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3863A -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3863A
CN102553863A CN2010106103785A CN201010610378A CN102553863A CN 102553863 A CN102553863 A CN 102553863A CN 2010106103785 A CN2010106103785 A CN 2010106103785A CN 201010610378 A CN201010610378 A CN 201010610378A CN 102553863 A CN102553863 A CN 102553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tube
liquid
flexible pipe
valv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03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103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3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3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其中排液装置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抽液泵,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本发明适用于车内设备向车外快速排液,尤其适用于快速排出清洗液,且排液管路在车内进行转接时又不允许出现转接漏液的场所。

Description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液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排液时不允许有转接漏液的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的功能性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需有循环的冷却剂对其进行循环冷却,为了保证循环液体的洁净,在注入冷却剂前必须对整个循环系统进行清洗,而清洗后的液体需及时地排出。由于循环系统中包括被冷却的电子设备上的管道、换热器的管道等多个容器,这些容器中均滞留有清洗液体,所以这些容器在注入冷却剂前均需排空清洗液体。
为排出上述循环系统的各个容器中的清洗液体,目前一般是采用通过先卸下一个容器的排液口的螺堵,连接抽液软管,启动抽液泵进行排液,排液后对另一个容器进行类似的排液工作。
然而,上述的排液过程中,由于液体循环后已进入各个容器,所以在抽液软管连接各个容器的排液口前,松开螺堵时容器内的液体将外喷,从而出现排液时转接漏液的现象,因此在循环系统所在的场所不允许转接漏液时,现有的排液装置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用以克服排液时出现转接漏液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液装置,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抽液泵,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排液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包括:在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前,将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排液口,关闭所述第一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第一阀门;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循环清洗后,将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连接,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启动所述第二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抽液泵进行排液。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第一排液管可实现防止转接泄漏,同时还便于操作;通过第一排液管的管路中设置的第一阀门可控制待排液系统中的液体的排放;通过第二排液管中设置的抽液泵可对待排液系统的容器或管路进行快速排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二中第一排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三中第二排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对应的机车车内液体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使用排液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排液管;            2-第二排液管;
3-移动小车;           4-排液箱;
11-第一连接管;        12-第一阀门;
13-第一软管;          14-接头;
21-接头体;            22-第二连接管;
23-第二阀门;          24-第二软;
25-抽液泵;            26-第三软管;
27-第三阀门;          DV1、DV2、DV3-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第一排液管1和第二排液管2,其分别具有排液端和进液端所述第一排液管1的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12,所述第二排液管2的管路中设有抽液泵25,所述第一排液管1的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2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
现有的排液装置大多是很长的一段排液软管,排液时将排液软管连接到排液口启动抽液泵进行排液。由于待排液系统中各容器由螺堵作为排液口的密封件,液体循环后连接排液软管易出现转接漏液,为不发生转接漏液,需在注入液体前将几十米长的排液软管连在各容器或管路的排液口,因此操作非常不方便。
本实施例中,将用于排液的排液管分成两部分:第一排液管1和第二排液管2,第一排液管1用于注入液体前连接到容器排液口上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是一段较短的排液管,第一排液管1的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12,关闭第一阀门12后,可以向循环系统注入循环液体,如注入清洗冷却设备的管路及容器的清洗液,液体循环完毕,连接好第二排液管后再打开第一阀门排液,所以不会出现转接漏液。第二排液管2是需排液时才连接的部分。具体来说,当需排出循环液体时,将第二排液管2与先前已连接在排液口的第一排液管1连接,打开第一阀门12,启动抽液泵25即可快速排空容器或管路中的液体。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排液管可实现防止转接泄漏,同时还便于操作;通过第一排液管中设置的第一阀门可控制待排液系统中的液体的排放;通过第二排液管中设置的抽液泵可对待排液系统的容器或管路进行快速排空。
图2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二中第一排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液管1的排液端可以设有接头14,相应地,第二排液管2的进液端可设有与该接头14匹配的接头体21(示于图3),通过接头14与接头体21的配合连接可以将第一排液管1与第二排液管2连通起来。接头14和接头体21可为自关断快速连接接头,当接头14和接头体21连接时,第一排液管1和第二排液管2连通,当接头14和接头体21分离时,第一排液管1通过接头14的自关断功能实现管内残留液体不泄漏,第二排液管2通过接头体21的自关断功能实现管内残留液体不泄露,从而进一步减少排液转接中液体泄漏。
第一排液管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管1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1连接的第一软管13,第一阀门1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与所述第一软管1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管11作为进液端用于与所述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软管13作为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2的进液端通过所述接头14和接头体21相连接。具体来说,第一连接管11与容器或管路的排液口直接连接,接头处具有与排液口相匹配的对接螺纹,第一连接管11能够与排液口对接固定位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保证在拉伸第一排液管时,不易使该第一排液管从排液口上拉脱离,从而可避免漏液。第一软管13可以是一段钢丝骨架透明软管,一方面可实现观察,另一方面可承受一定的抽力和弯曲。其长度可根据待排液容器或管路排液口处的环境情况选择,如是否容易靠近安装操作等,一般情况可选3米。由于被排液体会部分残留于管内,所以为防止生锈,接头14、接头体21、第一连接管11和第一阀门12的材质可选用不锈钢。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接头和接头体加快第一排液管与第二排液管的连接,同时还能够减少漏液;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待排液系统直接螺纹连接,保证第一排液管在操作时一端固定,不易从排液口脱离,避免漏液;通过第一软管使得第一排液管能够承受一定弯曲,便于操作。
图3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三中第二排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液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2、第二软管24和第三软管26,所述第二连接管22作为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排液管1的排液端通过所述接头14和接头体2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22与所述第二软管2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阀门23,所述抽液泵25设置在所述第二软管24与所述第三软管26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软管26作为排液端并设有第三阀门27。具体来说,在使用该第二排液管2与第一排液管1连接进行排液时,是将接头体21与第一排液管1的接头14对接,连接好后打开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23及第三阀门27,启动抽液泵25进行排液。设置第二阀门23和第三阀门27用于防止转接过程中第二软管24和第三软管26内残留的液体泄漏,第三阀门27设置在第三软管的排液出口处。具体使用中,排液时打开第二阀门23和第三阀门27,停止排液转接过程中需关闭第二阀门23和第三阀门27。第二软管24和第三软管26也为钢丝骨架透明软管,便于抽拉和弯曲,同时还易于观察抽液情况。第二软管24和第三软管26的长度一般大于第一排液管中第一软管的长度,一般都选为20米。为防止生锈,第二连接管22、第二阀门23和第三阀门27的材质也选用不锈钢。本实施例中的抽液泵25一般选流量不小于120L/min,扬程不小于7米的不锈钢抽液泵。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技术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可以使排液装置对待排液系统中较大范围内的容器或管道进行排液,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使得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中残留的液体在第二排液管转接时不出现液体泄露。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基础上,第一排液管1可以为两套以上。图4为本发明排液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对应的机车车内液体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液管1为三套,第二排液管2为一套,且使用移动小车3装载第二排液管2及其抽液泵,通过排液管排出的液体可暂存在排液箱4中。每套第一排液管进液端端部具有不同的螺纹结构和尺寸,适用于与其进液端端部螺纹匹配的容器或管路的排液口连接。第二排液管2在转接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移动小车3,采用移动小车3,一方面可以减轻人力,另一方面使得本实施例的装置可适应不同工位。以图5所示的机车车内液体冷却系统中排除清洗液为例,该系统中具有电子设备冷却管道、换热器和储液箱三处需排清洗液,对应有三处排液口,即储液箱的排液口DV1、电子设备冷却管道的排液口DV2和换热器的排液口DV3,在对三个排液口进行排液时,切换排液管过程不允许出现转接漏液,就可以将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三套第一排液管1在注入清洗液前分别连接在储液箱的排液口DV1、电子设备冷却管道的排液口DV2和换热器的排液口DV3,待清洗液清洗循环完毕需排出时,依次对排液口DV1、排液口DV3和排液口DV2进行排液。排液时,每次将第二排液管2与一套第一排液管1连接,对该第一排液管连接的容器或管路进行排液,待排完后,分离第一排液管1和第二排液管2,再将第二排液管2与另一个第一排液管1连接排液,直至对所有的容器或管路排液完毕。如将第二排液管与储液箱的排液口DV1上连接的第一排液管连接,打开相应的第一阀门排液,排完储液箱中的清洗液后,将第二排液管与该第一排液管分离,再将第二排液管与换热器的排液口DV3上连接的第一排液管连接,打开相应的第一阀门排液,排完后将第二排液管与该第一排液管分离,再将第二排液管与电子设备冷却管道的排液口DV2上连接的第一排液管连接排液。由于在将第二排液管从排液口DV1上的第一排液管切换到排液口DV3上的第一排液管过程中,排液口DV3上的连接的第一排液管被相应的第一阀门关闭,该排液口DV3不会向外漏液,在连接好第二排液管后打开第一阀门方可从该排液口DV3排液,在从排液口DV3向排液口DV2转接时类似,也不会出现漏液。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套第一排液管,一套第二排液管,实现了一套设备排液主体可为多处排液口使用,节约了设备投资。通过使用移动小车便于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第二排液管及其抽液泵,提高了操作灵活性,降低了劳动强度。
图6为本发明使用排液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前,将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排液口。
本步骤中,是将第一排液管在清洗液注入液体冷却系统之前连接到相应的排液口。该处的液体冷却系统如机车车内的液体冷却系统。若该系统中有多个容器或管路,则需将多个第一排液管在注入清洗液之前分别连接到相应的容器或管路的排液口。
步骤102、关闭所述第一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第一阀门。
本步骤中,若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液管,需将每个第一排液管中的第一阀门均关闭。
步骤103、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循环清洗后,将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连接。
本步骤中,清洗液在液体冷却系统中循环后,将第二排液管与第一排液管连接,若系统中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液管,则每次将第二排液管与一个第一排液管连接,进行步骤104后,将第二排液管与该第一排液管分离后再将第二排液管与另一第一排液管连接进行排液工作,直至所有第一连接管对应的排液口均排液完毕。
步骤104、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启动所述第二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抽液泵进行排液。
本步骤中,在对第一排液管连接的排液口排液前,先打开该第一排液管中设置的第一阀门,若第二排液管中设有第二阀门和/或第三阀门,则第二阀门和/或第三阀门也需打开,然后启动抽液泵进行排液。若系统中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液管,则完成本步骤后,分离第二排液管和该第一排液管,再执行步骤103完成第二排液管与另一第一排液管连接,若第二排液管中设有第二阀门和/或第三阀门,则在分离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之前,需先关闭第二阀门和/或第三阀门再进行分离以防止第二排液管中残留的余液外漏。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组成的排液装置,在注入清洗液之前将第一排液管连接到液体冷却系统的排液口,等清洗完毕后再连接第二排液管通过第一阀门和抽液泵控制排液,一方面实现了快速排液,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排液转接中出现漏液,保证液体冷却系统周围的环境洁净,而且操作控制简单灵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液管的管路中设有抽液泵,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设有接头,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设有接头体,所述接头与所述接头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和所述接头体均为自关断快速连接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管作为进液端用于与所述待排液系统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作为排液端与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通过所述接头和接头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液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作为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通过所述接头和接头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抽液泵设置在所述第二软管与所述第三软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软管作为排液端并在出口处设有第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接头、所述接头体、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抽液泵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为钢丝骨架透明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套数为两套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排液系统为待排出清洗液的机车车内液体冷却系统。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液装置进行排出清洗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前,将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排液口,关闭所述第一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第一阀门;
在所述液体冷却系统中注入清洗液循环清洗后,将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排液管的排液端连接,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启动所述第二排液管管路中设置的抽液泵进行排液。
CN2010106103785A 2010-12-16 2010-12-16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Pending CN102553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03785A CN102553863A (zh) 2010-12-16 2010-12-16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03785A CN102553863A (zh) 2010-12-16 2010-12-16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3863A true CN102553863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0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03785A Pending CN102553863A (zh) 2010-12-16 2010-12-16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386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5119A (en) * 1977-03-25 1978-11-14 Haas Elwood L High pressure cleaning device
CN2581088Y (zh) * 2002-12-04 2003-10-22 上海理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洗瓶机
CN201426656Y (zh) * 2009-06-26 2010-03-24 孙鑫 家用净水器清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5119A (en) * 1977-03-25 1978-11-14 Haas Elwood L High pressure cleaning device
CN2581088Y (zh) * 2002-12-04 2003-10-22 上海理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洗瓶机
CN201426656Y (zh) * 2009-06-26 2010-03-24 孙鑫 家用净水器清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1980A (zh) 小口径管道内壁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EA006496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мены форсунок
CN206317997U (zh) 一种化学品船节能循环洗舱系统结构
CN107159646B (zh) Mo源罐装钢瓶的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方法
CN102553863A (zh) 排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排出清洗液的方法
CN203664283U (zh) 小口径管道内壁清洗装置
CN201094954Y (zh) 水循环处理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玻璃清洗设备
JP2007297113A (ja) オイル交換装置
JP4913643B2 (ja) タンク洗浄システム
CN202398581U (zh) 混凝土泵车砼配管气压与水压双用洗净装置
CN207057220U (zh) 一种具有活水漂洗功能的全自动玻璃器皿清洗机
US3025863A (en) Ink pump cleaning device
CN107971308A (zh) 一种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
CN205436518U (zh) 一种实验室洗瓶机清洗栏架的连接装置
KR20080080849A (ko) 내연기관의 냉각계통 플러싱장치 및 그 플러싱방법
CN104307349A (zh) 可冲洗串联式锶浆脱硫系统
CN206156739U (zh) 一种液体倒罐装置
CN205816273U (zh) 一种水槽排酸排碱排水控制系统
CN208001781U (zh) 一种挤储奶设施冲洗水分类收集系统
CN202114813U (zh) 搅拌车及其罐体
CN208776719U (zh) 可自动清洗的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18607858U (zh) 一种废催化剂中和处置系统
CN220942331U (zh) 湿法炼锌槽体出液口清堵工具
CN221565799U (zh) 用于lds设备的排放装置
CN204514174U (zh) 一种用于清洗冷凝器水冷壁管的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