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433A -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433A
CN102681433A CN2012101378013A CN201210137801A CN102681433A CN 102681433 A CN102681433 A CN 102681433A CN 2012101378013 A CN2012101378013 A CN 2012101378013A CN 201210137801 A CN201210137801 A CN 201210137801A CN 102681433 A CN102681433 A CN 102681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ot
group
cold atom
compu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78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1433B (zh
Inventor
王育竹
韩景珊
张海潮
许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1378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带有原子源的真空腔、两对反向亥姆霍兹线圈、偏置磁场线圈组、真空泵系统、光学系统、基于LabVIEW的线圈电流控制系统和CCD探测系统。用作转移冷原子团的磁四极阱由两对反向亥姆霍兹线圈产生,该磁四极阱中心位置的速度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来控制。本发明通过调制产生磁四极阱的线圈电流,对磁四极阱的转移速度进行调制,避免了对冷原子团的加热效应和其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具有转移速度快,耗能小,不损伤电子器件的特点。

Description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原子团,特别是一种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冷原子团的转移对于原子物理实验是一项重要技术,它使冷原子的应用和制备在空间分离。进行冷原子团转移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避免转移持续时间过长。例如,在使用磁阱进行转移时,通常磁阱都是由线圈或芯片导线中的电流产生,时间过长系统就会受到电流产生的热能影响,且在电流要求较大的情况下,将会损伤电子器件。(2)避免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该激发表现为冷原子团的质心振荡,振荡的幅度与转移阱的速度构型的傅立叶变换有关(详见文献1 DongyuanChen,Haichao Zhang,Xinping Xu,Tang Li,and Yuzhu Wang,Appl.Phys.Lett.96,134103(2010))。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冷原子团转移的报道:
(1)美国E.A.Cornell小组用磁四极阱作为转移势阱,先将激光冷却了的原子装载进磁四极阱,然后机械地移动产生该磁阱的反向亥姆霍兹线圈,实现了冷原子团的转移(参见文献2 H.Lewandowski,D.Harber,D Whitaker,and E.Cornell,Simplified system for creating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J.LowTemp.Phys.,2003,132,309-367)。因为是机械控制线圈移动,这种转移方案耗时长,且会产生机械抖动,带来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
(2)德国的
Figure BDA00001604355700011
小组也是用反向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四极阱作为转移势阱,他们在转移的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之间布满线圈对,转移冷原子团时依次给各组线圈对通上电流产生磁阱,冷原子团在磁阱间不停转移,直到目标位置(参见文献3M.Greiner,I.Bloch,T.W.
Figure BDA00001604355700012
and T Esslinger,Magnetic transport oftrapped cold atoms over a large distance,Phys.Rev.A,2001,63(3),031401)。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线圈,装置复杂,且耗时也长。
与上述耗时长的绝热转移相比,本发明提出的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的装置及其方法,可以快速转移冷原子团,且通过调制势阱速度避免了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操作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冷原子团绝热转移耗时过长的缺点,同时避免快速非绝热转移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提供一种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具有冷原子团转移速度既快,又避免了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的特点。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一个带有原子源的真空腔体、由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MOT线圈对、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转移线圈对、由两个线圈构成的偏置磁场线圈组、真空泵系统、光学系统、线圈电流控制系统和CCD探测系统:
所述的真空腔体由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和一段圆筒形玻璃管一体构成,该圆柱形玻璃管的下端连接十芯电极,为系统提供原子源的铷棒固定在所述的十芯电极的两个接线柱上,该十芯电极与T型三通真空管的上端口相连,该三通真空管下端口连接一个法兰,该三通真空管横向端口相连真空泵系统;
所述的MOT线圈对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转移线圈对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并位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内侧偏下,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是一对方形线圈,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的轴线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正交;
所述的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产生六束冷却光、一束抽运光和一束探测光,所述的第二半导体激光器产生反抽运光,所述的六束冷却光构成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且该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两两正交并交汇在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一对冷却光水平地沿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MOT线圈对的中心,其他两对冷却光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轴线的夹角成45°斜射向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抽运光和反抽运光水平地并垂直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所述的射向MOT线圈中心;所述的探测光束从上向下竖直地射入所述的真空腔体并穿过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CCD探测系统固定在真空腔体的外侧,该CCD探测系统包括一套成像透镜和一台CCD探测器,所述的CCD探测器的方向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该计算机经板卡与第一电流控制电路和第二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转移线圈对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计算机与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的计算机通过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按程序实施对所述的六束冷却光、反抽运光、抽运光和探测光的开关控制。
利用上述的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进行冷原子团转移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制备冷原子团:启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使真空腔体的真空度保持在10-6Pa量级,给所述的十芯电极的铷棒的两个电极加上电压产生原子,计算机通过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按程序打开六束冷却光和反抽运光,同时计算机经板卡通过第二电流控制电路给MOT线圈对提供电流产生磁场,形成磁光阱,对所述的原子进行俘获形成冷原子团,通过CCD探测系统对磁光阱进行观测,当观测到磁光阱的原子团荧光后,停止给MOT线圈对供电;
②进行偏振梯度冷却: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降低所述的六束冷却光束的频率和功率,使原子团的温度冷却到多普勒极限以下,关断所述的六束冷却光束;
③进行光抽运:计算机给偏置磁场线圈组通电,产生偏置磁场,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打开所述的抽运光束和反抽运光束,当原子处于磁阱可装载的磁子能级,关断所有光束;
④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给MOT线圈对再次通电,在MOT线圈对之间产生磁四极阱,所述的冷原子团将进入所述的磁四极阱;
⑤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在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后,保持给所述的MOT线圈对供电的同时,计算机通过板卡和所述的第一电流控制电路给所述的转移线圈对通电,所述的转移线圈对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磁四极阱的叠加形成组合势阱,所述的冷原子团将趋向该组合势阱的中心,该组合势阱的中心位置依赖于所述的MOT线圈对和所述的转移线圈对施加的电流比值,因此,通过所述的计算机不断调整所述的MOT线圈对和转移线圈对的电流比值,使所述的叠加势阱的中心位置沿所述的真空腔体的中轴上下移动,处于该势阱中的冷原子团也将跟随沿所述的真空腔体的中轴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在线圈电流控制信号上加上调制,对转移势阱的速度进行了调制,避免了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
⑥探测被转移的冷原子团:当上述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过程结束后,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打开探测光束,CCD探测系统收集原子团产生的荧光而成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MOT线圈对和转移线圈对的轴线与真空系统石英玻璃池的中轴线垂直,转移线圈对在MOT线圈对内侧偏下。每组线圈对中通入电流后,产生的磁场叠加成为组合势阱,用作转移。调整两线圈对中电流的比值就会使该组合势阱发生位移,组合势阱的位移速度也是通过控制线圈电流来实现,不需要机械地移动线圈对,带来不必要的抖动。电流控制基于LabVIEW程序,通过板卡输出模拟电压信号至电流控制电路,改变线圈电流。
2、本发明在快速转移冷原子团的同时,通过对组合势阱的转移速度进行调制,避免了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由于本发明中用作转移的磁四极阱,只是由两对反向亥姆霍兹线圈产生,故结构简单。且该磁阱的移动和移动速度都是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来实现,控制起来简单,能消除机械移动线圈所带来的抖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立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电流控制图;
图5是本发明的LabVIEW电流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光束开关控制原理图。
其中:
1-半导体激光器(产生6束冷却光4.1-4.6,抽运光5和探测光7);
2-半导体激光器(产生反抽运光6);
3-带有原子源的真空腔体;
4.1至4.6-6束冷却光(构成三维磁光阱);
5-抽运光束;
6-反抽运光束;
7-探测光束;
8-包括线圈8.1和8.2,是产生偏置磁场的方形线圈组;
9.1、9.2-一对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称作MOT线圈对;
10.1、10.2–一对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称作转移线圈对;
11–探测用CCD成像系统;
12–离子泵;
13–法兰;
14–电极;
15.1–计算机,基于LabVIEW控制板卡15.2的输出信号;
15.2–板卡,输出电压控制信号;
15.3–输出到转移线圈组10.1和10.2的电流控制电路;
15.4-输出到MOT线圈组9.1和9.2的电流控制电路;
16–三通真空管;
16.1-三通真空管上端;
16.2-三通真空管下端;
16.3-三通真空管侧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变化范围。
请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立体框图,图2是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右视图,图3是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电流控制图,图5是本发明LabVIEW电流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6是本发明光束开关控制原理图。由图可见,本发明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的构成包括一个带有原子源的真空腔体3、由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MOT线圈对9.1、9.2、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转移线圈对10.1、10.2、由两个线圈构成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真空泵系统、光学系统、线圈电流控制系统15和CCD探测系统11:
所述的真空腔体3由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和一段圆筒形玻璃管一体构成,该圆柱形玻璃管的下端连接十芯电极13,为系统提供原子源的铷棒固定在所述的十芯电极13的两个接线柱上,该十芯电极13与T型三通真空管16的上端口16.1相连,该三通真空管16下端口16.2连接一个法兰13,该三通真空管16横向端口16.3相连真空泵系统12;
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并位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内侧偏下,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是一对方形线圈,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的轴线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正交;
所述的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产生六束冷却光4.1至4.6、一束抽运光5和一束探测光7,所述的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产生反抽运光6,所述的六束冷却光4.1至4.6构成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且该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两两正交并交汇在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一对冷却光4.2和4.5水平地沿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MOT线圈对9.1、9.2的中心,其他两对冷却光4.1和4.4、4.2和4.6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轴线的夹角成45°斜射向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抽运光5和反抽运光6水平地并垂直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所述的射向MOT线圈中心;所述的探测光束7从上向下竖直地射入所述的真空腔体3并穿过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CCD探测系统11固定在真空腔体3的外侧,该CCD探测系统11包括一套成像透镜和一台CCD探测器,所述的CCD探测器的方向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控制系统15包括计算机15.1,该计算机15.1经板卡15.2与第一电流控制电路15.3和第二电流控制电路15.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流控制电路15.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流控制电路15.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计算机15.1与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的计算机15.1通过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按程序实施对所述的六束冷却光4.1至4.6、反抽运光5、抽运光6和探测光7的开关控制。
利用上述的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进行冷原子团转移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首先,制备冷原子:在真空度保持在10-6Pa级别的真空腔体3中制备磁光阱,这一阶段中需打开六束冷却光4.1至4.6和反抽运光6,同时给MOT线圈对9.1、9.2提供电流产生磁场,磁光阱结束后停止给MOT线圈对9.1、9.2供电;
②进行偏振梯度冷却:用于偏振梯度冷却的激光束还是光束4.1至4.6,通过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降低激光束频率和功率。持续一段时间后,使原子团温度冷却到多普勒极限以下;
③进行光抽运:给偏置磁场线圈组8通电,产生偏置磁场,打开抽运光束5,将原子抽运到弱场趋向态,在此过程,反抽运光6保持打开;
④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在上述抽运过程结束后立即给MOT线圈对9.1、9.2通电流,产生磁四极阱,将冷原子装载进该磁阱,得到即将转移的冷原子团;
⑤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在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后,保持给MOT线圈对9.1、9.2供电,同时给转移线圈对10.1、10.2通上电流。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和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产生的磁场叠加成为势阱。由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和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中的电流比值不同时,叠加成的势阱中心位置不同。通过所述基于LabVIEW的电流控制系统15调整这两组线圈对中的电流比值,就使的该叠加成的势阱中心位置发生移动,处于该势阱中的原子团也将移动,实现转移。势阱中心移动的速度也是通过控制线圈电流来实现,快速移动组合势阱中心,处在该组合势阱中的冷原子团也被快速转移。同时,通过在线圈电流控制信号上加上调制,对转移势阱的速度进行了调制,避免了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LabVIEW程序给出的电流控制信号时序如图5所示。
⑥探测被转移的冷原子团:当上述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过程结束后,打开探测光束7,CCD探测系统11即收集原子团产生的荧光而成像。

Claims (3)

1.一种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一个带有原子源的真空腔体(3)、由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MOT线圈对(9.1、9.2)、两个反向亥姆霍兹线圈组成的转移线圈对(10.1、10.2)、由两个线圈构成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真空泵系统、光学系统、线圈电流控制系统(15)和CCD探测系统(11):
所述的真空腔体(3)由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和一段圆筒形玻璃管一体构成,该圆柱形玻璃管的下端连接十芯电极(13),为系统提供原子源的铷棒固定在所述的十芯电极(13)的两个接线柱上,该十芯电极(13)与T型三通真空管(16)的上端口(16.1)相连,该三通真空管(16)下端口(16.2)连接一个法兰(13),该三通真空管(16)横向端口(16.3)相连真空泵系统(12);
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为圆形线圈,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前后方并位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内侧下方,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是一对方形线圈,固定在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两侧,所述的偏置磁场线圈组(8.1、8.2)的轴线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正交;
所述的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产生六束冷却光(4.1至4.6)、一束抽运光(5)和一束探测光(7),所述的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产生反抽运光(6),所述的六束冷却光(4.1至4.6)构成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且该三对对射的激光束两两正交并交汇在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一对冷却光(4.2和4.5)水平地沿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MOT线圈对(9.1、9.2)的中心,其他两对冷却光(4.1和4.4、4.2和4.6)与所述的方形长筒状的石英玻璃池的轴线的夹角成45°斜射向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抽运光(5)和反抽运光(6)水平地并垂直于所述的MOT线圈对的轴线射向所述的射向MOT线圈中心;所述的探测光束(7)从上向下竖直地射入所述的真空腔体(3)并穿过所述的MOT线圈对的中心,所述的CCD探测系统(11)固定在真空腔体(3)的外侧,该CCD探测系统(11)包括一套成像透镜和一台CCD探测器,所述的CCD探测器的方向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控制系统(15)包括计算机(15.1),该计算机(15.1)经板卡(15.2)与第一电流控制电路(15.3)和第二电流控制电路(15.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流控制电路(15.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流控制电路(15.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的两线圈的两端相连,所述的计算机(15.1)与所述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2)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的计算机(15.1)通过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按程序实施对所述的六束冷却光(4.1至4.6)、反抽运光(5)、抽运光(6)和探测光(7)的开关控制。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进行冷原子团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制备冷原子团:启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使真空腔体(3)的真空度保持在10-6Pa量级,给所述的十芯电极(14)的铷棒的两个电极加上电压产生原子,计算机(15.1)通过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按程序打开六束冷却光(4.1至4.6)和反抽运光(6),计算机(15.1)经板卡(15.2)通过第二电流控制电路(15.4)同时给MOT线圈对(9.1、9.2)提供电流产生磁场,形成磁光阱,对所述的原子进行俘获形成冷原子团,通过CCD探测系统(11)对磁光阱进行观测,当观测到磁光阱的原子团荧光后,停止给MOT线圈对(9.1、9.2)供电;
②进行偏振梯度冷却:计算机(15.1)控制声光调制器降低所述的六束冷却光束(4.1至4.6)的频率和功率,使原子团的温度冷却到多普勒极限以下,关断所述的六束冷却光束(4.1至4.6);
③进行光抽运:计算机(15.1)给偏置磁场线圈组(8)通电,产生偏置磁场,计算机(15.1)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打开所述的抽运光束(5)和反抽运光束(6),当原子处于磁阱可装载的磁子能级,关断所有光束;
④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给MOT线圈对(9.1、9.2)再次通电,在MOT线圈对(9.1、9.2)之间产生磁四极阱,所述的冷原子团将进入所述的磁四极阱;
⑤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在磁四极阱装载冷原子后,保持给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供电的同时,计算机(15.1)通过板卡(15.2)和所述的第一电流控制电路(15.3)给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通电,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的磁四极阱的叠加形成组合势阱,所述的冷原子团将趋向该组合势阱的中心,该组合势阱的中心位置依赖于所述的MOT线圈对(9.1、9.2)和所述的转移线圈对(10.1、10.2)施加的电流比值,因此,通过所述的计算机(15.1)不断调整所述的MOT线圈对和转移线圈对的电流比值,使所述的叠加势阱的中心位置沿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中轴上下移动,处于该势阱中的冷原子团也将跟随沿所述的真空腔体(3)的中轴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在线圈电流控制信号上加上调制,对组合势阱的速度进行调制,以避免对冷原子团质心运动模式的激发;
⑥探测被转移的冷原子团:当上述快速非绝热转移冷原子团过程结束后,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和机械开关打开探测光束(7),CCD探测系统(11)收集原子团产生的荧光而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势阱中心移动的速度通过控制线圈电流来实现的。
CN201210137801.3A 2012-05-04 2012-05-04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1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7801.3A CN102681433B (zh) 2012-05-04 2012-05-04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7801.3A CN102681433B (zh) 2012-05-04 2012-05-04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433A true CN102681433A (zh) 2012-09-19
CN102681433B CN102681433B (zh) 2014-06-25

Family

ID=4681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78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1433B (zh) 2012-05-04 2012-05-04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143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579A (zh) * 2013-04-19 2013-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二维磁光阱系统及其制备窄线宽单光子源的方法
CN103763847A (zh) * 2014-01-14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积分球磁不敏囚禁系统
CN10398549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矩形磁场线圈装置
CN104637562A (zh) * 2015-02-12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长距离转移冷原子的磁场装置
CN106160713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浙江工业大学 用于冷原子干涉型重力仪中磁光阱磁场的快速开关装置
CN107065503A (zh) * 2017-05-22 2017-08-1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用于原子钟准直扩束光斑直径变换装置
CN107505721A (zh) * 2017-08-16 2017-12-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囚禁原子的激光分束方法及装置
CN113296384A (zh) * 2021-06-10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面向空间光钟的双重可调光晶格装置
CN113687589A (zh) * 2021-09-03 2021-11-2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应用于空间站的锶原子光钟物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9195A (en) * 1978-06-07 1979-12-15 Fujitsu Ltd Atomic oscillator of gas cell type
CN101145025A (zh) * 2007-09-13 2008-03-19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相干微波辐射冷原子钟
CN101592843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双磁光阱系统
EP2154586A2 (en) * 2008-08-11 2010-02-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ld atom micro primary standar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9195A (en) * 1978-06-07 1979-12-15 Fujitsu Ltd Atomic oscillator of gas cell type
CN101145025A (zh) * 2007-09-13 2008-03-19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相干微波辐射冷原子钟
EP2154586A2 (en) * 2008-08-11 2010-02-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ld atom micro primary standard
CN101592843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双磁光阱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有华等: "冷原子在静电势阱中的量子力学效应", 《物理学报》, vol. 51, no. 8, 31 August 2002 (2002-08-31), pages 1706 - 1709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579A (zh) * 2013-04-19 2013-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二维磁光阱系统及其制备窄线宽单光子源的方法
CN103763847A (zh) * 2014-01-14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积分球磁不敏囚禁系统
CN103763847B (zh) * 2014-01-14 2016-03-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积分球磁不敏囚禁系统
CN10398549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矩形磁场线圈装置
CN104637562A (zh) * 2015-02-12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长距离转移冷原子的磁场装置
CN104637562B (zh) * 2015-02-12 2017-12-05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长距离转移冷原子的磁场装置
CN106160713B (zh) * 2016-08-05 2023-05-23 浙江工业大学 用于冷原子干涉型重力仪中磁光阱磁场的快速开关装置
CN106160713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浙江工业大学 用于冷原子干涉型重力仪中磁光阱磁场的快速开关装置
CN107065503A (zh) * 2017-05-22 2017-08-1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用于原子钟准直扩束光斑直径变换装置
CN107505721A (zh) * 2017-08-16 2017-12-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囚禁原子的激光分束方法及装置
CN113296384A (zh) * 2021-06-10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面向空间光钟的双重可调光晶格装置
CN113296384B (zh) * 2021-06-10 2022-04-0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面向空间光钟的双重可调光晶格装置
CN113687589A (zh) * 2021-09-03 2021-11-2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应用于空间站的锶原子光钟物理系统
CN113687589B (zh) * 2021-09-03 2022-08-16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应用于空间站的锶原子光钟物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433B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1433B (zh) 冷原子团的非绝热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Clément et al. All-optical runaway evaporation to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Treutlein et al. High-brightness atom source for atomic fountains
Reichel et al. Atomic micromanipulation with magnetic surface traps
Altin et al. R85b tunable-interaction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machine
Corder et al. Laser cooling without spontaneous emission
CN103766006A (zh) 紧凑型冷超导等时性回旋加速器
Wu et al. A quantum degenerate bose–fermi mixture of 41K and 6Li
JP6650647B2 (ja) 冷却原子線生成方法、冷却原子線生成装置、原子干渉計
Horikoshi et al. Atom chip based fast produc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Jia-Hua et al. Spontaneous emission spectra and simulating multiple spontaneous generation coherence in a five-level atomic medium
Gröbner et al. Degenerate Raman sideband cooling of K 39
Gross et al. All-optical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of a large Li 6 quantum gas in a crossed optical dipole trap
Fortagh et al. Miniaturized magnetic guide for neutral atoms
Rassou et al. Influence of a strong longitudinal magnetic field on 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
Kwon et al. Site-resolved imaging of a bosonic Mott insulator of Li 7 atoms
Long et al. Long distance magnetic conveyor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of ultracold atoms
Timofeev et al. Electron beam–plasma discharge in GDT mirror trap: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s
Lucioni et al. A new setup for experiments with ultracold dysprosium atoms
Dobrev et al. Loading a fountain clock with an enhanced low-velocity intense source of atoms
CN103050166B (zh) 一种实现纳米尺度横截面的中性冷原子激光导引的方法
Hellert et al. Detuning related coupler kick variation of a superconducting nine-cell 1.3 GHz cavity
Huang et al. Laser cooling of Rb 85 atoms to the recoil-temperature limit
Lahaye et al. Transport of atom packets in a train of Ioffe-Pritchard traps
Wauters et al. Ion and electron cyclotron wall conditioning in stellarator and tokamak magnetic field configuration on WEG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