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2355A -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32355A CN102432355A CN201110272946XA CN201110272946A CN102432355A CN 102432355 A CN102432355 A CN 102432355A CN 201110272946X A CN201110272946X A CN 201110272946XA CN 201110272946 A CN201110272946 A CN 201110272946A CN 102432355 A CN102432355 A CN 1024323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lk
- banana stem
- compost
- composting material
- compo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A或B:A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向堆肥原料中添加菌剂,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B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堆肥原料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所述堆肥原料由香蕉茎秆、畜禽粪、稻壳、花生秸秆组成。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研究开发以香蕉茎秆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堆肥技术,探讨快速发酵堆肥系统的工艺条件和参数,符合低碳农业发展方向,得到肥料品质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植物,具有速生和生物量高等特点,是最大宗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因其产量高而成为我国第四大水果。在香蕉生产的同时也产生近乎等量的香蕉茎秆副产品,年产量约2000多万吨。2008年以来,陆续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市的香蕉产业进行了调查,历时6个多月。调研发现,在我国香蕉主产区大量的香蕉茎秆作为废料就地堆放在蕉园,或就近丢入排水沟,任其自然腐烂,这既浪费了自然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如何在搞好香蕉产业生产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是香蕉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高附加值的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节约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有机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其中秸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充分利用香蕉茎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堆制成有机肥还田,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机质、N、P、K等元素的含量,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灌溉的频率及化肥的施用量,促进香蕉的生长,并能提高香蕉产量及品质。由于对香蕉茎秆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观念认识不足,在国内没有将香蕉茎秆作为肥料资源工厂化开发生产成有机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A或B:
A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向堆肥原料中添加菌剂,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
B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堆肥原料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
所述堆肥原料由香蕉茎秆、畜禽粪、稻壳、花生秸秆组成。
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和所述花生秸秆的质量比为50-55∶25-30∶5-10∶10-15。
A所示的方法中所述菌剂为如下3种中的任意一种:白腐菌剂、EM原液和腐秆剂;
A所示的方法中,所述向堆肥原料中添加菌剂的方式为如下1)-3):
1)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所述白腐菌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在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即为白腐菌剂;
2)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
3)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
所述白腐菌剂含有效活菌数(cfu)≥0.1亿/ml,所述白腐菌为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GIM3.383;
所述EM原液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种微生物组成;EM原液含有效活菌数(cfu)≥1亿/ml;购自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名称为EM原液。
所述腐秆剂由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多个分解酵素菌群组成;腐秆剂含有效活菌数(cfu)≥0.5亿/g,购自广东省佛山市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
1)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和所述白腐菌剂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150-450;
2)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EM原液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150-450;
3)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腐秆剂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30-75。
1)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和所述白腐菌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2)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EM原液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3)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腐秆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45;
B)所示的方法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和所述花生秸秆的质量比为53.33∶26.67∶6.67∶13.33。
所述白腐菌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培养温度为25℃,所述培养时间为7天,所述培养的培养基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20%马铃薯汁1L,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7H2O 1.5g,硫胺素8mg,剩余为水,pH6.0)。
所述堆肥的时间为34天-54天;所述堆肥的时间具体为54天;
所述香蕉茎秆的长度为3cm-5cm,所述香蕉茎秆的长度具体为3cm,
所述香蕉茎秆的含水率为88%-94%(质量百分含量),所述香蕉茎秆的全氮含量为0.5g/kg-1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P含量为0.1g/kg-0.5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K含量为2g/kg-4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碳含量为40%-50%(质量百分含量),所述香蕉茎秆的C/N为50-60;
所述堆肥原料中的畜禽粪为鸡粪;
所述堆肥原料的含水量为55%-65%,所述堆肥原料的含水量具体为62%;
所述堆肥原料的碳氮比为15-30;
所述堆肥的方式为通风堆肥,具体为静态强制通风堆肥,所述通风量为0.2m3/h,所述通风时间为15min/h。
一种由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有机肥料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香蕉茎秆在制备有机肥料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研究开发以香蕉茎秆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堆肥技术,探讨快速发酵堆肥系统的工艺条件和参数,符合低碳农业发展方向,得到肥料品质好,因此,开展香蕉茎秆有机肥的研制和开发利用,是延长香蕉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产业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我国热区“三农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推行低碳可持续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利用香蕉茎秆残体堆制有机肥料是解决香蕉废弃物的主要途径之一,既解决了资源浪费的现状,又可以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达到资源的再生和环境污染源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图2为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的变化
图3为堆肥过程中pH的变化
图4为堆肥过程中全碳的变化
图5为堆肥过程中C/N的变化
图6为堆肥过程中NH4 +-N的变化
图7为堆肥过程中NO3 --N的变化
图8为不同堆肥浸提液对菜心种子发芽指数(GI)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有机肥料的制备
1、堆肥原料及其配比(重量比)
堆肥原料:将香蕉茎秆(切为3cm长)、畜禽粪、稻壳、花生秸秆混合,得到堆肥原料。
堆肥原料的基本性质见表1。香蕉茎秆取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香蕉园,鸡粪取自广州市五山镇岑村养鸡场,稻壳和花生秸取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试验基地。
表1堆肥原料的性质单位
2、菌剂
(1)EM原液:由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种微生物组成;含有效活菌数(cfu)≥1亿/ml。以稻壳作为菌剂的吸附材料,接种堆肥原料重量的2%菌剂进行堆肥。
(2)腐秆剂(Fu Gan Ji):是广东省佛山市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生物制剂,含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它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群,有效活菌数≥0.5亿/克。堆制时添加相当于原料重量的0.3%粉状“腐秆剂”。
(3)白腐菌剂: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GIM3.383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丁娟,罗坤,周娟,等.三株白腐菌产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对多环芳烃的降解.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656-660,公众可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获得)。
白腐菌剂制备方法:将4℃斜面保存的菌种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GIM3.383转入30℃培养箱培养4d,转接综合马铃薯培养基(20%马铃薯汁1L,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7H2O 1.5g,琼脂20g,硫胺素8mg,pH6.0),30℃培养6-8d形成丰富的白色粉状分生抱子。用无菌棉签从平皿上粘取适量目标菌的孢子溶入,搅拌,使孢子在无菌水中均匀分散,形成孢子悬液。接着,取孢子悬浮液1ml,接种于300ml液体培养基中,置于转速为140r/min旋转式摇床上25℃培养7d,即可得到白腐菌剂,白腐菌剂含有效活菌数(cfu)≥0.1亿/ml,以稻壳作为菌剂的吸附材料,接种堆肥原料重量的2%菌剂进行堆肥。
3、肥料的制备
将上述得到的堆肥原料直接混合,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和所述花生秸秆的质量比为53.33∶26.67∶6.67∶13.33,得到对照处理组肥料(I);
将上述得到的堆肥原料和白腐菌剂混合得到白腐菌处理组肥料(II),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和所述白腐菌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将上述得到的堆肥原料和EM原液混合得到EM原液处理组肥料(III),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EM原液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将上述得到的堆肥原料和腐秆剂混合得到腐秆剂处理组肥料(IV),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腐秆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45。
4、堆肥
香蕉茎秆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香蕉茎秆粉碎→原料混合→接种→堆置发酵→腐熟→粉碎→质检→包装。
试验设如上4个处理,其中:I为对照(对照处理组肥料(I)),II为白腐菌(白腐菌处理组肥料(II))、III为EM原液(EM原液处理组肥料(III))、IV为腐秆剂(腐秆剂处理组肥料(IV))。
将切成3cm的香蕉茎秆与其它物料按照要求的比例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到62%。然后于堆肥装置中进行静态强制通风堆肥。通气采用260W的鼓风机进行定时鼓风,通风量为0.2m3/h,通风时间为15min/h,堆肥时间为54d。
实施例2、堆肥效果检测
将由实施例1中的4组处理:I为对照(对照处理组肥料(I)),II为白腐菌(白腐菌处理组肥料(II))、III为EM原液(EM原液处理组肥料(III))、IV为腐秆剂(腐秆剂处理组肥料(IV))进行如下检测:
分别在堆肥的第0、3、7、14、24、34、44、54d均匀地从上述4组处理的堆体内部取样,将堆肥当天记做第0天,每个样品多点采样混合均匀后组成一个样品。每次采样约为500g,将采集的样品装入干净的密封塑料袋带回实验室。
1)温度:用长0.9m铁杆温度计分别于每天的09:00h和16:00h测定堆肥温度,同时测定环境的温度。
对于堆肥系统而言,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工艺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堆肥状态的表观体现,堆温的变化是衡量其堆肥腐熟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温度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显示了四个堆肥处理和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有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四个阶段。
堆制初期,堆料中富含的易分解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快速分解,并释放大量热能,导致堆制后第1d堆肥温度就已达到50℃;第2d堆体温度便超过55℃,其中,接种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处理的温度在62℃以上;之后堆体温度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13d左右)的高温动态平衡阶段,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处理达到的最高温度分别为61.5℃、64.5℃、67.5℃、67℃。我国《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认为堆肥温度在55℃条件下维持3d,或50℃以上维持5~7d,就可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等,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处理各堆肥处理温度高于55℃且持续在6、10、12、11d,说明均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从图中可以看出,接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温度均高于对照处理,且接种后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温度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接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体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程度比不接种处理的堆体剧烈。
随着微生物易利用的有机物及营养成分的减少,堆肥进入降温过程,此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变缓,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接近,说明堆肥产物趋于稳定。第16d各堆肥温度迅速降至40℃左右;在堆制35d后,堆体的温度降至30~34℃,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堆肥结束。
2)水分:采用105℃烘干法测定。
堆制过程中保持好适当的含水量,是制好堆肥的首要条件。试验各处理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堆肥过程中各处理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水分变化影响不大。
3)pH:新鲜堆肥样品用去离子水按水样比为10∶1浸提1h后,用pH计测定悬浮液的pH值。
pH值是堆肥中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整个堆肥过程中,pH值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结果图3所示,堆制前各个处理的pH值在8.6左右,呈碱性,在堆肥最初阶段(0d~3d),可利用的能量物质较多,微生物繁殖很快,其活动产生的有机酸使堆肥的pH值迅速下降,对照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从8.63降至7.51),EM原液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小(从8.58降至8.15),白腐菌处理从8.64降至7.66,腐秆剂处理从8.59降至7.88;随着堆肥的进行,pH值又迅速上升,到14d时上升至9.0左右,这是因为小分子的有机酸随着堆肥温度的升高而挥发,同时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所产生的大量NH3而引起堆肥pH值的显著提高。之后一段时间(14d~34d)堆肥pH值变化不大,开始有微弱下降,接着又稍微升高。堆肥进行到44d时,pH值又有所下降,pH下降是由于NH3挥发速率降低以及在堆肥的后期由于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产生大量H+造成的,另外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也是造成堆肥后期pH值下降的原因。堆肥临近结束时,pH值很快又转为上升。堆肥完成时,堆肥产品的pH值在9.2左右。总之,本试验条件下供试外源微生物对堆肥pH值变化影响不大。
4)堆肥样品全量指标的测定:全氮采用H2SO4-H2O2消煮-凯氏定氮法;全磷采用H2SO4-H2O2消煮-钼蓝比色法;全钾采用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法;全碳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也是评价堆肥产品质量的主要参数。分别于堆制前后测定堆肥产品中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含量,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组堆制后所有堆肥处理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含量都较堆制前有所增加。全氮的增加幅度较全磷和全钾要小,这是因为氮在堆肥过程中部分以氨的形式挥发损失的缘故。而钾和磷不会挥发损失,因此较氮的增加幅度要大。接种白腐菌、EM原液和腐秆剂较明显地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使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较多,从而有利于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
表2堆制前后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的变化(单位:%)
注:增加率(%)=100×(堆制后含量-堆制前含量)/堆制前含量。
5)全碳和碳氮比(C/N)的变化
堆肥材料中碳素物质主要作为微生物活动的能源和碳源。
全碳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全碳含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堆肥进程都呈降低趋势。在堆肥前期,全碳含量迅速下降,说明微生物活动旺盛,使易降解有机物迅速分解,生成CO2和H2O,挥发至空气中。之后,随着堆肥的继续进行,微生物开始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较难分解的物质,全碳含量缓慢下降,直至堆肥结束。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的全碳含量分别由堆制前的41.50%、43.61%、43.42%、41.83%下降至堆制后的32.84%、31.23%、30.61%、31.81%,分别下降了26.38%、39.63%、41.84%、31.51%。各处理全碳下降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EM原液>白腐菌>腐秆剂>对照。可见,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的有机碳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碳氮比(C/N)(全碳/全氮的比值)可被用来作为评价堆肥腐熟度的参数,反映堆肥的稳定程度。由于香蕉茎秆C/N比较高,因此试验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畜禽粪及花生秸以保证堆肥的正常进行,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C/N在堆制前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最后达到相对稳定。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的C/N由堆制前的17.13、17.09、16.44、17.06下降至堆制后的10.74、10.79、10.61、11.36,各处理间的下降幅度相差不大。全碳、C/N的下降,均表明堆肥向着稳定化、腐熟化、无害化方向演变。
6)NH4 +-N、NO3 --N:采用鲜样测定,用2mol/L的KCl水溶液浸提,水样比为10∶1在振荡器上振荡30min,离心后过滤,取滤液测定,铵态氮(NH4 +-N)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硝态氮(NO3 --N)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
堆肥过程中,NH4 +-N的减少及NO3 --N的增加,也是堆肥腐熟度评价的常用指标。
NH4 +-N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各处理NH4 +-N随堆肥时间推移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堆肥初始阶段NH4 +-N的含量迅速上升,对照、EM和腐秆剂处理在第7d达到峰值,分别为2919mg/kg、2696mg/kg、2432mg/kg;而白腐菌处理在第14d达到峰值,为2774mg/kg。这是由于堆肥初期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氨化作用及有机氮的矿化分解所致。之后随着堆肥的进行,NH4 +-N的含量呈稳步下降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对照、EM、腐秆剂、白腐菌处理的NH4 +-N含量分别为499mg/kg、520mg/kg、391mg/kg、225mg/kg、198mg/kg。NH4 +-N含量的减少是由于堆制过程中,一部分NH4 +-N被微生物同化,一部分转化成NO3 --N,还有一部分呈气态NH3挥发。
NO3 --N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从图中可以看出,NO3 --N含量随堆肥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的增加。堆肥开始阶段(0d~14d),NO3 --N的增加幅度较小,14d后NO3 --N的值急剧上升,到堆肥的第34d时各处理NO3 --N含量达到最高值,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的NO3 --N含量分别为519mg/kg、555mg/kg、520mg/kg、559mg/kg。后期呈微弱下降趋势,变化不大。在堆肥的初始阶段,NO3 --N的增加幅度较小主要是由于堆体温度较高,硝化细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而后堆体温度有所下降,硝化细菌活性增强,NH4 +-N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使NO3 --N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7)发芽指数(GI):堆肥鲜样按水样比为10∶1浸提1h后,取30ml悬浮液以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5ml上清液于垫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内置10粒饱满的菜心种子,然后将其放置在25℃黑暗培养箱中培养48h,计算发芽率并测定根长。每个样品重复3次,以蒸馏水作对照,计算GI值。
GI=(堆肥浸提液种子发芽率×发芽根长)/(蒸馏水种子发芽率×发芽根长)*100%
未腐熟的堆肥含有铵离子和低级脂肪酸等毒性物质。植物在未腐熟的堆肥中生长受到抑制,在腐熟的堆肥中生长得到促进。因此,评价堆肥腐熟度,可通过测试堆肥浸提液的种子发芽指数(GI)来反映。如果GI>50%,表明堆肥已腐熟,这是一个使用比较普遍的评价指标。
本试验运用菜心种子发芽指数作为评判堆肥安全性的生物指标。菜籽在蒸馏水条件下,25℃培养1d~2d就全部萌发出芽(发芽率达90%以上),但在一定浓度的不同堆制阶段的堆肥浸提液中,菜籽的发芽率和发芽根长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未腐熟堆肥的植物毒性主要来自于小分子的有机酸和大量的NH3、多酚等物质,而这些物质随着堆肥的进行逐渐被转化或消失。通过植物种子发芽实验,能够快速地测定出植物抑制物质的降解情况。
结果如图8所示,不同堆肥处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不同。堆制初期(0d~3d)各堆肥完全抑制种子发芽,发芽指数(GI)都为0,这种抑制作用随堆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GI呈逐步上升趋势,以接种腐秆剂处理的上升速度最快,EM原液处理次之,而对照处理最慢。在堆制34d时,EM原液和腐秆剂处理的GI就超过50%,为51%和56%,白腐菌处理的GI在36d时超过50%,对照处理GI在44d时为53%。堆肥结束时,对照(I)、白腐菌(II)、EM原液(III)及腐秆剂(IV)的GI分别为60%、78%、86%、88%。实验结果表明,接种腐秆剂、EM原液和白腐菌可以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8)堆肥产品评价
堆制结束时,4组处理分别得到对照处理组肥料(I)、白腐菌处理组肥料(II)、EM原液处理组肥料(III)、腐秆剂处理组肥料(IV)。
观察肥料,物料混合基本均匀,臭味基本消失。由于真菌的生长堆肥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现象,堆肥产品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经过微生物的发酵、有机物的分解,植物纤维结构变得松软一捻即碎,堆肥产品呈黑褐色。
氮磷钾总量≥6%,有机质≥30%,达到了国家关于有机肥料的标准。
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堆置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几个阶段。高温期(>50℃)可以维持在13d左右,达到了堆肥无害化对温度的要求,接种白腐菌、EM原液和腐秆剂处理的温度均高于对照,且高温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说明接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体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程度比不接种处理的堆体剧烈;接种白腐菌、EM原液和腐秆剂对堆肥含水率、pH、全碳、C/N、NH4 +-N、NO3 --N变化影响不大;随着堆肥进程的进行,各处理全碳、C/N、NH4 +-N呈下降趋势,NO3 --N、GI呈上升趋势,能较好地反映香蕉茎秆堆肥的腐熟程度;接种EM原液和腐秆剂处理在34天(GI>50%)就达到腐熟,比对照提前10天腐熟,接种白腐菌处理在36天时GI大于50%,比对照提前8天腐熟。
总之,接种白腐菌、EM原液和腐秆剂明显地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可以缩短堆肥腐熟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有利于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
Claims (9)
1.一种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为A或B:
A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堆肥原料中添加菌剂,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
B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堆肥原料进行堆肥获得有机肥料;
所述堆肥原料由香蕉茎秆、畜禽粪、稻壳、花生秸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和所述花生秸秆的质量比为50-55∶25-30∶5-10∶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所示的方法中所述菌剂为如下3种中的任意一种:白腐菌剂、EM原液和腐秆剂;
A所示的方法中,所述向堆肥原料中添加菌剂的方式为如下1)-3):
1)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所述白腐菌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在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即为白腐菌剂;
2)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
3)所示的方式为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和所述白腐菌剂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150-450;
2)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EM原液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150-450;
3)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腐秆剂的质量比为7500-8250∶3750-4500∶750-1500∶1500-2250∶30-7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白腐菌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和所述白腐菌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2)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EM原液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EM原液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300;
3)所示的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堆肥原料中添加腐秆剂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所述花生秸秆、所述腐秆剂的质量比为8000∶4000∶1000∶2000∶45;
B)所示的方法中,所述香蕉茎秆、所述畜禽粪、所述稻壳和所述花生秸秆的质量比为53.33∶26.67∶6.67∶13.33。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腐菌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培养温度为25℃,所述培养时间为7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肥的时间为34天-54天;所述堆肥的时间具体为54天;
所述香蕉茎秆的长度为3-5cm,所述香蕉茎秆的长度具体为3cm,
所述香蕉茎秆的含水率为88%-94%(质量百分含量),所述香蕉茎秆的全氮含量为0.5g/kg-1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P含量为0.1g/kg-0.5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K含量为2g/kg-4g/kg,所述香蕉茎秆的全碳含量为40%-50%(质量百分含量),所述香蕉茎秆的C/N为50-60;
所述堆肥原料中的畜禽粪为鸡粪;
所述堆肥原料的含水量为55%-65%,所述堆肥原料的含水量具体为62%;
所述堆肥原料的碳氮比为15-30;
所述堆肥的方式为通风堆肥,所述通风量为0.2m3/h,所述通风时间为15min/h。
8.一种由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有机肥料。
9.香蕉茎秆在制备有机肥料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72946XA CN102432355A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72946XA CN102432355A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2355A true CN102432355A (zh) | 2012-05-02 |
Family
ID=45980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72946XA Pending CN102432355A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32355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46965A (zh) * | 2014-11-26 | 2015-03-25 | 夏勇 | 一种芭蕉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09844A (zh) * | 2015-05-22 | 2015-09-16 | 浦北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香蕉假茎加工废液、废渣的处理方法 |
CN104909845A (zh) * | 2015-05-22 | 2015-09-16 | 浦北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编结工艺品用香蕉假茎加工废液、废渣的处理方法 |
CN104961543A (zh) * | 2015-06-04 | 2015-10-07 | 广西贵港市丰收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香蕉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73908A (zh) * | 2015-06-11 | 2015-10-14 | 李金新 | 一种利用香蕉茎秆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料 |
CN107857639A (zh) * | 2017-11-24 | 2018-03-3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 一种利用水稻和香蕉茎秆制备碱性有机肥的方法 |
CN108191571A (zh) * | 2018-01-29 | 2018-06-22 | 广西驰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沙田柚促花壮果有机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89802A (zh) * | 2020-06-22 | 2020-09-2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一种利用香蕉废弃茎秆制备富碳有机液肥的方法 |
CN112174757A (zh) * | 2020-11-09 | 2021-01-05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含磷酸铵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754478A (zh) * | 2021-08-27 | 2021-12-07 | 周晗璐 | 一种曝气式固液态滩涂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发酵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3197A (zh) * | 2001-08-29 | 2002-01-30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生态堆肥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84745A (zh) * | 2008-06-02 | 2008-10-15 | 四川圣硒贡茗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硒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造方法及工艺 |
-
2011
- 2011-09-15 CN CN201110272946XA patent/CN1024323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3197A (zh) * | 2001-08-29 | 2002-01-30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生态堆肥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84745A (zh) * | 2008-06-02 | 2008-10-15 | 四川圣硒贡茗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硒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造方法及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柴晓丽等: "《固体废物堆肥原料与技术》", 30 September 2005, article "《固体废物堆肥原料与技术》", pages: 67-68 * |
韩丽娜等: "接种腐秆剂对香蕉茎秆堆肥养分变化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vol. 31, no. 4, 30 April 2011 (2011-04-30)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46965A (zh) * | 2014-11-26 | 2015-03-25 | 夏勇 | 一种芭蕉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09844A (zh) * | 2015-05-22 | 2015-09-16 | 浦北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香蕉假茎加工废液、废渣的处理方法 |
CN104909845A (zh) * | 2015-05-22 | 2015-09-16 | 浦北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编结工艺品用香蕉假茎加工废液、废渣的处理方法 |
CN104961543A (zh) * | 2015-06-04 | 2015-10-07 | 广西贵港市丰收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香蕉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73908A (zh) * | 2015-06-11 | 2015-10-14 | 李金新 | 一种利用香蕉茎秆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料 |
CN107857639A (zh) * | 2017-11-24 | 2018-03-3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 一种利用水稻和香蕉茎秆制备碱性有机肥的方法 |
CN108191571A (zh) * | 2018-01-29 | 2018-06-22 | 广西驰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沙田柚促花壮果有机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89802A (zh) * | 2020-06-22 | 2020-09-2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一种利用香蕉废弃茎秆制备富碳有机液肥的方法 |
CN112174757A (zh) * | 2020-11-09 | 2021-01-05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含磷酸铵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754478A (zh) * | 2021-08-27 | 2021-12-07 | 周晗璐 | 一种曝气式固液态滩涂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发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9900B (zh) | 生物有机肥复合益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25254B (zh) | 一种多功能生物复混肥、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432355A (zh) | 香蕉茎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92184B (zh) | 一种生物有机肥 | |
CN101691549B (zh) | 能防治连作甜瓜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 |
CN109022327B (zh) | 一种微生物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在高温堆肥中的应用 | |
CN103848698A (zh) |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24858B (zh) | 一种有机废弃物的耐高温腐熟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7164272A (zh) | 一种用于园林废弃物降解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505010A (zh) | 木霉菌多功能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9355218A (zh) | 用于畜禽粪便堆肥快速升温除味的多功能发酵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827774B (zh) | 微生物菌剂及其改善设施农业的应用 | |
CN104447095A (zh) | 一种生物活性有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US20240300869A1 (en) | Microbial agent for promoting root nodule number increase and root nodule nitrogenase activity increase in leguminous crops and use thereof | |
CN101948780A (zh) | 防治连作辣椒疫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 |
CN110591937B (zh) | 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拮抗放线菌和生物有机肥及方法、用途 | |
CN103910545A (zh) | 利用猪粪废弃物生产哈茨木霉菌肥的方法 | |
CN108456021A (zh) | 一种具有腐熟秸秆效果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99474A (zh) | 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42926A (zh) | 一种带腐植酸包膜的富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19575B (zh) | 以腐熟牛粪为原料生产生物肥料接种剂的工业方法 | |
CN107245465A (zh) | 一种适用于高氮纯秸秆物料的快速腐熟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4150985A (zh) |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料 | |
CN109468343A (zh) | 一种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516873A (zh) | 沼渣专用发酵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