树液,但已知榨汁后产生的残渣也能够用于各种用途。
将棕榈树的树干弄碎而进行榨汁后得到的残渣为维管束和薄壁组织(parenchyma)混合在一起的固体混合物。薄壁组织大多以附着于维管束的状态存在,因此,为了利用残渣,期望将上述这样性质不同的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分离开。
像由维管束和薄壁组织这样能够分离的固体混合或附着在一起的固体混合物、即具有与维管束及薄壁组织相同或类似的性质的固体混合物有很多种,因此,在各领域中期望用于高效地分离这种固体混合物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本发明人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发现了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在流动性上存在差异,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包括:输送部,其在分离室内一边搅拌固体混合物一边使固体混合物沿一方向移动;以及气流形成部,其在分离室内沿与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该分离装置一边利用气流使高流动性固体沿上述相反的方向移动,一边利用输送部使低流动性固体沿输送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包括:封闭截面结构的分离室;投入口,其用于向分离室投入固体混合物;输送部,其一边搅拌分离室内的固体混合物一边使该固体混合物从投入口沿一方向移动;气流形成部,其在分离室内沿与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第一排出口,其用于在沿输送方向远离投入口的位置上排出由输送部输送而沿输送方向移动的低流动性固体;第二排出口,其用于在沿上述相反的方向远离投入口的位置上排出气流和受气流作用而沿该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高流动性固体;以及固气分离部,其对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
优选输送部包括桨叶,该桨叶一边卷带起固体混合物一边搅拌该固体混合物,并且使该固体混合物沿输送方向移动。
优选气流形成部包括:气体抽吸部,其用于从第二排出口抽吸分离室内的气体;以及气体导入部,其用于从第一排出口侧向分离室导入外部气体,气体抽吸部的抽吸量及气体导入部的导入量中的至少一者是能够调整的。
投入口宜连接有以平推流(plug flow,亦称活塞流)的方式向分离室供给固体混合物的供给部。
本发明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可以还包括从分离室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朝下喷射加压气体的气体喷射部。
固体混合物可由将植物碎片化而进行榨汁后所产生的残渣构成。在该情况下,低流动性固体为维管束,高流动性固体为薄壁组织。
采用本发明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利用输送部搅拌固体混合物,因此,能够使固体混合物在分离室内的空间内分散。即使在构成固体混合物的各固体彼此附着或凝聚在一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各固体之间施加剪切力、冲击力,使各固体彼此剥离。由此,能够利用各固体的流动性的差使固体混合物呈易于分离的状态。
在通过搅拌而易于分离固体混合物的状态下,利用气流形成部在分离室内形成气流,因此,能够利用气流使流动性较高的高流动性固体移动。另一方面,利用输送部使流动性较低的低流动性固体移动,因此,能够使低流动性固体不受气流影响地沿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流动性的差将固体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此时,利用输送部能够同时实现易于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功能和使低流动性固体移动的功能,因此,能够谋求简化装置结构。
而且,利用气流使高流动性固体沿与由输送部输送的低流动性固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将低流动性固体和高流动性固体分离开。
因而,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中应用的供给部及输送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表示实施例的结果,图7的(a)是表示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与薄壁组织的回收率及纯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的(b)是表示气流形成部的流速与薄壁组织的回收率及纯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10是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的装置。在该说明书中流动性是指,例如根据各固体自气流受到的风压与各固体的阻止移动的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在气流中固体移动的性质。例如可以将静置的固体受气流作用而发生移动的情况视为高流动性固体,将不发生移动的情况视为低流动性固体。
对固体混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植物碎片化而进行榨汁后所产生的残渣,具体而言,使用通过压榨细碎片而将树液榨出来后的残渣,该细碎片是通过切割或切削油棕榈树的树干而得到的。在该残渣中含有维管束和薄壁组织,能够通过分离回收薄壁组织,并使用该薄壁组织来生产乙醇。
维管束和薄壁组织的流动性不同,维管束为低流动性固体,薄壁组织为高流动性固体。残渣一般呈薄壁组织附着于维管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残渣能够直接作为固体混合物向分离装置供给。流动性根据含水率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但如果是压榨后的含水率,则薄壁组织足可以受气流作用而流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分离装置10包括:主体部12,其具有分离室11;供给部13,其向分离室11供给固体混合物;输送部14,其配置在分离室11内,一边搅拌固体混合物一边使该固体混合物沿一方向移动;气流形成部15,其在分离室11内沿与输送部14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气体喷射部16,其向分离室11内喷射加压气体;以及固气分离部17,其对从分离室11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
如图5所示,供给部13包括料斗21和供给器22,该供给器22以平推流的方式向主体部12的分离室11供给自料斗21供给的固体混合物。供给器22由螺旋输送机构成,在沿一轴向延长的输送管23内配置有进行旋转驱动的螺旋轴24,绕螺旋轴24大致全长地配置有以与输送管23的直径相等的直径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体25。在该供给器22中,利用螺旋体25将自料斗21向一端侧供给的固体混合物依次以平推流的方式从另一端侧向主体部12供给。
如图5及图6所示,主体部12包括具有封闭截面结构且沿一轴向延长的分离室11。在分离室11的底部设有输送部14,在输送部14的上方大致全长上设有供气流形成的气流形成空间26。在分离室11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中间,设有与供给部13相连通的投入口27,在底部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排出口28,在上部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排出口29。投入口27远离各排出口28、29地配置在第一排出口28与第二排出口29的中间位置。
输送部14由桨式输送机构成,其包括进行旋转驱动的输送轴31和多个桨叶32,该多个桨叶32以90度的间隔角度安装在输送轴31的周围。各桨叶32相对于圆周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地固定在输送轴31上。分离室11的底部具有桨叶32能够接近或能够与之滑动接触地转动的、截面呈圆弧状的形状。
在该输送部14中,通过各桨叶32旋转,一边卷带起存在于分离室11的底部的固体混合物一边对其进行搅拌,并且,由桨叶32的倾斜使固体混合物或低流动性固体朝向第一排出口28侧沿一方向移动,从而从第一排出口28排出低流动性固体。
在此,通过搅拌从投入口27投入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搅拌开而使其易于分离,而且,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彼此附着或凝聚在一起的固体混合物受到搅拌产生的剪切力、冲击力,而彼此剥离而解离开来。并且,通过用桨叶卷带起固体混合物,将固体混合物扬到上方而使其落下,由此,使固体混合物中的高流动性固体易于受到气流作用而移动。
另外,在该输送部14中,输送轴31的转动速度是可以调整的,桨叶32的角度是可以调整的。通过调整转动速度、桨叶32的角度来调整固体混合物或低流动性固体的输送速度、搅拌强度、卷带量,从而能够进行与固体混合物相对应的分离。
该输送部14从比投入口27靠第二排出口29侧的位置连续设置至第一排出口28的位置为宜,特别是从第一排出口28的位置起至第二排出口29为止全长地进行设置更为适宜。
有时通过搅拌固体混合物,低流动性固体会上浮,受气流作用而向比投入口27靠第二排出口29侧的方向移动。特别是在构成固体混合物的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之间的流动性的差较小的情况下,低流动性固体易于受气流作用而向第二排出口29侧移动。
因此,如果在比投入口27靠第二排出口29侧的位置上设置输送部14,在搅拌时,能够使受气流作用而向第二排出口29侧移动的低流动性固体向第一排出口28侧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从第一排出口28排出低流动性固体。
气流形成空间26沿输送轴31从第一排出口28的位置连续设置至第二排出口29的位置。在气流形成空间26内,由气流形成部15在分离室11内沿与输送部14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
在此,从比投入口27靠第一排出口28侧的位置起形成气流为宜,特别是从第一排出口28起至投入口27为止全长地形成气流更为适宜。由于固体混合物由输送部14进行搅拌而渐渐分离,因此包含在固体混合物内的高流动性固体随着低流动性固体一起从投入口27向第一排出口28侧移动。
因此,通过从第一排出口28侧形成气流,能够使随着低流动性固体一起移动的高流动性固体分离得更多。
气流形成部15包括:气体抽吸部35,其用于从第二排出口29抽吸分离室11内的气体;以及气体导入部36,其用于从第一排出口28侧导入外部气体。
气体抽吸部35具有叶板式离心通风机(plate fan)38,抽吸分离室11内的空气和高流动性固体,该叶板式离心通风机经由抽吸管37连接在主体部12的第二排出口29上。
气体导入部36包括:分支导入管41,其连结设置在主体部12的第一排出口28侧的端部;外部气体导入口42,其设置在分支导入管41的一分支上;以及涡轮风扇43,其设置在分支导入管41的另一分支上,能够导入加压空气。外部气体导入口42和涡轮风扇43可以择一使用。
在该气流形成部15中,一边从涡轮风扇43加压输送外部气体或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2导入外部气体,一边利用气体抽吸部35抽吸分离室11内的气体,从而在分离室11的气流形成空间26内形成沿与由输送部14输送的固体混合物或低流动性固体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气流。
优选气体抽吸部35的抽吸量及气体导入部36的导入量中的至少一者是可以调整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两者都是可以调整的。具体而言,在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8的入口侧设置用于测量所抽吸的混合气体中的固体浓度的量尘计(dust meter)39,而且,在分支导入管41上设置用于测量气体流量的热式流量计44,基于它们的测量结果,能够利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来调整外部气体导入口42的开口量、涡轮风扇43的送风量、气体抽吸部35的气体抽吸量等。通过适当调整气流的风速、风量、风压等,形成与高流动性固体相对应的气流,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气体喷射部16包括:环形鼓风机46;分支加压输送管47,其连接在环形鼓风机46上;歧管(manifold)48,其设置于分支加压输送管47分支出的各端部;以及许多喷射喷嘴49,其朝下配置于主体部12的分离室1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连接在歧管48上。
在该气体喷射部16中,一边使输送部14及气流形成部15运转,一边从分离室11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朝下喷射加压气体,从而在分离室11内形成上升流、涡流等气流。在该气体喷射部16中,朝与桨叶3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喷射加压气体。由此,使高流动性固体自固体混合物上浮,从而能够易于使高流动性固体受到由气流形成部15形成的气流作用而移动。
固气分离部17包括:旋风分离器51,其连接在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8的排气侧;以及袋滤器,其经由延长管52连接在旋风分离器51的排气侧。也可以在袋滤器53上设置气体抽吸器54。而且,如果利用旋风分离器51能够得到充分的分离效率,则也可以不设置袋滤器53。
气流形成部15中的气体抽吸部35的排气被直接送到该固气分离部17中。即,由气体抽吸部35从分离室11内抽吸出来的高流动性固体的混合气体全部被送到该固气分离部17中。在旋风分离器51中对该排气进行固气分离,在旋风分离器51中回收高流动性固体。并且,利用袋滤器53去除自旋风分离器51的排气混入的极少量的高流动性固体,后将该排气排放到大气中。
接着,对该分离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从供给部13的料斗21向供给器22供给榨汁后的残渣、即固体混合物,由供给器22挤出而向主体部12的分离室11供给固体混合物。
在分离室11中,投入的固体混合物落下,利用输送部14的桨叶32搅拌该固体混合物,并且卷带起该固体混合物,从而一边将呈附着状态或凝聚状态的低流动性固体和高流动性固体剥离开一边使固体混合物分散,而使固体混合物呈易于分离的状态。
通过利用气流形成部15在分离室11的气流形成空间26形成气流,使高流动性固体受气流作用而从易于分离的固体混合物中向第二排出口29侧移动。此时,通过从气体喷射部16喷射加压气体,使固体混合物中的高流动性固体上浮,从而使更多的高流动性固体受到气流作用而移动。
对于即使受到气流作用也难以移动的低流动性固体及未分离的固体混合物而言,利用输送部14的桨叶32使其向第一排出口28侧移动。通过在形成了气流的状态下持续由输送部14进行的搅拌及移动,能够使固体混合物中更多的高流动性固体受到气流作用而向第二排出口29侧移动。利用输送部14使低流动性固体直接向第一排出口28侧移动。
在分离室11中,低流动性固体由输送部14输送而向一侧移动,到达第一排出口28而从排出管30排出,高流动性固体受气流作用而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与气流一起作为混合气体从第二排出口29排出,向固气分离部17输送。这样一来,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呈充分分离开来的状态。
在分离时,例如也可以基于设置于气体抽吸部35的量尘计、设置于气体导入部36的热式流量计等的测量结果,自动对输送部14、气流形成部15进行调整。
利用固气分离部17的旋风分离器51对从第二排出口29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从旋风分离器51的下部管50回收高流动性固体。即使在旋风分离器51的排气中含有少量的高流动性固体,也能够利用之后的袋滤器53大致完全地将其分离。
对于固气分离部17,通过适当地对输送部14及气流形成部15进行调整,能够防止在固气分离部17回收的高流动性固体中混入低流动性固体。
其结果,从下部管50回收固体混合物的高流动性固体,从排出管30回收低流动性固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回收来的高流动性固体直接利用于生产乙醇。
采用上述这样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10,利用输送部14搅拌固体混合物,因此,即使在构成固体混合物的各固体彼此附着或凝聚在一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各固体之间施加剪切力、冲击力而使各固体彼此剥离,而且,能够使固体混合物在分离室11内分散。由此,能够利用各固体的流动性的差使固体混合物呈易于分离的状态。
在通过搅拌而易于分离固体混合物的状态下,利用气流形成部在分离室11内形成气流,因此,能够利用气流使流动性较高的高流动性固体移动。另一方面,利用输送部14使流动性较低的低流动性固体移动,因此,能够使低流动性固体不受气流影响地沿输送部14的输送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流动性的差可靠地将固体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
特别是使低流动性固体的由输送部14输送的移动方向与高流动性固体的受气流作用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能够准确地将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分离开。
而且,利用输送部14能够同时实现易于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功能和使低流动性固体移动的功能,而且,通过使低流动性固体的移动方向与高流动性固体的移动方向相反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分离,因此,能够缩短输送部14使其小型化,因此,能够谋求简化装置结构。
而且,在该分离装置10中,在向输送部14的输送方向这一方向侧远离投入口27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排出低流动性固体的第一排出口28,在向与输送部14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远离投入口27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排出高流动性固体的第二排出口29。因此,从投入口27投入到分离室11的固体混合物中的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分别从投入口27向相反方向移动而被分别排出。因此,能够使从第一排出口28排出的低流动性固体和从第二排出口29排出的高流动性固体中的任一固体都呈充分分离开的状态,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将两者分离开。
在该分离装置10中,输送部14具有一边卷带起固体混合物一边使其沿一方向移动的桨叶32。如果输送部14具有桨叶32,则利用桨叶32推动固体混合物、低流动性固体,因此,能够可靠地使配置在分离室11的底部侧的所有固体在分离室11内移动,此外,还能够通过可靠地将配置在底部侧的所有固体扬起而使其落下,使固体混合物分散为易于分离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在该分离装置10中,气流形成部15包括:气体抽吸部35,其用于从第二排出口29抽吸气体;以及气体导入部36,其用于从第一排出口28侧导入外部气体,因此,能够在分离室11内的较大的范围内形成气流,从而能够提高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而且,由于气体抽吸部35的抽吸量及气体导入部36的导入量中的至少一者是可以调整的,因此通过调整分离室11内的气流,能够实现与固体混合物的状态相对应的适当的分离处理。
在该分离装置10中,在以平推流的方式向分离室11供给固体混合物的供给器22上连接有投入口27。因此,通过在供给器22内大量地配置投入前的固体混合物,又在输送管23内配置用于挤出固体混合物的螺旋体25,能够减少或阻止气体从分离室11向供给器22流动。因此,能够通过防止气体在投入口27出入而在分离室11内形成适当的气流。
在该分离装置10中,具有从分离室11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朝下喷射加压气体的气体喷射部16,因此,能够利用来自气体喷射部16的加压气体使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输送部14的固体混合物中的高流动性固体上浮。因此,能够促进高流动性固体的分离。
在该分离装置10中,固体混合物由将植物碎片化而进行榨汁后所产生的残渣构成,因此,减少了固体混合物中的水分,即使是将植物碎片化后的固体混合物,也能够通过使用气流进行分离。
如果是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则其形状、大小等影响流动性的物理量的差较大,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分离。
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
例如在上述内容中,以由维管束和薄壁组织构成的混合物作为固体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在分离室11内形成的气流中流动性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即可,对分离对象并没有限定。构成固体混合物的成分也无需为两种,也可以是许多成分混合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桨式输送机作为设置在分离室11内的输送部1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例如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等能够搅拌固体混合物,使其分散为易于分离的状态的部件即可,能够使用其他的输送部件。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使用利用破碎机使油棕榈树微细化并对其进行榨汁而得到的残渣,利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分离装置10,将其分离为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另外,输送部14使用了全长为2000mm、桨叶32的旋转半径为370mm、桨叶的倾斜角相对于圆周方向为45度、投入口27与第一排出口28之间的距离为600mm的桨式输送机。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8使用了泰拉尔株式会社生产的(CPFI-No.2-1/2)。
在使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8的转速为1430rp m(约为8m/sec)且大致恒定的流速下,使桨叶的转速在23rpm~93rpm间变化,测量了从旋风分离器51的下部管50得到的薄壁组织的纯度及回收率。在图7的(a)中表示其结果。
在此,纯度为从旋风分离器51分出来的薄壁组织部分中所包含的薄壁组织的比例。回收率为薄壁组织部分中所包含的薄壁组织相对于全部薄壁组织的比例,其利用下式来求得。
式1
回收率(%)=(分出来的薄壁组织部分中的薄壁组织的量)/(分出来的薄壁组织部分中的薄壁组织的量+维管束部分中所包含的薄壁组织的量)
接着,使桨叶32的转速为70rpm,使外部气体导入口42为恒定的开口量地使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8的转速在500rpm~1700rpm间变化,测量了从旋风分离器51的下部管50得到的薄壁组织的纯度及回收率。在图7的(b)中表示其结果。
由图7的(a)、(b)可明确,在使输送方向与气流的方向相反的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中,能够以较高的回收率回收高纯度的薄壁组织。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离装置;11、分离室;12、主体部;13、供给部;14、输送部;15、气流形成部;16、气体喷射部;17、固气分离部;21、料斗;22、供给器;23、输送管;24、螺旋轴;25、螺旋体;26、气流形成空间;27、投入口;28、第一排出口;29、第二排出口;30、排出管;31、输送轴;32、桨叶;35、气体抽吸部;36、气体导入部;37、抽吸管;38、叶板式离心通风机;39、量尘计;41、分支导入管;42、外部气体导入口;43、涡轮风扇;44、热式流量计;46、环形鼓风机;47、分支加压输送管;48、歧管;49、喷射喷嘴;50、下部管;51、旋风分离器;52、延长管;53、袋滤器;54、气体抽吸器。
Claims (6)
1.一种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其中,
该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
输送部,其包括进行旋转驱动的输送轴和多个桨叶,该多个桨叶安装在上述输送轴的周围,该输送部利用上述多个桨叶在分离室内一边搅拌上述固体混合物一边使该固体混合物沿一方向移动;
气流形成部,其在上述分离室内沿与上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以及
气体喷射部,其朝与上述输送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喷射加压气体,从而使上述高流动性固体上浮,
该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利用上述气流使上述高流动性固体沿上述相反的方向移动而将上述高流动性固体自分离装置排出,利用上述输送部使上述低流动性固体沿上述输送方向移动而将上述低流动性固体自分离装置排出。
2.一种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利用气流将流动性不同的多种固体的混合物分离为高流动性固体和低流动性固体,其中,
该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
封闭截面结构的分离室;
投入口,其用于向上述分离室投入上述固体混合物;
输送部,其包括进行旋转驱动的输送轴和多个桨叶,该多个桨叶安装在上述输送轴的周围,该输送部利用上述多个桨叶一边搅拌上述分离室内的上述固体混合物一边使上述固体混合物从上述投入口沿一方向移动;
气流形成部,其在上述分离室内沿与上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气流;
气体喷射部,其朝与上述输送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喷射加压气体,从而使上述高流动性固体上浮;
第一排出口,其用于在沿上述输送方向远离上述投入口的位置上排出由上述输送部输送而沿该输送方向移动的上述低流动性固体;
第二排出口,其用于在沿上述相反的方向远离上述投入口的位置上排出上述气流和受该气流作用而沿该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上述高流动性固体;以及
固气分离部,其对从上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中,
上述气流形成部包括:气体抽吸部,其用于从上述第二排出口抽吸上述分离室内的气体;以及气体导入部,其用于从上述第一排出口侧向上述分离室导入外部气体,上述气体抽吸部的抽吸量及上述气体导入部的导入量中的至少一者是能够调整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中,
在上述投入口上连接有供给部,该供给部以平推流的方式向上述分离室供给上述固体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中,
上述固体混合物由将植物碎片化而进行榨汁后所产生的残渣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中,
上述低流动性固体为维管束,上述高流动性固体为薄壁组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MYPI2011003663A MY164157A (en) | 2011-08-05 | 2011-08-05 | Solid mixture separation apparatus |
MYPI2011003663 | 2011-08-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9177A CN102909177A (zh) | 2013-02-06 |
CN102909177B true CN102909177B (zh) | 2015-10-07 |
Family
ID=47607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7619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9177B (zh) | 2011-08-05 | 2012-08-03 |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5299798B2 (zh) |
CN (1) | CN102909177B (zh) |
MY (1) | MY16415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8511B (zh) * | 2015-04-30 | 2017-02-01 | 昆陞機械有限公司 | 乾式脫污機 |
MY201099A (en) * | 2017-05-25 | 2024-02-05 | Palmholz Co Ltd | Palm material utilization method, and wood-based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6699040B1 (ja) * | 2019-06-20 | 2020-05-27 | 株式会社パームホルツ | ヤシ樹幹の分別方法および分別装置 |
JP7498041B2 (ja) * | 2020-06-30 | 2024-06-11 | 永大産業株式会社 | オイルパーム材の維管束の抽出方法およ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CN117086090B (zh) * | 2023-09-15 | 2024-05-07 | 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飞灰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63A (zh) * | 1987-11-27 | 1989-10-04 | 布勒兄弟有限公司 | 简式双层去石分选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97664A (en) * | 1977-02-07 | 1978-08-26 | Hitachi Ltd | Process for removing impuritie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solid particles |
JPS5541868A (en) * | 1978-09-19 | 1980-03-24 | Satake Eng Co Ltd | Wind selection cereals feed gear of cereals |
JP2504355B2 (ja) * | 1992-03-31 | 1996-06-05 |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 廃棄物流動床焼却炉の前処理用破砕選別装置 |
JPH07256211A (ja) * | 1994-02-02 | 1995-10-09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粉粒体の分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840579B2 (ja) * | 1996-01-26 | 1998-12-24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流動層分級器 |
JP3677861B2 (ja) * | 1996-04-08 | 2005-08-03 | 株式会社東洋精米機製作所 | 粒体の選別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粒体選別装置 |
JP2824419B2 (ja) * | 1996-06-19 | 1998-11-11 |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 選別機 |
JP3410973B2 (ja) * | 1998-07-23 | 2003-05-26 | 定夫 上山 | ダスト分離装置 |
JP2000135474A (ja) * | 1998-08-24 | 2000-05-16 | Sekisui Plant System Kk | 振動篩装置 |
JP3151198B2 (ja) * | 1999-05-11 | 2001-04-03 |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 破砕・選別・乾燥装置 |
JP3602761B2 (ja) * | 1999-12-09 | 2004-12-15 |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 廃棄物の回転式風力選別装置 |
JP3887544B2 (ja) * | 2001-04-16 | 2007-02-28 | Jfe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渦気流吸引装置 |
JP2003236473A (ja) * | 2002-02-15 | 2003-08-2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風力選別装置 |
JP2006231290A (ja) * | 2005-02-28 | 2006-09-07 | Kinki:Kk | 廃棄物の選別装置 |
JP2007144382A (ja) * | 2005-11-28 | 2007-06-14 | Technica Machinery Kk | 廃棄物分別機 |
JP5156054B2 (ja) * | 2010-05-21 | 2013-03-06 | 株式会社中山鉄工所 | 風力選別装置 |
JP3163451U (ja) * | 2010-08-04 | 2010-10-14 | 株式会社リョーシン | 風力選別装置 |
-
2011
- 2011-08-05 MY MYPI2011003663A patent/MY164157A/en unknown
- 2011-08-31 JP JP2011190175A patent/JP5299798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03 CN CN201210276192.XA patent/CN1029091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6-06 JP JP2013120278A patent/JP556474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63A (zh) * | 1987-11-27 | 1989-10-04 | 布勒兄弟有限公司 | 简式双层去石分选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9177A (zh) | 2013-02-06 |
JP5299798B2 (ja) | 2013-09-25 |
JP5564742B2 (ja) | 2014-08-06 |
JP2013034983A (ja) | 2013-02-21 |
MY164157A (en) | 2017-11-30 |
JP2013188748A (ja) | 201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9177B (zh) |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 |
CN105819043B (zh) | 高强耐磨浇注料的全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6303174U (zh) | 一种枣清洗分选烘干装置 | |
CN212279282U (zh) | 一种杂交小麦制种高效授粉器 | |
CN105707046B (zh) | 一种无人机粉剂喷施装置 | |
CN102523833B (zh) | 一种花椒采摘机 | |
CN106431526A (zh) | 一种社区用落叶收集制肥机 | |
CN109745919A (zh) | 一种秸秆物料颗粒加工设备及秸秆物料颗粒加工方法 | |
CN107931133A (zh) | 一种烟草精选除杂的多级风选设备 | |
CN107344076A (zh) | 一种种子播种前用药粉混合装置 | |
CN109225880A (zh) | 一种农业用稻谷除杂装袋装置 | |
CN209736076U (zh) | 一种秸秆粉末残膜分离设备 | |
CN207772188U (zh) | 一种用于地膜回收再利用的清杂装置 | |
CN206215536U (zh) | 一种烟草精选除杂的多级风选设备 | |
CN211246422U (zh) | 一种高塔复合肥粉状原料密闭精确添加系统 | |
CN203803799U (zh) | 漏斗形收集及螺旋提谷装置 | |
CN207936723U (zh) | 一种用于甘草浸膏制备的瞬间烘干改进装置 | |
CN208102920U (zh) | 偏心式集料仓 | |
CN209271327U (zh) | 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混料装置 | |
CN107646534B (zh) | 杏鲍菇培养基原料混合装置 | |
CN206366405U (zh) | 一种杜仲籽全自动剥壳装置 | |
CN219103607U (zh) | 一种冷风风干机 | |
CN207062253U (zh) | 一种干木薯制备酒精用的生产系统 | |
CN206252952U (zh) | 一种带下料除尘装置的腻子粉搅拌机 | |
CN218452072U (zh) | 一种新型蛋鸡饲料添加剂的搅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