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814B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814B
CN102635814B CN201210073552.6A CN201210073552A CN102635814B CN 102635814 B CN102635814 B CN 102635814B CN 201210073552 A CN201210073552 A CN 201210073552A CN 102635814 B CN102635814 B CN 102635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
shield layer
substrate layer
backlight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35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5814A (zh
Inventor
林毅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源及一光学膜。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第一光源配置于第一入光面。光学膜包含一基材层及一第一遮光层。基材层设置于出光面上,基材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连接的一第二端,第二端实质平行第一入光面,基材层定义有一有效出光区及一无效出光区。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无效出光区,第一遮光层具有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第一边面对第一端,第二边面对有效出光区。第一端与第二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第一宽度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具有遮光结构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元件或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就显示元件而言,阴极显示管(或称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及其经济性,一直独占了显示器市场。然而,CRT式的显示器有体积过大与消耗过多能源的问题,对于高画质、低消耗电功率、薄型量产、低电压驱动、体积小等要求而言,CRT式的显示器显然无法达成此要求。针对此一点,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将有很大的优势,而LCD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型可携式电视、影像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器、平板电脑以及投影彩色电视等。
公知的液晶显示器包含一面板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扩散片、一增光片及一光源,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增光片及扩散片而至面板,以作为面板的背光源。此外,一般为了改善面板边漏光的现象,通常会在扩散片的四周边设置有等宽的黑色遮光层。如此一来,光线经由扩散片到面板时,扩散片四周边的光会被阻挡,以借此达到改善漏光的情形发生。
然而,背光模块靠近光源侧的漏光现象会较远离光源侧的漏光现象还要严重,使得背光模块侧边的漏光程度不一致。虽然扩散片的四周边所设置的黑色遮光层可改善漏光现象,但这样的遮光手段并无法克服背光模块的侧边漏光程度不一的问题,使得液晶显示器边的明暗度不均的现象依旧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借以解决公用背光模块的侧边漏光程度不一,造成液晶显示器的边明暗度不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光源及一光学膜。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第一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光学膜包含一基材层及一第一遮光层。基材层设置于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该基材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与该第一端连接的一第二端,该第二端实质平行该第一入光面,该基材层定义有一有效出光区及一无效出光区。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无效出光区,第一遮光层具有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第一遮光层的第一边面对基材层的第一端,第一遮光层的第二边面对基材层的有效出光区。该第一端与该第二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该第一宽度朝远离基材层的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无效出光区环绕该有效出光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基材层面向该导光板的一面或背向该导光板的一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一边实质上平行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一边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实质上平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边为一直线、一曲线或一锯齿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基材层具有与该第一端连接的一第三端,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端的一端,该第三端连接该第一端的另一端,该第一遮光层由该第二端朝该第三端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三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更包含一第二光源,该导光板更包含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两侧,该第二光源配置于该第二入光面,该第三端实质平行该第二入光面,该光学膜更包含一第三遮光层,设置于该无效出光区,且位于该第一遮光层与该第三端之间,该第三遮光层具有一第五边与一第六边,该第三遮光层的该第五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该第三遮光层的该第六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有效出光区,该第一端与该第六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四宽度,该第四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三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第三遮光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端实质上平行该第三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膜更包含一第二遮光层,该基材层具有与该第二端连接的一第四端,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端的一端,该第四端连接该第二端的另一端,该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无效出光区,该第二遮光层具有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该第二遮光层的该第三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第四端,该第二遮光层的该第四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有效出光区,该第四端与该第四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三宽度,该第三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实质上平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实质上垂直。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背光模块,通过遮光层的第一宽度朝远离基材层的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的设计,使得遮光层邻近入光侧的遮光面积大于遮光层远离入光侧的遮光面积。如此一来,将可使背光模块获得较均匀的遮光效果,以改善屏幕显示器的边明暗度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屏幕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侧视图;
图2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11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11B为图11A的实施例的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8    画面显示区                        9    屏幕显示器
10   背光模块                          100  光学膜
110  基材层                            1101 第一面
1102 第二面                            1103 有效出光区
1104 无效出光区                        111  第一端
112  第二端                            113  第三端
114  第四端                            120  第一遮光层
121  第一边                            122  第二边
130  第二遮光层                        133  第三边
134  第四边                            140  第三遮光层
145  第五边                            146  第六边
210  第一光源                          220  第二光源
300  导光板                            310  第一入光面
320  出光面                            330  第二入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屏幕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可设置于一屏幕显示器9内,以作为屏幕显示器9的画面显示区8的背光源。其中,屏幕显示器9仅是举例,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0可以运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2A至图2C,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侧视图,图2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其包含一导光板300、一第一光源210及一光学膜100。其中,导光板300包含一第一入光面310与一出光面320,第一光源210配置于导光板300的第一入光面310。其中,第一光源210可包含至少一个点光源或条状灯管,但不限于此。
光学膜100包含一基材层110及一第一遮光层120。其中,光学膜100可以是一扩散片、一增光片或是由扩散片、增光片的任何两个以上所堆迭构成的复合式膜层,但不以此为限。基材层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1101及一第二面1102,基材层110设置于导光板300的出光面320上,且第二面1102面向并可选择性的贴合于出光面320,而第一面1101背向出光面320。
基材层110具有一第一端111以及与第一端111连接的一第二端112,第二端112实质平行第一入光面310。基材层110定义有一有效出光区1103及一无效出光区1104,并且本实施例的无效出光区1104可环绕有效出光区1103,但不以此为限。同时参考图1,有效出光区1103位于画面显示区8的正下方,且有效出光区1103的外型面积与画面显示区8投影至基材层110的投影区域的外型面积实质相同。更进一步来说,由于基材层110的面积会大于画面显示区8,因此只有有效出光区1103所发出的光线可作为画面显示区8的背光源,而无效出光区1104所发出的光线则因位于画面显示区8的显示范围外而无法做为背光源。但也因为如此,无效出光区1104所发出的光线将会造成漏光的问题,故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设置于基材层110的无效出光区1104,以提供遮光的效果。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可以黑色油墨印刷的方式或是以黑色胶膜贴附的方式设置于基材层110的第一面1101。
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可面对并抵接于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其中,第二边122可为一直线,但不限于此。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使得靠近第二端112的第一宽度d1’会大于远离第二端112的第一宽度d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0可具有与第一端111连接的一第三端113,第二端112连接第一端111的一端,第三端113连接第一端111的另一端。第一遮光层120由第二端112朝第三端113延伸,且第一遮光层120的相对两端更可分别抵接于第二端112与第三端113,但是不限于此,可视实际需求调整。
由于本案第一光源210位于第二端112处,使得靠近第二端112处的漏光问题将会比较远离第二端112处严重。因此通过第一遮光层120的一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逐渐变小的设计,可使第一遮光层120于靠近第二端112处具有较大的遮光面积,而远离第二端112处则具有较少的遮光面积。如此一来,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的设计,将可使背光模块10获得均匀的遮光效果,以改善显示器的边明暗度不均的问题。
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设置于基材层110的第一面1101的特征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当中,第一遮光层120也可设置于基材层110的第二面1102,使得第一遮光层120夹设于基材层110与导光板300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当基材层110由多层光学膜片所构成的复合式膜层时,第一遮光层120也可以是夹设于两光学膜片之间,或是分散设置于每一光学膜片上。
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的第二边122为一直线的特征也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4第二边122也可为一曲线(如图4所示)或一锯齿线(如图5所示)。
请接着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其中,第一边121并不抵接第一端111,第一边121实质上平行于第一端111,且与第一端111保持一距离。此外,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并且,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宽度d2,第二宽度d2朝远离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也是逐渐变小。更进一步来说,于此实施例中,在第一端111与有效出光区1103具有较远的距离下,邻近第一端111所漏的光线对于有效出光区1103侧缘的漏光现象影响并不大,因此第一遮光层120便可与第一端111保持一间距而不需延伸至第一端111,以节省第一遮光层120的材料成本。
请接着参照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其中,第一边121并不抵接第一端111,第一边121实质上平行于第二边122。此外,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并且,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宽度d2,由于第一边121实质上平行于第二边122,因此第二宽度d2实质上为一定值,于此实施例中,在第一端111与有效出光区1103具有较远的距离下,邻近第一端111所漏的光线对于有效出光区1103侧缘的漏光现象影响并不大,因此第一遮光层120便可与第一端111保持一间距。需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宽度d2实质上为一定值,于黑色油墨印刷时或是以黑色胶膜贴附时,可将光学膜的基材层斜向摆放而于基材层的表面配置等宽的黑色油墨或黑色胶膜即可,可省略调整遮光材材宽度的时间。
请接着参照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120由第二端112朝第三端113延伸,且第一遮光层12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端112,而第一遮光层120的另一端则与第三端113保持一距离D。换句话说,第一遮光层120并非一定要抵接于第三端1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第一遮光层120由第二端112朝第三端113所延伸的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120亦可不用抵接于第二端112。
请接着参照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材层110具有与第二端112连接的一第四端114,第一端111连接第二端112的一端,第四端114连接第二端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实质上平行于第四端114。
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并抵接于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此外,光学膜100更可包含一第二遮光层130,第二遮光层130设置于无效出光区1104,第二遮光层130具有一第三边133与一第四边134。第二遮光层130的第三边133面对并抵接于第四端114,第二遮光层130的第四边134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四端114与第四边134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三宽度d3,第三宽度d3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二遮光层130位于有效出光区1103外的相对两侧。另外,需说明的是,第二遮光层130的结构亦可包含上述第一遮光层120所有实施例的变化。
请接着参照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材层110具有与第二端112连接的一第四端114,第一端111连接第二端112的一端,第四端114连接第二端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实质上垂直于第四端114。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光源210大概位于导光板300的角隅部。
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并抵接于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此外,光学膜100更可包含一第二遮光层130,第二遮光层130设置于无效出光区1104,第二遮光层130具有一第三边133与一第四边134。第二遮光层130的第三边133面对并抵接于第四端114,第二遮光层130的第四边134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四端114与第四边134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三宽度d3,第三宽度d3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二遮光层130位于有效出光区1103外的相邻两侧。另外,需说明的是,第二遮光层130的结构亦可包含上述第一遮光层120所有实施例的变化。
请接着参照图11A与图11B,图11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图11B为图11A的实施例的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2C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更可包含一第二光源220,导光板300可更包含一第二入光面330,第二入光面330与第一入光面310位于导光板300的相对两侧。第二光源220配置于第二入光面330,第三端113实质平行第二入光面330。并且,第二端112实质上平行第三端113。
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并抵接于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光学膜100更包含一第三遮光层140,第三遮光层140设置于无效出光区1104,且第三遮光层140位于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三端113之间。第三遮光层140具有一第五边145与一第六边146,第五边145面对并抵接于基材层110的第一端111,第六边146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六边146的间距定义为一第四宽度d4,该第四宽度d4朝远离第三端113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并且,第一遮光层120可抵接于第三遮光层140,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三遮光层140位于有效出光区1103外的同一侧,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遮光层120可不抵接于第三遮光层140。
请接着参照图12,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11相似,因此针对相似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更包含一第二光源220,导光板300更包含一第二入光面330,第二入光面330与第一入光面310位于导光板300的相对两侧。第二光源220配置于第二入光面330,第三端113实质平行第二入光面330。其中,第二端112并不平行第三端113,使得第一光源210与第二光源220大概位于整体背光模块10的相邻两角隅部。
第一遮光层120具有一第一边121与一第二边122,第一边121面对并抵接于第一端111,第二边122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二边122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d1,且第一宽度d1朝远离基材层110的第二端112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第三遮光层140,第三遮光层140设置于无效出光区1104,且第三遮光层140位于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三端113之间。第三遮光层140具有一第五边145与一第六边146,第五边145面对并抵接于基材层110的第一端111,第六边146面对基材层110的有效出光区1103。第一端111与第六边146的间距定义为一第四宽度d4,该第四宽度d4朝远离第三端113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其中,第一遮光层120抵接于第三遮光层140,第一遮光层120与第三遮光层140位于有效出光区1103外的同一侧,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通过上述实施例的遮光层的设计,使得遮光层邻近入光侧的遮光面积大于遮光层远离入光侧的遮光面积。如此一来,将可使背光模块获得较均匀的遮光效果,以改善屏幕显示器的边明暗度不均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适当的等同变换,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
一第一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以及
一光学膜,包含:
一基材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该基材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与该第一端连接的一第二端,该第二端实质平行该第一入光面,该基材层定义有一有效出光区及一无效出光区;以及
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无效出光区,该第一遮光层具有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一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二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有效出光区,该第一端与该第二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宽度,该第一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无效出光区环绕该有效出光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基材层面向该导光板的一面或背向该导光板的一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一边实质上平行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的该第一边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实质上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边为一直线、一曲线或一锯齿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材层具有与该第一端连接的一第三端,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端的一端,该第三端连接该第一端的另一端,该第一遮光层由该第二端朝该第三端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基材层的该第三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一第二光源,该导光板更包含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两侧,该第二光源配置于该第二入光面,该第三端实质平行该第二入光面,该光学膜更包含一第三遮光层,设置于该无效出光区,且位于该第一遮光层与该第三端之间,该第三遮光层具有一第五边与一第六边,该第三遮光层的该第五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第一端,该第三遮光层的该第六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有效出光区,该第一端与该第六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四宽度,该第四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三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层抵接该第三遮光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端实质上平行该第三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膜更包含一第二遮光层,该基材层具有与该第二端连接的一第四端,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端的一端,该第四端连接该第二端的另一端,该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无效出光区,该第二遮光层具有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该第二遮光层的该第三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第四端,该第二遮光层的该第四边面对该基材层的该有效出光区,该第四端与该第四边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三宽度,该第三宽度朝远离该基材层的该第二端的方向实质上逐渐变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实质上平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实质上垂直。
CN201210073552.6A 2011-12-23 2012-03-15 背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8435 2011-12-23
TW100148435A TWI448787B (zh) 2011-12-23 2011-12-23 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814A CN102635814A (zh) 2012-08-15
CN102635814B true CN102635814B (zh) 2014-03-12

Family

ID=4662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5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814B (zh) 2011-12-23 2012-03-15 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5814B (zh)
TW (1) TWI4487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687A (zh) * 2013-08-02 2016-08-17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8490686B (zh) * 2018-03-22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061232B (zh) * 2022-07-07 2024-03-15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7823A (ja) * 2001-05-31 2002-12-13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素子用バックライト
KR101039026B1 (ko) * 2004-10-12 2011-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선광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유닛
US20060125981A1 (en) * 2004-11-26 2006-06-15 Tatsumi Okuda Display and mobile device
JP4326498B2 (ja) * 2005-04-04 2009-09-09 友達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用ハウジング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JP4274249B2 (ja) * 2007-01-16 2009-06-03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80096B (en) * 2009-05-08 2012-12-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JP2010276789A (ja) * 2009-05-27 2010-12-09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01598860A (zh) * 2009-06-29 2009-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组装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CN201462582U (zh) * 2009-08-04 2010-05-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Ccfl侧光式背光源模组
CN102192440B (zh) * 2010-03-19 2012-07-0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8787B (zh) 2014-08-11
TW201326980A (zh) 2013-07-01
CN102635814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7283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432525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KR2009006004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1010939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10690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84352A (ko) 차광잉크가 도포된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9507071B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237956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35814B (zh) 背光模块
US20030020849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2001924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5002099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06317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87299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I470323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10367630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WO202402692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211856970U (zh) 一种涂布qd层的玻璃导光器件
KR2011006648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843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0007018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018818A (zh) 导光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40085738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iddle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