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6975A -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6975A
CN102846975A CN2012103605806A CN201210360580A CN102846975A CN 102846975 A CN102846975 A CN 102846975A CN 2012103605806 A CN2012103605806 A CN 2012103605806A CN 201210360580 A CN201210360580 A CN 201210360580A CN 102846975 A CN102846975 A CN 102846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weight portion
weight portions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05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6975B (zh
Inventor
周志欢
谭洪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xcellence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605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6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6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6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6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6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由川芎、羌活、当归、桂枝、葛根、红花、赤芍、杜仲、威灵仙、桑寄生、狗脊、小茴香、藁本、天麻、木瓜、秦艽、丹参、桃仁、白芷、鸡血藤、冰片组成。药理试验和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治疗骨科疾病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颈椎椎体及其各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原发性或性继发性退行性变为主,致使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主要是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空调的广泛使用,长时间使用计算机,长期伏案和不良体位,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增多,颈椎病已成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一般认为10%左右,并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有人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该病将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在整个脊柱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将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
颈椎病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很大差异。一般临床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混合型。颈型临床表现主要有头、颈、肩等部位的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主要有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脊髓型临床表现有脊髓受压的表现,如肢体萎弱无力,行动困难,或有束带感,感觉异常等;椎动脉型临床表现主要有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的症状;混合型的临床表现则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以上。
颈椎病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职业及地域等因素有关。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的人群最为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大量报告支持此观点。青年颈椎病亦有增多趋势,毛丹群通过721例颈椎病调查,发现18~35岁占98例,为13.59%;颈椎病与职业密切相关,脑力劳动者占616例,高达85.42%,长期低头工作,导致颈后部肌肉、韧带张力增高,椎间盘内压力加大,而导致劳损。不同地理环境对颈椎病的发生也有关系,曹英山等调查西宁地区918例成人,临床患病率13.72%,高于颈椎病文献10%患病率的报告,认为与自然环境影响有关。另外颈椎病的发生率还与生活习惯、不恰当的运动、遗传因素等有关。男女之比约为6∶1。
颈椎病的治疗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两类。颈椎病病人90%~95%经非手术治疗可获痊愈或好转,少数无效者如脊髓型颈椎病才需要手术。因而非手术治疗该病是主要的、有效的、首选的方法。
治疗颈椎病的非手术方法常用的有牵引、推拿手法、针灸、中西药物及其它一些物理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的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延缓或阻止颈椎病的发展,改善颈椎病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状态,有利于颈椎病引起的各种创伤性反应的康复,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颈椎病,西药主要是消炎止痛、扩张血管、利尿脱水、营养神经等,疗效常不能令人满意,易反跳,副作用较大。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极大优势。
依据颈椎病的不同表现,颈椎病分属于中医学“痹证”、“头痛”、“眩晕”、“痿证”等病证范畴。《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古籍文献中有许多疾病描述与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古人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人在其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上加以应用与发挥,从而使得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发展和深入。
中医手法、针灸等治疗颈椎病亦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其局限性。
中药治疗颈椎病有其优势,①有效性: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据文献报道多有疗效;②可补性:在选用手术治疗失败或疗效不全时,中药往往可以补救;③持续性:根据本病进行性、反复性退变的特点,运用中药长期治疗,可寓防于治,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
中药治疗颈椎病分为内服与外用。内服中药疗效确切,但往往治疗过程长。经皮给药是人体吸收药物途径之一,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直接治疗浅表疾病或经血液运送到全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局部外用中药,药力可直接作用于患部,透达病灶,起效快;同时不经肝肠循环,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应用简单方便。
常见的外用中药有外敷散剂、热熥、熏蒸、软膏、黑膏药、贴膏(橡皮膏剂、巴布剂和压敏胶贴片)等。外敷散剂、热熥、熏蒸需要临用新配,应用不甚方便。黑膏药、软膏剂和贴膏剂为成品制剂,应用相对方便。但黑膏药、软膏剂、橡皮膏剂不同程度存在着载药量小,易污染衣物,对皮肤有刺激性等问题。巴布剂载药量大,但弹性与粘性差,易卷边和脱落。
发明内容
申请人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证候特征,以及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变化的认识,针对其风寒外侵,瘀血阻络之病机,按照祖国医学的处方原则,经反复筛选,最终形成了以川芎、羌活等21味中药组成的羌活祛风通络组方。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骨头疼痛、骨头炎症等其他骨科疾病,都有很好治疗作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川芎、羌活、当归、桂枝、葛根、红花、赤芍、杜仲、威灵仙、桑寄生、狗脊、小茴香、藁本、天麻、木瓜、秦艽、丹参、桃仁、白芷、鸡血藤、冰片组成。
上述药物组合物优选组成为:
川芎300-400重量份,羌活300-400重量份,当归250-300重量份,桂枝150-200重量份,葛根250-300重量份,红花150-250重量份,赤芍250-300重量份,杜仲150-250重量份,威灵仙250-300重量份,桑寄生150-250重量份,狗脊100-150重量份,小茴香100-150重量份,藁本100-150重量份,天麻150-250重量份,木瓜150-250重量份,秦艽150-250重量份,丹参300-400重量份,桃仁100-150重量份,白芷250-300重量份,鸡血藤300-400重量份,冰片50-100重量份。
上述药物组合物优选组成为:
川芎345重量份,羌活345重量份,当归276重量份,桂枝207重量份,葛根276重量份,红花207重量份,赤芍276重量份,杜仲207重量份,威灵仙276重量份,桑寄牛207重量份,狗脊138重量份,小茴香138重量份,藁本138重量份,天麻207重量份,木瓜207重量份,秦艽207重量份,丹参345重量份,桃仁138重量份,白芷276重量份,鸡血藤345重量份,冰片69重量份。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科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关节扭伤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活血化瘀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颈椎病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
上述所述药物制剂为外用制剂。
上述所述外用制剂包括橡胶膏、巴布膏或压敏胶。
上述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膏药剂。
上述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凝胶剂、软膏剂或搽剂。
上述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洗剂。
上述所述外用制剂包括喷雾剂。
一、药理试验例
1、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取体重180g~220g SD雄性大鼠50只,在实验室饲养三天,制备动物模型。
模型制备:10%水合氯醛(0.35ml/100g体重)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剪毛,常规消毒,以第2胸椎棘突为标志,以C7为中心,延棘突纵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长约3~4cm,钝性分离棘突右肌肉,暴露棘突及椎板。用小号蚊式钳轻轻钳去C7棘突及椎板,暴露出椎管内脊髓,以神经剥离子将脊髓推向左,暴露出右C7神经根,将直径0.55mm、长约1.5cm的渔线置于以C7为中心的神经根腋下。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空白对照组动物仅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棘突旁肌肉,不压迫神经,而后缝合。术后每只动物给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0.4ml/只,连续3天,预防其伤口感染。
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10%水合氯醛(0.35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完全放松状态下取俯卧位置于电热毯内,以保持其体温在检测SEP过程中控制在36.5-37℃之间。采用澳大利亚产Meclab/400生物信号记录仪测定SEP。刺激电极置于右上肢腕部正中神经走行处,以针状电极刺于皮下进行刺激,负极向近心端,刺激电流为持续时程0.2ms的矩形脉冲电流,强度2v,频率5Hz,刺激强度以拇指微动为宜;记录电极分别置于Erb’s点(锁骨上窝)、C7棘突(棘上韧带)及大脑皮层感觉区,参考电极分别对应置于对侧Erb’s点及对侧大脑皮层,接地电极置于左后肢。刺激延时120ms,带宽1Hz-5000Hz,灵敏度50Hz,分析时间200ms,信号叠加平均512次,采点数2560/m。记录Erb’s点、C7棘突、大脑皮层感觉区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峰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以绝对值(ms)表示)。本实验以C7棘突诱发电位潜伏期同Erb’s点诱发电位潜伏期之差作为脊髓传导时间(SCT);以大脑皮层感觉区诱发电位潜伏期同Erb’s点诱发电位潜伏期之差作为皮层传导时间(CCT)。
分组给药:术后第二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赋形剂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3组,本发明实施例3组剂量分别为0.86g生药/kg、,阳性对照组贴敷骨通贴膏12.4cm2/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涂抹去离子水5ml/kg,赋形剂组贴敷赋形剂贴17cm2/kg。大鼠背部去毛区按不同给药剂量贴敷,每日给药1次,贴敷6小时后去除,连续14天,并于给药7天、14天测定体感诱发电位。
表1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SCT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71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7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2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CCT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73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74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2、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
模型制备及分组给药同上。
大鼠清醒状态下,采用YLS-3E型电子压痛仪测定其痛阈值。此装置是在大鼠足趾第三、四跖骨间,通过一个钝头有机玻璃圆锥体,予大鼠后足施加连续递增的线性压力,直至大鼠嘶叫挣扎并试图抽回后足为止,此时仪器自动记录下的压力值(g)即为大鼠的痛阈值。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给药第7、14天大鼠双后足的痛阈值,右后足为患侧足,左后足为健侧足。比较给药第7、14天各组大鼠痛阈值的变化。
表3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机械性压迫所致痛阈值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81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8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对大鼠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取体重180g~200g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腹部切口,将药敏纸片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左右各一片,缝合。于手术后24小时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涂抹去离子水5ml/kg,赋形剂组贴敷赋形剂贴17cm2/kg,阳性对照药组贴敷骨通贴膏12.4cm2/kg,实施例3组为0.86g生药/kg。大鼠背部去毛区按不同给药剂量贴敷,每日给药1次,贴敷6小时后去除,连续给药14天,于末次给药6小时后,动物脱臼处死,将药敏纸片和肉芽组织一起摘出。于60℃干燥24小时后称重,空白纸片同法处理。肉芽组织与纸片的重量减去空白纸片重量,即为肉芽肿净重,按动物体重折算成mg(肉芽肿重量)/100g体重表示。
表4对大鼠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91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9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4、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取体重180g~200g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模型对照组涂抹去离子水5ml/kg,赋形剂组贴敷赋形剂贴17cm2/kg,阳性对照药组贴敷通络祛痛膏12.4cm2/kg,实施例3组为0.86g生药/kg。大鼠背部去毛区按不同给药剂量贴敷,每日给药1次,贴敷6小时后去除,连续给药7天,并于末次给药后6小时在其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1ml/只,以游标卡尺测其致炎后0、1、2、4、6小时的足掌厚度。将致炎后的厚度减去致炎前的正常厚度即为足跖肿胀度。计算给药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足跖肿胀度。
表5羌活祛风通络贴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93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094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5、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影响
取体重180g~200g 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涂抹去离子水5ml/kg,赋形剂组贴敷赋形剂贴17cm2/kg,阳性对照药组贴敷骨通贴膏12.4cm2/kg,本发明实施例3组为0.86g生药/kg。大鼠背部去毛区按不同给药剂量贴敷,每日给药1次,贴敷6小时后去除,连续给药14天。于给药第13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2mg/kg两次,间隔4小时,两次注射期间令大鼠在冰水中浸泡5分钟,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第14日,末次给药6小时后,颈动脉放血,肝素抗凝,以血液粘度仪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表6羌活祛风通络贴对全血及血浆粘度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101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10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6、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取体重18~20g 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涂抹去离子水11.75ml/kg,赋形剂组贴敷赋形剂贴40cm2/kg,阳性对照药组贴敷骨通贴膏28.8cm2/kg,实施例3组为2.0g生药/kg。小鼠背部去毛区按不同给药剂量贴敷,每日给药1次,贴敷6小时后去除,连续给药7天。于末次给药后6小时,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只,记录每只小鼠自注射冰醋酸后15分钟内因疼痛发生扭体的次数及开始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即扭体反应潜伏期。
表9羌活祛风通络贴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Figure BSA0000078234180011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试验结论: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治疗颈椎病、疼痛、炎症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二、临床试验例
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2008年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所修订的诊断标准
①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一侧上肢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顶试验和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侧压痛伴上肢放射痛;
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诊断标准:x线摄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或钩椎关节有增生,或椎间孔变小;CT和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2.中医证候(风寒阻络、瘀血阻滞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症见颈项疼痛,僵硬,活动不利,恶寒喜暖,肩臂疼痛,手指麻木。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浮紧。神经根型颈椎病见上述证候者。
①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
②次要症状:僵硬、活动不利、恶寒喜暖、手指麻木
③符合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2项以上者
(二)纳入标准:以下各项全部具备者方可纳入本试验
(1)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年龄20~70岁,男女不限;
(3)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者;
(4)颈肩部疼痛评分(VAS评分)≥4分
(5)符合影像学的诊断标准
(6)无其他外用药物过敏史
(三)排除标准:具备以下项目之一者不可纳入本试验
(1)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肝功能:AST、ALT大于正常值上限1.5倍者;肾功能BUN、CR异常者
(4)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有消化性系统疾病患者;
(5)病变局部(拟贴膏药部位)皮肤破损者;
(6)外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桡、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病变;
(7)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
(8)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以及参加其他临床试验3个月以内者
(9)研究者认为不宜入选本试验者。
(四)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者;
(2)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虽符合纳入标准已纳入,但未做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任何治疗。
(五)试验药物
试验药物组:实施例3贴剂。
(六)用药方法
试验用药:寻找患者颈部最主要的痛点、压痛(麻)点(结合影像学表现),以之为中心贴敷。随着病情的改善。原痛点可能消失,再取其周围新发现的痛点。羌活祛风通络贴一次一贴,一日一次,一次贴12小时。
总疗程:14天。
(七)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1、主要疗效指标(颈肩部疼痛)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0%,<95%。
有效:颈肩部疼痛好转。积分减少≥30%,<70%。
无效:颈肩部疼痛无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2、临床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
有效:症状、体征好转。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八)试验结果
表10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结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20     56     48     16  86.7
试验结果: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药物组合物为:川芎300g,羌活300g,当归255g,桂枝155g,葛根255g,红花150g,赤芍250g,杜仲150g,威灵仙255g,桑寄生155g,狗脊100g,小茴香100g,藁本105g,天麻150g,木瓜150g,秦艽150g,丹参305g,桃仁100g,白芷250g,鸡血藤300g,冰片50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浸膏、挥发油包合物、冰片,制备巴布膏剂1000片。
实施例2
药物组合物为:川芎395g,羌活400g,当归295g,桂枝200g,葛根295g,红花245g,赤芍300g,杜仲250g,威灵仙300g,桑寄生245g,狗脊150g,小茴香145g,藁本145g,天麻250g,木瓜245g,秦艽250g,丹参395g,桃仁145g,白芷300g,鸡血藤395g,冰片100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浸膏、挥发油包合物、冰片,制备膏剂1000片。
实施例3
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川芎345g,羌活345g,当归276g,桂枝207g,葛根276g,红花207g,赤芍276g,杜仲207g,威灵仙276g,桑寄生207g,狗脊138g,小茴香138g,藁本138g,天麻207g,木瓜207g,秦艽207g,丹参345g,桃仁138g,白芷276g,鸡血藤345g,冰片69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压敏胶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固含量为30%,搅拌均匀,称取一定量(浸膏量和挥发油包合物量合计的2.5倍);取浸膏加热到80℃使软化,缓缓加入到胶液中,边搅拌边降温,温度降至40℃以下,加入包合物匀膏和冰片溶液,(取粉碎过100目筛的挥发油包合物细粉,用等量的吐温80研磨成匀膏,冰片用适量乙酸乙酯溶解),密闭搅拌6小时以上,取出,过滤,涂膏,烘干,盖衬,切段,制成1000片。医用压敏胶粘剂(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性透明液体;无悬浮异物。购于四川三和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本品应符合YZB/川0049-2003(医用压敏胶粘剂)的标准。
实施例4
药物组合物组成为:
川芎310g,羌活305g,当归265g,桂枝175g,葛根270g,红花165g,赤芍265g,杜仲165g,威灵仙250g,桑寄生155g,狗脊105g,小茴香105g,藁本110g,天麻155g,木瓜150g,秦艽155g份,丹参315g,桃仁105g,白芷255g,鸡血藤305g,冰片60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浸膏、挥发油包合物、冰片,制备洗剂1000瓶。
实施例5
药物组合物组成为:
川芎385g,羌活375g,当归295g,桂枝180g,葛根285g,红花240g,赤芍280g,杜仲245g,威灵仙255g,桑寄生165g,狗脊145g,小茴香100g,藁本105g,天麻155g,木瓜165g,秦艽165g,丹参300g,桃仁100g,白芷250g,鸡血藤300g,冰片95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浸膏、挥发油包合物、冰片,制备凝胶剂1000瓶。
实施例6
药物组合物组成为:
川芎320g,羌活385g,当归265g,桂枝195g,葛根255g,红花245g,赤芍260g,杜仲245g,威灵仙285g,桑寄生165g,狗脊105g,小茴香145g,藁本105g,天麻250g,木瓜165g,秦艽175g,丹参385g,桃仁145g,白芷285g,鸡血藤385g,冰片50g。
(1)浸膏的提取:以上21味,除冰片外,羌活、小茴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水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药渣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备用;其余川芎等18味药,用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提取2小时,提取液过滤,与上述的醇沉滤液和挥发油提取药渣后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以上。
(2)挥发油包合:取挥发油6倍量的倍他环糊精,溶于热水中,40℃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搅拌60分钟,冷藏24小时,过滤,残渣50℃干燥,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3)取浸膏、挥发油包合物、冰片,制备喷雾剂1000瓶。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由川芎、羌活、当归、桂枝、葛根、红花、赤芍、杜仲、威灵仙、桑寄生、狗脊、小茴香、藁本、天麻、木瓜、秦艽、丹参、桃仁、白芷、鸡血藤、冰片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药物组合物组成为:
川芎300-400重量份,羌活300-400重量份,当归250-300重量份,桂枝150-200重量份,葛根250-300重量份,红花150-250重量份,赤芍250-300重量份,杜仲150-250重量份,威灵仙250-300重量份,桑寄生150-250重量份,狗脊100-150重量份,小茴香100-150重量份,藁本100-150重量份,天麻150-250重量份,木瓜150-250重量份,秦艽150-250重量份,丹参300-400重量份,桃仁100-150重量份,白芷250-300重量份,鸡血藤300-400重量份,冰片50-1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
川芎345重量份,羌活345重量份,当归276重量份,桂枝207重量份,葛根276重量份,红花207重量份,赤芍276重量份,杜仲207重量份,威灵仙276重量份,桑寄生207重量份,狗脊138重量份,小茴香138重量份,藁本138重量份,天麻207重量份,木瓜207重量份,秦艽207重量份,丹参345重量份,桃仁138重量份,白芷276重量份,鸡血藤345重量份,冰片69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关节扭伤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活血化瘀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颈椎病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药物制剂为外用制剂。
11.根据权利10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的药物制剂,其中外用制剂包括橡胶膏、巴布膏或压敏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外用制剂包括膏药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外用制剂包括凝胶剂、软膏剂或搽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外用制剂包括洗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成的药物制剂,其中外用制剂包括喷雾剂。
CN201210360580.6A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Active CN102846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0580.6A CN102846975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0580.6A CN102846975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6975A true CN102846975A (zh) 2013-01-02
CN102846975B CN102846975B (zh) 2014-03-19

Family

ID=4739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0580.6A Active CN102846975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69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9404A (zh) * 2013-12-06 2014-02-26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汤剂
CN103599400A (zh) * 2013-11-22 2014-02-26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216A (zh) * 2014-08-22 2014-12-17 从江神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药浴粉
CN106075329A (zh) * 2016-06-20 2016-11-09 陈帅 一种治疗髂骨致密性骨炎的中药
CN106620293A (zh) * 2017-01-14 2017-05-10 北京潘中恒中医骨伤科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瘀血阻滞型颈椎病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12991A (zh) * 2018-12-19 2019-03-26 梁春广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073A (zh) * 2002-09-23 2004-03-31 徐延青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39639A (zh) * 2005-08-30 2006-03-01 程玉峰 通痹酒
CN1915375A (zh) * 2006-08-10 2007-02-21 沈阳东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中药及特制狗皮膏制法
CN101015651A (zh) * 2007-03-01 2007-08-15 陈守杰 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药物
CN101530566A (zh) * 2008-03-10 2009-09-16 王林祥 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
CN102441123A (zh) * 2010-10-09 2012-05-09 田荣春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073A (zh) * 2002-09-23 2004-03-31 徐延青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39639A (zh) * 2005-08-30 2006-03-01 程玉峰 通痹酒
CN1915375A (zh) * 2006-08-10 2007-02-21 沈阳东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中药及特制狗皮膏制法
CN101015651A (zh) * 2007-03-01 2007-08-15 陈守杰 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药物
CN101530566A (zh) * 2008-03-10 2009-09-16 王林祥 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
CN102441123A (zh) * 2010-10-09 2012-05-09 田荣春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9400A (zh) * 2013-11-22 2014-02-26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400B (zh) * 2013-11-22 2016-01-20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404A (zh) * 2013-12-06 2014-02-26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汤剂
CN103599404B (zh) * 2013-12-06 2015-08-05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汤剂
CN104208216A (zh) * 2014-08-22 2014-12-17 从江神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药浴粉
CN106075329A (zh) * 2016-06-20 2016-11-09 陈帅 一种治疗髂骨致密性骨炎的中药
CN106620293A (zh) * 2017-01-14 2017-05-10 北京潘中恒中医骨伤科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瘀血阻滞型颈椎病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12991A (zh) * 2018-12-19 2019-03-26 梁春广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6975B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6975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CN103007234B (zh)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痛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326A (zh)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295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
CN103948732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72286B (zh) 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1087A (zh)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26406B (zh) 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410B (zh)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63580B (zh) 治疗经筋、骨、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235630C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中药膏剂及制备方法
CN102846762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CN103585294B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389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药物
CN104606402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用途
CN108404094A (zh) 一种疏络止痛消炎蜂毒应用调理膏
CN109925426A (zh) 一种可以治疗痔疮的中药熏蒸剂
CN106491882A (zh) 一种瑶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77574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908605B (zh) 一种骨科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311571A (zh) 一种治疗骨伤及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11437308A (zh) 一种通痹养骨熏敷方及其应用
Pate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fficacy of Agnikarma with Pippali and Shalaka in Gridhrasi
CN110327441A (zh) 一种直接作用于体表的中药线香及制备方法
CN108310143A (zh) 治疗产后腰骶痛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所述外用药的组合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2

Address after: 100054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you''anmen Street No. 72 Huambo building room 807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xcellence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54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you''anmen Street No. 72 Huambo building room 803

Patentee before: Zhou Zhi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