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696A -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4696A
CN102734696A CN2011101667945A CN201110166794A CN102734696A CN 102734696 A CN102734696 A CN 102734696A CN 2011101667945 A CN2011101667945 A CN 2011101667945A CN 201110166794 A CN201110166794 A CN 201110166794A CN 102734696 A CN102734696 A CN 102734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reflection
specular
areas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67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4696B (zh
Inventor
郑润谟
金台镇
高世辰
金基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306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2797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414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8013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54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2403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4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被设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该第二反射器包括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该镜面反射区域占据第二反射器的全部区域的大约5至50%。

Description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该申请要求在2011年4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011-0036630、在2011年5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011-0041496以及在2011年6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011-0054007的利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代表性的大型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等。
不象自发射型PDP那样,由于不存在自发光器件,LCD基本上需要独立的背光单元。
根据光源的位置,用于在LCD中使用的背光单元被分类成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下型背光单元。在边缘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被布置在LCD面板的左和右边缘或者上和下边缘处并且导光板被提供以遍布LCD面板的表面地均匀分配光,这保证了均匀的亮度并且使得能够生产极薄的显示面板。
直下型背光单元通常被应用于20英寸或者更大的显示器。直下型背光单元由于在面板下面布置多个光源而有利地具有比边缘型背光单元更高的光效率,并且因此主要地在要求高亮度的大型显示器中使用。
传统的边缘型或者直下型背光单元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
然而,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具有几个缺点,例如大量的电力消耗,因为电力应该总是被施加到CCFL、大约阴极射线管(CRT)的70%的、低的颜色再现效率以及由于汞的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当前地,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正在得到研究。
在使用LED的背光单元的情形中,打开或者关闭LED阵列的一部分是可能的,这能够实现显著的功耗降低。特别地,RGB LED超过由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提出的颜色再现范围的100%地呈现颜色再现并且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更加逼真的图像。
此外,通过半导体工艺制造的LED是环境友好的。
虽然已经引入了使用具有上述优点的LED的LCD产品,但是这些LCD产品需要昂贵的驱动器、PCB等。因为LED具有不同于传统的CCFL的驱动机构。
因此,LED背光单元目前仅仅被应用于高价格的LCD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和一种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具有由反射器限定的空气引导部,以及该反射器具有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和一种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具有由反射器限定的空气引导部,该反射器具有其中凹形线和凸形线被交替地布置的多个图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在这里体现和一般性描述地,一种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被设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其中第二反射器包括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并且镜面反射区域占据第二反射器的全部区域的大约5至50%。
扩散反射区域可以以朗伯(Lambertian)分布和/或高斯(Gaussian)分布反射入射光,并且在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可以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
扩散反射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可以以朗伯分布和/或高斯分布反射入射光,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可以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并且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可以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
第一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并且第二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5,镜面反射区域与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4,并且镜面反射区域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是1∶1至20。
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的第一层和在第一层上形成的第二层,第二层由TiO2和/或SiO2颗粒形成。
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中包含的颗粒重量可以小于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中包含的颗粒重量。
第二反射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的倾斜表面并且可以具有如此图案,其中凹形线和凸形线被沿着该倾斜表面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的凹形线可以被从倾斜表面呈凹形地弯曲,并且第二反射器的凸形线可以被从倾斜表面呈凸形地弯曲。
每一个凹形线均可以具有满足如下条件的曲率,即,在连接在每一个凹形线和倾斜表面之间的接触点和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的直线和倾斜表面之间的角度θ是大约0.01至15度。
该角度可以如由等式1所表示地限定。
等式1
θ=tan-1(h/W)=0.01至15度
这里,h示意每一个凹形线的最大深度(在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和倾斜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并且W表示每一个凹形线的宽度(在于每一个凹形线和倾斜表面之间的接触点和连接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和倾斜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附图说明
可以参考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布置和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和1B是解释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视图;
图2A和2B是示出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重叠的第一反射器的视图;
图3A至3C是示出包括倾斜表面和平坦表面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4A至4C是示出包括多个倾斜表面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单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
图6A至6D是示出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随着镜面反射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镜面反射区域的尺寸降低;
图7A至7C是示出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镜面反射区域的尺寸依赖于距光源模块的距离而改变;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单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
图9A至9D是示出图8的重叠区域的各种形状的截面视图;
图10A至10C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孔的截面视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孔的平面视图;
图13是示出双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图13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的截面视图;
图15A和15B是示出在镜面反射区域处形成的孔的平面视图;
图16A至16C是示出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区域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
图17A至17C是解释依赖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的形状的亮度均匀性的视图;
图18是示出基于距光源的距离在实施例之间的亮度比较的曲线图;
图19是示出具有孔和三角形形状的镜面反射区域的视图;
图20A和20B是示出具有条纹形状的镜面反射区域的视图;
图21是示出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22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23和24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25是示出包括光学构件的背光单元的视图;
图26是示出光学构件的形状的实例的视图;
图27是解释光的镜面反射性质和扩散反射性质的视图;
图28是示出在图1A的扩散反射区域处反射的光的分布的视图;
图29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的构造的截面视图;
图30是示出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
图31A和31B是示出具有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多个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32A是示出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
图32B是示出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
图33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34和35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36A和36B是示出具有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多个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37是详细地示出图36A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视图;
图38是解释用于决定图36A的凹形线或者凸形线的曲率的条件的视图;
图39和40A至40D是示出在凹形线和凸形线之间的曲率关系的视图;
图41A和41B是示出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42A和42B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43和44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45A至45C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倾斜表面的视图;
图46是解释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7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48是示出在第二反射器的下表面处形成的增强肋条的视图;
图49是示出在第二反射器的上表面处形成的支撑销(pin)的视图;
图50是示出包括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视图;并且
图51和5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得以示意。
将会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面”或者“下面”时,它能够直接地在该元件上面/下面,并且还可以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间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作在“上面”或者“下面”时,能够基于该元件包括“在该元件下面”以及“在该元件上面”。
图1A和1B是解释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视图。图1A是背光单元的截面视图并且图1B是背光单元的顶部透视图。
如在图1A和1B中所示,该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光源110的光源模块100、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
包括光源110的光源模块100可以位于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并且可以邻近于第一反射器200或者第二反射器300。
根据情况,光源模块100可以在以预定距离与第二反射器300间隔开时与第一反射器200进行接触,或者可以在以预定距离与第一反射器200间隔开时与第二反射器300进行接触。
可替选地,光源模块100可以以预定距离与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这两者间隔开,或者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这两者进行接触。
光源模块100可以包括具有电极图案的电路板和用于产生光的发光器件。
在此情形中,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可以被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且在电路板上形成的电极图案可以将发光器件连接到电源适配器。
例如,可以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形成碳纳米管电极图案,从而将发光器件和适配器相互连接。
该电路板可以是在其上安装多个发光器件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硅(Si)等制成的印刷电路板(PCB),或者可以采取膜的形式。
可以从单层PCB、多层PCB、陶瓷板、金属芯PCB等之中选择电路板。
该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LED芯片可以是蓝色LED芯片或者紫外LED芯片,或者可以是从组合在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蓝色LED芯片、黄绿色LED芯片、白色LED芯片和UV LED芯片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芯片的封装。
可以通过将黄色荧光体耦合到蓝色LED、将红色荧光体和绿色荧光体这两者耦合到蓝色LED或者将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体耦合到蓝色LED而实现白色LED。
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以预定距离相互间隔开以便面对彼此,从而在无传统的导光板的情况下在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的间隙中限定空气引导部。
第一反射器200可以由反射涂覆膜或者反射涂覆材料层制成并且可以用于朝向第二反射器300反射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
可以在第一反射器200的、面向光源模块100的表面上形成锯齿反射图案。该反射图案可以具有平坦表面或者弯曲表面。
第一反射器200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图案以便朝向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反射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由此增加背光单元的中央区域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300包括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
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用于镜面反射入射光并且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用于扩散反射入射光。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具有大约50至99.99%的光反射率。
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5至50%。
可替选地,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20。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被设定为减少在邻近于光源110的区域和远离光源110的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可替选地,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光源110和/或第一反射器200可以与镜面反射区域300a重叠。
即,第一反射器200可以部分地或者完全地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重叠。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被设置成邻近于光源模块100以向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反射从光源110发射的光。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位于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处以扩散入射光。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和至少一个平坦表面。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一反射器200成预定角度。第二反射器300的平坦表面可以平行于第一反射器200。
该镜面反射区域可以完全地或者部分地形成在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处。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与光源110和/或第一反射器200重叠。
图2A和2B是示出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重叠的第一反射器的视图。图2A是示出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部分地重叠的第一反射器的视图。图2B是示出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完全地重叠的第一反射器的视图。
如在图2A中所示,第一反射器200可以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部分地重叠。
光源110可以部分地或者完全地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重叠。
如在图2B中所示,第一反射器200可以完全地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重叠。
光源110可以部分地或者完全地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重叠。
图3A至3C是示出包括倾斜表面和平坦表面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在图3A中,该倾斜表面可以具有平的表面并且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
在图3B中,该倾斜表面可以具有凹形弯曲的表面并且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在图3C中,该倾斜表面可以具有呈凸形弯曲的表面并且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
如在图3A至3C中所示,平行于第一反射器200的第二反射器300的平坦表面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中。
同时,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的至少两个倾斜表面。关于拐点彼此邻近的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
图4A至4C是示出包括多个倾斜表面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参考图4A,彼此邻近的两个倾斜表面具有平的表面。倾斜表面之一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并且另一个倾斜表面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中。
根据情况,该另一倾斜表面可以被部分地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
参考图4B,彼此邻近的两个倾斜表面具有凹形弯曲的表面。该两个倾斜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参考图4C,彼此邻近的两个倾斜表面具有凸形弯曲的表面。该两个倾斜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
倾斜表面之一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并且另一个倾斜表面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中。
根据情况,该另一倾斜表面可以被部分地包括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中。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是从在凹形表面、凸形表面和平坦表面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表面。
同时,第二反射器300可以是单层或者双层的。
即,第二反射器30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包括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单层。可替选地,第二反射器30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包括扩散反射层和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暴露的双层。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单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在图5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并不相互重叠。
如在图5中所示,镜面反射层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并且扩散反射层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形成。
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被布置于同一平面上。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可以等于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
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形成。而且,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将反射膜附着到制模体而得以构造或者可以是具有镜面反射表面或者扩散反射表面的制模体。
根据情况,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注射制模而由例如塑料的共聚树脂来形成。
反射膜可以包含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例如,反射层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
在具有镜面反射层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具有扩散反射层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结合剂或者耦合构件以将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相互连接。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百分比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降低。
图6A至6D是示出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镜面反射区域的尺寸随着镜面反射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而降低。
在图6A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在图6B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具有半圆形形状。在图6C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具有阶梯式形状。在图6C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具有斜线。
如在图6A至6D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降低。
在另一方面,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可以随着扩散反射区域300b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增加。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1至20。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被如此形成,使得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百分比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降低以便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之间的边界去除黑线,由此提供均匀的亮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区域。第二反射器300的、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具有大于第二反射器300的、远离光源模块1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的尺寸。
图7A至7C是示出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镜面反射区域的尺寸依赖于距光源模块的距离而改变。
在图7A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在图7B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半圆形形状。在图7C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方形形状。
如在图7A至7C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区域。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小于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的尺寸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三角形形状、半圆形形状、方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
即,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的尺寸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降低。
在另一方面,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第二区域的尺寸可以随着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第二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增加。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1至20。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至10∶0.4。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从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延伸大约5至200mm。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单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在图8中,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相互重叠。
如在图8中所示,镜面反射层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并且扩散反射层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形成。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以重叠的方式在重叠区域处形成。
该重叠区域可以具有如此结构,其中镜面反射层沉积在扩散反射层上。该重叠区域的总厚度可以基本等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厚度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厚度。
根据情况,该重叠区域的总厚度可以不同于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厚度和/或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厚度。
而且,虽然未示出,但是该重叠区域可以具有如此结构,其中扩散反射层被沉积在镜面反射层上。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被布置于同一平面上。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部分地相互重叠。
图9A至9D是示出图8的重叠区域的各种形状的截面视图。
在图9A和9D中,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是均匀的。参考图9A和9D,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是均匀的。在图9B和9C中,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逐渐地降低。
如在图9A至9D中所示,该重叠区域可以具有如此结构,其中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相互重叠。与扩散反射层重叠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可以小于与扩散反射层不重叠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
更加具体地,如在图9A中所示,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可以小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而且,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可以小于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
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在重叠区域内可以是均匀的并且可以等于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
然而,根据情况,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
如在图9B中所示,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小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
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而逐渐地降低。
即,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可以从邻近于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1逐渐地降低到远离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2。
如在图9C中所示,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小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
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而逐步地降低。
即,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可以从邻近于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1降低到远离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2。
如在图9D中所示,该重叠区域可以具有如此结构,其中扩散反射层被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中。
在重叠区域内,在扩散反射层上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在扩散反射层下方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2可以小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而且,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可以小于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
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在重叠区域内可以是均匀的并且可以等于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
然而,根据情况,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的厚度t22。
图10A至10C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
在图10A中,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在图10B中,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具有半圆形形状。在图10C中,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具有方形形状。
如在图10A至10C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内,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扩散反射层相互重叠。该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具有小于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镜面反射层的尺寸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三角形形状、半圆形形状、方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
即,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的尺寸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降低。
在另一方面,重叠区域的扩散反射层的尺寸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增加。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1至20。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非重叠区域与重叠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至10∶0.4。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重叠区域可以从镜面反射区域300a延伸大约5至200mm。
而且,可以在重叠区域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至少一个孔,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图11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孔的截面视图。图12A和12B是示出在图8的重叠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孔的平面视图。
如在图11中所示,多个孔可以在重叠区域的、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而增加。
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根据情况,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
如在图12A中所示,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如在图12B中所示,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
如果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则孔的尺寸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而且,在重叠区域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可以与其尺寸无关地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孔在第二反射器的重叠区域处形成,从而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降低,由此提供均匀亮度。
在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和在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将反射膜附着到制模体而得以构造或者可以是具有镜面反射表面或者扩散反射表面的制模体。
根据情况,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注射制模而由例如塑料的共聚树脂形成。
反射膜可以包含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例如,反射层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
在具有镜面反射层的镜面反射区域和具有扩散反射层的扩散反射区域之间形成结合剂或者耦合构件以将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相互连接。
图13是示出双层结构的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13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被构造为具有如此结构,其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相互重叠。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包括扩散反射层和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使得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的镜面反射层的双层。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具有如此结构,其中镜面反射层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并且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具有如此结构,其中扩散反射层被暴露。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20。
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小于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尺寸。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至10∶0.4。
而且,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可以等于或者不同于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
图14A和14B是示出图13的镜面反射区域的厚度的截面视图。
在图14A中,在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未示出)而逐渐地降低。在图14B中,在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保持均匀并且然后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未示出)而逐渐地降低。
如在图14A中所示,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小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
在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光源模块而逐渐地降低。
即,在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可以从邻近于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1逐渐地降低到远离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2。
如在图14B中所示,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1和t12可以等于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t1并且然后可以逐渐地降低。
即,在第二区域处形成镜面反射层可以从邻近于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1降低到远离光源模块的区域的厚度t12。
在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厚度被降低以便减小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之间的边界处的亮度的突然变化。
而且,多个孔可以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图15A和15B是示出在镜面反射区域处形成的孔的平面视图。
在图15A中,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在图15B中,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孔的尺寸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如在图15A中所示,多个孔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而且,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根据情况,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
即,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和尺寸这两者均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如在图15B中所示,多个孔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在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从而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尺寸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而且,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相同的数目。根据情况,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可以具有不同的数目。
即,在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数目和尺寸这两者均可以随着孔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增加。
孔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从而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百分比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降低,由此提供均匀的亮度。
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小于第一区域的尺寸。
图16A至16C是示出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区域的各种形状的平面视图。
在图16A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在图16B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半圆形形状。在图16C中,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方形形状。
如在图16A至16C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区域。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小于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尺寸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三角形形状、半圆形形状、方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
即,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的尺寸可以随着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降低。
在另一方面,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第二区域的尺寸可以随着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第二区域变得远离光源模块100而逐渐地增加。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1至20。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尺寸比率可以是大约1至10∶0.4。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可以从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延伸大约5至200mm。
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和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形成的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将反射膜附着到制模体或者金属体而得以构造或者可以是具有镜面反射表面或者扩散反射表面的制模体或者金属体。
根据情况,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注射制模而由例如塑料的共聚树脂形成。
该反射膜可以包含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例如,反射层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
在具有镜面反射层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具有扩散反射层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之间的截面处形成结合剂或者耦合构件以将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相互连接。
图17A至17C和18是解释依赖于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的形状的亮度的均匀性的视图。
在图17A中,没有在镜面反射区域的一个端点处形成任何三角形形状。在图17B和17C中,在镜面反射区域的一个端点处形成三角形形状。图18是示出在图17A至17C所示的实施例之间的亮度均匀性的比较的曲线图。
假设虽然未示出,但是不带镜面反射区域的、仅仅具有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是实施例A、如在图17A中所示的具有在相对的端点之间具有大约100mm的距离D1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反射器300是实施例B、如在图17B中所示的在具有大约100mm的、在相对的端点之间的距离D1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内的具有每一个均具有相对的端点之间的距离D2(即,每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高度)为大约30mm的三角形形状的第二反射器300是实施例C,并且如在图17C中所示的在具有相对的端点之间的距离D1为大约100mm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内每一个均具有相对的端点之间距离D2(即,每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高度)为大约90mm的三角形形状的第二反射器300是实施例D。
图18是示出基于距光源的距离、在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亮度比较的曲线图。
参考图18,能够看到,在不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实施例A中,邻近于光源的区域的亮度是高的并且远离光源的区域的亮度是低的。
能够看到,在具有镜面反射区域的实施例B中,邻近于光源的区域的亮度是低的并且远离光源的区域的亮度是高的。
能够看到,在镜面反射区域内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实施例C和D中,邻近于光源的区域的亮度和远离光源的区域的亮度是几乎均匀的。
而且,能够看到,与具有每一个均具有大约30mm的高度的三角形形状的实施例C相比,具有每一个均具有大约90mm的高度的三角形形状的实施例D呈现更高并且更加均匀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的镜面反射区域可以包括邻近于光源模块的第一区域和远离光源模块的第二区域。能够看到,在镜面反射区域的第二区域随着第二区域变得远离光源而逐渐地减少的情形中,亮度是均匀的。
图19是示出具有孔和三角形形状的镜面反射区域的视图。
如在图19中所示,具有多个孔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并且具有三角形形状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
位于镜面反射层下方的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在第一区域处形成的孔而被暴露。
在图19中,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孔的数目或者尺寸以及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的形状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图20A和20B是示出具有条纹形状的镜面反射区域的视图。
如在图20A和20B中所示,镜面反射层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并且具有条纹形状的镜面反射层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
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具有多个条纹。条纹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或者不同的宽度。
在图20A中,具有相同宽度的多个条纹被布置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在图20B中,具有不同宽度的多个条纹被布置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
如在图20B中所示,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条纹的宽度w1可以大于远离光源模块100的条纹的宽度w3。
根据情况,多个孔可以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一区域处形成的镜面反射层处形成,并且位于镜面反射层下方的扩散反射层可以通过孔而被暴露。
在图20A和20B中,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第二区域处形成的条纹的数目和宽度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同时,具有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可以基于光源模块的布置而被构造为具有各种形状。
图21是示出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22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23和24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21是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21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一侧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远离光源模块100。
图22是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22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相对侧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远离光源模块100。
图23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23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侧面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远离各个光源模块100。
图24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24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角落部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远离各个光源模块100。
而且,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反射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光学构件。可以在第二反射器和光学构件之间限定空气引导部。
图25是示出包括光学构件的背光单元的视图。图26是示出光学构件的形状的实例的视图。
如在图25中所示,光学构件60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反射器200的开口区域处。光学构件600可以具有几个层。可以在最上层或者另一层处设置非均匀图案620。
根据情况,光学构件600可以包括从扩散片、棱镜片、亮度增加片等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片。
扩散片用于扩散从光源发射的光,棱镜片用于将扩散光引导到光发射区域,并且亮度增加片用于增加亮度。
光学构件600被设置成扩散通过第一反射器200的开口区域发射的光。非均匀图案620可以在光学构件600的上表面处形成,以便改进扩散效果。
如在图26中所示,非均匀图案620可以具有沿着光源模块100布置的条纹形状。
非均匀图案620可以具有在光学构件600的表面处形成的突出部分。每一个突出部分均可以具有面对彼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以是钝角或者锐角。
根据情况,光学构件600可以包括从扩散片、棱镜片、亮度增加片等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片。
扩散片用于扩散从光源发射的光,棱镜片用于向光发射区域引导扩散光,并且亮度增加片用于增加亮度。
同时,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以朗伯分布和/或高斯分布来反射入射光。
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所有的点处,当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时,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或者小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例如,呈现镜面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并且呈现扩散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
即,呈现其中光被以朗伯分布和高斯分布反射的扩散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
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根据情况,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即,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0至70度时,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的扩散反射性质。
图27是解释光的镜面反射性质和扩散反射性质的视图。
如在图27中所示,基于反射器的表面性质,光可以被镜面反射或者扩散反射。
扩散反射可以包括高斯反射、朗伯反射和混合反射。
通常,镜面反射是其中当光在反射器的点上入射时在通过该点的法线和入射光的光轴之间的角度等于在法线和反射光的光轴之间的角度的反射。
高斯反射是其中基于在反射器的表面处的角度和在法线和反射光之间的角度的反射光的强度根据高斯函数的值而改变的反射。
朗伯反射是其中基于在反射器的表面处的角度和在法线和反射光之间的角度的反射光的强度根据余弦函数的值而改变的反射。
混合反射包括从镜面反射、高斯反射和朗伯反射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器300的表面性质可以被调节,以控制光的反射性质。
图28是示出在图1A的扩散反射区域处反射的光的分布的视图。
如在图28中所示,当光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的第一点上入射时,在入射光的光轴和通过第一点的法线之间的角度θ1可以等于在从第一点反射的光的光轴和法线之间的角度θ1。
当光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第二点上入射时,从第二点反射的光可以以朗伯分布或者高斯分布反射。
当在第二点上入射的光的光轴和通过第二点的法线之间的角度θ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时,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
根据情况,当在第二点上入射的光的光轴和通过第二点的法线之间的角度θ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时,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
即,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0至70度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的扩散反射性质。
第二反射器300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反射器300呈现光反射性质以便减少在邻近于光源100的区域和远离光源100的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
即,邻近于光源11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用于镜面反射光并且将光出射到背光的亮度低的中央区域。远离光源11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用于扩散反射光以补偿低亮度。
因此,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光反射性质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且,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可替选地,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例如,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的第一层以及被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二层由TiO2和/或SiO2颗粒形成。
图29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的构造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29中所示,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如此结构,其中第二层304被沉积在第一层302上。
第一层302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第二层304可以由TiO2和/或SiO2颗粒304a形成。
第二层304的颗粒304a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不同的尺寸。
第二层304的颗粒304a可以占据第一层302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90%。
而且,颗粒304a的尺寸可以是大约5至50μm。
可以进一步在第二层304上形成钝化层。
在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层304中包含的颗粒的重量可以被调节,以控制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光反射性质。
图30是示出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
能够从图30看到,当相对于法线,在扩散反射区域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7.5度时,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
当在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中包含的TiO2和/或SiO2颗粒的重量占据扩散反射区域的总尺寸的大约50%时,在表格1中示出了基于光的入射角、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和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表格1]
  入射角(°)   以朗伯分布的光量(%)   以高斯分布的光量(%)
  0   91   9
  10   92   8
  20   90   10
  30   86   14
  40   78   22
  50   65   35
  60   45   55
  70   17   83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可以如在表格1中示意地受到控制,以构造扩散反射区域,使得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或者使得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即,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0至70度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的扩散反射性质。
同时,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50至95%。
根据情况,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占据第二反射器300的全部区域的大约70至80%。
而且,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20。
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被设定为减少在邻近于光源110的区域和远离光源110的区域之间的亮度的差异。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扩散反射区域300b的尺寸比率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而且,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包括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多个扩散反射区域。
图31A和31B是示出具有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多个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31A是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并且图31B是第二反射器的顶部透视图。
如在图31A和31B中所示,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光源110的光源模块100、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包括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
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用于镜面反射入射光。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用于扩散反射入射光。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具有大约50至99.99%的光反射率。
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以朗伯分布和/或高斯分布反射入射光。
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的所有的点处,当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时,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
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所有的点处,当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时,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
此时,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处,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
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处,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可以大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例如,呈现镜面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处,并且呈现扩散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
即,呈现其中光被以朗伯分布和高斯分布反射的扩散反射性质的反射片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
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时,被设置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时,被设置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此时,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可以呈现其中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可以呈现其中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扩散反射性质。
即,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0至70度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的扩散反射性质。
第二反射器300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反射器300呈现光反射性质,以便减小在邻近于光源100的区域和远离光源100的区域之间的亮度的差异。
即,邻近于光源11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用于镜面反射光并且将光传送到背光的亮度低的中央区域。远离光源110的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用于扩散反射光,以补偿低亮度。
因此,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的光反射性质可以被适当地调节,以提供总体均匀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含呈现高反射率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者二氧化钛(TiO2)。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且,镜面反射区域300a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可替选地,第二反射器300的镜面反射区域300a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例如,第二反射器300的扩散反射区域300b可以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的第一层和被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二层由TiO2和/或SiO2颗粒形成。
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可以不同于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
即,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可以小于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
这是因为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具有依赖于颗粒重量的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可以占据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的总尺寸的大约20至90%。
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可以占据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总尺寸的大约20至90%。
而且,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包含相同数量的、相同的材料。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尺寸可以不同于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尺寸。
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尺寸可以是大约5至50μm。
在第二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中包含的材料的颗粒重量或者尺寸可以被调节,以控制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的光反射性质。
同时,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尺寸。
根据情况,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5。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的尺寸。
根据情况,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4。
镜面反射区域300a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尺寸。
根据情况,镜面反射区域300a与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的尺寸比率可以是1∶1至20。
而且,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可以被设置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之间。
在镜面反射区域300a和光源110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光源11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光源110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2和光源110之间的距离。
图32A是示出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图32B是示出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的曲线图。
能够从图32A看到,当相对于法线,在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7.5度时,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
当在第二反射器的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中包含的TiO2和/或SiO2颗粒的重量占据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总尺寸的大约50%时,在表格2中示出了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和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表格2]
  入射角(°)   以朗伯分布的光量(%)   以高斯分布的光量(%)
  0   91   9
  10   92   8
  20   90   10
  30   86   14
  40   78   22
  50   65   35
  60   45   55
  70   17   83
能够从图32B看到,当相对于法线,在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67.5度时,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
当在第二反射器的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中包含的TiO2和/或SiO2颗粒的重量占据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总尺寸的大约70%时,在表格3中示出了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和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表格3]
  入射角(°)   以朗伯分布的光量(%)   以高斯分布的光量(%)
  0   91   9
  10   89   11
  20   85   15
  30   79   21
  40   71   29
  50   62   38
  60   53   47
  70   44   56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扩散反射区域的光反射性质可以如在表格2和3中示意地受到控制以构造扩散反射区域,使得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或者使得基于光的入射角的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即,当相对于法线,入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0至70度时,被设置在扩散反射区域300b处的反射片可以呈现其中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与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的比率是5∶5的扩散反射性质。
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划分成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两个区域。根据情况,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划分成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三个至十个区域。
基于背光单元的总体尺寸和结构,第二反射器的扩散反射区域可以被设计成呈现最佳的光反射性质。
同时,基于光源模块的布置,具有镜面反射区域以及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各种形状。
图31A和31B是示出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如在图31A和31B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一侧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远离光源模块100。
图33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34和图35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33是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33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相对侧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远离各个光源模块100。
图34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34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侧面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远离各个光源模块100。
图35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如在图35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角落部处。镜面反射区域300a可以邻近于各个光源模块100。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300b1和300b2可以远离各个光源模块100。
而且,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反射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光学构件。可以在第二反射器和光学构件之间限定空气引导部。
同时,第二反射器可以具有多个图案。
图36A和36B是示出具有呈现不同的光反射性质的多个扩散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36A是第二反射器的截面视图并且图36B是第二反射器的顶部透视图。
如在图36A和36B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P0的倾斜表面310。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其中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在一个方向上沿着倾斜表面310交替地布置的多个图案。
第二反射器300的凹形线312可以从倾斜表面310被凹形地弯曲。第二反射器300的凸形线314可以从倾斜表面310被凸形地弯曲。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相对于与第一反射器200的表面平行的水平表面成预定角度。
例如,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P0的至少两个倾斜表面310。如在图36A和36B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具有第一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310a和具有第二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310b。
即,关于第二反射器300的拐点P0彼此邻近的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310a和310b的曲率R1和R2可以是相互不同的。
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倾斜表面310a的曲率R1可以大于邻近于第一倾斜表面310a的第二倾斜表面310b的曲率R21。
第二反射器300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沿着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310a和310b交替地布置。
具有凹形地弯曲的表面的凹形线312和具有凸形地弯曲的表面的凸形线314可以在与其中布置光源模块100的光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布置。
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包括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a布置的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一凸形线314a。而且,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包括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10b布置的第二凹形线312b和第二凸形线314b。
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a布置的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一凸形线314a可以分别地具有第一曲率r1和第二曲率r2。
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10b布置的第二凹形线312b和第二凸形线314b可以分别地具有第三曲率r3和第四曲率r4。
第一曲率r1、第二曲率r2、第三曲率r3和第四曲率r4可以是相同的。根据情况,所述曲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同于其他的曲率。
例如,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a布置的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一凸形线314a的第一曲率r1和第二曲率r2可以等于或者不同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10b布置的第二凹形线312b和第二凸形线314b的第三曲率r3和第四曲率r4。
当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一倾斜表面310a的曲率R1大于第二倾斜表面310b的曲率R2时,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a布置的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一凸形线314a的第一曲率r1和第二曲率r2可以大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10b布置的第二凹形线312b和第二凸形线314b的第三曲率r3和第四曲率r4。
这是因为,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a布置的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一凸形线314a反射从光源110发射到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的光,以提供均匀的亮度。
图37是详细地示出图36A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视图。
如在图37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交替地布置。
凹形线312可以具有从倾斜表面310凹形地弯曲以便具有第一曲率r1的表面。
即,每一个凹形线312均可以具有通过在每一个凹形线312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接触点P2和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P3的弯曲表面。每一个凹形线312的宽度W1对应于在垂直于倾斜表面310并且通过各个接触点P2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凸形线314可以具有从倾斜表面310凸形地弯曲以便具有第二曲率r2的表面。
即,每一个凸形线314均可以具有通过在每一个凸形线314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接触点P2和每一个凸形线的峰点P1的弯曲表面。每一个凸形线314的宽度W2对应于在垂直于倾斜表面310并且通过各个接触点P2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可以基于预定的等式来决定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图38是解释用于决定图36A的凹形线或者凸形线的曲率的条件的视图。
如在图38中所示,每一个凹形线312的曲率r1可以满足以下条件,即,在连接在凹形线312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接触点P2以及凹形线312的峰点P3的直线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角度θ是大约0.01至15度。
可以如由等式1表示的那样来限定角度θ。
等式1
θ=tan-1(h/W)=0.01至15度
这里,h表示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其是在凹形线312的峰点P3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最小距离。
W表示凹形线312的宽度,其是在凹形线312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接触点P2与连接凹形线312的峰点P3和倾斜表面310的竖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即,可以根据以下数值表达式来推导等式1。
假设如在图38中所示的连接通过凹形线312的表面的假想圆400的中央点O和凹形线312的峰点P3的直线距离是R,则
(R-h)^2+W^2=R^2
h=R+/-sqrt(R^2-W^2)
因此,根据基于R、W和h的条件,在连接在凹形线312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接触点P2和凹形线312的峰点P3的直线与倾斜表面310之间的角度θ可以是tan-1(h/W),其大约是0.01至15度。
在其中凹形线312被形成为具有基于角度θ的条件的曲率的情形中,当光在凹形线上入射时并不由于凹形线的弯曲表面而发生阴影效应,结果明显的黑色区域并不出现,并且因此,可以制造呈现均匀亮度的背光单元。
每一个凸形线均可以具有与凹形线相同的条件,以便防止阴影效应的发生。
即,在其中凹形线或者凸形线被形成为具有基于角度θ的条件的曲率的情形中,可以制造呈现总体均匀亮度的背光单元。
具有曲率r1的凹形线可以用于收集光,并且具有曲率r2的凸形线可以用于分散光。
在该实施例中,在制造第二反射器时诸如倾斜表面310的曲率、凹形线312的曲率、凸形线314的曲率、凹形线312的宽度和凸形线314的宽度的条件可以被精细地调节,由此制造呈现均匀亮度的空气引导型背光单元。
图39以及图40A至40D是示出在凹形线和凸形线之间的曲率关系的视图。在图39中,凹形线和凸形线具有相同的曲率。在图40A至40D中,凹形线和凸形线具有不同的曲率。
首先参考图39,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交替地布置。
每一个凹形线312均可以具有从倾斜表面310向下凹形地弯曲的表面。每一个凹形线312均可以具有曲率r1。
即,每一个凹形线312均具有通过与倾斜表面310的接触点P2和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P3的弯曲表面。
每一个凹形线312的宽度W1对应于在通过各个接触点P2的、垂直于倾斜表面310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对应于在峰点P3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最小距离。
而且,每一个凸形线314均可以具有从倾斜表面310向上凸形地弯曲的表面。每一个凸形线314均可以具有曲率r2。
即,每一个凸形线314均具有通过与倾斜表面310的接触点P2和每一个凹形线的峰点P1的弯曲表面。
每一个凸形线314的宽度W2对应于在通过各个接触点P2的、垂直于倾斜表面310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对应于在峰点P1和倾斜表面310之间的最小距离。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如在图39中所示,凹形线312的曲率r1可以等于邻近于各个凹形线312的凸形线314的曲率r2。
凹形线312的宽度W1可以等于凸形线314的宽度W2。
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可以等于每一个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
根据情况,凹形线312的曲率r1可以不同于邻近于各个凹形线312的凸形线314的曲率r2。
图40A至图40D示出其中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中的相邻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具有不同的曲率的各种实施例。
在图40A中,凹形线312具有等于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一侧处的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以及不同于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另一侧处的第二凸形线314b的曲率的曲率。在图40B中,凹形线312具有不同于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一侧处的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以及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另一侧处的第二凸形线314b的曲率的曲率。
在图40C中,凸形线314具有等于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一侧处的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的曲率以及不同于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另一侧处的第二凹形线312b的曲率的曲率。在图40D中,凸形线314具有不同于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一侧处的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以及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另一侧处的第二凹形线312b的曲率的曲率。
如在图40A中所示,第一凸形线314a和第二凸形线314b可以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相对侧处。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r2a可以等于邻近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凹形线312的曲率r1。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r2a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曲率r2b。
凹形线312的宽度W1可以等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宽度W2a。凹形线312的宽度W1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宽度W2b。
而且,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可以等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最大高度h2a。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最大高度h2b。
如在图40B中所示,第一凸形线314a和第二凸形线314b可以被设置在凹形线312的相对侧处。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r2a可以不同于邻近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凹形线312的曲率r1。第一凸形线314a的曲率r2a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曲率r2b。
凹形线312的宽度W1可以不同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宽度W2a。凹形线312的宽度W1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宽度W2b。
而且,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可以不同于第一凸形线314a的最大高度h2a。凹形线312的最大深度h1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凸形线314b的最大高度h2b。
如在图40C中所示,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二凹形线312b可以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相对侧处。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r1a可以等于邻近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凸形线314的曲率r2。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r1a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曲率r1b。
凸形线314的宽度W2可以等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宽度W1a。凸形线314的宽度W2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宽度W1b。
而且,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可以等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最大深度h1a。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最大深度h1b。
如在图40D中所示,第一凹形线312a和第二凹形线312b可以被设置在凸形线314的相对侧处。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r1a可以不同于邻近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凸形线314的曲率r2。第一凹形线312a的曲率r1a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曲率r1b。
凸形线314的宽度W2可以不同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宽度W1a。凸形线314的宽度W2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宽度W1b。
而且,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可以不同于第一凹形线312a的最大深度h1a。凸形线314的最大高度h2还可以不同于第二凹形线312b的最大深度h1b。
具有其中凹形线和凸形线被交替地布置的多个图案的第二反射器可以基于光源模块的布置而被构造为具有各种形状。
图41A和41B是示出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42A和42B是示出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图43和44是示出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视图。
图41A是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图41B是图41A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41A和41B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一侧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具有拐点。倾斜表面310包括关于拐点划分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
第一倾斜表面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第一倾斜表面可以被设置在光源模块100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等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根据情况,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不同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图42A是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图42B是图42A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41A和41B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一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一侧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具有拐点。倾斜表面310可以包括关于拐点划分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
第一倾斜表面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第一倾斜表面可以被设置在光源模块100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等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根据情况,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不同于沿着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如在图42A和42B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相对侧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拐点的多个倾斜表面。
倾斜表面可以相对于拐点是对称的。沿着各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情况,沿着倾斜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不同于沿着其他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沿着各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图43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
如在图43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侧面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被形成为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各个侧面处的光源模块100。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包括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一侧面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倾斜表面、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面向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倾斜表面、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三侧面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三倾斜表面、以及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面向第三侧面的第四侧面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四倾斜表面。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倾斜表面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具有拐点的两个倾斜表面。
每一个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从光源模块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到第二反射器的中央区域逐渐地减小。在邻近于光源模块100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的区域处沿着每一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透镜的长度可以大于在远离光源模块100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的区域处沿着每一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透镜的长度。
沿着各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情况,沿着倾斜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不同于沿着其他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图44是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的平面视图。
如在图44中所示,光源模块100可以被设置在四个边缘型第二反射器300的四个角落部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被形成为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各个角落部处的光源模块100。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包括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一角落部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倾斜表面、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面向第一角落部的第二角落部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二倾斜表面、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三角落部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三倾斜表面以及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反射器300的、面向第三角落部的第四角落部处的光源模块100的第四倾斜表面。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倾斜表面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具有拐点的两个倾斜表面。
每一个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从光源模块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到第二反射器的中央区域逐渐地增加和降低。沿着每一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透镜的长度可以从邻近于光源模块100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的区域到远离光源模块100中的相应的一个光源模块的区域增加和降低。
沿着各个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情况,沿着倾斜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可以不同于沿着其他倾斜表面布置的凹形线和凸形线的曲率。
第二反射器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基于光源模块的位置而依赖于倾斜表面的形状而改变。根据情况,第二反射器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依赖于第二反射器的倾斜表面的表面形状而改变。
图45A至45C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倾斜表面的视图。在图45A中,倾斜表面是平坦的。在图45B和45C中,倾斜表面是弯曲的。
如在图45A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是平坦的。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平坦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如在图45B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被凹形地弯曲。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凹形地弯曲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如在图45C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被凸形地弯曲。凹形线312和凸形线314可以沿着凸形地弯曲的倾斜表面310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倾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倾斜角度增加和降低。可替选地,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倾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倾斜角度增加、保持一致和降低。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可以是从凹形表面、凸形表面和平坦表面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同时,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310的尺寸可以依赖于第一反射器的位置而改变。
图46是解释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如在图46中所示,光源模块100被设置在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关于拐点P0彼此邻近的、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以及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
第一倾斜表面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第一倾斜表面可以被设置在光源模块100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第一倾斜表面可以位于在垂直于倾斜表面的、通过拐点P0的线和光源模块100的端点之间的距离D1内。第一反射器200可以被设置成与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一倾斜表面重叠。
即,第一反射器200的长度可以被调节,使得通过第一反射器200的一个端点210和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的垂直线L1位于距离D1内。
结果,具有均匀亮度的光被反射,并且背光单元的光发射区域被最大化。
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沿着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和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被交替地布置。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可以邻近于光源模块100。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可以被相互接触地相继地布置。
第一倾斜表面的曲率R1可以大于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R2。第一倾斜表面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重叠。
根据情况,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可以被相互间隔开预定距离。平行于第一反射器的平坦表面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图47是示出第二反射器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如在图47中所示,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以及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可以被相互间隔开预定距离。
平行于第一反射器的表面的水平表面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该水平表面的宽度可以是在第一倾斜表面的一个端点EP1和第二倾斜表面的一个端点EP2之间的距离D2。
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是在光源模块100和第一倾斜表面的端点EP1之间的距离D1。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是在第二倾斜表面的一个端点EP2和另个一端点之间的距离D3。
该水平表面的宽度D1可以小于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的宽度D2和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D3。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的宽度D2可以大于水平表面的宽度D1并且小于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D3。
根据情况,平行于第一反射器的表面的水平表面可以在光源模块100和第一倾斜表面或者第二倾斜表面的一部分之间以及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
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沿着具有曲率R1的第一倾斜表面和具有曲率R2的第二倾斜表面被交替地布置。可替选地,凹形线和凸形线可以沿着水平表面被交替地布置。
同时,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反射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光学构件。可以在第二反射器和光学构件之间限定空气引导部。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的光发射表面可以在各种方向上被定向。
即,该光源模块可以具有直接发射类型,其中光发射表面朝向在光学构件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空气引导部被定向,或者可以具有间接发射类型,其中光发射表面被朝向从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盖板之中选择的任何一个定向。
从间接发射类型光源模块发射的光可以从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盖板反射并且反射光可以朝向背光单元的空气引导部被引导。
间接发射类型光源模块用于减少热斑现象。
而且,多个增强肋条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的下表面处。
图48是示出在第二反射器的下表面处形成的增强肋条的视图。如在图48中所示,多个增强肋条350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反射器的下表面处。
因为具有弯曲反射表面的第二反射器可以依赖于外部环境条件而变形,所以增强肋条350可以被设置成防止第二反射器变形。
增强肋条350可以被布置在第二反射器的、面向倾斜表面的后表面处以及第二反射器的、面向横向表面的后表面处。
可以在第二反射器的上表面处形成用于支撑光学构件的支撑销。
图49是示出在第二反射器的上表面处形成的支撑销的视图。如在图49中所示,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上表面处形成用于支撑光学构件的支撑销360。
这是因为,光学构件与第二反射器300间隔开,以在其间限定空气引导部,结果光学构件的中央区域可以下垂。
支撑销36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其与第二反射器300进行接触的下表面的尺寸大于其上表面的尺寸。
同时,可以在第二反射器的倾斜表面下方布置用于驱动光源模块的电路器件。
在其倾斜表面之间、在第二反射器下方限定空间。因此,在该空间中布置电路器件使得能够有效率地利用空间。
图50是示出包括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视图。
如在图50中所示,显示模块2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00和背光单元700。
显示面板800可以包括被结合成彼此面对并且在其间具有均匀的腔隙(cell gap)的滤色器基板810和薄膜晶体管(TFT)基板820。可以在该两个基板810和820之间插入液晶层(未示出)
可以分别地在显示面板800上和下方设置上偏振板830和下偏振板840。更加具体地,上偏振板830可以被设置在滤色器基板810的上表面处并且下偏振板840可以被设置在TFT基板820的下表面处。
虽然未示出,但是用于产生驱动面板800所要求的驱动信号的门和数据驱动单元可以被设置在显示面板800的横向表面处。
图51和5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视图。
参考图51,显示设备1可以包括显示模块20、用于覆盖显示模块20的前盖30和后盖35、被设置在后盖35处的驱动单元55以及用于封住驱动单元55的驱动单元盖40。
前盖30可以包括透明的前面板(未示出)以保证光的透射。前面板用于保护以预定距离与其间隔开的显示模块20并且透射从显示模块20发射的光,使得能够从外侧看到在显示模块20上显示的图像。
后盖35可以被耦合到前盖30,以便使显示模块20突出。
驱动单元55可以被设置在后盖35的表面上。
驱动单元55可以包括驱动控制器55a、主板55b和电源55c。
驱动控制器55a可以是时序控制器。驱动控制器55a用于调节显示模块20的每一个驱动器IC的操作时序。主板55b可以用于向时序控制器传输V-sync、H-sync和R、G和B分辨率信号。电源55c向显示模块20供应电力。
驱动单元55可以被设置在后盖35处并且被驱动单元盖40封住。
后盖35具有多个孔,通过所述多个孔,显示模块20可以被连接到驱动单元55。而且,可以设置用于支撑显示设备1的支架60。
在另一方面,如在图52中所示,驱动单元55的驱动控制器55a可以被设置在后盖35处,并且主板55b和电源55c可以被设置在支架60中。
驱动单元盖40可以被构造为仅封住被设置在后盖35处的驱动单元55。
在该实施例中,主板55b和电源55c被分开地设置。可替选地,主板55b和电源55c可以被集成,而不限制于此。
如根据以上说明明显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空气引导部的反射器被形成为具有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因此,背光单元是重量轻的、被以低成本制造并且提供均匀的亮度。
因此,背光单元的经济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改进。
虽然已经参考其多个示意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将落入本公开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个其他的修改和实施例。更加具体地,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主题组合布置的组件部分和/或布置方面,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除了在组件部分和/或布置方面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替代的使用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36)

1.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第一反射器;
第二反射器;以及
至少一个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镜面反射区域和扩散反射区域,以及
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占据所述第二反射器的全部区域的大约5至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平坦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平坦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的至少两个倾斜表面,并且关于所述拐点彼此邻近的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具有不同的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第二反射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光学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器和所述光学构件之间限定空气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第二反射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光学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器和所述光学构件之间不设置任何导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扩散反射区域以朗伯分布和/或高斯分布反射入射光,并且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所述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扩散反射区域包括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
所述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以朗伯分布和/或高斯分布反射入射光,
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所述第一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55度或者更大,以及
相对于通过每一个点的法线,在所述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是大约60度或者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拐点的倾斜表面并且具有其中凹形线和凸形线沿着所述倾斜表面被交替地布置的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镜面反射区域的尺寸百分比随着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变得远离所述光源而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的、邻近于所述光源的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器的、远离所述光源的所述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占据所述第二反射器的全部区域的大约20至3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镜面反射区域与所述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是1∶1至2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被构造为具有包括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和所述扩散反射区域的单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被构造为具有包括扩散反射层和在所述扩散反射层上形成使得所述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的镜面反射层的双层。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扩散反射区域被构造成使得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并且所述第二扩散反射区域被构造成使得被以朗伯分布反射的光量大于被以高斯分布反射的光量。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与所述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是1∶1至5。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镜面反射区域与所述第二扩散反射区域的尺寸比率是1∶1至20。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扩散反射区域位于所述镜面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扩散反射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的第一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层上形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由TiO2和/或SiO2颗粒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凹形线从所述倾斜表面被凹形地弯曲,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凸形线从所述倾斜表面被凸形地弯曲。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凹形线中的每一个具有满足以下条件的曲率,即,在连接在每一个所述凹形线和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接触点和每一个所述凹形线的峰点的直线与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角度θ是大约0.01至15度。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凹形线和凸形线中的相邻的凹形线和凸形线具有不同的曲率。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第一凸形线和第二凸形线被设置在所述凹形线之一的相对侧处,所述第一凸形线的曲率等于或者不同于邻近于所述第一凸形线的凹形线的曲率,并且不同于第二凸形线的曲率,并且
第一凹形线和第二凹形线被设置在所述凸形线之一的相对侧处,所述第一凹形线的曲率等于或者不同于邻近于所述第一凹形线的凸形线的曲率,并且不同于第二凹形线的曲率。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在远离所述光源的区域和邻近于所述光源的区域处,所述凹形线和所述凸形线具有相同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单层包括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所述镜面反射层和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相同的厚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单层包括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镜面反射层和扩散反射层,所述镜面反射层和所述扩散反射层部分地相互重叠,与所述扩散反射层重叠的所述镜面反射层的厚度小于不与所述扩散反射层重叠的所述镜面反射层的厚度。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在所述扩散反射层上形成的所述镜面反射层具有多个孔,通过所述多个孔,所述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在所述镜面反射层处形成的孔的数目随着所述孔变得远离所述光源而增加。
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镜面反射层包括邻近于所述光源的第一区域和远离所述光源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如由等式1表示的那样来限定所述角度,
等式1
θ=tan-1(h/W)=0.01至15度
这里,h表示每一个所述凹形线的最大深度(在每一个所述凹形线的峰点和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并且W表示每一个所述凹形线的宽度(在每一个所述凹形线和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接触点与连接每一个所述凹形线的峰点和所述倾斜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重叠区域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镜面反射层被形成在所述扩散反射层上,并且所述镜面反射层具有至少一个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所述扩散反射层被部分地暴露。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与所述扩散反射层重叠的所述镜面反射层的厚度随着所述镜面反射层变得远离所述光源而降低。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包括从在半圆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方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平面形状。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镜面反射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镜面反射层的所述第一区域延伸大约5至200mm。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所述镜面反射层的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随着所述第二区域变得远离所述光源而降低,或者保持均匀并且随着所述第二区域变得远离所述光源而降低。
36.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用于将光照射至所述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背光单元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
CN201110166794.5A 2011-04-04 2011-06-14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02734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30630 2011-04-04
KR1020110030630A KR101827971B1 (ko) 2011-04-04 2011-04-04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41496 2011-05-02
KR1020110041496A KR101880130B1 (ko) 2011-05-02 2011-05-02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54007 2011-06-03
KR1020110054007A KR101824035B1 (ko) 2011-06-03 2011-06-03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696A true CN102734696A (zh) 2012-10-17
CN102734696B CN102734696B (zh) 2016-09-07

Family

ID=4451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6794.5A Active CN102734696B (zh) 2011-04-04 2011-06-14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6807B2 (zh)
EP (1) EP2508942B1 (zh)
JP (1) JP5964015B2 (zh)
CN (1) CN102734696B (zh)
TW (1) TWI56906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5030A (zh) * 2011-12-20 2013-06-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及使用该发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CN103839487A (zh) * 2012-11-27 2014-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006353A (zh) * 2013-02-22 2014-08-27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光源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9166463A (zh) * 2018-11-01 2019-01-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76054A (zh) * 2014-04-07 2020-06-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835263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6225B2 (ja) 2010-12-06 2014-02-05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808213B2 (ja) * 2011-09-29 2015-11-1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941031B1 (ko) * 2011-11-16 2019-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CN102661529B (zh) * 2012-04-05 2014-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TW201409099A (zh) * 2012-08-28 2014-03-01 Wintek Corp 導光板及平面照明裝置
US20140085867A1 (en) * 2012-09-26 2014-03-2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Reflector,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of
KR102015334B1 (ko) * 2012-11-13 2019-08-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017036B (zh) * 2012-12-11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85479B (zh) * 2013-03-15 2015-05-21 Au Optronics Corp 具拼接反射面之背光模組
CN104633527B (zh) * 2013-11-08 2017-02-01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KR20150065437A (ko) * 2013-12-05 2015-06-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690041B2 (en) 2013-12-17 2017-06-27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Air cavity LED backlight unit
CN204127788U (zh) * 2014-09-30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L3374332T3 (pl) * 2015-11-12 2023-09-04 Yara International Asa Ulepszony skład mieszanki na bazie mocznika i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CN105278165B (zh) * 2015-11-27 2018-02-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KR101742603B1 (ko) * 2016-04-19 2017-06-01 (주)네오빛 Led가 채용된 lcd용 백라이트 유닛
DE102016207342A1 (de) * 2016-04-29 2017-11-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von Gestaltabweichungen einer Oberfläche, Oberflächenbewertungs-System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CN109510922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CN109510925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15016175A (zh) * 2022-06-23 2022-09-06 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5000A1 (de) 1985-02-22 1986-09-04 Sharp Kk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S61189427U (zh) * 1985-05-20 1986-11-26
US5440197A (en) * 1993-10-05 1995-08-08 Tir Technologies, Inc. Backlighting apparatus for uniformly illuminating a display panel
JP3235773B2 (ja) 1996-03-11 2001-12-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JP3360785B2 (ja) 1996-07-29 2002-12-2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JPH10177806A (ja) 1996-12-18 1998-06-30 Enplas Corp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JP2003043459A (ja) 2001-07-30 2003-02-13 Kyocera Corp 反射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79116A (ja) 2002-11-29 2004-06-24 Alps Electric Co Ltd 背面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88498A (ja) * 2003-03-24 2004-10-14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305735B2 (ja) 2003-05-27 2009-07-29 Fd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229198B2 (en) * 2003-06-16 2007-06-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133663B2 (ja) 2003-07-30 2008-08-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521669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
KR101122001B1 (ko) 2004-12-31 2012-03-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255322B (en) * 2005-03-10 2006-05-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100674850B1 (ko) 2005-05-02 2007-01-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백라이트 장치
TWI313380B (en) 2005-08-31 2009-08-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Reflector having high light diffusion
KR20070034751A (ko) 2005-09-26 2007-03-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70086207A1 (en) * 2006-01-13 2007-04-19 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 Display systems including light enhancing structures with arrays of elongate features
KR20090082708A (ko) 2008-01-28 2009-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187904A (ja) * 2008-02-08 2009-08-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25395A (ja) * 2009-03-23 2010-10-07 Frascoop Corp Led照明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5030A (zh) * 2011-12-20 2013-06-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及使用该发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CN103839487A (zh) * 2012-11-27 2014-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006353A (zh) * 2013-02-22 2014-08-27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光源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11276054A (zh) * 2014-04-07 2020-06-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166463A (zh) * 2018-11-01 2019-01-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66463B (zh) * 2018-11-01 2020-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35263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696B (zh) 2016-09-07
TW201241518A (en) 2012-10-16
JP5964015B2 (ja) 2016-08-03
EP2508942A1 (en) 2012-10-10
US20120250293A1 (en) 2012-10-04
JP2012221941A (ja) 2012-11-12
EP2508942B1 (en) 2020-09-09
US8596807B2 (en) 2013-12-03
TWI569069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4696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US9322527B2 (en) Light unit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960966B2 (en) Backlight unit
US855644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243775B2 (en) Light unit having asymmetric reflector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2588821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US9557031B2 (en) Illumination unit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9117379B2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8013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931911B2 (en) Lighting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09141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18240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4813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85485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0

Address after: 168 Changsheng North Road,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eyu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INNOTE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