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5490A -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5490A
CN102485490A CN2009101786203A CN200910178620A CN102485490A CN 102485490 A CN102485490 A CN 102485490A CN 2009101786203 A CN2009101786203 A CN 2009101786203A CN 200910178620 A CN200910178620 A CN 200910178620A CN 102485490 A CN102485490 A CN 102485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unit
ink
paper feed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86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5490B (zh
Inventor
胜山悟朗
株本正昭
雨宫香苗
三木修
青木秀夫
田中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5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5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5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549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5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大致平坦的顶面和倾斜的前表面,所述前表面的底边向后缩进。该成像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倾斜的前表面的下部的排纸托盘,该排纸托盘向前伸出。排纸托盘可以向上和向下倾斜。因为该倾斜前表面的底边向后缩进,所以可以提供平坦的顶面,同时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确保送纸和排纸。

Description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380108792.4,申请日为2003年12月2日,发明名称为“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排纸托盘。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包括例如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复印机。
众所周知,喷墨成像装置(喷墨记录装置)是成像装置中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从其记录头喷出墨滴,在诸如纸和用于OHP(头上投影仪)的透明胶片等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喷墨记录装置的优点包括低运行成本,低噪声,以及便于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彩色打印。
电摄影成像装置是另一种成像装置,电摄影成像装置利用例如充电单元、曝光单元和显影单元在感光单元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利用转印单元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并利用定影单元对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No.11-151841中公开了一种传统的成像装置,其中纸盒从该成像装置的前面装载,而从该成像装置的后面送纸。在纸上形成图像后,纸被排出到位于成像装置后面的排纸托盘中。在另一种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纸从装载在成像装置后面的送纸托盘送入,而排出到位于成像装置前面的排纸托盘。
这种成像装置广泛地应用于安放成像装置空间有限的小型办公室和住宅中。该成像装置也可以放置在桌上或架子中。
根据有限的空间,优选将成像装置小型化。相反地,优选成像装置的顶面制造得又宽又平,以便用户可以在上面放一些东西。
然而,如果成像装置的顶面简单地制造成又宽又平,则可能给用户造成一些负面的视觉印象。如果成像装置的顶面单纯地制造得较宽,送纸托盘的装载以及对排出到排纸托盘的纸的处理将变得困难。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可能降低。否则,排纸托盘和/或送纸托盘可能从成像装置的主体大大地突出。成像装置地占用面积可能增加。
如果操作键和显示屏设置在顶面,则即使将顶面制造得较大,也难以有效地使用顶面。另外,如果成像装置主体的顶面制造成平面,用户可以在它的上面放一些东西。然而,设计成像装置用于支撑重物并不是划算的。
如上所述,成像装置的占用面积优选要小。然而,如果纸从成像装置的后面馈送而从前面排出,则即使成像装置的主体制造得小型化,但整个系统显著变大。从而难以将该成像装置放置在桌子上或是架子上。
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No.11-151841公开的传统的成像装置的送纸托盘和排纸托盘设置在同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总的空间可以变小。然而,该送纸托盘(纸盒)需要与送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装载,相应地,该成像装置的前面和后面都需要一个相当大的空间来操作(装载和移除)送纸托盘。这样在桌子上或是架子上放置成像装置变得困难。
根据上述问题,优选送纸托盘装载在成像装置的前面,从前下方供纸,在成像装置中被翻转,并排出到成像装置前上方。这种情况下,送纸托盘设置在排纸托盘的下面。然而补充纸的时候操作送纸托盘变得困难。
如果成像装置总的高度需要减少,在成像装置中,尤其是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纸需要以较短的半径被翻转。排纸托盘需要设置成一定程度地低于排出纸的开口,以使排纸托盘中可以堆叠大量的纸。另外,向纸的宽度方向传送纸也是有效的,这使得成像装置的深度变短,也使打印操作速度变快。
然而,如果纸以较短的半径被翻转,则纸往往会在传送方向上被卷起,从而可能使纸的排出变得困难。同样的,如果排纸托盘设置成一定程度地低于所述开口,则纸由于重力落到排纸托盘时,其顶部卷起,这样就使纸的排出变得困难。使用喷墨在纸上形成图像使纸容易卷起。由于形成纸的纤维的方向的影响,纸的卷起可能会加剧。
此外,为了提高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期望不仅仅是送纸和排纸,而且电源开关,与PC连接的例如电缆都可以从前面操作。
同样优选的是例如手册、USB线、备用墨水以及装载盘等等附件存放在成像装置中以避免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了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的新型有效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相对较宽的平坦顶面,并在正面进行排纸和送纸。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看上去比实际小的相对较宽的平坦顶面。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方便地补充纸的成像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排纸的成像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无需增加其占用面积而被操作的成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一大致平坦的顶面和一倾斜的前表面,所述前表面的底边向后缩进。
因为倾斜前表面的底边向后缩进,所以能够提供平坦的顶面,同时有足够的空间用来送纸和排纸。
该成像装置可以包括一设置在倾斜前表面的下部的排纸托盘,该排纸托盘向前伸出。排纸托盘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
成像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倾斜前表面的下部的送纸托盘,该送纸托盘向前伸出。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成像装置可以包括一被看得见地划分的大致平坦的顶面。所述划分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顶面上、将所述平面划分成前部和后部的条纹状划分元件来实现,或者通过形成在所述顶面上、将所述顶面划分成前部和后部的台阶来实现。
该划分使得成像装置看起来比实际的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成像装置可以包括:一送纸托盘,其向堆叠于其中的纸施加压力用于馈送纸;一排纸托盘,用于堆叠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其中所述排纸托盘可双向倾斜;以及一释放机构,当所述排纸托盘倾斜时,所述释放机构释放施加到所述送纸托盘中堆叠的纸上的压力。
当排纸托盘被抬起时,释放机构释放送纸托盘,并且送纸托盘被推出装置主体。释放机构提高了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其中堆叠从装置主体排出的纸的排纸托盘包括一斜面,其上用于堆叠纸,所述斜面的第一侧比所述斜面的第二侧高,其中所述第一边位于排纸的下游方向。
形成在排纸托盘中的斜面使从装置主体中排出纸更加顺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一用于在纸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一可拆卸的传送盖,其设置在成像装置的后面,用于覆盖所述成像单元;一存储单元,其形成在可拆卸传送盖的上,用于存储各种物体。
由于传送盖是可拆卸的,并且其上形成有存储单元,所以成像装置可以在其中存储各种物体而不增加它的占用面积。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2A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前透视图,其中所述装置的墨盒装载单元的盖是打开的;
图2B是用于说明墨盒装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3是喷墨记录装置后透视图;
图4是喷墨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一种示例性使用形式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另一种示例性使用形式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示例性顶面的透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顶面的透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又一示例性顶面的透视图;
图10A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0B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C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中的一些元件的透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排纸托盘和送纸托盘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送纸托盘被拉出装置主体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送纸托盘被推入装置主体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释放喷墨记录装置的送纸托盘的机构的侧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释放喷墨记录装置的送纸托盘的机构的俯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送纸托盘和装置主体之间接合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补充送纸托盘中的纸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补充送纸托盘中的纸的透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排纸托盘的透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排纸托盘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说明被装载到装置主体之前的双重送纸单元的示意图;
图22是用于说明被装载到装置主体之后的双重送纸单元的示意图;
图23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后透视图,用于说明传送盖;
图24是示出传送盖的横截面图;
图2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26是墨盒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墨盒的第三外壳被卸下;
图27为示出墨盒的正视截面图;
图28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墨囊的侧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墨囊充有墨时的仰视图;
图30是示出形成墨囊囊体的铝层压膜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1是墨囊的保持构件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保持构件的后视图;
图33是图31所示的保持构件的正视图;
图34是墨囊的墨出口的横截面图;
图3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墨囊的侧视图,其中墨囊被储存在墨盒中;
图36是充有墨水的墨囊的透视图;
图37是图35所示的充有墨水的墨囊的仰视图;
图38是墨盒第一外壳的侧视图;
图39是墨盒第二外壳的侧视图;
图40是墨盒的第一外壳和被固定至第一外壳的墨囊的侧视图;
图4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42是用于说明墨盒和装置主体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示意图;
图43是用于说明墨盒和装置主体之间连接关系的正视示意图;
图44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45是用于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46是用于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47是用于说明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48是用于说明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49是用于说明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50是用于说明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51是用于说明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墨盒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5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透视图,其中墨盒从侧面装载至喷墨记录装置;
图53是根据又一实施里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后透视图,其中墨盒从后面装载至喷墨记录装置;
图54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透视图,用于说明一示例性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从前面示出根据一实施例、包括排纸托盘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图2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装载单元是打开的。图2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用于说明墨盒的装载。图3是从后面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送纸托盘2和排纸托盘3。送纸托盘2装载在装置主体1上并送纸。排纸托盘3也装载在装置主体1上,形成有图像的纸被堆叠在排纸托盘3上。
装置主体1的顶面11由能够打开和闭合的上盖10形成。顶面11大致平坦。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12由前盖形成。前表面12从顶面11的前边缘向后倾斜。
因为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12从顶面11的前边缘向后倾斜,所以顶面11能够向装置主体1的前面突出。根据这种布置,顶面11变大,而装置主体1看上去比实际的要小。
排纸托盘3和送纸托盘2在倾斜前表面12的较低位置伸出。因为前表面12倾斜,并且它的下部分向后缩进,包括送纸托盘2和排纸托盘3的系统总深度D(图6)变短。
根据这种布置,对于用户来说排纸托盘3的大部分可以看得见。用户可以方便地处理排出在排纸托盘3中的纸并检查形成在纸上的图像。向送纸托盘2补充纸也变得容易,且设置于送纸托盘2的侧导板(side guide)也变得容易操作。
另外,装置主体1在前表面12的一侧包括盒装载单元4,盒装载单元4向前伸出。包括操作键和显示单元的操作单元5设置在盒装载单元4的顶面4a上。一可打开的前盖15设置在盒装载单元4上,用于装载和卸载墨盒38(记录液盒)。
既然操作单元设置在盒装载单元4的顶面4a上,用户就能够有效地利用大致平坦的顶面11。甚至成像装置放置在图5所示的架子18上时,用户也能够容易地操作该操作单元5并能看到其中的显示单元。用户可以从成像装置的前面装载和卸载墨盒38。相应地,该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提高了。
更进一步,装置主体1的顶盖10包括能完全打开的顶面11的前边缘部分11a。前边缘部分11a的前表面被切成倾斜的,以与倾斜前表面12平齐并处于同一平面。根据这种布置,用户可以用他们的手指很容易地打开顶盖10。
台阶21大致形成在装置主体1的基本平坦的顶面11(顶盖10的顶面)的中间位置。顶面11被分隔成前顶面11A和后顶面11B。
顶面11的分隔将对用户造成各种心理影响。它会使用户感觉好像装置主体1的深度较短。顶面11的分隔还使用户不会将重物放在上面,从而避免了顶面11的破裂。
顶面11用台阶21分隔也增加了顶盖10的物理强度。由于前顶面11A低于后顶面11B,所以用户感觉好像装置主体1的总体高度较低。
根据本实施例,顶面11被台阶21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据如图7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在顶面11的前顶面11A和后顶面11B上涂上不同的颜色来代替形成台阶21,以将顶面11分隔成前顶面11A和后顶面11B。
根据图8所示的又一个实施例,在顶面11上形成颜色条22以将其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据又一个实施例(未示出),在顶面11上形成一小高度的凸起,从而将其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据这些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对用户造成相同的心理影响。
如图7和图8所示的成像装置并不具有分隔顶面11的台阶。根据这种布置,整个顶面11变得平坦(完全平坦)。当用户放置一个物体到装置主体1的顶面11上时,该物体能够直立。
根据图9所示的又一实施例,装置主体1的顶面11被制造得完全地平坦,甚至也没有在视觉上分隔顶面11(通过图7所示的给顶面11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图8所示的形成一颜色线)。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能够放置物体到顶面11上,或者更容易操作处理纸盒和排纸托盘中被排出的纸。用户还能够容易地操作该操作单元5并看到其上的显示屏。
参照图10A、10B和10C,下面描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图10A所示为该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0B为该机构的俯视图。图10C为该机构的供墨系统的透视图。
框架301在左边和右边分别包括侧板301A和301B。滑架33由固定在侧板301A和301B之间的导杆31和支杆32支撑。滑架由主扫描马达(未图示)驱动,并在图10B所示箭头指示的方向上可移动,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
滑架33包括记录头34,记录头34为分别喷出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Bk)墨的喷墨头。每个记录头34设置有多个开口用于向下喷墨。
记录头34的喷墨头可以包括诸如下述的能量产生单元:例如压电元件的压电致动器;通过使用例如发热电阻的电热元件的液体隔膜沸腾(membrane boiling)导致的相态变化的热致动器;利用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金属相位变化的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以及利用静电力的静电致动器。
驱动IC安装在记录头34上。驱动IC经由导线(柔性印刷电缆)302连接到控制单元(未图示)。
对应于相应颜色的子储罐(sub-tank)35安装在记录头34上,并提供相应颜色的墨水到记录头34。墨从墨盒38(主储罐)经由相应的供墨管36提供到相应的子储罐35中。每一个墨盒38容纳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Bk)墨水中的一种。
如图10B所示,墨盒装载到盒装载单元4中。盒装载单元4装配有供应泵单元304,用于传送墨盒38中的墨。供墨管36利用一固定构件305被固定到框架301中所包括的后板301C上,处于通向子储罐35的路上。
纸42堆叠在送纸托盘2的纸堆叠单元(压力板)41上。用半月形辊43(送纸辊)和与送纸辊43相对设置并用高摩擦材料制成的分离垫44从纸堆叠单元41中传送一张纸42。分离垫44压靠在送纸辊43上。送纸辊43和分离垫44形成送纸单元。
作为将由送纸单元馈送的纸42传送至记录头34下方的传送单元,此机构还包括:传送带51,其保持并传送纸42;对立辊(counter roller)52,其与传送带51一起夹紧由送纸单元经由引导件45馈送的纸42;传送引导件53,其引导纸42,以将其传送方向改变90度;以及点压辊(point press roller)55,其被压力构件54压向传送带51。此机构还包括一充电辊56,该充电辊是用于对传送带51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传送带51是由传送辊57和张紧辊58操作的环形带。传送带在如图10B所示的带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传送带51包括一正面层和一背面层,正面层是纸保持面,由例如40μm厚的例如ETFE纯质材料的树脂材料制成,其阻力不受控制;背面层(介质阻力层,接地层(earth layer))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其阻力用碳(carbon)来控制。
充电辊56接触到传送带51的正面层,并随着传送带51的移动而旋转。2.5N的张力施加到传送辊57的旋转轴的两端,以张紧传送带51。传送辊57也起到上述接地层的作用,其接触传送带51的介质阻力层(背面层)并接地。
引导单元61设置在传送带51的背侧,与记录头34的可打印区域相对应。引导单元61的顶面从支撑传送带51的两个辊(传送辊57和张紧辊58)的切线以上向记录头34突出。根据这种布置,传送带51在可打印区域中通过引导单元61的顶面向记录头移置,以提高传送带51的平整性。
在接触传送带51的背面的引导单元61的一个面上形成多个凹槽,凹槽的方向垂直于传送方向。凹槽减少了传送带51和引导单元6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传送带51能够平滑地沿着引导单元61的表面移动。
可倾斜的引导辊63和64分别设置在引导单元6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引导辊63和64与传送带51的背面接触。引导辊63和64优选设置成延伸靠近引导单元61的两个边缘。
用于排出纸42的排纸单元包括用于使纸从传送带51分离的分离爪71、排纸辊72和排纸辊73。排纸托盘3设置在排纸辊72的下面。排纸单元一定程度地高于排纸托盘3,使得排纸托盘3中能够堆叠很多张纸42。
可拆卸的双重送纸单元81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背面部分(参照图3)。双重送纸单元81接收由传送带51的反向旋转返回的纸42,翻转纸42,并将该纸输出到传送带51和对立辊52。手工送纸单元82设置在双重送纸单元81的上面。
如图10B所示,在滑架33一侧的非打印区域中设置一维护恢复机构(子系统)311,用于维护记录头34的喷嘴的运行,并当如果发生问题时进行恢复。子系统311包括一罩构件312,用于罩盖记录头34的喷嘴面;一擦拭刮片313,用于擦拭喷嘴面;和一废料排出接收器314,用于接受排出的作废的墨滴(墨滴的排出并不用于形成图像)。同样的,另一个废料排出接收器315设置在非打印区域的另一侧,用于接收排出的作废的墨滴。
根据喷墨记录装置的上述结构,纸42一张一张地从送纸托盘2向大致竖直的方向馈送,并由引导件45引导。纸42被夹在传送带51和对立辊52之间进行传送。纸42的点(引导边缘)由传送引导件53引导,被点压辊55压向传送带51,且纸42的传送方向大约改变90度。
由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的高压电源产生的一交流高压被施加到充电辊56上。充电辊在传送带51上形成一充电图案,其中正向充电的带状区域和负向充电的带状区域交替。当纸在该交替充电的传送带51上馈送时,纸42被反向极化(reverse-polarized)。纸42和传送带51形成并联的假想电容器。相应地,纸42由传送带51保持,并随着传送带51的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传送。
随着滑架3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记录头34响应于图像信号被启动。在该操作中,扫描线的图像信号通过排出墨滴被记录在暂停的纸42上。然后,纸42被运送一预定距离,下一条扫描线的图像信号被记录到纸42上。图像形成操作响应于接收到指示图像信号终止的信号或者指示纸42的末端的信号而终止。然后,纸42被排出到排纸托盘3中。
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对送纸托盘2和排纸托盘3进行详细的描述。
送纸托盘2的压力板41向着送纸辊43偏置(参见图10A),使得纸42即使在闲置状态下也受压。根据这种布置,纸42可以稳定地馈送。
排纸托盘3用作送纸托盘2的顶盖。如图10A所示,排纸托盘3可以绕着轴91倾斜(部分地旋转)。压力释放单元92设置在排纸托盘3的顶部,使得当送纸托盘2被拉出时,释放送纸压力。
当排纸托盘3的后端被抬起时,排纸托盘3的压力释放单元92向下压在压力板41(当没有纸堆叠时)或是送纸托盘2的纸42上,并释放送纸压力。
根据上述布置,简单地抬起排纸托盘3时,施加到纸42上的压力就能够释放。不需要额外的操作,例如按压压力释放按钮。防止了当送纸压力施加在纸上(或者如果没有堆叠纸的情况下,施加在压力板上)时,送纸托盘2被拉出。同时还防止了当送纸压力施加在纸上时,送纸托盘2被推入装置主体并造成堵纸。
由于排纸托盘3用作送纸托盘2的顶盖,所以排纸托盘3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送纸托盘2。相应地,可以使用上述结构,其中当排纸托盘3倾斜时,释放施加到纸42上的送纸压力。
图11A所示为排纸托盘3盖在送纸托盘2上的状态,而图11B所示为排纸托盘3被抬起的状态。当排纸托盘3被抬起时,由于偏压单元的操作,送纸托盘2被回推(向记录装置的前侧方向)一定距离(例如大约20mm)。
如上所述,当用户往送纸托盘2中补充纸时,用户仅仅需要抬起用作送纸托盘2顶盖的排纸托盘3。排纸托盘3的抬起自动地释放了施加在纸上的送纸压力,并导致送纸托盘2向用户推出。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确认释放了施加在纸上的送纸压力并拉出送纸托盘2。
参照图12和13,下面描述送纸托盘2设置前后的状态。
如图12所示,送纸托盘2包括盒底板41,该盒底板能够绕着轴121倾斜。能够绕轴123倾斜的臂构件122设置在送纸托盘2的末端(端部)处。臂构件122的端部之一与底板41通过一分隔弹簧124连接。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纸能设置在底板41上。
如图13所示,当送纸托盘2推入装置主体时,引导单元125导致设置在送纸托盘2的末端的臂构件122一端旋转。由于底板41和臂构件122通过分隔弹簧124连接,所以底板41随着臂构件122的旋转而升高倾斜。从而,一优选的压力施加到放置在底板41的纸42上用于分离纸。
当送纸托盘2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时,送纸托盘2的末端接触送纸辊43(参见图10A)。分离弹簧124施加一顺时针的力(见图13)到臂构件122上。相应地,从引导单元125向送纸托盘2施加一个力,以将其推出装置主体1。当送纸托盘2释放时(以下将描述),这个力将送纸托盘从装置主体1推出一预定距离(向着用户)。
以下将参照图14到16详细描述送纸托盘释放机构。
如上所述,排纸托盘3由轴91支撑,并可以绕着轴91倾斜。当补充纸时,排纸托盘3被抬起。当排纸托盘3被抬起时,设置在轴91(排纸托盘3的旋转中心)附近的可旋转杆126受压并绕着轴127旋转。
根据杆126的旋转,杆126推动设置在杆126下面的杆129。杆129设置在装置1的框架上并能左右移动,如图15所示,臂构件130连接到杆129上并随着杆129移动而旋转。臂构件130能够绕着轴131旋转。
另一方面,送纸托盘2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同时在送纸托盘2的底面设置爪单元133,其中爪单元133钩住装置主体1的框架134。爪单元133是柔性的。当臂构件130沿着图16所示的方向旋转时,送纸托盘2的爪单元133如竖直箭头所示地被抬起,并且爪单元133和装置主体框架134之间的钩合被释放。因为送纸托盘2被上述力推动,所以送纸托盘2向着用户自动地被推出装置主体1。
如图14所示,杆126包括杆体136、杆辅助部分137和弹簧138。杆辅助部分137经由弹簧138连接到杆体136。如果杆辅助部分137直接连接到杆体136,由于送纸托盘2和排纸托盘3通过释放机构互锁,所以当送纸托盘2被放入装置主体时,排纸托盘3就需要降低。弹簧138使得无论排纸托盘3的位置如何,都可以装载送纸托盘2。
如果装载了送纸托盘2并然后压下排纸托盘3,则排纸托盘3的杆单元就会推压杆126。因为杆辅助部分137由弹簧138逆着杆体136支撑,所以杆辅助137越过了。送纸托盘2并不受压下排纸托盘3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布置,当排纸托盘3抬起和压下时,送纸托盘2自动地被推出装置主体1。
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被设计成使得送纸托盘2不能够被完全地拉出装置主体1。如图17所示,被推出的送纸托盘2和抬起的排纸托盘3形成一开口。开口的高度H受到限制。就是说,排纸托盘3可以抬起的高度和送纸托盘2可以拉出的距离限制了开口尺寸。从而,可以防止用户放入太多的纸到送纸托盘2中。
如图18所示,送纸托盘2的开口2a受端部挡栅95限制。端部挡栅95使通过开口2a插入纸变得困难。可以防止用户错误地供纸。
以下将参照图19和20描述排纸托盘3。图19是示出记录装置1的透视图。图20是排纸托盘3的正视图。
排纸托盘3包括一斜面单元101,其在排纸方向上的下游侧高于下游侧。向下台在垂直于排纸方向的方向上,在该斜面单元(中央单元)101的每个边缘设置一向下的台阶102。
由于在排纸方向上,上游侧比下游侧低,所以排纸辊72和排纸托盘3之间的高度变得更大。根据这种布置,更多的纸可以堆叠在排纸托盘3上。相应地,因为纸42的末端(前导边缘)快速地接触排纸托盘3,所以可以防止堆叠的纸42卷起。
在传送辊57具有较短半径且纸的传送方向改变90度以使成像装置小型化的情况下;以及在通过喷墨记录方法记录图像的情况下,纸42被卷起。通过放置已经排出的纸卷起,可以放置正被排出的与已经排出到排出托盘3中的纸接触。从而,纸的排出变顺畅。
因为在中央单元101在垂直于排纸方向的方向上的每个边缘处形成向下的台阶单元102,所以,甚至纸42已经卷起,纸42两侧的卷起能够被消除,如图20所示。纸的排出变得顺畅。
下面描述在双重送纸单元81的位置被附接至装置主体1的传送盖。参照图21和22,将描述用以附接双重送纸单元81的机构。图21是示出双重送纸单元81附接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2是示出双重送纸单元81附接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用于定位双重送纸单元的槽口141(上部的和下部的)形成在装置主体1上。对应于各个槽口的凸台单元142形成在双重送纸单元81上。相应地,当双重送纸单元81被附接到装置主体1时,通过将凸台单元142配合到槽口141中来定位双重送纸单元81。
可绕轴143旋转的一杆144设置在双重送纸单元81上。杆144的末端144a(锁定单元)能够锁定到装置主体一侧的固定销145上。在双重送纸单元81定位到装置主体1上后,杆144旋转。通过将杆144的末端单元144a钩住设置在装置主体1上的固定销145,双重送纸单元81可以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
参照图23和24,下面描述传送盖111。图23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后表面的示意图,图24是示出传送盖111的横截面图。当双重送纸单元81不使用时,传送机构的内部是外露的。因此,可以在装置主体1上附接与双重送纸单元81具有大致相同外形的传送盖111。
在这种情况下,传送盖111的外表面的形状与从装置主体1后表面的每一侧各突出的一个突出单元1a和1b的形状大致相同。根据传送盖111的形状,该后表面的右边和左边并不单独的突出,这防止了装置主体1看起来比实际的大。
传送盖111的内部是一存储单元112。可以通过绕铰链114旋转而被打开的盖构件113设置在其顶面上。例如用户手册、安装光盘和备用墨水等附件和补给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12中。根据上面的布置,可以提供有着较好外观的存储单元112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传送盖111可以作为存储单元112的一个侧壁。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存储包可以设置为传送盖111的一个独立部分。存储包可以固定在传送盖111上,或者与传送盖111形成为一体。
下面描述实现正面操作的喷墨记录装置。
如上所述,纸42可以从记录装置的前侧馈送,并排出到记录装置的前侧。相应地,如图2B所示,墨盒38可以从前侧装载以及卸载到前侧。
为了实现上述的正面操作,需要在滑架33上设置子储罐35,用于供应墨水到记录头34,并将来自墨盒38的墨水供应到子储罐35。墨盒38要求较薄。
参照图25到27,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墨盒38。
墨盒38包括用于容纳墨的墨囊402和用于存放墨囊402的外壳403。外壳403包括第一外壳411、第二外壳412和第三外壳413。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形成一个保护盖,用于保护墨囊402的侧面。外壳403被分成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它们用平行于供墨方向的面盖住墨囊402。
参照图28到34,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墨囊402。图28是墨囊402的一侧视图。图29是用于说明墨囊402充有墨水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0是形成墨囊402的主体的铝层压膜的横截面图。图31是示出墨囊402的保持构件422的侧视图。图32是保持构件422的后视图。图33是保持构件422的前视图。图34是示出墨囊402的墨出口434的横截面图。
墨囊402包括用大致矩形的铝层压膜制成的弹性囊体421和由树脂制成的固定在墨囊体421的长边上的保持构件422。
如图30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囊体421由铝层压膜430制成(并不限于铝层压薄430),其中在LDPE 425上层压干叠层(dry lamination)426、铝膜427、干叠层428和PA 429。如图28和29所示,两片铝层压膜430在其边缘处彼此粘合,从而形成一囊,该囊还附接在保持构件422上。与其中具有用于保持其形状的框架的传统囊体不同,根据本实施例的囊体421中并没有一个这样的框架,它是可变形的。因此,几乎没有墨水残留而未被使用。
如图31到33所示,保持构件422包括一法兰单元431、形成在法兰单元431的一个面上的一连接单元432、形成在法兰单元431的另一个面上的墨入口单元433(示出了附接之前的墨入口单元)、和墨出口单元434。上述单元形成一体形成。囊体421热粘附在连接单元432上。墨入口单元433和墨出口单元434是中空的。
如图32所示,连接单元432的两端(保持构件42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是象菱形一样渐缩的。凹槽432a围绕连接单元432。根据这种布置,由铝层压膜430制成的囊体421可以坚固地粘附在连接单元432的凹槽周边。
一穿过法兰单元431和连接单元432的孔435,形成在墨入口单元433中。在墨囊402注入墨后,墨入口单元433通过热熔粘结被密封。密封的墨入口单元433在图28和29中被示为一密封单元436。墨入口单元433可以通过热熔粘结容易地并牢固地被密封。
用于穿过法兰单元431和连接单元432来排出墨的孔437,形成在墨出口单元434中。设置了一开口438,其用于配合一柔性构件,所述柔性构件用于密封墨出口单元434末端处用于排墨的孔437。在围绕墨出口单元434的更远的外围形成一台阶单元439,其配合一罩构件,该罩构件用于固定所述柔性单元。
如图34所示,柔性构件441配合到墨出口单元434的末端部分中,并且该柔性构件441由罩构件442支撑。柔性构件441优选由例如硅、氟、或丁基橡胶等橡胶材料制成。当一个中空针形供应针(supply pin)(其将墨引导到记录装置主体)从记录装置主体侧插入时,柔性构件441保持密封,而使得墨被供应到记录装置主体。当供应针被拔出,该柔性构件膨胀而保持完好的密封。
罩构件442由管状构件446形成,所述管状构件具有一法兰单元445,用于固定柔性构件441。孔447形成在法兰单元445上,用于从记录装置主体侧插入供给针。多个限制块448向内弯曲,形成在管状构件446上。罩构件442配合到墨出口单元434的末端。如图34所示,罩构件442保持与限制块448配合,而限制块448与台阶部件439接合。
如图28所示,保持构件422的墨出口单元434大致设置在墨囊402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相应地,当墨盒38纵向设置时(如图1所示),与墨出口单元设置在一侧的情况相比,墨囊402的囊体421中的墨流动得更顺畅。从而,可以将墨完全使用掉。
与设置在第一外壳411侧的限制爪(以下将描述)接合的接合单元451和452整体形成在保持构件422上。凹槽单元431a和431b形成在与法兰单元431的侧面上的接合单元451和452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通过将保持构件422固定在大致矩形的柔性囊体421的一个边缘上而形成墨囊402。保持构件422具有一墨入口单元433,用于向囊体421补充墨,以及一墨出口单元434,用于排出囊体421中所容纳的墨。保持构件422进一步具有接合单元451和452。结果,墨水可以几乎完全地被消耗。墨囊402能够稳定地并可拆卸地固定到外壳403上。
参照图35到37,下面描述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墨囊402。图35是墨囊402的一个侧视图,图36是注有墨的墨囊402的透视图,图37是图35所示的墨囊402的仰视图。
在墨囊402中,囊体421由两片铝层压膜430薄片和由同样的铝层压膜430制成的底部单元421a形成。根据上述布置,墨囊402可以容纳大量的墨水。
参照图38和39,下面描述墨盒38的外壳结构。图38是墨盒38的第一外壳411的侧视图,图39是墨盒38的第二外壳的侧视图。
墨盒38的外壳403(参见图25)包括第一外壳411、与第一外壳411类似的第二外壳412、和第三外壳413。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结合以形成一组合的外壳,第三外壳413配合在组合外壳的前下方,从而形成一矩形的外壳403。在外壳403上形成一凹入单元461和一钩合单元462。墨出口单元434所面对的一开口473形成在外壳403的前表面上。
例如,如图38所示,第一外壳411大致是矩形的。在第一外壳411的外圆周上,形成有一凹入单元461A、一钩合单元462A、一槽口单元463A、以及引导单元464和465。凹入单元461A和钩合单元462A分别是凹入单元461和钩合单元462的一半。槽口单元463A形成一个空间,其中可以插入墨补充装置,用于向保持在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之间的墨囊402补充墨。引导单元464和465用于将墨盒装载到记录装置主体或者墨水补给装置上。
与第二外壳412的限制爪(将在下面描述)接合的接合单元466a、466b和466c形成在第一外壳411内壁的三个角上。定位保持构件422的定位单元467和468建立在第一外壳411的内壁上,用于固定墨囊402的保持构件422。用于接合保持构件422的接合凸起451和452的接合爪471和472也建立在第一外壳411的内壁上。
一个大约为开口473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弧形单元473A形成在第一外壳411的前表面上。当安装了第三外壳413时与第三外壳413的接合爪接合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形成在第一外壳411上。
如图39所示,例如,第二外壳412与第一外壳411大致相似。在第二外壳412的外圆周上,形成有凹入单元471B、钩合单元442B、槽口单元463B、以及识别单元484。凹入单元471B和钩合单元442B分别是凹入单元461和钩合单元462的一半。槽口单元463B形成一个空间,其中可以插入墨补充装置,用于向保持在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之间的墨囊402补充墨。识别单元484是一凸起,用于指示墨盒38的墨囊402中保存的墨水的颜色。
与第一外壳411的接合单元接合的锁定爪486a、486b和486c,整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412的内壁的三个角上。具有凹槽的配合单元487和488形成在第二外壳412的内壁上,其中,墨囊402的保持构件422配合到所述凹槽中。
一个大约为开口473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弧形单元473B形成在第二外壳412的前表面上。当第三外壳413装配上时与第三外壳413的锁定爪接合的接合凹入部分489形成在第二外壳412上。
如图26所示,第三外壳413配合到槽口单元463A和463B中,所述槽口单元位于配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的供墨侧的前表面上。在第三外壳413上形成分别与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和489接合的锁定爪491和492。相应地,弧形单元473C相当于开口单元473的1/2。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40所示,由于第一外壳的锁定爪471和472锁定了墨囊402的保持构件422的接合凸起451和452,所以通过按压利用第一外壳411的定位单元467和468定位的保持构件422,墨囊402的保持构件422就锁定到第一外壳411上。
然后,由于第二外壳412的锁定爪486a-486c与第一外壳411的接合单元466a-466c钩合,所以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通过将其从外部叠合并挤压就被组装起来。完成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的组装(参见图26)。
如图26所示,当第三外壳413配合到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时,第三外壳413的锁定爪491被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和489钩住。从而,完成如图25所示的墨盒38。
参照图41和26,下面描述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墨盒38。
图41所示的墨盒38包括墨囊402、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分别具有槽口单元469A和469B,它们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设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构件442周围。墨盒38还包括第三外壳413,第三外壳413具有一槽口单元499,其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设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构件442周围。
如图42所示,通过从装置主体侧向墨盒38的墨出口单元434插入针511,墨盒38就与装置主体的供墨系统相连接。针511受到针保护件512的保护。然而,当墨盒38变得薄时,就难以有足够的空间供针保护件512进入开口47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外壳411、412和413上,一槽口单元件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设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构件442旁边。根据这种布置,针保护件512可以不接触外壳而进入。因此,墨盒可以制作成更薄。
第一外壳411和第二外壳412分别具有槽口单元469A和469B,它们形成在墨出口434和/或设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构件442的周围。然而,第三外壳没有槽口单元。
如上所述,既然墨囊402存放在盒外壳403中,所以可以形成薄的盒形的墨盒38。进一步,如图10B所示,墨经由供墨管36从墨盒38被供应到设置在滑架33上的子储罐35。相应地,墨盒可以通过正面操作被装载到装置上或从其上卸载。
例如,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No.10-202900公开了一种向子储罐供墨的传统墨盒,该墨盒包括具有一墨出口的柔性囊状墨罐以及底座单元(外壳),该底座单元具有一开口,墨罐可以通过该开口被存放或是移除。
当墨盒在其墨出口单元朝下的情况下从顶部被装载到装置主体时,墨罐较好地置于底座单元中。然而,如果墨盒在其墨出口单元水平朝向的情况下从正面被装载到装置主体时,墨罐在底板上倾斜。这就是说,传统的墨盒不能在正面进行装载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墨盒可以从正面装载到装置主体上以及从其上被卸载(正面操作)。
如图2A,2B和45所示,所有对应四个相应的颜色的墨盒38都装载在记录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的右侧。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如图46中所示,彩色墨盒38C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右边,但黑色墨盒38B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左边。使用更多的黑色墨盒38B可以做得比彩色墨盒38C更大。彩色墨盒38C也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左边。
如图47所示,四个颜色的墨盒38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左边。或者,如图48所示,墨盒38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右边,其他的墨盒38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左边。如图49所示,可以在装置主体1的各边设置两个墨盒。墨盒38的数目并不限于四个。设置在装置主体1右边的墨盒38的数目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左边的数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
根据上述实施例,假定墨盒从装置主体的正面滑动地装载到装载单元中。然而,如图50所示,墨盒38可以从装置主体1的正面横着装载。另外,墨盒38可以从装置主体1的正面倾斜地装载。墨盒38的姿态可以根据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前侧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来确定。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A和2B所示,例如,墨盒38滑入并装载到装置主体1上。如图52所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墨盒38可以从装置主体1的侧面或者从装置主体1的后面滑入装置主体1。在这种情况下,墨盒38可以如上所述地水平或倾斜设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送纸托盘2、排纸托盘3和墨盒38可以在装置主体1的正面操作。另外,如图54所示,可以在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12上设置一连接电缆的连接器611、电源开关612以及连接外部设备的诸如USB连接器的其他连接器(全部正面操作),以提高记录装置的可操作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适用于串行型(往返型)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滑架对纸进行扫描。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适用于具有线型打印头(linetype head)的线型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并不仅适用于喷墨打印机,也可适用于例如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具有打印、传真、复印等多功能的外围设备。另外,本发明所适用的装置排出的液体除了墨以外,还可以是诸如抗蚀剂和DNA样本之类的液体。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齐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的倾斜前表面的底侧向后缩进。根据这种布置,能够提供一个平坦的顶面,同时,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进行送纸和排纸。

Claims (7)

1.一成像装置,其包括:
一送纸托盘,用于馈送纸;以及
一排纸托盘,用于堆叠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排纸托盘可以上下倾斜;
当所述排纸托盘被倾斜时,所述送纸托盘在与送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释放机构,当所述排纸托盘被倾斜时,所述释放机构释放施加在所述送纸托盘中堆叠的纸上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托盘作为所述送纸托盘的顶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送纸托盘的开口取决于所述排纸托盘能够倾斜的角度和所述送纸托盘能够被拉出的最大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送纸托盘在其前表面上具有一开口,并且其具有一用于限制该开口的端部挡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托盘具有
斜面,其上用于堆叠纸,所述斜面的在排纸方向的下游侧比所述斜面的在排纸方向的上游侧侧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托盘在垂直于排纸方向的方向上的侧部低于所述排纸托盘的中央部分。
CN2009101786203A 2002-12-04 2003-12-02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5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51942 2002-12-04
JP351942/02 2002-12-04
JP2003000036 2003-01-06
JP000036/03 2003-01-06
JP387446/03 2003-11-18
JP2003387446A JP4536358B2 (ja) 2002-12-04 2003-11-18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80108792 Division CN1756665A (zh) 2002-12-04 2003-12-02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5490A true CN102485490A (zh) 2012-06-06
CN102485490B CN102485490B (zh) 2013-12-25

Family

ID=3247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86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5490B (zh) 2002-12-04 2003-12-02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469981B2 (zh)
EP (1) EP1567356B1 (zh)
JP (1) JP4536358B2 (zh)
KR (2) KR20050065685A (zh)
CN (1) CN102485490B (zh)
WO (1) WO20040503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676A (zh) * 2017-10-31 2020-1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7205B2 (en) 2005-03-30 2009-11-10 Google Inc. Estimating confidence for query revision models
JP4065857B2 (ja) 2004-02-10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84783B2 (en) * 2004-03-23 2010-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plex system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7579718B2 (en) * 2004-06-09 2009-08-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ront access power landing design
US9223868B2 (en) 2004-06-28 2015-12-29 Google Inc. Deriving and using interaction profiles
US7870147B2 (en) * 2005-03-29 2011-01-11 Google Inc. Query revision using known highly-ranked queries
JP4525620B2 (ja) * 2006-03-07 2010-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多機能装置
JP2007245688A (ja) * 2006-03-20 2007-09-2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19731B2 (ja) * 2006-08-23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6387B2 (ja) 2006-08-24 2011-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05112B2 (ja) 2006-12-04 2011-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子ペーパー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15669B2 (ja) * 2007-06-20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子ペーパー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81342B2 (ja) * 2008-09-01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806B2 (ja) * 2009-01-13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6404B2 (ja) 2009-12-29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768235B2 (en) 2009-12-29 2014-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side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mpact form factor
JP5593709B2 (ja) * 2010-01-26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157155A (ja) 2010-01-29 2011-08-1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510895B2 (ja) 2010-05-14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機器用電源スイッチの配置構造、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910B2 (ja) 2010-06-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7111B2 (ja) 2010-12-15 2015-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46903B2 (en) 2011-03-24 2014-02-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media output and input tray configuration
JP5736950B2 (ja) 2011-05-1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3973B2 (ja) 2011-06-07 2015-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8166B2 (ja) * 2011-07-11 2013-09-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用紙排出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53652B2 (ja) * 2011-11-30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150025B2 (en) * 2012-02-29 2015-10-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865787B2 (ja) 2012-06-25 2016-0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421781B2 (en) *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512874B1 (ja) 2012-12-04 2014-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279B (zh) * 2013-04-11 2017-05-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框架结构及电子装置
JP6075195B2 (ja) 2013-05-0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0355B2 (ja) * 2014-02-12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199264A (ja) 2014-04-08 2015-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101340B2 (ja) 2018-03-17 2022-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7075616B2 (ja) 2018-03-17 2022-05-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本体
JP2020073339A (ja) * 2020-01-28 2020-05-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263A (en) * 1898-12-06 Childon
US4698650A (en) * 1984-03-28 1987-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assette for recording medium
JPS63160846A (ja) 1986-12-25 1988-07-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
US4926196A (en) 1986-12-25 1990-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er
US4728963A (en) * 1987-03-11 1988-03-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ingle sheet ink-jet printer with passive drying system
JPH02132020A (ja) 1988-11-12 1990-05-21 Minolta Camera Co Ltd 給紙装置
JPH03140975A (ja) 1989-10-27 1991-06-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222454B2 (ja) 1990-02-02 2001-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45894A (ja) * 1990-04-23 1992-01-09 Canon Inc 電子機器
JPH052500A (ja) 1991-06-21 1993-01-08 Hitachi Ltd マルチプロセツサシステムのソフトウエアテスタ
JPH0664761A (ja) 1992-08-12 1994-03-08 Nikon Corp ペーパカセット
JP3013955B2 (ja) * 1992-12-30 2000-02-28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US5559609A (en) * 1993-07-30 1996-09-24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Facsimile transceiver
JP3326781B2 (ja) 1996-01-23 2002-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095129B2 (ja) 1996-10-16 2000-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カバー構造
US5860363A (en) 1997-01-21 1999-01-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jet cartridge with separately replaceable ink reservoir
JP3140975B2 (ja) 1997-01-31 2001-03-0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分析装置
CN1158574C (zh) 1997-07-11 2004-07-2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3621259B2 (ja) 1997-07-11 2005-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8159A (ja) * 1997-09-09 1999-03-23 Hitachi Ltd 印刷装置
JPH11151841A (ja) 1997-11-25 1999-06-0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給紙カセット
JPH11193167A (ja) 1998-01-05 1999-07-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4337107B2 (ja) 1998-01-09 2009-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20043910A1 (en) 1998-01-09 2002-04-18 Masanori Hashimo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able top above a paper discharge area
US6378984B1 (en) * 1998-07-31 2002-04-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inforcing features in flex circuit to provide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a thermal inkjet printhead
IT1304988B1 (it) * 1998-09-14 2001-04-05 Olivetti Lexikon Spa Stampante operabile in due posizioni.
JP3250556B2 (ja) * 1998-11-11 2002-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刷装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メモリ装置へのアクセス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0318909A (ja) * 1999-05-12 2000-11-21 Canon Inc シート積載トレイ
TW399527U (en) * 1999-08-21 2000-07-21 Acer Peripherals Inc Paper receiving assembly used for office machine
JP2001130089A (ja) 1999-11-04 2001-05-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0093A (ja) 1999-11-08 2001-05-15 Seiko Epson Corp デスク型プリンタ
DE60141929D1 (de) * 2000-01-21 2010-06-02 Seiko Epson Corp Tintenpatrone und Tintenstrahldruckvorricht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Tintenpatrone
US6517270B2 (en) * 2000-03-28 2003-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with frame member for supporting components
US6325503B1 (en) * 2000-04-28 2001-12-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reeting card feeder operating system
JP2001312112A (ja) * 2000-05-02 2001-1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914698B1 (en) * 2000-09-28 2005-07-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ynamic smart album page layouts in a direct connect printer
JP3433740B2 (ja) 2001-06-11 2003-08-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550910B2 (en) * 2001-08-16 2003-04-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maging device with interface features
JP4153184B2 (ja) * 2001-09-17 2008-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リンタ
US6557992B1 (en) * 2001-10-26 2003-05-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rating an imaging device
US7029113B2 (en) * 2002-09-20 2006-04-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y-access door device and method
US6830401B1 (en) * 2003-09-10 2004-12-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chanical architecture for printer trays
JP2006110946A (ja) * 2004-10-18 2006-04-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676A (zh) * 2017-10-31 2020-1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50373A1 (en) 2004-06-17
KR20070087150A (ko) 2007-08-27
US8485653B2 (en) 2013-07-16
US20060023005A1 (en) 2006-02-02
KR20050065685A (ko) 2005-06-29
US20110298873A1 (en) 2011-12-08
US20090074494A1 (en) 2009-03-19
US7469981B2 (en) 2008-12-30
JP4536358B2 (ja) 2010-09-01
US8152294B2 (en) 2012-04-10
JP2004230880A (ja) 2004-08-19
EP1567356B1 (en) 2013-04-17
EP1567356A4 (en) 2008-08-13
KR100883424B1 (ko) 2009-02-11
CN102485490B (zh) 2013-12-25
EP1567356A1 (en) 2005-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5490B (zh)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CN1003935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4832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27465B2 (en) Liquid supply method in liquid-jet apparatus
EP181717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620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762001B2 (ja) 液滴を吐出する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40782B1 (ko) 짝을 이루는 고형 잉크 스틱 슈트를 구비한 프린터 고형잉크 운반을 위한 고형 잉크 스틱 슈트
US20080143800A1 (en) Printer solid ink transport and method
JP2007106084A (ja) 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6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6449A (ja) 排紙トレー、給排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2006237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2247A (ja) 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8189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84452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756665A (zh) 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装置
JP7073753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9720A (ja) 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1821A (ja) 給紙用押さえ部材、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方法
JP2005028743A (ja) 印字方法
JP2002274666A (ja)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31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リンタドライ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8245A (ja) 廃液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1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