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1726A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1726A CN102561726A CN2012100416075A CN201210041607A CN102561726A CN 102561726 A CN102561726 A CN 102561726A CN 2012100416075 A CN2012100416075 A CN 2012100416075A CN 201210041607 A CN201210041607 A CN 201210041607A CN 102561726 A CN102561726 A CN 1025617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air
- power generation
- ventilation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Abstract
本发明是采用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和建筑物面内型板等与建筑表面装饰、发电、防水、隔热、通风与太阳能、风能利用装置溶为一体,增加了建筑物的功能,充分利用了外界能量,组力型板配合建筑物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装置的要求配置安装,做到了不变形、耐久性好、在建筑物上使用不渗漏,适宜在多层、高层建筑物表面和内墙使用,又能和发电、通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这样就解决了加气混凝土容重比较大、安装比较缓慢需要使用脚手架,其空隙多装修不便固定,不能和发电、通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不能回收再生,不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等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是一种新型建筑系统和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转化成电能或/和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后再利用的建筑表面墙体保温、饰面、通风、空调、发电的建筑系统方案,适用于用光能、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传递、转换太阳能、风能至建筑系统装置中和建筑物通风、空调系统中等的应用。
背景技术:由于本发明人在先发明的各种型板还没有用到建筑系统中,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型式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现在是大量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建筑物内外墙体,但是用加气混凝土做建筑物内外墙体形成的建筑系统有许多局限性,加气混凝土容重比较大、安装比较缓慢要使用脚手架,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多空隙装修不便固定,要装饰就要从抹灰粉墙开始不厌其烦、劳动强度高,也不能和发明人发明的新建筑系统中的发电、通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加气混凝土不能回收再生,破坏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加气混凝土本身结构松散,不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另外由加气混凝土配置的普通建筑系统只能在建筑系统外设置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浪费能量资源,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和配套本发明人发明的各种形式的型板,如建筑物面型板(申请号2011205630714)、胶箔集热保温棉(申请号2011205550601)、气动风补风机(申请号2010101644578)、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申请号2010202398148)、双动风机、双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等专利项目,有必要发明一种适用、先进的具有建筑保温、饰面、通风、空调、发电功能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是一种新型建筑系统和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转化成电能或/和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后再利用的建筑表面墙体保温、饰面、通风、空调、发电的建筑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加气混凝土容重比较大、安装比较缓慢要使用脚手架,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多空隙装修不便固定,不能和发明人发明的新型建筑系统中的发电、通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不能回收再生,不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的基本方式是主要由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建筑物面内型板保温材料反射面层构成建筑系统表面系统。用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和建筑物面内型板等构成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具有保温隔热性能。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能采集太阳能的材料等,如和玻璃墙材等配合一体使用,通风通道与建筑通风或/和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上的气动风补风机的连接采用连通连接,用风道阀门调节控制。通风通道主要是储存、通过集热后或调节控制来的空气,在通风通道的下侧面留有空气进入通风通道的进气通道,在通风通道的上侧面留有空气输出的气动通道,热空气上升的动力加强驱动气动通道上安装的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能在内部热空气上升、外部风力的共同空气动能作用下向外输送电力能,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的一般结构原理参见本发明人发明的已经申报专利的气动风补风机、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双动风机、双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等项目,为了减少能量损失,一般在建筑物面型板内侧敷贴反射面层,另外设计了通风通道与建筑物通风系统旁通相连接,通过室内空气调节门抽吸和输送建筑物内空气得到建筑物室内空气调节、换气的目的、还可以设计通风通道与空调、制冷、制热系统相结合减低空调系统负荷,为了在冬夏四季能有宜人的空气环境,可以对进入建筑物室内的空气适当处理,如经过换热、加湿、除湿等。为了充分利用外界能量,在没有阳光时气动通道还可以通过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上的气动风补风机利用风力对系统中的空气辅助抽吸排出,能连续节省通风、空调等系统动力。另外,由于相同体积墙面采用各种形式的组力型板的重量是加气混凝土的1/4,整个建筑物就会较轻,同样结构条件的建筑物可以建筑较高些,由于各种形式的组力型板较轻其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组力型板安装快捷基本不用脚手架,组力型板便于装修或不装饰,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绝大部分组力型板可以回收处理再利用,组力型板一般用金属材料制作,其属于不燃材料。由于各种组力型板是中空的还可以直接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或/和风能配合后再利用,组力型板和玻璃墙材配合使用时也可以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这样就形成了本建筑系统的建筑表面的墙体保温、饰面、通风、空调、发电的系统功能,并且系统功能是可以选择组合的系统装置方案,可以单发电能、可以单通风、也可以发电同时通风、集电,制热、集热、制冷,本建筑系统中的装置功能的组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组合设置。
由于本发明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是采用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和建筑物面内型板等与建筑表面装饰、发电、防水、隔热、通风与太阳能、风能利用装置溶为一体,节省了能源与材料,增加了建筑物的功能。采用本发明人发明的各种形式的组力型板其竖向稳定性大,横向强度高,纵向变形被克服,材料经过了合理的对力的组合,充分利用了外界能量,组力型板又可以配合建筑物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装置的要求方式合理选择配置安装,做到了不变形、耐久性好、在建筑物上使用不渗漏,适宜在多层、高层建筑物表面和内墙使用,又能和本发明人发明的发电、通风、空调系统装置配合使用,这样就解决了加气混凝土容重比较大、安装比较缓慢要使用脚手架,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多空隙装修不便固定,不能和发明人发明的新建筑系统中的发电、通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不能回收再生,不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原理视图,仅为一个特例。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主要由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建筑物面内型板2、风道阀门4、进气通道5、气动通道6、通道支架7、通风通道8、保温材料9、室内空气调节门10、反射面层11、建筑物内墙型板12、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主要由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建筑物面内型板2保温材料9反射面层11构成建筑系统表面系统。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和建筑物面内型板2等构成通风通道8,通风通道8具有保温隔热性能。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能采集太阳能的材料等,并且可以和其它板材能配合使用,通风通道8与建筑通风或/和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上的气动风补风机的连接采用连通连接,用风道阀门4调节控制。通风通道8主要是储存、通过集热后或调节控制来的空气,在通风通道8的下侧面留有空气进入通风通道8的进气通道5,在通风通道8的上侧面留有空气输出的气动通道6,热空气上升的动力加强驱动气动通道6上安装的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能在内部热空气上升、外部风力的共同空气动能作用下向外输送电力能,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的一般结构原理参见本发明人发明的已经申报专利的气动风补风机、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双动风机、双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等项目,为了减少能量损失,一般在建筑物面型板1内侧敷贴反射面层11,在建筑物面内型板2外侧敷贴保温材料9,另外设计了通风通道8与建筑物通风系统旁通相连接,通过室内空气调节门10抽吸和输送建筑物内空气得到建筑物室内空气调节、换气的目的,还可以设计通风通道8与空调、制冷、制热系统相结合减低空调系统负荷,为了在冬夏四季能有宜人的空气环境,可以对进入建筑物室内的空气适当处理,如经过换热、加湿、除湿等。为了充分利用外界能量,在没有阳光时气动通道6还可以通过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上的气动风补风机利用风力对系统中的空气辅助抽吸排出,能连续节省通风、空调等系统动力。由于相同体积墙面采用的各种形式的组力型板的重量是加气混凝土的1/4,整个建筑物就会较轻,因此在同样结构条件下采用本建筑系统的建筑物就可以建筑的较高一些,由于各种形式的组力型板较轻,其具有明显的防震抗震优势,组力型板安装快捷基本不用脚手架,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其便于装修或不装饰,组力型板可以回收处理再利用环保性能好,组力型板和加气混凝土均属于不燃防火材料。由于各种组力型板是中空的还可以直接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或/和风能配合后再利用,组力型板和玻璃墙材配合使用时也可以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空气热能和空气动能,这样就形成了本建筑系统的建筑表面的墙体保温、饰面、通风、空调、发电的系统功能,并且系统功能是可以选择组合的系统装置方案,可以单发电能、可以单通风、也可以发电同时通风、集电,制热、集热、制冷,本建筑系统中的装置功能的组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组合设置。保温材料9与安装的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和建筑物面内型板2构成通风通道8的主体部分,通风通道8形状造型等不做限定,通风通道8直接连通气动通道6,在通风通道8的外面有时配置的各型储备、转化装置等的功能,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不做限定。通风通道8主要是通过和储存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上侧面空气输出的气动通道6驱动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通过气动风补风机在内、外空气力作用下发电,通过电缆向外输送电力能。气动通道6、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气动风补风机等的功能、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不做限定,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的一般结构原理参见本发明人发明的气动风补风机、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双动风机、双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等。光伏发电可以加入并列,可以设计通风通道8与建筑物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制热制冷系统等相连系,通风通道8可以有控制地与室内空气调节门10连通,系统装置工作时可以抽吸、输送给建筑物内空气得到建筑物室内空气调节、换气的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外界能量在没有阳光时气动通道6还可以通过气动风补风机利用风力对系统中的空气辅助抽吸排出,能连续节省通风、空调等系统动力;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建筑物面内型板2、建筑物内墙型板12是可以选择采用的建筑部件,其在结构上的安装方式方法也不做限定;室内空气调节门10风道阀门4的安装位置、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不做限定;保温材料9反射面层11优先用不燃材料其安装方法、形状、造型、数量等不做限定;通道支架7其安装方法、形状、造型、数量等不做限定。
Claims (4)
1.一种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主要由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建筑物面内型板(2)、风道阀门(4)、进气通道(5)、气动通道(6)、通道支架(7)、通风通道(8)、保温材料(9)、室内空气调节门(10)、反射面层(11)、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组成,其特征是:主要由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建筑物面内型板(2)保温材料(9)反射面层(11)构成建筑系统表面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其特征是:集热板或建筑物面型板(1)和建筑物面内型板(2)等构成通风通道(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其特征是:通风通道(8)的上侧面留有空气输出的气动通道(6),气动通道(6)上安装有气动风补风力发电装置(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其特征是:在通风通道(8)的下侧面留有的空气进入通风通道(8)的进气通道(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16075A CN102561726A (zh) | 2012-02-16 | 2012-02-16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16075A CN102561726A (zh) | 2012-02-16 | 2012-02-16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1726A true CN102561726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0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16075A Pending CN102561726A (zh) | 2012-02-16 | 2012-02-16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61726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95012A (zh) * | 2013-07-15 | 2015-01-21 | 武汉市天下春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带“帽”建筑 |
CN105888991A (zh) * | 2014-10-22 | 2016-08-24 | 许少君 | 光与温差龙卷风二合一发电装置 |
US9739912B2 (en) | 2013-11-19 | 2017-08-2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or |
CN107386504A (zh) * | 2017-08-03 | 2017-11-24 | 合肥大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风能幕墙 |
CN108867909A (zh) * | 2018-08-09 | 2018-11-23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光伏系统 |
CN111101627A (zh) * | 2020-01-03 | 2020-05-05 | 无锡北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保温型节能建筑幕墙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86941Y (zh) * | 2002-10-12 | 2003-11-19 | 孙善骏 | 太阳光能反射板 |
JP2004019537A (ja) * | 2002-06-17 | 2004-01-22 | Ko Yamaguchi | クリーンエネルギー発電機 |
CN101126262A (zh) * | 2006-08-16 | 2008-02-20 | 孙善骏 | 一体化太阳能建筑发电系统 |
CN101503990A (zh) * | 2006-08-16 | 2009-08-12 | 孙善骏 |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
-
2012
- 2012-02-16 CN CN2012100416075A patent/CN1025617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19537A (ja) * | 2002-06-17 | 2004-01-22 | Ko Yamaguchi | クリーンエネルギー発電機 |
CN2586941Y (zh) * | 2002-10-12 | 2003-11-19 | 孙善骏 | 太阳光能反射板 |
CN101126262A (zh) * | 2006-08-16 | 2008-02-20 | 孙善骏 | 一体化太阳能建筑发电系统 |
CN101503990A (zh) * | 2006-08-16 | 2009-08-12 | 孙善骏 |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95012A (zh) * | 2013-07-15 | 2015-01-21 | 武汉市天下春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带“帽”建筑 |
CN104295012B (zh) * | 2013-07-15 | 2018-03-16 | 星际时代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带帽建筑 |
US9739912B2 (en) | 2013-11-19 | 2017-08-2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or |
US10018757B2 (en) | 2013-11-19 | 2018-07-1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or |
US10281622B2 (en) | 2013-11-19 | 2019-05-0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or |
CN105888991A (zh) * | 2014-10-22 | 2016-08-24 | 许少君 | 光与温差龙卷风二合一发电装置 |
CN107386504A (zh) * | 2017-08-03 | 2017-11-24 | 合肥大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风能幕墙 |
CN108867909A (zh) * | 2018-08-09 | 2018-11-23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光伏系统 |
CN111101627A (zh) * | 2020-01-03 | 2020-05-05 | 无锡北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保温型节能建筑幕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1726A (zh)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
CN102589078A (zh) | 通风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6015966U (zh) | 平板光伏电池板保温集热幕墙与屋面 | |
CN105952039A (zh) | 平板光伏电池板保温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 |
CN109138146A (zh) |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 |
CN202470466U (zh) | 一种太阳能空气加热器 | |
CN201794319U (zh) | 双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采暖干燥房 | |
CN101701732A (zh) | 太阳能卵石蓄热采暖系统 | |
CN105910300A (zh) | 夹角型太阳能电池板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 |
CN205742604U (zh) | 智能化控温材料节能墙体 | |
CN101503990A (zh) |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 |
CN202925930U (zh) | 组力型板配置的多高层建筑系统 | |
CN206245530U (zh) | 地源热太阳能生态型建筑 | |
CN201818061U (zh) | 零能房屋 | |
CN104154619B (zh) | 建筑空心结构的太阳能驱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的方法 | |
CN201569057U (zh) | 太阳能卵石蓄热采暖系统 | |
CN209144984U (zh) |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 |
CN201476162U (zh) | 房屋用太阳能采暖通风设备 | |
CN105649198A (zh) |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 |
CN106121276A (zh) | 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 | |
CN203129453U (zh) | 普通多高层钢结构发电通风空调一体化风能太阳能建筑系统 | |
CN105373707A (zh) | 太阳能采暖系统与建筑供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 |
CN202359757U (zh) | 太阳能光电-热集成系统 | |
CN201567806U (zh) | 太阳能集成房屋 | |
CN201497213U (zh) | 太阳能集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