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8815A -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78815A CN102178815A CN 201110100273 CN201110100273A CN102178815A CN 102178815 A CN102178815 A CN 102178815A CN 201110100273 CN201110100273 CN 201110100273 CN 201110100273 A CN201110100273 A CN 201110100273A CN 102178815 A CN102178815 A CN 1021788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medicine
- blood
- treatment
- optic neuropath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由下述重量的中药制作而成:熟地黄25~30g,牛膝10~15g,山药10~15g,茯苓15~20g,白术15~20g,黄芪20~25g,人参15~20g,当归15~20g,赤芍10~15g,鸡血藤12~18g,葛根12~15g,枸杞子10~15g,路路通10~12g,甘草6~10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15天为1个疗程。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背景技术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损害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供应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发生循环障碍引起视盘的急性缺血、缺氧,以致出现视盘水肿,不仅视盘,而且筛板及筛板后的神经纤维均可受累,称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自视神经眶内段至视交叉发生缺血性改变,称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症状。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属于“目系暴盲”范畴,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说“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极,忧伤至甚。元虚水少之人,眩晕发而盲瞀不见。能保养者,治之自愈,病后不能养者,成痼疾”。本病多因肝肾两亏,目失所养,或脾失健运,气血匮乏,无以滋养目系所致;应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历代文献治疗本病多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为主。但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除血管退行性变化以外,血管炎性闭塞和血液成分粘稠度的变化亦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可见气滞血瘀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发明则在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肝脾肾三藏亏虚兼有气滞血瘀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并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辅以明目通络药物,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明目通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的中药组合制作而成:熟地黄25~30g,牛膝10~15g,山药10~15g,茯苓15~20g,白术15~20g,黄芪20~25g,人参15~20g,当归15~20g,赤芍10~15g,鸡血藤12~18g,葛根12~15g,枸杞子10~15g,路路通10~12g,甘草6~10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15天为1个疗程。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1.有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70.0%,临床总有效率为96.7%。
2.能够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纠正视神经的缺血状态,有效地促进视盘周围渗漏吸收,明显改善视野及其它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目的。
3.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本研究中:
1.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
2.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利水通淋。治疗腰膝酸痛 水肿、小便不利诸症。
3.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生津,益肺补肾。主治脾虚证、肾虚证、肺虚证。《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
上三味均为六味地黄丸中药物,共奏补肾益精之功。
4.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消肿,渗湿。主治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5.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用于治疗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本草通玄》:“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士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6.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用于脾气虚、肺气虚及气血亏虚所致诸症。《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7.人参,味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主治肺脾心肾气虚证及元气虚脱证。《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本草汇言》:“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8.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治疗血虚血瘀之症。且本品辛行温通,为活血行气之要药。
9.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主治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10.鸡血藤,味苦、微甘,温。归肝、肾经。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主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本草纲目拾遗》:“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证。”
上七位药配合共奏健脾益气,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
11葛根,味甘、辛,凉。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表证发热、热病口渴,消渴证及脾虚泄泻。《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12.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治疗精血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内障目昏、头晕目眩等症。尤多用于肝肾阴虚之两目干涩,内障目昏,如杞菊地黄丸,《本草经疏》:“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故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13路路通,味苦,平。归肝、胃经。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麻木,四肢拘挛,小便不利,气血壅滞,乳汁不通。《中药志》:“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
14.甘草,味甘,性平,归脾经。补脾益气,调和药性。
上述诸药合用,能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明目通络,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本发明的治疗机理:
熟地黄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作用,并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抗凝、抗炎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山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抗氧化等作用。
人参具有抗体克作用,提高应激反应能力;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有抗疲劳,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此外,尚有抗炎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还能降血糖、抗血凝。茯苓其有效成分茯苓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当归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对组织缺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组织氧气供应;赤芍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所含芍药苷有抗炎止痛、解痉作用。鸡血藤能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
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葛根总黄酮能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路路通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枸杞子对免疫有促进及调节作用;并能有效清除自由基、促进组织修复。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
综合分析本发明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药理学机理,可能在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提高机体免疫、改善组织供氧、抑制血栓形成、促进机体代谢等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取熟地黄30g,牛膝15g,山药15g,茯苓20g,白术20g,黄芪25g,人参20g,当归20g,赤芍15g,鸡血藤18g,葛根15g,枸杞子15g,路路通12g,甘草10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15天为1个疗程。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实施例2:取熟地黄25g,牛膝10g,山药10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20g,人参15g,当归15g,赤芍10g,鸡血藤12g,葛根12g,枸杞子10g,路路通10g,甘草6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15天为1个疗程。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试验: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于2008~2010年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对本发明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
1.资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确定诊断标准:1.突然无痛性、非进行性视力减退。2.开始为单眼发病逐渐累积双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在上。3.眼底:视盘呈淡红色,多有局限性灰白色水肿,可有盘周线状出血。4.视野多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
1.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目系暴盲的诊断标准:1.视力突然下降甚至短期失明;2.视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相应眼底改变;3.急性者有瞳孔改变;4.视野检查有相应缺损改变;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有异常。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本病诊断。
1.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2)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3)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同时符合下述病例排除标准。
1.1.4病例排除标准:(1)排除青光眼、葡萄膜炎、眼外伤等眼部疾病及病史;(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3)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一般资料
6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65岁,平均56.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月,平均1.3个月。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9~64岁,平均57.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月,平均1.4个月。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治疗组30例,给予本发明药物。水煎,浓缩成400ml/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200ml,连续服用15天为1个疗程,判定疗效。(2)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疗法给予每次维生素B1片,20mg,甲钻胺片,0.5g,每日三次,复合丹参片,2片,每日三次,迈之灵片,150mg,每日两次。15天为一疗程,判定疗效。
1.3观察项目
1.3.1安全性观测项目:
(1)一般检测项目:心率、血压、呼吸、脉搏;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
1.3.2疗效性观察项目:
(1)视力;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前后对照;
(3)视野结果前后对照;
1.3.3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方法:
(1)视力: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天观察记录1次。
(2)FFA结果: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后,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进行检查。
(3)视野检查:采用Zeiss多功能自动视野计检测,检查中心30°内每隔3°的80个刺激点进行光阈值测定,检查要求瞳孔不能过大或过小,并矫正屈光不正。检查中通过监视系统及捕捉试验监测受检眼的固视丢失率和假阳性、假阴性反应率,要求分别小于20%、10%、33%。
以上每一项指标操作及观察均分别安排由同一人完成。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惠延年主编《眼科学》制定。
1.治愈:视力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消失,并恢复正常;
2.显效:视力提高4行或4级(0.1以下者光感、手动、数指/50cm、0.02、0.04、0.06、0.08,每项为一级),视野无法测试变为束状视野或扇形视野缺损,半侧视野缺损变为束状视野缺损。
3.有效:视力提高2行或2级以上,视野由无法测试变为束状视野缺损,半侧视野缺损变为扇形或扇形缺损变为束状缺损。
4.无效: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善。
1.4.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由SPSS 11.5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临床疗效综合比较及分析(见表1)
表1临床疗效综合比较n(%)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FFA检查前后对照(见表2):
表2FFA检查结果比较n(%)
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FFA检查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在减少视盘渗出及水肿疗效明显高于治疗组。
2.3视野检查前后对照(见表4)
表3视野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视野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视野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安全指标监测
治疗组30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本发明对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及眼底、视野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纠正视神经的缺血状态,有效地促进视盘周围渗漏吸收,明显改善视野及其它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目的。
以下为本发明药物的使用相关病例。
例1:李某,女,56岁,工人,2008年6月初诊。主诉右眼视力锐减1月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全身伴眩晕,全身少气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眼部检查:视力:右眼:L3.8,眼底视盘色淡红,边界模糊,有少许线性出血。眼底造影示视盘周围有渗漏,视野因视力差无法测试。诊断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给予本发明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服15剂后患者即感右眼视力提高,视物范围扩大,眼科检查:视力:右眼:L4.6,眼底视盘水肿减轻,边界较前清晰,眼底造影显示荧光渗漏区明显缩小。视野变为扇形视野,继服30剂后视力提高至L4.8,眼底造影显示视盘渗漏区消失,视野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例2:张某,男,49岁,某公司职员,2009年10月初诊。双眼先后视力下降2月。全身伴有疲乏无力,时有小腹痛,舌淡苔白,舌质偏暗,脉弦弱。眼部检查:视力:右眼:L4.1,左眼:L4,0,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眼视盘周围大片荧光渗漏。视野双眼均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鼻上方扇形缺损。确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给予本发明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服15剂后患者自感左眼视物变暗明显改善,视力较前提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L4.4,左眼:L4.3,眼底视盘边界较前稍清晰,眼底造影显示荧光渗漏区大副减少。视野周边视野部分缺损,继服30剂后双眼视力均提高至L4.9,眼底视盘边界清,眼底造影显示荧光渗漏区消失。视野恢复正常,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随访2年无复发。
Claims (2)
1.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作而成:熟地黄25~30g,牛膝10~15g,山药10~15g,茯苓15~20g,白术15~20g,黄芪20~25g,人参15~20g,当归15~20g,赤芍10~15g,鸡血藤12~18g,葛根12~15g,枸杞子10~15g,路路通10~12g,甘草6~1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优选配方为:熟地黄25g,牛膝10g,山药10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20g,人参15g,当归15g,赤芍10g,鸡血藤12g,葛根12g,枸杞子10g,路路通10g,甘草6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00273XA CN102178815B (zh) | 2011-04-10 | 2011-04-10 |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00273XA CN102178815B (zh) | 2011-04-10 | 2011-04-10 |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78815A true CN102178815A (zh) | 2011-09-14 |
CN102178815B CN102178815B (zh) | 2012-03-21 |
Family
ID=4456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0027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8815B (zh) | 2011-04-10 | 2011-04-10 |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7881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8627A (zh) * | 2013-01-03 | 2014-07-09 | 杨丽敏 | 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药制剂 |
CN105168575A (zh) * | 2015-09-11 | 2015-12-23 | 胡庆丰 | 一种治疗儿童弱视眼科疾病的药物 |
CN105213620A (zh) * | 2015-09-11 | 2016-01-06 | 胡庆丰 |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 |
CN105853593A (zh) * | 2016-05-17 | 2016-08-1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
CN106236817A (zh) * | 2016-08-28 | 2016-12-21 | 王晓艳 | 一种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口服颗粒剂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0227A (zh) * | 2003-08-07 | 2005-02-16 | 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 | 阿胶参芪酒 |
CN1634195A (zh) * | 2003-12-30 | 2005-07-06 | 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 | 一种治疗眼病的药物 |
-
2011
- 2011-04-10 CN CN201110100273XA patent/CN1021788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0227A (zh) * | 2003-08-07 | 2005-02-16 | 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 | 阿胶参芪酒 |
CN1634195A (zh) * | 2003-12-30 | 2005-07-06 | 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 | 一种治疗眼病的药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0531 欧阳雪琴,王奕琛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53-54 1-2 第17卷, 第suppl期 2 *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131 冯建华 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意义 8-12 1-2 第27卷, 第1期 2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8627A (zh) * | 2013-01-03 | 2014-07-09 | 杨丽敏 | 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药制剂 |
CN105168575A (zh) * | 2015-09-11 | 2015-12-23 | 胡庆丰 | 一种治疗儿童弱视眼科疾病的药物 |
CN105213620A (zh) * | 2015-09-11 | 2016-01-06 | 胡庆丰 |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 |
CN105853593A (zh) * | 2016-05-17 | 2016-08-1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
CN105853593B (zh) * | 2016-05-17 | 2020-11-24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
CN106236817A (zh) * | 2016-08-28 | 2016-12-21 | 王晓艳 | 一种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口服颗粒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78815B (zh) | 2012-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10833B (zh) | 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01828B (zh) | 治疗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的复明中药 | |
CN101698069B (zh) | 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 | |
CN102178815B (zh) | 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药 | |
CN100493597C (zh) | 一种用于治疗神经症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361818B (zh) | 一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700379B (zh) |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 | |
CN101543621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
CN102940785A (zh) |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210841B (zh) |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 | |
CN105168590A (zh) |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 | |
CN104225532A (zh) |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健脾温肾丸 | |
CN104587257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600424A (zh) | 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24506B (zh) |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 | |
CN102283952B (zh) | 治疗骨病的壮骨增髓中成药 | |
CN102836316B (zh) | 治疗弱视的中药制剂 | |
CN104906394A (zh)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中药 | |
CN103908627A (zh) | 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药制剂 | |
CN103495108A (zh) | 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4587345B (zh) | 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36880B (zh) | 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 | |
CN102872292A (zh) | 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 | |
CN105833065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840774A (zh)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中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