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4227B -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4227B
CN102204227B CN200980143852.3A CN200980143852A CN102204227B CN 102204227 B CN102204227 B CN 102204227B CN 200980143852 A CN200980143852 A CN 200980143852A CN 102204227 B CN102204227 B CN 102204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state
display part
aforesaid oper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4227A (zh
Inventor
田井隆辅
永井道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0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4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2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enclosures rotatin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or with ball-joint coupling, e.g. PDA with display enclosure orientation changeable between portrait and landscape by rotation with respect to a coplanar body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1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single handed use or left/right hand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7Rotatable in one plane,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33Including a rotatable display body p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在用单手把持操作部壳体的状态下,不更换把持的手就难以操作触控面板和键操作部双方的问题。一种包括具有基于键开关的键操作部(15)的操作部壳体(10)、具有显示部和触控面板(30)的显示部壳体(20)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使显示部壳体针对操作部壳体横向配置,以便能够通过基于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手的单手操作来操作键操作部(15)和触控面板(30)双方。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包括键操作部和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设备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诸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终端设备随着服务的多样化以及终端的多功能化,其构造以及操作方法也不断追求着多样化。例如公开有如下构造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具有能够利用不设置硬键而仅仅使用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触控面板、接触式传感器来进行画面操作、文字输入的构造的便携式终端;具有根据需要对能够通过触控面板、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简单操作的无操作键状态、适合通话、邮件操作的纵向画面状态、适合单波段(One-Seg)视听、全屏浏览器操作的横向画面状态进行切换的构造的便携式终端。
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便携式终端设备的例子。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中,包括使操作部壳体和显示部壳体能够开合地连接起来的第一连接轴和能够使显示部壳体以打开的状态横向旋转的第二连接轴,这种结构使显示部壳体能够打开而具有纵向画面状态,进而使打开状态的该显示部壳体能够设为横向而切换成横向画面状态。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有如下的构造:设置能够在打开显示部壳体的状态下,使显示部壳体翻转的第三旋转轴,并将显示部壳体翻转而闭合,从而在将显示部壳体的显示面设为上侧的情况下使该显示部壳体与操作部壳体重叠以设为无操作键状态。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中,能够使显示部壳体重叠在操作部壳体上而设为无操作键状态,并使显示部壳体在操作部壳体的上方滑动而设为纵向画面状态,并使纵向画面状态下的显示部壳体旋转而设为横向画面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6/0385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92264号公报
在具有不设置硬键,而只利用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触控面板、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画面操作、文字输入的构造的便携式终端中,虽然能够利用触控面板比较容易地进行画面上的输入项目的选择、画面的滚动这种操作,但在进行文字输入时,则存在其操作性相比硬件性的键开关显著下降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打开显示部壳体而具有纵向画面状态,进而将打开状态的显示部壳体设为横向而切换成横向画面状态,进而将显示部壳体翻转而闭合,从而设为无操作键状态的构造的便携式终端中,存在不能只用把持终端的单只手轻松地进行从纵向画面状态切换成横向画面状态,再切换成无操作键状态的切换的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中,虽然在纵向画面状态、横向画面状态下,能够用把持终端的单只手进行基于键输入部的键操作,但进行基于画面上的触控面板的操作时,由于为了使把持终端的手的大拇指接触触控面板的整个区域,因而需要换拿终端,或使用空闲的另一只手进行操作。因此,存在不能只用把持终端的单只手轻松地进行利用键输入部和触控面板二者的操作的问题。
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安装了触控面板和硬键二者的情况下,由于壳体的结构上,用单手把持操作部而不更换把持的手来操作触控面板和硬键二者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对包括作为硬键的键操作部的便携式终端上设置触控面板来作为输入设备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壳体,以舒适地操作键操作部和触控面板二者。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中,由于显示部未包括触控面板,因而需要只靠基于操作部壳体的键输入部的键操作进行文字输入和画面操作,相比包括触控面板的便携式终端,导致在画面操作上其操作性显著下降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便携式终端中,要想设为横向画面状态,需要使显示部壳体暂时从无操作键状态滑动至操作部壳体的上方而设为纵向画面状态,从横向画面状态设为无操作键状态时也需要暂时从横向画面状态设为纵向画面状态。因此,不能直接进行从无操作键状态到横向画面状态以及从横向画面状态到无操作键状态切换。即,如果不暂时经由纵向画面状态,就不能进行从无操作键状态到横向画面状态、从横向画面状态到无操作键状态的切换,因而存在状态切换操作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把持终端设备的单只手舒适地进行使用触控面板的键操作部的操作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能够利用把持终端设备的单只手轻松地进行无操作键状态、纵向画面状态、横向画面状态之间的切换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的操作部壳体,以及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的显示部壳体;使上述显示部壳体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壳体横向配置,以便能够通过基于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单手操作对上述第一输入部以及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将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的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的显示部壳体连接起来,以便能够通过单手操作来切换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两种状态。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将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的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的显示部壳体连接起来,以便能够通过单手操作来切换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三种状态。
根据本发明,在使显示部壳体相对于操作部壳体横向配置的状态下,能够用基于把持操作部壳体的手的单手操作来进行使用触控面板的整个区域和键操作部的舒适的操作。
并且,能够用把持终端设备的单只手轻松地进行无操作键状态、纵向画面状态、横向画面状态之间的切换。
并且,由于把持操作部壳体而进行触控面板的操作,因而由于误触摸触控面板而引起识动作的可能性较低,使得能够进行基于触控面板的舒适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观以及操作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显示部壳体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铰接机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铰接机构针对壳体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铰接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各操作状态的铰接机构40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横向状态下的具体的操作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横向状态下的具体的操作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横向状态下的具体的操作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横向状态下的具体的操作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观结构。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结构包括:具有作为第一输入部的键操作部15的操作部壳体10;具有包含在显示部25中的作为第二输入部的触控面板30的显示部壳体20。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具有适合利用触控面板的操作的形状和构造。
作为用于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100要具备的各种功能的硬件部件,操作部壳体10内置有CPU、主存储部等。
键操作部15配置在操作本体10的前表面下部,由被构造成通过直接按压来进行输入的键、被构造成通过触摸来进行输入的键等实现。
图3表示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硬件结构例。参照图3,便携式终端设备100能够通过与普通计算机设备相同的硬件结构实现,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由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的用作为数据的作业区域或数据的暂时转移区域的主存储部102;经由网络收发数据的通信部103;进行数据的收发的输入/输出接口部104;由诸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内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作为硬盘设备的辅助存储部105;将上述各结构单元相互连接起来的系统总线106;显示部25;作为输入设备的键操作部15和触控面板30。
通过将提供便携式终端设备100要具备的各种功能的程序存储到辅助存储部105、将所述程序上载到主存储部102中并且由CPU 101执行该程序,从而软件性地实现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壳体20与操作部壳体10之间安装铰接机构40,从而实现具有(A)作为无操作键状态的主状态、(B)横向状态(横向画面状态)、(C)滑动状态(纵向画面状态)这三种状态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操作部壳体10和显示部壳体20通过铰接机构40相连接,并能够通过该铰接机构40使显示部壳体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10旋转或滑动。
操作部壳体10和显示部壳体20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例如都具有在用单手把持设备的情况下,无需更换把持设备的手就能够利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触摸触控面板30来进行操作的尺寸。作为一个实例,从基于单手的操作的便利性出发,优选为以纵向长度计的时候,高度尺寸为100mm左右。
通过该铰接机构40使显示部壳体20旋转或滑动,从而能够如图所示地切换显示部壳体20的状态。即,获得显示部壳体20位于与操作部壳体10重叠的位置的主状态、显示部壳体20横向地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的横向状态、显示部壳体20沿操作部壳体10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滑动状态这三种状态。
(A)主状态
如图1(A)和图2(A)所示,这是一种使显示部壳体20重叠到操作部壳体10的前表面而定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操作部壳体10的键操作部15被显示部壳体20隐藏,因而如图2(A)所示,通过用单只手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并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触摸触控面板30,进行画面操作、文字输入。
(B)横向状态
如图1(B)和图2(B)所示,这是一种使显示部壳体20旋转而成为横向并使其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横向的显示部壳体20的上侧面成为与操作部壳体10的上侧面大致平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显示部壳体20横向地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操作部壳体10下部的键操作部15露出,因而如图2(B)所示,通过用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操作键操作部15和触控面板30二者,进行画面操作、文字输入。
(C)滑动状态
如图1(C)和图2(C)所示,这是一种使显示部壳体20沿操作部壳体10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显示部壳体20纵向地滑动至上方,操作部壳体10的键操作部15露出,因而在用把持设备的单只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主要利用键操作部15进行操作。
显示部25是在液晶显示画面配置了触控面板30的构造,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各种信息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用指尖、触针等触摸画面而进行各种项目的选择、画面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显示部壳体20的显示部25的诸如LCD等这样的显示设备的表面上,搭载着基于矩阵开关式、电阻膜式、声表面波式、电磁感应式、电容式、光学式等的触控面板30。
图4表示该显示部壳体20的结构例。在图4的结构例中,显示部壳体20被构造成具有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形成在由树脂构成的前壳201和后罩202的内部而位于由显示设备204和显示设备用框架205构成的显示单元203的表面的上。并且,为了保护触控面板,在前壳201的表面上粘贴由丙烯酸、玻璃制成的屏幕206。
参照图5对铰接机构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的(A)是铰接机构40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的(B)是从外侧观看铰接机构40的状态的图、图5的(C)是从内侧观看铰接机构40的状态的图。
铰接机构40为包括安装在操作部壳体10侧上的铰接固定部50、安装在显示部壳体20的内侧上的铰接可动部60、扭力盘簧70、限制铰接可动部60的移动的限制部80的结构。
在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中嵌合有设在铰接可动部60中的导销61。该导销61的一端固定在显示部壳体20上,导销61的另一端能够在槽内移动而不会从导槽51脱落。
在铰接固定部50的内侧配置有扭力盘簧70。该扭力盘簧70的一端与导销61连接,另一端与设在铰接固定部50的里面的盘簧安装部52连接。
扭力盘簧70能够被连接成以盘簧安装部52为中心自由旋转。
铰接可动部60具有形成大致90度的角度的铰接可动臂62和63。在铰接可动部60在导槽51内移动时,设在该铰接可动臂62的63的前端部的凹部顺利地进行与设在铰接固定部50的铰接旋转中心部55以及铰接旋转中心部56扣合的动作和解除扣合的动作。以下,对铰接机构40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6,对将构成铰接机构40的铰接固定部50和铰接可动部60安装到操作部壳体10和显示部壳体20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铰接固定部50通过螺纹、铆等如图6的(A)所示地固定在操作部壳体10的表面上部。图中,×标识表示铰接固定部50针对操作部壳体10的固定部位。扭力盘簧70介于设在铰接固定部50与操作部壳体10之间的间隙中,以免干扰铰接固定部50和操作部壳体10。
铰接可动部60通过螺纹、铆等如图6的(B)所示地固定在显示部壳体20的内侧的大致中央。图中,×标识表示铰接可动部60针对显示部壳体20的固定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参照图7对通过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铰接机构40进行使用状态的切换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将显示部壳体20从主状态切换成横向状态,进而从横向状态切换成滑动状态,进而从滑动状态切换成主状态为止的从状态(A)到状态(G)的转换进行说明。
状态(A):在主状态中,导销61位于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的槽51a与槽51c的交点处。此时,铰接可动臂62的前端处的凹部与铰接旋转中心部55扣合,且导销61被扭力盘簧70的弹力按压到槽51a与槽51c的交点。由此,铰接可动部60固定成图示的状态,从而主状态得以维持。图8的(A)表示这种状态的铰接机构40的详细状况。
状态(B):当使显示部壳体20针对操作部壳体1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铰接可动臂62的前端以扣合的状态以旋转中心部55为中心旋转,使得导销61沿着导槽51的槽51a移动。此时,由于导销61被扭力盘簧70的弹力而沿着导槽51的槽51a被按压到与槽51b的交点侧,因而铰接可动部60不能维持状态(B),而自动地转移到状态(A)或状态(C)。在这里,使用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使显示部壳体20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使其转移到下一状态(C)。
状态(C):导销61位于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的槽51a与槽51b的交点处。此时,铰接可动臂62的前端处的凹部与铰接旋转中心部55扣合,且铰接可动臂63的前端处的凹部与铰接旋转中心部56扣合,同时导销61被扭力盘簧70的弹力按压到槽51a与槽51b的交点处。由此,铰接可动部60固定成图示的状态,显示部壳体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10成为横向的横向状态得以维持。图8的(B)表示这种状态的铰接机构40的详细状况。
状态(D):在使显示部壳体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10从状态(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铰接可动部60的铰接可动臂63的前端以扣合的状态以旋转中心部56为中心旋转,使得导销61沿着导槽51的槽51b移动。此时,由于导销61被扭力盘簧70的弹力而沿着导槽51的槽51b被按压到与槽51c交点侧,铰接可动部60不能维持状态(D),而自动地转换到状态(C)或状态(E)。在这里,使用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使显示部壳体20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转移到下一状态(E)。
状态(E):导销61位于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的槽51b与槽51c的交点附近。此时,铰接可动部60的铰接可动臂63与限制部80接触,从而解除与旋转中心部56的扣合,并转换到状态(F)。
状态(F):导销61位于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的槽51b与槽51c的交点处。此时,铰接可动臂63的前端处的凹部与铰接旋转中心部56扣合,同时导销61被扭力盘簧70的弹力按压到槽51b与槽51c的交点处。由此,铰接可动部60固定为图示的状态,并且显示部壳体20针对操作部壳体10滑动至上方的滑动状态得以维持。此外,状态(A)和状态(F)的画面的上下方向相同。图8的(C)表示这种状态的铰接机构40的详细状况。
状态(G):在拉下显示部壳体20而使其接近操作部壳体10时,铰接可动部60沿着铰接固定部50的导槽51的槽51c移动。此时,铰接可动部60由于扭力盘簧70的弹力和导槽51的槽51c的形状而不能维持状态(G),而自动地转换到状态(F)或状态(A)。此时,抵抗扭力盘簧70的弹力再拉下显示部壳体20,从而转移到状态(A)所示的主状态。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铰接机构40的移动,以主状态(使显示部壳体20重叠到操作部壳体10的前表面而定位的状态)→横向状态(使显示部壳体20旋转而成为横向并定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的状态)→滑动状态(使显示部壳体20针对设备本体10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主状态这种流程来切换使用状态。
此外,能够使用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单只手容易地进行主状态、横向状态、滑动状态之间的切换。
接下来,对主状态、横向状态以及滑动状态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1)主状态下的操作方法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处于显示部壳体20与操作部壳体10重叠的状态,因而使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触摸触控面板30,从而进行显示部25的显示画面的滚动、显示在画面上的项目的选择以及文字输入。
在主状态中,在用单手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情况下,能够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触摸触控面板30的整个区域而进行操作。
(2)横向状态下的操作方法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横向地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的显示部壳体20的上侧面与操作部壳体10的上端部大致平齐,因而设备整体的高度和操作部壳体10本身的高度几乎相同。因此,与主状态相同地,能够只用把持设备的单只手的手进行操作。
并且,由于操作部壳体10下部的键操作部15露出,因而能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等触摸触控面板30而进行显示部25的显示画面的滚动、在画面上显示的项目的选择等,并通过对键操作部15的键进行操作而进行文字输入。
在上述的利用铰接机构40而实现的横向状态中,在用单手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情况下,能够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按压触控面板30的整个区域和键操作部15的所有键。
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区分地使用适合画面操作等的触控面板30、适合文字输入的键操作部15,从而用单手进行舒适的操作。
(3)滑动状态下的操作方法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处于显示部壳体20针对操作部壳体10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因而成为用把持设备的手的大拇指对操作部壳体10的键操作部15进行操作,并用另一只手的指尖对触控面板30进行操作的使用方法。这种滑动状态为主要适合进行通话的情况等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在横向状态下的具体的操作例进行说明。
图9中表示将显示部25设为横向状态,并使用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单只手的大拇指触摸显示部25的触控面板30,从而对显示在画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的例子。
图9的(A)表示在静态图像阅览画面上使图像显示的例子,在该例中,在中央的画面201上显示有图像B的整体,并在左右侧的画面202、203上显示有前后的图像A、C的一部分。
在这种状态下,用大拇指触摸右侧的图像A而沿左方向移动(拖动动作),从而如图9的(B)所示,图像A沿左方向移动而显示在中央的画面201上。随此,图像B沿左侧向画面202移动,并在右侧的画面203上显示图像A的下一图像X。
并且,如果触摸右侧的图像C而沿右方向使其拖动,就能使图像C向中央的画面201移动而显示。
并且,在图9(A)的状态下,如果接触画面而沿左右任意的方向连续地进行拖动动作,就能使图像渐渐地滚动而显示在画面上。
图10表示静态图像阅览画面的另一例,将横向的显示部25的画面分割成左侧画面和右侧画面,并将右侧画面设为用作为数据的多个图像A、B、C的图标213显示的一览画面212,并将左侧画面设为进行图像的扩大显示的视图画面211。
在图10的(A)的状态下,用把持设备的单只手的大拇指触摸要显示在视图画面211上的期望的图像的图标213进行选择(在图示的例子中,选择了图像A的图标213),以触摸的状态使其移动到左侧的视图画面211然后拿开大拇指(拖放动作),从而如图10的(B)所示,与图标213对应的图像A扩大显示在左侧画面的视图画面211上。
图11表示在横向的显示部25的画面上显示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的浏览器搜索画面的例子。在要进行搜索的情况下,如图11的(A)所示,用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单只手的大拇指利用键操作部15输入搜索关键词。
图11的(B)表示显示了基于所输入的搜索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的状态。示出了用大拇指触摸该搜索结果的画面,并上下拖动搜索结果,从而使搜索结果的画面上下滚动的状态。
图12表示上面使用了单波段(One-Segment)等的动态图像的动画视听画面的例子,将横向的该动画视听画面分割成左侧画面和右侧画面,将左侧画面设为用于显示单波段(One-Segment)等的动态图像的显示画面221,并将右侧画面设为用于进行单波段(One-Segment)视听的操作的操作画面222的情况。
在该例中,能够通过触摸右侧画面的操作画面222,进行单波段的频道选择、要显示在显示画面221上的动态图像文件的选择。
(第一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横向状态和滑动状态中,能够在用单手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同时用把持的手的大拇指对触控面板30的整个区域进行操作而无需换拿终端,且能够同时对操作部壳体10的键操作部15进行操作。并且,由于在把持操作部壳体10的同时进行触控面板30的操作,因而由于误触摸触控面板30而引起误动作的可能性较低,并能够进行舒适的触控面板操作。
并且,能够用把持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单只手轻易地进行无操作键状态、纵向画面状态、横向画面状态间的切换。
并且,由于把持操作部壳体10来进行触控面板的操作,因而由于误触摸触控面板30而引起误动作的可能性较低,并能够进行舒适的触控面板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具有主状态、横向状态、滑动状态这三种状态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上搭载了触控面板30,并在横向状态和滑动状态下用单手同时实现触控面板30的操作和键操作部15的操作。但是,在仅仅处于将显示部壳体20设为横向并定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上部的状态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也能够实现用单手同时进行的触控面板30的操作和键操作部15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铰接机构40,而针对显示部壳体20以旋转90°的状态固定地安装操作部壳体10。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4所示的显示部壳体20的结构中,示出了触控面板30和显示单元203分别独立的例子,但还能够使用以光学式触控面板为代表的触控面板一体型的显示单元。如果使用这种触控面板一体型的显示单元,就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小型薄型化。
本发明作为便携式终端设备100能够适用于一般的搭载了触控面板的便携式电话机或便携式信息通信设备。
以上,举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显示部壳体20和操作部壳体10之间设置具有旋转机构的铰接机构40,从而进行主状态、横向状态以及滑动状态间的切换的例子,但只要是用于实现主状态、横向状态以及滑动状态这三种状态的铰接机构,就不局限于图示的构造。
本申请要求已于2008年10月3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8-282377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操作部壳体和显示部壳体,该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该显示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
使上述显示部壳体针对上述操作部壳体横向配置,以便能够通过基于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操作对上述第一输入部以及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上述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能够在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直接切换,
其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
铰接固定部,该铰接固定部待装接到上述操作部壳体;
铰接可动部,该铰接可动部待装接到上述显示部壳体;
环状引导槽,该环状引导槽设置在上述铰接固定部中;
导销,该导销设置在通过上述环状引导槽移动的上述铰接可动部中;
扭力盘簧,该扭力盘簧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导销,并且该扭力盎簧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铰接固定部;
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设置三个顶点,以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放置成对应于上述两个状态的每一个状态,
其中上述扭力盘簧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将上述导销推动到上述三个顶点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设在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下部的上述第一输入部露出。
3.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操作部壳体和显示部壳体,该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该显示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
使上述显示部壳体针对上述操作部壳体横向配置,以便能够通过基于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操作对上述第一输入部以及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上述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能够在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直接切换,
其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
铰接固定部,该铰接固定部待装接到上述操作部壳体;
铰接可动部,该铰接可动部待装接到上述显示部壳体;
环状引导槽,该环状引导槽设置在上述铰接固定部中;
导销,该导销设置在通过上述环状引导槽移动的上述铰接可动部中;
扭力盘簧,该扭力盘簧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导销,并且该扭力盘簧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铰接固定部;
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设置三个顶点,以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放置成对应于上述三个状态的每一个状态,
其中上述扭力盘簧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将上述导销推动到上述三个顶点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以及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下,设在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下部的上述第一输入部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机构为如下的构造:能够从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切换成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或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上述显示部壳体的上侧面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端部基本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无需更换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就能够对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为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能够用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大拇指对上述第一输入部和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的尺寸。
9.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使该连接机构能够在显示部壳体与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直接切换,上述显示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上述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
其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
铰接固定部,该铰接固定部待装接到上述操作部壳体;
铰接可动部,该铰接可动部待装接到上述显示部壳体;
环状引导槽,该环状引导槽设置在上述铰接固定部中;
导销,该导销设置在通过上述环状引导槽移动的上述铰接可动部中;
扭力盘簧,该扭力盘簧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导销,并且该扭力盘簧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铰接固定部;
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设置三个顶点,以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放置成对应于上述两个状态的每一个状态,
其中上述扭力盘簧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将上述导销推动到上述三个顶点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基于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操作对上述第一输入部以及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下部的上述第一输入部露出。
12.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使该连接机构能够在显示部壳体与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直接切换,上述显示部壳体具有基于显示部和触控面板的第二输入部,上述操作部壳体具有基于键开关的第一输入部,
其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
铰接固定部,该铰接固定部待装接到上述操作部壳体;
铰接可动部,该铰接可动部待装接到上述显示部壳体;
环状引导槽,该环状引导槽设置在上述铰接固定部中;
导销,该导销设置在通过上述环状引导槽移动的上述铰接可动部中;
扭力盘簧,该扭力盘簧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导销,并且该扭力盘簧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铰接固定部;
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设置三个顶点,以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放置成对应于上述三个状态的每一个状态,
其中上述扭力盘簧在上述环状引导槽上将上述导销推动到上述三个顶点中的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以及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下,设在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下部的上述第一输入部露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机构为如下的构造:能够从上述显示部壳体与上述操作部壳体重叠的状态切换成上述显示部壳体从上述操作部壳体滑动至上方而定位的状态或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上述显示部壳体的上侧面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端部基本平齐。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无需更换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就能够对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操作部壳体和上述显示部壳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为在上述显示部壳体横向地位于上述操作部壳体的上部的状态下,能够用把持上述操作部壳体的手的大拇指对上述第一输入部和上述第二输入部进行操作的尺寸。
CN200980143852.3A 2008-10-31 2009-10-27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4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2377 2008-10-31
JP2008282377 2008-10-31
PCT/JP2009/068392 WO2010050463A1 (ja) 2008-10-31 2009-10-27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の状態切替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4227A CN102204227A (zh) 2011-09-28
CN102204227B true CN102204227B (zh) 2014-06-18

Family

ID=4212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85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4227B (zh) 2008-10-31 2009-10-27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778B2 (zh)
EP (1) EP2343870B1 (zh)
JP (1) JP5561168B2 (zh)
CN (1) CN102204227B (zh)
WO (1) WO20100504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3188B2 (en) * 2011-05-24 2014-04-08 Blackberry Limited Pivotable display guide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
JP2012253716A (ja) * 2011-06-07 2012-12-20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操作方法、携帯端末の操作プログラム、動画再生システム
CN103376930A (zh) * 2012-04-23 2013-10-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JP7085397B2 (ja) * 2018-04-20 2022-06-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収納ケース
CN108965529A (zh) * 2018-07-23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4593334B (zh) * 2022-01-29 2023-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保护装置及电子组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74A (zh) * 2004-10-01 2007-09-12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信息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9678A (ja) * 2001-10-03 2003-06-27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
US8155718B2 (en) * 2003-09-03 2012-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hinge apparatus for sliding/rotating type mobile terminals
US20050125570A1 (en) 2003-10-23 2005-06-09 Robert Olodort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1796350A4 (en) * 2004-10-01 2008-01-23 Sharp Kk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JP4548238B2 (ja) * 2005-06-20 2010-09-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5224673B2 (ja) * 2006-08-08 2013-07-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位置検出方法
JP4802077B2 (ja) * 2006-09-29 2011-10-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JP2008092264A (ja) 2006-10-02 2008-04-17 Omron Corp ヒンジ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US20080278633A1 (en) 2007-05-09 2008-11-13 Mikhail Tsoupko-Sitnikov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74A (zh) * 2004-10-01 2007-09-12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信息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50463A1 (ja) 2012-03-29
US20110310023A1 (en) 2011-12-22
EP2343870A4 (en) 2012-05-02
WO2010050463A1 (ja) 2010-05-06
EP2343870B1 (en) 2018-05-30
US9172778B2 (en) 2015-10-27
CN102204227A (zh) 2011-09-28
JP5561168B2 (ja) 2014-07-30
EP2343870A1 (en)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227B (zh) 便携式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切换构造
US9547382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EP2299352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EP2433203B1 (en) Hand-held device with two-finger touch triggered se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elements
US7705799B2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69475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6319298B2 (ja) 情報端末、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KR20150060278A (ko) 다단 절첩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기능 제어방법
US2006026794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foldable and turnable display unit
KR20080086354A (ko) 폴더식 휴대단말
JP2009217415A (ja) 表示装置
CN105630307A (zh) 在移动终端显示多个应用的装置及方法
JP2011070347A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4149699A (ja) 携帯情報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40025624A (ko) 듀얼 슬라이드 표시장치
WO2019071854A1 (zh) 移动设备的显示方法和移动设备
JP5679929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1325044A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707193B2 (ja) 携帯端末
JP514621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操作部の機能切替方法
CA2655066C (en)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itionable between compact and expanded configurations
US762680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eiving member
WO2005114965A1 (en) Smartphone with novel opening mechanism
KR2003001087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아이콘 표시 방법
EP27204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