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4362A -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4362A
CN102554362A CN2012100517273A CN201210051727A CN102554362A CN 102554362 A CN102554362 A CN 102554362A CN 2012100517273 A CN2012100517273 A CN 2012100517273A CN 201210051727 A CN201210051727 A CN 201210051727A CN 102554362 A CN102554362 A CN 102554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ng cutter
tooth milling
staggered tooth
tooth
stagg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4362B (zh
Inventor
黄筱调
张金
洪荣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0517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4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4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4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4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4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错齿铣刀盘铣齿工艺形成的切屑拓扑结构,求得三向动态切削力,作为切削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关键物理量,间接反应了机床的动态特性,进而提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差异化因素,其次在保持错齿铣刀盘不更换的情况下,确定错齿铣刀盘与加工后工件齿面接触的位置,再次,在切削深度方向上逐次微进给Δ,采用与原加工运动方式进行包络,应用表格纸进行精度检测,最后获得全程加工范围内的铣齿加工精度。本方法可直接确定加工精度与误差分布,实现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检测,思路简洁明了,检测可靠,容易在现场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属于机械加工精度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错齿铣刀盘是加工大模数齿轮的成形刀具,通过旋转运动和齿向进给运动,包络加工齿轮,高效的去除毛坯材料,完成齿轮齿槽部分的粗铣加工或者半精铣加工,所留有的余量再通过磨齿等后道工序实现齿轮的精加工,成为解决了大型齿轮齿加工瓶颈约束的有效方案,满足国内外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港口机械等行业的需求。错齿铣刀盘铣齿工艺具有多刃断续切削和变切屑厚度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非自由强力切削,基于该工艺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齿向精度和齿形精度等综合评价加工精度。第一,静态特性方面可通过提高机床运动精度、刀具的制造精度等手段,进而提高加工精度。第二,动态特性与机床本身结构刚性、刀具安装、工件形状、夹具形式、导轨结合面以及切削力等因素相关,同时由于错齿铣刀盘上刀片的不对称安装特性,切入、切中、切出三个阶段工况的差异,动态特性也明显不一致,加工精度变得错综复杂。为了确定加工精度,可应用三坐标或者齿轮检测仪进行评价,而对于大型齿轮而言,相应的检测装备比较庞大,非常昂贵,一般企业没有能力配置。同时铣齿工艺一般属于前处理工序,不需要在这些精密设备上进行检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对该种工艺进行评价,以便后道工序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错齿铣刀盘铣齿工艺形成的切屑拓扑结构,进而求得三向动态切削力,作为切削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关键物理量,间接反应了机床的动态特性,进而提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差异化因素,其次在保持错齿铣刀盘不更换的情况下,确定错齿铣刀盘与加工后工件齿面接触的位置,再次,在切削深度方向上逐次微进给Δ,采用与原加工运动方式进行包络,应用表格纸进行精度检测,最后获得全程加工范围内的铣齿加工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错齿铣刀盘(1)和齿轮(2),其中错齿铣刀盘(1)上刀片为错齿布置;设定坐标轴X、Y和Z向分别为齿轮(2)的径向、轴向和切向;
2)设置切削深度为X向错齿铣刀盘(1)与齿轮(2)的接触长度;
3)设定错齿铣刀盘(1)旋转运动速率为w并在齿向方向上设定错齿铣刀盘(1)的进给运动速率为v,进行齿形包络加工;
4)获得切屑拓扑结构;
5)在保持错齿铣刀盘(1)不更换的情况下,确定错齿铣刀盘(1)与加工后齿轮(2)齿面接触的位置;
6)在切削深度方向上逐次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采用与原加工运动方式进行包络,应用表格纸将接触与不接触区分开进而进行精度检测;最后获得全程加工范围内的铣齿加工精度,在表格纸中齿向与齿形位置一致的表格中,可获得该区域的加工精度。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铣齿工艺的运动方式,切屑拓扑结构由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和铣齿工艺当前成形切屑表面(4)组成;
采用指数经验模型Ft=Kt·ha·l求出切向力,式中Kt、a为系数,h为切屑厚度,l为切屑长度,由切屑拓扑结构的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可知,不同时刻、不同位置h和l均变化,将切屑拓扑结构进行离散,获得每一段切削力,进而积分获得瞬时切向力
Figure BDA0000139961120000021
式中ld、lu分别为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瞬时径向力Fr与瞬时轴向力Fa是切向力的指数倍。结合错齿铣刀盘上刀片的分布情况,将Ft、Fr、Fa投影到坐标轴X、Y和Z上,获得铣齿工艺三向典型载荷:X向载荷、Y向载荷呈现倒梯形形式,而Z向载荷在一个区间内呈现正负变化,为典型的交变载荷;根据切削的位置情况,确定切入、切中、切出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a)铣齿工艺结束后,退刀并记录该位置为0,在齿面均匀涂有着色剂(21);
在X向,将错齿铣刀盘(1)退出已加工齿槽距离L,设已加工齿槽距离L为0.20mm,初始化微进给距离Δ=0.01mm,设置计数器i=0;
b)在上述步骤a位置,将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进行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计数器i增加1,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检测错齿铣刀盘包络面与齿形表面的接触情况;
c)如果包络面未与齿面接触,则重复步骤(b);如果包络面开始与齿面接触,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M,并进入步骤(d)
d)在上述步骤b位置,讲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再次移动微进给距离Δ,计数器再次增加1,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由于错齿铣刀盘与齿面接触非常小,故瞬时切向切削力非常小,相应的X、Y、Z三向载荷比在铣齿工艺情况下显著减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包络面自身精度只与机床静态特性有关,与齿面的接触即认为加工精度,采用方格纸将接触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形成接触区域(5)和未接触区域(6);
e)如果齿轮表面的着色剂没有完全去除,重复步骤d,如果齿轮(2)表面的着色剂完全去除,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N,并进入步骤e;
f)按照顺序,从M到N对各次检测的结果统计,确定加工精度以及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整个齿上偏差为L-M*Δ,下偏差为L-N*Δ,即加工精度为[L-N*ΔL-M*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刀具在形成齿面时受到工艺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切削力使刀具与工件产生变形,造成工件各个截面的齿形误差,随着刀具的运动,不同截面的齿形误差在齿向上的不同,叠加形成齿向误差;刀具与工件在切入、切中、切出的不同阶段,载荷对成形精度的影响不同,造成加工精度误差的多样变化。而本方法可直接确定加工精度与误差分布,实现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检测,思路简洁明了,检测可靠,容易在现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加工示意图。
图2表示铣切屑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错齿铣刀盘铣齿工艺X、Y、Z三向典型载荷分布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退刀位置0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初始位置L示意图。
图6采用本发明的微进给示意图。
图7采用本发明单次微进给包络后检测的方格纸标记结果示意图。
图8采用本发明全部微进给包络后检测的方格纸标记结果示意图。
图中:1为错齿铣刀盘,2为齿轮,21为着色剂,3为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4为铣齿工艺当前成形切屑表面,5为接触区域,6为未接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内容作说明。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1,设置错齿铣刀盘(1)和齿轮(2),其中错齿铣刀盘(1)上刀片为错齿布置;设定X、Y和Z向分别为齿轮(2)的径向、轴向和切向;
2)设置切削深度为X向错齿铣刀盘(1)与齿轮(2)的接触长度;
3)设定错齿铣刀盘(1)旋转运动速率为w并在齿向方向上设定错齿铣刀盘(1)的进给运动速率为v,进行齿形包络加工;
4)在保持错齿铣刀盘(1)不更换的情况下,确定错齿铣刀盘(1)与加工后齿轮(2)齿面接触的位置;
5)获得切屑拓扑结构;
6)在切削深度方向上逐次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采用与原加工运动方式进行包络,应用表格纸将接触与不接触区分开进而进行精度检测;最后获得全程加工范围内的铣齿加工精度。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铣齿工艺的运动方式,获得切屑拓扑结构,见图2,切屑拓扑结构由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和铣齿工艺当前成形切屑表面(4)组成;
采用指数经验模型Ft=Kt·ha·l求出切向力,式中Kt、a为系数,h为切屑厚度,l为切屑长度,由切屑拓扑结构的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可知,不同时刻、不同位置于h和l均变化,将切屑拓扑结构进行离散,获得每一段切削力,进而积分获得瞬时切向力
Figure BDA0000139961120000041
式中ld、lu分别为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瞬时径向力Fr与瞬时轴向力Fa是切向力的指数倍。结合错齿铣刀盘上刀片的分布情况,将Ft、Fr、Fa投影到坐标轴X、Y和Z上,获得铣齿工艺三向典型载荷:图3中,X向载荷、Y向载荷呈现倒梯形形式,而Z向载荷在一个区间内呈现正负变化,为典型的交变载荷;根据切削的位置情况,确定切入、切中、切出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X向载荷迫使刀具在径向脱离工件,造成加工正偏差,影响齿形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而影响齿向精度。Z向载荷迫使刀具与工件在切向位置晃动,造成加工或正或负偏差,影响齿形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而影响齿向精度。Y向载荷影响X、Z载荷,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在切入、切中、切出三个阶段,三向典型载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切入阶段,铣齿加工不直接成形,即不会影响加工精度,不用讨论;在切中阶段,X向、Y向和Z向载荷幅值不变,对加工精度影响一致;切出前半阶段,X向、Y向和Z向载荷幅值不变,对加工精度影响一致;切出后半阶段,X向、Y向和Z向载荷幅值逐渐衰减,加工精度逐渐提高。
三向典型载荷作为切削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关键物理量,间接反应了机床的动态特性,进而反应了铣齿加工精度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见图4。
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a)铣齿工艺结束后,退刀并记录该位置为0,在齿面均匀涂有着色剂(21);
在X向,将错齿铣刀盘(1)退出已加工齿槽距离L,设已加工齿槽距离L为0.20mm,初始化微进给距离Δ=0.01mm,设置计数器i=0,见图5;
b)在上述步骤a位置,将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进行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计数器i增加1,见图6。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检测错齿铣刀盘包络面与齿形表面的接触情况;
c)如果包络面未与齿面接触,则重复步骤(b);如果包络面开始与齿面接触,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M,并进入步骤(d)
d)在上述步骤b位置,讲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再次移动微进给距离Δ,计数器再次增加1,见图6。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由于错齿铣刀盘与齿面接触非常小,故瞬时切向切削力非常小,相应的X、Y、Z三向载荷比在铣齿工艺情况下显著减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包络面自身精度只与机床静态特性有关,与齿面的接触即认为加工精度,采用方格纸将接触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形成接触区域(5)和未接触区域(6),见图7;
e)如果齿轮表面的着色剂没有完全去除,重复步骤d,如果齿轮(2)表面的着色剂完全去除,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N,并进入步骤e;
f)按照顺序,从M到N对各次检测的结果统计,确定加工精度以及分布情况,见图8。可以发现整个齿上偏差为L-M*Δ,下偏差为L-N*Δ,即加工精度为[L-N*ΔL-M*Δ],在表格纸中齿向与齿形位置一致的表格中,可获得该区域的加工精度,即齿轮(2)齿面各个位置的加工精度分布均可确定;
对比齿轮(2)齿面各个位置的加工精度分布与三向典型载荷,在静态特性较好的情况下,与步骤5)的理论分析一致。如果不一致,须检查机床运动精度、刀具的制造精度等静态特性并重复进行微进给包络检测。

Claims (3)

1.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错齿铣刀盘(1)和齿轮(2),其中错齿铣刀盘(1)上刀片为错齿布置;设定坐标轴X、Y和Z向分别为齿轮(2)的径向、轴向和切向;
2)设置切削深度为X向错齿铣刀盘(1)与齿轮(2)的接触长度;
3)设定错齿铣刀盘(1)旋转运动速率为w并在齿向方向上设定错齿铣刀盘(1)的进给运动速率为v,进行齿形包络加工;
4)获得切屑拓扑结构;
5)在保持错齿铣刀盘(1)不更换的情况下,确定错齿铣刀盘(1)与加工后齿轮(2)齿面接触的位置;
6)在切削深度方向上逐次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采用与原加工运动方式进行包络,应用表格纸将接触与不接触区分开进而进行精度检测;最后获得全程加工范围内的铣齿加工精度,在表格纸中齿向与齿形位置一致的表格中,可获得该区域的加工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铣齿工艺的运动方式,切屑拓扑结构由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和铣齿工艺当前成形切屑表面(4)组成;
采用指数经验模型Ft=Kt·ha·l求出切向力,式中Kt、a为系数,h为切屑厚度,l为切屑长度,由切屑拓扑结构的铣齿工艺已成形切屑表面(3)可知,不同时刻、不同位置h和l均变化,将切屑拓扑结构进行离散,获得每一段切削力,进而积分获得瞬时切向力
Figure FDA0000139961110000011
式中ld、lu分别为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瞬时径向力Fr与瞬时轴向力Fa是切向力的指数倍。结合错齿铣刀盘上刀片的分布情况,将Ft、Fr、Fa投影到坐标轴X、Y和Z上,获得铣齿工艺三向典型载荷:X向载荷、Y向载荷呈现倒梯形形式,而Z向载荷在一个区间内呈现正负变化,为典型的交变载荷;根据切削的位置情况,确定切入、切中、切出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a)铣齿工艺结束后,退刀并记录该位置为0,在齿面均匀涂有着色剂(21);
在X向,将错齿铣刀盘(1)退出已加工齿槽距离L,设已加工齿槽距离L为0.20mm,初始化微进给距离Δ=0.01mm,设置计数器i=0;
b)在上述步骤a位置,将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进行微进给,微进给距离为Δ,计数器i增加1,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检测错齿铣刀盘包络面与齿形表面的接触情况;
c)如果包络面未与齿面接触,则重复步骤(b);如果包络面开始与齿面接触,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M,并进入步骤(d)
d)在上述步骤b位置,讲错齿铣刀盘(1)在切削深度方向再次移动微进给距离Δ,计数器再次增加1,重复铣齿工艺时的包络运动一次,由于错齿铣刀盘与齿面接触非常小,故瞬时切向切削力非常小,相应的X、Y、Z三向载荷比在铣齿工艺情况下显著减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包络面自身精度只与机床静态特性有关,与齿面的接触即认为加工精度,采用方格纸将接触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形成接触区域(5)和未接触区域(6);
e)如果齿轮表面的着色剂没有完全去除,重复步骤d,如果齿轮(2)表面的着色剂完全去除,将当前的计数器i值赋予N,并进入步骤e;
f)按照顺序,从M到N对各次检测的结果统计,确定加工精度以及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整个齿上偏差为L-M*Δ,下偏差为L-N*Δ,即加工精度为[L-N*ΔL-M*Δ]。
CN 201210051727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Active CN102554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51727 CN102554362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51727 CN102554362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4362A true CN102554362A (zh) 2012-07-11
CN102554362B CN102554362B (zh) 2013-11-06

Family

ID=4640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51727 Active CN102554362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43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1785A (zh) * 2018-08-03 2018-12-07 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模数圆柱外齿轮的通用盘刀复合铣削装置及其工艺
CN112935414A (zh) * 2021-03-09 2021-06-1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滚齿加工电子齿轮箱运动速度波动优化方法
CN113681088A (zh) * 2021-09-26 2021-11-23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精度圆柱齿轮铣齿加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56615A (ja) * 1986-12-17 1988-06-2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ホブ盤における歯切り方法
DD267450A1 (de) * 1987-11-30 1989-05-03 Wtz Getriebe & Kupplungen Veb Werkzeuganordnung und -gestaltung fuer das flexible verzahnen von zahnraedern, insbesondere stirnraedern, in einem bearbeitungszentrum
CN2825186Y (zh) * 2005-10-27 2006-10-11 倪世江 圆柱齿轮的铣齿机
CN101011762A (zh) * 2007-01-24 2007-08-08 南京工业大学 极坐标数控高效铣、滚齿复合机床
CN101695773A (zh) * 2009-10-27 2010-04-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转位成形双刀盘齿轮铣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56615A (ja) * 1986-12-17 1988-06-2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ホブ盤における歯切り方法
DD267450A1 (de) * 1987-11-30 1989-05-03 Wtz Getriebe & Kupplungen Veb Werkzeuganordnung und -gestaltung fuer das flexible verzahnen von zahnraedern, insbesondere stirnraedern, in einem bearbeitungszentrum
CN2825186Y (zh) * 2005-10-27 2006-10-11 倪世江 圆柱齿轮的铣齿机
CN101011762A (zh) * 2007-01-24 2007-08-08 南京工业大学 极坐标数控高效铣、滚齿复合机床
CN101695773A (zh) * 2009-10-27 2010-04-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转位成形双刀盘齿轮铣刀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1785A (zh) * 2018-08-03 2018-12-07 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模数圆柱外齿轮的通用盘刀复合铣削装置及其工艺
CN112935414A (zh) * 2021-03-09 2021-06-1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滚齿加工电子齿轮箱运动速度波动优化方法
CN112935414B (zh) * 2021-03-09 2022-10-04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滚齿加工电子齿轮箱运动速度波动优化方法
CN113681088A (zh) * 2021-09-26 2021-11-23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精度圆柱齿轮铣齿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4362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2726C (zh) 一种大螺距螺纹制造方法
CN101357404A (zh) 内仿形径向浮动刀座与刀具的调整方法
CN103331473B (zh) 一种超密齿面铣刀及其设计方法
CN201483060U (zh) 模块式铣刀盘
CN103252538A (zh) 面滚铣刀系统及用于该面滚铣刀系统的可转位铣削刀片
CN201257518Y (zh) 内仿形径向浮动刀座
CN102626808B (zh) 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大模数大直径齿轮圈的方法
CN102554362B (zh) 一种错齿铣刀盘加工精度的微进给包络检测方法
CN201728411U (zh) 螺旋锥度高效切削铣刀
CN106312152A (zh) 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
CN104678893A (zh) 一种整体叶轮粗加工周向定切宽走刀路径的规划方法
CN102814559A (zh) 一种螺纹车刀刀头、车刀和加工螺纹的方法
CN103737265A (zh) 活塞耐磨镶圈的加工工艺
CN202726640U (zh) 一种用于检测机床切削能力的测试试件
CN204430373U (zh) 多阶梯成型扩孔钻
CN203578795U (zh) 一种机夹式单刃镗铰刀结构
CN202571992U (zh) 一种车床移动刀架的防磨损限位槽
CN205032747U (zh) 双头刀刃刀具
CN107798081A (zh) 基于材料‑结构‑工艺‑过程相关性的分层次数据库模型
CN202367437U (zh) 一种车削切断两用刀具
CN105215642A (zh) 风力发电齿圈加工方法
CN112676766A (zh) 一种基于零点编程的钛合金壳体类零件高效加工方法
CN217832140U (zh) 一种数控加工用的切槽刀片
CN206543887U (zh) 垫装滚珠丝杆的数控车床
CN205798093U (zh) 一种数控旋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7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18, Qing'an Road, Jiangbei new area,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9, No. 5, new exemplary Road,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GONGDA CN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