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9041B - 一种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59041B CN102659041B CN201210144419.5A CN201210144419A CN102659041B CN 102659041 B CN102659041 B CN 102659041B CN 201210144419 A CN201210144419 A CN 201210144419A CN 102659041 B CN102659041 B CN 102659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cylinder
- amplitude oil
- hinge
- point
- construction machin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9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提拉装置;转动台设置有铰接点;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铰接点;提拉装置用于提拉变幅装置,使变幅装置以铰接点为轴上下转动,使得设置于变幅装置的另一端的铰接点对准吊臂的铰接点,插入销轴,完成变幅装置与吊臂的安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借助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完成变幅装置与吊臂的安装,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一种汽车起重机包括:转动台1、第一变幅油缸3、设置于第一变幅油缸3的一端的第一下铰点5、设置于第一变幅油缸3的另一端的第一上铰点22、第二变幅油缸(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第二下铰点(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变幅油缸的另一端的第二上铰点(图未示)、吊臂2、设置于吊臂2的第一前铰点21、设置于吊臂2的第二前铰点(图未示)、后支腿4、第一尼龙块31以及第二尼龙块(图未示)。第一变幅油缸3通过第一下铰点5与转动台1铰接,并且通过第一上铰点22与吊臂2的第一前铰点21铰接。第二变幅油缸与转动台1和吊臂2的连接类似。
汽车起重机在转场时,转台1朝车尾布置,吊臂2与整车分离。第一尼龙块31设置于后支腿4上,且位于第一变幅油缸3的下方。第二尼龙块设置于后支腿4上,且位于第二变幅油缸的下方。第一变幅油缸3通过第一尼龙块31放置后支腿4上,第二变幅油缸通过第二尼龙块放置在后支腿上4上。第一变幅油缸3与第二变幅油缸随整车一起行走。到达转场目的地后,将第一变幅油缸3与第二变幅油缸分别以第一下铰点5和第二下铰点为轴向上摆动,以使得第一变幅油缸3的第一上铰点22对准重新装上的吊臂2的第一前铰点21,插入销轴完成第一变幅油缸3与吊臂2的安装;第二变幅油缸的第二上铰点对准吊臂的第二前铰点,插入销轴完成第二变幅油缸与吊臂2的安装。
随着工业发展,汽车起重机的各个部件的重量也越做越大。为了让汽车起重机上路时,能满足道路法规的规定,在转场起始地,除了把汽车起重机的吊臂拆卸下来单独运输,还需要把后支腿也拆卸下来。到达转场目的后,再将变幅油缸与吊臂组装起来,后支腿与车架组装起来。由于变幅油缸比较重,需要借助辅助起重机才能将变幅油缸向上摆动,工作成本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使得到达转场目的地后,能够在不需要借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完成变幅油缸与吊臂的安装,工作成本低,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提拉装置;转动台设置有铰接点;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点;提拉装置用于提拉变幅装置,使变幅装置以铰接点为轴上下转动;其中,提拉装置一端连接于变幅装置,另一端连接于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
其中,变幅装置为变幅油缸,变幅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铰接点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在同一水平面相邻设置;第一变幅油缸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点。
其中,变幅提拉装置是收放装置,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
其中,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铰耳和第二连接铰耳,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各远离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一端设有前固定块;第一提拉装置包括第一拉索以及第一收放器,第一收放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耳,第一收放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索的一端连接,第一拉索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变幅油缸的前固定块;第二提拉装置包括第二拉索以及第二收放器,第二收放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铰耳,第二收放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索的一端连接,第二拉索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变幅油缸的前固定块。
其中,第一收放器和第二收放器均是油缸。
其中,工程机械进一步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下方的车架上,支撑机构的上端支撑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
其中,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装置以及稳定杆;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下方;第一变幅油缸与第二变幅油缸均固定于固定装置的上端,且固定装置的下端固定于车架;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固定装置,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固定装置且连接于车架,以在车架、稳定杆、固定装置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其中,固定装置包括:横梁、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架;第一变幅油缸设置有第一连接架,第二变幅油缸设置有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均固定于横梁面向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一表面上;横梁背向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另一表面邻近并支撑于支撑架上端,支撑架下端固定于车架;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的一侧;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的另一侧。
其中,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的形状均为U形;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均设置有螺纹孔,横梁设置有螺栓孔,工程机械进一步包括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固定于螺纹孔内,从而实现把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上。
其中,提拉装置与转动台的连接、支撑架与车架的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连接、第二连杆两端的连接以及稳定杆两端的连接均为销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为变幅油缸增设提拉装置,提拉变幅油缸以铰接点为轴向上摆动,使得在变幅油缸与吊臂安装时,无需额外借用辅助起重机,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汽车起重机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工程机械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机械工程设备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工程机械10包括:车架11、设置于车架11上的转动台12、第一提拉装置16、第二提拉装置17以及变幅装置18。转动台12设置有第一铰接点121以及第二铰接点122。第一铰接点121与第二铰接点122在同一水平面相邻设置。变幅装置18为是变幅油缸,变幅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变幅油缸14和第二变幅油缸15。第一变幅油缸1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点121铰接,第二变幅油缸15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点122铰接。
第一提拉装置16为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拉索161以及第一收放器162。第一变幅油缸14远离第一铰接点121的一端设置有前固定块141。转动台12进一步设置有第一连接铰耳123。第一连接铰耳123在第一铰接点121的上方。第一拉索161的一端与第一变幅油缸14的前固定块141连接,第一拉索161的另一端与第一收放器162的一端连接,第一收放器16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铰耳123连接。第一收放器162产生拉力,拉动第一拉索161向上运动,第一拉索161拉动第一变幅油缸14以第一铰接点121以轴向上摆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把第一连接铰耳123作为第一拉索161中间的支点,第一收放器162设置的位置则较为随意,比如设置于比第一连接铰耳123低的位置,只要能实现对第一拉索161进行拉动进而将第一变幅油缸14以第一铰接点121为轴向上摆动即可。
转台12进一步设置有第二连接铰耳124,第二连接铰耳124与第一连接铰耳123在同一水平面相邻设置。第二变幅油缸15设置前固定块151。第二变幅提拉装置17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第一提拉装置16,包括第二拉索171以及第二收放器172,第二拉索171的一端与第二变幅油缸15的前固定块151连接,第二拉索171的另一端与第二收放器172的一端连接,第二收放器17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铰耳124。同样,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连接铰耳124也可以作为第二拉索171的支点,第二收放器172设置的位置也可以较为随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放器162与第二收放器172均优选为油缸,第一收放器162与第二收放器172在始初状态下均为全伸状态。第一拉索161与第二拉索171在结构以及功能均相同。第一提拉装置16与转动台12的连接为销轴连接,以方便折卸;同样地,第二提拉装置17与转动台12的连接也为销轴连接,以方便折卸。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收放器162与第二收放器172也可以采用其他动力机构,两者的结构也可以不同。
在将第一变幅油缸14、第二变幅油缸15与吊臂安装时,第一收放器162拉动第一拉索161向上运动,第一拉索161拉动第一变幅油缸14以第一铰接点121为轴向上摆动;第二收放器172拉动第二拉索171向上运动,第二拉索171拉动第二变幅油缸15以第二铰接点122为轴向上摆动,使得第一变幅油缸14和第二变幅油缸15的分别远离第一铰接点121和第二铰接点122的一端上设置的铰接点对准工程机械的吊臂的铰接点,插入销轴完成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与吊臂的安装。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和图4,图4是3所示工程机械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车架11进一步设置有第一支座111以及第二支座(图未示)。工程机械10进一步包括支撑机构13。支撑机构13包括固定装置131、第一稳定杆132以及第二稳定杆133。
固定装置131位于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的下方。固定装置131包括横梁1311、第一连杆1312、第二连杆1313以及支撑架1314。支撑架1314的形状为倒U形。支撑架1314设置有第一支脚1315以及第二支脚1316。第一支脚1315下端与第一支座111连接;第二支脚1316下端与第二支座连接。车架11进一步包括第三支座112以及第四支座113。第三支座112以及第四支座113均分别远离第一支座111以及第二支座。第一稳定杆132与第二稳定杆133平行设置。第一稳定杆132的一端连接支撑架1314的上端,第一稳定杆1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支座112,车架11、支撑架1314以及第一稳定杆132之间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第二稳定杆133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1314的上端,第二稳定杆13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支座113,第二稳定杆133、支撑架1314以及车架11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架1314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长方体;稳定杆也可以仅设置一根;连接稳定杆的支座也可以仅设置为一个。
横梁1311背向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的一表面即底面支撑于支撑架1314的上端。第一连杆1312的一端连接于横梁1311的底面,第一连杆1312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1314的一侧。第二连杆1313的一端连接于横梁1311的底面,第二连杆1313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1314的另一侧。第一变幅油缸14面向支撑机构13的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架142,第二变幅油缸15面向支撑机构13的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架152。第一连接架142以及第二连接架152的形状均优选为U形。第一连接架142以及第二连接架152内均设置有螺纹孔(图未示),横梁1311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螺栓孔(图未示),工程机械10进一步包括螺栓(图未示),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于螺纹孔内,从而实现把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固定并支撑于横梁1311的另一表面即顶面上。支撑架1314与车架11的连接、第一连杆1312两端的连接、第二连杆1313两端的连接、第一稳定杆132两端的连接以及第二稳杆133两端的连接均为方便折卸的连接,本实施中,均优选为销轴连接。
本发明工程机械进一步包括支撑机构13。第一变幅油缸14与第二变幅油缸15的各一端均铰接于转动台1。支撑机构13位于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的下方。支撑机构13的下端连接于车架11,支撑机构13的上端支撑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从而使得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的各另一端均远离地面。避免工程机械10转场时,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的各另一端没有支撑而散落在地面,损坏第一变幅油缸14以及第二变幅油缸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提拉装置;
所述转动台设置有铰接点;
所述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点;
所述提拉装置用于提拉所述变幅装置,使所述变幅装置以所述铰接点为轴上下转动;
其中,所述提拉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变幅装置,另一端连接于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幅装置为变幅油缸,所述变幅油缸的数量为二,分别是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所述铰接点的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在同一水平面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变幅油缸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拉装置是收放装置,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
所述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台上高于铰接点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铰耳和第二连接铰耳,所述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各远离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一端设有前固定块;
所述第一提拉装置包括第一拉索以及第一收放器,所述第一收放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耳,第一收放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变幅油缸的前固定块;
所述第二提拉装置包括第二拉索以及第二收放器,所述第二收放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铰耳,所述第二收放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索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变幅油缸的前固定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放器和第二收放器均是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进一步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下方的车架上,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支撑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装置以及稳定杆;
所述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下方;
所述第一变幅油缸与第二变幅油缸均固定于固定装置的上端,且所述固定装置下端固定于车架;
所述稳定杆一端连接于固定装置,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固定装置且连接于所述车架,以在所述车架、稳定杆、固定装置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横梁、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架;
所述第一变幅油缸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变幅油缸设置有第二连接架;
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均固定于横梁面向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一表面上;
所述横梁背向所述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的另一表面邻近并支撑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于车架;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的形状均为U形;
所述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横梁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工程机械进一步包括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固定于螺纹孔内,从而实现把第一变幅油缸以及第二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与转动台的连接、支撑架与车架的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连接、第二连杆两端的连接以及稳定杆两端的连接均为销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4419.5A CN102659041B (zh) | 2012-05-10 | 2012-05-10 | 一种工程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4419.5A CN102659041B (zh) | 2012-05-10 | 2012-05-10 | 一种工程机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9041A CN102659041A (zh) | 2012-09-12 |
CN102659041B true CN102659041B (zh) | 2014-12-10 |
Family
ID=4676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4419.5A Active CN102659041B (zh) | 2012-05-10 | 2012-05-10 | 一种工程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590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6087B (zh) * | 2012-12-18 | 2015-04-22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起臂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
CN103010979B (zh) * | 2012-12-20 | 2015-03-18 | 中联重科物料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俯仰组件及其拆装方法和工程机械设备 |
CN103626048B (zh) * | 2013-11-11 | 2016-01-27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装配辅助装置及起重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4187A1 (de) * | 1988-03-23 | 1989-09-27 |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 Fahrzeugkran mit Teleskopausleger |
CN201099591Y (zh) * | 2007-08-29 | 2008-08-13 | 张晓光 | 臂架变幅回落防过收控制装置 |
CN101659378A (zh) * | 2009-08-27 | 2010-03-03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 |
CN201890731U (zh) * | 2010-11-30 | 2011-07-06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40580A (ja) * | 2001-07-25 | 2003-02-13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ブーム作業機の破損防止装置 |
JP4390468B2 (ja) * | 2003-03-24 | 2009-12-24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パイプレイヤ |
JP5007066B2 (ja) * | 2006-04-21 | 2012-08-22 | 日立住友重機械建機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 クレーン |
JP2011105448A (ja) * | 2009-11-17 | 2011-06-02 | Ihi Corp | シリンダ式デッキクレーン |
-
2012
- 2012-05-10 CN CN201210144419.5A patent/CN1026590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4187A1 (de) * | 1988-03-23 | 1989-09-27 |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 Fahrzeugkran mit Teleskopausleger |
CN201099591Y (zh) * | 2007-08-29 | 2008-08-13 | 张晓光 | 臂架变幅回落防过收控制装置 |
CN101659378A (zh) * | 2009-08-27 | 2010-03-03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 |
CN201890731U (zh) * | 2010-11-30 | 2011-07-06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9041A (zh) | 2012-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9041B (zh) | 一种工程机械 | |
CN103663200A (zh) | 一种可伸长的塔式起重机四活动度柔性支撑装置 | |
CN105600689A (zh) | 一种伸缩吊装装置 | |
CN110171768A (zh) | 一种桁架塔及含其的跨越施工防护设备 | |
CN104555760A (zh) | 伸缩臂架结构和工程车辆 | |
CN203159047U (zh) | 一种液压式可调整跨距和高度的门架吊装 | |
CN202296915U (zh) | 一种起重机、超起装置及其前拉紧机构 | |
CN104444850A (zh) | 轮式起重机及其支撑腿自拆卸、自安装方法 | |
CN102556861B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及起重机 | |
CN202296907U (zh) |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 |
CN201756399U (zh) | 吊运装备 | |
CN103482488A (zh) | 一种带叉头可自动调平伸缩吊臂工程车 | |
CN102826447B (zh) | 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及其下车结构、转点方法 | |
CN202658902U (zh) | 吊装布料两用式混凝土布料机 | |
CN102303821B (zh) |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 |
CN203568724U (zh) | 桅杆及配置该桅杆的工程机械车辆 | |
CN202322118U (zh) | 一种刚性伸缩液压分体配重吊机 | |
CN202449768U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及起重机 | |
CN102001592B (zh) | 移动式起重机及其平衡重连接装置 | |
CN103407906A (zh) | 一种超起装置及超起支腿 | |
CN204324750U (zh) | 轮式起重机 | |
CN103318777B (zh) | 一种超大吨位起重机的前后车连接装置及起重机 | |
CN203558766U (zh) | 多点变幅随车起重机 | |
CN202542742U (zh) | 一种超大吨位起重机的前后车连接装置及起重机 | |
CN202609827U (zh) | 一种工程机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