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6257B -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6257B
CN102666257B CN201080048174.5A CN201080048174A CN102666257B CN 102666257 B CN102666257 B CN 102666257B CN 201080048174 A CN201080048174 A CN 201080048174A CN 102666257 B CN102666257 B CN 102666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gain
mapper
electric current
rotative spee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81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6257A (zh
Inventor
家造坊勋
栗重正彦
远藤雅也
喜福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72Controlling the motor for damping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助力映射器(11),基于操舵转矩输出辅助转矩电流;振动抽出滤波器(21),对操舵转矩或者生成助力转矩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降低低频侧的增益,输出振动分量信号;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将马达中流过的电流检测为第1状态量,计算基于电流的电流可变增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将马达或者方向盘的旋转速度检测为第2状态量,计算基于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校正单元(41),根据振动分量信号、电流可变增益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以及电流控制单元(3),将使用振动抑制电流校正辅助转矩电流而得到的信号计算为目标电流,控制马达中流过的电流。

Description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汽车的驾驶员的操舵力提供助力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抑制干扰等所致的振动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中,通过确定与操舵转矩大致成比例的助力转矩,并增大表示其比例关系的转矩比例增益,由此降低汽车的驾驶员的操舵转矩,并且提供适合的操舵感觉。而且,在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中,要求抑制马达产生的齿槽转矩、与齿轮的齿同步地产生的脉动、从路面传来的干扰等振动,提高驾驶员的感觉(振动感觉)。
作为用于达到这样的目的的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有具备低通滤波器(LPF)和高通滤波器(HPF)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通过LPF抽出操舵分量,并实施助力转矩控制,通过HPF抽出高频振动分量,并针对该分量,使用与低频不同的控制器(另一增益)进行控制。
另外,作为其它的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有与抑制从连接到车轮的拉杆(Tie rod)输入的制动振动等干扰传递到方向盘的控制相关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中,为了降低对操舵控制的影响,采用了如下那样的结构。即,针对操舵转矩信号,使用2次以上的HPF而使操舵分量衰减,而且将该信号作为输入,利用具有大的不灵敏区的控制量映射器来运算控制量,降低操舵分量。
另外,构成为具有基于操舵转矩、操舵速度以及车速的3个增益映射器,在操舵转矩大时、操舵速度大时、或者车速小时,通过使控制量成为零,从而进一步降低操舵分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838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7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有以下那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中,在抽出干扰等振动分量时,使用了高通滤波器(HPF)。此处,例如考虑马达产生的齿槽转矩的频带低而接近驾驶员操舵的频率即大致5Hz以下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无法充分地分离振动分量和操舵分量,在无法充分降低振动的点、或者产生对操舵的影响而使操舵感觉降低的点中存在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中,在使操舵分量降低而抽出振动的滤波器中,需要使用2次以上的高次的HPF,而且分别针对操舵转矩、操舵速度、以及车速,单独地具备3个增益映射器。因此,运算量多且复杂。另外,由于在控制量映射器中存在大的不灵敏区,所以无法使振动小于该不灵敏区的宽度。即,无法将振动抑制到驾驶员感觉不到的程度。
而且,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中,并不是考虑了齿槽转矩或与齿轮齿同步的脉动等干扰传递到方向盘时的传递特性的增益映射器的结构。因此,需要通过在控制量映射器中设置不灵敏区、或者使用3个增益映射器等复杂且运算量多的结构,来降低操舵分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不会给操舵带来影响,不会降低操舵感觉,而能够降低马达产生的齿槽转矩等振动分量。
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具备:助力映射器,基于由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操舵转矩,输出辅助转矩电流;振动抽出滤波器,对操舵转矩或者生成助力转矩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输出振动分量信号;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将马达中流过的电流检测为第1状态量,计算基于电流的电流可变增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马达或者方向盘的旋转速度检测为第2状态量,计算基于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校正单元,根据振动分量信号、电流可变增益以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以及电流控制单元,将使用振动抑制电流来校正辅助转矩电流而得到的信号计算为目标电流,控制马达中流过的电流。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具备:助力映射器,基于由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操舵转矩,输出辅助转矩电流;振动抽出滤波器,对操舵转矩或者生成助力转矩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输出振动分量信号;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助力映射器中的辅助转矩电流相对操舵转矩的梯度检测为第3状态量,输出基于梯度的梯度可变增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马达或者方向盘的旋转速度检测为第2状态量,输出基于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校正单元,根据振动分量信号、梯度可变增益以及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以及电流控制单元,将使用振动抑制电流来校正辅助转矩电流而得到的信号计算为目标电流,控制马达中流过的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具备利用根据操舵转矩或者马达的状态量计算出的可变增益来校正经由振动抽出滤波器计算出的暂定振动抑制电流从而求出振动抑制电流的结构,从而能够排除对操舵感觉的影响,并且能够充分抑制还包含操舵频带的分量的频率的干扰,能够得到不会对操舵造成影响从而不会降低操舵感觉地能够降低马达产生的齿槽转矩等振动分量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助力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和示出其梯度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抽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干扰传递特性的例示图。
图8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操舵感觉的基本的特性的曲线即操舵角和操舵转矩的利萨茹曲线(Lissajous curve)、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波形的图。
图9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操舵感觉的基本的特性的曲线即操舵角和操舵转矩的利萨茹曲线、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波形的图。
图10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操舵感觉的基本的特性的曲线即操舵角和操舵转矩的利萨茹曲线、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波形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的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另外,此处省略了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自身的详细说明,其是已经公知的结构即可,例如,能够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结构。
在该图1中,转矩传感器1使用公知的扭力杆等来检测驾驶员进行了操舵时的操舵转矩τ0。然后,相位补偿器2为了取得针对在由后级的助力映射器11所致的反馈增益增大时易于产生的振荡振动的稳定余量,根据该转矩传感器1的输出,在振荡频率附近使相位超前。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助力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和示出其梯度的图。具体而言,在图2的(a)中,作为助力映射器,示出了作为输入的操舵转矩和作为输出的辅助转矩电流的输入输出特性。另外,图2的(b)示出针对辅助转矩电流的助力映射器梯度的关系。而且,图2的(c)示出针对操舵转矩的助力映射器梯度的关系。并且,助力映射器11具有图2的(a)所示那样的输入输出特性,将从相位补偿器2输出的相位补偿后的操舵转矩τ0作为输入,输出对马达5提供的辅助转矩电流Ia。
另外,对助力映射器11,还输入检测车辆的速度而得到的信号即车速Vx。由此,根据车速,变更辅助转矩电流Ia的输出中使用的助力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在图2的(a)中,例示了车速大的情况和小的情况这2个情形。因此,在助力映射器11中,将相位补偿器2的相位补偿后的操舵转矩信号τ0作为输入,根据与车速Vx对应地发生变化的图2所示那样的特性,计算作为输出信号的辅助转矩电流Ia。
另外,作为反馈信号,旋转速度检测单元7检测马达5的旋转速度。而且,电流检测单元6检测马达5中流过的电流Id。
接下来,振动抽出滤波器21通过对来自转矩传感器1的操舵转矩信号τ0进行滤波,从操舵转矩信号中降低操舵分量,抽出振动分量信号Sb。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抽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下来,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根据由振动抽出滤波器21抽出的振动分量信号Sb,运算暂定振动抑制电流Ist。另外,关于这些振动抽出滤波器21的结构方法以及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的功能,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中的作为可变增益映射器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以及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根据由旋转速度检测单元7检测出的旋转速度信号Sn(相当于第2状态量),输出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具备该图4所示那样的输入输出特性数据,根据旋转速度信号Sn来输出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
另外,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根据由电流检测单元6检测出的电流Id(相当于第1状态量),输出电流可变增益Ki。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具备该图5所示那样的输入输出特性数据,根据电流Id输出电流可变增益Ki。另外,关于这些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以及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的具体的内容,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下来,乘法器41(相当于校正单元)对暂定振动抑制电流Ist乘以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以及电流可变增益Ki,而运算振动抑制电流Is。然后,加法器51通过将作为助力映射器11的输出的辅助转矩电流Ia、与作为乘法器41的输出的振动抑制电流Is进行相加,而得到作为应在马达5中实现的电流的目标电流It。
接下来,电流控制单元3进行电流控制以使由电流检测单元6检测的电流Id与由加法器51运算的目标电流It一致。作为一个例子,电流控制单元3将PWM信号等电压指令信号Sv输出到例如由H桥电路或者逆变器电路构成的驱动电路4,由此,将与PWM信号对应的驱动电流输出到马达5。然后,马达5产生对由驾驶员引起的转向轴的操舵力进行辅助的助力转矩。
另外,构成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模块并非全部由硬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直至由加法器51根据转矩传感器1的输出转矩信号τ0和由旋转速度检测单元7检测的信号Sn来运算目标电流It为止的结构、或者直至电压指令信号Sv为止的结构由微型计算机的软件构成。
微型计算机包括公知的中央处理装置(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接口(IF)等。另外,依次抽出ROM中保存的程序而由CPU进行期望的运算,并且将运算结果临时保存到RAM等,从而执行软件来进行规定的控制动作。
接下来,详细说明用于求出暂定振动抑制电流Ist的振动抽出滤波器21和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的功能、以及根据状态量来计算适合的增益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和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的功能。
首先最先详细说明振动抽出滤波器21。振动抽出滤波器21如前面的图3所示,具有高通滤波器(HPF)或者带通滤波器(BPF)的性质。即,在低频侧增益小,降低了输出信号的大小。
另外,在高频侧,在HPF的情况下,几乎不会降低增益地使输入信号通过。图3的HPF1和HPF2示出了这样的HPF的通过特性。
另一方面,在BPF的情况下,在滤波频率fc附近几乎不会降低增益地使输入信号通过,如果成为更高频则通过使增益降低,从而去除不需要的噪声分量。图3的BPF1和BPF2示出了这样的BPF的通过特性。
另外,在图3中,HPF1是1次的HPF,HPF2是2次的HPF。另外,BPF1是由1次的HPF和LPF构成的BPF,BPF2是由2次的HPF和LPF构成的BPF。
将该图3所示的滤波器的滤波频率fc全部设为10Hz。在更低频侧的1Hz附近,增益降低少许,但相位存在超前的倾向。因此,通过使用该滤波器,能够得到针对1~20Hz程度的干扰振动的抑制效果。另外,关于该抑制效果,使用图7在后面叙述。
另外,如图3所示,是滤波器的次数越高、梯度越陡峭的特性,但1次就已充分。另外,在希望进一步降低低频的操舵分量或者高频的噪声分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2次以上的滤波器。
另外,如图3所示,在HPF中,具有在滤波频率fc附近相位也超前的性质,但如果使用BPF,则在滤波频率fc附近,相位不会超前。但是,通常,在比系统频带还低那样的比较低频的频带中,为了抑制干扰振动,不需要使相位超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增益越大反而越抑制干扰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3的HPF1所示的1次的HPF。
接下来,说明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图。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基本上由比例增益构成,对应于由振动抽出滤波器21抽出的振动分量信号Sb,运算暂定振动抑制电流Ist。也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特性:在作为输入信号的振动分量信号Sb大的情况下,饱和为一定值。在该情况下,例如,以与作为对象的振动对应的振幅Isat进行饱和即可。由此,比作为对象的振动振幅还大的信号被限制,能够降低对操舵感觉的影响。
但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在原点附近,不具有使输出值成为零的性质的不灵敏区。这是因为,当存在使输出值成为零的不灵敏区的情况下,相对于该范围的振动振幅,输出信号成为零,无法将振动抑制到该不灵敏区的宽度以下。根据降低对操舵的影响的观点,存在不灵敏区时更有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可变增益映射器等其它结构,能够去除对操舵的影响,所以不具有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中的不灵敏区。
接下来,说明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如前面的图4所示,在旋转速度信号的绝对值小的区域(相当于图4中的ω1以下)中,使输出成为1。另一方面,在旋转速度信号的绝对值大的区域中,使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逐渐降低,并在某个马达旋转速度(相当于图4中的ω1’)下成为零。
在旋转速度快的区域中,即使使振动抑制电流成为零,干扰所致的振动也被降低得充分小。使用图7所示的干扰传递特性来说明这个情况。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干扰传递特性的例示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1中的干扰振动的抑制效果。
该图7的干扰传递特性是表示从对安装了马达的未图示的转向轴施加的干扰转矩到驾驶员把持的方向盘中的转矩(即,驾驶员感觉到的转矩)为止的传递的放大率的频率特性。另外,该特性根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机构、马达等而不同,但大致是该图7那样的倾向。
一般可知,关于马达产生的齿槽转矩、或者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齿轮的齿同步地产生的脉动等干扰,其频率与操舵速度成比例地变高。此处,根据图7的干扰传递特性可知,即使在对于干扰的频率高的频带(在该图7的例子中,相当于大致8Hz以上的频带)没有进行图7的实线所示的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下,增益也小,方向盘中的转矩振动也被降低得充分小。
例如,如果是齿槽转矩这样的干扰的情况,则相应于马达的旋转速度比大致50~100rpm附近还大的范围。并且,在这样的范围中,相比于图7中所示的线α(相当于增益-5dB),干扰传递特性变小,是驾驶员几乎感觉不到齿槽转矩的水平。因此,在配合齿槽转矩的情况下,将前面的图4中的ω1设为50~100rpm程度即可。另外,关于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成为0时的马达旋转速度的值ω1′,在驾驶员感觉不到可变增益的急剧变化的范围中,设定为接近ω1即可。例如,是ω1的1.5倍左右即可。
接下来,说明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如前面的图5所示,在电流Id的绝对值小的区域(相当于图5中的A以下的区域)中,将电流可变增益Ki设为1。另一方面,在电流的绝对值大的区域中,使电流可变增益Ki逐渐降低,并在某个电流Id(相当于图5中的A’)下成为零。
在电流大的区域中,即使使振动抑制电流成为零,也能够将干扰振动抑制得充分小。使用图7所示的干扰传递特性来说明这个情况。关于图7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电流大时的特性,可知即使在没有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下,增益也小,方向盘中的转矩振动被降低得充分小。关于图7的电流大时的特性,概要地示出了电流值为图2的(a)的助力映射器的线A以上的区域中的特性。
干扰传递特性根据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值而变化,另外,作为一般的助力映射器的倾向,存在如下倾向: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值开始增大至某值以上的区域是不依赖于车速而根据电流值来决定的。
例如,如图2的(b)所示的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值那样,梯度值在线A以下是大致10A/Nm以下,在线A以上是大致10A/Nm以上。图7的电流小时的特性概要地示出了电流值为图2的(a)的助力映射器的线A以下的区域中的特性。
因此,在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中,在电流的绝对值是A以上的范围中,使输出衰减为零。关于可变增益成为零的值A′,在驾驶员感觉不到可变增益的急剧变化的范围中,设定为接近A即可。例如,是A的1.5倍左右即可。
另一方面,对于操舵转矩信号,如图2的(a)和(c)的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值所示,在线B~C之间的区域中,根据车速而包括梯度为10A/Nm以下和10A/Nm以上的区域这两方,没有有效地分离。例如,如果以线C来设置阈值,则在车速小时,在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大的多余的区域(B~C)中产生振动抑制电流。因此,作为整体,操舵分量增大,对操舵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以线B来设置阈值,则在车速大时,在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小的区域(B~C)中振动抑制电流成为零。因此,无法抑制干扰振动的传递。
因此,如果并非电流而用基于操舵转矩信号的可变增益来代用,则需要基于车速的可变增益,运算变得复杂。另外,这样在未考虑干扰传递特性而通过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最佳地校正振动抑制电流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对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设置不灵敏区等,而降低操舵分量。
另外,图2的线A是梯度为10A/Nm附近的边界线。但是,无需这样存在与车速的大小不相关的严格的边界线,而与车速的大小无关地使梯度的边界成为大致相等即可。
另外,在电流Id中,还包含辅助转矩电流Ia以外的分量,但通常辅助转矩电流Ia是支配性的分量,所以在上述电流可变增益Ki的说明中,处理为大致相等。因此,在向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输入的输入电流中,也可以使用辅助转矩电流Ia。
根据以上的结构,作为“在电流小的区域中应用本发明的控制”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如图7的虚线所示,通过振动抑制电流,来抑制干扰振动向方向盘的传递,从而降低到驾驶员几乎感觉不到的水平。另外,该图7的虚线是可变增益全部为1的情况。
此处,通过振动抑制控制降低了干扰的传递的频带是1Hz至20Hz附近,成为包括与驾驶员的操舵的频率(大致5Hz以下)同样的部分的频带。另外,存在该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的特性是将振动抽出滤波器设为1次的HPF的情况。
接下来,图8~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表示操舵感觉的基本的特性的曲线即操舵角和操舵转矩的利萨茹曲线、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波形的图。具体而言,在图8中,比较示出了有本发明的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和无本发明的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以及没有可变增益映射器而可变增益被固定为1的情况。(a)是对应的利萨茹曲线,(b)和(c)分别是对应的时间波形,示出了1Hz操舵的响应。
另外,在图9以及图10中,比较示出了有本发明的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和无本发明的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a)是对应的利萨茹曲线,(b)是对应的时间波形,示出了0.2Hz操舵的响应。另外,图9示出了操舵角度范围大的情况,图10示出了操舵角度范围小的情况。
此处所示的利萨茹曲线是进行了正弦波状地操舵方向盘的角度这样的典型的操舵方法时的试验结果,使用它来评价操舵感觉这是一般常用的方法。另外,这些图8~图10所示的有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的波形是将振动抽出滤波器设为1次的HPF的情况。
在操舵的频率快的情况(例如,图8的1Hz操舵那样的情况)下,旋转速度比ω1快的区域多,另外在旋转速度降低的操舵的转变处附近(图8的(b)的1.3秒附近等),有电流增大的倾向。因此,根据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和电流可变增益Ki,振动抑制电流成为大致零,去除了对操舵的影响。
在操舵的频率慢的情况(例如,图9的0.2Hz操舵并且操舵角度范围与上述1Hz操舵的例子相同程度的情况)下,马达旋转速度在整体上降低。但是,即使这样,也如图9所示,在操舵角度范围大的情况(在该例子中是100度(deg)左右)下,旋转速度比ω1快的区域多。另外,在旋转速度降低的操舵的转变处附近(图9的(b)的3秒附近),有电流增大的倾向。因此,根据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和电流可变增益Ki,振动抑制电流成为大致零,去除了对操舵的影响。
在操舵的频率慢且操舵角度范围小的情况(例如,图10的0.2Hz操舵且角度范围是15度左右那样的情况)下,可变增益始终为1。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操舵转矩小,所以仅通过由1次的HPF构成的振动抽出滤波器,就能充分降低振动抑制电流。如图10的(b)所示那样,可知振动抑制电流仅为0.3~0.4A程度而充分小。因此,去除了对操舵的影响。这样,无论对于什么样的操舵,该振动抑制控制都不会造成影响。
将图8的(a)和(c)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没有可变增益映射器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将可变增益始终固定为1,并将暂定振动抑制电流原样地设为振动抑制电流的情况)。在没有可变增益映射器的情况下,图8的(a)的利萨茹曲线相比于没有振动抑制控制的通常的情况,成为在原点附近中间变细的波形,可观察到对操舵的影响。
如果以时间波形来进行观察,则如图8的(c)所示,产生5A左右的振动抑制电流,因此,产生对操舵的影响。另外,即使具备某些可变增益,在没有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适合地具备的情况下,也无法充分降低该振动抑制电流,所以有时产生对操舵的影响。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以上的结构(相当于图8的(a)中的实线所示的有振动抑制控制的结构),示出了与没有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波形,几乎观察不到对操舵的影响。即,操舵感觉不会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根据与电流及旋转速度对应的可变增益,来校正从操舵转矩抽出振动分量而计算得到的控制量。而且,在设定该可变增益时,考虑从干扰到方向盘为止的传递特性,在难以传递到方向盘的区域中,降低可变增益。其结果,无需在振动抑制控制单元中设置不灵敏区,而能够实施考虑干扰传递特性而在干扰的传递小的区域中降低振动抑制电流这样的处理。
而且,通过考虑助力映射器特性的倾向,能够通过所需最小限度的滤波器和可变增益这样的简单的运算而高效地进行处理。其结果,能够排除对操舵的影响,避免操舵感觉降低,同时能够将传递到方向盘的还包含操舵频带的分量的频率的干扰充分降低至驾驶员感觉不到的程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中,使用了直接检测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单元。但是,代替旋转速度检测单元,也可以使用检测马达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所检测的旋转角度信号来运算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计算单元,从而得到旋转速度信号。该旋转速度计算单元基本上是微分,但也可以使用在微分中实施LPF来去除高频噪声的装置、或者作为与其等价的处理而将HPF设为增益倍的滤波器。在该情况下,也可得到与上述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中,检测马达的旋转速度而设为旋转速度信号。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检测方向盘的旋转速度而设为旋转速度信号。在该情况下,也可得到与上述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图2所示的助力映射器是一般的助力映射器,一般倾向于具有线A那样的不依赖于车速的梯度的边界线。但是,关于不是一般的助力映射器,也有时没有上述线A那样的不依赖于车速的梯度的边界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还导入接下来的实施方式2所示那样的基于车速的可变增益。但是,在该方法的情况下,运算量增加与基于车速的可变增益相应的量,变得复杂化。
或者,也可以根据操舵转矩信号和辅助转矩电流来运算助力映射器的梯度(相当于第3状态量)而具备基于该值的可变增益(梯度可变增益),从而代替电流可变增益Ki。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的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例如,如图11所示,将可变增益映射器(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设为如下特性即可:在ka(大致10A/Nm)以下为1,在其以上时逐渐减少至0。
在感觉不到可变增益的急剧变化的范围内将可变增益成为0的值ka′设定为接近ka即可。例如,是ka的1.5倍左右即可。如果设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与上述结构同样地,排除对操舵的影响,避免操舵感觉降低,同时能够将传递到方向盘的干扰充分降低至驾驶员感觉不到的程度。
在使用这样的梯度可变增益的方法中,要运算梯度值,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在干扰传递特性方面,能够严格地仅在所需最小限度的范围中施加振动抑制电流。但是,在该方法的情况下,相比于上述结构,运算量增加与梯度的运算相应的量,变得复杂化。另外,该方法中的梯度的运算是公知的运算即可,例如,能够通过将操舵转矩信号的变化量除以辅助转矩电流的变化量来计算。
实施方式2.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1的结构比较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2中的图12的结构是追加了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和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的结构。除了这些追加部分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以下,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首先最先说明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的输入输出特性图。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依照图13所示的输入输出特性,根据马达5的旋转速度信号,计算可变滤波频率fc。将该计算出的可变滤波频率fc提供给振动抽出滤波器21,用作振动抽出滤波器21的滤波频率。
已经如上所述那样,一般可知关于马达5所产生的齿槽转矩、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齿轮的齿同步地产生的脉动等干扰,其频率与旋转速度成比例地变高。因此,如图13所示,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被设定为旋转速度越快,可变滤波频率fc越高。例如,在以齿槽转矩那样的干扰为对象的情况下,在马达旋转速度低的区域、即图13的ωV1所示的附近的速度(大致10rpm左右)下,干扰成为1~5Hz程度。因此,将可变滤波频率fc1确定为例如5Hz左右。
另一方面,在马达旋转速度比其更高、且图13的ωV2所示的附近的速度(大致50~100rpm附近)下,干扰成为5~15Hz程度。因此,将可变滤波频率fc2确定为例如10Hz左右等即可。
通过该结构,能够根据干扰的频率来设定滤波特性,能够将干扰传递特性进行最佳化以使能够最佳地抑制此时的干扰分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向方向盘传递的干扰。
接下来,说明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本实施方式2中的可变增益映射器除了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31以及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32以外,还具有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在车速快时,存在助力映射器的梯度变小的倾向,所以干扰容易传递到方向盘。因此,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具备具有在车速快时使车速可变增益Kvx增大的特征的输入输出特性。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
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使用图14所示的输入输出特性,根据车速Vx(相当于第4状态量),输出车速可变增益。然后,本实施方式2中的乘法器41对暂定振动抑制电流Ist乘以旋转速度可变增益Kω、电流可变增益Ki以及车速可变增益Kvx这3个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Is。
例如,在车速小的情况下(相当于图14所示的Vx1附近的车速、即大致20~50Km/h程度的情况),将Kvx1设为1.0。另一方面,在车速比其大的情况下(相当于图14所示的Vx2附近的车速、即大致100~200Km/h程度的情况),将Kvx2设为1.2左右。这样,根据车速来设定适合的增益,从而能够与由于车速的增大而使助力映射器的梯度降低的量对应地,增强增益。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除了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通过根据马达旋转速度而使滤波频率成为可变,从而能够设定与干扰的频率对应的滤波特性,能够将干扰传递特性进行最佳化以使能够最佳地抑制此时的干扰分量。而且,根据车速来设定适合的增益,从而即使在车速增大而使助力映射器的梯度降低了的情况下,也能够补偿降低干扰的效果,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干扰降低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具备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和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这两者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对前面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1的结构仅追加某一方。
另外,如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说明所述,在使用了电流可变增益时,相比于如现有技术那样使用操舵转矩可变增益的情形,更对应于不依赖于车速的助力梯度,所以还高效地对应于干扰传递特性的变化。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具备车速可变增益的情况下,通过使车速可变增益复杂化,能够吸收干扰传递特性的差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也可以代替电流可变增益而使用操舵转矩可变增益。
在该情况下,由于车速可变增益的追加和其增益映射器的复杂化而使运算变得复杂化,但与电流可变增益同样地,能够得到干扰的振动抑制效果和对操舵的影响去除效果。
实施方式3.
在前面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对操舵转矩信号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21来实施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对由旋转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旋转速度信号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21来实施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3中,除了将输入到振动抽出滤波器21的信号设为旋转速度信号、和将加法器51置换为减法器52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除了从辅助转矩电流减去振动抑制电流的动作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相同。但是,关于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的比例增益的大小,变更与由于将操舵转矩信号变更为旋转速度信号而所致的信号水平的变化量相应的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具备振动抽出滤波器,该振动抽出滤波器代替操舵转矩而对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来输出振动分量信号。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即,根据与电流及旋转速度对应的可变增益,校正代替操舵转矩而从旋转速度抽出振动分量来计算得到的控制量。而且,在设定该可变增益时,考虑从干扰到方向盘为止的传递特性,在难以传递到方向盘的区域中,降低可变增益。其结果,无需在振动抑制控制单元中设置不灵敏区,而能够实施考虑干扰传递特性而在干扰的传递小的区域中降低振动抑制电流这样的处理。
而且,通过考虑助力映射器特性的倾向,从而能够通过所需最小限度的滤波器和可变增益这样的简易的运算而高效地进行处理。其结果,能够排除对操舵的影响,避免操舵感觉降低,同时能够将传递到方向盘的还包含操舵频带的分量的频率的干扰充分抑制为驾驶员感觉不到的程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中,使用了直接检测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单元。但是,代替旋转速度检测单元,也可以使用检测马达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所检测的旋转角度信号来运算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计算单元,从而得到旋转速度信号。该旋转速度计算单元基本上是微分,但也可以使用在微分中实施LPF来去除高频噪声的装置、或者作为与其等价的处理而将HPF设为增益倍的滤波器。在该情况下,也可得到与上述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中,检测马达的旋转速度而设为旋转速度信号。但是,也可以检测方向盘的旋转速度而设为旋转速度信号。在该情况下,也可得到与上述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的结构中,说明了对根据旋转速度的检测信号、旋转角度而计算出的旋转速度信号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和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但是,对于利用公知的观测器等而推测出的旋转速度的推测信号,也可以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和振动抑制控制。
实施方式4.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与前面的实施方式3中的图15的结构比较时,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4中的图16的结构中追加了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和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除了这些追加部分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以下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除了将输入到振动抽出滤波器21的信号设为旋转速度信号、以及将加法器51置换为减法器52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相同。因此,除了从辅助转矩电流减去振动抑制电流的动作以外,与前面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相同。但是,关于振动抑制控制单元22的比例增益的大小,变更与由于将操舵转矩信号变更为旋转速度信号而所致的信号水平的变化量相应的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具备振动抽出滤波器,该振动抽出滤波器通过代替操舵转矩而对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来输出振动分量信号。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前面的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即,根据马达旋转速度而使滤波频率成为可变,从而能够设定与干扰的频率对应的滤波特性,能够将干扰传递特性最佳化以使能够最佳地抑制此时的干扰分量。而且,根据车速来设定适合的增益,从而即使在车速增大而使助力映射器的梯度降低了的情况下,也能够补偿降低干扰的效果,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干扰降低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说明了具备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23和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33这两者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对前面的实施方式3中的图15的结构仅追加某一方。
另外,如前面的实施方式1的说明所述,在使用了电流可变增益时,相比于如现有技术那样使用操舵转矩可变增益的情形,更对应于不依赖于车速的助力梯度,所以还高效地对应于干扰传递特性的变化。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具备车速可变增益的情况下,通过使车速可变增益复杂化,能够吸收干扰传递特性的差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也可以代替电流可变增益而使用操舵转矩可变增益。
在该情况下,由于车速可变增益的追加和其增益映射器的复杂化而使运算变得复杂化,但与电流可变增益同样地,能够得到干扰的振动抑制效果和对操舵的影响去除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的结构中,说明了对根据旋转速度的检测信号、旋转角度而计算出的旋转速度信号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和振动抑制控制的情况。但是,对于利用公知的观测器等而推测出的旋转速度的推测信号,也可以应用振动抽出滤波器和振动抑制控制。

Claims (7)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助力映射器,基于由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操舵转矩,输出辅助转矩电流;
振动抽出滤波器,对所述操舵转矩或者生成助力转矩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输出振动分量信号;
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将所述马达中流过的电流检测为第1状态量,计算基于所述电流的电流可变增益;
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所述马达或者所述方向盘的旋转速度检测为第2状态量,计算基于所述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
校正单元,根据所述振动分量信号、所述电流可变增益以及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以及
电流控制单元,将使用所述振动抑制电流来校正所述辅助转矩电流而得到的信号计算为目标电流,控制所述马达中流过的电流,其中,
所述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电流的规定范围中,将所述电流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此处,所述电流的规定范围是干扰传递特性成为小的值的所述电流的范围,所述干扰传递特性表示从干扰到所述方向盘为止的传递的放大率,
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旋转速度的规定范围中,将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此处,所述旋转速度的规定范围是所述干扰传递特性成为小的值的所述旋转速度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马达中流过的电流小的范围中将所述电流可变增益设为大的值,在所述电流大的范围中将所述电流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
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马达或者所述方向盘的旋转速度小的范围中将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设为大的值,在所述旋转速度大的范围中将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增益映射器还具有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该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将作为车辆的行驶速度的车速检测为第4状态量,在所述车速快时,增大车速可变增益来进行输出,
所述可变增益映射器将对已经计算出的所述可变增益进一步乘以所述车速可变增益而得到的值作为可变增益来进行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该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根据所述旋转速度来计算可变滤波频率,
所述振动抽出滤波器根据由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计算出的所述可变滤波频率而使滤波频率变化。
5.一种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助力映射器,基于由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操舵转矩,输出辅助转矩电流;
振动抽出滤波器,对所述操舵转矩或者生成助力转矩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滤波处理,从而降低低频侧的增益,输出振动分量信号;
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所述助力映射器中的所述辅助转矩电流相对所述操舵转矩的梯度检测为第3状态量,输出基于所述梯度的梯度可变增益;
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将所述马达或者所述方向盘的旋转速度检测为第2状态量,输出基于所述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可变增益;
校正单元,根据所述振动分量信号、所述梯度可变增益以及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计算振动抑制电流;以及
电流控制单元,将使用所述振动抑制电流来校正所述辅助转矩电流而得到的信号计算为目标电流,控制所述马达中流过的电流,其中,
所述梯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梯度的规定范围中,将所述梯度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此处,所述梯度的规定范围是干扰传递特性成为小的值的所述梯度的范围,所述干扰传递特性表示从干扰到所述方向盘为止的传递的放大率,
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映射器在所述旋转速度的规定范围中,将所述旋转速度可变增益设为小的值或者零,此处,所述旋转速度的规定范围是所述干扰传递特性成为小的值的所述旋转速度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增益映射器还具有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该车速可变增益映射器将作为车辆的行驶速度的车速检测为第4状态量,在所述车速快时,增大车速可变增益来进行输出,
所述可变增益映射器将对已经计算出的所述可变增益进一步乘以所述车速可变增益而得到的值作为可变增益来进行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该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根据所述旋转速度来计算可变滤波频率,
所述振动抽出滤波器根据由可变滤波频率映射器计算出的所述可变滤波频率而使滤波频率变化。
CN201080048174.5A 2009-10-30 2010-10-21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666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0874 2009-10-30
JP2009-250874 2009-10-30
PCT/JP2010/068574 WO2011052470A1 (ja) 2009-10-30 2010-10-21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6257A CN102666257A (zh) 2012-09-12
CN102666257B true CN102666257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92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174.5A Active CN102666257B (zh) 2009-10-30 2010-10-21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26394B2 (zh)
JP (1) JP5383818B2 (zh)
CN (1) CN102666257B (zh)
DE (1) DE112010004195B4 (zh)
WO (1) WO2011052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6394B2 (en) * 2009-10-30 2014-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EP2402234B1 (en) * 2010-07-01 2013-08-28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Dynamic system compensator for actively controlled power steering systems
DE102010031211A1 (de) * 2010-07-12 2012-01-12 Zf Lenksystem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mpensation von Lenkraddrehschwingungen in einem Lenksystem
JP5596756B2 (ja) * 2012-08-29 2014-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179098B2 (ja) * 2012-12-25 2017-08-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4122907A1 (ja) * 2013-02-08 2014-08-1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990302B1 (en) * 2013-04-23 2020-05-06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9937950B2 (en) * 2013-05-10 2018-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US20160107680A1 (en) * 2013-07-08 2016-04-21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unit
JP5983783B2 (ja) * 2013-08-22 2016-09-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制御装置
JP6378887B2 (ja) 2014-02-04 2018-08-22 Kyb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177705B2 (ja) * 2014-02-21 2017-08-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機械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摩擦補償用のゲイン決定方法
FR3022515B1 (fr) * 2014-06-24 2016-07-29 Jtekt Europe Sas Assistance de direction mixte comprenant une boucle d'asservissement en couple pilotee en consigne par un controleur de position destine a l'asservissement en trajectoire
JP6102851B2 (ja) * 2014-07-24 2017-03-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制御装置
KR20160029321A (ko) * 2014-09-05 2016-03-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내 구동모터의 진동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701338B2 (en) * 2014-09-22 2017-07-11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6380014B2 (ja) * 2014-11-04 2018-08-2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5001802A1 (de) * 2015-02-11 2016-08-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ahrerassistenz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JP6404756B2 (ja) * 2015-03-24 2018-10-17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94520B2 (ja) 2015-07-03 2018-09-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制御装置
JP6394519B2 (ja) 2015-07-03 2018-09-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制御装置
US10457318B2 (en) 2015-07-15 2019-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steering adjustment device
JP6198181B2 (ja) * 2015-11-06 2017-09-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挙動制御装置
DE102015015577B4 (de) * 2015-12-02 2020-07-16 Thyssenkrupp Ag Aktive Anti-Klappengeräusch-Regelung
JP6640659B2 (ja) * 2016-06-14 2020-0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圧縮機駆動システム、フライホイール発電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変換器の制御方法
JP6705314B2 (ja) * 2016-07-05 2020-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US10421492B2 (en) * 2016-12-29 2019-09-24 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Assisted steering system with vibrational function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950259B1 (ko) * 2017-05-22 2019-02-22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조향장치의 조향정보 검출 장치 및 조향정보 검출방법
JP7005402B2 (ja) * 2018-03-20 2022-02-0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制御装置
JP7247508B2 (ja) 2018-09-28 2023-03-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WO2021029328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JP2021054395A (ja) * 2019-09-26 2021-04-08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Hyundai Motor Company 電動式操向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DE102020201667A1 (de) 2020-02-11 2021-08-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instellanordnun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m Einstellen einer Betriebsweise eines Elektromotors für eine elektromechanische Hilfskraftlenkung
JP7231601B2 (ja) * 2020-12-09 2023-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5038634B (zh) 2020-12-23 2024-01-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22137808A1 (ja) * 2020-12-23 2022-06-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3045160A (ja) * 2021-09-21 2023-04-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20551C (en) * 1987-03-09 1993-07-20 Shuji Shiraishi Yaw motion control device
BR9501990A (pt) 1994-05-11 1995-12-12 Trw Inc Aparelho e processo para controlar um sistema de direção assistida
EP0683086B1 (en) * 1994-05-20 2001-05-23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assist steering system using an adaptive blending torque filter
US6301534B1 (en) * 1998-05-19 2001-10-09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hicle directional control by commanding lateral acceleration
JP2000198453A (ja) * 1998-12-29 2000-07-18 Robert Bosch Gmbh 車両のステア―バイ―ワイヤ操舵システム
FR2837161B1 (fr) * 2002-03-13 2004-06-11 Soc Mecanique Irigny Procede d'amortissement des vibrations parasites issues du train av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DE60213436T2 (de) * 2002-12-20 2007-03-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arborn Regelungsstrategie für rechnergeregelte Lenkung
JP3934093B2 (ja) * 2003-08-12 2007-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ト車両の制御装置
GB0401965D0 (en) * 2004-01-30 2004-03-03 Trw Lucasvarity Electric Ste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assist motor using a modified blending filter
JP4617716B2 (ja) 2004-05-11 2011-01-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515201B2 (ja) * 2004-09-06 2010-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安定化制御システム
JP4525306B2 (ja) * 2004-11-12 2010-08-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05003180B4 (de) * 2005-01-19 2015-04-02 Volkswagen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von Fehlanregungen am Lenkrad
EP2026458A1 (en) * 2006-05-31 2009-02-18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2007331706A (ja) * 2006-06-19 2007-12-27 Jtekt Corp 車両用操舵装置
US20080066991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Denso Corporation On-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powered by on-vehicle battery
US7889978B2 (en) * 2007-02-08 2011-02-15 Jtekt Corporation Motor controlle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5003944B2 (ja) * 2007-04-0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4967829B2 (ja) * 2007-06-04 2012-07-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68415B2 (ja) * 2007-06-29 2010-05-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JP5092603B2 (ja) * 2007-07-20 2012-12-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4997479B2 (ja) * 2007-07-27 2012-08-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気式動力舵取装置
JP2009081930A (ja) * 2007-09-26 2009-04-16 Jtekt Corp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219283B2 (en) * 2007-11-14 2012-07-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Active steering nibble control algorithm for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s
US8346435B2 (en) * 2008-04-04 2013-0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DE102008036001B4 (de) * 2008-08-01 2020-01-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enksystems zum Lenken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Lenk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US8626394B2 (en) * 2009-10-30 2014-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0004195B4 (de) 2018-03-08
JP5383818B2 (ja) 2014-01-08
WO2011052470A1 (ja) 2011-05-05
US8626394B2 (en) 2014-01-07
DE112010004195T5 (de) 2012-11-29
JPWO2011052470A1 (ja) 2013-03-21
CN102666257A (zh) 2012-09-12
US20120185132A1 (en) 201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257B (zh) 电动动力转向控制装置
KR101216822B1 (ko)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제어 장치
CN103562049B (zh) 电动助力转向的控制装置
EP3239020B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8267220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apparatus
JP5512924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5189254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3233907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1933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steering feel in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CN104228935A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617043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7000785A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20200062292A1 (en) Steer-by-wir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010300B (zh) 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JP4464688B2 (ja) 電力アシスト・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9153408A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6794863A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5517877A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6864582A (zh) 转向控制装置及转向控制方法
JP2014000943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522373A5 (zh)
KR20100058528A (ko)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시스템
CN106004992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673702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US20120232755A1 (en) Damp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