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5190B - 端子台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5190B
CN102185190B CN201110004500.9A CN201110004500A CN102185190B CN 102185190 B CN102185190 B CN 102185190B CN 201110004500 A CN201110004500 A CN 201110004500A CN 102185190 B CN102185190 B CN 102185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terminal
substrate
type surface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45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5190A (zh
Inventor
久米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5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5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台,其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同时减少在电路基板表面上的占有面积。端子台(100)具有端子(110、120),该端子(110、120)与配置在具有主表面(220a、220b)的电路基板的周缘部的多个电极(221a、221b)(直接插入端子)连接。端子(110)包括: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a)侧的支承部(114)、相对于电路基板(220)的法线方向(箭头D的方向)向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的接触部(115)。端子(120)包括: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a)侧,在电路基板的法线方向延伸,其前端以位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b)侧的方式而形成的支承部(124);相对于电路基板的法线方向朝向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形成的接触部(125)。

Description

端子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台,尤其涉及直接插入式(card edge type)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构成远程I/O终端、可编程控制器等电子设备的组件等的端子台中,考虑到维护性等,具有拆装机构的端子台正在增多。作为这样的端子台,公知有:(1)两片式端子台、(2)直接插入式端子台。
图17是表示现有的两片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参照图17,两片式的端子台500包括:端子台主体501和基台502。端子台主体501例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外壳(未图示),基台502安装于收纳在该电子设备外壳内的电路基板上。
在电路基板侧的基台502上设置有销505、506,在端子台主体501设置有端子503、504。通过在端子503、504上插入基台502侧的销505、506,将端子台与基板电连接。端子503、504通过螺钉507及螺母508与未图示的电线接触。例如(日本)实开平1-11148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两片式端子台。
图18是表示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参照图18,端子台600具备:外壳601和收纳于外壳内的端子603、604。端子台600例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外壳。在收纳于电子设备外壳内的电路基板620的端部的两面或一面上,沿电路基板的周缘方向配置有多个电极(直接插入端子)。通过在端子台600内的端子603、604上插入电路基板620侧的电极,端子台600和电路基板620电连接。螺钉607和螺母608构成用于连接端子和电线的接线部。接线部位于从基板的插入口朝向基板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的方向。
例如(日本)特开2002-20361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直接插入式端子台。根据专利文献2,在端子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设有可滑动的滑块。通过滑块的滑动移动可进行电子设备外壳和端子台连接器主体的固定(锁止)及该锁止的解除。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111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3616号公报
在两片式端子台的情况下,在成本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两片式端子台中必须在电路基板上安装基台。因此,接触件等构成零件的数量增多。
接着,两片式端子台中需要用于固定端子台主体的方式。两片式端子台中主要采用螺钉紧固方式及角钩方式这两种方式。螺钉紧固方式是通过螺钉将端子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的方式。角钩方式是利用设置于端子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带爪的角钩固定端子台主体的方式。
这样的固定方式也是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螺钉紧固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子设备外壳成型时或成型后,必须将夹条插入电子设备外壳形成内螺纹。另一方面,角钩方式的情况下,角钩等零件的数量增多,安装工时增加。
与之相对,在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情况下,不需要在基板上安装基台,相对于两片式端子台,在成本方面有利。但是,在将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连接于电路基板上的情况下,端子台及电路基板的整体在端子台侧变长。
因此,在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情况下,如果要使端子台及电路基板的整体小型化,则考虑将电路基板的端部尽可能深地插入到端子台,使端子台的插入深度增长。但是,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基板的表面在端子台上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增大。另外,端子台上所占的部分存在于基板的两面。因此,电路基板表面的安装面积变小。这在使组件小型化上成为很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成本的增加,同时减小在电路基板表面的占有面积的端子台。
归纳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台,其与配置在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一直接插入端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主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任一方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连接,该端子台具备:基体,其形成有所述基板的所述周缘部插入的插入口;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分别包括: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包括: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二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沿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更靠前方。
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而且,具有第一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向斜上方折返,由此,该第一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向斜下方从所述第二接触部折返,由此,该第二前端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所述第一前端部及所述第二前端部以在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
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螺纹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夹钳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压接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抑制成本的增加的同时可使在电路基板表面的占有面积减小的端子台。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从电子设备卸下后状态的图;
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端子台的基体的上部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用于说明端子的构成及端子向基体安装的图;
图6是端子110的剖面图;
图7是端子120的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110和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的端子台的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110和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的端子台的剖面图;
图10用于说明端子与电路基板的两面接触状态的图;
图11(A)~(C)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的变形带来的端子台的端子与电路基板上的电极接触的图;
图12是表示用于使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接线部朝向电路基板的主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构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包括现有的端子台的电子设备配置于控制盘之中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电子设备设置于控制盘中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5是表示具有夹钳式的接线部的端子台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6是表示具有压接式的接线部的端子台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两片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
图19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2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
图20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3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
图21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4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
图22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5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
图23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6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电子设备
100、100A、100B、500、600端子台
101、基体
102、盖
103、104、螺母接受部
105a、106a、槽
105b、106b、112、117、118、122、127、128、贯通孔
107、插入口
108、导向槽
109、挂止部
110、120、110A、110B、503、504、603、604、端子
110C、压接部
111、121、连接部
111a、凸部
113、123、弯曲部
114、124、支承部
115、125、接触部
115a、125a、弯曲部
116、126、前端部
130、507、607、螺钉
135、垫圈
140、508、608、螺母
160、接线部
170、按钮
180、滑块
200、设备主体
210、滑块
211、钩挂部
220、240、620、电路基板
220a、220b、主表面
221、端部
221a~221c、电极
230、620、基板
300、控制盘
501、端子台主体
502、基台
505、506、销
601、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不进行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从电子设备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图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为用于构成工业用控制器之外的FA用网络的远程I/O终端。电子设备1具有端子台100和设备主体200。端子台100与设备主体200构成为可拆装。将端子台100固定(锁止)于设备主体200,并且为了解除该锁止,在设备主体200上设置可滑动的滑块210。另外,在设备主体200上设置用于在DIN轨道等上拆装电子设备1的滑块180。
端子台100与设置于设备主体200的电路基板220可连接地构成。在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的两面,沿电路基板220的周缘方向(边方向)配置多个电极221a。即,多个电极221a是所谓的直接插入端子,端子台100是直接插入式的端子台。另外,为了将端子台100的各端子连接于各种配线(电线),在端子台100上对每个端子设置有接线部160。
如图3所示,端子台100具备:基体101、可开闭地安装于基体101的盖102、安装于基体101的多个端子110、120、分别与多个端子110、120对应的多个螺钉130及多个垫圈135、经由垫圈135分别与螺钉130连结的多个螺母140。
多个端子110、120分别由可弹性变形且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例如磷青铜的薄板形成。另外,该实施方式中,端子110及端子120的个数都为9个,但端子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多个端子110、120分成上下两层配置于基体101的上部。多个端子110配置于上层,而且,以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的一个面(图2所示的面)的电极221a接触的方式沿电极221a的配置方向排列。多个端子120配置于下层。另外,在向电路基板220的端子台的插入方向中,多个端子120配置于多个端子110的前方。多个端子120以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的另一面的电极221a接触的方式沿电极221a的配置方向排列。
另外,下面基于电路基板220设置于水平方向的状态(参照图2),对端子台的结构进行说明。因此,下面的说明中将与电路基板22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图4是端子台的基体的上部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4,在基体101的上部表面形成有用于接受螺母140的凹部即螺母接受部103、104。螺母接受部103是用于接受与用于固定端子110的螺钉130连结的螺母140的凹部。螺母接受部104是用于接受与用于固定端子120的螺钉130连结的螺母140的凹部。
在基体101上形成有与螺母接受部103邻接并从槽105a及基体101的上部表面向内部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105b。另外,在基体101还上形成有与螺母接受部104邻接并从槽106a及基体101的表面向内部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106b。
图5是用于说明端子的构成及端子向基体安装的图;图6是端子110的剖面图;图7是端子120的剖面图。
参照图5~图7,端子110具有:形成用于穿过螺钉130的贯通孔112且与未图示的电线电连接的连接部111;从连接部111的一端大致直角地向连接部111的下方弯曲的弯曲部113;从位于弯曲部113的相反侧的连接部111的端部大致直角地向连接部111的下方弯曲的支承部114;用于与电路基板220的电极221a接触的接触部115。接触部115从支承部114的前端向斜下方弯曲而形成,并向基板插入方向倾斜。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朝向弯曲部113侧向斜上方折返。
在弯曲部113上形成贯通孔117。另外,从连接部的端部起在支承部114的连接部的端部附近的部分也形成贯通孔118。
端子120具有:形成用于穿过螺钉130的贯通孔122且与未图示的电线电连接的连接部121;从连接部121的一端大致直角地向连接部121的下方弯曲的弯曲部123;从位于弯曲部123的相反侧的连接部111的端部大致直角地向连接部111的下方弯曲的支承部124;用于与电路基板220的电极221a接触的接触部125。接触部125具有以从支承部124的前端向斜上方弯曲的方式折返的弯曲部125a,并通过其弯曲部125a向斜上方延伸而形成。因此,接触部125向与基板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以远离弯曲部123的方式朝向斜下方折返。
在弯曲部123形成贯通孔127。另外,从连接部121的端部起在支承部124的连接部的端部附近的部分也形成贯通孔128。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端子110、120向基体101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在螺母接受部103及螺母接受部104插入螺母140。接着,在贯通孔105b从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按照接触部115、支承部114的顺序插入端子110,在槽105a插入弯曲部113。由此,端子110的连接部111载置于插入到螺母接受部103的螺母140之上。
同样,在贯通孔106b从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按照接触部125、支承部124的顺序插入端子120,在槽106a插入弯曲部123。由此,端子120的连接部121载置于插入到螺母接受部104的螺母140的表面上。
在该状态下,使穿过垫圈135的螺钉130穿过连接部111的贯通孔112而将螺钉130和螺母140连结。同样,使穿过垫圈135的螺钉130穿过连接部121的贯通孔122而将螺钉130和螺母140连结。
接着,参照图8~图10对电路基板的电极和端子台的端子的连接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110和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的端子台的剖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120和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的端子台的剖面图。
参照图8及图9,在端子台100的基体101上形成有插入电路基板220的插入口107、及用于将在插入口107插入的电路基板220向基体101的内部引导的导向槽108。另外,基体101具有挂止于滑块210的钩挂部211的挂止部109。在将端子台100安装于设备主体200时,在基体101的表面(背面)的插入口107插入电路基板220,使基体101滑动移动直至基体101的挂止部109挂止于滑块210的钩挂部211的位置。由此,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在导向槽108上滑动移动并插入基体101的内部,端子110、120与电路基板220的电极接触。
如图10所示,端子110的支承部114设置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第一面)侧,在插入口插入的电路基板220的第一面(主表面220a)及第二面(主表面220b)的法线方向(箭头指向D的方向)上延伸。接触部115从支承部114相对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220b的法线方向朝向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倾斜地延伸。接触部115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配置的直接插入端子(电极221a)接触而形成。
端子120的支承部124设置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侧,且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220b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支承部124的前端(与弯曲部125a连接的部分)位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b侧。
接触部125相对于上述法线方向朝向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接触部125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b的直接插入端子(电极221b)接触。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和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在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位。即,从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或220b垂直的方向俯视电路基板220时,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和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位于相互不重合的位置。
图11是用于说明端子台的端子的变形带来的端子台的端子和电路基板上的电极接触的图。图11(A)表示通过将端子台100安装于设备主体200而使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与端子110接触的状态。使端子台100从该状态向设备主体200移动时,电路基板220相对于端子台100移动。因此,在图11中,表示电路基板220相对于端子台(端子110、120)移动,将电路基板220的相对移动方向表示为“插入方向”。
当电路基板220在插入方向上移动时,通过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按压接触部115。由此,端子110的弯曲部115a弯曲,因此,接触部115被抬起。
图11(B)表示电路基板220的第一面侧的电极与端子110接触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将接触部115抬起。通过弯曲部115a的弹力,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与电路基板220的电极221a接触。前端部116向电路基板220的第一面(主表面220a)侧弯曲而形成。因此,能够在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与电极221a接触的状态下,使电路基板220顺畅地移动。
图11(C)表示电路基板220的第二面侧的电极与端子120接触的状态。电路基板220的端部221与端子120的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接触。前端部126朝向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b侧弯曲而形成。因此,能够使电路基板220顺畅地移动。通过使电路基板220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可按下接触部125。这时,接触部125的弯曲部125a弹性变形。通过弯曲部125a的弹力,弯曲部125a的前端部126保持为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b侧的电极221b接触的状态。
另外,将端子台100从设备主体200卸下的情况下,电路基板220在与图11所示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端子台的端子及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的状态从图11(C)的状态按照图11(B)的状态、图11(C)的状态的顺序进行变化。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够使电路基板顺畅地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00是所谓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因此,不需要将基台安装于电路基板,而同时能够将电路基板上的电极和端子台的端子连接。由此,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端子台的端子110、120具有图6及图7所示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夹持电路基板的结构,因此,能够可靠地使电路基板的电极和端子台的端子接触。
另外,接触部115的前端部116和接触部125的前端部126在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位。由此,在使端子台的端子与电路基板的电极接触或者从电路基板的电极脱离时,能够使电路基板顺畅地移动。
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例如图17所示,在从基板的插入口向基板的拆装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设置有接线部。因此,为了使端子台的接线部朝向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如图12所示,需要将用于和端子台100A的连接的基板230相对于电路基板220垂直地安装于电路基板220。但是,由于基板的数量增加,导致成本增加。
另外,作为其它的实现方法,也考虑通过面接触来连接端子台的端子和电路基板的电极的方法。但是,为了实现该方法,需要用于确保接触的可可靠性的结构,成本仍然会增加。
与之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端子110、120分别具备:通过连接部大致直角地弯曲的支承部;将支承部的延伸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而将连接部配置于上方时按照相对于支承部倾斜的方式折弯的接触部。由此,即使不在电路基板上设置基台,也能够在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拆装端子台。
在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中,也能够在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拆装端子台。但是,通过将端子台连接于电路基板,端子台及电路基板的整体在端子台侧变长。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使端子台的插入深度(进深)增长、或如图12所示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用于和端子台连接的基板。
但是,在前者的情况下,电路基板的表面中的端子台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增大。另外,端子台所占的部分位于基板的两面。因此,电路基板表面的安装面积变小。另一方面,后者的情况下,产生成本增加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路基板表面的占有面积的增加及成本的增加,同时能够使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和端子台的接线部朝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电线连接于接线部时的作业。例如图13所示,包括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100B的电子设备1A设置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墙等上的控制盘300中。在控制盘300的进深短的情况下,必须将电子设备1A纵方向设置。因此,电路基板240也成为纵方向设置的状态。
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构成中,端子台的接线部配置于电路基板向端子台插入的方向上,因此,将电子设备1为纵方向设置的情况下,接线部160b成为朝上的状态。但是,如果在控制盘的内部没有充分的空间,则用于在朝上的状态下的接线部连接电线的作业耗费时间。
与之相对,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电子设备1纵向设置的情况下,接线部160朝向水平方向、即控制盘的外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在端子台的接线部连接电线的作业。
另外,上述构成中,接线部是螺纹式的接线部,但接线部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螺纹式。下面,端子110、120中,以端子110为例,对接线部的构成进行说明,但下面所说明的构成也可应用于端子120。
例如图15所示,接线部也可以是夹钳式的接线部。端子110A按照连接部111大致180度折返的方式形成,且该折返的部分上形成凸部111a,这一点与端子110不同。端子台100上插入电线时,连接部111的折返的部分被按下。利用该部分的弹力,电线在与连接部111的凸部111a接触的状态下向外壳按压。由此,可实现连接部11与电线的连接。
另外,如图16所示,接线部也可以是压接式的接线部。根据图16所示的构成,端子台100具有与端子110B的接触部111接触的压接部110C。压接部110C利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磷青铜的薄板)形成。通过按下按钮170,压接部110C的前端被抬起,同时从连接部111离开。该状态下,将电线向端子台插入并使按钮170离开时,压接部111C的前端返回初始的位置,电线向连接部111被按压。由此,可实现连接部111和电线的连接。
另外,端子110的接触部115及端子120的接触部125各自倾斜的方向及这些接触部的配置如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并没有限定。也可将端子110及120按照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也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带来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整体的构成与图1及图2所示的构成相同,以下将不重复进行说明。以下对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所具有的端子110及端子120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2)
图19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2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参照图19,端子110的支承部114设置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第一面)侧,在插入口插入的电路基板220的第一面(主表面220a)及第二面(主表面220b)的法线方向(箭头D的方向)上延伸。接触部115按照从支承部114相对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220b的法线方向,在与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延伸。接触部115按照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的直接插入端子(电极221a)接触的方式而形成。端子12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所具有的端子120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3)
图20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3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参照图20,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所具有的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另一方面,端子120的支承部124设置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侧,且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220b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支承部124的前端(与弯曲部125a连接的部分)位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侧。
接触部125相对于上述法线方向朝向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倾斜。接触部125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的直接插入端子(电极221c)接触。
(实施方式4)
图21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4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参照图21,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所具有的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端子120的支承部124设置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侧,且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220b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支承部124的前端(与弯曲部125a连接的部分)位于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侧。
接触部125相对于上述法线方向朝向与电路基板2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接触部125与配置在电路基板220的主表面220a的直接插入端子(电极221c)接触。
(实施方式5)
图22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5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参照图22,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2的端子120(参照图19)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另一方面,端子12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3的端子120(参照图20)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6)
图23是表示配置于实施方式6的端子台的内部的端子110、120的图。参照图23,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2、5的端子110的构成及配置(参照图19、图22)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另一方面,端子120的构成及配置与实施方式4的端子120(参照图21)的构成及配置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的点都是示例,并不应该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表示,且包括与请求的保护范围相等的内容及在请求范围内进行所有变更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端子台,其与配置在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一直接插入端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主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任一方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端子台具备:基体,其形成有所述基板的所述周缘部插入的插入口;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分别包括:
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
第一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包括:
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
第二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通过螺钉被固定在所述基体上,以及
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的螺钉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被插入到所述基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沿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更靠前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侧,
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而且,具有第一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向斜上方折返,由此,该第一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
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向斜下方从所述第二接触部折返,由此,该第二前端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
所述第一前端部及所述第二前端部以在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
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
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螺纹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夹钳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压接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
CN201110004500.9A 2010-01-15 2011-01-11 端子台 Active CN1021851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6817 2010-01-15
JP006817/10 2010-01-15
JP240578/10 2010-10-27
JP2010240578A JP5707854B2 (ja) 2010-01-15 2010-10-27 端子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5190A CN102185190A (zh) 2011-09-14
CN102185190B true CN102185190B (zh) 2014-05-14

Family

ID=43821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4500.9A Active CN102185190B (zh) 2010-01-15 2011-01-11 端子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35754B2 (zh)
EP (1) EP2346116B1 (zh)
JP (1) JP5707854B2 (zh)
CN (1) CN1021851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2315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基板与端子台的连接结构、端子台及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493B (zh) * 2011-10-28 2013-08-21 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二次接插件
CN103247875B (zh) * 2012-02-10 2015-03-25 町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台数据传输总线结构及使用该数据传输总线结构的端子台
JP6740291B2 (ja) * 2018-07-20 2020-08-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22264229A1 (ja) * 2021-06-14 2022-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台装置
USD1037169S1 (en) * 2021-11-30 2024-07-30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Terminal block connection device
JP7401580B2 (ja) * 2022-02-25 2023-12-1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端子台、電気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9003B2 (ja) * 1990-07-04 1999-07-12 ケル株式会社 ツーピース端子台コネクタ
US6666702B1 (en) * 2002-09-30 2003-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tching differential impedance
US7585188B2 (en) * 2004-07-07 2009-09-08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igh-speed termi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4030A (en) * 1981-08-27 1985-04-30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Shorting edge connector
JPH0743969Y2 (ja) * 1987-11-30 1995-10-09 有限会社サンエー技研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JPH01111486U (zh) 1988-01-20 1989-07-27
US5163847A (en) * 1991-08-05 1992-11-17 Molex Incorporate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US5509826B1 (en) * 1993-10-22 1998-03-10 Burndy Corp Very low profile card edge connector
JPH07245134A (ja) * 1994-03-04 1995-09-19 Fuji Electric Co Ltd 外部端子台
JPH0935778A (ja) * 1995-07-14 1997-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用端子台
US5913699A (en) * 1997-11-03 1999-06-22 Molex Incorporated Laminated spring structure and flexible circuitry connector incorporating same
JP4312375B2 (ja) 2000-12-28 2009-08-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端子台コネクタと電子機器の取付構造
US7025617B2 (en) * 2002-05-10 2006-04-11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uned impedance terminals
US6638111B1 (en) * 2002-07-11 2003-10-28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terminals
DE10322172B4 (de) * 2003-05-14 2006-06-14 Siemens Ag Kontaktleiste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von beidseitig auf einer Leiterplatte verlaufenden metallischen Leiterbahnen
DE10339844B3 (de) * 2003-08-29 2005-01-27 Krone Gmbh Verteileranschlussmodul
JP2006066348A (ja) * 2004-08-30 2006-03-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カード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442089B2 (en) * 2005-07-07 2008-10-28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igh-speed terminals
SG152103A1 (en) * 2007-11-07 2009-05-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onnector
SG152104A1 (en) * 2007-11-07 2009-05-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onnector
JP4914853B2 (ja) * 2008-02-29 2012-04-11 株式会社山武 端子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9003B2 (ja) * 1990-07-04 1999-07-12 ケル株式会社 ツーピース端子台コネクタ
US6666702B1 (en) * 2002-09-30 2003-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tching differential impedance
US7585188B2 (en) * 2004-07-07 2009-09-08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igh-speed terminal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03616A 2002.07.19
JP特开2009-206035A 2009.09.10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2315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基板与端子台的连接结构、端子台及空调机
CN111092315B (zh) * 2018-10-24 2021-07-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基板与端子台的连接结构、端子台及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6116B1 (en) 2020-02-26
CN102185190A (zh) 2011-09-14
US8235754B2 (en) 2012-08-07
JP2011165649A (ja) 2011-08-25
US20110177723A1 (en) 2011-07-21
EP2346116A1 (en) 2011-07-20
JP5707854B2 (ja)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5190B (zh) 端子台
US6790074B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2916996Y (zh) 电连接器
CN1140014C (zh) 平面格栅封装连接器
US7726995B2 (en) Connector
US20070111602A1 (en) Connector
CN101657939B (zh) 电气转接模块
US907099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erminal used therefor
WO2007110699A3 (en)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CN1284766A (zh) 平面格栅封装连接器
US20080076302A1 (en) Transfer card structure
CN1211889C (zh) 电连接器
KR102111410B1 (ko) 압력 분산 지지형 소켓커넥터 및 플러그커넥터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N101640360B (zh) 电连接器
CN255482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2085268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102074832A (zh) 插座连接器
US7112101B2 (en) Socket used to house female plugs and micro-relays
CN2874816Y (zh) 电连接器
CN205487956U (zh) 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
CN201278428Y (zh) 电连接装置
EP2113972A2 (en) Adaptor device for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s
CN201112890Y (zh) 电连接器
EP0741919B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 wires
CN203707388U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