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4875B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4875B CN102384875B CN 201110351382 CN201110351382A CN102384875B CN 102384875 B CN102384875 B CN 102384875B CN 201110351382 CN201110351382 CN 201110351382 CN 201110351382 A CN201110351382 A CN 201110351382A CN 102384875 B CN102384875 B CN 1023848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stretching
- compression
- combined load
- b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13001 point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669 compression tes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99 compression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662 electromechanic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879 optical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01 initial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84 ion-beam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76 siz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属于机电类。测试平台由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夹持单元、检测单元等组成。测试平台可进行纯拉伸/压缩测试、纯三点弯曲测试及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测试。优点在于:结构小巧,结构紧凑,且可在光学显微镜的实时观测下开展上述测试。复合载荷的加载模式,符合材料及构件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状态,亦可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对材料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变性损伤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可作为独立拉伸/压缩模式或三点弯曲模式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独立使用,亦可实现在给定拉伸/压缩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测试或给定弯曲应力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测试,即复合载荷测试模式。此外,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可对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变性损伤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同时,通过对驱动单元的闭环控制及载荷/位移信号的采集,亦可拟合材料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历程,为复合载荷模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提供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况下,材料及其制品往往受到非单一载荷形式的作用,如拉弯组合、压剪组合及拉扭组合等,单一载荷形式的力学测试难以准确刻划实际工况下材料及构件的受载形式,即无法对复合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出准确评价。如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往往使其发生临界断裂破坏的弯曲应力远小于其抗弯强度,在弯曲应力作用下其发生临界断裂破坏的拉应力远小于其抗拉强度。现有研究中,复合载荷模式的加载主要是通过将被测试件通过与拉伸/压缩轴线互成角度的不规则装夹来实现的,即驱动源输出的加载力主要是是拉伸/压缩的轴向力,通过不同轴或不等高的拉伸/压缩模式使材料内部出现拉弯组合或压剪组合等复合载荷测试形式。上述测试方法难以实现对不同单一载荷模式的解析,同时,两种或多种载荷模式无法独立加载或依次加载,无法就材料及其制品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变性损伤机制做出准确评价。
拉伸/压缩及三点弯曲力学测试作为最能直观反映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评价手段,可直接获取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弯/拉强度等重要力学参数,基于这两种单一载荷形式的复合载荷测试模式亦为实际工况中较为普遍,且导致材料及其制品失效破坏的主要原因。微观尺度下对试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过程中,通过显微镜等成像仪器可对载荷作用下材料发生的微观变形、损伤直至失效破坏的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通过这种力学测试手段,可以揭示出外界载荷作用下材料变形损伤的规律,就特征尺寸厘米级以上的宏观试件所开展的有关测试因可避免因为微构件的尺寸效应等问题带来的困扰,将更有利于研究材料及其制品服役状态下的真实微观力学行为与变形损伤机制。
与此同时,在已有的可用于原位观测的复合载荷测试装置及研究的报道中,主要是针对低维材料等微尺度构件的测试,如果碳纳米管、线或带有预制缺口的薄膜材料等,前者需要借助扫描电镜等成像系统及聚焦离子束等复杂方法完成微器件的夹持,且多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等复杂工艺实现,后者大都需要借助基板材料来实现试样的合成和生长,且往往需要腐蚀和沉积等复杂工艺方法,且因用于附着薄膜材料的基板往往为硬脆性材料,夹持较为困难,因此对此种材料的力学测试多见于单轴压缩测试,测试方法较为单一。针对特征尺寸厘米级以上三维试件的复合载荷测试,未涉及借助成像仪器的原位观测,无法较为深入的开展复合载荷与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及变性损伤过程的结合性研究。
因此,设计一种可用与显微镜下纯拉伸/压缩、纯三点弯曲测试及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平台以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可集成纯拉伸/压缩测试、纯三点弯曲测试及基于上述两种单一载荷形式的复合载荷测试。测试平台由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夹持单元、检测单元等组成。测试平台结构小巧,结构紧凑,且可在光学显微镜的实时显微观测下开展上述测试。复合载荷的加载模式,符合材料及构件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水平,本发明针对特征尺寸厘米级以上三维试件所研制,拉伸/压缩及三点弯曲载荷可独立加载或依次加载,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对对材料的裂纹萌生、扩展和材料失效断裂过程进行原位监测,进而对材料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变形损伤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作为独立拉伸/压缩模式或三点弯曲模式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独立使用,亦可实现在给定拉伸/压缩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测试或给定弯曲应力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测试,即复合载荷测试模式。此外,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可对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变性损伤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同时,通过对驱动单元的闭环控制及载荷/位移信号的采集,亦可拟合材料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历程,为复合载荷模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提供了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夹持单元及检测单元,所述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是:直流伺服电机2与由减速器4、同步带5、同步带轮6及精密滚珠丝杠29构成的传动单元相连接,直流伺服电机2以脉冲/换向方式输出精密角位移及可控扭矩,通过与直流伺服电机2相连接的减速器4、同步带5及同步带轮6及精密滚珠丝杠29等组成的传动单元将直流伺服电机2提供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直流伺服电机2与精密滚丝杠29分别通过直流伺服电机法兰架3及滚珠丝杠支承座8与测试平台基座11相连接;
所述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是:直线电机15固定在X向精密移动平台13上,提供X方向精密直线位移,所述X向精密移动平台13的下层与测试平台基座11刚性连接;
所述夹持单元由夹具体支撑架10、夹具体压板12及夹具19构成,其中夹具体支撑架10分别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Ⅰ、Ⅱ9、22刚性连接;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滚花状结构,通过夹具体压板12的预紧来提供稳定的夹持力;
所述检测单元由拉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16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组成,分别用以检测复合载荷测试中被测试件19所受的拉伸/压缩载荷、三点弯曲载荷及拉伸压缩变形量;同时,拉压力传感器20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可分别通过载荷模拟信号及编码器标定变形数字信号为直流伺服电机2提供精密脉冲/方向闭环控制模式的反馈源;所述拉压力传感器(20)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基座(21)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6)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基座(23)连接,另一端与三点弯头(17)连接,所述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与直流伺服电机(2)的转子同轴连接;所述的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由同步带传动实现运动及动力传递,其中同步带轮6通过键25分别与减速器4及精密滚珠丝杠29连接。
所述的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整体安装于具有单自由度的手动精密驱动平台上,三点弯曲测试的驱动动力源是由直线电机15提供的,用于三点弯曲测试的压力传感器16与三点弯头17刚性连接,X向精密移动平台13用于对三点弯曲的初始接触进行手动粗调,直线电机15用于三点弯曲测试的初始接触精调及提供弯曲载荷动力源。
所述的用于夹持被测试件的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致密的滚花状结构;夹具体压板12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夹具体支撑架11连接,并与夹具19以面接触方式刚性接触;夹具体支撑架11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刚性连接。
所述的三点弯头17及滚珠丝杠螺母副Ⅰ、Ⅱ9、22的运动时序可控,且可分别独立驱动;即测试平台可分别实现纯拉伸/压缩测试、纯三点弯曲测试及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测试。
所述的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设有两段旋向相异的小导程滚道,即可确保在给定应力水平的拉伸测试过程中,滚珠丝杠螺母支架Ⅰ、Ⅱ9、22可实现同步的反向运动,从而保证被测试件18的几何中心位置始终处于成像区域的最中央,便于成像仪器的观测及图像记录,同时,导轨滑块I、Ⅱ27、28分别通过燕尾槽型机构紧贴于精密导轨轨道7上,并分别与滚珠丝杠螺母支架Ⅰ、Ⅱ9、22刚性连接,对精密双向滚珠丝杠螺母副所输出的往复运动起到精密导向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测试平台主体尺寸为147mm×118mm×58mm,可安装于金相显微镜等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平台上,即与主流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组件均具有良好的结构兼容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提供在任意拉伸/压缩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测试模式或在任意弯曲应力水平下的拉伸/压缩测试模式,即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复合载荷测试模式。同时测试平台可置于光学成像组件的载物平台上,可以开展在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在线观测下的原位复合载荷测试。测试材料范围广,测试内容丰富,可针对各类特征尺寸厘米级以上的三维宏观试件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变形损伤机制做出准确评价。拉伸-弯曲及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模式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在工作中的实际应力状态。同时,拉伸/压缩驱动力及弯曲驱动力的精确闭环控制亦可通过两种载荷传感器及光电编码器提供的模拟量或数字量反馈来实现。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丰富原位和促进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及装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开发前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 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的后视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 5、图6为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示意图;
图 7、图8为本发明的弯曲单元示意图。
图中:1、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2、直流伺服电机; 3、直流伺服电机法兰架; 4、减速器; 5、同步带; 6、同步带轮; 7、精密导轨;8、滚珠丝杠支承座; 9、滚珠丝杠方螺母Ⅰ; 10、夹具支撑架; 11、基座;12、夹具体压板;13、X向精密移动平台;14、直线电机法兰架; 15、直线电机; 16、压力传感器; 17、三点弯头; 18、被测试件; 19、夹具;
20、拉压力传感器; 21、拉压力传感器基座; 22、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3、压力传感器基座; 24、夹具体紧固螺钉; 25、键; 26、拉压力传感器紧固螺钉; 27、滑块Ⅰ; 28、滑块Ⅱ; 29、精密滚珠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本发明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夹持单元及检测单元,所述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是:直流伺服电机2与由减速器4、同步带5、同步带轮6及精密滚珠丝杠29构成的传动单元相连接,直流伺服电机2以脉冲/换向方式输出精密角位移及可控扭矩,通过与直流伺服电机2相连接的减速器4、同步带5及同步带轮6及精密滚珠丝杠29等组成的传动单元将直流伺服电机2提供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直流伺服电机2与精密滚丝杠29分别通过直流伺服电机法兰架3及滚珠丝杠支承座8与测试平台基座11相连接;
所述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是:直线电机15通过直线电机基座23固定在X向精密移动平台13上,提供X方向精密直线位移,所述X向精密移动平台13的下层与测试平台基座11刚性连接;
所述夹持单元由夹具体支撑架10、夹具体压板12及夹具19构成,其中夹具体支撑架10分别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Ⅰ、Ⅱ9、22刚性连接;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滚花状结构,通过夹具体压板12的预紧来提供稳定的夹持力;
所述检测单元由拉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16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组成,分别用以检测复合载荷测试中被测试件19所受的拉伸/压缩载荷、三点弯曲载荷及拉伸压缩变形量;同时,拉压力传感器20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可分别通过载荷模拟信号及编码器标定变形数字信号为直流伺服电机2提供精密脉冲/方向闭环控制模式的反馈源;所述拉压力传感器20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基座21及拉压力传感器紧固螺钉26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6的一端与直线电机15连接,另一端与三点弯头17连接,所述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连接在直流伺服电机2的端部;
所述的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由同步带传动实现运动及动力传递,其中同步带轮6通过键25分别与减速器4及精密滚珠丝杠29连接。
所述的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整体安装于具有单自由度的手动精密驱动平台上,三点弯曲测试的驱动动力源是由直线电机15提供的,用于三点弯曲测试的压力传感器16与三点弯头17刚性连接,X向精密移动平台13用于对三点弯曲的初始接触进行手动粗调,直线电机15用于三点弯曲测试的初始接触精调及提供弯曲载荷动力源。
所述的用于夹持被测试件的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致密的滚花状结构;夹具体压板12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夹具体支撑架11连接,并与夹具19以面接触方式刚性接触;夹具体支撑架11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刚性连接。
所述的三点弯头17及滚珠丝杠螺母副Ⅰ、Ⅱ9、22的运动时序可控,且可分别独立驱动;即测试平台可分别实现纯拉伸/压缩测试、纯三点弯曲测试及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测试。
所述的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设有两段旋向相异的小导程滚道,即可确保在给定应力水平的拉伸测试过程中,滚珠丝杠螺母支架Ⅰ、Ⅱ9、22可实现同步的反向运动,从而保证被测试件18的几何中心位置始终处于成像区域的最中央,便于成像仪器的观测及图像记录,同时,导轨滑块I、Ⅱ27、28分别通过燕尾槽型机构紧贴于精密导轨7上,并分别与滚珠丝杠螺母支架Ⅰ、Ⅱ9、22刚性连接,对精密双向滚珠丝杠螺母副所输出的往复运动起到精密导向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测试平台主体尺寸为147mm×118mm×58mm,可安装于金相显微镜等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平台上,即与主流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组件均具有良好的结构兼容性。
参见图1至图8,本发明涉及的显微镜下小型化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平台中所涉及到的元器件具体型号为:直流伺服电机2型号为Maxon RE-MAX22 25W、拉压力传感器14型号为TEST-304型、高线数光电编码器1型号为HEDL9140-1000、压力传感器16型号为UNIPULSE-1000、直线电机15型号为28BY。直流伺服电机2及直线电机15的精密运动输出均由脉冲/方向模式控制,拉压力传感器20型号为TEST-304型、压力传感器16型号为UNIPULSE-1000及高线数光电编码器型号为HEDL9140-1000可分别提供载荷模拟量信号或编码器标定位移数字量信号为测试平台的闭环控制提供反馈源。
在实施测试前,需要对用于拉伸/压缩载荷测试的拉压力传感器及用于三点弯曲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标定测试,同时利用激光测微仪对在一定载荷作用下传感器的弹性变形值进行测试,便于对拉伸/压缩及三点弯曲载荷作用下试件的变形进行计算。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首先为便于显微成像系统对被测试件18的观测及图像采集,在试件制备的过程中,需采用线切割加工方法试制处带有应力薄弱区域或预知缺口的标准试件,并通过单面抛光处理得到较好表面光洁度,或通过化学腐蚀等工艺得到金相等显微形貌,之后给定直流伺服电机2适当转速,使夹具体支撑架11运动到合理的位置,便于被测试件18的夹持,然后将被测试件18安装于具有滚化状形貌的夹具19中,之后将夹具体压板紧靠夹具19,同时拧紧夹具体紧固螺栓24,完成被测试件18的夹持。X向精密移动平台与基座11具有确定的相对位置,通过手动调节X向精密移动平台的手动旋钮,对三点弯头17的位置进行粗调,直至其与被测试件18较为接近,但未发成初始接触。与此同时,显微成像组件的物镜与三点弯头17相对布置,用于测试过程中被测试件18的表面形貌的同步观测。
在拟定初始测试点的准确位置后,可选择两种载荷模式的复合加载,其中模式一为:给定编码器标定速率作为被测试件18的恒应变速率,此应变速率范围为0.1μm/s至100μm/s,或以拉压力传感器20提供的模拟量信号作为反馈源提供的恒载荷速率,在脉冲信号的控制下直流伺服电机2输出精确角位移,通过减速器4的减速增矩及同步带、滚珠丝杠螺母副9、22、29传动,将直流伺服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单轴双向直线运动,同时拉压力传感器20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对对拉伸压缩轴向的载荷F进行检测及滚珠丝杠方螺母Ⅰ、Ⅱ9、22的位移值l进行同步拾取。在拉伸/压缩行程的任意应力水平下,以脉冲方式驱动直线电机15输出精密直线位移,进行独立的三点弯曲测试,直至显微成像组件观测到初始裂纹源及其萌生或失效破坏现象。同时,如前所述,通过对在一定载荷作用下传感器的弹性变形值进行的标定测试,亦可较为准确的间接计算出试件在拉伸/压缩及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变值。
同理,改变拉伸压缩及三点弯曲测试的顺序,以可实现在已有弯曲应力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测试,即第二种复合载荷测试模式。
在测试的整个过程中,被测试件的裂纹萌生、扩展及变形损伤情况由高放大倍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并可同时记录图像,结合上位机调试软件亦可实时获取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弯强度、抗拉强度等重要力学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夹持单元及检测单元,所述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是:直流伺服电机(2)与由减速器(4)、同步带(5)、同步带轮(6)及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构成的传动单元相连接,直流伺服电机(2)通过直流伺服电机法兰架(3)与测试平台基座(11)相连接,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通过滚珠丝杠支承座(8)与测试平台基座(11)相连接;所述精密弯曲载荷驱动单元是:直线电机(15)固定在X向精密移动平台(13)上,所述X向精密移动平台(13)的下层与测试平台基座(11)刚性连接;所述夹持单元由夹具体支撑架(10)、夹具体压板(12)及夹具(19)构成,其中夹具体支撑架(10)分别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Ⅰ、Ⅱ(9、22)刚性连接;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滚花状结构;所述检测单元由拉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16)及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组成,所述拉压力传感器(20)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基座(21)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6)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基座(23)连接,另一端与三点弯头(17)连接,所述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1)与直流伺服电机(2)的转子同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带轮(6)通过键(25)分别与减速器(4)及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19)与被测试件(18)的接触面设有致密的滚花状结构;夹具体压板(12)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夹具体支撑架(11)连接,并与夹具(19)以面接触方式刚性接触;夹具体支撑架(11)与滚珠丝杠方螺母Ⅱ(22)刚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点弯头(17)及滚珠丝杠方螺母Ⅰ、Ⅱ(9、22)的运动时序可控,且分别独立驱动;即测试平台可分别实现纯拉伸/压缩测试、纯三点弯曲测试及拉伸/压缩-弯曲复合载荷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密双向滚珠丝杠(29)设有两段旋向相异的小导程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平台主体尺寸为147mm×118mm×58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51382 CN102384875B (zh) | 2011-11-09 | 2011-11-09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51382 CN102384875B (zh) | 2011-11-09 | 2011-11-09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4875A CN102384875A (zh) | 2012-03-21 |
CN102384875B true CN102384875B (zh) | 2013-04-24 |
Family
ID=4582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51382 Active CN102384875B (zh) | 2011-11-09 | 2011-11-09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848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3066B (zh) * | 2013-05-10 | 2015-04-08 | 吉林大学 | 精密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扭转测试平台 |
CN103335898B (zh) * | 2013-06-03 | 2015-06-03 | 吉林大学 | 拉伸-剪切复合加载模式下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装置 |
CN103308404B (zh) * | 2013-06-14 | 2015-04-08 | 吉林大学 | 基于可调式拉伸-弯曲预载荷的原位纳米压痕测试仪 |
CN103487315B (zh) * | 2013-08-28 | 2015-11-18 | 吉林大学 | 一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CN103512803B (zh) * | 2013-09-26 | 2016-08-17 | 吉林大学 | 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 |
CN103604704B (zh) * | 2013-12-05 | 2015-11-04 | 长春工业大学 | 一种小型拉伸弯曲装置 |
CN104007014B (zh) * | 2014-06-18 | 2016-03-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微构件综合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CN104502202B (zh) * | 2014-12-15 | 2017-01-25 | 吉林大学 | 服役温度下材料双轴静动态性能在线测试平台 |
CN105181480B (zh) * | 2015-08-13 | 2018-08-24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多点弯曲测量复合材料面外刚度的方法 |
CN105181436B (zh) * | 2015-11-06 | 2018-11-13 | 吉林大学 | 弯曲预载荷微纳米压痕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装置 |
CN106680084B (zh) * | 2016-12-28 | 2019-01-1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柔性电子抗拉伸与抗挠曲性能测试系统 |
CN107036890A (zh) * | 2017-05-24 | 2017-08-11 |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CN109470560A (zh) * | 2018-09-29 | 2019-03-1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压缩/弯曲性能动态表征方法 |
CN109283066B (zh) * | 2018-09-29 | 2024-04-0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弯曲压缩性能动态高通量测量装置 |
CN108931544B (zh) * | 2018-09-29 | 2023-08-04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用于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的样品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0044723B (zh) * | 2019-05-08 | 2025-01-21 | 俞加利 | 一种可视化柔性材料压弯性能测量装置 |
CN209894615U (zh) * | 2019-05-08 | 2020-01-03 | 苏州昇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化柔性材料压弯性能测量装置 |
CN111521489A (zh) * | 2020-06-02 | 2020-08-11 | 深圳特斯麦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精密测试微钻头抗折力的专用试验机 |
CN114839083A (zh) * | 2022-05-25 | 2022-08-02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划片刀抗弯强度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15575229B (zh) * | 2022-09-09 | 2024-09-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拉/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754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弯曲测试装置 |
CN101226120A (zh) * | 2008-01-30 | 2008-07-23 | 赵宏伟 | 试件材料纳米尺度力学性能测试的微拉伸装置 |
CN101226121A (zh) * | 2008-01-30 | 2008-07-23 | 赵宏伟 | 材料纳米尺度弯曲力学性能测试中的精密加载装置 |
CN101386141A (zh) * | 2008-10-27 | 2009-03-18 | 吉林大学 | 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 |
CN202351134U (zh) * | 2011-11-09 | 2012-07-25 | 吉林大学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
2011
- 2011-11-09 CN CN 201110351382 patent/CN1023848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754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弯曲测试装置 |
CN101226120A (zh) * | 2008-01-30 | 2008-07-23 | 赵宏伟 | 试件材料纳米尺度力学性能测试的微拉伸装置 |
CN101226121A (zh) * | 2008-01-30 | 2008-07-23 | 赵宏伟 | 材料纳米尺度弯曲力学性能测试中的精密加载装置 |
CN101386141A (zh) * | 2008-10-27 | 2009-03-18 | 吉林大学 | 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 |
CN202351134U (zh) * | 2011-11-09 | 2012-07-25 | 吉林大学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4875A (zh) | 2012-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4875B (zh) | 显微镜下拉压弯复合载荷模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
CN102262016B (zh) | 跨尺度微纳米级原位复合载荷力学性能测试平台 | |
CN103335898B (zh) | 拉伸-剪切复合加载模式下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装置 | |
CN102331370B (zh) | 基于拉伸/压缩模式的扫描电镜下原位高频疲劳材料力学测试平台 | |
CN102359912A (zh) | 基于准静态加载的扫描电镜下原位拉伸/压缩材料力学测试平台 | |
CN202903617U (zh) | 原位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 |
CN102346117B (zh) | 扫描电镜下微弧度级精度原位扭转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
CN103487315B (zh) | 一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
WO2018006504A1 (zh) | 静动态载荷谱下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系统与方法 | |
CN103528880A (zh) | 剪切—扭转复合加载模式的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平台 | |
CN203405372U (zh) | 柔性铰链式原位纳米压痕刻划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平台 | |
CN105973694A (zh) | 拉伸-四点弯曲预载荷下纳米压痕测试装置 | |
CN203551372U (zh) | 剪切—扭转复合加载模式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平台 | |
CN202256050U (zh) | 基于准静态加载的扫描电镜下原位拉伸/压缩材料力学测试平台 | |
CN102645370A (zh) | 双轴向拉伸/压缩模式扫描电镜下力学测试装置 | |
CN107607410A (zh) | 便携式变温原位拉压测试装置 | |
CN103308404A (zh) | 基于可调式拉伸-弯曲预载荷的原位纳米压痕测试仪 | |
CN104913974A (zh) | 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双轴拉伸-疲劳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
CN105181436B (zh) | 弯曲预载荷微纳米压痕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装置 | |
CN205981862U (zh) | 拉伸‑四点弯曲预载荷下纳米压痕测试装置 | |
CN105181500B (zh) | 拉伸-弯曲复合载荷原位纳米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205015236U (zh) | 拉伸-弯曲复合载荷原位纳米压痕测试装置 | |
CN104359769A (zh) | 三点、四点弯曲作用下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原位测试仪器 | |
CN203643273U (zh) | 凸轮式原位三点弯曲型疲劳力学性能测试平台 | |
CN203337492U (zh) | 基于可调式拉伸-弯曲预载荷的原位纳米压痕测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