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9500B -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9500B CN102739500B CN201110081281.4A CN201110081281A CN102739500B CN 102739500 B CN102739500 B CN 102739500B CN 201110081281 A CN201110081281 A CN 201110081281A CN 102739500 B CN102739500 B CN 1027395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 requirement
- time limit
- soft
- soft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所述分组调度方法包括:S1、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S2、分别为所述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S3、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所述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所述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本发明基于QoS标准中的抖动要求来进行分组调度服务,扩大了数据服务的应用范围,不需要从客户端接收反馈来进行调度,增加了MIMO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数据吞吐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服务质量要求的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多种方法来使用从天线阵列接收的数据,其中较先进的一种方法称为空分多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在基站中,SDMA不断调整无线环境,为每位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在网络中,这种先进的基站性能可以用来增加基站覆盖范围,从而降低网络成本,提高系统容量,最终达到提高频率利用率的目的。SDMA可以与任何空间调制方式或频段兼容,因此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在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SDMA系统中,涉及对数据服务的分组和调度。已有一些专利公开了基于SDMA的分组及调度方法。
专利号为7248879和7778342的美国专利申请都公开了一种基于QoS要求的用户分组和调度服务。在这两个专利中,分组和调度过程是独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分组和调度过程相互间是紧密相关的,应该同时进行。
专利号为7801238的美国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CN101600231的中国专利申请仅仅将数据吞吐量作为数据服务的QoS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服务通常在其它QoS标准(例如时延、抖动等)上有较高的要求。
公开号为CN10138365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基于QoS要求中的分组时延和数据吞吐量来调度服务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从无线客户端接收反馈信息,这将导致更大的信息量开销,并因此导致在无线资源使用方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基于QoS中的抖动要求进行分组调度以及需要接收反馈信息导致效率较低等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抖动要求且资源使用率较高的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包括:
S1、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
S2、分别为所述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
S3、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所述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在所述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
本发明分组调度方法中,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还包括时延要求、期限要求和/或吞吐量要求。
本发明分组调度方法中,所述发送区间为[软期限-抖动要求,软期限],其中软期限小于期限要求。
本发明分组调度方法中,还包括:在发送服务时监视吞吐量和分组时延,当所述服务的当前吞吐量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时,软期限增加预设差值;当所述服务中连续的分组时延大于预设阈值时,软期限减小预设差值。
本发明分组调度方法中,还包括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
还提供一种分组调度系统,包括:
服务质量要求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
软期限确定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
发送区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所述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所述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
本发明分组调度系统中,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还包括时延要求、期限要求和/或吞吐量要求。
本发明分组调度系统中,所述发送区间为[软期限-抖动要求,软期限],其中软期限小于期限要求。
本发明分组调度系统中,所述软期限确定模块中还包括软期限自适应模块,用于监视发送服务时的吞吐量和分组时延,还用于在所述服务的当前吞吐量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时,将软期限增加预设差值,并在所述服务中连续的分组时延大于预设阈值时,将软期限减小预设差值。
本发明分组调度系统中,还包括业务分类模块,用于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
本发明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的有益效果为:基于QoS标准中的抖动要求来进行分组调度服务,扩大了数据服务的应用范围,不需要从客户端接收反馈来进行调度,增加了MIMO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数据吞吐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组调度方法,首先将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组,对于每项服务分组,分别确定它们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其中,服务质量要求可以包括时延要求(delay requirement)、抖动要求(jitterrequirement)、吞吐量要求(throughput requirement)和期限要求(deadlinerequirement)等。然后,分别为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再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相应服务的发送区间。最后在该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分组调度方法开始于步骤S1。在步骤S1中,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中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例如,可以通过应用层获取将要发送的服务的QoS要求,QoS要求可以涉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例如可用性、抖动、漂移、吞吐量、时延、丢包等。抖动主要是由于服务流中相继分组的排队等候时间不同引起的,是对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某些业务类型,特别是话音和视像等实时业务是极不容忍抖动的。分组到达时间的差异将在话音或视像中造成断续。所有传送系统都有抖动,只要抖动落在规定容差之内就不会影响服务质量。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不同的客户需求,抖动要求都是不同的。
在步骤S2中,分别为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Soft Deadline)。对于每项服务,根据其用户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当前网络环境,可以为其确定一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本申请中将这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称为软期限。软期限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时间值,只要小于期限要求(即限定的发送截止时间)即可。
在步骤S3中,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相应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该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例如,用SDi表示服务i的软期限,用Ji表示服务i的抖动要求,用Di表示服务i的期限要求,可以将发送区间表示为[SDi-Ji,SDi],其中0<=SDi<=Di。但是,使用这个例子仅仅是问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合适的基于软期限和抖动要求的发送区间。
本发明用于QoS服务的分组调度方法基于QoS标准中的抖动要求来进行分组调度服务,扩大了数据服务的应用范围。而且本方法不需要从客户端接收反馈来进行调度,增加了MIMO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数据吞吐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分组调度方法开始于步骤201。在步骤201中,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在现有通信系统中,由于包含各种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及其衍生应用,在进行QoS分析时,可以根据QoS等级将这些服务进行分类,例如QoS等级较高的会话类业务(例如语音)和流类业务(例如视频流),以及QoS等级较低的交互类业务(例如网页浏览)和背景类业务(例如电子邮件)。上述分类标准是基于时延要求的,但是这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类型的业务分类方法,例如基于抖动要求进行分类或基于吞吐量和时延要求进行分类等。预先将服务分类可以便于各种服务的管理,为后续基于QoS要求灵活地发送服务提供便利。
在步骤202中,确定每项服务的QoS要求。例如,可以根据服务的业务类型和用户需求来确定该服务的QoS要求。服务的QoS要求可以包括可用性、抖动、漂移、吞吐量、时延、丢包等。吞吐量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对网上流量(或带宽)的度量。时延是指一项服务从网络入口到出口的平均经过时间,许多服务(特别是语音和视像等实时服务)都是极度不能容忍时延的,当时延超过200-250毫秒时,交互式会话是非常麻烦的。因此,一些实时性服务(例如电视会议)对于时延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这些业务属性决定的QoS要求,有些用户对于服务也会提出一些需求,例如低时延、低抖动等,在确定一项服务的QoS要求时,还可以考虑这些用户需求。
在步骤203中,确定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对于每项服务,根据其用户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当前网络环境,可以为其确定一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即软期限。软期限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时间值,只要小于期限要求(即限定的发送截止时间)即可。
在步骤204中,根据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例如,用SDi表示服务i的软期限,用Ji表示服务i的抖动要求,用Di表示服务i的期限要求,可以将发送区间表示为[SDi-Ji,SDi],其中0<=SDi<=Di,i为任意正整数。但是,使用这个例子仅仅是问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合适的基于软期限和抖动要求的发送区间。
在步骤205中,在发送区间开始发送相应的服务。在基于SDMA的MIMO通信系统中,对于每项服务,可以根据各种通信标准(例如802.11n标准)进行发送。在发送时,可以将服务分成多个分组(或数据包)。
在步骤206中,在发送分组的过程中,实时监视信道上的吞吐量和分组时延,以便动态调整软期限。
当服务i的当前吞吐量Ti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Mi时,执行步骤207。在步骤207中,将软期限SDi增加一个预设差值d1,预设差值d1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正数,例如d1=Di/K1(K1为预设的任意整数)。
当服务i中连续的任意个分组中,每个分组的时延或超时(overdue)大于预设阈值L时,执行步骤208。在步骤208中,将软期限SDi减去一个预设差值d2,预设差值d2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正数,例如d2=Di/K2(K2为预设的任意整数),预设差值d2和d1可以是相同值或不同值。
对于步骤207和步骤208中的预设差值d1和d2,还可以分成几个等级,分别对应于Ti与Mi的差值的不同水平、大于阈值L的连续分组的不同数量或分组时延(超时)与L的差值的不同水平。上述软期限的自适应过程是为了在吞吐量、时延和抖动间实现较好的平衡,以满足用户要求。
在步骤209中,判断是否发送完该项服务的所有分组。若否,继续执行步骤206。若是,本方法将结束于步骤210。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分组调度系统包括服务质量要求确定模块310、软期限确定模块320和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
QoS要求确定模块310用于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中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例如,QoS要求确定模块310可以通过应用层获取将要发送的服务的QoS要求,QoS要求可以涉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例如可用性、抖动、漂移、吞吐量、时延、丢包等。抖动主要是由于服务流中相继分组的排队等候时间不同引起的,是对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某些业务类型,特别是话音和视像等实时业务是极不容忍抖动的。分组到达时间的差异将在话音或视像中造成断续。所有传送系统都有抖动,只要抖动落在规定容差之内就不会影响服务质量。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不同的客户需求,抖动要求都是不同的。
软期限确定模块320用于为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Soft Deadline)。对于每项服务,根据其用户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当前网络环境,软期限确定模块320可以为其确定一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本申请中将这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称为软期限。软期限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时间值,只要小于期限要求(即限定的发送截止时间)即可。
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相应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该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例如,用SDi表示服务i的软期限,用Ji表示服务i的抖动要求,用Di表示服务i的期限要求,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可以将发送区间表示为[SDi-Ji,SDi],其中0<=SDi<=Di。但是,使用这个例子仅仅是问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合适的基于软期限和抖动要求的发送区间。
在工作过程中,QoS要求确定模块310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中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然后,软期限确定模块320分别为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最后,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相应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该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
本发明用于QoS服务的分组调度系统基于QoS标准中的抖动要求来进行分组调度服务,扩大了数据服务的应用范围。而且本系统不需要从客户端接收反馈来进行调度,增加了MIMO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数据吞吐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分组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分组调度系统包括服务质量要求确定模块310、软期限确定模块320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业务分类模块340和发送模块360。软期限确定模块320中还包括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其中,业务分类模块340和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是可选模块,即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中至少一个模块或其任意组合。
业务分类模块340用于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在现有通信系统中,由于包含各种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及其衍生应用,在进行QoS分析时,可以根据QoS等级将这些服务进行分类,例如QoS等级较高的会话类业务(例如语音)和流类业务(例如视频流),以及QoS等级较低的交互类业务(例如网页浏览)和背景类业务(例如电子邮件)。上述分类标准是基于时延要求的,但是这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类型的业务分类方法,例如基于抖动要求进行分类或基于吞吐量和时延要求进行分类等。通过业务分类模块340预先将服务分类,可以便于各种服务的管理,为后续基于QoS要求灵活地发送服务提供便利。
服务要求确定模块310用于确定每项服务的QoS要求。例如,可以根据服务的业务类型和用户需求来确定该服务的QoS要求。服务的QoS要求可以包括可用性、抖动、漂移、吞吐量、时延、丢包等。
软期限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对于每项服务,根据其用户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当前网络环境,软期限确定模块320可以为其确定一个可调整的发送截止时间,即软期限。软期限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时间值,只要小于期限要求(即限定的发送截止时间)即可。
发送区间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例如,用SDi表示服务i的软期限,用Ji表示服务i的抖动要求,用Di表示服务i的期限要求,可以将发送区间表示为[SDi-Ji,SDi],其中0<=SDi<=Di,i为任意正整数。但是,使用这个例子仅仅是问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合适的基于软期限和抖动要求的发送区间。
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用于在发送分组的过程中,实时监视信道上的吞吐量和分组时延,以便动态调整软期限。当服务i的当前吞吐量Ti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Mi时,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可以将软期限SDi增加一个预设差值d1,预设差值d1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正数,例如d1=Di/K1(K1为预设的任意整数)。。当服务i中连续的分组时延或超时(overdue)大于预设阈值L时,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可以将软期限SDi减去一个预设差值d2,预设差值d2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正数,例如d2=Di/K2(K2为预设的任意整数),预设差值d2和d1可以是相同值或不同值。对于预设差值d1和d2,还可以分成几个等级,分别对应于Ti与Mi的差值的不同水平、大于阈值L的连续分组的不同数量或分组时延(超时)与L的差值的不同水平。通过软期限自适应模块350对软期限进行自适应调整,可以在吞吐量、时延和抖动间实现较好的平衡,以满足用户要求。
发送模块360用于在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分组。在基于SDMA的MIMO通信系统中,对于每项服务,发送模块360可以根据各种通信标准(例如802.11n标准)进行发送。在发送时,发送模块360可以将服务分成多个分组(或数据包)。发送模块360还可以判断是否发送完该项服务的所有分组。若判断结果为否,发送模块360继续发送。若判断结果为是,发送模块360将停止发送。
本发明利用抖动要求、时延要求和吞吐量要求一起来调度基于SDMA的MIMO系统中的QoS服务。本发明考虑QoS服务中的分组抖动要求。为每项服务定义软期限,需要在时间间隔[SDi-Ji,SDi]发送每项服务以满足时延和抖动要求。如果服务i的当前吞吐量Ti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Mi,软期限增加d1;如果连续的分组时延或超时大于阈值L,软期限减d2。软期限的自适应是为了在吞吐量、延迟和抖动间实现较好的平衡,以满足用户要求。
在基于SDMA的网络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多服务基站根据用户QoS要求分组及调度服务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现有基于802.11n的MIMO接入点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基于SDMA的MIMO系统中。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扩展,在调度服务时考虑更多的QoS要求,可以更好地服务更多类型的QoS服务。另外,本发明不需要从客户端接收反馈,使得本发明在无线数据带宽使用方面更有效率,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和期限要求;
S2、分别为所述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
S3、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所述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所述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所述发送区间为[软期限-抖动要求,软期限],其中所述软期限小于所述期限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还包括时延要求、和/或吞吐量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发送服务时监视吞吐量和分组时延,当所述服务的当前吞吐量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时,软期限增加预设差值;当所述服务中连续的分组时延大于预设阈值时,软期限减小预设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
5.一种分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质量要求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抖动要求和期限要求;
软期限确定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每项服务确定软期限;
发送区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项服务的软期限和抖动要求分别确定所述每项服务的发送区间,以便在所述发送区间发送相应的服务,所述发送区间为[软期限-抖动要求,软期限],其中所述软期限小于所述期限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还包括时延要求、和/或吞吐量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期限确定模块中还包括软期限自适应模块,用于监视发送服务时的吞吐量和分组时延,还用于在所述服务的当前吞吐量大于最小吞吐量要求时,将软期限增加预设差值,并在所述服务中连续的分组时延大于预设阈值时,将软期限减小预设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分类模块,用于将服务进行业务分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1281.4A CN102739500B (zh) | 2011-03-31 | 2011-03-31 |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1281.4A CN102739500B (zh) | 2011-03-31 | 2011-03-31 |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9500A CN102739500A (zh) | 2012-10-17 |
CN102739500B true CN102739500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699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81281.4A Active CN102739500B (zh) | 2011-03-31 | 2011-03-31 |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3950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2462A (zh) * | 2005-11-23 | 2007-05-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业务调度的方法 |
CN1996994A (zh) * | 2006-01-04 | 2007-07-11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Rnc同步以及同步过程中用户面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
EP1885089A1 (en) * | 2006-08-01 | 2008-02-06 | Siemens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GERAN/UMTS network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2011
- 2011-03-31 CN CN201110081281.4A patent/CN1027395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2462A (zh) * | 2005-11-23 | 2007-05-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业务调度的方法 |
CN1996994A (zh) * | 2006-01-04 | 2007-07-11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Rnc同步以及同步过程中用户面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
EP1885089A1 (en) * | 2006-08-01 | 2008-02-06 | Siemens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GERAN/UMTS network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Quantum-Based Earliest Deadline First Scheduling for Multiservices";Teck Meng Lim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20070131;第9卷(第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9500A (zh) | 2012-1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6730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daptive bit rate streams | |
CN104125615A (zh) | 双频自适应并发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1066272B (zh) |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 |
US12289753B2 (en) | Delay-aware bandwidth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6963534B1 (en) |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ynchronous data traffic over TDD/TDMA wireless networks | |
US830061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ir time fairness in multiple physical transmission rate wireless systems | |
CN109618375A (zh) | 基于业务优先级和信道中断概率的uav自组网时隙调度算法 | |
US20110090805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a decoupled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communications | |
Safa et al. | New scheduling architecture for IEEE 802.16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
CN101808324B (zh) | 无线Mesh网络MAC层架构设计 | |
US8542633B2 (en) | Admission control | |
CN1972462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业务调度的方法 | |
CN108924063B (zh) | 一种时延约束感知的最小化端到端时延的流量分配方法 | |
Rao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ngestion aware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cheduling scheme for 802.11 wireless LANs | |
CN101568157B (zh) | 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基站 | |
CN102739500B (zh) |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 |
EP2596651B1 (en) | Admission control for broadcast transmissions | |
Puttonen et al. | Mixed traffic packet scheduling in UTRAN long term evolution downlink | |
Yang et al. | Virtual wires: Rethinking wifi networks | |
Vijay et al. | Quality of Service Improvements in IEEE 802.11 AX Wi-Fi | |
Liu et al. | A deadline-aware virtual contention free EDCA scheme for H. 264 video over IEEE 802.11 e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143180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 |
KR102217478B1 (ko) | 패킷 처리 시간 조정방법 및 장치 | |
Mahdimahalleh et al. | Optimizing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 |
Wang et al. | Context-base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rtPS service in mobile WiMAX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