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7167B -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7167B
CN102337167B CN201110259859.0A CN201110259859A CN102337167B CN 102337167 B CN102337167 B CN 102337167B CN 201110259859 A CN201110259859 A CN 201110259859A CN 102337167 B CN102337167 B CN 102337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wn coal
binding agent
treatment process
parts
powd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9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7167A (zh
Inventor
李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598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7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7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71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187 priority patent/WO20130294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7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71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FDRYING OR WORKING-UP OF PEAT
    • C10F5/00Drying or de-watering peat
    • C10F5/06Drying or de-watering peat combined with a carbonisation step for producing turfco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5/00Solid fuels
    • C10L5/02Solid fuels such as briquettes consisting mainl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of mineral or non-mineral origin
    • C10L5/06Methods of shaping, e.g. pelletizing or briquetting
    • C10L5/10Methods of shaping, e.g. pelletizing or briquetting with the aid of binders, e.g. pretreated bin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9/00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 C10L9/08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by heat treatments, e.g. calci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2290/00Fuel preparation or upgrad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therefore, comprising specific process steps or apparatus units
    • C10L2290/06Heat exchange, direct or indire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粉状褐煤加热至100℃~1000℃,而后保温1h~5h;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冷却至100℃以下;3)再添加粘结剂搅拌均匀后成型;4)将成型后的褐煤加热至100℃~1000℃,保温1h~5h。本发明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的产品,低位热值比原煤大大提高,相对于改质前的原煤提高了2倍多;全水几乎完全脱去,挥发份大幅降低,固定碳含量大大提升,冷凝水的产率较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成本更低,得到的产品既能够便于运输,热值又高。

Description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状褐煤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处理效果好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褐煤又称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占中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3%,储量极为巨大,但由于褐煤水分高(约20%~40%)、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和贮存,这就制约了褐煤的应用、发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澳洲的维多利亚,其褐煤大多为微观结构呈粉状,含水量高,而且具有很高的自燃指数,如果不经处理,很难经过长途运输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这里所说的粉状褐煤,是指:一般情况下,褐煤本身呈粉状,粒径约在5mm以下,但极细的粉状褐煤由于高的比表面积导致高的表面能而出现团聚形成松散结合的大团块的情况,所以上述松散结合的大团块、原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粉、大块褐煤经破碎、研磨等加工形成的细粉皆属于粉状褐煤范畴。解决粉状褐煤难以运输问题的一般手段为将褐煤进行气化或液化,但这些手段成本较高。另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粉状褐煤经过或不经过处理,然后加入,如:粘结剂、助燃剂、催化剂等助剂,然后成型,制成型煤,以方便运输及进一步利用。
此外,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再者,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由此可见,褐煤提质加工成为褐煤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这里所说的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脱水、成型和热分解等过程中,煤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转化成具有近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高炉喷吹是现代高炉炼铁生产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在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铁成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中,喷吹煤粉技术在相关的炼铁新工艺中正在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用喷煤代替焦炭,减少了高炉炼铁对焦炭的需求。高炉喷吹煤在生铁冶炼环节的主要作用是部分替代冶金焦,降低焦炭消耗量。因而,如果将大量存在的褐煤制作成高炉喷吹用煤,将会大大节约炼铁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加热至100℃~1000℃,而后保温1h~5h;
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冷却至100℃以下;
3)再添加粘结剂搅拌均匀后成型;
4)将成型后的褐煤加热至100℃~1000℃,保温1h~5h。
优选地,步骤1)中,将粉状褐煤加热至250℃~350℃,而后保温2h~2.5h。
优选地,步骤1)中,将粉状褐煤加热至300℃,而后保温2h。
优选地,步骤4)中,加热至300℃~800℃,而后保温2h~4h。
优选地,步骤4)中,加热至650℃,而后保温2h。
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的方式。
优选地,所述粉状褐煤的粒径为5mm以下。
优选地,所述粉状褐煤的粒径为2mm以下。
优选地,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50~99份,粘结剂1~50份。
优选地,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60~90份,粘结剂10~40份。
优选地,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70~85份,粘结剂15~30份。
优选地,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80份,粘结剂20份。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有机粘结剂或无机粘结剂或有机复合粘结剂、无机复合粘结剂、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焦油沥青类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石油残渣、煤焦油、焦油渣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高分子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合成树脂、聚氨酯、树脂乳胶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淀粉类或纸浆废液、生物质中的任一种,所述生物质为农作物废弃物。
优选地,所述农作物废弃物为麦秸、稻草、苞米芯、苞米杆、木屑、树皮、树干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无机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石灰或水泥或石膏。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黏土类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硅酸钠。
优选地,按重量计,所述粘结剂由PVFM溶液15~30份、腐植酸钠1~4份、水66~85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2~6份、甲醛1.5~3份、水90~95份。
优选地,按重量计,所述粘结剂由PVFM溶液20份、腐植酸钠2份、水78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4.85份、甲醛2.43份、水92.72份。
优选地,步骤1)及步骤4)中,将粉状褐煤的加热在以下装置中的任意一种中进行:隧道窑、流化床炉、悬浮焙烧炉、回转窑、干燥装置、翅片改质装置。
优选地,所述干燥装置为双螺杆提质脱灰装置,包括两个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上分布有多个空心桨叶,导热油进入空心轴及空心桨叶的空腔中,所述空心桨叶的壁面作为热传导介质对粉状褐煤进行改质处理。
优选地,所述翅片改质装置进行加热,所述翅片改质装置包括外壳、分别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进料端、出料端,从外壳中心由内向外设有至少两级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排气端导通;在所述外壳位于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的腔体中设有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在靠近出料端处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在靠近进料端处设有导热介质出口,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分布的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包括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导热介质进口及导热介质出口导通,相邻导热管之间沿纵向设有与竖直方向向下倾斜的多个翅片,排气通道旁的导热管之间设置的翅片,下端部向远离排气通道的方向倾斜,遮挡住排气通道壁面上开设的排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通过采用两次改质的方式,即对原煤进行一次加热、保温:先将粉状褐煤加热至100℃~1000℃,而后保温1h~5h,再将得到的改质褐煤冷却至100℃以下,通过此次干燥脱除大部分水分;而后再进行二次加热,脱除挥发份,即在一次加热、保温得到的褐煤中添加粘结剂,搅拌均匀后成型,然后对该球团继续进行二次加热、保温处理,加热至100℃~1000℃,保温1h~5h,最终得到的产品,低位热值比原煤大大提高,相对于改质前的原煤提高了2倍多;全水几乎完全脱去,挥发份大幅降低,固定碳含量大大提升,冷凝水的产率较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成本更低,得到的产品既能够便于运输,热值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中所用的双螺杆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中所用的翅片改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D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翅片改质装置进料及导热介质出口部分的结构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导热介质导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一次加热、保温:将粉状褐煤加热至100℃~1000℃,而后保温1h~5h;
2)冷却: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冷却至100℃以下;
3)添加粘结剂成型:再添加粘结剂搅拌均匀后成型;
4)、二次加热、保温:将成型后的褐煤加热至100℃~1000℃,保温1h~5h。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300℃,保温2小时;
2)而后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10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650℃,而后保温2小时,再将得到的待改质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50份、粘结剂为1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20份、腐植酸钠2份、水78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4.85份、甲醛2.43份、水92.72份。
其中,步骤1)中的双螺杆干燥装置的结构参见图2、图3,其设有两个空心轴A1,每个空心轴A1的外侧壁上都分布有多个空心桨叶A2,空心桨叶A2与空心轴A1的空腔导通,空心轴A1的空腔中的导热油进入空心桨叶A2的空腔中,空心轴A1在其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不停地转动,带动空心桨叶A2转动,空心桨叶A2的壁面作为热传导介质与褐煤接触,对褐煤进行搅拌、干燥。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双螺杆干燥装置具有如下的优点:
1、干燥过程中内部压力一般大于外部压力,因而隔绝了外界物质的进入,隔绝了外界对褐煤的影响,能够更好地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及脱除灰分,提高热值;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干燥所需热量主要是由排列于空心轴上的空心桨叶壁面提供,导热油从导热油炉进入双桨叶干燥机的空心轴中,然后进入空心轴上的空心浆叶中,由空心桨叶不停地与褐煤进行搅拌、接触,使褐煤得到干燥,而夹套壁面的传热量只占少部分,所以单位体积装置的传热面大,可节省装置的占地面积,减少基建投资;
3、双螺杆干燥装置的安全性好,由于在隔绝外界氧气的氛围干燥,对易燃物料—褐煤的干燥不会起火或引起粉尘爆炸;
4、热量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由于干燥所需热量由导热油提供,而不是靠热气体提供,减少了热气体带走的热损失。由于双桨叶干燥机结构紧凑,且辅助装置少,散热损失也减少,热量利用率可达80%-90%;
5、气体流动量少,同时降低了挥发分的流失,可相应地减少或省去部分辅助设备。由于不需用气体来加热,因此极大地减少了干燥过程中气体用量。干燥机内气体流速低,被气体挟带出的粉尘少;
6、物料适应性广,产品干燥均匀。由于双轴的旋转速度可控,因而物料停留的时间可控,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干燥条件,调节干燥机内物料的停留时间,以适应难干燥物料和高水分物料的干燥要求;
7、调整范围大、条件宽松,操控方便、快捷。加料速度、轴的转速和导热油的温度等均可单独调节、控制,因而在物料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干化形态等方面,建立适合物料特性的干燥条件,满足干燥标准,比流化床干燥、气流干燥的操作容易控制,能适用于多种操作;
8、尾气排量小,易于处理。
本实施例步骤3)中的翅片改质装置的结构参见图4、图5、图6、图7,其包括:外壳、设置外壳上方的进料斗2、设置在外壳下方的出料斗3,设置在外壳中的导热机构4,设置在外壳大体中部的排气机构5。
其中,导热机构4包括设置在进料斗2处的、用于导出导热介质的导出总管41、与导出总管41连接的多个导热介质导出部43、设置在出料斗3处的用于导入导热介质的导入总管、与导入总管连接的多个导热介质导入部44,连接在导入部与导出部之间的多个导热管45,导热介质导入部44和与之相对应设置的导热介质导出部43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将其导通的多个导热管45构成一个导热单元,每个导热单元中的多个导热管45沿平行方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导热管之间形成物料的移动空间。其中,导热管45之间沿纵向设有多个翅片46,翅片46沿竖直方向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倾斜的角度可在大于0度、小于等于45°的范围之间选择。本实施例中导热管45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成圆形或椭圆型或其他的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的翅片分为一级翅片46a及二级翅片46b。其中,一级翅片46a沿纵向平行设置,其整体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热管之间的空间内,整体与相邻的两个导热管连接,其下端部向远离排气通道的方向倾斜,挡住设置在排气通道上靠近导热管的壁面上的排气口54,使得气体在内部负压的作用下从排气口54排出,而固体物料在翅片的阻挡下保留在外壳中,因而设置的一级翅片46a,其主要作用是利于排气,当然也会起到一定的翻料作用。本实施例中一级翅片的设置方式,使得处于同一高度的一级翅片,每四个形成一口径上大下小的漏斗形落料空间,物料落下时,先集中,而后扩散,再到下一高度的翅片时又扩散开来,因而籍由翅片实现了动态翻料,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地传递,使得外壳中各处的物料均能在合适的温度下被处理,能够制得优质煤产品。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二级翅片46b的上端部与相邻的一对导热管连接,下端部伸出至该对相邻导热管之间的空间之外,即伸入该对导热管与邻近一对导热管这四个导热管之间的落料空间中,邻近一对导热管之间也设有二级翅片46b,该二级翅片46b的下端也偏离竖直方向伸入此落料空间中。二级翅片46b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翻料及热传导,使得导热管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到导热管之间的落料空间的各处,处于导热管之间的落料空间各处的物料温度趋于相同,各处物料在被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更快地排出。
其中,导热介质导入部之间也设有多个翅片,使得物料到达导热介质导入部之间的空间时也能够被翻动、传热,使该处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同时保持热量传递均匀。
外壳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排气通道51,最外圈的导热管外围设有环形排气通道52,环形排气通道52与中心排气通道51均通过一排气总管与一排气端53连通,将气体排出。其中,由图4可以看出,中心排气通道一直贯穿到导热介质导入部所在的位置处,使得在物料在导热介质导入部处产生的气体能够得以排出。其中,排气总管的上端以及中心排气通道的上端均为尖顶状,这种结构有利于物料的下落。外壳上靠近进料斗的附近设有上端排气口6,用于将煤炭一进入外壳中产生的蒸汽排出。
进料斗2包括沿纵向设置的上部进料段21、中部进料段22、下部进料段23,其中,中部进料段22的口径小于上部进料段21及下部进料段23的口径,上部进料段21从上至下,其口径逐渐减小,下部进料段23从上至下,其口径逐渐变大,设置成此种结构的进料斗2能够堵住气体,加强改质效果。
出料斗3包括上出料段31及下出料段32,上出料段31由多个水平设置的分料斗组成,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出料一致,不会产生因出料堵塞而影响煤质的情况。下出料段32外部设有水冷壁,通过进水管、出水管实现冷却水循环,从而降低出料温度,使得对出料进行下一步处理的装置不会因接触高温物料而受损。此外,设置的分料斗也可起到过渡作用,避免高温的物料直接接触下出料段的水冷壁。
本实施例中的翅片改质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机构,设置在进料斗处,其包括:
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获取每个导热介质导出部处的温度信号;
控制器,将温度信号与预设的温度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发出温度控制指令;
设置在每一导热单元的导出部中的调节阀7,根据温度控制指令调节开度。
设置此温度控制机构,可以及时调控各个外壳中各处的温度,使之趋于一致,均与设定的温度一致,从而保证最终得到预期的产品。
其中,导热介质导出部43整体呈直板状,其顶部具有一定的斜度,为尖顶状,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下料更加顺畅。
其中,导热介质导入部44的整体呈直板状,其顶部也具有一定的斜度,为尖顶状,方便落料。
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中心排气通道及外围排气通道这两级排气通道,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根据设置的导热管的多少,由外壳中心向外,可以设置更多级的排气通道,使得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不影响改质效果。
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均朝着有利于落料、有利于排气顺畅的目标设置,因而使得在处理煤炭的过程中,能够使处于落料空间的各处物料的温度被灵活有效地控制,以实现好的处理效果。本实施例中,导热介质采用热气体。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双螺杆干燥装置以及翅片改质装置对褐煤进行处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隧道窑、流化床炉、悬浮焙烧炉、回转窑、干燥机等加热改质装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的有机或无机粘结剂,或者有机和无机粘结机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粘结剂,或者两种以上有机粘结剂形成的复合粘结剂,或者两种以上无机粘结剂形成的复合粘结剂。
将以上实施例所用的粉状褐煤原煤以及按以上实施例处理得到的改质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及分析结果参见表1。
表1检测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步骤1)中在300℃下的干燥处理,得到的褐煤全水大幅降低,固定碳含量有所提高,而经过步骤4)中在650℃下改质处理后,得到的改质球团,其低位热值相比之前300℃的改质煤有了进一步提高,全水和挥发份大幅降低,固定碳含量大幅提高,相对原煤来说低位热值提高了2倍多,全水几乎全部去掉。
在本实施例中的整个改质过程中,通过计算入料重量及出料重量以及得到的冷凝水的重量,得出本实施例中,经过步骤1)中在300℃下的干燥处理,得到的褐煤在650℃下干馏,失重率达到了21.8%,冷凝水的产率也较大,达到了26.01%,入料与出料重量比为1.9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200℃,保温3小时;
2)而后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8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700℃,而后保温2.5小时,将得到的改质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50份、粘结剂为50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15份、腐植酸钠4份、水81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5份、甲醛3份、水92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300℃,保温2.5小时;
2)而后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10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650℃,而后保温4小时,再将得到的改质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80份、粘结剂为30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30份、腐植酸钠2份、水68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2份、甲醛3份、水95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280℃,保温1.5小时;
2)而后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9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900℃,而后保温3小时,而后将得到的改质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99份、粘结剂为1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15份、腐植酸钠4份、水81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6份、甲醛1.5份、水92.5份。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280℃,保温2.5小时;
2)而后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9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900℃,而后保温2.5小时,而后将得到的改质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60份、粘结剂为25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17份、腐植酸钠3份、水80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4份、甲醛2份、水94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采用双螺杆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脱去水分,加热的温度为280℃,保温2.5小时;
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自然冷却至90℃时,出料;
3)将冷却后的褐煤添加粘结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压球成型;
4)将球团装入翅片改质装置中,加热至900℃,而后保温2.5小时,而后将得到的褐煤冷却至100℃,出料。
其中,步骤3)中,按重量计,褐煤与粘结剂的添加比例为:褐煤70份、粘结剂为15份。
其中,按重量计,粘结剂由PVFM溶液25份、腐植酸钠2份、水73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5份、甲醛3份、水92份。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粉状褐煤加热至100℃~1000℃,而后保温1h~5h;
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褐煤冷却至100℃以下;
3)再添加粘结剂搅拌均匀后成型;
4)将成型后的褐煤加热至100℃~1000℃,保温1h~5h;
步骤1)中,将粉状褐煤的加热在以下装置中的任意一种中进行:隧道窑、流化床炉、悬浮焙烧炉、回转窑、干燥装置、翅片改质装置;
步骤4)中,加热在翅片改质装置中进行;
所述翅片改质装置包括外壳、分别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进料端、出料端,从外壳中心由内向外设有至少两级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排气端导通;在所述外壳位于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的腔体中设有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在靠近出料端处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在靠近进料端处设有导热介质出口,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分布的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包括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导热介质进口及导热介质出口导通,相邻导热管之间沿纵向设有与竖直方向向下倾斜的多个翅片,排气通道旁的导热管之间设置的翅片,下端部向远离排气通道的方向倾斜,遮挡住排气通道壁面上开设的排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粉状褐煤加热至250℃~350℃,而后保温2h~2.5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粉状褐煤加热至300℃,而后保温2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加热至300℃~800℃,而后保温2h~4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加热至650℃,而后保温2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的冷却方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状褐煤的粒径为5mm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状褐煤的粒径为2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50~99份,粘结剂1~50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60~90份,粘结剂10~40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70~85份,粘结剂15~30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重量计,粘结剂与褐煤的添加比例为:褐煤80份,粘结剂20份。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有机粘结剂或无机粘结剂或有机复合粘结剂或无机复合粘结剂或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焦油沥青类粘结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石油残渣、煤焦油、焦油渣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高分子粘结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合成树脂、聚氨酯、树脂乳胶中的任意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淀粉类或纸浆废液、生物质中的任一种,所述生物质为农作物废弃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废弃物为麦秸、稻草、苞米芯、苞米杆、木屑、树皮、树干中的任意一种。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为无机粘结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为石灰或水泥或石膏。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为黏土类粘结剂。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为硅酸钠。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粘结剂由PVFM溶液15~30份、腐植酸钠1~4份、水66~85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2~6份、甲醛1.5~3份、水90~95份。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粘结剂由PVFM溶液20份、腐植酸钠2份、水78份制成,其中,所述PVFM溶液包括:聚乙烯醇4.85份、甲醛2.43份、水92.72份。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为双螺杆干燥装置,包括两个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上分布有多个空心桨叶,导热油进入空心轴及空心桨叶的空腔中,所述空心桨叶的壁面作为热传导介质对粉状褐煤进行改质处理。
CN201110259859.0A 2011-09-02 2011-09-02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7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9859.0A CN102337167B (zh) 2011-09-02 2011-09-02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PCT/CN2012/077187 WO2013029410A1 (zh) 2011-09-02 2012-06-20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9859.0A CN102337167B (zh) 2011-09-02 2011-09-02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7167A CN102337167A (zh) 2012-02-01
CN102337167B true CN102337167B (zh) 2014-08-13

Family

ID=4551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98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7167B (zh) 2011-09-02 2011-09-02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7167B (zh)
WO (1) WO20130294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7167B (zh) * 2011-09-02 2014-08-13 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CN102827659B (zh) * 2012-09-17 2014-04-02 韩维国 一种褐煤煤末成型提质的方法
CN102965171B (zh) * 2012-11-19 2014-07-0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鲁奇加压气化用型煤专用粘结剂
CN103305312A (zh) * 2013-07-02 2013-09-18 黄明锡 褐煤深加工添加生物质制造型煤的加工方法
CN103657499B (zh) * 2013-11-19 2015-08-12 张京三 一种煤泥、木屑混合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3666619A (zh) * 2013-12-11 2014-03-26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添加工业废弃粘结剂的炼焦用成型煤制备方法
CN104178192B (zh) * 2014-08-18 2016-06-22 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 褐煤提质处理组合机构
CN104555157B (zh) * 2014-12-24 2017-08-08 李延岭 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
CN104877728A (zh) * 2015-06-10 2015-09-02 山西天润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块煤的制备方法
CN107083250A (zh) * 2017-06-15 2017-08-22 霍林郭勒市嘉华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褐煤基半焦洁净烧烤炭制作方法
CN107642985A (zh) * 2017-09-30 2018-01-30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喷煤工艺流程
CN107629185A (zh) * 2017-10-11 2018-01-2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煤焦油与煤解聚产物制备的聚氨酯发泡材料
WO2019090455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摩科瑞环保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低阶煤共热溶制备无灰煤的方法
CN110567261B (zh) * 2019-09-25 2023-11-21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喷嘴水煤气式气流床的气化灰渣烘干装置及方法
CN113502173A (zh) * 2020-06-18 2021-10-15 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褐煤烘干提质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1384A (zh) * 1986-03-08 1986-09-10 太原市化工橡胶研究所 型煤粘结剂
CN1057069A (zh) * 1990-05-29 1991-12-1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 型煤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229456Y (zh) * 1995-10-10 1996-06-19 季可达 一种用于对煤实行低温连续干馏的直立式干馏炉炉体
CA2389970A1 (en) * 1999-11-05 2001-05-10 Saudi American Minerals, Inc. Treatment of coal
CN101497835A (zh) * 2009-03-13 2009-08-05 唐山金强恒业压力型焦有限公司 利用微波能将煤粉制成型焦的方法
CN101708840A (zh) * 2009-12-02 2010-05-19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褐煤制备的烟气脱硫用活性焦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5842A (zh) * 2008-11-14 2010-06-16 李柏荣 一种褐煤低成本干燥防水提高燃煤热效率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6896A (en) * 1980-03-31 1981-10-26 Masahisa Sugita Briquette and oval briquette with reduced emission of poisonous ga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201527156U (zh) * 2009-11-11 2010-07-14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双轴叶片褐煤干燥装置
CN102337167B (zh) * 2011-09-02 2014-08-13 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1384A (zh) * 1986-03-08 1986-09-10 太原市化工橡胶研究所 型煤粘结剂
CN1057069A (zh) * 1990-05-29 1991-12-1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 型煤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229456Y (zh) * 1995-10-10 1996-06-19 季可达 一种用于对煤实行低温连续干馏的直立式干馏炉炉体
CA2389970A1 (en) * 1999-11-05 2001-05-10 Saudi American Minerals, Inc. Treatment of coal
CN101735842A (zh) * 2008-11-14 2010-06-16 李柏荣 一种褐煤低成本干燥防水提高燃煤热效率的装置
CN101497835A (zh) * 2009-03-13 2009-08-05 唐山金强恒业压力型焦有限公司 利用微波能将煤粉制成型焦的方法
CN101708840A (zh) * 2009-12-02 2010-05-19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褐煤制备的烟气脱硫用活性焦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型煤粘结剂概述;王燕芳等;《煤炭转化》;19970731;第20卷(第3期);35页倒数第1段,36页第1段、第2段第1行、倒数第1行,37页第2段第4-5行、第6段第1-2行、倒数第1行,38页第2-3段 *
王燕芳等.型煤粘结剂概述.《煤炭转化》.1997,第20卷(第3期),
褐煤脱水提质的研究;魏广学等;《农村能源》;19940415(第2期);16-20页 *
魏广学等.褐煤脱水提质的研究.《农村能源》.1994,(第2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9410A1 (zh) 2013-03-07
CN102337167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7167B (zh) 一种粉状褐煤的处理工艺
CN102207350B (zh) 一种微波流化干燥褐煤的方法
CN102285650B (zh) 一种采用生物质进行供热的、由粉煤灰生产活性炭的工艺
CN108587671B (zh) 一种生物质快速催化热解的装置与方法
CN104593112B (zh) 一种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CN101476814A (zh) 低阶煤的干燥方法和系统
CN104893747A (zh) 一种内旋除尘式固体热载体移动床粉煤热解方法及装置
CN202403498U (zh) 碳材烘干机
CN101289621B (zh) 用悬浮热解装置处理褐煤制备半焦、焦油和煤气的方法
CN101717681A (zh) 一种固体燃料提质反应装置及其工艺
CN101412930A (zh) 一种高水分固体燃料提质反应装置及其工艺
CN101289622B (zh) 采用固体载热褐煤悬浮热解装置进行褐煤提质的方法
CN103409156B (zh) 一种煤的热载体干馏系统及其方法
CN205174809U (zh) 一种用于褐煤、煤泥烘干的煤粉热风炉
CN203534059U (zh) 一种煤泥干燥系统
CN117448020A (zh) 一种链式结构的生物质外热回转裂解供热工艺及系统
CN102079982B (zh) 一种型焦生产方法
WO2023134612A1 (zh) 褐煤改性脱水方法及其生产工艺与改性脱水褐煤的应用
CN103332673A (zh) 一种蓄热式兰炭回转窑
CN106635111A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热解生产液体燃料联产生物炭系统
CN113136232A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的装置及方法
CN201983591U (zh) 褐煤改质装置
CN201593901U (zh) 一种褐煤干燥炉
CN211972217U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的装置
CN203768295U (zh) 一种组合式多联产生物质快速炭化设备及其制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ANQIU ENERGY (SHANGHA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BAIRONG

Effective date: 20140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000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20130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2

Address after: 201306 No. 340 A0201 neighborhood, Lingang hi tech industrialization base,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after: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imited

Address before: Guangyuan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ity Sceneway Metro 1 Street 7 block 701

Applicant before: Li Bair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