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480B - 节省空间型电梯 - Google Patents

节省空间型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480B
CN102762480B CN201080064523.2A CN201080064523A CN102762480B CN 102762480 B CN102762480 B CN 102762480B CN 201080064523 A CN201080064523 A CN 201080064523A CN 102762480 B CN102762480 B CN 102762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winch
hoist cable
elevator
rope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5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2480A (zh
Inventor
萩原高行
荒川淳
平野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2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2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节省空间型电梯,在高精度地检测轿厢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空间节省型的电子安全电梯的安全性。节省空间型电梯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在升降通道(2)内行驶的电梯轿厢(1);设置在升降通道(2)与电梯轿厢(1)之间的卷扬机(8);绳轮(9),绳轮(9)由卷扬机(8)驱动,其上卷绕有设置成支承电梯轿厢(1)的吊索(5),在该节省空间型电梯中检测电梯轿厢(1)的速度,该节省空间型电梯具有转向滑轮(7a)和滚轮(14),转向滑轮(7a)与绳轮(9)相对向地设置,滚轮(14)以被按压在设置在绳轮(9)与转向滑轮(7a)之间的吊索(5)上的方式设置,该节省空间型电梯根据滚轮(14)的旋转来检测电梯轿厢(1)的速度。

Description

节省空间型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电梯轿厢的速度的电梯,尤其适用于通过将紧急停止装置和调速器装置等电子化而实现了高性能的节省空间型电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经公开有电梯的安全装置,其为了在电梯轿厢达到异常速度时能够使电梯轿厢紧急停止而设置了调速器装置,该调速器装置通过调速器绳索与电梯轿厢的升降连动地旋转,由此来检测电梯轿厢的速度。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安全地对顶部空隙较小的电梯等进行电梯轿厢速度的测定,将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滚轮按压在导轨上,使得随着滚轮的旋转而产生与电梯轿厢的移动速度成比例的脉冲,由此通过脉冲来检测电梯轿厢的行驶速度。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缩小安装空间,在悬吊电梯轿厢的吊索的下部转向滑轮上安装编码器,以此来检测电梯轿厢的速度。
并且,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缩短使电梯轿厢停止所需的制动距离,将轿厢速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吊索的损伤断裂的吊索传感器的信号输入到监视装置(安全用控制器)中,在检测到电梯轿厢的异常速度或者吊索的损伤断裂时,通过使电磁致动器动作来使紧急停止装置(电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防止因吊索与主绳轮之间发生打滑而引发事故以及提高安全性,使摩擦滑轮接触主绳轮上的吊索,以检测与吊索连动地旋转的摩擦滑轮的旋转。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昭61-277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4-41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05/11590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特开昭59-177285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滚轮安装在移动的电梯轿厢上,所以难以进行自检(self check)。此外,作为电梯轿厢速度传感器的滚轮的位置有时会因电梯轿厢的位置而与卷扬机隔开很远,此时,为了与卷扬机的旋转速度进行比较,必须增长信号线的长度,有可能会因脉冲信号的波形变形或者外部噪声的影响等而无法高精度地检测出速度。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下部转向滑轮设置在升降通道侧,所以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相比能够方便地进行自检,但由于必须安装下部转向滑轮,所以在采用某些吊索卷绕方式的情况下会导致浪费空间而有悖于空间节省化。此外,编码器的位置不一定能够靠近卷扬机。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只是单纯地通过安全用控制器使电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而没有考虑到轿厢速度传感器、卷扬机以及安全用控制器的设置方面的情况,因此不适合轿厢速度传感器的高精度化以及自检,优选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由于需要使摩擦滑轮接触主绳轮上的吊索,所以必须在主绳轮的外周部分设置摩擦滑轮,而从节省空间的观点来看这并不适当。此外,为了使摩擦滑轮不接触主绳轮,必须使摩擦滑轮的侧面与弯曲的吊索形成点接触,从而难于进行高精度的速度检测。
如上所述,作为空间节省型的电子安全电梯,需要通过定期实施自检来降低故障率,所以优选设置成适合进行自检的结构。此外,由于电梯需要在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3倍时使卷扬机的制动器动作,在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4倍时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而使电梯轿厢紧急停止,因此,在额定速度低的电梯中,因这些动作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变小,所以需要设置更高精度的轿厢速度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高精度地检测电梯轿厢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空间节省型的电子安全电梯的安全性。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安全方面进一步实现高精度化和高性能化以及节省空间。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省空间型电梯,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在升降通道内行驶的电梯轿厢;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与所述电梯轿厢之间的卷扬机;以及绳轮,所述绳轮由所述卷扬机驱动,其上卷绕有被设置成支承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在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中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进一步具有转向滑轮和滚轮,所述转向滑轮与所述绳轮相对向地设置,所述滚轮以被按压在卷绕在所述绳轮与所述转向滑轮之间的吊索上的方式设置,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根据所述滚轮的旋转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将滚轮设置成被按压在卷绕在绳轮与转向滑轮之间的吊索上,并且通过滚轮的旋转来检测电梯轿厢的速度,所述能够将基于滚轮的构成速度传感器设置在绳轮的垂直投影面上的无用空间内,由此,不需要增设用于设置速度传感器的空间,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来检测电梯轿厢的速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节省型的电子安全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图1)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轿厢速度传感器部分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轿厢速度传感器部分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轿厢速度传感器检查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吊索的凹凸和滚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7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吊索的高低差和滚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8是对与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轿厢速度传感器部分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梯轿厢
2 升降通道
3 导轨
3 电梯轿厢下部滑轮
5 吊索
6 升降通道的顶部
7a、7b 转向滑轮
8 卷扬机
9 绳轮
10 平衡重
11 滑轮
12 主控制器
13 轿厢速度传感器
14 滚轮
15 弹簧
16、16a、16b 编码器
20 安全用控制器
21 信号缆线
32 臂部
34 支架
35 保护板
38 支架
40 速度仪
43 卷扬机编码器
45 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空间节省型的电子安全电梯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电梯轿厢1由沿着高度方向设置在升降通道2内的导轨3(3a、3b)引导。在电梯轿厢1的左右侧面的上下部分安装有未图示的引导装置,电梯轿厢1通过使引导装置与导轨3接触而由导轨3进行引导。
电梯轿厢1的下部安装有2个电梯轿厢下部滑轮4,吊索5以从电梯轿厢下部滑轮4的下侧抱住电梯轿厢1的方式设置。吊索5的一端固定在升降通道2的顶部6a,另一端在卷绕到与绳轮相对向的转向滑轮7a后朝下方延伸,此后卷绕到设置在导轨3b侧面空间内的卷扬机8的绳轮9后朝上方延伸,通过内侧的转向滑轮7b、平衡重10的滑轮11后固定在升降通道2的顶部6b。平衡重10沿着设置在导轨3b侧面空间内的平衡重10用导轨47在上下方向上升降。上述吊索5的设置方式被称为下悬吊(Underslung)方式,由于电梯轿厢1的速度为吊索5速度的1/2,对无齿轮电动机有利,所以优选用于低速电梯。
轿厢速度传感器13在绳轮9的上方设置在绳轮9的垂直投影面上,滚轮14设置成其旋转轴31与绳轮9的旋转轴大致平行,并且滚轮14被弹簧15按压在吊索5上。编码器16安装在滚轮14的旋转轴31上,产生与旋转速度成比例的脉冲信号。从在一方的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电梯运行的角度出发,优选安装2个编码器16。
在电梯轿厢1的左右安装有电动紧急停止装置,该电动紧急停止装置由抱住导轨3a以对电梯轿厢1进行制动的致动器构成。在致动器的通电断开时,依靠电梯轿厢1与导轨3a之间的摩擦力对电梯轿厢1进行制动。
在升降通道2内设置有卷扬机8,主控制器12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下部,用于对卷扬机8进行驱动而使电梯轿厢1升降。以虚线表示的卷扬机编码器43安装在卷扬机8的内部,主控制器12使用卷扬机编码器43的信息来控制卷扬机8的旋转速度。安全用控制器20设置在设置有卷扬机8和轿厢速度传感器13等的升降通道2的下部,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对输入信号进行运算。电动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与卷扬机8的制动器一起构成安全装置。
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的脉冲通过信号缆线21传送至安全用控制器20。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的脉冲信号通过缆线44传送至主控制器12以及安全用控制器20这两方。安全用控制器20通过对所述编码器16、43的规定时间内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来运算电梯轿厢1的速度和卷扬机的旋转速度。
安全用控制器20根据轿厢速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滚轮14的旋转速度)的编码器16和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的脉冲信号对电梯轿厢1的速度(吊索5的移动速度)以及绳轮9的周速度进行计算并进行比较(或者直接对滚轮14和卷扬机8的旋转速度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表示两者之间的速度差(旋转速度)超过了允许范围时,判断为发生了故障,并且使卷扬机8的制动器动作而使电梯停止运行。通过用安全用控制器20频繁地实施自检,能够预防因轿厢速度传感器13发生故障而检测不到异常超速,所以能够实现高性能化。
通过安装2个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能够分别与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判断出是哪个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由此,在一方的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正确地检测出电梯轿厢1的速度的同时使电梯继续运行。这样,能够防止因故障而使得电梯频繁地停止运行,能够提高对安全性的信赖度,并且能够实现进一步的高性能化。
由于卷扬机8和主控制器12、轿厢速度传感器13(滚轮14)以及安全用控制器20都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下部,所以不需要通过很长的信号缆线来连接各个设备,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电梯系统的小型化。此外,在将卷扬机8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上方时,优选将主控制器12、轿厢速度传感器13和安全用控制器20一起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上方。
在轿厢速度传感器13中,使用被按压在悬吊电梯轿厢的吊索5上的滚轮14以及设置在滚轮14的旋转轴上的编码器16来产生频率与滚轮14的旋转速度成比例的脉冲信号。安全用控制器20通过对编码器16的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计算吊索5的移动速度,通过将该移动速度换算成1/2倍,能够检测电梯轿厢1的速度。
吊索5卷绕在绳轮9和与绳轮9相对向的转向滑轮7a上,滚轮14以与绳轮9在纵向上重合的方式设置,并被按压在吊索5上。滚轮14的轴由臂部32支承,通过用弹簧15按压臂部32来将滚轮14按压在吊索5上。轿厢速度传感器13被收纳在位于绳轮9和卷扬机8的上方的无用空间内,因此不需要为了设置轿厢速度传感器13而确保新的设置空间,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用来设置调速器以及调速器绳索的空间,由此能够节省空间。
为了通过轿厢速度传感器13正确地检测出电梯轿厢1的速度,需要使滚轮14与吊索5的接触状态保持稳定。在因地震和强风等原因而使得吊索5发生了晃动时,由于绳轮9和与绳轮9相对向的转向滑轮7a之间的位置位于成为基准震动的最大波长波的弦振动的波腹处,所以该处的吊索5的晃动最大。因此,为了使滚轮14与吊索5的接触状态保持稳定,优选避开吊索晃动大的中间位置,将滚轮14设置在绳轮9与转向滑轮7a之间的比中间部分更靠近绳轮9的位置。
为了使用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对轿厢速度传感器13进行高精度的自检,有必要避免在绳轮9与滚轮14之间因吊索5伸缩而使得绳轮9位置处的吊索5速度与滚轮14位置处的吊索5速度产生速度差。因此,通过将滚轮14设置在比绳轮9和与绳轮9相对向的转向滑轮7a的中间位置更靠近绳轮9侧的位置,能够减小因吊索5的伸缩而带来的影响。
如上所述,即使因地震和乘客的动作而使得吊索5发生了晃动或者伸缩,也能够使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和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速度检测结果保持一致,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检。因此,在轿厢速度传感器13自身发生了检测异常(也就是自检发生了错误)时,能够防止电梯轿厢1因自检错误而停止运行(虽然优选在发生了错误时使电梯轿厢1停止运行)。
图2是升降通道2的中间部分的水平截面图,表示从上方观察时的状态,在升降通道2的中央处具有电梯轿厢1,在电梯轿厢1与升降通道2的壁面28之间设置有平衡重10。由于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以在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10的垂直投影面上不能设置其他的设备。此外,导轨3和吊索5跨越升降通道2的整个区域设置。而且,还必须在升降通道2内确保用于设置电梯门29以及在电梯门29开闭时支承电梯门29的门槛30的空间。
导轨3和吊索5也跨越升降通道2的整个区域设置。另外,还必须在升降通道2内确保用于设置电梯门29以及在电梯门29开闭时支承电梯门29的门槛30的空间。为了缩小升降通道2的截面积,也就是缩小电梯在建筑物中所占的面积以节省空间,作为卷扬机,采用了薄型的卷扬机8,并将其设置在包围电梯轿厢1的可动范围的面与升降通道2的壁面28之间的空间内。薄型卷扬机8具有轴向的尺寸较小而直径较大的形状。由于需要尽量缩小升降通道2的截面积,所以能够供设备设置用的空间如示出那样非常有限。此外,还需要缩小升降通道2在深度方向上的尺寸以节省空间。
受到吊索5表面的由捻合线形成的凹凸的影响,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滚轮14的旋转速度会出现波动,为了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速度,优选将滚轮14的半径设定为吊索5表面的凹凸间隔的3~6倍的大小。也就是说,为了确保必要的精度,不能缩小滚轮14的直径,所以确保滚轮14的设置空间很重要。因此,将滚轮14设置成与绳轮9在纵向上重合,也就是说,将滚轮14设置成与绳轮9的垂直投影面重合,由此能够缩小升降通道2在深度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需要确保用于将滚轮14按压在吊索5上的弹簧15的设置空间,如果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设置在绳轮9和门槛30之间的空间或者绳轮9与导轨3b之间的空间内,则会导致升降通道2的面积变大。因此,将滚轮14的半径设定为比绳轮9的半径小,并且将弹簧15和臂部32设置成与绳轮9以及卷扬机8在纵向上重合,由此能够在升降通道2内确保弹簧15和臂部32的设置空间。
并且,吊索5卷绕在绳轮9的靠下侧的部分,在将滚轮14按压在该部分时,有必要在升降通道2的下侧将升降通道2的深度增加与滚轮14和编码器16的大小相应的尺寸,以避免编码器16与卷扬机8发生干涉,因此,会导致滚轮14的直径增大,并且所需的精度越高,越难以节省空间。
在图2中,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设置成与绳轮9在纵向上重合,并且将滚轮14按压在吊索5的与绳轮9接触的面上。由此,不需要新增用于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设置空间。此外,在将卷扬机8朝上方错开设置时也同样能够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设置在绳轮9上方的空间内。
图3是表示轿厢速度传感器13和卷扬机8以及绳轮9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
由于卷扬机8的外径大于绳轮9的外径,所以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设置在远离绳轮9的不会与卷扬机8发生干涉的位置。将支架34固定在从升降通道2伸出的梁45上,并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安装在梁45上。弹簧15的轴55穿过编码器16的下方。
在滚轮14的左侧设置支架38,并且预先在支架38上设置凹部,以便在对轿厢速度传感器13进行检查时,将速度仪固定在该凹部中。
保护板35设置在滚轮14的上方,具有沿着吊索5的垂直面的形状,并且被固定在梁45上。保护板35的宽度大于滚轮14的宽度,垂直面设置在比滚轮14的吊索接触面离吊索5远但比滚轮14的旋转轴离吊索5近的部位。保护板35的上端弯曲以形成遮盖滚轮14上方的形状。并且,保护板35的下端与滚轮14之间的间隙小于吊索5的直径。由此,在吊索5被切断时,吊索5必然朝着离开滚轮14的方向掉落,从而能够保护轿厢速度传感器13。
在吊索5由于某种原因而被切断时,吊索5与电梯轿厢1的速度出现不一致,在吊索5被切断时,无法通过轿厢速度传感器13来检测电梯轿厢1的速度。不过,在一根以上的吊索5被切断时,通过卷扬机8的制动器使电梯轿厢1停止,而在所有的吊索5均被切断时,通过紧急停止装置使电梯轿厢1停止。
图4表示从上方观察轿厢速度传感器13时观察到的状态,图中示出了卷扬机8和绳轮9,并且以能够看清楚内部结构的方式示出了滚轮14的截面。
滚轮14呈卷扬机8侧开放的碗状的形状,滚轮14的与吊索5接触的一侧的外周宽度优选设定为至少能够与一根吊索5接触的大小,在图4中,滚轮14的旋转轴31设置成与绳轮9的旋转轴大致平行,并且与最接近的吊索5a接触。滚轮14的旋转轴31安装在碗状的底部,由设置在进入到滚轮14内侧的臂部32的前端上的轴承支承,并且通过支架34固定在从升降通道2延伸出来的位于卷扬机8上方的梁45上。臂部32通过轴部33由支架34枢轴支承,臂部32通过与轴31垂直的旋转轴33进行转动。
旋转轴31上安装有耦合器50,通过耦合器50与延长轴51连接。延长轴51固定在2个编码器16a、16b的中空轴上,延长轴55的终端容纳在编码器16b的内部。编码器16a、16b的壳体通过柔软的支架52固定在臂部32上。
通过将旋转轴31设置在绳轮9的端面上,能够扩大滚轮14的碗状的内部空洞部分,由此能够在该空洞中确保用于设置编码器16的空间。由此,即使安装2个编码器16,也能够将轿厢速度传感器13安装在绳轮9和卷扬机8的宽度尺寸的范围内,从而不需要新增用于设置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空间。
在臂部32的下表面安装承接弹簧15的承接板53。并且,将弹簧15安装在该承受板53上,将臂部32朝着吊索的方向按压,由此将滚轮14按压在吊索5上。
在位于臂部32的弹簧15的相反侧的梁45上安装支架54,以固定轴55的基端部。轴55穿过安装在臂部32上的编码器16的下侧一直延伸到臂部32的相反侧,并且使轴55的前端贯穿设置在承受板53上的孔57,并进一步通过弹簧15的中心。在轴55的前端从弹簧15伸出的部位安装弹簧按压件56,以按压弹簧15的前端。
如上所述,能够使得滚轮14必定与一根吊索5a接触。也就是说,即使吊索5a因晃动而发生了变位,也使臂部32的角度发生变化而滚轮14也必然能够与一根吊索5a接触。此外,由于轴55穿过编码器的下方,所以能够将轴的基端部与承受板53之间的距离设定得长一点,由此,即使臂部32的角度因吊索5晃动而发生了变化,轴55的角度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从而能够防止因弹簧15和轴55的前端发生晃动而与吊索5和电梯轿厢1发生干涉。
安全用控制器20根据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和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的脉冲信号计算电梯轿厢1的速度(吊索5的移动速度)以及绳轮9的周速度,并且对两者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对轿厢速度传感器13进行自检。此后,在两者的速度差超过了允许范围时,判断为发生了故障,使卷扬机9的制动器动作而使电梯停止运行。当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检测到的速度与卷扬机8的编码器检测到的速度不一致时,安全用控制器20使卷扬机8的制动器动作而使电梯轿厢1停止。因此,在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或者吊索5被切断而从滚轮14脱落了时,从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运算出的速度和从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运算出的速度之间出现不一致,使得卷扬机8的制动器动作。此外,在滚轮14被朝着吊索5的相反方向按压而不与吊索5接触时,速度出现不一致,使得卷扬机8的制动器动作。
通过安全用控制器20在电梯的运行期间频繁地实施自检,能够预防因轿厢速度传感器13发生故障而检测不到异常超速。
在图示的结构中,由于安装了两个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所以能够分别与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进行比较。例如,在由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2个编码器16a、16b检测到的速度出现了不一致时,安全用控制器20选择与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检测到的速度相一致的一方的速度。也就是说,在轿厢速度传感器13中的一方的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时,能够判断出是哪一个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所以能够在正确地检测出电梯轿厢1速度的同时,使电梯继续运行。由此,能够防止电梯因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编码器16发生了故障而频繁地停止运行。此外,在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2个编码器16a、16b的速度都与卷扬机8的卷扬机编码器43的速度不一致时,安全用控制器20根据该速度不一致而使卷扬机8的制动器动作。
图5表示从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上方对其观察时的状态。以下对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检查步骤进行说明。
因需要使速度仪40与滚轮14接触,所以加宽了滚轮14边缘的宽度。
(1)克服弹簧15的弹力将滚轮14朝着右方按入而使其离开吊索5a后,使速度仪40的滚轮58与滚轮14抵接。
(2)通过绑带42等将速度仪40固定在支架38上。
(3)例如使未图示的钻机的旋转滚轮与滚轮14抵接而使得滚轮14高速旋转,并且对由速度仪40检测到的速度和由轿厢速度传感器13检测到的速度进行比较以进行检查。
受到吊索5表面的由吊索5的捻合线形成的凹凸的影响,轿厢速度传感器13的滚轮14的旋转速度会出现波动。图6(1)示出了滚轮14移动到捻合线的凸部上时的状态,此时,如虚线所示,假设吊索5为圆柱时,则半径为r的滚轮14与该圆柱接触。在吊索5的移动速度为v时,滚轮14的旋转速度ω为v/r,与滚轮14的半径r成反比例。
另一方面,如图6(2)所示,在滚轮14完全陷入了捻合线的凹部内的状态下,滚轮14在两个点与吊索5发生接触。由此,滚轮14的半径实质上减小了。如上所述,滚轮14的旋转速度会因吊索5的凹凸而出现波动。
在滚轮14陷入捻合线的凹部内时,滚轮的表观上的半径r’可以简略地根据由滚轮中心O和滚轮14与吊索5的2个接触点A、B构成的等腰三角形求出。并且,以使(r-r′)/r×100(%)所示的速度变动幅度在1%以下的方式求出了滚轮14的半径r。
吊索5的捻合线的间隙Pr优选为10mm左右,滚轮14的半径优选在36mm以上。也就是说,为了提高精度,优选将滚轮14的半径设定为吊索5表面的捻合线间隙Pr的3~6倍(更优选为4~5倍)。并且,为了确保所需的精度,不能够缩小滚轮14的直径,所以确保滚轮14所需的空间很重要。
此外,在因粘附在吊索5上的异物而产生的高低差的影响下,速度检测可能会出现误差。图7表示高低差大致为δ时的滚轮14的旋转角度θ、根据该旋转角度θ算出的移动距离I以及吊索5的实际移动距离x。
滚轮14在高低差δ处与吊索在2个点A、B发生接触。此时,由从滚轮14的中心O引出的线段OA、OB构成的夹角θ相当于滚轮14通过高低差δ进入到虚线所示位置时的滚轮14的旋转角度。此外,滚轮14的半径r越大,则根据滚轮14的旋转角度θ算出的距离I与实际的移动距离x之间的差越小,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出速度。为了将速度检测误差控制在额定速度的1%以下,允许高低差δ达到1.5mm的滚轮14的半径为50mm以上。由于滚轮14在纵向上与绳轮9重合设置,所以优选将滚轮14的半径的上限设定为小于绳轮9的半径。具体来说是,如果绳轮9的半径为200mm,则将滚轮14的半径设定为小于200mm。
如上所述,滚轮14的半径优选在36mm以上(更优选为50mm以上)200mm以下。
图8的示例与上述示例不同,其示出了臂部32的基端部的轴33与滚轮14的旋转轴31平行地设置时的情况,将臂部32的基端部的轴33作为滚轮14的旋转轴31使用的理由如下。
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当臂部32因粘附在吊索5上的异物而产生的高低差或吊索5晃动等而进行了旋转时,固定在臂部32上的编码器16与臂部32一起旋转Δθ。此时,即使在实际上滚轮14以与吊索5的移动速度相一致的速度旋转了角度θ,编码器16仍然能够检测出臂部32和滚轮14的相对旋转角度θ’。也就是说,臂部32和滚轮14的相对旋转角度θ’与滚轮14的旋转角度θ相比实际上小Δθ。在需要高精度地检测速度时,由上述臂部32的旋转误差造成的影响不能忽视。由此,优选使臂部32的基端部的轴33与滚轮14的旋转轴31正交,使得即使臂部32与吊索5一起旋转,编码器16的轴也不进行旋转。

Claims (3)

1.一种节省空间型电梯,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在升降通道内行驶的电梯轿厢;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与所述电梯轿厢之间的卷扬机;以及绳轮,所述绳轮由所述卷扬机驱动,其上卷绕有被设置成支承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的特征在于,具有:
转向滑轮,所述转向滑轮与所述绳轮相对向地设置;
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绳轮与所述转向滑轮之间,且位于比所述绳轮和所述转向滑轮的中间位置更靠所述绳轮侧的位置,并且,所述滚轮以被按压在卷绕在所述绳轮与所述转向滑轮之间的吊索的、与所述绳轮相接的一侧上的方式设置;
臂部,其枢轴支承在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面上,对所述滚轮进行支承;
弹簧,其配置在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面上,对所述臂部施加作用力,
所述节省空间型电梯根据所述滚轮的旋转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省空间型电梯,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在所述滚轮的上方,且被形成为具有沿着所述吊索延伸的面以及通过弯折而遮住所述滚轮上方的上端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省空间型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被形成为所述卷扬机侧开放的碗状的形状,在其内部的空洞中设置有产生与所述滚轮的旋转速度成比例的脉冲信号的编码器。
CN201080064523.2A 2010-03-17 2010-03-17 节省空间型电梯 Active CN102762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1888 WO2011114370A1 (ja) 2010-03-17 2010-03-17 省スペース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480A CN102762480A (zh) 2012-10-31
CN102762480B true CN102762480B (zh) 2015-02-04

Family

ID=4464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523.2A Active CN102762480B (zh) 2010-03-17 2010-03-17 节省空间型电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87758B2 (zh)
CN (1) CN102762480B (zh)
WO (1) WO20111143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7923A1 (de) * 2011-09-12 2013-03-13 Wachendorff Automation GmbH & Co. KG Redundante Schachtkopierung
JP6271680B1 (ja) * 2016-11-09 2018-01-3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US11548758B2 (en) 2017-06-30 2023-01-10 Otis Elevator Company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vator systems
JP6445657B1 (ja) * 2017-11-08 2018-1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CN111986253B (zh) * 2020-08-21 2023-09-15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拥挤程度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288620B1 (ja) 2022-03-29 2023-06-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0182A (zh) * 2000-09-20 2003-0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515482A (zh) * 1999-12-06 2004-07-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1037168A (zh) * 2004-03-01 2007-09-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316781A (zh) * 2005-11-29 2008-12-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786B2 (ja) * 1985-05-31 1995-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速度測定装置
JP2002120977A (ja) * 2000-10-13 2002-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位置検出装置
JP4184774B2 (ja) * 2002-12-11 2008-1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JP2004002045A (ja) * 2003-08-20 2004-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482A (zh) * 1999-12-06 2004-07-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390182A (zh) * 2000-09-20 2003-0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1037168A (zh) * 2004-03-01 2007-09-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316781A (zh) * 2005-11-29 2008-12-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277573A 1986.12.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480A (zh) 2012-10-31
JP5387758B2 (ja) 2014-01-15
JPWO2011114370A1 (ja) 2013-06-27
WO2011114370A1 (ja)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480B (zh) 节省空间型电梯
EP1741658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207108168U (zh) 一个电梯的制动系统
CN103991767A (zh) 电梯装置及其绳索摆动抑制方法
EP3456674B1 (en) Elevator tension member slack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n emergency stop operation of an elevator system
EP3421400B1 (e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vator systems
EP3392179A1 (en) Sensing elevator car guiding devices for elevator systems
CN1951793B (zh) 电梯的自动检查装置以及电梯的自动检查方法
KR20150089079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3171936A (zh) 电梯装置
JPWO200609302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392082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현가체 지지장치
JPWO200705502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326118A (zh) 电梯
CN102874664A (zh) 曳引能力试验装置
CN103552897B (zh) 电梯的控制线缆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1565141B (zh) 电梯设备
EP1535875B1 (en) Elevator device
JP429220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394944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振れ抑制装置
CN103171944B (zh) 电梯的移动线缆装置
CN113135512B (zh) 起重机臂架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起重机
CN104743423B (zh) 电梯设备
JP608066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ケーブル異常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415552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