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0942A -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0942A CN102260942A CN2011101859625A CN201110185962A CN102260942A CN 102260942 A CN102260942 A CN 102260942A CN 2011101859625 A CN2011101859625 A CN 2011101859625A CN 201110185962 A CN201110185962 A CN 201110185962A CN 102260942 A CN102260942 A CN 1022609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ve
- roller
- yarns
- condensers
- upper leath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以纤维直径在10.5微米以下的长绒棉为原料,实现170~330高支纱的纺纱;在双道粗纱并在双道粗纱的第二道粗纱中,采用吊锭加3毫米孔间距的双孔集棉器,实现了粗纱的小定量纺纱;其第二道粗纱工序:从头道粗纱上引出的两根粗纱条穿入集棉器并喂入第四罗拉和第四皮辊间;两根粗纱条,经后区预牵伸平行进入双孔集棉器并喂入由第三上皮辊及上皮圈、第三下罗拉及下皮圈组成的主牵伸钳口;双孔集棉器控制两根粗纱喂入主牵伸区的方向,保证两根粗纱条不交叉、重叠;经过预牵伸作用后的两根粗纱条在第二、第三罗拉及上下皮圈组成的主牵伸区内进行牵伸、并合;牵伸后的须条在第一、第二罗拉组成的整理区进行集束作用,须条输出牵伸区后经加捻形成粗纱条,卷绕在粗纱管上形成第二道粗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的技术改造,尤其适用于J170S-J330S的纯棉纱线的纺纱,突破了传统高支纱的纺纱技术难题,实现了增产、保质量的技术效果。
背景技术
纺170S以上的纯棉高支纱,现代的纺纱设备及工艺很难解决如细纱、络筒、并线工序的断头,前纺各工序牵伸的合理分配,充分排除杂质、短绒和棉结等技术难点。170S以上的特高支纱,直径非常细,单根纱线内包含的纤维根数比较少,仅有11~15根,纱线强力极低,纺纱时断头较多,采用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无法实现正常纺纱;根据纺纱要求,纺170支以上的纯棉高支纱所需的粗纱定量在1.10~1.5g/10m范围内,这样小定量的粗纱采用正常生产工艺很难实现。
本发明是在原料已选定的条件下,在前纺梳理工序多排除原棉中杂质、短绒和棉结有害疵点,在后道工序中减少生产过程中纱线断头,解决了正常工艺所不能实现的粗纱小定量要求的技术难题。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改造思路和纺纱方法对顺利实现特高支纱纺纱和保证成纱质量具有独到之处,对行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生产纯棉高支纱的方法,即双道双并合粗纱工艺,更适用于以优质长绒棉为原料纺170支以上的高支纱。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以纤维直径在10.5微米以下的长绒棉为原料,实现170~330高支纱的纺纱;采用的双道粗纱并在双道粗纱的第二道粗纱中,加装了吊锭及双孔集棉器,其双孔集棉器的孔间距3毫米,实现了粗纱的小定量纺纱;其第二道粗纱工序:由吊锭支架1、吊锭2、3、头道粗纱4、5、 粗纱条6、7、普通集棉器8、第四上皮辊9、第四下罗拉10、双孔集棉器11、第三上皮辊12、上皮圈14、第三下罗拉13、下皮圈15、第二下罗位17、第二上皮辊16、第一上皮辊18、第一下罗拉19、第二道粗纱条20、第二道粗纱21组成;安装在吊锭支架1上的吊锭2、3为一组,用于悬挂头道粗纱4、5;从头道粗纱4、5上引出的两根粗纱条6、7穿入集棉器8并喂入第四罗拉10和第四皮辊9间;两根粗纱条6、7经后区预牵伸平行进入双孔集棉器11并喂入由第三上皮辊12及上皮圈14、第三下罗拉13及下皮圈15组成的主牵伸钳口;双孔集棉器11控制两根粗纱喂入主牵伸区的方向,保证两根粗纱条6、7不交叉、重叠;经过预牵伸作用后的两根粗纱条在第二、第三罗拉及上下皮圈组成的主牵伸区内进行牵伸、并合;牵伸后的须条在第一、第二罗拉组成的整理区进行集束作用,须条输出牵伸区后经加捻形成粗纱条20,卷绕在粗纱管上形成第二道粗纱21。
本发明选用纤维直径细至10.5微米以下的特殊长绒棉做为纺纱原料,自主创新出的双精梳生产工艺达到了有效排除原棉中的短绒、棉结和有害疵点的目的;在现有粗纱机工艺条件下,对粗纱机进行设备改造(机后安装吊锭、牵伸区安装双孔集棉器)采用双道双并合粗纱工艺实现了粗纱小定量(1.5g/10m以下)的突破,达到了细纱工序所需要的牵伸倍数要求。
本发明的粗纱工序,在常规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再增加了第二道粗纱,克服了使用传统工艺纺轻定量粗纱时因并条定量过轻造成粗纱机后断条无法开车的弊端,同时牵伸倍数逐步加大,牵伸分配合理,实现了粗纱超小定量的要求,彰显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对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双道双并合粗纱的工艺示意流程图;
附图中:1-支架、2、3-吊锭、4、5-头道粗纱、6、7-粗纱条、8-普通集棉器、9-第四上皮辊、10-第四下罗拉、11-双孔集棉器、12-第三上皮辊、13-第三下罗拉、14-上皮圈、15-下皮圈、16-第二上皮辊、17-第二下罗拉、18-第一上皮辊、19-第一下罗拉;20-第二道粗纱条、21-第二道粗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照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双道双并合粗纱纺纱工艺流程:
A11抓棉机→B11开棉机→B70多仑混棉机→B60清棉机→C51梳棉机→E2/4a条卷机→E4/1a并卷机→E7/5头道精梳→E2/4a条卷机→E62二道精梳→D30C并条机→JWF1416头道粗纱→JWF1416二道粗纱(两根粗纱并合)→k44细纱机→Savio Orion络筒机;
设备:粗纱机型JWF1416经纬粗纱机;
工艺要求:以CF200S纱为例:头道粗纱定量4.69g/10m,牵伸倍数9.21倍数;二道粗纱定量1.50g/10m,后区牵伸倍数1.24倍,总牵伸倍数6.32倍,粗纱捻度82T/m;
其第二道粗纱工序:安装在吊锭支架1上的吊锭2、3为一组,用于悬挂头道粗纱4、5;从头道粗纱4、5上引出的两根粗纱条6、7穿入集棉器8并喂入第四罗拉10和第四皮辊9间;两根粗纱条6、7经后区预牵伸平行进入双孔集棉器11并喂入由第三上皮辊12及上皮圈14、第三下罗拉13及下皮圈15组成的主牵伸钳口;双孔集棉器11控制两根粗纱喂入主牵伸区的方向,保证两根粗纱条6、7不交叉、重叠;经过预牵伸作用后的两根粗纱条在第二、第三罗拉及上下皮圈组成的主牵伸区内进行牵伸、并合;牵伸后的须条在第一、第二罗拉组成的整理区进行集束作用,须条输出牵伸区后经加捻形成粗纱条20,卷绕在粗纱管上形成第二道粗纱21。
生产管理:
使用双道双并合粗纱工艺生产高支纱时,挡车工的操作也与正常纺纱要求不同,在二道粗纱生头时或接机后粗纱断头时,每锭对应机后两根粗纱条要平行穿过双孔集棉器;在牵伸区内,两根粗纱须条不得交叉,否则影响正常牵伸;开车过程中,要加强巡回,防止机后跑单纱。
Claims (1)
1.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纤维直径在10.5微米以下的长绒棉为原料,实现170~330高支纱的纺纱;采用的双道粗纱并在双道粗纱的第二道粗纱中,加装的吊锭和双孔集棉器,其双孔集棉器的孔间距3毫米,实现了粗纱的小定量纺纱;其第二道粗纱工序:由吊锭支架(1)、吊锭(2)、(3)、头道粗纱(4)、(5)、 粗纱条(6)、(7)、普通集棉器(8)、第四上皮辊(9)、第四下罗拉(10)、双孔集棉器(11)、第三上皮辊(12)、上皮圈(14)、第三下罗拉(13)、下皮圈(15)、第二下罗位(17)、第二上皮辊(16)、第一上皮辊(18)、第一下罗拉(19)、第二道粗纱条(20)、第二道粗纱(21)组成;安装在吊锭支架(1)上的吊锭(2)、(3)为一组,用于悬挂头道粗纱(4)、(5);从头道粗纱(4)、(5)上引出的两根粗纱条(6)、(7)穿入集棉器(8)并喂入第四罗拉(10)和第四皮辊(9)间;两根粗纱条(6)、(7)经后区预牵伸平行进入双孔集棉器(11)并喂入由第三上皮辊(12)及上皮圈(14)、第三下罗拉(13)及下皮圈(15)组成的主牵伸钳口;双孔集棉器(11)控制两根粗纱喂入主牵伸区的方向,保证两根粗纱条(6)、(7)不交叉、重叠;经过预牵伸作用后的两根粗纱条在第二、第三罗拉及上下皮圈组成的主牵伸区内进行牵伸、并合;牵伸后的须条在第一、第二罗拉组成的整理区进行集束作用,须条输出牵伸区后经加捻形成粗纱条(20),卷绕在粗纱管上形成第二道粗纱(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859625A CN102260942A (zh) | 2011-07-05 | 2011-07-05 |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859625A CN102260942A (zh) | 2011-07-05 | 2011-07-05 |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0942A true CN102260942A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5007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859625A Pending CN102260942A (zh) | 2011-07-05 | 2011-07-05 |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60942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782A (zh) * | 2011-12-02 | 2012-07-18 | 阿瓦提县农科院丰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纺精梳300支棉纱有机长绒棉原料生产方法 |
CN103334190A (zh) * | 2013-07-09 | 2013-10-02 | 江南大学 | 一种特高支纯棉精梳纱线及其纺制工艺 |
CN103451798A (zh) * | 2013-09-10 | 2013-12-18 | 江南大学 | 一种含有少有害毛羽与丰富有益毛羽的纯棉纱线的生产方法 |
CN105133109A (zh) * | 2015-06-18 | 2015-12-09 | 立天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特细特纱的生产方法 |
CN109457365A (zh) * | 2018-10-30 | 2019-03-12 |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 |
CN112981648A (zh) * | 2021-02-07 | 2021-06-18 | 康宝莱(宁波)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幻彩棉绒圈圈纱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4769A (zh) * | 1999-05-22 | 2000-11-29 | 李元龙 | 纺织合纤纱 |
CN1370872A (zh) * | 2001-02-23 | 2002-09-25 | 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 | 苎麻芳纶混纺纱线及加工工艺 |
CN101608367A (zh) * | 2008-06-18 | 2009-12-23 | 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350支纱线的生产方法 |
CN201670906U (zh) * | 2010-04-27 | 2010-12-15 |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双色纱的粗纱机 |
-
2011
- 2011-07-05 CN CN2011101859625A patent/CN1022609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4769A (zh) * | 1999-05-22 | 2000-11-29 | 李元龙 | 纺织合纤纱 |
CN1370872A (zh) * | 2001-02-23 | 2002-09-25 | 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 | 苎麻芳纶混纺纱线及加工工艺 |
CN101608367A (zh) * | 2008-06-18 | 2009-12-23 | 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350支纱线的生产方法 |
CN201670906U (zh) * | 2010-04-27 | 2010-12-15 |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双色纱的粗纱机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782A (zh) * | 2011-12-02 | 2012-07-18 | 阿瓦提县农科院丰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纺精梳300支棉纱有机长绒棉原料生产方法 |
CN103334190A (zh) * | 2013-07-09 | 2013-10-02 | 江南大学 | 一种特高支纯棉精梳纱线及其纺制工艺 |
CN103334190B (zh) * | 2013-07-09 | 2016-01-20 | 江南大学 | 一种特高支纯棉精梳纱线及其纺制工艺 |
CN103451798A (zh) * | 2013-09-10 | 2013-12-18 | 江南大学 | 一种含有少有害毛羽与丰富有益毛羽的纯棉纱线的生产方法 |
CN105133109A (zh) * | 2015-06-18 | 2015-12-09 | 立天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特细特纱的生产方法 |
CN105133109B (zh) * | 2015-06-18 | 2017-09-26 | 立天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特细特纱的生产方法 |
CN109457365A (zh) * | 2018-10-30 | 2019-03-12 |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 |
CN112981648A (zh) * | 2021-02-07 | 2021-06-18 | 康宝莱(宁波)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幻彩棉绒圈圈纱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0942A (zh) | 一种纯棉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2181979B (zh) | 一种介入式合股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1979735A (zh) |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 |
CN102704120B (zh) |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 |
CN107245782A (zh) | 一种羊毛混纺纱线的生产加工方法 | |
CN102704124A (zh) | 等张力双长丝紧靠加捻三角区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方法及应用 | |
CN103710810A (zh) |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CN106835416A (zh) | 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 |
CN101956255A (zh) | 嵌入式复合纺纱细纱机及其纺纱方法 | |
CN103628209B (zh) | 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358974A (zh) | 棉纤维与铜氨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7845870U (zh) | 复合加捻装置 | |
CN103696053B (zh) | 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 | |
CN203451698U (zh) | 一种赛络纺纱粗纱定位装置 | |
CN101509160A (zh) | 一种精梳毛纺纺纱工艺方法 | |
CN106149124A (zh) | 一种超高支紧密赛洛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 |
CN106149126A (zh) | 一种紧密赛络纺涤纶粘胶高支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5313750U (zh) | 粗纱机的防止熟条意外伸长装置 | |
CN101514506A (zh) | 一种后处理增强型纺纱方法 | |
CN104278387A (zh) | 新型多组分弹性纱线、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CN1763281B (zh) | 一种复合纱的制造方法 | |
CN103103664A (zh) | 天丝环保涡流纺纱制品的生产方法 | |
CN103668618A (zh) | 一种花式纱线的加工工艺 | |
CN202415803U (zh) | 氨纶包芯纱电子监测装置 | |
CN104562314A (zh) | 一种并粗一体化小样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