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0425A -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0425A
CN102710425A CN2011100751011A CN201110075101A CN102710425A CN 102710425 A CN102710425 A CN 102710425A CN 2011100751011 A CN2011100751011 A CN 2011100751011A CN 201110075101 A CN201110075101 A CN 201110075101A CN 102710425 A CN102710425 A CN 102710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pin
connectivity por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id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51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0425B (zh
Inventor
蔡益昌
曾国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751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10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0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0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0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0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该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连接于具有以太网供电设备的网络电力来源单元、提供直流电力的电源供应器及具有以太网受电设备的电子产品之间,以太网供电设备产生网络数据及网络电力,该中继系统包含以太网馈电装置,经由网线连接至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网络数据、网络电力,并连接至电源供应器以接收直流电力,汇集网络数据、网络电力及直流电力以作为汇集信号组;以及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经由网线连接至以太网馈电装置以接收汇集信号组,并将直流电力取出以得到自身所需的电力,还将网络电力与网络数据分离,将网络电力输出,网络电力经由网线传送到以太网受电设备。本发明降低成本且满足多种传输规格。

Description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及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指的是在现有的以太网布线基础架构下,藉由一网线传输一网络数据至一符合以太网络规格的电子产品(如IP电话机、无线网络存取点、网络摄像机等)的同时,还能利用该网线提供一呈直流的网络电力(36V~57V)至该符合以太网络规格的电子产品的技术,如此一来,该符合以太网络规格的电子产品只要接上该网线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电力,而不用再额外连接至其他电源供应器或电池来得到所需的电力。以太网供电也被称为局域网络供电系统(Power Over LAN,POL)或有源式以太网(Active Ethernet),保持了与现有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IEEE 802.3af标准是以太网供电系统的新标准,是在IEEE 802.3at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线直接供电的相关标准,是现有以太网标准的扩展,也是第一个关于电源分配的国际标准。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IEEE 802.3af标准,一个完整的以太网供电系统包含:一以太网供电设备21、一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及一网线23。
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包括一供电产生器(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PSE、二变压器31、32,以及一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的连接端口(例如RJ45连接端口)。
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包括一受电转换器(Powered Device,PD)PD、二变压器33、34,以及一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的连接端口(例如RJ45连接端口)。
该网线23包括四个双绞电缆35、36、37、38。
该双绞电缆35连接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第二引脚与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一、第二引脚1、2之间。
该双绞电缆36连接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四、第五引脚与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四、第五引脚4、5之间。
该双绞电缆37连接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七、第八引脚与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七、第八引脚7、8之间。
该双绞电缆38连接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三、第六引脚与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三、第六引脚3、6之间。
又,该以太网供电系统有两种供电方式,一种是末端跨接法(End-Span,如图1及图2所示),在传输网络数据的同时传输一网络电力至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末端跨接法,另一种则是中间跨接法(Mid-Span,如图3所示),通过中间跨接以太网供电设备21(Midspan PSE)来传输网络电力,因中间跨接法的连接方式类似于该末端跨接法,可参阅IEEE 802.3af标准,故不重述。
末端跨接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二引脚1、2及第三、六引脚3、6供电(如图2所示),另一种则是通过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四、五引脚4、5及第七、八引脚7、8供电(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以太网供电设备21通过第四、五引脚4、5及第七、八引脚7、8供电时,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四、五引脚连接至供电产生器PSE的正极,而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七、八引脚7、8则连接至供电产生器PSE的负极,又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四、五引脚4、5连接至受电转换器PD的正极,而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七、八引脚7、8则连接至受电转换器PD的负极。
如图2所示,当以太网供电设备21通过第一、二引脚1、2及第三、六引脚3、6供电时,供电产生器PSE以中间抽头方式供电至该变压器31、32的中点,而受电转换器PD以中间抽头方式连接至该变压器33、34的中点,不影响网络数据传输,第一、二引脚1、2及第三、六引脚3、6可为任意极性。
根据IEEE 802.3af标准,以太网供电设备21只能通过图1及图2其中之一的方式供电,但是以太网受电设备22必须能够同时适应两种情况。这样的要求对10Mbs及100Mbs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而言不难达成,原因在于此种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仅使用第一、二引脚1、2和第三、六引脚3、6接收网络数据。因此,可以轻易设计同时适用于图1及图2两种情况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以太网布线已可支持至1000Mbs的传输速率。然而,1000Mbs的应用上必须使用所有双绞电缆传输网络数据,使得图1至图3所定义的以太网供电系统无法同时满足10Mbs、100Mbs及1000Mbs的应用,因而限制了以太网供电系统的发展。
又,上述以太网供电系统用于一对多用途的一种现有实现方式还具有高成本的问题,以下举二例子说明,第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一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分别经由二长距离的网线23连接至二位于同一区域的电子产品P1、P2,该二电子产品P1、P2各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22,且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藉由该二网线23传送一网络数据及一网络电力到该二电子产品P1、P2,但是,拉二长距离的网线23的做法,导致增加成本。
第二个例子,如图5所示,为上述以太网供电系统用于一对多用途的另一种现有实现方式,与上述差别在于:还增加一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ccess Point,AP)AP1,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具有一经由一长距离的网线23连接至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网络电力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和一经由二短距离的网线24分别连接至该二电子产品P1、P2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将该网络数据分流后并利用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所产生的电力载于该等经分流的网络数据上以分别输出到该二电子产品P1、P2,虽节省一条长距离的网线23成本,但是,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使用较为昂贵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和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也会导致增加成本,又,高达36V~57V的网络电力要先进行高压转低压才能作为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所需的电力(5~12V),所以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AP1还需要一降压转换器(图未示)而更增加硬件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
该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适用于连接于一具有一以太网供电设备的网络电力来源单元、一提供一直流电力的电源供应器,以及一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的电子产品之间,该以太网供电设备产生一网络数据及一网络电力,且该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包含:
一以太网馈电装置,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并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一汇集信号组;以及
一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以太网馈电装置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并将该直流电力从该汇集信号组取出以得到自身所需的电力,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还将该汇集信号组中的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并将该网络电力输出,从而该网络电力经由一网线传送到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适用于接收一汇集信号组且连接至一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的电子产品,该汇集信号组具有由一以太网供电设备所产生的一网络数据与一网络电力,以及由一电源供应器所产生的一直流电力,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包含: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
一偏压供应器,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以该直流电力供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一变压单元,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并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且将该网络电力送出;以及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并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以接收该网络电力,从而将该网络电力经由该网线传送到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以太网馈电装置。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包含: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连接至一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供电设备所产生的一网络数据及一网络电力;
一直流连接端口,该直流连接端口连接至一提供一直流电力的电源供应器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并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从而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一汇集信号组。
本发明降低成本,并且能同时满足10Mbs、100Mbs及1000Mbs的多种以太网络传输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公知的以太网供电示意图,说明以太网供电设备利用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供电;
图2是第二种公知的以太网供电示意图,说明以太网供电设备利用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供电;
图3是第三种公知的以太网供电示意图,说明利用中间跨接以太网供电设备来提供网络电力;
图4是第一种公知的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二种公知的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形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形的电路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第一较佳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PoE功能且适用于连接于一提供一直流电力(5~12V)的电源供应器S2,且经由一网线23连接于一具有一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和经由一网线24连接于一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电子产品P1,并将来自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2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所产生的一网络数据及一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网络电力(36V~57V)经由该网线24供应至该电子产品P1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其中,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和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且该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包含:一以太网馈电装置(Powerinjector)30和一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经由该网线23连接至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并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S2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汇集该网络数据、网络电力以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一汇集信号组。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经由一网线25连接至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并将该直流电力从该汇集信号组取出以得到自身所需的电力,进而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以中间抽头方式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再将该网络电力输出至该网线24,从而该网络电力经由该网线24传送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使该电子产品P1藉由该网线24以得到所需的电力。
又,上述以太网馈电装置30,以及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细部架构如下所述:
<以太网馈电装置>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包括: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一直流连接端口33、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一第一二极管D1以及一第二二极管D2。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经由该网线23连接至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所输出的该网络数据及该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网络电力。
该直流连接端口33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S2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并经由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33以接收该直流电力,从而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以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该汇集信号组。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1是现今网络系统中通用的RJ45连接端口,其中: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1、32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经由该网线23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该网络电力。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络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分别电连接到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该网络电力。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是连接直流电压电源端子,且具有第一至第三引脚1~3,该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一至第三引脚1~3从该电源供应器S2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第一二极管D1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一引脚1的阳极,以及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四与第五引脚4、5的阴极。该第二二极管D2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七与第八引脚7、8的阳极,以及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二与第三引脚2、3的阴极。该第一及第二二极管D1、D2根据该直流电力的电压大小而在导通与不导通之间切换,且在导通时该直流电力由该直流连接端口33传送到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
<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包括: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一偏压供应器43、一变压单元44以及一以太网络物理层45。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经由该网线25连接至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且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至第八引脚1~8经由该网线25分别连接至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至第八引脚1~8。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经由该网线24连接至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且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1~8。
偏压供应器43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四、第五引脚4、5及第七、第八引脚7、8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以该直流电力供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
变压单元44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并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至第八引脚1~8。该变压单元44以中间抽头方式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且将该网络电力送至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并防止高压突波影响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而能符合以太网络安全规范。
以太网络物理层45经由该变压单元44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的该网络数据并据以回传到该变压单元44,从该变压单元44将该网络数据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引脚1、2及第三、第六引脚3、6。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汇集后,输出到该网线24,从而该网络电力及该网络数据经由该网线24传送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使该电子产品P1藉由该网线24以得到所需的电力。
又,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是现今网络系统中通用的RJ45连接端口。
又,该变压单元44具有一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三变压器T3,以及一第四变压器T4。
第一变压器T1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及第二引脚1、2之间的一次侧绕组L1、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的二次侧绕组L2,以及一位于该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侧绕组L1的中间的第一中间抽头o1,且该第一中间抽头o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及第五引脚4、5。
第二变压器T2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三及第六引脚3、6之间的一次侧绕组L1、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的二次侧绕组L2,以及一位于该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L1的中间的第二中间抽头o2,且该第二中间抽头o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七及第八引脚7、8。
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该网络电力及该网络数据,并将该网络电力隔离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且以中间抽头方式汲取出而从该第一、二中间抽头o1、o2传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且该网络数据则经由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感应至该二次侧绕组L2以传送到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也就是说,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该网络电力、网络数据会经由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而分离。
第三变压器T3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的一次侧绕组L1,以及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及第二引脚1、2之间的二次侧绕组L2。
第四变压器T4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的一次侧绕组L1,以及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三及第六引脚3、6之间的二次侧绕组L2。
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一次侧绕组L1接收来自该以太网络物理层45的该网络数据,并据以感应到该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二次侧绕组L2以传送至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
在此举一例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上述电力的传递路径,当应用于100M/10Mbps时,若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是如同图2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则传递该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中间抽头o1、o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
而该直流电力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该第一及第二二极管D1、D2、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最后到该偏压供应器43。
而至于该网络数据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二次侧绕组L2、以太网络物理层45、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二次侧绕组L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形>
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形(参阅图7)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别为: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分别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
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及第二引脚1、2。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三及第六引脚对3、6。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该偏压供应器43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该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侧绕组L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四及第五引脚4、5。
该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L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七及第八引脚7、8。
该第一中间抽头o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与第二引脚1、2。
该第二中间抽头o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三及第六引脚3、6。
该第三变压器T3的二次侧绕组L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及第五引脚4、5。
该第四变压器T4的二次侧绕组L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七及第八引脚7、8。
在此举一例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形在上述电力的传递路径,当应用于100M/10Mbps时,若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是如同图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则传递该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中间抽头o1、o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而该直流电力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该第一及第二二极管D1、D2、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偏压供应器43。
而至于该网络数据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2。
<第二较佳实施例>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别为: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包括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直流连接端口33、第一及第二线圈L11、L22。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至第八引脚1~8分别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至第八引脚1~8,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并经由该第一及第二线圈L11、L22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33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第一线圈L1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四与第五引脚4、5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一引脚1的中间抽头。
该第二线圈L2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七与第八引脚7、8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二与第三引脚1、2的中间抽头。
在此举一例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上述电力的传递路径,当以太网络操作于100M/10Mbps时,若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是如同图2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则传递该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中间抽头o1、o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而该直流电力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该第一及第二线圈L11、L22、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最后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的偏压供应器43。
而至于该网络数据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二次侧绕组L2、以太网络物理层45、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三及第四变压器T3、T4的二次侧绕组L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当以太网络应用于1000Mbps时,则传递该网络数据与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1、2、3、6、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1、2、3、6、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2。
又,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形(参阅图9)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别为:
<以太网馈电装置>
该第一线圈L1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与第二引脚1、2之间。该第二线圈L2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三与第六引脚3、6之间。
<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偏压供应器43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该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侧绕组L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四及第五引脚4、5。
该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L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七及第八引脚7、8。
该第一中间抽头o1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与第二引脚1、2。
该第二中间抽头o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三及第六引脚3、6。
该第三变压器T3的二次侧绕组L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四及第五引脚4、5。
该第四变压器T4的二次侧绕组L2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七及第八引脚7、8。
在此举一例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形在上述电力的传递路径,当以太网络应用于100M/10Mbps时,若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是如同图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则传递该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供电设备2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32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41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4、5、7、8、第一及第二变压器T1、T2的一次侧绕组L1、第一及第二中间抽头o1、o2、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电子产品P1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2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
而该直流电力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该第一及第二线圈L11、L22、该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直流连接端口33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42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最后到该偏压供应器43。而至于该网络数据的传递路径则是依序经由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1、2、3、6、以太网馈电装置32。
当以太网络操作于1000Mbps时,则传递该网络数据与网络电力的路径则是依序经由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31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1、2、3、6、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0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1、2、3、6、4、5、7、8、以太网馈电装置32。
<第三较佳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上述二较佳实施例的差别为:将来自该网络电力来源单元S1的以太网供电设备21所产生的一网络电力经由网线24供应至多个电子产品P1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下为方便说明只画出二个电子产品)。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还包括多个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图未示)及多组分别电连接于所对应的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四变压器,该以太网络物理层将所收到的该网络数据分流以经由该等第三及第四变压器传送到所对应的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每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24连接至所对应电子产品P1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传送该网络数据、网络电力到所对应电子产品的以太网受电设备22,以使该等电子产品P1藉由该网线24以得到所需的电力。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藉由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的使用,相比于该先前技术的第一例子可节省一条长距离的网线23,且相比于先前技术的第二例子在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中不需使用较昂贵的该以太网络供电设备21和该以太网络受电设备22,使用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可使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中直接使用电源供应器S2的低压直流电,不需使用较昂贵的高压转换低压电路组件,经由T2的电路转换,可节省PD电路组件的使用,可使电子产品P1藉由该网线24以得到所需的电力,因此,降低成本。
2.第二实施例的以太网馈电装置30能配合10M/100Mbs或1000Mbs的规格使用四个引脚或八个引脚来传输网络数据,能同时满足10Mbs、100Mbs及1000Mbs的以太网络传输规格。
3.又,该直流电力的电压值为15V,低于电压值介于36V~57V的该网络电力,因此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40可节省高压转低压的成本,即能得到所需的电力。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适用于连接于一具有一以太网供电设备的网络电力来源单元、一提供一直流电力的电源供应器,以及一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的电子产品之间,该以太网供电设备产生一网络数据及一网络电力,且该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包括:
一以太网馈电装置,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并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一汇集信号组;以及
一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以太网馈电装置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并将该直流电力从该汇集信号组取出以得到自身所需的电力,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还将该汇集信号组中的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并将该网络电力输出,从而该网络电力经由一网线传送到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包括: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该网线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
一偏压供应器,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以该直流电力供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一变压单元,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并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且将该网络电力送出;以及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该网线连接至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并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以接收该网络电力,从而将该网络电力经由该网线传送到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
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
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引脚及第七、第八引脚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分别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的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接收来自该变压单元的该网络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还包括:
一以太网络物理层,该以太网络物理层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的该网络数据并据以回传到该变压单元,从而该变压单元将该网络数据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该变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一中间抽头,该第一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一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
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二中间抽头,该第二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二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
一第三变压器,该第三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之间;以及
一第四变压器,该第四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之间;
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该网络电力及该网络数据,并将该网络电力隔离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且以中间抽头方式汲取出而从该第一、二中间抽头传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且该网络数据则经由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感应至该二次侧绕组以传送到该以太网络物理层;
该第三及第四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接收来自该以太网络物理层的该网络数据,并将该网络数据感应到该第三及第四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以传送至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
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引脚及第七、第八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
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分别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的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接收来自该变压单元的该网络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还包括一以太网络物理层,且该变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一中间抽头,该第一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一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
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二中间抽头,该第二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二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
一第三变压器,该第三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之间;以及
一第四变压器,该第四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该以太网馈电装置包括: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该网线连接至该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供电设备所输出的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
一直流连接端口,该直流连接端口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以接收该直流电力;以及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并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从而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该汇集信号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经由该网线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该网络电力;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二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分别电连接到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该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与第五引脚的阴极;以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与第八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阴极;
该第一及第二二极管根据该直流电力的电压大小而在导通与不导通之间切换,且在导通时该直流电力由该直流连接端口传送到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分别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该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与第二引脚的阴极;以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与第六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阴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至第八引脚分别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至第八引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该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与第五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中间抽头;以及
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与第八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中间抽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其中,该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与第二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中间抽头;以及
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电连接于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与第六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中间抽头。
16.一种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适用于接收一汇集信号组且连接至一具有一以太网受电设备的电子产品,该汇集信号组具有由一以太网供电设备所产生的一网络数据与一网络电力,以及由一电源供应器所产生的一直流电力,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包括: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以接收该汇集信号组;
一偏压供应器,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并以该直流电力供应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
一变压单元,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并将该网络电力与该网络数据进行分离,且将该网络电力送出;以及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连接至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并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以接收该网络电力,从而将该网络电力经由该网线传送到该电子产品的该以太网受电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其中:
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
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
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引脚及第七、第八引脚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分别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的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接收来自该变压单元的该网络电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还包括:
一以太网络物理层,该以太网络物理层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的该网络数据并据以回传到该变压单元,从而该变压单元将该网络数据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其中,该变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一中间抽头,该第一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一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
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二中间抽头,该第二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二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
一第三变压器,该第三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之间;以及
一第四变压器,该第四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之间;
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接收来自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该网络电力及该网络数据,并将该网络电力隔离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且以中间抽头方式汲取出而从该第一、二中间抽头传送到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且该网络数据则经由该第一及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感应至该二次侧绕组以传送到该以太网络物理层;
该第三及第四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接收来自该以太网络物理层的该网络数据,并将该网络数据感应到该第三及第四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以传送至该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的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其中:
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
该变压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引脚及第七、第八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和该网络电力;
该偏压供应器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具有分别电连接于该变压单元的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六引脚接收来自该变压单元的该网络电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以太网存取桥接装置,还包括一以太网络物理层,且该变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一中间抽头,该第一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一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
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之间;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第二中间抽头,该第二中间抽头位于该第二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间,且该第二中间抽头电连接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及第六引脚;
一第三变压器,该第三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及第五引脚之间;以及
一第四变压器,该第四变压器具有:
一个一次侧绕组,该一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以太网络物理层;以及
一个二次侧绕组,该二次侧绕组电连接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及第八引脚之间。
22.一种以太网馈电装置,该以太网馈电装置包括:
一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经由一网线连接至一以太网供电设备以接收来自该以太网供电设备所产生的一网络数据及一网络电力;
一直流连接端口,该直流连接端口连接至一提供一直流电力的电源供应器以接收该直流电力;
一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并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以接收该直流电力,从而汇集该网络数据、该网络电力及该直流电力以作为一汇集信号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经由该网线从该以太网供电设备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载于该网络数据上的该网络电力;
该第二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分别电连接到该以太网馈电装置的第一以太网络连接端口的第一、第二引脚及第三、第六引脚,以接收该网络数据及该网络电力。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与第五引脚的阴极;以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与第八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阴极;
该第一及第二二极管根据该直流电力的电压大小而在导通与不导通之间切换,且在导通时该直流电力由该直流连接端口传送到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分别电连接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引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与第二引脚的阴极;以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与第六引脚的阳极,及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阴极。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其中:
该直流连接端口具有一第一引脚、一第二引脚及一第三引脚;
该第一及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各具有第一至第八引脚,且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至第八引脚分别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至第八引脚。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四与第五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中间抽头;
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七与第八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中间抽头。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一与第二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一引脚的中间抽头;以及
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电连接于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的第三与第六引脚之间,且具有一电连接至该直流连接端口的第二与第三引脚的中间抽头。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以太网馈电装置,其中,该第一以太网连接端口与该第二以太网连接端口是RJ45连接端口。
CN201110075101.1A 2011-03-28 2011-03-28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Active CN102710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5101.1A CN102710425B (zh) 2011-03-28 2011-03-28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5101.1A CN102710425B (zh) 2011-03-28 2011-03-28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0425A true CN102710425A (zh) 2012-10-03
CN102710425B CN102710425B (zh) 2015-03-04

Family

ID=4690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5101.1A Active CN102710425B (zh) 2011-03-28 2011-03-28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1042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06A (zh) * 2014-11-05 2015-03-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以太网供电装置及方法
CN104702419A (zh) * 2013-12-09 2015-06-10 德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装置及系统
CN10491765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络系统与共模信号消除方法
CN105391100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 一种管道机器人供电方法
WO2018059007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062214A (zh) * 2019-05-28 2019-07-2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及电信传输装置及其方法与摄像灯具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071A (zh) * 2008-06-03 2008-12-10 胡钊洪 Poe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01444636U (zh) * 2008-08-01 2010-04-28 陈建华 一种长距离以太网供电装置
CN101753319A (zh) * 2008-12-18 2010-06-2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
CN201629463U (zh) * 2010-03-19 2010-11-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rj45连接器和以太网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071A (zh) * 2008-06-03 2008-12-10 胡钊洪 Poe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01444636U (zh) * 2008-08-01 2010-04-28 陈建华 一种长距离以太网供电装置
CN101753319A (zh) * 2008-12-18 2010-06-2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
CN201629463U (zh) * 2010-03-19 2010-11-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rj45连接器和以太网供电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2419A (zh) * 2013-12-09 2015-06-10 德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装置及系统
CN104702419B (zh) * 2013-12-09 2019-01-11 德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装置及系统
CN10491765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络系统与共模信号消除方法
CN104917655B (zh) * 2014-03-14 2018-12-1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络系统与共模信号消除方法
CN104410506A (zh) * 2014-11-05 2015-03-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以太网供电装置及方法
CN105391100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 一种管道机器人供电方法
WO2018059007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88387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88387B (zh) * 2016-09-30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951425B2 (en) 2016-09-30 2021-03-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supply method,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0062214A (zh) * 2019-05-28 2019-07-2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及电信传输装置及其方法与摄像灯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0425B (zh)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319B (zh) 乙太網電力中繼系統、饋電裝置及存取橋接裝置
CN102710425B (zh) 以太网电力中继系统、馈电装置及存取桥接装置
US20070288771A1 (en) Source Separator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s
US20200350736A1 (en) Power-over-internet adapter
CN102025510A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及以太网供电网络
JP2016039723A (ja) 電力供給装置、電力供給方法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2404125A (zh) 以太网供电方法及系统
CN101834728A (zh) 基于以太网端口的反向馈电设备及其馈电方法
CN101163018B (zh) 用于一以太网供电系统的一受电端设备的电源转换装置
WO2022266696A1 (en) Multi-drop poe network for power distribution and communication
CN101753319B (zh) 网络设备
CN100508461C (zh) 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受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03466837U (zh) 一种网络摄像机的供电装置
CN110650022A (zh) 一种工业数据中心系统与工作方法
CN205754408U (zh) 一种具有正反向供电功能的交换机
CN210867687U (zh) 混合信号传输装置及混合信号传输系统
CN202111716U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及以太网供电网络
CN211352210U (zh) 一种poe技术的以太网供电信号放大和信号延长器
CN107360005A (zh) 一种受电端设备及受电方法
CN201898248U (zh) 一种实现网络供电设备端口互联的装置及系统
CN205490591U (zh) 具有poe电源适配功能的网络转接系统
CN105245736B (zh) 一种总线型消防通信系统
JP3193283U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
CN109728916A (zh) 一种poe技术的以太网供电单口延长器
CN201444636U (zh) 一种长距离以太网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