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7969A -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7969A CN102157969A CN201110096824XA CN201110096824A CN102157969A CN 102157969 A CN102157969 A CN 102157969A CN 201110096824X A CN201110096824X A CN 201110096824XA CN 201110096824 A CN201110096824 A CN 201110096824A CN 102157969 A CN102157969 A CN 102157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mobile communication
- spatial accommodation
- portable charger
-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池(100)、下盖组件(200)、电路板组件(300)和上盖组件(400)。下盖组件(200)一侧设有电池槽(210),电池槽(210)内设有放电连接器(220)。上盖组件(400)与下盖组件(200)的另一侧形成通过至少一个通孔(410)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电路板组件(300)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中,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置于第二容纳空间中。电路板组件(300)的输入端与放电连接器(220)相连,位于电路板组件(300)上的导电接口(310)与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穿过通孔(410)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装置便于携带,且能够隐蔽地给移动通信设备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五种方式对移动通信设备充电:
一、通过充电座对电池充电,充电座内置开关电源及充电管理电路,将带电池的移动通信设备放置在充电座上,由充电座对该移动通信设备上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座外接一根带插头的电源线,插头插在民用的交流插座上;
二、通过充电座对电池充电,充电座内只有充电管理电路,将带电池的移动通信设备放置在充电座上,由充电座对该移动通信设备上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座外接一个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的插头插在民用的交流插座上;
三、通过直充方式,移动通信设备内置充电管理电路,外接一个电源适配器就可以对带电池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充电,例如手机直充方式;
四、在移动通信设备没电的情况下,使用与之接口匹配的移动电源对该移动通信设备上的电池进行充电;
五、在移动通信设备没电的情况下,拆下没电的电池,更换另一块有电的电池。
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主要缺点是充电地现场必须要有市电电源及交流插座,在没有这些供电系统的地方(例如未通电的场所)则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导致移动通信设备不可用,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方案四的主要缺点是移动电源一般采用一块内置的大容量的电池及充电管理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体积较大而不方便携带,对于移动性及隐藏性要求较高的移动通信设备并不适用。方案五的主要缺点是更换电池有可能错过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并且在隐蔽工作时容易暴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装置的移动性和隐藏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动隐蔽工作的便携式充电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下盖组件、电路板组件和上盖组件:
所述下盖组件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放电电池的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放电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的放电连接器;
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至少一侧开口,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至少一个通孔连通;
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连接器相连,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导电接口与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接口相适配,且所述导电接口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用于指示充放电状态的指示灯。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封闭。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用于卡紧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卡扣。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屏幕和键盘侧相对应的一侧是开放的。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连接。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下盖组件上设有卡槽,所述放电电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突起部,所述放电电池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突起部之间的卡接固定在所述电池槽中。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下盖组件的一侧,所述下盖组件的另一侧还设有活动卡钩,所述放电电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活动卡钩配合的钩柱,所述放电电池置于所述电池槽中时,所述活动卡钩勾紧所述钩柱。
本发明便携式充电装置中,所述放电连接器是与所述放电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对应设置的两个金属突起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升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所述放电电池通过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和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管理给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充电。
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在充电装置中的放电电池对移动通信设备供电,使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装置便于携带,可以隐蔽地进行充电,且避免了更换电池时引起的信息遗失。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充电装置和待充电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盖组件和放电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有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有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原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下盖组件、电路板组件和上盖组件。下盖组件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放电电池的电池槽,电池槽内设有分别与放电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的放电连接器。上盖组件与下盖组件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电路板组件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二容纳空间至少一侧开口,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通过开口置于第二容纳空间中,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通过至少一个通孔连通。电路板组件的另一端与放电连接器相连,位于电路板组件上的导电接口与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接口相适配,且导电接口穿过通孔与充电接口连接。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包含充电装置和待充电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系统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盖组件200和放电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有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有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100、下盖组件200、电路板组件300和上盖组件400。放电电池100和移动通信设备500上的电池可以是同一种电池,也可以是更高容量的电池。
下盖组件200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放电电池100的电池槽210,电池槽210内设有分别与放电电池100的正负极110连接的放电连接器220。放电电池100可以按照各种连接方式与下盖组件200连接。例如,放电电池1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池槽210中。又例如,下盖组件200上还可以设有一侧与下盖组件200可转动连接的翻盖,翻盖另一侧与下盖组件200卡扣连接,使电池槽210形成封闭空间,放电电池100置于该封闭空间中。但是,这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固定方式。
上盖组件400与下盖组件200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电路板组件300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二容纳空间至少一侧开口,带电池的待充电移动通信设备500可以通过该开口置于第二容纳空间中,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通过至少一个通孔410连通。上盖组件400和下盖组件200可以通过螺钉穿过电路板组件300而连接。但是,这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方式,例如上盖组件400可以卡接于下盖组件200中。
电路板组件300可以包括导电接口310以及与导电接口310相连的电路模块,例如依次相连的升压电路330和充电管理电路320。电路板组件300的输入端与放电连接器220相连,导电接口310与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相适配,且导电接口310穿过通孔410与充电接口连接。根据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的类型,导电接口310也可以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当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直接为电池的极片时,导电接口310可以是凸起的金属极片,分别穿过通孔410与电池的极片连接。又例如,当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为普通的电源插口时,导电接口310可以是与之适配的电源插头,穿过通孔410插入电源插口中。但是,列举这些例子仅仅为了解释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方式。
本发明通过固定在充电装置中的放电电池对移动通信设备供电,使得充电装置便于携带,可以隐蔽地进行充电,且避免了更换电池时引起的信息遗失。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上盖组件400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指示充放电状态的指示灯,例如LED灯。用户可以通过该指示灯了解电池的充放电情况,以便判断充电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容纳空间可以是封闭的。例如,上盖组件400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的那一部分的外侧是封闭的。又例如,电路板组件300的大小与上盖组件400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的那一部分的开口大致相同,可以完全封闭第一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可以保护电路板组件300上的电路元件,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上盖组件400上设有用于卡紧移动通信设备的卡扣420。这样可以更好地固定移动通信设备500,以免移动时造成其移位或脱离第二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容纳空间中与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屏幕和键盘侧相对应的一侧是开放的。更佳地,如图1-2所示,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底部通过卡扣固定在第二容纳空间中,第二容纳空间的其它侧都是开放的,另外,为了更好地固定该移动通信设备,还可以在下盖组件200上设置支持部230。这样,可以使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功能元件(例如屏幕、键盘和各种接口)尽可能暴露在外,从而可以边充电边使用移动通信设备500,另外,还可以减小充电装置的体积,使其更便于携带和隐藏。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下盖组件200上设有卡槽240,放电电池10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卡槽240适配的突起部120,放电电池100通过卡槽240与突起部120之间的卡接固定在电池槽210中。突起部120可以是硬质的或可弹性伸缩的。且突起部120可以有多个,多个突起部120可以设置在下盖组件200的同一侧或对称地设置在不同侧。这种连接方式便于拆卸放电电池,而且不需增加其它大体积元件,可以尽量减小充电装置的体积。
在上一实施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卡槽240位于下盖组件200的一侧,下盖组件200的另一侧还设有活动卡钩250,放电电池10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活动卡钩250配合的钩柱130,放电电池100置于电池槽210中时,活动卡钩250勾紧钩柱130。通过双重固定结构,可以使放电电池100更好地固定在电池槽210中。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放电连接器220是一端与放电电池100正负极对应设置的两个金属突起片,金属突起片的另一端接到电路板组件300的输入端。这样,不需使用其它连线就可以连接放电电池100,减少了内部电路。另外,由于放电连接器220要与电路板组件300连接,放电连接器220的位置和材料最好便于接线。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原理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原理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100、升压电路330和充电管理电路320。例如,放电电池100可以通过放电连接器220与升压电路330相连,充电管理电路320可以通过导电接口与待充电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相连。在工作过程中,放电电池100通过升压电路330的升压和充电管理电路320的管理给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升压电路330采用TI公司生产的升压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例如TPS61170),输入电压范围为2节串联锂电池(6V-8.4V),输出电压为9V、300mA。充电管理电路320采用TI公司生产的充电管理集成电路(例如BQ24005PWP),它具有预充、恒流、恒压、充电状态LED指示等锂电池充电管理控制功能。但是,这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它任意合适的升压电路330和充电管理电路320,这些电路均是本领域的通用电路,例如充电管理电路模块可以采用脉宽调整型电路或串联线性调整型电路,但是,为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优选脉宽调整型电路。另外,为了在充电时也可以正常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充电电流最好大于该移动通信设备的平均耗电电流。
本发明可以让下盖组件200的电池槽210中的放电电池100通过电路板组件300上的升压电路330及充电管理电路320对移动通信设备500上的电池进行实时充电,不仅便于携带,便于隐藏,免去更换电池的不便,还可以在充电时正常使用通信功能。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移动性和隐蔽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场合,例如特工类工作。在这类工作中,隐藏式对讲机要求做薄做小,因此将电池容量做的比较小,为了更适合长时间的隐蔽工作,可以使用本发明对这种隐藏式对讲机进行实时充电。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操纵员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100)、下盖组件(200)、电路板组件(300)和上盖组件(400):
所述下盖组件(200)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放电电池(100)的电池槽(210),所述电池槽(210)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放电电池(100)的正、负极连接的放电连接器(220);
所述上盖组件(400)与所述下盖组件(200)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300)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至少一侧开口,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通过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至少一个通孔(410)连通;
所述电路板组件(300)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连接器(220)相连,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0)上的导电接口(310)与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充电接口相适配,且所述导电接口(310)穿过所述通孔(410)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400)上设有用于指示充放电状态的指示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400)上设有用于卡紧所述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卡扣(4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500)的屏幕和键盘侧相对应的一侧是开放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400)和所述下盖组件(200)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3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组件(200)上设有卡槽(240),所述放电电池(10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槽(240)适配的突起部(120),所述放电电池(100)通过所述卡槽(240)与所述突起部(120)之间的卡接固定在所述电池槽(2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40)位于所述下盖组件(200)的一侧,所述下盖组件(200)的另一侧还设有活动卡钩(250),所述放电电池(10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活动卡钩(250)配合的钩柱(130),所述放电电池(100)置于所述电池槽(210)中时,所述活动卡钩(250)勾紧所述钩柱(1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连接器(220)是与所述放电电池(100)的正、负极分别对应设置的两个金属突起片。
10.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电池(100)、升压电路(330)和充电管理电路(320),所述放电电池(100)通过所述升压电路(330)的升压和所述充电管理电路(320)的管理给待充电的移动通信设备(500)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96824XA CN102157969B (zh) | 2011-04-18 | 2011-04-18 |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96824XA CN102157969B (zh) | 2011-04-18 | 2011-04-18 |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7969A true CN102157969A (zh) | 2011-08-17 |
CN102157969B CN102157969B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4439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9682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7969B (zh) | 2011-04-18 | 2011-04-18 |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5796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9374A (zh) * | 2012-12-28 | 2013-05-01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携带夹 |
CN105958136A (zh) * | 2016-06-21 | 2016-09-21 | 上海桢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猫眼供电装置、电子猫眼室内安装机及电子猫眼系统 |
CN112788889A (zh) * | 2020-12-22 | 2021-05-11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设备 |
WO2023093817A1 (zh) * | 2021-11-26 | 2023-06-01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装置及无人机组件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701A (zh) * | 1996-10-29 | 1999-11-17 | 艾利森公司 | 具有辅助电池的皮带夹保持器 |
CN1698247A (zh) * | 2002-10-26 | 2005-11-16 | 株式会社Artrang | 外部电池组 |
-
2011
- 2011-04-18 CN CN201110096824XA patent/CN1021579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701A (zh) * | 1996-10-29 | 1999-11-17 | 艾利森公司 | 具有辅助电池的皮带夹保持器 |
CN1698247A (zh) * | 2002-10-26 | 2005-11-16 | 株式会社Artrang | 外部电池组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9374A (zh) * | 2012-12-28 | 2013-05-01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携带夹 |
CN103079374B (zh) * | 2012-12-28 | 2015-08-12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携带夹 |
CN105958136A (zh) * | 2016-06-21 | 2016-09-21 | 上海桢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猫眼供电装置、电子猫眼室内安装机及电子猫眼系统 |
CN112788889A (zh) * | 2020-12-22 | 2021-05-11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设备 |
CN112788889B (zh) * | 2020-12-22 | 2023-08-11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设备 |
WO2023093817A1 (zh) * | 2021-11-26 | 2023-06-01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装置及无人机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7969B (zh) | 2013-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90607B1 (ko) | 휴대용 비상전원 | |
US20150008870A1 (en) | Standby battery product and stackable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 |
CN104135046A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 |
US7579810B2 (en) | Portable power supplying device | |
CN201409013Y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 | |
CN105098225A (zh) | 充电圆柱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池盒 | |
CN101322296A (zh) | 储能式移动充电适配器 | |
CN102157969B (zh) |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 |
KR20150001549A (ko) | 무선충전식 태양광 보조배터리 시스템 | |
CN202586392U (zh) | 便携式小型太阳能电源装置 | |
CN101106282A (zh) | 便携式大容量电源装置 | |
CN202957630U (zh) | 多功能充电箱 | |
CN204794269U (zh) | 一种手提式移动电源 | |
KR20140037346A (ko) | 태양전지 이용 휴대단말기 충전 거치대 | |
CN201877848U (zh) | 一种太阳能万能充电器 | |
CN201878328U (zh) | 一种太阳能便携式多媒体音箱 | |
CN201629589U (zh) | 一种手机备用电源装置 | |
CN202171780U (zh) | 一种便携式平板计算机多功能键盘 | |
CN201893587U (zh) | 一种用于镍氢充电电池或锂电池的太阳能充电电器 | |
CN201018297Y (zh) | 野战车载充电式便携b超机不间断电源装置 | |
CN203481875U (zh) | 无线话筒 | |
CN205960760U (zh) | 便携式综合电源保护控制系统 | |
CN211183446U (zh) | 一种移动医疗设备应急专用充电宝 | |
CN203377651U (zh) | 带移动电源的智能手机电池便携充电器 | |
CN211859623U (zh) | 一种利用光伏充电锂电池储电的携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