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048B - 一种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换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3048B CN102413048B CN201110378259.6A CN201110378259A CN102413048B CN 102413048 B CN102413048 B CN 102413048B CN 201110378259 A CN201110378259 A CN 201110378259A CN 102413048 B CN102413048 B CN 1024130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connector
- backboard
- power board
- ai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e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e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80000755067 Windward compan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49 thermo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Description
—种交换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换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在数据中心的交换机中进行相关处理。因此,数据中心的每台交换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工作,而在工作过程中交换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0003] 现有技术中交换机的背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上风扇盘11、两个竖向排列的相同的主控板12、八个竖向排列的相同的接口板13、下风扇盘14以及进风通道15 ;交换机的正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出风通道21和五个横向排列的相同的交换板22 ;交换机的侧面结构图如图3所示,交换板22与接口板13之间设置有背板31、且交换板22通过连接器32与背板31相连;位于该背板31上、且在每两个连接器32之间的空隙上开有多个通风孔,该交换机内部的散热方法如下:
[0004] 如图3中的箭头走向所示,下风扇盘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通道抽入交换机内部,被抽入的空气经过两部分输送到交换机外部;第一部分,空气经过纵向排列的接口板之间的空隙由上风扇盘抽出,再经过出风通道输送到交换机外部;第二部分,当上风扇盘抽出空气时,部分空气通过通背板上的风孔进入到放置有交换板的一侧,再从交换板之间的空隙输出到交换机外部;当空气被排到交换机外部时,即可带走交换机内部的热量。
[0005] 但本发明人发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0006] 需要在背板的适当位置开有通风孔,而背板上分布了很多信号走线,通风孔的开孔位置必须避开信号走线,并且位于相邻的每两个连接器之间,因此,可开孔的位置十分有限,进入交换板一侧的风量也有限,这将会大大影响交换机内部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通风孔开在背板上,减小了背板的承载强度。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换机,用于在对交换机内部进行散热时,不会改变背板的承载能力。
[0008] 一种交换机,包括背板31和至少一个交换板22,所述至少一个交换板22位于背板31上,还包括:
[0009] 分别连接背板31和至少一个交换板22的至少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 ;
[0010] 每个可通风连接器41,将处于背板31上的数据线中所传送的数据信号传递给连接的交换板22,且相邻交换板22之间和相邻可通风连接器41之间具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隙。
[0011]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在利用可通风连接器连接背板与交换板时,可使空气经该可通风连接器流入相邻的两个交换板之间,最终排出交换机,在排出交换机时,可将交换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需在背板上开孔,因此,在对交换机散热的同时,并未改变背板的承载能力;并且,由于设置了可通风连接器,大量的外界空气可经过可通风连接器直接进入到交换板一侧,因此,增大了交换板一侧的风量,提闻了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机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交换机侧面散热通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通风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交换机侧面散热通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现有技术中安装其他器件的交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交换机,在利用可通风连接器连接背板与交换板时,可使空气经该可通风连接器流入相邻的两个交换板之间,最终排出交换机,在排出交换机的同时,可将交换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下以具体实施例介绍:
[0021] 实施例一:
[0022]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交换机,该交换机主要包括背板31和至少一个交换板22,所述至少一个交换板22位于背板31上;
[0023] 该交换机还包括:
[0024] 分别连接背板31和至少一个交换板22的至少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 ;
[0025] 每个可通风连接器41,将处于背板31上的数据线中所传送的数据信号传递给连接的交换板22 ;若交换机中包括一个交换板22和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时,一个交换板22和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的上方具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隙;若交换机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换板22和连接交换板22与背板31的可通风连接器41时,相邻交换板22之间和相邻可通风连接器41之间具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隙;
[0026] 较佳的,为了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该交换机还包括:
[0027] 第一进风通道71,位于背板31的下侧,其出风口与背板31的下风扇盘相连;
[0028] 第二进风通道72,位于第一进风通道71的下侧,其进风口与交换机的进风通道的进风口部分重叠,出风口朝向可通风连接器41 ;
[0029] 在第二进风通道72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风扇盘73,风扇盘73用于将外界空气抽入第二进风通道72中;
[0030] 较佳的,可将风扇盘73设置在第二进风通道72的中间位置;
[0031] 当该交换机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通风连接器41时,在相邻的两个可通风连接器41之间、且在背板31上设置有阻挡板74,用于减小流向交换机顶部的空气的流速。
[0032] 实施例二:
[0033]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交换机,该交换机主要包括插在背板31上的接口板、至少一个交换板22、分别连接至少一个交换板22和背板31的至少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即每个交换板22与背板31之间通过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相连;每个可通风连接器41,将处于背板31上的数据线中所传送的数据信号传递给连接的交换板22,;若交换机中包括一个交换板22和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时,一个交换板22和一个可通风连接器41的上方具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隙;若交换机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换板22和连接交换板22与背板31的可通风连接器41时,相邻交换板22之间和相邻可通风连接器41之间具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隙。
[0034]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连接部件51、支撑连接部件51的支撑板53以及安装在支撑板53上连接该连接器与背板31的螺丝52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可通风连接器41为保留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的将连接部件51和螺丝52之间连接的,起连接支撑作用的支撑板53,将其余部分的支撑板53去除,如图6所示,即剩余的支撑板53可保证将连接部件51与螺丝52连接、并且该连接器可牢固的安装在背板31上即可;所述螺丝52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件51的信号输出端口一侧。所述可通风连接器41设置于背板31与交换板22之间,用于在将背板31上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递给交换板22的同时,使外界空气自然流过。
[0035] 在该交换机中安装有接口板的一侧、且在接口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上风盘和下风盘;
[0036] 该交换机散热地工作原理如下:
[0037] 外界空气由交换机底部的进风通道15进入到交换机内,然后分为如下两路:
[0038] 第一路:下风扇盘14将空气抽入到接口板一侧,由于接口板是竖向并列插在背板31上,因此,接口板之间都有通风的空隙,上风扇盘11将空气从接口板之间的空隙抽出,并通过出风通道21排出交换机外部;
[0039] 第二路:外界空气进入到交换板22 —侧,并通过可通风连接器41流入到交换板22之间的空隙,并从该空隙排出交换机;
[0040]当空气被排出交换机外部时,可带走交换机内部的热量,起到散热作用。
[0041] 实施例三:
[0042]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交换机,该交换机主要包括插在背板31上的接口板、交换板22、连接交换板22和背板31的可通风连接器41 ;可通风连接器41、交换板22和背板31之间的连接方式实施例一所述,可通风连接器41的功能如实施例一所述;
[0043] 较佳的,为了保证进入交换板22 —侧的风量,可将进风通道15设置为用金属挡板隔开的,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进风通道15,且这两个进风通道15的进风口都在交换机的同一侧;进风通道15分为:
[0044] 第一进风通道71,位于背板31的下侧,用于独立为设置有接口板一侧使用;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1的出风口与下风扇盘相连;
[0045] 第二进风通道72,位于第一进风通道71的下侧,用于独立为设置有交换板22的一侦H吏用;其进风口与交换机的进风通道15的进风口部分重叠,第二进风通道72的出风口朝向可通风连接器41 ;
[0046] 较佳的,为了更好的保证进入交换板22—侧的风量,可在第二进风通道72的任意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盘73 ;当设置有多个风扇盘73时,可将风扇盘73排列成一排或者多排或者以任意方式摆放,只要保证有尽可能多的气体进入第二进风通道72即可;较佳的,可将风扇盘设置于第二进风通道72中间;
[0047] 较佳的,为了避免在交换板22 —侧的空气上升速度过快,而导致接近交换机底部的交换板22的散热效果较差;可在一个或多个相邻的两个可通风连接器41之间设置一个用于减小气体流向交换机顶部的速度的阻挡板74 ;
[0048] 本实施例在散热时的气体流向可参见箭头指向,具体散热方法如下:
[0049] 对于设置有接口板的一侧,接口板一侧的下风扇盘将空气经过第一进风通道71抽入到接口板一侧,由于接口板是竖向并列插在背板31上,因此,接口板之间都有通风的空隙,上风扇盘将空气从接口板之间的空隙抽出,并通过出风通道21排出交换机外部;
[0050] 对于设置有交换板22 —侧,第二进风通道72中的风扇盘将空气经过第二进风通道72抽入到接口板一侧,空气从第二进风通道72的出风口经可通风连接器41流向交换机顶部,以及相邻的两个交换板22之间;当上升的气流遇到阻挡板74时,会减慢流速,这样可保证尽可能多的气体流入处于下方的交换板22之间;气体从交换板22之间的空隙排出交换机,即可起到散热效果;
[0051] 较佳的,如果在交换板22 —侧部分插入交换板22的插槽内未插有交换板22时,为了防止空气过快的上升,可在空余插槽内插入与交换板22面积同等大小的金属板,用于起到与阻挡板74相同的作用。
[0052] 如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板22上的布局:交换板22上大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交换芯片81和cpu82。
[0053] 较佳的,为了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可在交换板22的面板上、且与大功率器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通风孔,具体个数可根据器件的功耗大小决定;因此,可在放置cpu82和交换芯片81的位置开有通风孔,保证交换芯片和cpu的散热。
[0054] 如图6所示,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通风连接器,该可通风连接器包括:
[0055] 至少一个支撑板53;在每个支撑板53—侧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连接部件51、且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件51连接在一个支撑板53上,并所有连接部件51位于支撑板53的同一侧;在每个支撑板53上,在连接部件51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上设置有固定装置52。
[0056] 较佳的,固定装置52为螺栓等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部件。
[0057]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交换机,在利用可通风连接器连接背板与交换板时,可使空气经该可通风连接器流入相邻的两个交换板之间,最终排出交换机,在排出交换机时,可将交换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需在背板上开孔,因此,在对交换机散热的同时,并未改变背板的承载能力;并且,由于设置了可通风连接器大量的外界空气可经过可通风连接器直接进入到交换板一侧,因此,增大了交换板一侧的风量,提高了散热能力。
[005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78259.6A CN102413048B (zh) | 2011-11-24 | 2011-11-24 | 一种交换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78259.6A CN102413048B (zh) | 2011-11-24 | 2011-11-24 | 一种交换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3048A CN102413048A (zh) | 2012-04-11 |
CN102413048B true CN102413048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591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78259.6A CN102413048B (zh) | 2011-11-24 | 2011-11-24 | 一种交换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13048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0858A1 (en) * | 1999-09-16 | 2001-03-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circuit emulation using atm switches |
CN2671290Y (zh) * | 2003-12-02 | 2005-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插背板 |
CN101340296A (zh) * | 2008-08-07 | 2009-01-07 |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设备的槽位扩展方法及模块化设备 |
-
2011
- 2011-11-24 CN CN201110378259.6A patent/CN102413048B/zh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0858A1 (en) * | 1999-09-16 | 2001-03-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circuit emulation using atm switches |
CN2671290Y (zh) * | 2003-12-02 | 2005-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插背板 |
CN101340296A (zh) * | 2008-08-07 | 2009-01-07 |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设备的槽位扩展方法及模块化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3048A (zh) | 2012-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5331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687446B (zh) | 机架式服务器机柜的高效散热空调系统 | |
CN100383702C (zh) | 服务器改良结构 | |
US6222729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system having guides for guiding a flow of the air evenly | |
JP4951596B2 (ja) |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電子装置 | |
CN1241089C (zh) | 构造多计算机系统的方法以及这种多计算机系统 | |
AU2012309048B2 (en) | Integrated building based air handler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 |
CA2520878C (en) | Cooling system for equipment and network cabinet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equipment and network cabinets | |
US8526182B2 (en) | Cooling circulation system of server | |
CN100531542C (zh) | 便于电子机柜冷却的装置和方法 | |
JP5291201B2 (ja) | 設備キャビネットの冷却空気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センサ構成 | |
CN101377705B (zh) | 电脑 | |
CN1305358C (zh) | 用于支撑电子组件的机箱 | |
JP2014002772A (ja) | 漸進的空気速度冷却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ーキャビネットおよび関連する製造と使用の方法 | |
CN100543639C (zh) | 散热系统 | |
EP3171243A1 (en) | Cold row encapsulation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 |
CN102999089B (zh) | 服务器 | |
EP2760262B1 (en) | Cooling system | |
CN201628914U (zh) | 电脑机箱散热系统 | |
CN101207981A (zh) | 机柜 | |
JP4778246B2 (ja) | 無線基地局装置 | |
US8649173B2 (en) | Operation processor | |
CN103037665B (zh) | 一种带辅助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冷却系统 | |
CN103809711B (zh) | 电子装置 | |
CN102510707B (zh) | 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tar-Net Ruijie Network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