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7505A -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7505A
CN102297505A CN2011101698731A CN201110169873A CN102297505A CN 102297505 A CN102297505 A CN 102297505A CN 2011101698731 A CN2011101698731 A CN 2011101698731A CN 201110169873 A CN201110169873 A CN 201110169873A CN 102297505 A CN102297505 A CN 102297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water supply
bathtub
storage tank
hea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98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伏木隆之
西野肇
厚东良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43631 external-priority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7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25Water supply lines as such, e.g. showe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026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with conventional heating means
    • F24D17/0031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with conventional heating means with accumulation of the heated water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用高硬度水而且在热介质的补充时容易进行操作的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具有蓄热箱(10)、热泵装置(3)、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40)、热水供给换热器(50)、浴盆水循环回路(60)、再加热换热器(70),使用热水和水作为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不向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及浴盆(B)放出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而是将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作为热介质对二次侧的供水进行加热,将该加热了的供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及浴盆热水供给。

Description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箱式的热水供给器及使用该热水供给器的热水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蓄热箱式的热水供给器,提出了各种热水供给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及专利文献2、,该热水供给器具有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例如热泵装置、电加热器) 和储存由加热单元加热了的温水的蓄热箱,利用蓄热箱内的温水,进行热水供给、浴池再加热、制热。
[0003] 可是,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热水供给器中,有的在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时使用热水蓄箱内的热水和水(日语:湯水),按照这样的热水供给器,从热水蓄箱送出了的这部分的热水和水重新被从供水源补充到热水蓄箱内,所以,一天要在热水蓄箱内更换大量的水。另外,在供水的成分为高硬度的场合,每次进行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硬度成分都会流入到箱内。
[0004] 在将流入到了箱内的供水烧开时,作为该硬度成分的钙、镁等在热水供给器内的水路的高温部作为水垢(水中的钙等由于受到加热而成为固体物质)析出,所以,在热泵装置内的水制冷剂换热器等的析出导致流路的堵塞,从电热水器向加热器周围的析出导致加热器效率的下降等,所以,这些将箱内的热水和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的装置不能在高硬度水条件下使用。而且,还提出了各种这样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8),该方案不将箱内的热水和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而是将箱内的热水和水作为热介质,对二次侧的供水进行加热(换热),将其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
日本特开2006-3^5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4585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064356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1011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0767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0048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693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50635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1[0006] 专利文献2[0007] 专利文献3[0008] 专利文献4[0009] 专利文献5[0010] 专利文献6[0011] 专利文献7[0012] 专利文献8
发明内容
[0013] 然而,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8记载的热水供给器中,将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的水以外的特殊液体用作热介质,在该液体随时间而减少了的场合,需要补充的作业等,存在操作变得麻烦的问题。
[0014]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使用高硬度水而且容易进行热介质的补充时的操作的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0015] 本发明的热水供给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蓄热箱、加热单元、一般热水供给回路、浴盆热水供给回路、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热水供给用换热器、及热介质导入回路;该蓄热箱储存热介质;该加热单元加热上述蓄热箱内的热介质;该一般热水供给回路向一般热水供给终端供给热水;该浴盆热水供给回路向浴盆供给热水;该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将储存在上述蓄热箱中的热介质取出、使其返回到上述蓄热箱;该热水供给用换热器设在上述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中,把供给到上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的供水及供给到上述浴盆的供水与上述热介质换热而进行加热;该热介质导入回路将上述热介质导入到上述蓄热箱内;该热水供给器构成为,不将上述蓄热箱内的热水和水放出到上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及上述浴盆, 而是将上述蓄热箱内的热水和水作为热介质对二次侧的上述供水进行加热,将该加热了的供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及浴盆热水供给;并且,该热水供给器构成为,上述热介质导入回路从用于上述一般热水供给及上述浴盆热水供给的供水回路分支。
[0016] 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使用高硬度水而且容易进行热介质补充时的操作的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的整体回路图。
[0018] 图2为表示使用快速连接件连接了热水供给换热器与配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9] 图3表示快速连接件单体,(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正视图。
[0020]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中的烧开模式及箱快速自动供水的回路图。
[0021]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中的一般热水供给模式的回路图。
[0022]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中的浴盆热水供给模式的回路图。
[0023] 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中的再加热模式的回路图。
[0024] 图8为表示设置了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的热水供给系统的整体概略图,并表示了汲上来时的泵排出压力变动和出热水时的压力变动,(a)为使用了以往方式的泵的场合,(b)为使用了变频方式的泵的场合。
[0025] 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的变型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
[002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包含蓄热箱装置2、热泵装置(加热单元)3。
[0028] 蓄热箱装置2由蓄热箱10、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40、热水供给换热器(热水供给用换热器)50、浴盆水循环回路60、再加热换热器(浴盆用换热器)70、热介质导入回路80、放出阀90、控制器100等构成。
[0029] 热泵装置3虽然未图示,但例如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构成;该压缩机对制冷剂(例如二氧化碳)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该冷凝器使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冷凝,并使来自蓄热箱10的水换热而对其进行加热;该膨胀阀使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膨胀;该蒸发器吸收大气中的热而使膨胀了的制冷剂蒸发。
[0030] 另外,热泵装置3的热介质入口通过热泵送入管4连接到蓄热箱10的下部,其热介质出口通过热泵返回管5连接到蓄热箱10的上部。而且,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实际上例如在热泵装置3侧,在蓄热箱10与热泵装置3间设有使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循环的循环泵。
[0031 ] 另外,在热泵送入管4的途中,通过配管6连接热泵返回管5,在热泵送入管4与配管6的连接部,设有三通阀7。当由控制器100判断出位于蓄热箱装置2的外部的热泵送入管4及热泵返回管5存在冻结的危险时,切换三通阀7,并且使热泵装置3及循环泵(未图示)工作,使由热泵装置3加热了的制冷剂流过热泵返回管5、配管6、热泵送入管4地循环。这样,能够防止蓄热箱装置2的外侧的曝露在外气中的配管的冻结。
[0032] 而且,虽然作为用于对蓄热箱10的热水和水进行加热的热源装置以热泵装置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电加热器。
[0033] 蓄热箱10为作为热介质储存热水和水的密闭式的箱,呈纵长的圆筒形状。另外, 蓄热箱10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其周围用泡沫苯乙烯等绝热材料等包覆。
[0034] 另外,在蓄热箱10上设有检测在不同的高度位置的热介质(热水和水)的温度的多个箱温度传感器11〜15。具体地说,在蓄热箱10上从上部到下部设有5个箱温度传感器11〜15。这样,由控制器100能够把握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的温度分布。
[0035] 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为将热水供给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的流路,由供水管(供水回路)21和热水供给管22构成。
[0036] 供水管21在供水源连接上游端,在后述的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二次侧的供水的入口 51a连接下游端。
[0037] 而且,作为与供水管21连接的供水源,不限于自来水管,可列举出井水(地下水)、 温泉、河流等。作为供水源,使用自来水管时的供水的种类为自来水,使用地下水时的供水的种类为井水(地下水),使用温泉时的供水的种类为温泉水(温度低的温泉水),使用河流时的供水的种类为河水。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不仅适用于硬度成分少的自来水(软水),而且也可适用于包含了较多硬度成分的自来水、井水(高硬度水)。即,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与是软水还是高硬度水无关,能够应对宽范围的种类的供水。
[0038] 热水供给管22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二次侧的热水供给的出口 51b连接上游端,在各种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连接下游端。另外,在热水供给管22从上游侧依次设置流量传感器23、储液器M。而且,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为厨房、卫生间、浴室等的水龙头、花洒等,意味着将供给的热水一次利用完的那样的利用方式的终端。
[0039] 流量传感器23用于检测在热水供给管22中流动的热水的流量(供给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的热水的流量),对应于检测出的流量对后述的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例如,如供给热水的温度被设定为40°C,则调整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旋转速度,使得成为40°C地进行热水供给。
[0040] 储液器M具有作为缓冲器的功能,当从水龙头、花洒等送出热水时使热水的温度下降后再送出热水。
[0041] 另外,在供水管21上,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上游侧设有供水温度传感器25,在热水供给管22上设有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26。供水温度传感器25检测被导入到热水供给换热器50之前的供水的温度。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沈检测从热水供给换热器50放出的供给热水的温度。
[0042] 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为向浴盆B供给热水的流路,由供水管21、浴池热水注管31〜35、及浴池返回管61构成。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供水管21成为与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的供水管21共有的配管。另外,浴池热水注管31成为与热水供给管22的一部分共有的配管,通过分支部S延伸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浴盆B。另外,浴池返回管61成为后述的浴盆水循环回路60的共有的配管。
[0043] 在浴池热水注管31,从上游侧依次通过流量调整阀36、浴池热水注管32、电磁阀 37、浴池热水注管33、浴池循环泵38、浴池热水注管34、循环调整阀(流量调整阀)39、浴池热水注管35连接到浴盆B。另外,在浴池热水注管33上设有流量传感器33a。
[0044] 流量调整阀36用于对流到浴池热水注管31〜35的热水的流量进行调整。例如, 在不使用一般热水供给,仅是进行浴盆热水供给(仅盛热水)的场合,使得流量变得最大地调整流量调整阀36,另外,在浴盆热水供给时使用一般热水供给的场合,使浴池热水注管 31〜35的流量变少或使流量为零地对流量调整阀36进行调整。
[0045] 电磁阀37为电磁动作式的截止阀,由控制器100进行开闭控制。通过关闭电磁阀 37,将向浴盆B的热水供给切断。电磁阀37具有防止浴盆水逆流到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 的逆流防止功能(止回阀等)。
[0046] 浴池循环泵38在再加热模式时被驱动,具有使盛在浴盆B中的浴盆水在与后述的浴盆用换热器70间循环的功能。
[0047] 循环调整阀39为流量调整阀,具有能够调整从浴池热水注管34到浴池热水注管 35的流量、从浴池热水注管34到后述的浴盆水循环回路60的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62的流量的功能。
[0048] 流量传感器33a用于检测在浴池热水注管33中流动的热水的流量(供给到浴盆 B的热水的流量),对应于检测出的流量对后述的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
[0049] 上述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沈位于分支部S的上游侧,成为分别检测一般热水供给模式时和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的供给热水温度的共有的温度传感器。
[0050] 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40将储存在蓄热箱10中的热介质(热水和水)取出,然后将其返回到蓄热箱10中,由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41、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2、43、及热水供给循环泵44构成。
[0051] 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41为向热水供给换热器50供给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热水和水)的流路,上游端连接到蓄热箱10的上部,下游端连接到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一次侧的入口 51c。
[0052] 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2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一次侧的出口 51d连接上游端,在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入口连接下游端。
[0053] 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3在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出口(排出口)连接上游端, 在蓄热箱10的下部连接下游端。
[0054] 热水供给循环泵44通过由控制器100进行驱动,从蓄热箱10内的上部取出热介质(热水和水、高温水),将其返回到蓄热箱10的下部,使其进行循环。
[0055] 另外,热水供给循环泵44由控制器100控制图中未表示的马达的旋转速度,从而改变热水供给换热器50中的向二次侧的供水的传热系数,对一般热水供给模式时的供给热水温度及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的供给热水温度等进行调整。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由热水供给换热器50进行换热后的供给热水(热水),未设有使其与供水混合而形成为所期望的供给热水温度(热水)的那样的混合阀,从蓄热箱10出来了的热水全部返回到蓄热箱10。
[0056] 热水供给换热器50使从供水管21供给的水与从蓄热箱10的上部取出了的热介质(热水和水)换热,对水进行加热。生成了的供给热水通过热水供给管22用于一般热水供给,另外,通过浴池热水注管31〜35、浴池返回管61用于浴盆热水供给。
[0057] 另外,热水供给换热器50在与供水管21、热水供给管22 (浴池热水注管31)、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41及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2之间装拆自如地构成。即,假设需要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更换时,能够从蓄热箱装置2仅取出热水供给换热器50。其中,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装拆机构在后面说明。
[0058]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40由闭回路构成,所以,不将蓄热箱 10内的热水和水放出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及浴盆B。换言之,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时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热介质)仅是用作对二次侧的供水进行加热的热介质。
[0059] 浴盆水循环回路60用于将储存在浴盆B中的浴盆水取出,然后将其返回到浴盆B 中,由浴池返回管61、浴池热水注管33、34、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62、浴池送入管63、及浴池热水注管35构成。这样,浴盆水循环回路60成为与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一部分即浴池热水注管33的一部分、浴池热水注管34及浴池热水注管35的一部分共有的配管。
[0060] 浴池返回管61为从浴盆B取出浴盆水的流路,上游端连接到浴盆B,下游端连接到浴池热水注管33。
[0061] 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62在循环调整阀39连接上游端,在再加热换热器70的入口连接下游端,成为将浴盆水输送到再加热换热器70的流路。
[0062] 浴池送入管63在再加热换热器70的出口连接上游端,在浴池热水注管35的途中连接下游端,成为将在再加热换热器70中进行了换热的浴盆水输送到浴池热水注管35的流路。
[0063] 在浴池返回管61上设有水位传感器64、水流开关65、浴池温度传感器66。
[0064] 水位传感器64用于对储存于浴盆B中的浴盆水的水位进行检测。如例如在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由水位传感器64检测到已到达预先设定了的水位,则控制器100停止浴盆热水供给。
[0065] 水流开关65为在再加热时检测浴盆水是否流动的传感器,检测储存在浴盆B中的浴盆水是否朝箭头(图示上侧)的方向流过浴池返回管61。
[0066] 浴池温度传感器66用于检测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的浴盆水的温度、再加热时的浴盆水的温度。
[0067] 另外,在浴池送入管63上设有检测在再加热换热器70中进行了换热后的浴盆水的温度的再加热温度传感器67。
[0068] 再加热换热器70配置在蓄热箱10的上部,用从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62导入的浴盆水(热水或水)与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热水和水、高温的热水)进行换热,然后供给到浴池送入管63。
[0069] 热介质导入回路80由供水箱进入管81、82和减压阀83构成,构成将从供水源供给了的供水导入到蓄热箱10的流路。即,热介质导入回路80为在随着时间的经过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减少了的场合进行补充的热介质补充回路。
[0070] 供水箱进入管81的上游端与供水管21的途中的分支Pl连接,下游端与减压阀83 的一次侧连接。
[0071] 供水箱进入管82的上游端与减压阀83的二次侧连接,下游端与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3汇合地连接。
[0072] 减压阀83将供水的压力(一次压力)减压成规定的压力(二次压力),保护蓄热箱10。由减压阀83设定的规定压力能够相应于蓄热箱10的强度适当改变。
[0073] 放出阀90在成为了不超过蓄热箱10的耐压的规定压力时开阀,不由控制器100 进行电控制,而是按在达到了上述规定压力时机械地开阀的方式构成。因此,开阀后,当蓄热箱10内的压力低于规定压力时,自动地闭阀。
[0074] 另外,放出阀90设在放出管91上。放出管91的一端相对于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41分支地连接,另一端在大气(外气)中开放。而且,放出阀90不限于机械地动作的阀, 也可设置对蓄热箱10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当成为了与上述同样的规定压力时)电动地将放出阀90打开。
[0075] 另外,在蓄热箱10与三通阀7间的热泵送入管4,连接具有排出阀95的排出管96。 而且排出阀95例如为用手动开闭的阀,在污垢积蓄在了蓄热箱10内的场合以及长期不使用热水供给器1的场合等使其开阀,能够将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热水和水)排出到外部。
[0076] 控制器100由CPU(中央处理装置)、R0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等构成,分别控制浴池循环泵38及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马达的旋转速度、三通阀7的流路切换、流量调整阀36及循环调整阀39的流量、电磁阀37的开闭,获得由水流开关65形成的浴盆水的流动、由水位传感器64检测的储存在浴盆B中的浴盆水的水位、由各种温度传感器11〜15、25、26、66、67检测的温度。
[0077] 而且,在控制器100,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连接图中未表示的浴池遥控器、厨房遥控器,根据设于浴池遥控器、厨房遥控器的操作部的操作,适当地控制热水供给循环泵44 及浴池循环泵38、三通阀7、流量调整阀36、电磁阀37、循环调整阀39。
[0078] 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热水供给换热器50与配管的装拆机构。图2为表示使用快速连接件连接了热水供给换热器与配管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表示快速连接件单体, (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正视图。
[0079] 如图2所示,在供水管21、热水供给管22(浴池热水注管31)、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41及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2 (以下将它们统称为配管H)的前端部分别形成同样的接头部E。即,接头部E在配管H的前端的外周面上在轴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2个凸缘部 el、e2,在凸缘部el与凸缘部e2的凹部中配置密封圈R。
[0080] 另一方面,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连接配管H的部分,通过焊接等固定大致圆筒状的接头F。该接头F从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表面突出地形成圆筒部Π,并且,在配管H 插入的一侧的圆筒部fl的前端,在全周朝外侧突出地形成凸肩部f2。其中,省略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内部结构。
[0081 ] 如将接头部E插入到这样构成的接头F的插入孔f3,则密封圈R接触插入孔f3而
产生弹性变形,紧密接触在插入孔f3的内壁面,从而防止从接头部分漏水。
[0082] 如图3 (a)〜(c)所示,图2的快速连接件52例如使用不锈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具有利用弹性力把持配管H的弓形的一对配管把持部52a、52a,利用弹性力把持接头 F的弓形的一对接头把持部52b、52b,形成在上述接头F上的凸肩部f2嵌入其中进行卡合的凸肩部嵌入孔52c、52c,在一端(图示上侧)将配管把持部5¾彼此、接头把持部52b彼此、配管把持部5¾与接头把持部52b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52d,及在另一端(图示下侧) 将配管把持部5¾与接头把持部52b连接在一起并且朝外方伸出的安装导向部52e、52e。
[0083] 在将接头部E插入到接头F后,使配管把持部52a与配管H相向,使接头把持部 52b与接头F相向,在该状态下从安装导向部5¾侧推压快速连接件52,从而由该推压力将配管把持部5¾及接头把持部52b分别挤开,在配管把持部5¾及接头把持部52b越过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把持并连接配管H与接头F。此时,接头F的凸肩部f2进入到凸肩部嵌入孔52c,从而连接配管H与接头F,配管H不会从热水供给换热器50脱出。
[0084] 装拆机构不限于利用弹性力连接管固定构件(接头F)与配管H的快速连接件52, 只要能够不从管固定构件脱开地固定配管H,则也可为任何装拆机构。另外,关于密封圈R 的设置个数,也可增加凸缘部,在轴向设置多级密封圈R。
[0085]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的烧开模式、一般热水供给模式、浴盆热水供给模式、再加热模式。烧开模式参照图4进行说明,一般热水供给模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 浴盆热水供给模式参照图6进行说明,再加热模式参照图7进行说明。在图4〜图7中,用粗线表示的部分表示热介质(热水和水)、水、热水流动的状态。另外,图4将烧开模式和箱自动供水的状态放在一起表示。
[0086] 如图4所示,在烧开模式的场合,由热泵装置3将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水)烧开。即,从蓄热箱10的下部通过热泵送入管4将热介质(水)送到热泵装置3,由热泵装置 3加热了的热介质(热水)通过热泵返回管5返回到蓄热箱10的上部,这样,在蓄热箱10 内,以层状例如在下部储存低温水,在中间部储存中温水,在上部储存高温水。
[0087] 如图5所示,在一般热水供给模式的场合,由流量传感器23检测出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内的流动,从而开始运行。此时电磁阀37关闭。即,如由控制器100的控制使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水龙头等)进行打开动作,则流量传感器23检测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的流动,使得从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供给由厨房遥控器的操作部设定了的供给热水温度的热水地驱动热水供给循环泵44。
[0088] 详细地说,根据由供水温度传感器25检测到的供水温度和由流量传感器23检测到的流量,使由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26检测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地对热水供给循环泵44 的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此时,由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一次侧流动的热介质通过换热对二次侧的供水进行加热。如流量传感器23检测出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进行了关闭动作,则热水供给循环泵44停止。
[0089] 其中,在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沈处的目标温度考虑到热水从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沈到达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的期间的温度下降等,设定得比设定温度高。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控制,目标温度也可与设定温度相同。
[009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马达的旋转速度,对从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供给的热水的温度进行调整,所以,不一定非要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下游侧设置这样的混合阀,该混合阀使由热水供给换热器50生成了的供给热水(热水)与旁通热水供给换热器50获得的供水混合,从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供给。但是,也可按以更好的精度调整热水的温度的目的设置混合阀。
[0091] 如图6所示,在浴盆热水供给模式的场合,例如由设于浴池遥控器的操作部的开始盛热水的操作开关的操作,使得开始运行。此时,电磁阀37开阀,循环调整阀39使浴池热水注管34与浴池热水注管35连通地设定。另外,流量调整阀36按照使得运行初期的开度小并且开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受到控制。
[0092] 如开始运行,则将设定了的盛热水温度的热水供给到浴盆B地驱动热水供给循环泵44。详细地说,根据由供水温度传感器25检测的供水温度和由流量传感器33a检测的流量,使得由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26检测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地控制热水供给循环泵44。
[0093] 这样,从供水管21通过热水供给换热器50生成了的热水主要通过浴池热水注管 31〜33及浴池返回管61供给到浴盆B,并且一部分通过浴池热水注管33〜35供给到浴盆B。这样,当为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热水朝相反方向在浴池返回管61流动。然后,如水位传感器64检测出在浴盆B中储存了规定量的热水,则热水供给循环泵44停止,结束盛热水。
[0094] 而且,作为浴盆热水供给模式,除了盛热水外,还包含对来自供水源的供水进行加热后向浴盆B供给热水的其它各种热水供给状态,该其它各种热水供给状态为追加与设定温度同等的热水的补热水的状态,以及追加比设定温度高的温度的热水而提高浴盆B的温度的掺热水的状态。除此以外,还有不由热水供给换热器50对供水加热地供给到浴盆B的掺水这样的热水供给状态。
[0095] 另外,如在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进行了打开动作,则将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流量调整阀36关小(朝关闭方向控制)。这样,对于由热水供给换热器 50生成了的热水供给来说,供给到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流量减少,开始向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供给热水。这样,在同时需要一般热水供给和浴盆热水供给两方的场合,终究最好使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优先,即,使身体能够感受到的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优先,减小浴盆 B盛的热水。而且,在这样的场合,也可使流量调整阀36全闭,完全停止热水向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流量。另外,作为完全地停止热水向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流量的方法,也可关闭电磁阀37。
[0096] 这样,关于在处于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要求从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的热水供给的场合的浴盆热水供给的调整(节流),能够相应于热水供给器1的热水供给能力(蓄热箱 10的容积、供给热水压力、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换热能力等)适当进行改变。例如,如为热水供给能力低的热水供给器,则能够按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停止向浴盆供给热水,直到来自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的热水供给要求停止。
[0097] 如图7所示,在再加热模式的场合,例如由设于浴池遥控器的操作部的再加热开关的操作开始运行。首先,在关闭了电磁阀37的状态下,使循环调整阀39的开度从浴池热水注管34向浴池热水注管35侧全开地设定,驱动浴池循环泵38。这样,储存在浴盆B的浴盆水通过浴池返回管61、浴池热水注管33、34、35循环。
[0098] 循环调整阀39朝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62侧逐渐打开地受到控制,使浴池热水注管35内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例如60°C )地一边从浴池温度传感器66和再加热温度传感器67的检测温度进行预测,一边控制循环调整阀39的开度。一旦由浴池温度传感器66检测的温度(浴盆水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则停止浴池循环泵38,结束再加热模式。[0099] 而且,在浴盆热水供给模式及再加热模式下,与一般热水供给模式同样,考虑由再加热温度传感器67检测的温度与浴盆B的浴盆水的温度的差,设定得比目标温度更高。但不限于此,目标温度也可与设定温度相同。
[0100] 另外,如在处于再加热模式时一般热水供给终端A进行了打开动作,则与用图5说明了的一般热水供给模式的控制同样,根据供水温度传感器25的温度和流量传感器23的流量使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26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地控制热水供给循环泵44。
[0101] 可是,按照在图4中说明了的烧开模式,蓄热箱10内的水的温度上升,从而使蓄热箱10内的压力上升。当蓄热箱10的压力接近超过耐压的压力时(不超过蓄热箱10的耐压地预先设定的值时),设于蓄热箱10的上部的放出阀90自动地开阀。这样,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体积膨胀量的热水和水)被排出到外部。
[0102] 另外,在一般热水供给模式、浴盆热水供给模式下,由热水供给循环泵44使热介质(高温水)循环,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中与二次侧的供水换热,对二次侧的供水进行加热,从而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等。此时,从热水供给换热器50通过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42、43返回到蓄热箱10的热介质(水)成为与供水大体相同的温度,所以,蓄热箱10内的温度及压力下降。这样,蓄热箱10内的压力下降,从而从供水箱进入管81、82 补充与从放出阀90排出了的热介质等量的水(上述体积膨胀量的供水)。因此,将从放出阀90排出了的量的热介质自动地供给到蓄热箱10内。
[010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不将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即蓄热箱10内的热水全量返回到蓄热箱10地构成, 所以,能够使用硬度高的自来水、井水、地下水等硬度高的水。而且,即使使用这样的高硬度的水,也能够防止在热水供给器1内的水路的高温部(热泵装置3、热水供给换热器50等) 结垢而导致的配管堵塞的发生。结果,作为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不为特殊的液体,而是使用与用于一般热水供给、浴盆热水供给等的供水同样的水,所以,当将热介质补充到蓄热箱 10内时容易进行操作。
[0104]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储存热介质的蓄热箱10为密封式的箱,具有将热介质排出到蓄热箱10外的放出阀90,放出阀90将由热泵装置3 (加热单元)加热了热介质时的膨胀体积量排出到蓄热箱10的外部,所以,能够保护蓄热箱10。
[0105]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具有将热介质导入到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导入回路80,热介质导入回路80从用于一般热水供给及浴盆热水供给的供水管21 (供水回路)分支地构成。这样,即使箱内的压力的上升使得从放出阀90排出了热介质的一部分, 当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中热介质与供水的换热使得热介质的温度下降而导致热介质的压力下降了时,能够将其不足部分的热介质补充到蓄热箱10内。因此,能够自动地将热介质补充到蓄热箱10。
[0106]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如图2及图3说明的那样,热水供给换热器50能够更换地构成。这样,即使因为结垢等原因导致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流路中发生堵塞,通过在拆下快速连接件52后从接头F拔出配管H,能够容易地从蓄热箱装置2拆下热水供给换热器50。另外,相对于蓄热箱装置2安装新的热水供给换热器50也变得容易。 因此,仅是更换热水供给换热器50即可,所以,能够消除因更换热水供给器1整体(或蓄热箱装置2整体)而导致的浪费。[0107]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及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在热水供给换热器50的下游通过分支部S形成,在分支部S的下游设有流量调整阀 36。这样,即使在处于浴盆热水供给模式时使一般热水供给模式动作,流量调整阀36朝关小的方向受到控制,也能够防止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侧的热水供给的流量因连动而被节流。
[0108] 下面,参照图8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器1与井水泵210组合了的热水供给系统200进行说明。其中,图8所示热水供给器1对由图1说明了的热水供给器1简化后进行图示。
[0109] 如图8所示,热水供给系统200包含热水供给器1 (蓄热箱装置2、热泵装置3)、井水泵210、将井水汲上来到达井水泵210的井水汲上管(井水导入回路)220、从井水泵210 将井水送到热水供给器1的井水输送管(井水导入回路)230、砂滤器(过滤器)240、及粗滤器(过滤器)250。
[0110] 砂滤器240配置在井水泵210的上游侧,为具有将包含在汲上来了的井水中的杂质(砂等)除去的功能的杂质除去装置。这样,能够防止井水泵210的卡砂导致的马达的烧损和泵的摩擦。
[0111] 粗滤器250配置在热水供给器1的入口,具有将未能由砂滤器240的清除完的杂质除去的功能。
[0112] 配置在砂滤器(除砂器)240中的过滤器例如为100目,配置在粗滤器250中的过滤器例如为60目。这样使配置在上游侧(一次侧)的砂滤器(过滤器)240的过滤粗度设定在下游侧的粗滤器250的过滤粗度以下,能够由一个砂滤器240保护井水泵210及热水供给器1不被砂卡住。目为每1英寸的网目数,数值越小,表示目越粗。
[0113] 可是,以往方式的井水泵如图8(a)所示那样,泵排出压力(参照位置Si)脉动,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通过蓄热箱10地通过热水供给换热器50供给热水的场合,存在一边脉动一边送出热水的危险。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系统200中,即使在使用以往方式的井水泵210的场合,通过使用流量传感器23和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沈,对热水供给循环泵44 ( 一次侧泵)进行反馈控制,从而能够使热水供给循环泵44的旋转速度(一次侧流量)追随二次侧的水的流量变化,能够抑制送出热水时的流量、温度的脉动。另外,通过在供水回路设置压损比配管大的热水供给换热器50、储液器M,能够将脉动抑制得更小。
[0114] 作为井水泵210,最好使用变频方式的泵(为了保持一定水压而相应于阀栓的水量变化改变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泵)代替以往方式的泵(不为了保持一定水压而相应于阀栓的水量变化改变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泵)。这能够如图8(b)所示那样减小来自井水泵210的压力的脉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那样不经过蓄热箱10地通过热水供给换热器50热水供给的场合,也能够在送出热水时减小脉动。这样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热水供给系统200,通过在热水供给器1使用变频方式的井水泵210,即使将井水用作供水,也能够更舒适地使用。
[01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仅在热介质导入回路80上设置了减压阀83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如图9(a)所示那样,在设置减压阀83的同时,还在供水管21 的分支Pl的下游侧设置减压阀84。另外,也可如图9(b)所示那样,在设置减压阀83的同时,还在供水管21的分支Pl的上游侧(分支前)设置减压阀85。换言之,不限于如图1所示那样不对二次侧的供水减压地用于热水供给的场合,也可对二次侧(通过一般热水供给回路20、浴盆热水供给回路30的一侧)减压后供给热水。在如图9(a)、(b)所示那样在供水管21的分支Pl的前后追加设置减压阀84、85的场合,可以按成为能够保护蓄热箱10的压力的方式适当进行设定。
[0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密闭式的蓄热箱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密封式的蓄热箱10,也可为开放型的蓄热箱。在开放型的蓄热箱的场合,产生主要由蒸发使蓄热箱10内的热介质减少的状况。通过形成为开放型的箱,需要与其相随的附属设备,但蓄热箱10可以不为圆筒状,而是形成为方筒状,能够消除死空间。结果,能够使热水供给器整体小型化。而且,不需要高强度,能够减小板厚等。在开放型的蓄热箱的场合,可考虑为了向蓄热箱10补充供水而设置受到打开控制的电磁阀的构成。
[01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箱上部取出蓄热箱10内的热水和水地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在蓄热箱10的垂直方向的中间部追加设置热介质的取出部,从蓄热箱10的上部和中间部通过换向阀适当地取出。
0118] 附图标记说明0119] 1热水供给器0120] 2蓄热箱装置0121] 3热泵装置0122] 10蓄热箱0123] 20 一般热水供给回路0124] 21供水管(供水回路)0125] 22热水供给管0126] 23、33a流量传感器0127] 24储液器0128] 25供水温度传感器0129] 26热水供给温度传感器0130] 30浴盆热水供给回路0131] 31〜35浴池热水注管0132] 36流量调整阀0133] 37电磁阀0134] 38浴池循环泵0135] 39循环调整阀0136] 40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0137] 41热水供给换热器送入管0138] 42,43热水供给换热器返回管0139] 44热水供给循环泵0140] 50热水供给换热器(热水供给用换热器)0141] 60浴盆水循环回路0142] 61浴池返回管0143] 62再加热换热器送入管0144] 63浴池送入管[0145] 64水位传感器
[0146] 65水流开关
[0147] 66浴池温度传感器
[0148] 67再加热温度传感器
[0149] 70再加热换热器(浴盆用换热器)
[0150] 80热介质导入回路
[0151] 81,82供水箱进入管
[0152] 83减压阀
[0153] 90放出阀
[0154] 91放出管
[0155] 95排水管
[0156] 96排水阀
[0157] 100控制器
[0158] 200热水供给系统
[0159] 210井水泵
[0160] 220井水汲上管(井水导入回路)
[0161] 230井水输送管(井水导入回路)
[0162] 240砂滤器
[0163] 250粗滤器
[0164] A 一般热水供给终端
[0165] B 浴盆
[0166] S分支部

Claims (6)

1. 一种热水供给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蓄热箱、加热单元、一般热水供给回路、浴盆热水供给回路、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热水供给用换热器、热介质导入回路;该蓄热箱储存热介质;该加热单元加热所述蓄热箱内的热介质;该一般热水供给回路向一般热水供给终端供给热水;该浴盆热水供给回路向浴盆供给热水;该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将储存在所述蓄热箱中的热介质取出、使其返回到所述蓄热箱;该热水供给用换热器设在所述热水供给用加热回路中,把供给到所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的供水及供给到所述浴盆的供水与所述热介质换热而进行加热;该热介质导入回路将所述热介质导入到所述蓄热箱内;所述热水供给器被构成为,不将所述蓄热箱内的热水放出到所述一般热水供给终端及所述浴盆,而是将所述蓄热箱内的热水作为热介质对二次侧的所述供水进行加热,将该加热了的供水用于一般热水供给及浴盆热水供给;并且,所述热水供给器被构成为,所述热介质导入回路从用于所述一般热水供给及所述浴盆热水供给的供水回路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储存所述热介质的密闭式的蓄热箱,和将所述热介质朝所述蓄热箱外排出的放出阀;所述放出阀被构成为,将由所述加热单元把所述热介质加热了时的体积膨胀部分朝所述蓄热箱外放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给用换热器被构成为能够更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般热水供给回路及所述浴盆热水供给回路在所述热水供给用换热器的下游通过分支部形成,在所述浴盆热水供给回路的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设有对所述浴盆热水供给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
5. 一种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器、将井水作为供水源导入到所述热水供给器的井水导入回路、及设于所述井水导入回路中将井水汲上来的井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水供给器中设置了具有过滤器的粗滤器,设于所述井水泵的一次侧的过滤器的过滤粗度被设定为在所述热水供给器的粗滤器具有的过滤器的过滤粗度以下。
CN2011101698731A 2010-06-24 2011-06-23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Pending CN1022975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3631 2010-06-24
JP2010143631A JP2012007802A (ja) 2010-06-24 2010-06-24 給湯機および給湯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7505A true CN102297505A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5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98731A Pending CN102297505A (zh) 2010-06-24 2011-06-23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07802A (zh)
KR (1) KR20110140093A (zh)
CN (1) CN1022975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6456A (zh) * 2015-08-07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温检测装置、水箱和水温检测方法
CN105102902A (zh) * 2013-03-27 2015-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供热水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2059B2 (ja) * 2010-11-19 2014-05-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給湯機
JP6241359B2 (ja) * 2014-04-15 2017-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機及び管継手
JP6932093B2 (ja) * 2018-02-14 2021-09-08 株式会社コロナ 給湯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1204A (ja) * 2004-02-09 2005-08-18 Denso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8045851A (ja) * 2006-08-19 2008-02-28 Corona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9150635A (ja) * 2007-11-27 2009-07-09 Denso Corp 給湯装置
JP2009250462A (ja) * 2008-04-02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01396872Y (zh) * 2009-05-25 2010-02-03 徐陈笑 节能型全自动冷、热水中央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9080B2 (ja) * 1993-12-28 2001-07-16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給湯流量制御装置
JP2004156845A (ja) * 2002-11-07 2004-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2005207672A (ja) * 2004-01-22 2005-08-04 Denso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10025419A (ja) * 2008-07-18 2010-02-0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給湯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1204A (ja) * 2004-02-09 2005-08-18 Denso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8045851A (ja) * 2006-08-19 2008-02-28 Corona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9150635A (ja) * 2007-11-27 2009-07-09 Denso Corp 給湯装置
JP2009250462A (ja) * 2008-04-02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01396872Y (zh) * 2009-05-25 2010-02-03 徐陈笑 节能型全自动冷、热水中央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2902A (zh) * 2013-03-27 2015-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供热水装置
CN105102902B (zh) * 2013-03-27 2018-06-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供热水装置
CN105066456A (zh) * 2015-08-07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温检测装置、水箱和水温检测方法
CN105066456B (zh) * 2015-08-07 2018-06-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温检测装置、水箱和水温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07802A (ja) 2012-01-12
KR20110140093A (ko) 201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9149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CN102297505A (zh) 热水供给器及热水供给系统
US20160003468A1 (en) Indirectly Heated, Storage Water Heater System
CN102809185A (zh) 热泵式热水供暖装置
JP2012530891A (ja) 排水から熱を回収するための装置、前記装置を含む熱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7205697A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5200578B2 (ja) 給湯装置
JP4933177B2 (ja) 給湯装置
JP5268152B2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CN105551546A (zh) 能量存储系统
EP3286503B1 (en) A boiler system
KR100760985B1 (ko) 병렬 순환계의 팽창수 및 보충수 제어 시스템
KR101222923B1 (ko) 폐열을 이용한 냉온수 공급시스템
JP5842597B2 (ja) 貯湯式給湯機
JP2009085560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2017146074A (ja) ボイラシステム
JP6363291B2 (ja) 温水生成装置
CN104180530A (zh) 一种承压热水锅炉系统
JP2008020103A (ja) 給湯装置
WO2018134612A1 (en) Waste-liquid heat recovery
CN203810976U (zh) 调温换热系统
JP5492744B2 (ja) 給湯機
JP2009257160A (ja) 復水圧送装置
JP2002022274A (ja) 排熱回収システム
EP00069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condensate to a high pressure vapor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